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基本常識
【訓練相容性】
許多人運動的目的僅止於動動筋骨流流汗,對於長期效果並不抱太大的期望,這樣的運動對於抵抗退化和衰老通常也沒有什麼具體的好處,頂多就是比靜態生活好一點而已。以這樣低的期望來從事運動,大概就不會想要知道什麼「訓練相容性」的問題。但是,如果你期望你花在運動的時間是有長期累積的效果,一年會比一年進步,而且到老年的時候身體還比沒有訓練的年輕人強壯,那你可能會想要多瞭解一點科學化訓練的技巧。
訓練相容性,就是一個值得注意的訓練技巧。
所謂的訓練相容性(Compatibility),指的是同時做不同的訓練時,兩種訓練同時產生進步效果的程度。訓練如果相容,當然皆大歡喜,但是很多時候訓練是不相容的。很多時候在同一時間或短時間以內做了效果非常不同的訓練,結果可能會因為某些潛在的生理機制,造成身體無法「消化」運動的刺激,導致一部分甚至全部的訓練變成無效。由於這現象背後的原因來自於兩種不同訓練的相互干擾,因此也被稱為干擾效應(Interference)。
最常見的干擾效應,就是把以肌肉生長為目的的重量訓練,和促進心肺功能的耐力訓練,同時或短時間內做完,例如許多商業健身房的課表,通常包括了把每一台肌力訓練器材推一推或拉一拉,用3組10下或是做到沒力的方式「練肌肉」,接著再到跑步機或腳踏車上練半小時或一小時的「心肺」。這樣的訓練方式很容易就會產生干擾效應,也就是說,使用這種模式的運動者,很可能會失去大部分的肌力訓練效果,僅得到少部分的心肺訓練效果。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形呢?這其實是因為不同的訓練模式傳遞了不同的訊息給身體,而當兩種訊息的方向差異太大,身體無法兼顧的時候,就會選擇性地放棄一部分效果。
運動訓練學告訴我們,人體並不是在訓練的當下產生訓練效果,剛剛壓完重量的人體可能是最無力的,剛剛跑完耐力跑的心肺可能是最累的,訓練中其實是人體「接收訊息」的過程,肌力訓練傳遞的訊息是,體外重量的壓力強大,我必須提高身體結構的強度,以及動員身體組織對抗外力的能力,所以必須提高骨質、肌肉和神經系統,這是一種「合成新組織」的過程。耐力訓練傳遞的訊息卻大不相同,耐力訓練的過程中,對抗的阻力都很小,但是持續動作的時間卻很長,身體並沒有感覺到對抗壓力的需求,但是卻有十分緊迫的「能量輸送」需求,大量的能量消耗使得身體的循環系統疲於奔命,拼命把各種能量物質和氧氣輸送到運動中的肌群,這種刺激給身體傳遞的訊息是,我需要最高效率的能量輸送,因此必須提高心肺功能,同時『降低身體質量』,因為同樣的循環網絡如果覆蓋較小的肌肉體積,就會有較高的輸送效率,如果需要覆蓋較大的肌肉體積,則就只會有較低的輸送效率。因此,在心肺功能進步的同時,也會降低部分肌肉質量,所以,這是一個「分解舊組織」的過程。
當「合成型」的訊號和「分解型」的訊號在短時間輸入身體,而且兩者的刺激都很強烈,同時競爭了有限的恢復能力,身體無法兩者兼顧,就會選擇性的適應其中一者,而通常都會是訓練強度較低,用力較少的項目會得到適應,因此,當肌肉生長型的肌力訓練,和長距離耐力型的心肺訓練同時對身體釋放訊號的時候,通常肌肉生長的訓練會被忽視,等於做了白功,而耐力的訓練則有可能因為肌力訓練造成的疲勞,導致耐力訓練的品質也降低。
所以,我們知道訓練不相容性的組成要件至少有二:第一是同時間對身體釋放了相反的刺激訊號,第二是這兩種訊號的刺激總和,超過身體能夠恢復的能力。這兩者缺一不可,如果身體接收到超載的同類訊號,結果不是不相容,而是過度訓練,如果身體接收到相反但是輕微的訊號,結果也不是不相容,而是無效訓練。只有在短時間內做了兩個效果相反的訓練,而且都做得很認真,才會出現相容性的問題。
理解什麼是「相容性」或「干擾效應」之後,接下來就必須探討因應之道。如何避免訓練不相容性,我們可以從微觀和宏觀的角度來看。
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其實簡單來說,就是要讓不同的訓練有各自的恢復時間,用一個最粗淺的估計,心肺訓練的恢復時間大概需要8小時左右,而肌力訓練的恢復時間大概需要48小時至72小時左右(請注意這是一個非常概括的估計,真實世界裡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會影響恢復,不過為了方便說明,暫時先使用這個大概的估計數字),因此,有人相信只要將肌力訓練和心肺訓練放在不同的訓練日,且心肺訓練先行,肌力訓練跟在其後即可,例如週一練心肺,週二練肌力,週三全休或做恢復型訓練,到週四的時候應該又可以開始下一次心肺訓練。如果時間不允許,非要把兩種訓練放同一天的話,也可以將心肺訓練放在清晨,把肌力訓練放在傍晚或晚間,然後隔日全休。這種微觀角度的微調到底有沒有效,研究上和實務上的發現並不一致,目前只能當作大原則,實際應用還需要是個案情形調整。
