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台灣的《聯合報》,龍應台先生的文章,同時占了「民意論壇」和「副刊」版大篇幅的版面。
稱她為「先生」,是因為她在港台文化界長期備受尊崇,被叫「先生」。其今日發表之文,題為「為1949七十週年而作」,以她一貫生動優美的文字,講述歐美國家對軍人的重視,對比台灣社會對前人奉獻的遺忘。
這文章的立意,很好。但試問台灣社會何以會如此蔑視軍人,甚至羞辱?不就是因為國族認同的錯亂,「台獨」要將一切與「中國」的連結斬斷!所以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十四年血淚抗戰,甚至是金門「八二三砲戰」,都被認為和「台灣人」無關。
戰爭的殘酷,時代的傷痕,龍應先生(「應」是她母親的姓)多年來寫了不少。但如何避免?卻講得蒼白、虛無,只有沉緬於歷史的呢喃。
五年前,當「太陽花」之亂鬧得滿城風雨,將「反中」、「仇中」掀到最高潮,龍應先生僅淡淡地以「行動一百分,思想很薄弱」批之,未有更多的「力挽狂瀾」。對比昔日施明德發起「紅衫軍」運動反扁家貪腐,龍應先生第一時間便發文反對所謂「衝破體制的人民革命」(還強調「干犯眾怒」也要發聲),她對「太陽花」的批評,顯得蜻蜓點水,不痛不癢。
同年,香港發生「佔中」運動。港英時代連選都不能選的「港督」,如今在回歸祖國後轉為朝向直選規劃的「特首」,但只因這「直選」不是「他們」認為的「普選」,更選不出「他們」要的「港獨」特首,「佔中」便忽然得到了「正當性」,且很快就得到龍應先生公開支持。龍應先生還說,要大陸展現「文明的力量」,否則就得不到香港人和台灣人的「民心」。
在龍應先生眼中,那個「港獨」分子懷念的港英政府,算不算文明?那個不顧聯合國安理會反對,侵略伊拉克、偷襲敘利亞、赤裸裸干預委內瑞拉內政的美國,算不算文明?除了龍應先生外,沒有人知道。但我們清楚的是,在龍應先生的筆下,對這些西方國家的批判是少到你記不得的,而對這些西方國家「文明」的盛讚,則是找不到比「孺慕之情」四個字更足以形容的。
當龍應先生在港大演講,聽著台下的人異口同聲地唱起「我的祖國」,我們誰也不曉得,在她謎樣的尷尬笑容下,內心裡真實的感受是什麼?她是否能理解,在這中國人已被西方「文明」欺壓了一百餘年的今天,我們已逐漸學會,不須要再用你們西方的「文明」來說服誰,包括對我們自己。
猶記是2011年的春天,我與一群來自大陸、港澳的年輕學生,在港大的教室裡,圍著大家口中的「龍先生」,聽她說話。她慢條斯理,用著那口文藝優雅的腔調,談每一個人都應先在家裡面對鏡子,認識自己。之後,一個在港大讀書的陸生恭敬地問「龍先生」:「當我們照完鏡子後,該何時走出家門?如何行動?」龍應先生隨即展開「長篇大論」,大意是年輕人應更多地閱讀西方自由主義的作品,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最後結論就是,沒有結論。
或許,此即龍應先生的「保身」之道,她從未想過要走出那舒適的「家」。所以這五年來,「港獨」、「台獨」在港台兩地甚囂塵上,而她噤聲了。既不反對,也不力挺,似是默認,卻又無語。不愧是一如既往的優雅,一如既往「文明」的龍應台。
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 在 小心眼大老婆粉絲團 Facebook 八卦
悲慘世界懶人包~~過年期間最想看的電影就是悲慘世界啦,我好幾年前買的CD,聽到快爛掉,每一首歌我都會唱咧~~
【悲慘世界懶人包】
不管你有沒有看過電影版、歌舞劇版本
或是很厲害的看過原著小說的
分一下簡易版跟話很多版
來聊聊《悲慘世界》的時代背景吧!(無雷請放心)
先來個【超簡易版時代背景介紹】
千萬不要看到預告熱血青年拿著旗子揮
就以為這是「法國大革命」好嗎,朋友
《悲慘世界》故事大致發生在19世界初
簡言之就是1801~1850前,這時期前後真的發生很多事喔
有個時間軸,會比較有概念吼
1789—法國大革命(著名的攻陷巴士底監獄與頒布人權宣言)
1793—法皇路易十六人頭落地
1793-1794—羅伯斯比爾「恐怖統治」時期
1795-1799—法國督政府統治時期
1804—拿破崙稱皇建立法蘭西帝國
1814—波旁王朝復辟,也就是路易十八登基
1830—法國七月革命,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
故事中的革命是
1832「巴黎共和黨人起義」或稱「六月暴動」喔!
