我很抱歉 ◎#Begonia
—— 一隻母豬的反省
生為女人
我很抱歉
我欠男人兵役以及
陰道的使用權利
還敢將孝道外包給外勞
我濫用權力與身體導致
被請客,被接送,被升遷,被讓座
薪水太多,義務太少
越界太多,溫柔太少
順遂又優渥,如一隻
肥滿圓潤的豬
順遂優渥如一隻豬,我是
少豬化的元兇
國安危機的禍首
我母豬一族法力高強
母總理召喚水災
母總統吸引颱風
地球的未來掌握在我們
分岔的蹄膀中
根據母豬教不斷增生的
至高無上的定義
觀世音不垂憐我,是母豬
林默娘終身不嫁,是母豬
處女懷胎的聖母瑪麗亞更是
母豬中的母豬
胖丁一定是母豬(無藥可救公主病)
胖可丁當然也是(別再假裝監獄兔)
技安妹就不用說了
全宇宙只剩下靜香不是母豬
(什麼?你說她也是?)
他們不接受我生而為人
連肋骨都不配
家畜和海產才是我
應得的歸宿
如果能選擇
我寧可成為八軒的母豬
支持人道屠宰的主人
照顧我在北海道山坡
泥巴裡打滾的一生
想要一窩列隊吃奶的豬仔
只需精子和配種員
也好過侍奉自以為是的
雄性人類
也曾想過當一枚
藍海裡安睡的鮑魚
食海草,賞魚群
偶爾勸阻嚮往地面的人魚:
「無論雙腳是開或合
地上的人都會批評
正妹的有效期限太短
幸福是打不開的魚尾」
與其生為女人
抱歉我不願當人
註1:卡通《神奇寶貝》(Pokémon,又譯寶可夢)中的一種神奇寶貝,擅長唱歌,但歌聲有令人入睡的效果。發現眾人皆睡著後牠會生氣地在每個人臉上塗鴉。
註2:漫畫《銀之匙》的主角,以高中生的年紀創立人道養豬場。
註3:感謝Coolcate給予作品建議
--
◎作者簡介
偶爾背棄小說散文的叛逃者,詩是初心也是愧心。喜歡的詩人有辛波絲卡、夏宇、李賀、李商隱。曾獲文學獎若干,碩士班就讀中。女人迷專欄作家。
--
美術設計:陳奕辰
攝影來源:陳奕辰
--
◎小編少年阿Ben賞析
一、
近日的母豬教事件引發了許多正反的網路論戰,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匿名的朋友Begonia寫了一首讓人讀了感到無比悲傷的作品。
這份悲傷來自於哪裡呢?來自一個生理女性不得不用匿名,發表一篇文章把自己帶入她所希望關懷的少數,她嘗試挺身面對那些沒有極限的惡意,並且只能承認自己拿這些惡意一點辦法都沒有。她沒有辦法與這些人溝通,這些人也不願意同理她。
覺得我的指控很沒有道理嗎?親愛的母豬教徒們,當你們口口聲聲說「母豬就是出去用餐要男人付費佔男人便宜的那種女人,而不是指所有女性」的同時,知道一個生理女性如她為什麼難過嗎?
母跟豬恰好可以讓我們劃出座標系的X軸與Y軸,當我們在討論時提到了一個「母」的,她對應的恰恰好是「公」;「豬」對應的或許是那「不豬的」吧。我來說說我的想法,在我跟她討論的過程裡,她也認為男女生出去用餐應該是各付各的,她也有不少女性朋友的觀念是類似的,因為我們的教養告訴我們:不要隨便佔別人的便宜。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只要我開心,我可以請客。我請客是因為我心甘情願,我想要我們兩個都開心的享受當下。」而不是「人家是女生你請客是理所當然」,但同樣也不是「我都請客了你卻不願意跟我上床」。
或許我們都可以同意有一種行為是「豬」的、糟糕的。但母豬教令人不滿的地方就在於只談論這個座標系中剛好交集在「母」的、「豬」的部分。若我們反感的部分在於行為,為什麼要用性別來綁架論述呢?而且,我們不應該忽視兩個脈絡:
二、
脈絡一,父權。當我們的社會不斷鼓勵男人就應該要是陽剛的高富帥的健美的,同時暗示的了陰柔的矮醜窮的肥胖的男性的相對弱勢、女性做為被保護者應該要柔順,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在家像主婦,出門像貴婦,床上像蕩婦。幾乎就是男性的附屬品而存在,甚至更膚淺的人就以外貌作為攀比的標準。至於陽剛的女性?PTT混那麼久才終於看到一個4X貓被鄉民捧(這代表對男同志族群變得友善嗎?不知道,但至少代表接受度高一點了),一個氣質特質更男性化的女生大概只會被一堆自稱打T高手的鄉民羞辱。父權的遊戲規則真正得利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本身條件就很良好的男性,對他們來說女性是用來征服的;一種是本身條件就良好而且很聰明的女性,他們會利用「被征服」來為自己獲取更多的資本。
那麼,我最想問的問題來了。母豬教徒們,為什麼我們要照著父權的規則走,一邊是藉由瞧不起與傷害弱勢的方式來鞏固自己的社經地位,一邊是自己都已經矮醜窮宅肥了,卻還要男生女生都服從這樣的規則,為高牆添磚?你有從中獲得什麼好處嗎?
