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今夏全球酷熱,極端天氣影響超過百萬人。全球暖化對經濟衝擊報告指稱,熱壓力將迫使農業及其它產業的勞工,十年內,損失相當八千萬份全職工作的生產力】
持續整整20分鐘的冰風暴,11號席捲南歐希臘北部的哈奇帝奇半島,由於夏季的希臘本該是又乾又熱,如此的極端氣候顯得極不尋常,尤其當地是著名的觀光勝地,突如其來的狂風暴雨讓人措手不及,最終不幸釀成六名外國遊客死亡,超過一百人受傷的慘劇。
(季斯波伊娜/希臘災民VS.記者)
我們在這裡住了25年 以前,曾經遇過這樣的情況嗎?沒有,從來沒有過
而這裡是美國首府華盛頓,地鐵站被豪雨灌爆成了名符其實的水濂洞,只因為來自美國國家氣象局資料顯示,華府在短短一小時內,降下了近乎一個月的雨量,不只河水暴漲導致多處社區淹水,釀成供電及交通系統大亂,包括白宮地下室及存放重要文件的國家檔案局,也未能倖免。
(新聞旁白)
不過是一個風暴緩慢地穿越華府地區,就釀成了嚴重的洪水氾濫,部分地區甚至在昨天上午半小時內,就因降雨淹起了6英吋高
所有人都嚴陣以待,尤其全美今年首個熱帶風暴巴瑞,已在墨西哥灣形成,正步步進逼路易西安那州最大城市紐奧良,雪上加霜的是,密西西比河水位已漲至新高,不少人憂心,2005年卡崔娜颶風的災情,在基礎建設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再度重演。
(紐奧良居民)
(紐奧良的)政府部門,你們必須好好處理下水道系統,我知道你們有這筆預算,每次下大雨,我們就得處理這些(積水),這是每次下大雨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它不一定非要是熱帶風暴或什麼,隨便一場暴雨都會讓我們陷入困境,污水處理系統必須克服萬難做好才行
2019夏天對全球各地來說,都是一個極度難熬的異常天氣,在歐洲,熱氣流迎來酷暑,在法國南部率先出現破紀錄的攝氏45.9度高溫後,德國 波蘭和捷克的高溫,也上升至近40度,打破過往六月的最高氣溫記錄,同一時間,墨西哥中部,在酷暑天氣下突遭冰雹襲擊,冰雪深達一米,就連亞洲日本九州近日連降暴雨,影響程度也波及百萬人,所幸不像印度第二大城市孟買,破紀錄暴雨還導致建築物倒塌,釀成20多人死亡。
(ASHWINI MADHUKAR JOSHI/孟買當地政府官員)
從7月1日到7月2日,短短24小時內,Kolaba地區已經降下了571.5毫米雨量,Santacruz則記錄到982.2毫米的降雨,如果我們看到平均值,今天的降雨量,相當於6月份降雨量的60% ,(孟買)當地已經有53個地方,發生了嚴重的淹水
就連極地也難逃熱浪襲捲,美國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哥拉治,近期高溫飆到攝氏32度,創半世紀以來新高,這個過往夏季還得穿毛外套的極地,如今已經需要塗防曬乳 撐遮陽傘才能度日,科學家憂心,覆蓋阿拉斯加州85%的永凍土層正加速融化,大量的碳與甲烷,有毒的汞和古老的病毒可能因而釋出,對人類生活產生立即危害
(Jeff Berardelli/氣象學家)
事實上,早在1979年就已經出現了不可思議的變化,我們已經失去北極海冰已經消融超過50%,這對世界其他地方來說是一個警訊,當這種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穩定的模式,就會在全世界導致極端氣候,而且是非常極端的,諸如今年法國的熱浪 美國中西部的洪災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ILO)7月1號發布,一份關於全球暖化對經濟衝擊的報告,裡頭明白表示,當氣溫超過攝氏35度時,勞動者就會感覺到壓力,並導致生產效率下降,他們同時警告,伴隨全球暖化情形日益惡化,持續升溫的熱壓力,未來將迫使農業及其它產業的勞工,十年內損失相當八千萬份全職工作的生產力,且最快2030年,全球總工作時數將喪失2.2%,氣候變化所導致的經濟損失更將達到2.4兆美元,相較於1995年的2800億美元明顯增加。
無奈政客與商人眼中,向來無視全球暖化的嚴重性,當極地冰山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消融之際,一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商人,仍計畫將南極冰山拖回,為當地提供充足的飲用水,目前已知他們會透過衛星選擇體積較小的冰山,且為防止在途中破碎消融,將透過一條已申請專利的「環型帶」加以保護,最快今年十月就將抵達富查伊拉海岸。