這場起義是由學生主導──
雖然名義上是「共和黨」發起對於君主政體的反抗
但事實上實際在巴黎街頭浴血奮鬥的
卻是一群年齡都在十幾、二十歲的青年學生
他們懷抱著夢想與理念,渴望改變迂腐的政府
消弭社會上的貧富差距,並且推翻獨裁自大的君主體制。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小且迅速被鎮壓的革命
倘若不是雨果在《悲慘世界》針對此事有深刻的描寫
或許就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再來個【超簡易版角色介紹】
絕對比你去查維基百科更無雷
主角:尚萬強(休傑克曼飾)
(法語念起來真的很像“蕭萬長”也有點像“小浣腸”XD)
就只是偷了個麵包,結果坐了19年的牢
出獄之後想重新做人,還是被追捕了一輩子
聖人等級的善良程度,而且主角威能也很大
女主角:芳婷(安海瑟威飾)
很雖小的工廠女工
生了個女兒之後,老公跑了
女兒珂賽特寄養在酒館之中
後來也很雖小的發生一連串事件
警官:賈維(羅素克洛飾)
怨念很深的警官
死都要抓到小浣腸(誤)
芳婷女兒:珂賽特(亞曼達•塞佛瑞飾)
小女孩與少女版,唱歌都是天籟呀
與馬里歐一見鍾情
革命學生:馬里歐(艾迪•瑞德曼飾)
裝窮的貴族後代,與學生平民一起參與革命
看到珂賽特時就石更了(中肯)
【話很多版時代背景介紹】
★17、18世紀法國政治社會生活概況
從路易十四開始,儘管法國本身富裕繁榮,政府卻長期財政匱乏,因為享有大量財富和繁榮的社會階級,並不按他們的收入繳納稅款。有產階級抵制納稅,因為他們認為納稅有失身分,法國向來屈服這種令人震驚的限制,繳納直接稅是地位卑賤的確實標誌。貴族、教士和資產階級也抵制納稅。
手握著國家中大量財富與權力的上層階級,只願意享受卻不願意貢獻,在安穩時期還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到了17-18世紀,法國戰事頻壤,收不到稅的政府,不但造成國家財政紊亂,也讓多數的平民階級心生怨恨,更加深了階級矛盾惡化。
十七世紀的多數窮人在不少方面境遇比中古世紀更為惡化了。在歐洲,因為人口增加,很少吃到肉,也沒有多少土地可用於飼養牲畜。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農民種植小麥,但食用麵包都是黑麥、大麥或燕麥製作的,在饑荒時,他們甚至尋找橡樹子和塊莖植物來充饑。法國十八世紀,勞動人民每人每天消費一磅麵包,因為在正常日子,除了青菜和豆類就沒有其他東西可吃了。
城鎮的窮人擁擠地住在破舊失修的建築物裡,農村的窮人仍住在昏黑、極不衛生的小屋裡;窮人沒有家具或僅有極少的幾張長凳,以及一床睡席。中產階級有椅子和眠床。富人不僅有堅固的家具,更會注重其款式,甚至有作為社交接待和娛樂的房間,也就是沙龍,有照明用的燭臺,燭光還可以反射到鏡子上,並配有沙發和安樂椅。而窮人在天黑後,只能蜷縮在地板上,與一根蠟燭相伴。
十八世紀因為世界殖民掠奪經濟與資本家的空前發展,有些人變得極度富有,大量的中間階層越來越舒適。而底層人民,如農民和工人比以前更加惡化了。城市化之後的擁擠髒亂,卻沒有像現在的都市基礎建設,面臨腐敗的食物和受汙染的水,要忍受喧鬧的街道上隨意拋下的馬糞、灰土和垃圾散發出的氣味和汙濁。
★啟蒙運動的影響
啟蒙運動有著歐洲文明進化承先啟後的重大意義。繼承了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科學革命之後的遺產。更開啟之後的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
啟蒙時代三傑-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對公共辯論、公共輿論有極大的貢獻。在沙龍、咖啡館和文學爭論中發展起的批判精神,以迅速擴展進入政治辯論中日益發展的公共領域。
後來的運動大多數都是以啟蒙時代精神的理性、權利和正義的名義,來吸引群眾支持,啟蒙運動文化的批判思想,也在動盪的18、19世紀的法國產生一連串的革命運動
★雨果筆下的人道關懷--淺談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做為一種藝術理論,它提出的基本問題包括:關於重大真理的性質、人類多種才能的重要性、思想與感覺的關係,以及舊時代與現代的涵義。浪漫主義闡述了一種領會人類全部經驗的新方式,對於有關社會和公共問題的許多思想都產生了影響。