網路上的符號固然有著嘲笑與自嘲,但如果你也討厭別人對你以外貌協會跟金錢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你應該拒絕這種標準。你同樣應該要知道,若你是高富帥,用這樣的標準去對待別人,既是對另外一個生命投放惡意;而當另一個更高更富更帥的人,用同樣的規則搶了一個更好的妞,你能做什麼?攤攤手,說這就是社會現實?
如果你願意,我們可以一起來改變這個社會。我們同樣可以欣賞美女,讓美女欣賞帥哥。但評價一個人的方式不應該再是「這女生又不正」,「這男生好宅」。對美好的欣賞可以很簡單,這樣的簡單,很多時候卻暗藏著窄化,以及對不能通過這標準的,那些活生生的人的淘汰。什麼時候我們才會想通,女人不僅僅可以是男人性慾望的投射工具,更可以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是男性最好的夥伴與朋友?馬英九都會說「把人當人看」,可是今天的很多鄉民連「把人當人看」都做不到。如果我們可以脫離外表化、膚淺化評估一個人的方式,那麼那些只靠外表跟外在條件的人,能選擇的對象就會少很多。台灣的漂亮女生不少,但你想要認識父權環境下越來越多被培養出只要喊著「人家是女生」就能從男生身上佔便宜的公主,還是長得漂亮的女生並不覺得高富帥才是唯一擇偶條件,她願意欣賞男生的內在,同時也讓自己變成好相處的人(因為這樣才能被更好的男生給好好對待)?人跟人是互相的,這個答案並沒有那麼難猜吧。
而我們需要為此付出的代價甚至並不太多,努力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更真誠更真實的人,可以去追求差不多的對象。當這個時候,那些只有外在條件好的勝利組男男女女要嘛學著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要嘛被迫接受自己的市場萎縮到凱子只能找拜金女,拜金女只能找凱子的程度。
網路上的負面言論還有引起我們壞習慣的行為已經夠多了,推行一點正面的態度,對這個世界的弱勢與他者懷抱更多的同理與善意,最後受益的仍舊是自己而不是那些條件特別好的人,還會讓社會整體變得更好。
另外,上面提到了一種「濫用被征服」來在男生身上佔便宜的女生。這些女生確實很多是聰明卻不願意對他人公平的,但如果我們回頭來思考一個人,你會發現一個看似最糟糕的女生,背後也會有她為什麼變得這麼糟糕的原因。好比是來自社會與家庭的教養或期待,讓她的行為成為了一種慣性。
如果一個女生從小被教導:女生比較適合持家,帶小孩,不適合出去工作,那是男人的事。並且她家族也都這麼做,而她也不幸沒有遇到帶她走出慣性思維的老師或朋友,那她在挑選男友時很可能就會傾向找經濟能力好的,因為那和安全感有關。
舉例來說,有很多女生很拜金,這件事本來就是他們素行不良或品行不好,但也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媽媽教導他們以後要嫁到有錢人的家。在以前的環境中,女性的處境常常是一旦結婚就應該要離開自己的工作,因為以前也沒有育嬰留職停薪假,所以懷孕後失去工作了,就只能伸手拿錢養小孩。很多媽媽以這種方式教養小孩,是因為覺得我們上一代就是這樣子,所以要讓小孩子未來有保障的方式,就是教她要找一個有錢人嫁掉。
有了育嬰假,而且能留職停薪的今天,時代早就不一樣了,但這些媽媽的想法卻沒有隨著時代改變。所以就會衍生出這樣的社會問題。當我們對拜金女的行為反感的同時,只是批評拜金不是最理想的方式,重新去思考行為與觀念,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至於男生──上一代告訴你男人要賺錢養家,不可哭不可低頭,但這一代又多了「溫柔體貼」這樣的要求,讓根本不知道怎麼溫柔體貼、怎麼處理情緒的男人們感到很挫折,因為他們的父輩也沒有這種能力無法教給他們,而且父輩這樣一輩子不也活得好好的?可是時代在改變,我們也應該思考怎麼拒絕這個社會不合理的要求。作為一個標準,所謂的不合理要求不會只從單一女生身上提出,也讓很多的男性因為自己的性別,而必須面臨不知向何處求援的困境。
當這個社會的年輕人已經慢慢可以以「只要不傷害他人,選擇愛什麼樣的人是一個人應該享有的自由」的態度思考同志婚姻的可能,為什麼同樣的邏輯不能類推到CCR等議題上去呢?兩個人相愛又招誰惹誰呢?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三、
脈絡二:混亂的母豬定義
我還是要重申,我完全無法接受再漂亮的女生要在跟我吃飯的時候要求我請客。我認為這樣的行為被批判是有道理的。但這個行為跟性別無關(為什麼男生想賴你一套霸王餐你就不會憤慨成這樣呢?因為你不想上他嗎?),不該一概而論。同時,我認為部分人以「我就是批評這樣的女生為母豬」在這個母豬定義越來越混亂的情況下是站不住腳的。
作為一個鄉民,打臉被打臉,或在別人打來打去時搞圍觀幾乎都是本能的行為了。但我這邊想說的並不是一種想打臉誰或者誰活該被打臉的觀念。讓我們看看這一個所謂的「母豬」定義:https://www.facebook.com/Serena719/media_set?set=a.10206798388940068.1073741843.1286034229&type=3&pnref=story 你會發現身為一個女性,不管你有著什麼樣的作為,穿得少一點,甚至是性騷擾的被害者。只要人家看你不順眼,你就是母豬。這裡面,有沒有什麼定義是你覺得不太對的?是你平常在日常生活中不會對自己認識的生理女性說的?如果有,那為什麼藏匿在網路的匿名性後面,你就覺得這樣的行為沒有任何道德責任要負擔呢?更何況,網路生活早已是當代人生活的一部分。從一度希望使用者採取實名制的臉書,再到網路的「公眾論壇」,每天的使用者都很多,而散佈仇恨言論的行為也不會因為你是在匿名或非匿名的場域被看到,就可以爭取到道德的正當性。
同場加映一下蘇美,雖然不是特別想提他的事情。但他這樣的文字不是歧視,到底什麼才是歧視?https://www.facebook.com/kookisky/posts/1587317021294475?pnref=story
同樣以「母」配合「豬」來看,硬要把「豬」的不道德行為,跟「母」這個性別特質綁架在一起作為論述與網路謾罵的起點,這樣的行為難道不是一種性別歧視嗎?此其一。這所謂「豬」的不道德行為包括但不限於:骨架大、在圖書館自己的水壺被加入精液、跟高學歷交往、跟低學歷交往、被性侵、洗澡被偷拍......如果你對其中任何一點皺了眉頭,如果你認同你不會在現實生活以其中任何一點來稱呼你的朋友中有過這樣遭遇的人。那麼,你為什麼還要「母豬母豬」的到處跟風呢?
