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新北市發生了一起高中生無端砍傷小學生的事件,小朋友身受重傷但所幸沒有生命危險…基本上,這就是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因為加害人與被害者根本互不相識,而兇手下手之重,的確有可能致人於死地。
有看過我的書《 #裏東京生存記》的讀者們一定知道;我對無差別殺人事件很在意(日文為:通り魔事件),甚至因此去鑽研文化、歷史、民族性背景造成日本這個社會問題嚴重化的原因。這一切都源於我自身的經驗,也是改變我人生價值觀的一則事件…
・・・
我是2014年台北捷運無差別殺人事件(鄭捷事件)的現場目擊者,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眼前見到的光景。
六年前的那天下午,剛跟朋友吃完飯的我,準備從捷運府中站搭乘板南線到台北車站轉車。當時我人在捷運最後一節車廂,所以進站第一時間無法立即看清楚月台全貌;但當車子緩緩開進江子翠站、車廂門打開之後,突然從月台上衝進來一大群全身是血的人……大約十幾個人,有男有女,他們的衣服上沾滿血跡,也有人拿著雨傘。
當下我直覺是什麼電玩遊戲廠商的『快閃活動』?(恐怖手遊的宣傳?)所以噗嘶地笑了出來。
結果其中一名太太看到我在笑,非常生氣地對我說:「妳笑什麼笑?捷運上有人在殺人啊!!!」她的白色長裙上也都是鮮血。
此時此刻,捷運關門警示音嗶嗶嗶地響起,又有另外幾名沾著血跡的乘客從月台對面車廂驚慌地衝進來我們這節車廂(對面為從龍山寺開來的對向列車)…車廂門即時關上、車子緩緩起動…我這才看見江子翠月台的全貌…
整個江子翠月台,全都是血。
有人靜靜躺在一大灘鮮血中、在樓梯口也有大量血液與人體遭拖行的痕跡…還有人失神地站在月台上(後來才知道,那個人就是鄭捷)。我這輩子只有在恐怖電影中看過這麼多這麼多這麼多血…完全無法反應過來這是現實。
我們的車廂從江子翠開到龍山寺,這冗長的三分半內,我的腦筋可以說是一片空白。
「妳有受傷嗎?」我詢問那位對我生氣的太太。
「沒事,這不是我的血。」她說。
車廂中沒太多人在對談,似乎所有人都還搞不清楚狀況?抵達龍山寺站後,那些幸運逃過一劫的對向乘客們通通下了車。
下了捷運,接下來的10分鐘內,這個世界對我來說是很不真實的…路上的行人們依然有說有笑、好似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因為他們真的什麼都不知道。10分鐘之後,新聞開始頭條快報,大家的手機、路邊電器行展售的電視機…通通都在緊急報導這個事件。
我維持腦筋一片空白狀態直到遇見朋友,朋友問我:「誒!妳知道剛剛捷運上有殺人事件嗎?」
我這才幽幽地開口說:「我知道,我看到了。」
當時朋友還以為我是指『有看到電視報導』,但我也沒心思解釋。
直到這個時候,我才驚覺站在月台上的那個人,就是兇手鄭捷…而他當時其實很有可能直接進到我們車廂,從江子翠再度殺回龍山寺…
直到這個時候,我才驚覺自己曾與死神這麼靠近…
事隔兩天,我在家中第一次大哭,並把所有情緒宣洩出來。這個人生經歷也徹底改變了我的價值觀,我決定再也不委屈自己做不想做的事情,而是好好把握每一刻、活得自在快樂…之後,我變得更珍惜身邊的親朋好友,因為我們真的不知道生命會在什麼突發狀況下劃下句點?
為了消除心中的恐懼跟疑惑,我開始研究日本的無差別殺人事件,希望這個社會能從根本去解決無殺別殺人犯的犯案動機…我相信,這些兇手的原生家庭與成長環境絕對有關鍵性的問題…
就連這次砍傷小學生的高中生也一樣,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個性內向,而且有著低調、總是在逃避問題的家長。以最近的事件而言,即使犯案動機真如那名男同學所言:是在學校不堪被霸凌而想宣洩;但是什麼樣的家庭狀況,會造就小孩這種受欺負後不惜傷人自毀的心理?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愛,需要被關懷。
美國犯罪專家瑪麗莎·蘭達佐(Marisa Randazzo)博士曾說過:「想自殺者跟想殺人者之間常只有一線之隔。多數自殺的人不會想殺人,但許多想殺人的人是因為想自殺,才會走到那一步。」
逝者已逝、傷者已傷,這些犯案者的家長通常選擇逃避不去面對。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成為這樣的父母,而且更加關心別人。
即將當媽媽了,思考方式也漸漸改變了…
・・・
附圖照片 大塊文化《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Photo by RK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14bl04ogz4puy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個史上最神秘的人 (二),CPR人工呼吸的人偶也有入圍? 她是誰呢?HenHenTV奇異世界#17 十個史上最神秘的人,原來人工呼吸的人偶也是? 五個史上最神秘的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nW8xTl5c8 五個最神秘的人:https://www...
