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之路 王者之選
林一峰 ╳ Andy老爹 領航者的直白
當威士忌大師遇見專業試車手,兩位在專業領域內稱霸的王者在巔峰上一邊品飲著珍稀好酒,一邊暢談心目中最有型的超級好車,聊起那段成為業界領航者的不凡長路。
領航者,在業界如星炬一般的存在,他們能以標定點來計算航向與距離,決定啟程的時機,威士忌執杯大師林一峰和專業試車手Andy老爹兩位領航者不僅皆具媒體影響力,更是愛車愛酒不分家的品味信奉者,他們以龐大的熱情堅定航路,為威士忌酒迷與車迷啟動智慧導航模式,直接帶你到首要目的地。
在深不可測的酒徒之鄉蘇格蘭,是兩人對威士忌共同的移動航點,這塊多達140家酒廠的土地上,僅有7家穀物威士忌酒廠,腦海中的時間軸地圖指出他們最近喝過的好酒,它稀有、高年份、純穀物卻又是非限量的「常態性」酒款──「皇家禮炮21年調和穀物威士忌『王者之鑽』」,是威士忌之王的最新作品,領航者預測,將帶動一波受熱烈討論的「調和穀物新浪潮」。
My Way,做自己的領航者
什麼樣的人會愛上「王者之鑽」?此類高年份調和穀物威士忌本身製程需巧妙掌握極其複雜的製酒工藝,而王者之鑽更是精選自已不再運作的鄧巴頓酒廠,其酒廠堅持多一道工序,進而蒸餾出最乾淨的酒液,其蘊含的高年份絕版風味在市場上鳳毛麟角,是嚐鮮者不能錯過的王樣酒款,加上出自威士忌之王皇家禮炮之手,「王中之王」的特質毋庸置疑。常說時勢造英雄,成為王者之路上有時空環境的變革,與個人的重要抉擇共同堆疊成就,兩位大師喝著「王者之鑽」也憶起那段不容易的道路。
身為消費者買車前的燈塔指標,Andy老爹的粉專現已超過70萬追蹤人次,是名聲響噹噹的車界網紅,「最初,是怎麼紅起來的?」這個答案他沒想太多──始終保有初心、「直球式」的有話直說,加上在腦中累積更新數十年的汽車指南,並在賽道上實踐卓越成績(2015年台灣大賽車超跑GT-N組年度季軍,Lotus ExigeV6 單圈1"50秒),讓觀眾對他十足信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當時在科技業受到震盪的Andy老爹,也震出了藏在心底的轉職聲音,從國中就把所有零用錢奉獻給國外汽車雜誌的老爹,其實早就找到人生摯愛,繞了一圈,終於藉由啟動試車分享頻道,找回最初的熱忱。
大師之路,沿途必然有燒不盡的熱情,如同皇家禮炮自1953年陪伴英國女王登基加冕至今,持續與皇室與時俱進燃燒創意精神,打造許多破除框架的酒款,震撼全球威士忌界,就以最新「王者之鑽」來說,首創高年份調和穀物的「常態性」上市,別具教育意義。
威士忌教育從酒廠開始,到意見領袖持續接力,在華人世界許多初心者在愛上威士忌之前,透過關注《執杯大叔 林一峰》YouTube頻道就在短期內把威士忌知識加好加滿,連Andy老爹也透露自己曾連啤酒都不沾,但自從上了林一峰的品酒課後就此成為威迷,難以自拔。
不隨波逐流、兼具知識型與生活品味的林一峰,是台灣最早受邀到蘇格蘭與製酒專家和首席調酒師面對面的達人,堪稱最懂威士忌的風格大叔,YouTube節目從專家領進門、執杯選桶到進階餐酒搭,無論是入門者或資深酒迷都能在短短10到20分鐘獲得啟發,而喝過千百種酒款的林一峰對「王者之鑽」的初嚐印象是絕對驚豔,「它不同於低年份穀物威士忌的甜淡直順,而是如偉大攝影師鏡頭下深刻的面部紋理,充滿高年份的氣勢和複雜風格,強壓同年份的單一麥芽威士忌。」他又形容道,「高年份調和穀物就像是多年前『還沒漲價』的麥芽威士忌」,預測將會是近十年急速崛起的酒款,如同電動車於全球的發展,各國銷售量正顯著成長。
如果,王者之鑽是一台車?