只要這些被擴大解釋稱呼為母豬的人中有一個人因為你的言論受傷了,不管他是不是玻璃心,那都是你的錯,不是他的。
在台灣的社會有一個常見的現象:一個男性跟一百個女性上床常被視為跟同儕炫耀的資本;一名女性跟一百個男性接吻就被視為母豬跟破麻。是的,你可能會說只有「做某些行為」的人才是母豬,但問題不僅僅是這個「某些行為」已經被過度延伸到台女所有的作為或不作為,都要承擔被稱呼為母豬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這個社會的男性眼光正在透過「辯證女性的哪些行為是/不是母豬」來形塑一種新時代的,舊形式的三從四德觀。如果我們要討論一種新的道德形式與判準並非不可以,但為什麼現在是母豬教為主的男性在要求女性呢?這個要別人的行為符合自己道德想像的批判方式真的合理嗎?
聽過渣男嗎?我聽過許多男性自稱本魯本宅,相信卻沒有太多人喜歡自己被叫做渣男。想一想,如果這個已經沒有辦法,倫理上也不應該「討論女性哪些行為是母豬」的性別戰爭打到最後面變成激進女權主義者跑來擴大定義與反對渣男,她們都來告訴你「我罵的不是你,是渣男」,但同時她們既自認自己的行為是「提醒你不要變成一個渣男」,她們的「渣男」定義卻又不斷的移動,以至於每個人在自己意識到之前身上都至少被插了兩三支箭──母豬教徒們,這會是你們所想見到的嗎?如果你覺得光是不斷的提醒你「某一種人很差,而且你們性別的人特別會這樣」就讓你的生活空間覺得冒犯,那你就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去冒犯別人。
四、
每個人都有言論自由,為什麼我們要「政治正確」而不應該使用仇恨性言論?這裡不是在專門討論性別問題,而是我個人的經驗。反對政治不正確不是因為想要討戰,而是因為要讓對方知道這樣的言行會傷害到別人。幾年前我同樣是一個非常反對CCR,不討厭廢死團體但是認為人魔就是該死的人唷。你要跟我討論,我說不出太多原因,或許在PTT上混過太久,太習慣你打臉來我打臉去的方式,太習慣隨著鄉民而鼓動。而鄉民的正義是什麼?把不義的打到趴,這就是正義啦。這種依靠仇恨來獲得更多認同跟力量自覺的方式,我曾經很著迷很著迷。因為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廢除死刑(為什麼要給人魔機會)而跟朋友大吵,吵到最後面一點結論都沒有直到我有一天看到了羅毓嘉在談及一位友人的文章。(http://www.storm.mg/lifestyle/101294)
我不要求人人都支持廢死的原諒與「給他機會」精神,但當我們看到羅毓嘉所寫這樣的事件,出於基本的人性,期待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處境同理、關懷,在極度險惡的生活中提供一點點善意真的有那麼困難嗎?愛與原諒做不到,那麼不當惡意的推手與共犯,真的很難嗎?
自認為「認真就輸了」還是會傷害到人;「只批評特定行為」的論述早就在一片「母豬母豬,夜裡哭哭」聲中失去了被理性討論的空間。當我們把很多事情推託於「美女攀附有錢人/帥哥,醜女宅男活該單身,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現實」的同時,這樣的「現實」既讓你認分的失去好好認識更多更好的人的可能,另外也壓迫了其他人想不認分的可能。「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若一個長得不好看的好人跟一個漂亮的壞女人在一起,這一套「社會的現實」邏輯就是這個好人永遠要矮這個女人一截。這是一件公平的事情嗎?我們的社會能不能不成為這種行為與關係的培養皿?