相信我麗莎真實事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別想擺脫書:書永遠不死》艾柯&卡里埃爾對談錄
* 這是一個對談。
對談雙方艾柯&卡里埃爾,一位是百科全書式學者、作家,另一位是傑出的編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他們都是愛書人、藏書家,海闊天空聊談由書延伸的種種話題。
詩人海涅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他們開始燒書的地方,他們最終會燒人。
書,永遠不該死去。
⋯⋯⋯⋯⋯⋯
卡里埃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趨向:收藏技術竭力淘汰的東西。
我有個比利時朋友是電影編劇,他在地下室放了十八台電腦,就為了可以看從前的影片!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沒有什麼比永久性載體更曇花一現。我們還能讀一本五個世紀以前印刷的書,卻無法看一張只不過數年以前的電子錄影帶或LCD老光盤。
除非把舊電腦都留在地下室。
卡里埃爾:真正令我震驚的,在於當下的完全消失。我們從未如此著魔於仿古風尚。過去在全速追趕著我們,很快我們就要服從前一季度的時尚。
未來永遠不確定,當下卻漸漸在縮短和退避。
艾柯:現在的消失,不僅因為從前持續三十年的時尚如今只持續三天。這同樣與我們講到的事物的過時有關。從前,你花幾個月時間學騎自行車,一旦學會,這就成了一件終生有效的家當。如今,你花兩星期學用一個新的電腦程序,等你漸漸能操作時,更新的程序又出現了,你不同意也不行,手機軟體會強制更新。
因此,問題不是集體記憶的喪失。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當下的不穩定。我們不再活在一個平和的現在之中,我們只是沒完沒了地為未來努力做準備。
卡里埃爾:我們處於運動、變化、更新和轉瞬即逝之中,矛盾的是,正如剛才所說的,我們的時代卻是一個越來越長壽的時代。
我們的祖父母的一生顯然要比我們的短暫,但他們始終處於恆久的現在之中。
我叔叔的祖父從前是個鄉下業主,他在每年的1月1日為來年整理賬目。前一年的賬目基本預示了下一年的狀況。什麼也沒有改變。
03
艾柯:記憶具有雙重用途——無論個人的記憶,還是集體的記憶(即文化)——一是保存某些數據,二是讓那些沒用並有可能充塞我們腦袋的資訊沈於遺忘。
一種文化若不懂得過濾過去幾個世紀的遺產,就會讓人想到博爾赫斯在《博聞強記的福內斯》中的人物福內斯,那個能記住一切的記憶專家。
但這恰恰與文化背道而馳。文化,是所有從此消失的書和其他物件的墓園。
卡里埃爾:如果借助在網上搜尋的資料,我們在邏輯上必須覈實這些訊息的可靠性。網絡工具讓我們方便地找到一切假訊息,真實的和不真實的,但事實上也讓我們陷入某種極端的困惑之中。我想,有關安貝托·艾柯的網上訊息一定充滿謬誤,至少充滿不確定性。
艾柯:當某某研究院的某先生出版克萊蒙梭或柏拉圖研究著作時,我們應該相信,他提供的資料確切可靠,因為他一生都在圖書館裡覈實這些來源。然而今天,某先生很有可能從網絡獲取資料,一切都變得不可靠。說實話,這一切早在網絡之前就已存在。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本來都不是過往事件的真實寫照,它們只是重構。
05
卡里埃爾:你和我一樣知道,國家主義的約束在何種程度上歪曲了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看法。直至今日,歷史學家們還常常屈服於本國公開或隱秘的意識形態……阿塔蒂爾克命人改寫土耳其歷史,聲稱早在羅馬時代,土耳其人在羅馬人入侵以前就在土耳其生活了幾個世紀。
諸如此類的事情處處都有……我們即便想覈實,又上哪裡覈實呢?
我們一般認為,土耳其人事實上來自中亞細亞,而現今土耳其的最早居民沒有留下任何書寫遺跡。怎麼辦?
06
艾柯:如果記憶像一張軟體,人到五十歲就會得阿爾茨海默症。遠離阿爾茨海默症或其他各種老年痴呆的方法,就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比如每天早起背一首詩,做各種智力練習,甚至字謎或者變位構詞遊戲。
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學還必須背誦詩歌。但接下來的幾代人越來越少這麼做。熟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記憶力和智力。今天,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是非得這麼做不可,但我們恰恰要強迫自己進行這種日常練習,否則就有過早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險。
卡里埃爾:我恰好還記得一句引文——我的記憶剛剛夠用——「我還記得一個擁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但我忘了他都記住些什麼。」也就是說,我只能記住遺忘。這樣一來,我想我們的交流有助於區分法文中的「知識」(savoir)和「認識」(connaissance)。
知識塞滿我們的腦袋,卻不總是有用。認識則是把一種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
07
卡里埃爾:我們的歷史書的書寫往往從民族主義傾向出發,從短期利益出發,從這兒那兒感受到的意識形態的選擇出發。
任何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都不是清白無辜的。丹東本是19世紀法國那些歷史學家們的偉人,到處可見丹東像和丹東街。後來他失寵了,被證明墮落了,廉潔的羅伯斯庇重新獲得青睞,受到阿爾貝·馬蒂埃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的大力支持。於是在法國的某些左派社區有了幾條羅伯斯庇爾街,在蒙特伊–蘇–布瓦甚至有了一個羅伯斯庇爾地鐵站。
明天又會是誰?又會有什麼動靜?
08
卡里埃爾:我們全都受著過濾的教育,這種過濾早在我們之前就已完成。正如你所說,這是一切文化的本質。不過,我們不該禁止對這樣的過濾發出質疑,事實上我們也不缺乏這類質疑。舉個例子。在我看來,除了蘭波和波特萊爾以外,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均默默無聞。他們是17世紀初的巴洛克詩人們,布瓦洛和其他古典詩人曾對他們施加了致命的打擊。他們的名字是讓·德·拉塞佩德、讓–巴普蒂斯特·夏西涅、克洛德·霍皮、皮埃爾·德·馬爾波夫。我有時會背誦他們的詩,但這些詩人的作品只有古本,也就是他們在世時的版本,非常罕見,極其昂貴。這些詩幾乎沒有再版。我堅信他們屬於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之列,遠遠超過拉馬丁、繆塞,儘管後兩位的作品作為法語詩歌典範而暢銷不衰。
09
卡里埃爾: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們相互通信,甚至和他們的法國同行保持書信往來,比如屠格涅夫和福樓拜。一個作家若想避免被過濾,那麼他最好聯合、參與某個小群體,而不要保持孤立。
艾柯:莎士比亞之謎在於,人們不能明白,為何單單一個演員就能創造出如此天才的作品。有人甚至推想,莎士比亞的戲劇可能出自培根之手。但是不對。莎士比亞並非孤單一人。他生活在文大學者圈中,和其他伊麗莎白時代的詩人們保持密切往來。
10
卡里埃爾:在古老的文化傳統裡並不存在對偉大創作者的膜拜。不計其數技藝超凡的古代匠人進行創作,卻從未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他們從不把自己視為、也從不被人視為藝術家。
艾柯:他們也沒有創新的概念,這是西方的標誌。在某些文化傳統裏,「藝術家」(artists)的野心只是極為忠實地重複同一種裝飾圖案,並把前輩教下的技藝再傳給學生。他們的藝術即便有變化和差異,我們也察覺不到。
11
卡里埃爾:佛里茲.朗還為人所知,至少電影愛好者們記得他的《殺手M》。但其他幾位呢?過濾,正無情、無影地全面實施,甚至電影學校也一樣,這由學生們來決定。突然,某位「被過濾的」導演重新現身。因為他的某部電影在這裡或那裡放映,並造成轟動。因為新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書。但這總是極其罕見的。
我們幾乎可以說,電影一旦開始走進歷史,也就走進遺忘。
卡里埃爾:突然之間,活力不再,導演老去,演員也是,作品被不斷重複,某種精髓的東西正在喪失。義大利電影一去不復返,儘管它曾經在世界電影名列前茅。
這讓我們笑、讓我們顫抖的三十年,如今還留下什麼?
