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好書分享:奇幻成長小說《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
「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想改變哪一段記憶?」
剛看完《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以下簡稱《記憶邊境》)時,我內心五味雜陳,最先賁湧而出的是烈火般憤怒,再來是酸楚的不甘、委屈和劫後餘生之欣喜,情感投入過深、代入感太重,任紛雜情緒灼燒大腦,我花了一陣子才能冷靜反思劇情。
《記憶邊境》敘述演藝界明日之星宋宥安(好幾次都打成《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宋喬安啊啊啊~)遭遇意外陷入昏迷,當他再次醒來,置身奇特異境,一位戴墨鏡的黑人攤開雙手,問他要吃紅色藥丸或藍色藥丸,並提醒藍色藥丸是威而鋼…不對!!!那是被駭的《駭客任務》!!!
咳咳咳好,總之宋宥安遇到三位守護者,即書名的河川、火林、烏雲光,協助他回溯並經歷生命中三道難關(請放心,沒有任何不明藥丸),若能重新抉擇,彌補當時犯下的過錯,便能重返人間。反之,將昏迷不醒,就算有口臭的白雪公主獻上深情一吻亦藥石罔效(清白受辱,寧願一死了之)(誤)。
面對關卡,男主角需選取「對的選擇」,他起初不懂這點,我也無法理解。
試問,若你有機會回到生命中某個痛苦時段,譬如親友發生意外等憾事,你會怎麼做?第一個念頭想必是設法逃脫,避免重蹈相同結局吧?如果你抱持類似我與男主角的想法,那恭喜你,首道關卡出局了!(拉彩炮)我們可以一起蹲在牆角畫沙,多個伴比較暖和。
本書重點從來不是避開必然發生的錯誤,那些追悔、悲傷、遺恨,早已隨著生命長河流逝,停在原地不願放手的是憤憤不平之執著,一遍遍在舌尖回味椎心之痛,專注於自己的失去,卻忽略身邊重要人士的關心。
由此,作者點出「我們無法改變事情,只能改變態度」之警醒,試圖教導少年讀者「放下失去,把遺憾收進口袋」之重生心境。然而,只有少年讀者需要嗎?我不認為,多少成年人仍癡癡凝視指縫間依稀流淌的細沙,卻不曾留意身邊所有,此即半杯水之相異觀點:我只剩多少/我還有多少。
其中我最震撼的伏筆之一,是作者提到受傷害者的反應,主角迭經挫折後,傷害化為害怕恐懼,覺得寂寞永遠跟隨自己、失敗就在角落等他,即便臻至人生高峰,亦感到身後有片陰影時時窺伺。所以他始終沒長大,心中仍渴慕安全感,像攀生於樹木上的小花蔓澤蘭,盡情吸取他人養分以生存。無怪乎主角已26歲,全書言語仍帶稚拙語氣,他的人生,大概停留在受傷最深的那一刻吧。
《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在樸實文字下蘊含巨大能量,以輕快的插敘、倒敘帶入親切的台灣日常,筆筆勾勒起熟悉青春時光,與讀者相互應和,產生愉悅共鳴。
作者尤其擅長真摯動人的情感描寫,從細微處著墨,無論是兒子對父親的孺慕之情,或好友間堅貞不二之友情,皆絲絲入扣。並以人與人的締結作為敘事基礎,進一步埋下震懾心靈之深刻思考。閱讀期間,我彷彿被森林大火燃盡,感受著宋宥安的愛、恨、痛,重新活了一遍,洗滌淬鍊後的是,對生命的感謝及讚美。
【抽獎辦法】如下:
1、 這裡有『三本』《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 請告訴我,如果人生可以重來,你想改變哪一段記憶?
例如:『《記憶邊境:河川.火林.烏雲光》:我想改變在公共場合烙賽的記憶(隻身走入大雨)…』
3、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08/11(日)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08/12(一)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記憶邊境 #河川火林烏雲光 #郭瀞婷 #親子天下 #2018誠品年度最期待作家 #挑戰生死議題 #省思生命核心價值 #生命教育 #情感教育 #家庭關係 #霸凌 #奇幻小說 #成長小說
★博客來:http://bit.ly/2YKdztL
★親子天下:http://bit.ly/33hkKZS
★誠品:http://bit.ly/31loec6
★金石堂:http://bit.ly/2YQONnQ
★讀冊:http://bit.ly/2M1UkG8
省思生命核心價值 在 生命教育素養導向學習單元設計:價值思辨 的相關結果
省思 生活中各種美感議題與生命價值的關係。(自主行動/溝通互動). 6.運用道德思辨,分析公共事務議題的迷思,並思考適切的因應策略及落實的方法。 (自主行動/社會參與). ... <看更多>
省思生命核心價值 在 1. 核心反思:探索生命的意義與價值2. 多元開展 的相關結果
核心 課程:生命教育研究、質性研究、量化研究. ㉂我觀照與省思:生死教育、禪修與生命反思、敘事研究、㉂我覺察. 與成長專題. 生命教育之關係重構:實踐倫理㈻、多元文化 ... ... <看更多>
省思生命核心價值 在 生命教育「五大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思辨人生價值的能力 的相關結果
因此,新課綱不在將生命教育是為獨立的科目,而是融入在課程之中,因而提出生命教育的五大核心素養:終極關懷、價值思辨、靈性修養、思考素養、人學探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