女性主義的本質,性別平等的本質不是要讓每個女生都變得很正才能被男人寵愛與擁有。而是要讓這些不正的女生也能擁有自己的空間跟自由,在更多事情上擁有平等的待遇。漂亮的女生再也不用擔心被性騷擾(很多人充滿善意:你穿得那麼辣,要「小心」,可是穿得辣的女生不是不能摸,只是不見得願意給你摸。聽過一句話嗎?「我可以騷,你不能擾」。為什麼我們要的是女生管好自己的穿著來避免被騷擾,而不是男生管好自己的手跟老二來不去騷擾人?),高富帥也可以不再需要靠「養母豬」的方式,冒著人沒得到,卻花了一筆錢的風險去追求女性。很多男生如果學不會把對待女生的方式從A片性思維的觀看與意淫者的角度中拔離開,好好的把女生當成一個「人」來尊重,一旦引起女生集體仇男,那麼這場不尊重適性與性別正義的戰爭,終究輸掉的是大部分的異性戀男性。
我知道這樣一篇思緒凌亂的文章注定被母豬教徒嘲笑,畢竟要讓習慣於用恨來尋找生活感覺的人把自己的思維慣性轉向愛,那需要的已經不僅僅是把車煞住的力量,而是要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了。
以一個異性戀(還是骨子裡很大男人的)男性的身分來寫作這篇文章,無非是想跟讀者們說,你們不應該以偏見對別人製造傷害,如果真的被傷害了也不是你們的錯。只有相信互相尊重,還有互相尊重能夠帶來的信任,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好。
五、
我知道在生態越發嗜血的網路談「愛」而非仇恨很容易讓我看起來像是一個傻逼。當然我無意像人渣文本釣魚一樣,說你們批評母豬都是找不到炮打啦,不過還是來點你們可能不知道自己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的小分析。
一來是你們繼續母豬教下去,以後可能會讓很多女性在交男朋友之前先把Google你的PTT帳號作為交往前的基本門檻哦。二來,思維慣性通常都是以恨、嘲諷、不認真的方式進行的你,就算僥倖遇到一個不知道母豬教或不計較你曾是母豬教的好女孩──你覺得你這樣逃避親密,逃避真正的情感交流的人,真的有辦法、有資格有能力好好的「愛」她嗎?把她當人看的那種。
如果你做不到,那這段關係註定不會長久。
用你們比較熟悉的話來翻譯,你不相信愛,拒絕把女人當人看卻又有著在女人身上投注慾望的需求。那麼天下有多少犯賤的女人會笨到自願去讓你幹?如果你根本不計較性生活還好,一旦你真的計較,那到時候你要為了獲得性去討好女人,還是消耗你的外部資本(例如:錢),這樣的關係,是正常人與人互動的,基礎的人際關係嗎?
六、
最後,回到這首詩。這首詩以淺白的語言和一個女性第一人稱視角,讓我們看到在取消「母豬」作為一種被強行貼上的(負面而且性別歧視意味濃厚)符號的努力上是多麼徒勞無功。正因為從無法自行選擇的性別和標籤上被不斷的否定,讓女性甚至放棄擔任(男性想像中的)人了。在詩中,這樣的放棄是一種自居邊緣的手段,但考慮到與之相關的複雜性別議題,透過邊緣的放棄反而為她爭取到了更多加分的同情票。當來自於男性的惡意,讓母豬的延伸空間越來越大,甚至讓詩中的女性產生了本能的恐慌。母豬教徒們,你們逼到一個恐慌至極的女性選擇對號入座道歉,並否定自己(國籍或性別)的方式跟中國人逼子瑜道歉有87%像。而這不單單是單一女性對於生活的絕望,這份男性帶來的壓抑,同樣也是在女性間會傳遞的一種情感。
你希望將來的世界,是一個女性看見男性就要提心吊膽的世界,還是一個更友善平等,讓女性願意放下戒心好好認識男性的世界?哪一個對自稱魯肥宅的你比較有利?
七、
最後,推薦苗博雅此文: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77478554.A.574.html
並感謝友人 R Shu 與 CT Lin 兩位女性朋友給此文的修改意見。
八、
最後的最後,我原本推薦友人將此作投稿《衛生紙》詩刊。無奈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衛生紙》已於2016/10/27宣告停刊。
https://www.facebook.com/169234266466751/photos/a.169253569798154.39496.169234266466751/1280745011982332/?type=3&theater
聞者莫不唏噓,希望我們的讀者,能跟我們一起歡送衛生紙詩刊。謝謝他陪伴我們長大的這些年。沒有衛生紙,沒有黑眼睛,就沒有今天廣為人知的葉青、蔡仁偉等新生代詩人。
http://cendalirit.blogspot.com/2016/10/20161027.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NeKo嗚喵,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述情障礙的允戴天生就沒有同情心,不會笑、沒有情緒,就算相依為命的外婆在自己眼前被亂刀砍死,一滴眼淚也沒掉...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email protected] 作者...