費里尼始終讓我心醉神迷。安東尼奧尼一直讓我心懷敬佩。你看過他最後的電影短片《米開朗基羅的凝視》嗎?這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部電影!安東尼奧尼在2000年拍攝了這個不到十五分鐘的短片,片中沒有任何對白,他有生以來第一回把自己拍進電影。我們看見他獨自一人走進羅馬的聖·皮埃爾·奧里安教堂。他緩緩走向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墳墓,整部電影就是一個沒有對白的對話,是安東尼奧尼和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的相互凝視。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自我展示和言論表達的瘋狂,毫無來由的焦慮躁動——全被否決在影片的沈默和導演的凝視之中。
12
卡里埃爾:如今唯一還保持手寫的東西————是醫生的藥方。手寫信消失將造成一整個行業的消失。
筆跡學,代人寫信,手稿收藏者和商人……使用電腦讓我懷念草稿,尤其那些對話場景的手稿。我懷念塗抹的槓子,刪改的字句,最初的混亂,向各個方向發射的箭頭,它們標誌著生活、運動和依然困惑的探索。
13
卡里埃爾: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書籍處處輕易地得到傳播,它是一種挽救文化的工具,正如在古羅馬帝國末期,有些知識份子隱退到修道院裡,抄寫一切他們可以從正在衰敗的文明中輓救出來的東西,他們感覺到它將要分崩離析。
這種現象發生在所有文明陷入危難的時代。
可惜的是,沒人採取這一方法來挽救電影。你知道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嗎?書名很漂亮,叫《消失的電影攝影集》。那些電影只剩幾張劇照,我們必須從這些劇照出發,重新建構電影本身。這有點兒像那個伊朗書籍裝訂師。不僅如此。把電影改編成小說,就是說把電影提煉成帶插圖的書,這種做法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這種改編自電影的書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而電影本身卻早已消失。
書比電影更長久,儘管書的靈感來自電影。這麼說來,電影也有考古學。
14
艾柯:從那以後,這本書每次重新出現在拍賣目錄裏,我都會去查看,書價再也沒有回落過。這樣的價格,讓書再也不可能落入真正的收藏者手中。
卡里埃爾:它成了一件金融產品,一件商品,這很可悲。收藏家,也就是真正愛書的人,往往都不是特別有錢。書一旦變成可以賺錢的物品,貼上「投資」的標籤,有些東西就丟失掉了。
艾柯:必須強調一點,古籍已不可避免地走在消亡的路上。我要是擁有一件珠寶珍品,或甚至一幅拉斐爾的畫,在我死後我的家人會賣掉它。但我若收藏書,一般會在遺囑上註明,既然我花了一輩子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也就不希望它們將來被拆散。這樣一來,這些書要麼只能捐給某個公共機構,要麼通過佳士得拍賣行賣給一家大圖書館,一般會是美國圖書館。從此,這些書就永遠地從市場上消失了。在每任擁有者去世的時候,鑽石都會回歸市場。至於印刷初期珍本,從此只能在波士頓圖書館的館藏書目上看到。
艾柯:永遠也不可能。因此,除了所謂的投資者造成的破壞以外,每一冊古籍都變得越來越稀罕,也必然地越來越昂貴。至於年輕一代,我不認為他們喪失了對珍本的愛好,我倒是懷疑他們是否曾經具備這種愛好,既然古籍的價格總是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購買能力。話說回來,一個人若真的感興趣,也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錢才能成為收藏家。
15
卡里埃爾:愚昧往往接近謬誤。
對愚昧的興趣促使我關注虛假的研究。這兩條道路完全被傳統教育所忽略。每個時代既有其真理的一面,也有眾所周知的愚蠢的一面,極大的愚蠢,然而傳統教育只負責教授和傳播真理。
從某種程度而言,愚昧被過濾了。是的,確實有「政治上正確」和「理智上正確」之分。換言之,有一種所謂的好的思考方式,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艾柯:虛假並不一定是愚蠢或弱智的表達方式。虛假就是一次謬誤。違心地行事,就是言與知相悖。
人們一直都在真誠地犯錯。
謬誤橫貫人類的歷史,這不算壞事,否則我們就成了神.....托勒密真的相信地球靜止不動。在托勒密身上絲毫沒有弄虛作假的成分,隔著歷史來看,這只是一個謬誤的知識罷了。
卡里埃爾:我有很多年沒回到這些問題上了。但我再次感到震驚,研究愚蠢問題是如此讓人興奮。
不僅因為愚蠢引出書的神聖化問題,還因為愚蠢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說出類似蠢話。我們總是處於說傻話的邊緣。
我再讀一句夏多布里昂的話,他評論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拿破侖:「其實,他就是一個戰爭大贏家,除此之外,任何將軍都比他能幹。」
艾柯:當我們決定談論愚蠢,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在向人類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
而當我們漸漸臨近死亡——正如咱倆的現狀——我們開始覺得愚蠢勝過美德。
卡里埃爾:在研究愚蠢問題時,我們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自己是傻瓜。顯然,我們不可能把別人當成傻瓜自己卻不受懲罰。
我們最終會意識到,別人的愚蠢恰如一面鏡子朝我們張開。
一面永久、精準、忠實的鏡子。
卡里埃爾:我們的精神都有些狂熱。我們收藏的書全都見證了我們的想像令人眩暈的程度。一邊是不著邊際的妄想和瘋狂,另一邊是愚蠢,想要區分這兩者尤其困難。
艾柯:我們可以強調文明的各種進步,這些進步極為顯著,並且涉及在傳統中毫不相干的各個社會範疇。但與此同時,愚蠢也越來越多。
從前的農民不說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蠢。受過教育也不一定意味著智慧。
不。今天有這麼多人渴望被人聽見,致命的是,他們只被人聽見了他們自己的愚蠢。
從前的愚蠢沒有爆發,不為人所知,今天的愚蠢卻肆意橫行。
16
艾柯:我承認,我直到四十歲才讀了《戰爭與和平》。但我在閱讀以前就瞭解這部小說的精髓。你剛才提到《摩訶婆羅多》:我從沒讀過,雖然我收藏了三種語言的三個版本。誰從頭到尾讀過《一千零一夜》?誰真正讀過《愛經》?