浪漫主義的基本態度是一種無法分類的愛,屬於情緒或印象、情節或故事、情景或語調或具體經歷過的事情。浪漫主義者堅持將感情的價值與理智的價值等同起來。
在1815-1848期間浪漫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和民族主義都各自成為一股影響社會、政治、文化的力量。但不管是何種主義,都是深刻人道主義思潮,出於一種高度關心人們遭到殘酷打擊而產生的思想。人們已決心去改變那些乞丐、工人、女工以及美洲受奴役人們的悲慘社會地位。
從前,把人的地位降低,把他們當作牲畜驅使,折磨他們,把他們當作抵押品、拆散他們的家庭等等,如今已被歐洲人看作與真正的文明格格不入。基督教關於人身不可侵犯的觀念,如今又以世俗的、更有把握的方式重新提了出來,並著手去解除人類的苦難。
★接近悲慘世界故事中的時代背景
(1814波旁王朝復辟-1830七月革命)
新國王路易十八主張恢復天主教會的權利,對於選舉權也有了限制。拿破崙從放逐地厄爾巴島逃回法國後,路易十八被迫逃離巴黎。拿破崙再次失敗下台起的3年間,超過9000人因政治清算被逮捕。新政府的一些溫和政策加上戰爭結束,工人和農民終於可以安穩和平的度日。
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他的弟弟查理十世即位後,開始帶給了社會不穩定的氣息。查理十世非常反對革命黨的人,他也是反拿破崙的人。他在政權中心安插保皇黨,意圖恢復革命前的絕對王權統治。到復古王政末期的1829年時,農作物歉收和經濟欠佳使人民逐漸不滿。政府沒有認真面對國民的困窘和不滿。結果在1830年7月27日時,國民開始聚集起來,爆發了法國7月革命。查理十世於7月30日宣布退位,往英國逃命去了。之後,由資產階級主導的議會指派路易•菲利浦成為新國王。
路易•菲利浦在政治上傾向銀行家和富人,工人和農民的不滿日益高漲。加上1826年到1841年間霍亂流行,使低層人民十分痛苦的受到折磨。
當時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人權意識」等條件存在,單親家庭孩子們、老人與傷病者的弱勢族群,要好好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個狀況直到故事結束後的100多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大幅改善。
★總結
在19世紀初期,西歐各國並沒有解決本國的社會問題,他們全部的物質文明都是建立在不安定與受盡痛苦的工人階級基礎之上。
在《悲慘世界》從1845到1862漫長的創作歷程中,法國先後經歷了七月王朝、第二共和、第二帝國的政局動盪,雨果本人更在第二帝國時期因觸怒拿破崙三世(Charles Louis-Napoléon Bonaparte, 1808-1873)而流亡海外,或許當時的雨果已對共和體制感到絕望──畢竟拿破崙三世可是經由民主選舉而稱帝的。
1832年的學生起義十六年後,七月王朝被推翻,成立了第二共和。只可惜第二共和只維持六年,拿破崙三世便稱帝;直到十八年後才成立第三共和。
★後記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太喜歡這首歌了
實在激昂動人百聽不厭
唱出人民的希望、自由、明天
引用資料來源:
1. 維基百科
2. 現代世界史
3. 其他網路資料
註:有寫錯或不足的地方,敬請指正補充
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 在 湛昆峰 Facebook 八卦
【悲慘世界懶人包】
不管你有沒有看過電影版、歌舞劇版本
或是很厲害的看過原著小說的
分一下簡易版跟話很多版
來聊聊《悲慘世界》的時代背景吧!(無雷請放心)
先來個【超簡易版時代背景介紹】
千萬不要看到預告熱血青年拿著旗子揮
就以為這是「法國大革命」好嗎,朋友
《悲慘世界》故事大致發生在19世界初
簡言之就是1801~1850前,這時期前後真的發生很多事喔
有個時間軸,會比較有概念吼
1789—法國大革命(著名的攻陷巴士底監獄與頒布人權宣言)
1793—法皇路易十六人頭落地
1793-1794—羅伯斯比爾「恐怖統治」時期
1795-1799—法國督政府統治時期
1804—拿破崙稱皇建立法蘭西帝國
1814—波旁王朝復辟,也就是路易十八登基
1830—法國七月革命,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
故事中的革命是
1832「巴黎共和黨人起義」或稱「六月暴動」喔!