「真兇標籤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海苔熊 Facebook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張甄薇 Vivian Facebook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NeKo嗚喵 Youtube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地雷] 真兇標籤真相篇EP20 (完結篇) - 看板Jap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情報] 「真凶標籤」可疑角色最終回投票結果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地雷] 真兇標籤真相篇EP15- 看板Japandrama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LIVE] 真凶標籤EP10 - 看板Japandrama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地雷] 真兇標籤真相篇EP20 (完結篇)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心得] 真凶標籤Ep1 第一集就下好離手? - Jap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情報] 「真凶標籤」可疑角色第2回投票結果- Jap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忒修斯之船結局真兇是誰的推薦,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忒修斯之船結局真兇是誰的推薦,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真犯》劇情曲折懸疑,「推理控」裕善也臣服 - 電影影評網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哭聲結局ptt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情報] 緯來3/8(二)起晚間10點真凶標籤 - PTT Uncovered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地雷] 真兇標籤EP18 1~17伏筆整理- Japandrama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威而鋼劑量選擇問題:ptt實業坊討論區鄉民疑惑解答! | 林森藥局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2023衛生紙推薦ptt》10大好用衛生紙品牌!衛生紙價格比價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閒聊] 大家最近在追什麼劇- 看板WomenTalk - PTT 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偶然遇見的你ptt Archives - 雨立今=霠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電腦] 畫蛇添足不點睛-福爾摩斯《惡魔之女》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協尋] 日劇真兇標籤裡面的西裝背心- 看板e-shopping - PTT消費區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真兇標籤- 日劇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新聞] 秋ドラマランキング、杉咲花主演『恋です- Jap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真兇標籤1 - 海外專線ᴴᴰ - Gimy 劇迷 的評價
- 關於真兇標籤ptt 在 《真凶標籤》第二部真相篇預告|KKTV 線上看 - YouTube 的評價
真兇標籤ptt 在 海苔熊 Facebook 八卦
早上起來看到朋友傳系上的新聞,
覺得很難過⋯⋯無法想像自己如果在現場會受到多大的創傷。
這應該是最貼近我想法的貼文了。
我們都不是當事人,都不了解他們經歷了哪些,請停止傳遞這些畫面、不要再去臆測,轉過身,去珍惜你身邊真正重要的人。
【 💬 事件越快,心,則慢 】-- #談台大潑酸事件
面對媒體亂象,除了一味接受,我們如何更聰明的思考?
而新聞報導除了「裸體加屍體、醜聞加緋聞」,還有沒有更好的報導選擇?
這次,讓圖文不符跟大家認真一下,從潑酸事件,來談 #媒體傳播自律的問題--
【 💭 這次的潑酸事件,是如何傳播到閱聽人的眼前呢❓ 】
🚩 #不安的言論
事件一開始是從PTT上開始流傳,因學生在宿舍內聽到窗外的爭執聲與尖叫聲後感到不安,便在批踢踢發文討論。
討論串中,有網友提供了現場的照片,被許多網友認為過於血腥,看了很不舒服後撤下。但由於圖片太過可怕,網路傳播快速,案件很快地傳開。
🚩 #媒體的跟進
事件發生後,許多新聞媒體在第一時間抄文,在事件未明朗的狀況下進行報導。
報導中出現了許多臆測性的字眼,並嘗試描寫案件現場,包括:
① 對於潑灑液體的猜測:包括硫酸、王水
② 與過往其他案件連結:清大王水案件
③ 描寫犯案情節:包括犯案工具、犯案流程、攜帶武器等
④ 提供疑似凶器的製造方式:王水調配比例、酸性腐蝕程度
⑤ 擅自人肉搜索,推測犯案動機:提出兇嫌行兇前的po文
🚩 #聳動的標籤
為了吸引大眾點閱,在事件尚在調查階段時,新聞就多以「台大」「校園」「學生」「潑酸」「命案」「殺人案」「王水」「情殺」等刻意且武斷的標籤作為標題,更有甚者將兇手自殘的現場狀況直接當作標題。
除了引導大眾更多的聯想,也造成許多家長、學生的不安,引起社會大眾對校園安全的恐慌。
🚩 #大肆的曝光
由於命案現場圖片散布,加上媒體關鍵字大量重複的曝光,新聞在社群上不斷轉載擴散,引發更多人的好奇。
→ 在 2017/10/20 晚間,只要搜尋「台大」,google 關鍵字就會出現「硫酸」與「潑酸」。
→ 而新聞中的關鍵字,也在 google 熱門關鍵字前 15 名中佔了 5 個席次。
( https://imgur.com/wNILDNL )
--
【 💭 事件所帶來的思考:不當的報導傳散,將導致什麼問題❓ 】
🚩 #新聞情節的渲染
過往研究指出,新聞媒體基於「新聞性」的考量,會將受害者的激烈情緒反應作為提高收視率的工具,於是追逐受害者成為了新聞報導的「黃金定律」。
然而,這些報導卻會嚴重影響觀者的情緒,如果觀看的版本中的受害者出現情緒化反應,觀者也會覺得問題比較嚴重,甚至更容易覺得自己也可能會遭遇相同的事件,進而引起恐慌。
除此之外,過度描述案件細節也會產生感染效應(contagion effect)或模仿效應(copy cat effect),可能引發更多類似事件的發生。
🚩 #推測性的報導
推測性的報導,除了無益於讓民眾理解事件,不適當的聯想更會模糊事件焦點,並可能造成事件當事人的二度傷害、或引發不必要的恐慌。
→ 此外,媒體之間有不同的猜測內容,也會混淆民眾認知,造成多重的資訊落差。
--
【 💬 為了避免以上狀況,國外採取了什麼樣的媒體自律方式呢❓ 】
🚩 #以德國慕尼黑槍擊案(2016)為例:
媒體沒有 24 小時疲勞轟炸,只選擇整點時作即時新聞重點;
也有媒體暫停晚間節目,以特別時段更新即時消息。
新聞台並邀請相關人士上節目,宣導民眾應注意的事項,呼籲民眾不散佈不實消息、與警方合作等。
報導的語氣則完全冷靜、陳述事實,鏡頭避免血腥、令人不安的畫面,為求讓民眾安心。
🚩 #以美國發生的高中生假報案遭槍擊事件(2017)為例:
有少數媒體在公布未成年男孩的照片、姓名、學校等個資後,遭到另外一家媒體的譴責!