但人人都在談論它,有一些還加以實踐。這個世界上充滿我們沒讀過卻幾乎無所不知的書。
問題因此在於,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書的?巴亞爾說他從沒讀過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但他打算向學生們講解這部小說。
卡里埃爾:說到我們書架上那些沒有讀過並且永遠不會去讀的書,很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是暫時把它們放在一旁,我和這些書有個約會,不過是在以後—很久以後,甚至來生。
有些垂死的人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卻尚未讀過普魯斯特,這樣的哀嘆實在讓人受不了。
艾柯:當有人問我是否讀過這本或那本書時,我出於謹慎總是這麼回答:「您知道,我不讀書,我寫書。」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閉嘴。但有時還會有人堅持不懈地提問。「您讀過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嗎?」我最終屈服了。連續三次我試著讀這本小說,每次都半途而廢。
—-文章來自於本書部分摘錄
相信我麗莎真實事件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不斷獲取資訊是有代價的,尤其當資訊會帶來壓力時。一連串令人不快的資訊更新會讓我們神經敏感,並讓我們強迫性地不斷檢視,等著看最新發展。
接觸世界上的壞消息會對我們的情緒造成影響。現代社會讓我們更難「不去想」那些不在我們生活週遭的壞事,尤其有無所不在的行動裝置不斷幫我們更新來自全世界的資訊。
我們太容易先入為主地認為資訊要越多越好。對某些人來說這也許是事實,但並非對每個人都是如此。如果知道太多新聞會讓我們心理過度反應,我們的焦慮便會無可避免地加諸到孩子身上。
取自《我們的女兒怎麼了?》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在直播的時候,曾講到這個觀念—儘管我對於防衛機轉的詮釋,跟作者不盡相同。
我個人認為,父母懂得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對孩子是有益處的,包括有意識地跟某些負能量來源保持距離。
當社會上出現讓孩子恐慌的重大事件的時候,我常建議父母關掉電視(尤其有些家庭會全天候開著新聞台),好好去關心孩子的情緒。
我曾經碰過父母非常焦慮地舉證新聞上的事件,擔心青少年子女在外面的行為。可是,這種焦慮反而不利關係,因為容易引發孩子煩躁,特別是青少年,常覺得父母容易大驚小怪。
父母過度擔心,進一步延伸開始管東管西,常常是青少年在親子關係中的重大壓力。
祝願您,能多專注在個人的身心安頓,再展開連結!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824971875021536/
... ... ... ... ... ... ... ... ... ... ... ... ... ... ...
如果壞消息影響情緒
【文/ 麗莎.達摩爾】
雖然使用心理防衛機制聽起來像一件壞事,其實並不盡然。當我們說一個人正在「自我防衛」,這絕對不是稱讚,但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缺少自動心理防護下,好好活過一天。我們依賴自己的防禦系統,抵抗令人感到壓力的情緒體驗,而這通常是無意識的。舉例來說,如果我們錯過了公車,然後告訴自己:「嗯,好吧,就多走一點路當作運動吧。」我們就是在運用「合理化」這個防衛機制,讓我們從壞事裡找到優點。當我們生老闆的氣,決定透過漫長的路跑來發洩,我們就是在透過「昇華」,將負面的感覺導往有價值的方向。
如果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使用同一種防衛機制,或是這些機制開始扭曲現實,這樣的防護就是有害的,例如人們拒絕承認真實發生的事件(否認),或是堅持把自己不想要的感覺—慾望、怨恨或嫉妒歸咎到別人頭上(投射)。但只要我們運用的防衛機制不會扭曲現實或破壞與他人的關係,這些心理上的盾牌就能給我們空間,對抗日常生活的各種心理威脅。
「間隔化」是一個比較沒沒無聞,卻相當有價值的心理防衛。用一句話來描述,它就是「我現在不要去想它就好了」的機制,而我們每天都在規律地使用它。舉例來說,開車的人都知道,如果路口有個人闖紅燈,可能就會引發嚴重的車禍。但如果我們一直認真去思考這個可能性,我們就不可能坐上駕駛座了。所以我們開車前往必須去的地方時,我們就決定不要去想這件事。
接觸世界上的壞消息會對我們的情緒造成影響。現代社會讓我們更難「不去想」那些不在我們生活週遭的壞事,尤其有無所不在的行動裝置不斷幫我們更新來自全世界的資訊。世界上總有地方正在發生不幸事件,當我們接觸的管道只有每天早上讀的報紙和晚間電視新聞時,將這些事間隔化就簡單多了。當然,能夠對全世界的局勢有更遼闊、更深入、更即時的了解絕對不是件壞事。能成為一個對世界有所了解的人,無庸置疑是有價值的。此外,對世上的事件有所理解,並對其他人受的苦難有同理心,可以督促我們做出有價值的行動,並提醒我們不要將自己的好運視為理所當然。
但我們必須知道,不斷獲取資訊是有代價的,尤其當資訊會帶來壓力時。一連串令人不快的資訊更新會讓我們神經敏感,並讓我們強迫性地不斷檢視,等著看最新發展。
我們也該記得,媒體本來就是宣傳正在發生的不幸事件,而不是沒有發生的壞事。這樣偏頗的描述會不必要地加強我們的恐懼。雖然這個世界已經比過去幾十年來少了許多戰爭,客觀證據也顯示,衝突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一九六○、一九七○和一九八○年代減少了許多,但美國心理協會所做的調查顯示,大部分的成年人都比過去十年更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並對此感到壓力極大。這些擔心所反映的現狀雖然完全因人而異,但整體而言,雖然美國的暴力犯罪和殺人事件的發生比例和十年前相比有急遽下滑的趨勢,人們的憂慮指數卻和這個走勢不符。