愛車人與愛酒人,彷彿有種宇宙聯繫的神祕關係,林一峰也表露自己從少年時期就愛車,看到疾駛而過的車頭車尾就能說出型號,心中的夢想車單是超稀有中古 Knight Rider KITT霹靂車,倘若「王者之鑽」是一台車,它會是什麼樣的規格?
「它有頂級房車的完美追求,更有豪華電動車的智慧無敵。」Andy老爹在品嚐「王者之鑽」驚艷它平衡中的渾厚感,彷彿試駕到一台自帶王者光芒、講求精湛職人工藝的制霸車款,讓他回想起在2017年,尚不認為電動車會威脅到經典日系歐系大牌,直到親身試駕後,電動車宛若「巫術」般跳過引擎燃燒直接驅動流暢過癮,寂靜迷人的駕駛體驗,同皇家禮炮總是以領航者之姿出場,馳騁在產業前端的無懼精神,今夏以王者之鑽「熟順甜美,不辛不嗆」的極致平衡,搭載創新、寧靜優雅卻不失強勁的「馬力」,引領市場潮流,為感官體驗啟動智慧導航,直往全新之境。
#禁止酒駕 #酒後不開車 #安全有保障
「皇室存在的意義」的推薦目錄:
皇室存在的意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泰國從七月開始面臨學生抗議,要求政治與皇室改革,主要訴求為解散國會、停止威脅異議人士和修正軍方制定的憲法,但在8月10日之後,抗議呼聲延燒到皇室。在這次泰國抗議中,明顯以高中大學學生為主,14日傳出政府通知各大學校長,要求跟學生溝通不要再批評皇室。
8月30日,則有1200名支持泰國皇室的人舉辦集會,聲援泰王。根據《曼谷郵報》報導,抗議者舉起「忠誠的泰國人」、「推翻政府」、「拯救國家」等標語。泰國國王瓦集拉隆功自2月開始一直待在德國躲避新冠肺炎疫情,此舉也引起泰國公眾批評。
學生團體提出改革皇室十點要求,包括賦予國會權利調查國王、取消刑法112條、、廢除2018皇室資產法,清楚分開皇室與公共財產、刪減王室的預算、廢除皇室辦公室,轄下管理單位轉移或解散、取消王室公開對政治發表意見的權力、停止美化王室的宣傳、調查所有與王室相關的冤案、國王不得再支持任何政變。該份聲明是這幾周抗議以來最直接清楚的要求,並直指皇室而非政府。
泰國刑法112條是著名的冒犯君主罪(Lese-Majeste law),1956年被寫入刑法,「凡誹謗、侮辱或威脅國王、女王、王位繼承人或攝政者之人,將被處以3至15年監禁」,1976年將刑罰提高到7-15年。
泰國法政大學學生上週末在皇家田廣場發起示威、鑲嵌「民主紀念圓盤」,並遞交請願書要求王室改革,這是2014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示威活動。不過警方表示,將以「冒犯君主罪」起訴主要的學生領袖,並對其餘參與者以違反公共集會法起訴。
曼谷郵報報導,4名學生領袖會被控以冒犯君主罪,另約有10名示威者會被控違反公共集會法。披亞表示,警方會對示威領袖和支持者採取最嚴厲的法律手段。國家警察總署副發言人表示,由於部分學生領袖違反保釋規定參與示威,警方考慮撤回保釋;此前有兩名學生領袖曾遭到逮捕,但保釋之後立刻返回示威現場。而針對學生提出的修憲訴求,泰國國會宣布將延後到11月才會進行表決。
{內文}
微笑國度泰國從7月以來掀起學運浪潮,9月19號更爆發了自2014年以來,最大型的抗議活動。
(帕努莎雅/示威運動領袖)
今日證明了人生而平等,我們流著相同的紅色血液,沒有人的血是藍色的
數千名示威者在皇家田廣場留守到翌日上午,他們將一塊紀念1932年君主專制結束的牌匾,鑲在了皇家田廣場的地上,上頭刻著"國家屬於人民,而非屬於君主",並遞交請願書要求王室改革。
不過牌匾被鑲入不到24小時就遭到移除,泰國三大部門更聯合控告示威者,入侵皇家田廣場跟破壞歷史古蹟,要求將他們依法起訴。
(帕努莎雅/示威運動領袖)
我們並不是要求結束君主制,我們希望以良意進行改革,確保君主制體察民意地凌駕於人民之上,且是在民主規範的框架之內