不過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其實問題似乎變得更簡單,一切還是回歸到訓練的目的,訓練是為了盡可能達到『長期的健康與強壯』,長期健康強壯,就會需要好的骨骼、肌肉和神經系統,以及運作順暢的能量輸送系統。乍看之下這好像表示重訓和跑步是人人都應該要採取的運動方式。但是,研究上也顯示,在心肺功能方面,能夠帶來健康效益的心肺功能,其實遠低於耐力選手所具備的心肺功能,以男性的最大攝氧量為例,如果最大攝氧量未達40ml/kg/min的話,的確不算是一個健康的狀態,但是最大攝氧量40ml/kg/min以上的人,和最大攝氧量70ml/kg/min以上的人,在耐力運動成績上可能有很大差異,但在健康方面卻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我們要知道,以維持健康為目的的心肺訓練,其實並不等同於參加鐵人三項的耐力訓練。事實上,研究顯示光是從事完整的「肌力訓練」,在搬重量、舉重量的過程裡,其實就已經足以達到不錯的心肺功能,額外增加耐力跑或是長時間的騎車,通常是耐力選手才會需要的訓練方式。
請不要把這樣的論述視為詆毀耐力運動項目的言論,事實上,想要維持強壯的肌肉也不表示你必須變成健力選手。但是,在分析肌力訓練和耐力訓練對『一般人』的效益的時候,我們清楚地發現,肌力訓練具備了健康所需的心肺訓練效果,但是耐力訓練卻無法提供維持肌肉骨質和提升神經系統功能的效果,大量的耐力訓練甚至是一個加速流失肌肉的過程。因此,對於為了健康而參與訓練的一般大眾來說,應該要將重心放在肌力訓練,當肌肉骨質都很強健了以後,行有餘力才考慮額外的耐力訓練。這樣,也就比較不用擔心相容性的問題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大人的玩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覺得我介紹的不錯,歡迎贊助我的開箱影片(Please support my video Channel) PayPal : [email protected] 開箱介紹:HotToys MMS278D09 Avengers: Age of Ultron Mk43~ by 大人的玩具 賣場 h...
相容性compatibility 在 貓的成長美股異想世界 Facebook 八卦
[關於Adobe的二三事]
[明天會刊登Adobe的季報分析]
我之前寫了一點Adobe的分析文, 但一直生不出來😂, 那就先寫寫自己跟股友對它的觀察與想法好了.
Adobe成功轉型成訂閱制, 創造穩健的現金流, 又打擊盜版, 這些我就不再提了. 它的成功, 還有一個不是祕密的秘密, 就是它在打造一個closed loop(封閉的)生態圈. 也就是, 如果你用它的軟體去做設計, 那接收到的對方, 也要有那個軟體, 才能去讀取檔案&資料.
這也就是所謂的相容性(compatibility).
或是, 網路效應? 因為A使用了Adobe的產品, 那B也要使用, 這樣才能辦事.
也因此, 使用者的轉換成本很高--如果他不用Adobe的產品, 那就可能開不了檔案, 或是失去了客戶.
這些不都是護城河的展現嗎? 😊
而現在, Adobe更跳脫了繪圖軟體的形象, 努力朝數位行銷分析(digital marketing analytics)上的王位前進. 或者是, 它已經為王了呢?
您對Adobe的看法為何呢?
相容性compatibility 在 浩爾譯世界 Facebook 八卦
【每日國際選讀】
#留言拿單字包 #今日來讀華爾街日報
iPhone 12怎麼挑?四種機型全解析
加入每日國際選讀計畫,解鎖完整語音導讀版
https://events.storm.mg/member/HOWSJ/
🧐Shopping for an iPhone now requires a magnifying glass for careful inspection of the features—notably the cameras, screen sizes and compatibility with the new 5G cellular networks.
現在購買iPhone得用放大鏡仔細檢查相機、螢幕尺寸、5G行動網路相容性等種種功能。
cellular network: 行動網路,正式名稱叫「蜂巢式網路」
因構成網路的通訊基地台的訊號覆蓋呈六邊形,使整個網路像蜂窩而得名。
📲iPhone 12 Mini
With the Mini, a 5.4-inch screen has been crammed in an aluminum and glass package about the size of the iPhone 8 or SE. Beyond that, you get all the core iPhone 12 benefits: 5G connectivity for faster cellular wireless; the new, faster A14 Bionic processor; the new squarish design that’s comparatively thinner and lighter than preceding models; and those Retina XDR displays, which are brighter, more colorful OLED screens.