更準確地來說,媒體追求點閱率的行為代表當我們聽到關於青少年的事情時,內容多半都是危言聳聽的消息,卻會讓家長感到不必要的憂慮。其實,我們養育的這一代是有史以來行為最乖巧的孩子了。與過去幾代的青少年相比,現在的青少年抽過大麻、古柯鹼或迷幻藥的比例降低了,飲酒或飲酒過量的人也變少,抽煙人口也是。他們比較願意戴上腳踏車安全帽、繫上安全帶,也比較會拒絕搭乘酒駕的車輛,甚至是發生性行為的比例也比以前的青少年少。就算他們真的有發生性行為,現在的青少年性伴侶比例較少,也更願意使用保險套。我們的青少年的確面對一些新出現的危險,例如電子煙和鴉片(但這發生在成年人身上的比例比青少年更多),但他們的底線其實很清楚。現在的孩子整體而言比我們以往都更懂得照顧自己。
但這不代表我們再也不用擔心青少年了—這當然是父母的天職。我們也不應該無視或忽略天天在我們身邊上演的人類與環境災難。但我們應該知道,媒體與數位平台帶給我們的訊息都是為了吸引目光。現在這個世代,每個人都攜帶著訊息傳遞裝置,醒著的每一個小時都在使用,要吸引我們的目光是再簡單不過了。
選擇要接收多少來自世界的消息是一個非常個人的決定。但這是現代科技讓我們每個人都得思考並做出的決定,尤其是當獲取資訊的代價對我們造成的心理影響已經漸漸大於益處的時候。我們太容易先入為主地認為資訊要越多越好。對某些人來說這也許是事實,但並非對每個人都是如此。如果知道太多新聞會讓我們心理過度反應,我們的焦慮便會無可避免地加諸到孩子身上。如果媒體總是關注關於青少年的壞消息,讓我們把堅強穩定的女兒當作她們很脆弱魯莽來對待,我們應該為了女兒重新考慮我們與新聞的關係,或許也該開始有意識地間隔化了。
.
以上文字取自
我們的女兒怎麼了?:心理學博士給家長的解憂指南,陪伴現代青少女與壓力共處,化解焦慮,度過情緒平衡的快樂青春期
試閱>>>https://is.gd/0UEBLT
金石堂>>> https://is.gd/hr6AtL
博客來>>> https://is.gd/mgB2sB
誠品>>> https://is.gd/J0V6q0
高寶書版
https://www.facebook.com/gobooks3/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相信我麗莎真實事件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評價
十個史上最神秘的人 (二),CPR人工呼吸的人偶也有入圍? 她是誰呢?HenHenTV奇異世界#17
十個史上最神秘的人,原來人工呼吸的人偶也是?
五個史上最神秘的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nW8xTl5c8
五個最神秘的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ry_wIjKWQ
最神秘的地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VKhEbsZzM
5. Woman of the Seine 賽納河的無名少女
大家如果有上過急救課程時都要用過這個CPR人偶來做練習吧~但大家知道這個練習CPR的人偶有著這樣的一個故事,在1880年在法國賽納河打撈的一名少女的遺體,沒有人知道她的身份。
但由於她的臉孔非常漂亮,好像蒙娜麗莎的微笑著。。。因此被在太平間的人以石膏保留她的臉孔下來,收藏起來了。到了1900年,這個面具被大量的複製,而成了當時巴黎的波希米亞主義的時代尖端的詭異收藏品,這個面具背後有著她的人生,死亡,謎之身份,那詭異又幸福的微笑。在1958就被用來做CPR練習的人偶。
4. 星座殺手
這是在60年代末在美國加州幹下多起兇殺案的連環殺手,更大膽的寄了很多帶有密碼或是需要解碼的內容給媒體,其中三個密碼到現在為止還沒解開。
在1969年8月1日,他分別寄了給三家報館,裡面包含408個字符密碼,殺手宣傳裡面包含他的真實身份,他要求媒體登刊這個密碼在頭版,否則他就會在每一個週末隨意的殺害一個獨行徘徊的人,直到12個人為止。我給大家看看這408個字符密碼,看看大家可以不可以解開?到現在為止這個案件還未解開,兇手還沒捉到。
3. 吉爾。普雷斯, 瞬間轉移的士兵
如果大家有看過一出電影叫Jumper,就知道什麼叫做瞬間轉移,就是從一個地方在極短的時間內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或是國家,雖然沒有科學證明它發生的原理是什麼,但是歷史裡面確實有記載著這樣的事件。
在1595一名叫吉爾。普雷斯駐守在菲律賓的法國士兵,出現在墨西哥城,由於他穿著西班牙軍服,因此被當地的官員抓了起來,盤問他時,他聲稱他是在菲律賓,不知道為何一瞬間出現在墨西哥城,而且陳述菲律賓的總督被謀殺的事件也說得一清二楚。但是沒有人會相信他說的話。在牢中他受盡酷刑,但是他還是堅持他說的東西,有人就建議處死他,但是在最終的兩個月,被一搜從馬尼拉的商船解救了,而且船上剛好有他的朋友。因此他就無罪釋放,而回到了馬尼拉。
2. Fulcanelli 法康尼
大家有沒有聽過煉金術?所謂的煉金術就是通過化學把基本金屬變成黃金的技術,同時製備萬靈藥和長生不老藥。法康尼是一名煉金術師,也是一名作家,法康尼是他的筆名,但沒有人知道他真正身份。
在傳說中他的徒弟用它給的粉末成功把石墨變成黃金,而且在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為了想得到法康尼核武的資料,不惜計劃綁架他,但是都是無功而返。據他徒弟有在1953年和他見面,當時他應該是80歲了,但是感覺上才50歲,是否是傳說中的萬靈藥成功製作了?