這場反政府示威,由一開始的總理下台,升級為挑戰王室,8月3日,一名人權律師(Arnon Nampa),穿上了哈利波特的衣服,暗批王室在泰國如同佛地魔是「不能說的禁語」,《紐約時報》把泰國軍方比做哈利波特電影裡的食死人,稱泰國的學生正與食死人對抗,要求軍方與其黨羽滾出政壇。
(德國之聲新聞片段)
示威者甚至越來越多的觸及在泰國更加敏感的話題,檢討泰國皇室的角色
泰國學生聯盟提出改革王室訴求,包括修改嚴苛的侮辱王室罪,此法律保障泰王瓦吉拉隆功,這也是全球最嚴厲的法律,侮辱王室罪規定任何人若汙辱王室,將面臨最高15年監禁,兩名示威人士在8月7日遭到逮捕,不過稍後獲釋,他們就是公開挑戰了王室禁忌。
(Janjira Sombatpoonsiri/泰國法政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提及王室改革)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這可以說是開放泰國政治史上新的一頁,這是史上頭一遭,有示威者敢講出那個「絕不能提的議題」,我認為,或許現在到了泰國人民,開始思考王室議題的時候了
就在帕努莎雅這群學生聲嘶力竭,要求泰國王室改革的同時,德國媒體卻捕捉到了泰王瓦吉拉隆功,親自到機場迎接一度被他廢妃的詩妮娜,35歲的詩妮娜此前因企圖篡位,以及跟隨扈有不正當關係遭到廢妃入獄,根據報導,她一出獄就搭乘專機前往德國,陪伴從2月就在當地"防疫"的泰王,與此同時,長期關注泰國皇室的英國記者馬歇爾,也曝光了一張泰王2016年5月到9月底的帳單,裡頭包括住宿 餐飲 交通等明細,總金額約台幣3237萬,馬歇爾說這意味著泰王每個月的開銷就超過了台幣647萬,而且全部都是由泰國百姓買單。
(Somyot Pruksakasemsuk/刑法112條前受刑人)
很明顯,今天這些人不再容忍(君主制)制度,他們希望看到改變,因此如果君主制改革的10項訴求得不到回應,可能會導致革命等更高的局面,這肯定會影響泰國君主制的存在
宋育是泰國雜誌《他信之聲》(The Voice of Taksin)的主編,2013年他因刊登了兩篇匿名諷刺獨裁者的故事,被指控是暗諷王室,而遭依刑法第112條遭判刑10年,該條文明定,詆毀皇室將面臨3至15年的刑期,泰國是全球現存「冒犯君主罪」,執行最為嚴格的國家之一,外界認為,自從軍政府2014年發動政變至今,該法條逐漸被擴大解釋,有報導說從2014年到2016年間,就有285人因刑法112條遭到調查,且抗告成功獲判無罪的比例也大幅下降,2016年更只有4%的人能「開脫」,泰國警方已經表示將以「冒犯君主罪」,起訴這次示威運動中4名主要學生領袖,並對其餘參與者以違反公共集會法起訴。
24號對示威者來說又是挫敗的一天,泰國國會決定將修憲提議延後到11月,並成立一個新的委員會研究修訂細節,這項消息觸怒了場外抗議群眾,因為他們的請願內容之一,就是要求總理巴育下台。
(SALITA KLANREANGSAENG/示威民眾)
他們聲稱我們是民主國家,但每個人都知道在過去六年裡,這個國家究竟處於什麼狀態,現在已經無法忍受了需要真正改變
德國之聲引述德國的泰國問題專家沙法爾的話說,泰國此次示威運動的組織者沒有歷史包袱,對國王和君主制沒有感情,學生因多年來快速擴大的不平等感覺窒息,因而對象徵不平等的君主制發動攻擊是順理成章,而到目前為止,示威活動都很平和,但仍不能排除過度反應和暴力鎮壓的可能,示威團體已經宣布,將在1973年學運紀念日10月14號舉行全國大罷工,促使政府回應他們的訴求。
含主持人陳文茜解說,請點閲[完整版]2020.09.26《文茜的世界周報-亞洲版》
https://youtu.be/uTdhzl4Uhis
皇室存在的意義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八卦
4月30日,平成時代的最後一天。天皇是怎麼度過的呢?