該媒體發布新聞譴責這樣的報導是在受害者家屬的傷口上灑鹽。透過媒體之間正面的比較與彼此牽制,也可以達到他律的效果。
🚩 #其他案例:
此外,也有許多國家積極地以組織的方式協助規範報導受害者時的原則,例如:
美國專業新聞記者協會,有在新聞倫理中放入減少傷害(minimizing harm)與問責(accountability),同情(compassion)與易感性(sensitivity),顯示新聞倫理領也域感受到採訪過程中可能造成的傷害。(1996 年新增)
荷蘭的記者協會倫理守則也提到, 不應該報導受害者與家屬的痛苦,或將犯罪所造成的傷害展示出來。
瑞典媒體聯合委員會的新聞倫理守則,則要求記者要盡可能的體恤犯罪或災難受害者,尤其要公開其姓名或照片時要特別注意。
--
【 💬 既然有這麼多的規範,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媒體亂象呢❓原因是-- 】
事實上,過去記者在寫新聞時,還或多或少會堅持原則,強調忠於事實、表達清楚、平衡報導、保護受害者等等。
但是快速的網路世界,改變了新聞傳播的環境,「即時」變成了新聞的最高準則!
在快速產出新聞的要求下,自然無法對事實做過多的查證,導致許多猜測性的報導產生。
同時,資訊過載的網路現象,也會讓不聳動的報導乏人問津,為了短時間的點閱率與流量,報導就逐漸傾向娛樂化、戲劇化,大量出現聳動的標題、吸睛的圖片。
--
【 想讓媒體環境變更好,你可以這麼做☝️ 】
如果,你也希望能改善媒體環境的話,那可以試試看這些事情:
💡 不聽信、分享尚未求證的新聞
💡 不隨意網路上散佈個人猜測言論與現場照片
💡 如有第一手現場照片或資料,請提供給警方、或相關單位
💡 避免跟隨媒體貼標籤造成二次傷害
或是,在所有你認為不合適的新聞下面貼上這張圖。
讓我們一起保持理性,不渲染、不誇大,
用律人律己的態度,分享媒體自律原則,一同打造良好媒體環境吧👍
--
📖 參考資料:
媒體觀察基金會
http://mediawatch.org.tw/news/4722
中華民國衛星廣播電視事業商業同業公會新聞自律執行綱要
http://www.ncc.gov.tw/chine…/…/11090/2713_21612_130517_1.pdf
當媒體過度報導兇殘細節 是否間接成了害人兇手?
https://www.peopo.org/news/255485
媒體有責勿使社會恐慌: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對「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聲明
http://mediawatch.org.tw/news/4722
中華民國新聞自律公約
http://www.cts.com.tw/about/cts/pdf/新聞自律公約.pdf
「你以為我們愛下這種聳動標嗎?」點閱率,早已成了新聞記者們的恐慌病https://buzzorange.com/2015/09/02/new-media/
「即時新聞」成癮 台灣媒體慢性自殺(上)
https://theinitium.com/artic…/20151015-taiwan-InstantNews01/
「沒什麼比理解作惡的人更難了」,家庭、媒體和同儕壓力都可能是原因:隨機殺人的犯罪心理學觀察(中)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1126
新聞記者採訪報導受害者應面對的新聞倫理:多元觀點的論證(新聞學研究 http://www.museum.nccu.edu.tw/word/140512013.pdf)
從慕尼黑 OEZ 槍擊看自律德國:沒有嗜血媒體,也沒有消費事件的個人秀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1263
一個美國高中生之死──美國媒體與台灣媒體的「新聞」處理 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505&nid=8028
阿孝上課:新聞學
https://sites.google.com/site/jour328/Home/xin-wen-lun-li
一個媒體工作者的告白:不想要嗜血的媒體,就別當嗜血的讀者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4929
真兇標籤ptt 在 張甄薇 Vivian Facebook 八卦
【觀點】卡神率「綠衛兵」 台灣民主遭「魔鬼交易」攻陷?
作者 張甄薇(TVBS新聞網觀點評論)
歷經一年三個月, 已故外交部大阪辦事處長蘇啓誠輕生案,終於真相大白-- 民進黨楊蕙如遭北檢起訴,涉嫌以idcc帳戶發動旗下網軍攻擊大阪辦事處,當這隻「政治蟑螂」竟以「網路綠衛兵」的頭目現形,一年多前躲在鍵盤背後跟風攻訐蘇處長的鄉民網友們,午夜夢迴,心中可曾有一陣寒意?愧疚甚至膽顫心驚?
這,可不只是一條人命;他,還是國家精心培養了數十年的優秀外交官!然而,最後逼迫他以死明志的網路霸凌,起因竟是楊蕙如下指令發動綠色網軍帶風向,在網路上掀起如同「綠衛兵」式的文革批鬥,悲哀的是,幕後供應她的資金來源,高度懷疑正是你我每年辛苦繳交的納稅錢!
無論綠營如何切割止血,上從總統、下至高雄前議長,個個心虛「裝不熟」,面色鐵青,楊蕙如不是以往最受謝長廷吹捧的卡神嗎?為何一夕成了「瘟神」?