這場起義是由學生主導──
雖然名義上是「共和黨」發起對於君主政體的反抗
但事實上實際在巴黎街頭浴血奮鬥的
卻是一群年齡都在十幾、二十歲的青年學生
他們懷抱著夢想與理念,渴望改變迂腐的政府
消弭社會上的貧富差距,並且推翻獨裁自大的君主體制。
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小且迅速被鎮壓的革命
倘若不是雨果在《悲慘世界》針對此事有深刻的描寫
或許就會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再來個【超簡易版角色介紹】
絕對比你去查維基百科更無雷
主角:尚萬強(休傑克曼飾)
(法語念起來真的很像“蕭萬長”也有點像“小浣腸”XD)
就只是偷了個麵包,結果坐了19年的牢
出獄之後想重新做人,還是被追捕了一輩子
聖人等級的善良程度,而且主角威能也很大
女主角:芳婷(安海瑟威飾)
很雖小的工廠女工
生了個女兒之後,老公跑了
女兒珂賽特寄養在酒館之中
後來也很雖小的發生一連串事件
警官:賈維(羅素克洛飾)
怨念很深的警官
死都要抓到小浣腸(誤)
芳婷女兒:珂賽特(亞曼達•塞佛瑞飾)
小女孩與少女版,唱歌都是天籟呀
與馬里歐一見鍾情
革命學生:馬里歐(艾迪•瑞德曼飾)
裝窮的貴族後代,與學生平民一起參與革命
看到珂賽特時就石更了(中肯)
【話很多版時代背景介紹】
★17、18世紀法國政治社會生活概況
從路易十四開始,儘管法國本身富裕繁榮,政府卻長期財政匱乏,因為享有大量財富和繁榮的社會階級,並不按他們的收入繳納稅款。有產階級抵制納稅,因為他們認為納稅有失身分,法國向來屈服這種令人震驚的限制,繳納直接稅是地位卑賤的確實標誌。貴族、教士和資產階級也抵制納稅。
手握著國家中大量財富與權力的上層階級,只願意享受卻不願意貢獻,在安穩時期還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到了17-18世紀,法國戰事頻壤,收不到稅的政府,不但造成國家財政紊亂,也讓多數的平民階級心生怨恨,更加深了階級矛盾惡化。
十七世紀的多數窮人在不少方面境遇比中古世紀更為惡化了。在歐洲,因為人口增加,很少吃到肉,也沒有多少土地可用於飼養牲畜。由於市場經濟的發展,許多農民種植小麥,但食用麵包都是黑麥、大麥或燕麥製作的,在饑荒時,他們甚至尋找橡樹子和塊莖植物來充饑。法國十八世紀,勞動人民每人每天消費一磅麵包,因為在正常日子,除了青菜和豆類就沒有其他東西可吃了。
城鎮的窮人擁擠地住在破舊失修的建築物裡,農村的窮人仍住在昏黑、極不衛生的小屋裡;窮人沒有家具或僅有極少的幾張長凳,以及一床睡席。中產階級有椅子和眠床。富人不僅有堅固的家具,更會注重其款式,甚至有作為社交接待和娛樂的房間,也就是沙龍,有照明用的燭臺,燭光還可以反射到鏡子上,並配有沙發和安樂椅。而窮人在天黑後,只能蜷縮在地板上,與一根蠟燭相伴。
十八世紀因為世界殖民掠奪經濟與資本家的空前發展,有些人變得極度富有,大量的中間階層越來越舒適。而底層人民,如農民和工人比以前更加惡化了。城市化之後的擁擠髒亂,卻沒有像現在的都市基礎建設,面臨腐敗的食物和受汙染的水,要忍受喧鬧的街道上隨意拋下的馬糞、灰土和垃圾散發出的氣味和汙濁。
★啟蒙運動的影響
啟蒙運動有著歐洲文明進化承先啟後的重大意義。繼承了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科學革命之後的遺產。更開啟之後的美國獨立與法國大革命。
啟蒙時代三傑-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對公共辯論、公共輿論有極大的貢獻。在沙龍、咖啡館和文學爭論中發展起的批判精神,以迅速擴展進入政治辯論中日益發展的公共領域。
後來的運動大多數都是以啟蒙時代精神的理性、權利和正義的名義,來吸引群眾支持,啟蒙運動文化的批判思想,也在動盪的18、19世紀的法國產生一連串的革命運動
★雨果筆下的人道關懷--淺談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做為一種藝術理論,它提出的基本問題包括:關於重大真理的性質、人類多種才能的重要性、思想與感覺的關係,以及舊時代與現代的涵義。浪漫主義闡述了一種領會人類全部經驗的新方式,對於有關社會和公共問題的許多思想都產生了影響。
浪漫主義的基本態度是一種無法分類的愛,屬於情緒或印象、情節或故事、情景或語調或具體經歷過的事情。浪漫主義者堅持將感情的價值與理智的價值等同起來。