這天早上,天皇自皇居御所起床後,便開始準備早上九點的祭祀活動。這項代表著向上天報告自己即將執行名為「退位礼正殿儀式」的退位活動。這一天日本下起了小雨,天皇穿著只有自己能夠穿戴的「黄櫨染御袍」,在九點二分時向天照大神與皇祖神等神明進行這項儀式。
皇后美智子陛下仍然有疾在身,醫師判斷最好不要出席,而天皇進行完儀式之後,再次回到御所,與皇后一起安靜地度過這半天。
下午四點,天皇陛下開始進行儀式。「今天,是我完成天皇任務的一天......我與皇后衷心的心願,就是期望令和時代能夠平安祥和,我為我的國家與這個世界祈求幸福與安寧。」如今的他,已經不再是天皇,而將傳位給兒子德仁太子,自己成為上皇。在這簡短的告別致詞後,上皇走下講台,皇后陛下一如往常地跟在他身邊。
他們之後在皇宮裡進行最後的巡禮,與皇太子、二太子與孫女孫子們打招呼。還有負責天皇起居行事的「宮內廳」與「皇宮警察」的職員們問好。傍晚5點45分左右,會場聚集了超過700人,用巨大的掌聲傳達對天皇陛下的感謝,一直支持天皇陛下的美智子皇后——現在要改稱上皇后了,此時深深地一鞠躬。
傍晚6點,上皇與上皇后回到了住所,30年又3個月的一國之首象徵任務,終於結束了。
這是不是一個平淡地稍嫌無趣的儀式呢?這整個過程全是按照天皇的意思安排的,在這個歷史性的一刻,他不希望這個儀式為社會帶來太大的波動。沒有慶祝遊行、沒有慶祝煙火,明仁天皇安靜地完成了歷史的轉移。儘管這背後的巨大變動,是由這位安靜的天皇一手推動的。
他將成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上皇」,不是太上皇,而是上皇——這是一個新創字,因為他是第一位並非戰亂或其他因素,在生前退位的日本天皇。以天皇為神之子的定義來說,這番退位代表著巨大的典範轉移。這是皇室的最高層級第一次以非常委婉的方式來表達:天皇雖然是太子與生俱來的使命,卻不代表這項天命任務需要奉獻到生命最後一刻。退位更強化了天皇是一項象徵任務的意義,是可以辭退轉移的。
這種改變歷史意義的決心與動力,不是誰都敢挑戰的。這不是什麼事都由天皇說得算的時代──事實上從來都不是。但是決定退位、決定退位儀式該如何舉辦、這是他可以決定的事,而他挑戰了日本125代天皇以來都不敢做或不想做的事,這並不容易。
台灣人很難理解這種思維,在台灣與偉大神聖祖國共處的華文圈裡,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代表著他們應該等同神明,而我們應當放棄思考,將自己所有的需求都乞求/祈求天子替我們完成──例如錢進來之類。中國人敬神,事實上卻不相信人,這多半是來自於我們對統治階級常有神級的幻想,而當統治階級行事不如我意,神明一般的幻想破滅了,這種失望造成了我們潛意識裡對政府的不信任──如同無知的孩童。
這種不信任,衍生出我們事實上並沒有任何信仰的殘酷一面。但對英國與日本來說,對於一國之首的天皇與女皇的信仰仍然存在,他們成為了一個國家精神的實體化象徵,他們需要時時保持完美,因為我們的國家很完美,這不能有任何的懷疑。而像是上皇與上皇后在近年日本各項天災時的親民訪問,就是在傳達這個國家對它身上殘破的一角所表達的關懷。這點信仰是很重要的,它代表著某種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感。當然,沒有皇室制度的國家有不同凝聚認同感──或簡單地說,凝聚「愛國意識」──的方式。