整個事件鬧騰了數日,最令國人感到詫異的是,至今民進黨看待楊蕙如事件,竟只關注卡神會不會「卡到英」?是否衝擊民進黨的選情!而蘇啓誠處長生前最後一刻的絕望、無助、不願清譽遭網軍汙衊,以及家屬心中永難抹滅的傷痕呢?他的長官們 -- 從總統、外交部長到駐日代表,在得知真相後,竟無一人出面表態,願為他的死亡主持公道,蘇處長如地下有知,難道不會心寒?
尤有甚者,成為綠營網路打手的又何止楊蕙如一人?韓國瑜競選總部總發言人王淺秋更質疑,所有事實證明,央廣每年拿文化部4億多元預算,每年賠上億元,卻在臉書下廣告推播韓黑新聞助選;質疑過去長期以來民進黨政府鋪天蓋地網路霸凌韓國瑜,是否都是拿納稅人的錢做的?
在網路世代,什麼是成本最低、殺傷力最高,主事者基本上「零代價」的完美「魔鬼交易」? 如果開放投票,「以網軍製造假新聞帶風向」很可能名列第一。有人透過「假新聞」攫取政權、癱瘓股市,甚至還可以成為探討我們的職業外交官何以輕生的原因之一。
以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為主流的媒體時代,想製造一則假新聞,成本和風險高、對事件主體實質殺傷力待評估,且結果難料,一旦被抓到,主事者要付出的代價都不小。
然而,在網路自媒體當道的時代,製造一則假新聞可就容易多了,只需要花費大把鈔票僱用網軍,先在幾個社群平台匿名PO圖文或影片,製造假新聞,只要內容可以「腦補」-- 滿足人們對事件主體「合理的懷疑」,加上由楊蕙如等網軍頭目統一下達指令,很快就可以在FB或Line等各類平台上瘋傳推播,快速達到讓事件沸騰、甚至翻轉整個結果的目的。
藏身假新聞的背後,有時可能是一般鄉民網友,有時可能是幕後特定策劃者指揮授意的「網軍」,不論是無意或蓄意,借由在PTT等論壇大量留言、推文、噓文,引起電視媒體跟風報導,加上當前人人手中一把手機,最後整個網路生態鏈,就成了造謠和網路霸凌的溫床。
當事後所有人忙著檢討,是誰殺了我們的外交官時,捫心自問,你我可曾在有意無意之中,成了這些網路浮士德交易過程的幫凶?
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 Gustave Le Bon(1841-1931),在1895年發表「烏合之眾」的經典著作,描述個人聚集成群體時的心理變化,當個人處在群體中會喪失理性,易受旁人的暗示及傳染,變得極端、狂熱,不能容忍對立意見,因「人多勢眾」產生的力量會讓他失去自控,群體霸凌的力量於焉而生。
能操控烏合之眾心理的關鍵因素,包括了「匿名」和「謠言」。由於匿名,個人藏身群眾,擁有不必擔負責任的「安全感」,言行格外肆無忌憚;一旦添上「填補腦中合理懷疑」卻毫無根據的謠言點火,力量極為驚人,引發法國大革命或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心理學,都看得到群眾心理被有心者操控,導致世界大戰爆發的陰影。
假新聞在群體社會中,就具有造謠煽動的驚人威力。例如,2013年美聯社就曾發出一則「史上最昂貴」的推文,指白宮爆炸事件傷及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瞬間造成美股狂瀉,儘管事後發現是一則假新聞,市場立即反彈,然而當天股市市值已蒸發掉1300億美元。
謠言對一個候選人的殺傷力有多大?2014年投入台北市長選舉的連勝文點滴在心。一句「別讓勝文不開心」的假新聞,讓「媽寶」的標籤從此狠狠貼在連勝文身上。
求證消息來源,名嘴回應來自「匿名網友」,最後當然是無從查證。當今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口中的「黑韓產業鏈」,更是網路浮士德交易的傑作。製造一則假新聞,可以憑空想像就發文,沒有風險、也沒有成本,而這場「魔鬼交易」的代價,完全由謠言承受者自己去扛。
更可怕的是,造謠容易闢謠難。當下假新聞發文隨即被鄉民轉貼到批踢踢(PTT),引來所有媒體報導,不論連勝文、連方瑀再怎麼出面澄清都無效。選戰早已結束,連勝文失去的不僅是一個市長寶座,還增加了「媽寶」這一張永遠撕不掉的標籤。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發現,假新聞散播的速度比真實報導快,更容易被轉發。他們從2016到2017年間,在美國300萬個推特帳號,貼出12•6萬則故事中發現,假新聞推播,很快就能接觸到1千到10萬個用戶,但被驗證過的事實,卻足足要花上6倍的時間,才能觸及1500人。
事實證明,一則假新聞衍生出威力強大的網路謠言,不僅能重挫股市、霸凌總統候選人,還能奪取一條外交官的寶貴生命!除了爭論「誰」來界定假新聞?層次是否拉高到國安層級?身為網路使用的一份子,所有網友們,你我是否都有勇氣號召彼此盡量「不匿名」,不藏身群眾,用真實姓名,在所有社群平台公共論壇上發言,用真實姓名,為自己的言論負責,勇敢發聲?