在1815-1848期間浪漫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女權主義和民族主義都各自成為一股影響社會、政治、文化的力量。但不管是何種主義,都是深刻人道主義思潮,出於一種高度關心人們遭到殘酷打擊而產生的思想。人們已決心去改變那些乞丐、工人、女工以及美洲受奴役人們的悲慘社會地位。
從前,把人的地位降低,把他們當作牲畜驅使,折磨他們,把他們當作抵押品、拆散他們的家庭等等,如今已被歐洲人看作與真正的文明格格不入。基督教關於人身不可侵犯的觀念,如今又以世俗的、更有把握的方式重新提了出來,並著手去解除人類的苦難。
★接近悲慘世界故事中的時代背景
(1814波旁王朝復辟-1830七月革命)
新國王路易十八主張恢復天主教會的權利,對於選舉權也有了限制。拿破崙從放逐地厄爾巴島逃回法國後,路易十八被迫逃離巴黎。拿破崙再次失敗下台起的3年間,超過9000人因政治清算被逮捕。新政府的一些溫和政策加上戰爭結束,工人和農民終於可以安穩和平的度日。
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他的弟弟查理十世即位後,開始帶給了社會不穩定的氣息。查理十世非常反對革命黨的人,他也是反拿破崙的人。他在政權中心安插保皇黨,意圖恢復革命前的絕對王權統治。到復古王政末期的1829年時,農作物歉收和經濟欠佳使人民逐漸不滿。政府沒有認真面對國民的困窘和不滿。結果在1830年7月27日時,國民開始聚集起來,爆發了法國7月革命。查理十世於7月30日宣布退位,往英國逃命去了。之後,由資產階級主導的議會指派路易•菲利浦成為新國王。
路易•菲利浦在政治上傾向銀行家和富人,工人和農民的不滿日益高漲。加上1826年到1841年間霍亂流行,使低層人民十分痛苦的受到折磨。
當時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和「人權意識」等條件存在,單親家庭孩子們、老人與傷病者的弱勢族群,要好好生活是非常不容易的。這個狀況直到故事結束後的100多年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才大幅改善。
★總結
在19世紀初期,西歐各國並沒有解決本國的社會問題,他們全部的物質文明都是建立在不安定與受盡痛苦的工人階級基礎之上。
在《悲慘世界》從1845到1862漫長的創作歷程中,法國先後經歷了七月王朝、第二共和、第二帝國的政局動盪,雨果本人更在第二帝國時期因觸怒拿破崙三世(Charles Louis-Napoléon Bonaparte, 1808-1873)而流亡海外,或許當時的雨果已對共和體制感到絕望──畢竟拿破崙三世可是經由民主選舉而稱帝的。
1832年的學生起義十六年後,七月王朝被推翻,成立了第二共和。只可惜第二共和只維持六年,拿破崙三世便稱帝;直到十八年後才成立第三共和。
★後記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太喜歡這首歌了
實在激昂動人百聽不厭
唱出人民的希望、自由、明天
引用資料來源:
1. 維基百科
2. 現代世界史
3. 其他網路資料
註:有寫錯或不足的地方,敬請指正補充
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 在 題目 的八卦
(A)洛克 (B)盧梭 (C)伏爾泰 (D)孟德斯鳩. (九)有一位政治思想家認為,在自然狀態下,人原本是自由而獨立的。但是為了安全和財產能有更多的保障,大家同意透過契約, ... ... <看更多>
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 在 孟德斯鳩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夏爾·德·塞孔達,孟德斯鳩男爵(法語:Charles de Secondat,Baron de ... 偉大的哲學家孟德斯鳩(1689—1755)與盧梭、伏爾泰並稱為法蘭西「自由三劍客」,是繼歐洲 ... ... <看更多>
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 在 孟德斯鸠“专制十恶论”惊世骇俗! - YouTube 的八卦
孟德斯鸠 “专制十恶论”惊世骇俗! ... 孟德斯鳩 , 伏爾泰 , 盧梭 這個思想大家,我們對 孟德斯鳩 所總結歸納的十惡,能深刻認識其本質危害的恐怕也還不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