1. 鐵面人
他是在法國路易十四時代一名戴著鐵面具的囚犯,沒有人看過他的真正面目,據說是路易十四的哥哥,也有傳說是說他是法國元帥等等。監獄對其看管非常的嚴謹,但卻非常的優待他,更吸引大家的好奇心,究竟他是誰呢?傳說中路易十四的生父是一名同性戀者,他和皇后在最惡劣關係下竟然有了路易十四,更多人懷疑路易十四不是路易十三所生,所以可能鐵面人就是知道真相的人,或是更有可能是路易十三的親身兒子。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以其要做一個神秘的人,我希望做一個真實的人,雖平凡,但真實。
好了!今天的奇異影片就到這,希望你能訂閱HenHenTV時,順便按這個小鈴鐺,如果有影片更新,你就會第一時間收到通知,如果大家有什麼好的主題要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我會試着做
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相信我麗莎真實事件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評價
#預測未來卡通 #辛普森 #simpsons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你相信有一個卡通可以預測未來嗎?可以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例如一些世界重要的事情發生,每一個情節都幾乎百分之百一樣,這個卡通就是辛普森一家,但是今天我們就來揭發它是假的!!假的!假的!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影片,我影片主要就是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主題,外星人和UFO,或者是一些靈異事件,還有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如果你也喜歡這些主題,歡迎你訂閱HenHenTV,順便打開旁邊的小鈴鐺,然後選擇全部,這樣你就不會錯過我所有有趣的影片啦!
好!我們開始吧!
辛普森一家這個卡通開始於1989年,是FOX福斯廣播公司的一部成人卡通,主要是諷刺美國的社會,或者是炒作一些時事或者是一些八卦新聞。但是由於在他卡通裡面有曾經出現過特郎普成為總統的一幕,原本是諷刺或調侃一個商業狂人竟然可以成為總統,結果他竟然真的成為了總統。於是很多媒體就再炒作這個話題,說辛普森一家這個卡通可以預測未來。
大量的媒體渲染之下,就出現了很多假的新聞,由於像之前說的一樣,辛普森一家會諷刺或炒作一些時事或是八卦新聞,也把一些媒體上的片段,加進卡通裡面,那麼那些內容農場就把時間點換一換,就變成了預測未來。
1. 特拉普下電梯的一幕
我先給大家看一看它的相似度有多高。
大家看到那張紙掉下來的時間,是不是和卡通一樣呢?於是媒體就大量的炒作,說卡通是在2000年上映的,而這個特拉普下電梯的時間是在2015. 其實這是假新聞,實際上卡通的時間是在2015年的,是特朗普下電梯過後,卡通用來調侃他的,在CNN,MCB和NBC上面都有報導了,大家可以去找找看。
2. 智能手表
在1995年3月19號,在辛普森一家卡通的其中一集叫:麗莎的婚禮,他未來的丈夫用智能手錶來對講,其實這並只有在辛普森卡通有出現過,很多以前的電影和卡通都有出現過可以打電話的手錶,事實上在1983年就已經有類似有鍵盤輸入的手錶,來自於 Seiko 的Data-2000,雖然它的鍵盤比較大,但是如果以這個來推測,以後一定會推測縮小版的手錶吧!
3. 特朗普和沙特國王摸著發光球體
同樣的這是假的,特朗普是在2017年見沙特國王,然而這個卡通並不是像報導中說的是在2002年,而是在2017年五月過後,也就是特朗普去拜訪沙特國王過後,在辛普森一家facebook粉絲網頁上面的簡短視頻,這段卡通是在辛普森一家的第28季裡面,也就是在2017年五月26號上傳的。所以並不是像謠傳的在20002年。
4. 預測巴黎聖母院著火
在2019年中旬,在法國的聖母院著火,百年歷史的聖母院,就這樣走進了歷史,然後謠傳在辛普森一家裡面,的確在spring field,也就是他們住的地方,曾經有加進惡搞的聖母院,請看圖片。但是過後在2019年聖母院發生火災過後,這張照片就被人串改了,把它變成著火的聖母院。所以這個也是假的。
5. Ladygaga在superbowl的表演
在2017年,lady gaga被邀請去到美國橄欖球超級杯上面表演,當中是用一幕Ladygaga吊鋼絲飛躍其中,在2012年的辛普森卡通裡面也真的有出現過,但是沒有說是超級杯哦~裡面的角色叫Lisa。Goes。gaga,她在卡通裡面還穿上噴火的胸罩,唱著Monster那一首歌,在2011年,Ladygaga的確是有穿著這個噴火的胸罩來表演,大家來看看這一張圖。至於剛好又是吊鋼絲,我覺得明星或歌星一生裡面,應該不止一次吊鋼絲吧!還是她看到了辛普森的卡通,靈機一動?
6. 預測超級杯的結果
也是假的,裡面的隊伍是被篡改過了,實際上原圖是Springfield對boston,而且成績也是假的。
7. 預測寶可夢遊戲
這個也是假的,原圖其實是取自於第14季的辛普森卡通,然而你看原圖是沒有那隻手和寶可夢遊戲,我也去youtube看了原本的卡通,是沒有的。
8. 預測黑豹上映
這個也是修圖來的,原圖是在1994年辛普森的第五季,裡面講著阻擊手上了塔上面準備射擊,但是原圖並沒有寫著黑豹,而是這個設定是根據一出電影致命塔,講述真實發生在特堪薩斯州大學發生的槍擊案。
9. 預測Game of Throne的火龍噴火燒城市
在2017年,在辛普森的其中一集serfsons 裡面有講到,在一個山坡上,辛普森一家看着一條火龍噴火燒毀他們的小鎮,這一幕的確是和權力遊戲的第八季很像,但是火龍噴火燒城市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在2002年的電影Reign of Fire, 還有很多電影都有,但是的確,辛普森的卡通很接近game of throne,不能說它是假的,我可以說是巧合吧!