也許當「實名制」逐步取代匿名,網友們都能用真實姓名,為自己認定的事實作「品牌保證」,為你發表或轉發的圖文言論過濾消息來源、背書,「假新聞」很速快就能被公眾肉搜,造謠者立現,亦或許,不堪遭網路霸凌而輕生的南韓偶像明星雪莉及具荷拉,這類的悲劇才有機會及時獲得挽救。
當然,近年來網路推廣「實名制」遭遇最大的阻力,即是保障民主價值,捍衛言論自由,然而,言論自由受保護的前題,是否應先以「可重複被查驗的事實」作為依據?這些事實包含了確切的人、時、事、地、物。
一個負責任的政府一定要徹查此案,尤其須儘速釐清這些網軍的資金來源是否正是全民的納稅錢?政府要拿出魄力、決心與良知,嚴懲那些殺人於無形的幕後真兇 – 不論這些網軍究竟是藏身立法院,甚至總統府,都應該還給台灣社會與受害家屬一個公道,否則,三十多天後,將是全民以選票,幫蘇啟誠討回一個公道。
在網路世代,每增加一位明白人,就能多一個機會,搶救遭烏合之眾用造謠霸凌的無辜受害者,這位職業外交官蘇啟誠,也許不是遭到楊蕙如網軍霸凌下第一位犧牲者,但願他能成為最後一個。
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1245528
真兇標籤ptt 在 NeKo嗚喵 Youtube 的評價
述情障礙的允戴天生就沒有同情心,不會笑、沒有情緒,就算相依為命的外婆在自己眼前被亂刀砍死,一滴眼淚也沒掉...
請用訂閱代替掌聲▶https://goo.gl/4cGq4T 或者在上方按個喜歡❤,我們下一支影片見嚕(゚∀゚)
工作聯繫請mail💌: aaliyah0919@gmail.com
作者: 孫元平
原文作者: 손원평
譯者: 謝雅玉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8/09/03
博客來:https://joymall.co/2cjMp
我不會哭,不會笑,不懂得愛,也不懂得恨,
直到他教會我如何疼痛,如何自責。
這是身為怪物的我,與另一個怪物相遇的故事……
榮獲韓國「創批青少年文學獎」
讀者感動熱議,譽為小說界的《秘密森林》
★ 韓國「YES 24.com」4星好評
★【作家】凌性傑、馬欣、楊双子 真心推薦
那天,六死一傷。
外婆為了保護我而死,母親成了植物人,我卻連一滴眼淚都無法報答。
兇手的遺書寫著「今天笑著的人,都將跟我一起離開」,是我的異常救了我,從那天起,我變成別人眼裡的「怪物」,沒血沒淚,冷酷無情...
#說書 #異常 #貼標籤
===== About Neko嗚喵 =====
使用設備
Canon EOS M6
Canon PowerShot G7X Mark II
RODE VideoMicro 指向性麥克風
剪輯軟體
Adobe Premiere Pro CC
NeKo嗚喵 部落格▶https://neko-wumiau.blog/
NeKo嗚喵 遊戲頻道▶https://goo.gl/L9cqMU
NeKo嗚喵 粉絲團▶http://goo.gl/AybChp
NeKo嗚喵 IG動態▶https://goo.gl/s2zTrA

真兇標籤ptt 在 [情報] 「真凶標籤」可疑角色最終回投票結果 的八卦
1、日野渉46% 2、河村俊夫16% 3、相良真帆11% 4 二宮瑞穂5 金城三伸6 相良凌介7 山田元哉8 望月鼓太朗9 雫石千春10 橘一星11 相良光莉12 落合和哉13 等々力幸造14 本木 ... ... <看更多>
真兇標籤ptt 在 [地雷] 真兇標籤真相篇EP15- 看板Japandrama - Mo PTT 鄉公所 的八卦
祝大家開工愉快追劇愉快! 不要再想了你需要這份薪水! 1. 延續EP14的三溫暖談話,茉莉奈告訴二宮警方有來小林的告別式,但那種傢伙死了活該,而且警方在懷疑她爸爸了 ... ... <看更多>
真兇標籤ptt 在 [地雷] 真兇標籤真相篇EP20 (完結篇) - 看板Japandrama 的八卦
追了將近半年終於完結
第一季的時侯還邊看邊罵拖戲
現在完結了還有點捨不得
防雷
沒想到收得還不錯
對我來說兇手的動是合理的
凌介寫了贏過主編的小說,但又放棄寫小說
這已經對努力的主編來說感到憤怒了
還把心上人搶走,對真帆告白也被拒絕
沒想到蹲點工作還看到心愛的人的出軌現場,真的是慘阿.....
伏筆也算是都收回來了,跟上一部輪到你了比,大大加分
雖然壁櫥有一點小失望
雖然強羅是接受委託,對我來說他也是讓凌介跟二宮痛苦的幫兇
強羅害死了二宮的姐姐,讓橘媽媽受傷讓橘背黑鍋,差點成功了,
還笑笑的離開警局。
還好凌介有秀一把反手抵抗主編的攻擊,不然整部都是挨著打。
鼓太郎被二宮拒絕,二宮哭著離開凌介,凌介與剩下的二個孩子
繼續心繫著真帆過人生QQ。
感謝這部讓我認識芳根京子
輪到你了劇場版票房好像的還不錯,私心真兇真相篇收視也不差
補個劇場版,把強羅反派送他陪主編進監獄,讓凌介跟二宮團圓
在一起笑著結局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4.117.2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drama/M.1647269894.A.80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