Mini在玻璃跟鋁合金機身之間塞進了5.4吋的螢幕,接近iPhone 8或SE的大小。此外,它具備一切iPhone 12的核心功能:5G連線更快的無線行動網路;全新、更快速的A14 Bionic處理器;相對過去機型更輕薄的方形設計;以及Retina XDR顯示器,呈現更亮、更多彩的OLED螢幕。
🍎iPhone 12
Same as iPhone 12 Mini, but with a bigger 6.1-inch screen. Yep, that’s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跟iPhone 12 Mini一樣,但多了更大的6.1吋螢幕。對,就只有這點差別。
未完待續...
想瞭解iPhone 12 Pro跟Pro Max的新功能嗎?
加入文末每日國際選讀計畫,解鎖完整語音導讀版
——
原文連結請看留言
——
#留言✍🏻告訴我
「你最想換哪款品牌新手機?」
就送你【今日讀報單字包】!
#索尼完美人像機 #三星銀河摺疊機
#早就預購哀鳳12了啦啦啦
相容性compatibility 在 大人的玩具 Youtube 的評價
如果覺得我介紹的不錯,歡迎贊助我的開箱影片(Please support my video Channel) PayPal : jkc1974@gmail.com
開箱介紹:HotToys MMS278D09 Avengers: Age of Ultron Mk43~ by 大人的玩具
賣場
http://class.ruten.com.tw/user/index00.php?s=18xtoys
FB
https://www.facebook.com/18Xtoys?ref=hl
經由手機透過藍牙 4.0 進行連結遙控的球型機器人,
除了可以操控它到處移動與旋轉身體之外,
也可以透過內建的語音指令進行控制,
並支援 AR 擴充實境的場景示範甚至是用它來自拍影片的功能。
盒裝中也將附上專屬的無線充電座,
讓 BB-8 即使在充電時也可以保持它可愛的模樣。
特色重點
利用你的 手機,指引進行各種動作
BB-8 懂得聆聽和作出反應,可識別和回應你的聲音
BB-8 擁有自己的思想,能做出不同自主行為,可與你一同探索星球大戰中的神秘銀河。
BB-8 擁有隨環境改變的個性,性格和動作會隨著你的互動方式而成長演變
真實動作
使用智能手機或平板控制 BB-8
適應性人格
BB-8 能通過與您交互發展出獨特的態度和行為。
自主行為
BB-8 有自己的思想,陪您一同探索銀河系
全息通訊
使用BB-8 錄製、發送和觀看虛擬全息視頻
傾聽和回應
BB-8 能識別您的聲音並作出回應
驅動模式:使用智能設備控制 BB-8
消息模式:使用BB-8 製作、發送和觀看虛擬全息視頻
巡視模式:為 BB-8 設計路線即可自主巡視
技術規格
其他特色 : 藍牙
藍牙相容性 : Bluetooth 2.0 Compatibility
電源 : 電池電力
電池 : 可充電式鋰電池
電池續航力 : 長達一小時
充電時間 : 三小時
高度 : 9.98 厘米/3.93 吋
寬度 : 10.67 厘米/4.2 吋
重量 : 198.45 克
包裝盒內容
Sphero BB-8 機身
Sphero BB-8 頭部
感應充電座
Micro USB 連接線
快速入門指南
法律指引
相容性compatibility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評價
88. 何謂科學方法?科學方法是否最科學?
所謂科學方法,大體分為三部分:觀察、實驗和演算。觀察是科學考察的起始點,實驗與計算是科學理論由假設 (hypothesis) 提升至原理(theory)或定律(law)的運作過程。科學是運用歸納法 (induction)進行其研究。歸納法是透過搜集具體事物的性質,綜合而成法則性的知識。搜集、綜合的過程是客觀的、是記述性的(descriptive),描述事情的性質樣態,所以科學知識的對象是屬於是甚麼(what is)層次,而沒有價值取向,沒有善惡、美醜、應當不應當等問題。因此,由歸納法所得的科學知識,都是中立的,故稱為「道德的中立」(neutrality of ethics)。」
I. Copi的Introduction to Logic提到科學的說明 (scientific explanation ) 有一些準則來決定其有效性:
1.相關性 (Relevance)
2.可驗證性 (Testability)
3.與原有假設相容性 (Compatibility with Previously Well-Established Hypotheses)
4.預測與說明效能 (Predictive or Explanatory Power)
5.簡單化 (Simplicity)
講者: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盧傑雄(中文大學哲學系高級講師)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