10. 特朗普成為總統
這個是真的,在2000年的,在辛普森卡通的第11季裡面的第17集,主題是Bart to the future,原本是惡搞Back to the future回到未來,Lisa在裡面做了女總統,而裡面有講到上一屆總統就是特朗普,原本惡搞的片段,竟然成為真實。
11. 蘋果的智能手機
在2002年在辛普森一家的卡通裡面,有一幕是講著他們用Apple Newton的PDA來寫 ‘Beat up Martin,就變成了Eat up Martha,而且那架PDA的logo是一個有蟲的蘋果, 很多人就說這是預測以後蘋果會推出的Iphone,其實並不是,這架PDA 的確是蘋果公司在1993年推出的Newton系列的PDA,大家可以看看這一張照片。所以並不是現在的Iphone。
當然當中的確是有一些預測是真的,例如好像是福斯公司被迪士尼收購了,還有番茄煙草,白老虎襲擊等等,可以說是真的是那麼厲害,可以預測到未來發生的事情嗎?
對於我們四周發生的事情,或者現在在多媒體上面得到的新聞,真的很難去分辨真假,而假新聞往往會被真新聞傳得更快,因為製作假新聞的人知道這個市場要些什麼。所以去製作一些幾可亂真的新聞,去達成他們的收視率或者是點擊率,這些事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了,拿聖誕老人來說就好了,以前並沒有紅色的聖誕老人,而是在1900年時代,可口可樂推出了一張穿著紅衣的聖誕老人,結果現在大家都覺得聖誕老人是穿紅色衣服的。
所以我們身為大眾,應該要明智的看待你們看到的新聞和資訊,而身為媒體人的我們,更應該去查證新聞的真偽,避免幫助傳播假消息。
好啦!!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如果你身邊的朋友還不知道辛普森的假預言,記得分享給他看哦~如果覺得我的頻道做得不錯,也記得訂閱我的頻道或加入我的會員,我會用一些特別的影片是給會員限定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啦!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相信我麗莎真實事件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在上一集的分享裡,我為你拆解了詐騙的套路之後,相信現在的你,已經對詐騙的模式有所了解,也有了最基礎的辨識能力。
那麼到了這一集,我會把詐騙事件關注的焦點,擺在那些最容易受騙上當的「特殊體質」上面;透過這一段內容幫助你理解,到底是怎樣特質的人,會吸引到騙子找上門?
事實上喔,詐騙集團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所以呢基於CP值的考量,他們會喜歡找那些最容易下手,又容易打發的人來開刀。
而這一類的人,又有三種最明顯可見的特質,它們分別是什麼呢?「害怕被討厭」、「絕對信任權威」、和「不想承認錯誤」。
先來說第一個,叫做「害怕被討厭」。
這樣的情況讓我想到八零年代,震驚台灣社會的「鴻源老鼠會吸金」事件是一樣。
在當年呢,台灣合法的投資產品還不多,因此呢只要有一個產品,它宣稱可以保證提供「4分」以上的利息,就很快的成為社會大眾眼中追捧的「金雞母」;而「鴻源」的主要投資人,又以退伍軍人跟公教人員居多。
在這些公教人員「呷好逗相報」的宣傳之底下喔,鴻源在將近十年的時間裡面,非法吸金了1000億台幣。
最後呢,在1989年6月30號,立法院修正了《銀行法》,而檢調單位開始強力的查緝地下投資公司。
鴻源機構在連續三個星期裡面,發生了四次的擠兌風暴,而主要的負責人,早就在案發之前脫產,所以投資人根本拿不回本金。
這個案子一直延宕至今,始終沒有辦法能夠完善的處理,也讓很多人賠掉了他自己的畢生積蓄。
然而時至今日,我們回過頭來看這件事情,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會知道,每投資十萬塊,一個月就能夠領4千塊利息,這樣的一個「保證」,很明顯的就是不合理,就是一種詐騙手法。
要是天底下有這麼好本領的經營者,郭台銘又何必辛苦的經營事業,乾脆關了鴻海去投資他,不是賺得更快嗎?
「鴻源機構」呢,之所以會被餵養成為一頭金融怪獸,就是因為「害怕被討厭」這個心理因素。你想像一下喔,當年退休的軍公教人員,他們的社會和工作環境有什麼樣的特性?
他們是不是很強調合群、以和為貴、不要太計較、不要太有自己的想法?以至於呢,他們很怕提出異議會被討厭。
還有些人呢,是因為人情壓力而不得不投資,親戚朋友呢一吆喝,他們就掏出錢來,也許他們自己也想賺錢,但更多的是他們不想要破壞關係。
看著同儕或親人的一頭熱,就說服自己不要問太多,省得被排擠在小圈圈之外,所以才會受騙上當啊!
你問我為什麼對這個歷史事件這麼的清楚?因為我自己的父親,其實就是受害者之一。其實他有很多機會可以抽身,可是當法令一修正、擠兌一發生的時候。
鴻源內部上上下下,卻發起了一個叫做「支持公司」的運動,讓更多人把自己的身家財產投入更多。
在外人看來非常的荒謬,但是當你置身其中的時候,你的很多親友都在這個「局」裡面,所以只要有「暗樁」一配合「支持公司」的運動。
如果你不像是個火山孝子一樣,再投錢進來、反而是要把錢領出來,那是不是變得很不合群?
所以當年呢,目睹這一切的我,到了今天我都會警惕我自己。不要為了害怕被討厭,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擁有自己思辨的能力,才是我們戰勝各種騙局的唯一解方啊!
再來,第二種很容易吸引到騙子的特質,那就是「絕對信任權威」。
這就讓我想到,美國的前納斯達克的主席~伯納・馬多夫的「龐式騙局」。
你千萬不要以為「龐式騙局」聽起來有多高明,它其實就跟俗稱的老鼠會一樣的。用短期暴利做為誘餌,拿新入會投資者的錢,去支付舊的投資者的那些高額利息,不斷的誘騙更多人投入資金。
而這個案子最誇張的地方,就是受害者包含了好萊塢的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美國名嘴賴端金,還有世界各地像是加拿大、西班牙、法國…,這些國家銀行機構都是受害者。
那為什麼馬多夫能夠騙倒這麼多人?這就不得不說起他的「豐功偉業」啊!