這一個多月的平成令和時代轉移,我看了不少台灣網友的留言,我覺得很有趣的是,許多人嘲諷天皇無用論,但同時間他們卻在造自己的神。也許你覺得造神是一個負面詞,我倒覺得,在群體中並非所有個體都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情況下,造神是必然的現象──我們不只需要實務上的領導,我們還需要一個精神上的領導來統合大家。至少天皇還有日本歷史125代的規範來限制這位神之子不能胡作非為,而我們台灣人自己造的神呢?你不知道明天的蘋果日報會不會刊出一篇讓全台灣幻想破滅的新聞、你不知道明天的國台辦記者會不會暴露你的神其實只是傀儡的事實。最重要的,我們自己造的神,甚至可能根本不愛國。
即便明仁天皇退位了,天皇就是日本,一位天子承擔日本之名活在今日世界,這點倒是也許永遠都不會變,這些天皇儀式、規條、草薙劍、勾玉、八咫鏡、國璽,都在鞏固這個國家意識具象化的象徵。而我們呢?我們愛著的這個國家──不管你稱它是中華民國或台灣──仍然是片迷霧。
※補充解釋:上皇、太上皇跟天皇有什麼差別?
簡化地說,天皇退位(不管透過禪讓或各種手段退位)之後,就會被稱為「太上天皇」(從中國「太上皇」的稱謂「致敬」過來的),簡稱上皇。
但是退位以後呢?太上天皇可以做什麼呢?其實喔,好像跟天皇一樣耶XD,因為太上天皇的人脈還在、勢力也還在,所以在過去歷史裡,太上天皇常常會與天皇有所謂「雙重權力」互相傾軋干擾的狀況發生──中國這種狀況也很多。
現在這不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禪讓或退位,理論上,明仁天皇現在應該成為理所當然的太上天皇,跟日本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太上天皇一樣。好了,那為什麼這次天皇要特別搞一個新稱呼呢?
這其實是一種間接的表示:他希望自己不要成為傳統意義上的太上天皇。
就跟皇親國戚現在聽在我們耳裡多半都有一種貶意,因為皇親國戚都代表著某種權力掠奪的機會,同樣的,太上皇或太上天皇也是。明仁天皇希望藉這次機會,證明自己沒有想要製造雙重權力或雙重象徵的認知落差。
當然,如今天皇的權力不如古早,因此就上皇與太上天皇之間的差別來看,主要都是在國體象徵認知上的差別:每年的天皇誕辰紀念日將改換為新天皇的生日,而上皇不會再設一個新的誕辰紀念日;住所也會改換地方;而所有天皇原本的公務行程現在都不會參加,這讓上皇與上皇后日後公眾露面的機會將會更少了。
皇室無法透過法律與公權力表達自己的意見,皇室就是國家的中心,而君主主義為自己發聲的一種方式,就是透過這些皇家規章,妳可以在網飛的《王冠》(Crown)裡看到類似的表述。
皇室存在的意義 在 英國王室為何能存在至今?這5個重要意義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96歲的英國女王不於當地時間9月8日去世,伴隨著這種國家級的大震動,英國王室又進入了我們的眼簾,英國王室為何能 存在 至今?這5個重要 意義 , ... ... <看更多>
皇室存在的意義 在 [問卦] 各位接受皇室的存在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八卦
如題很多國家都還留有皇室的制度像是日本英國泰國等等純血統世襲制,基本上都沒啥實質權力,比較像是擺設,不過也有很大的話語權雖然有責任跟負擔,但是也能因此享受 ... ... <看更多>
皇室存在的意義 在 [問卦] 英國人憑什麼不爽皇室開支? - 看板Gossiping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