原來啊,馬多夫是從六零年代開始投入金融的經紀;於是呢,他那個時候就開始靠著挖東牆補西牆,或者是找家人借錢。
甚至於拿公司的錢,補客戶的損失,去造假很多投資報表…這樣的方法;不斷的去營造他「穩賺不賠」的好戰績,從而去奠立了他金融戰神的地位。
也因為馬多夫完美的形象,和他多年來漂亮的成績單,所以讓人會毫不懷疑他「個人誠信」的問題。在很多的死忠追隨者當中,甚至於不乏他的部屬跟學生。
這些人因為馬多夫的德高望重,把他視為華爾街之神,對他深信不疑;最後很多慘賠資本的基金經理人,更因為這份「絕對相信權威」,當東窗事發之後陸續自殺,付出難以挽回的代價。
像是這種「絕對信任權威」的背後,經常伴隨的個人議題喔,其實就是我們「把選擇權交給了他人」。
而這個背後更深、更深的部分,就是我們「恐懼權威」,才會始終沒有提出一些必要的質疑,而踏上不歸路啊!
最後呢,會增加你遇上騙子的特質,就是「不想承認錯誤」。
這裡讓我想起「女版的馬多夫」,也就是喔這個世紀的大騙局,矽谷的獨角獸公司~「血液公司」的創辦人,叫「伊麗莎白・霍姆斯」。
霍姆斯呢,在剛創業的時候,她原本是一個很受外界期待的青年創業家。而且她崛起的軌跡,和已故的蘋果創辨人「賈伯斯」很像,前景一片看好。
她還被知名的雜誌評為「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的女性億萬富翁」、甚至於「2015 年最具影響力的100大人物」的這些封號。
那更不要說「下一個賈伯斯」這樣的一個名譽也冠在她頭上。而霍姆斯本人,也深信自己就是一個「下一個會改變世界」的人。
然而呢,她號稱只要通過指尖採血,就能夠完成 300 多項血液檢測的驗血機;他們在內部研發的階段,就不斷的失敗。
但於此同時,霍姆斯卻不斷的向外界誇大實驗的成果,不斷的宣稱自己的公司,即將為世界帶來重大的改變。
儘管喔,憑著她的三寸不爛之舌,和很高明的行銷手法,暫時矇騙了不少投資者;但是呢,醜媳婦終歸要見公婆,傳說中的驗血機,總是會遇到接受檢驗的時刻。
那你會不會不很好奇,霍姆斯打算怎麼跟外界交待這整件事呢?
在我自己的實體課程裡喔,我常常會提醒我的學員,你永遠沒辦法叫醒裝睡的人,除非她自己願意醒。而這位霍姆斯小姐,就是最典型的「裝睡的人」。
她一不做、二不休,乾脆造假數據,去播出事先拍攝好的造假影片,才終於讓這個造假的驗血機順利的上市。
你聽到這裡,我邀請你想一想喔,造假的驗血機,有可能去測出精準無誤的血液數據嗎?
而事實證明,造假的驗血機,只會讓醫生判讀失準,讓很多人誤以為自己得到可怕的癌症,造成呢病患精神啊、工作啊、金錢啊…等等的危害跟損失。
而更弔詭的是,即使已經紙包不住火,詐騙的事實就擺在眼前;霍姆斯呢,她要面臨的是二十年的牢獄之災。但她都始終都堅信自己的發明,雖然還「不成熟」,但終究會改變世界誒!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名詞,叫做「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指的是在同一時間或處境裡面,有著兩種相矛盾的想法,而產生了一種不舒服的緊張感。
而為了改善這種緊張感,於是呢人們會很自然的,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或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相信的理念跟行為保持一致、沒有衝突的感覺。於是這樣的一個人,才能夠繼續順利的生活下去。
而不管這位跌落神壇的霍姆斯,她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不肯認錯;我都相信喔,在她內心當中有某一個部份,就是這種「認知失調」的狀態;所以她才會一錯再錯,還不斷「自我合理化」自己的這一切行為。
事情發展到此喔,我們都知道霍姆斯,是一個「不肯承認錯誤」的騙子。
但我邀請你想一想,那些曾經對她深信不疑的投資人,在某個程度上,會不會也因為面子或自尊的問題,不肯承認自己「錯信他人」,才會放任霍姆斯去扯出這個瞞天大謊?
而回到你身上,在你的生命裡,是否也曾經執著在某些錯的地方裡,想要找到對的答案。像是那些不斷的容忍花心、有賭癮、酒癮的情人,去期待對方回心轉意,或者是改變自己。
或者是明明你投資已經決策錯誤,每個月都在虧錢,卻還不斷的砸錢去補洞,不肯執行停損;這些都是同一種心理機制,不想要面對自己「認知失調」所惹下的禍。
也就是說喔,會讓我們上當的,不只是只有「詐騙集團」,還有我們心中的慾望跟恐懼,它會化身成為一個生命的考驗,在情感啊、工作啊、友情裡面,顯露出來。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在我的實體課程裡,經常會問學員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偷車賊會偷最好的車,還是偷好偷的車呢?」
假如你曾經受騙,或者你的身旁的人就是詐騙集團,像是職場裡霸凌你的同事、危險情人、對你進行情緒勒索的家人…。
你也可以好好問自己,是不是自己也有「害怕被討厭」、「絕對信任權威」或者是「不想承認錯誤」這樣的狀態?所以讓你變成那一台「最好偷的車子」。
這些功課的背後,都需要很真實的面對自己。然而面對自己,它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一直不面對,你只會活得更不容易啊!
這也是「啟點文化」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們讓每個有機會接觸我們的人,開始去面對真正的核心,無論是生涯的發展、還是人際溝通。
當然,最該面對的,就是你自己。只要你願意,啟點文化都在這裡,歡迎你~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們一起前進!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在近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
這一門課呢,集合了我這二十年自己創業、生命的實踐,還包含了超過上千人次的直接的教練跟諮詢。因為幾乎每一個人跟我談到最後,都會談到他要怎麼樣過出一個更好的人生?
其實呢,人生是一個時間軸的累積,如何讓時間變成你的朋友?讓時間幫助你累積、幫助你放大,這其實不難,但它需要一些必要的觀念,跟必要的作法。
【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歡迎你的加入。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跟你一起前進。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