(Abdulla Alshehi/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商人)
(待冰山抵達時) 我們會立即開始進行採水工作,這個過程大約會持續兩到三個月,冰山抵達阿國大約是冬季,另外還有其它事實,比如說這座冰山的深度,可到達海平面300米以下,你越往下潛,海水就越涼,這樣也能減少冰山融化的速度
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模樣,日本環境省近期製作發布了一段,模擬未來氣象預報的影片就大膽預估,受溫室氣體排放影響,2100年的日本夏天
全國平均氣溫將高於攝氏40度,冬季也逼近30度,地球平均氣溫最多將上升攝氏4.8度。
(小島琉璃子/氣象主播)
今天全國900個氣象觀測站,有140個地點,出現超過40度的「激暑」
他們悲觀地預期,當東京氣溫一口氣飆到攝氏43.3度,81年後的日本,夏季中暑死亡人數平均一年將超過1.5萬人,北海道降雨低於預期 稻田乾枯,日本當地只要遇上高氣壓盤旋,在大氣不穩定的狀態下,每小時就將有超過100毫米的暴雨量,一旦超級颱風生成,更將掀起狂風巨浪。
一個不容忽視且迫在眉睫的問題是,全球暖化加大了超越顛峰的危險,這支由四名英國人 兩名美國人 一名澳洲人,和印度導遊所共同組成的國際登山隊,今年五月在挑戰喜瑪拉雅山鄰近的印度第二高峰 楠達德維山東峰時,疑似因雪壁無法承受八人的重量,最後受制於繩索緊綁 全數罹難,影片記錄下八人的最後身影,也凸顯暖化下的人們在生死存亡關頭,有多麼無力。
百年德國製傘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
【改變二次大戰的諾曼第登陸75年 英法舉辦盛大紀念活動,當時,四千人戰死諾曼第,盟軍終突破德軍壁壘。投入戰場的青年,倖存者今已成九旬老人。在沙場上的廝殺的過往,終成歷史。而那個世代的青年,為了和平,捨去家人和生命無畏精神,永遠受外界所敬仰。】
(朗讀演員)
這是艾森豪將軍在1944年,6月5日下達的軍令:同盟國遠征軍的陸軍 海軍和空軍弟兄們,你們即將踏上偉大的征途,展開我們策劃了數月的行動,世人的目光都在你們身上,各地愛好自由的人們,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在英勇的盟軍士兵,和其他戰場弟兄的支援下,你們將摧毀德軍的戰爭機器,終結納粹暴政對歐洲人民壓迫,帶給自由世界人民安全保障,情勢丕變,自由人士正一同朝向勝利邁進,我對你們的勇氣、奉獻和戰技有十足的信心,我們必將獲得最後勝利
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將軍,在1944年6月初,對當時集結在英國南部,樸茨茅斯港的17萬美國 英國,和加拿大官兵,下達了這紙出擊令,目標,海峽對岸:僅160公里之遙的法國諾曼第海灘,這是一場人類史上,最大型兩棲登陸作戰,也是戰爭史上最經典的戰略與戰術演繹案例,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諾曼第登陸」扭轉了二次世界大戰風向,開啟了同盟國勝利的契機,也因此,影響到整個20世紀,直到今天的世界樣貌,那一役,那一天,史稱D-Day。
(諾曼第登陸老兵/羅伯茲)
我是第二個上岸的士兵,第二個跳下登陸艇的人,那天早上,他們…,他們說上面會發派真的子彈,這次是來真的,我們才驚覺要上戰場了,我心想,天啊,我長那麼大沒想過自己會殺人
D-day,諾曼第登陸到今天已滿75年,正好3/4個世紀,為了紀念這個二戰轉捩點,英法兩國今年舉辦盛大儀式,邀請各國政要領袖,以及當年參戰的老兵緬懷這個無論從世界,還是個人角度來說,都改變了一切的重要日子,英國的樸茨茅斯,是當年把七千艘船艦、數以百萬計部隊,還有大量的彈藥補給,持續送往海峽另一端的前進基地,英國政府在6月5號安排一系列活動,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親自主持,事實上,伊莉莎白二世是參加這場紀念活動的16國領袖中,唯一一位真正參與過二戰,擔任過英國工兵團卡車司機和維修技師的國家領導人。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
我在此以謙遜和感恩之心,代表全英同胞,或者應該說整個自由世界,向你們說一聲:謝謝
為了不走漏風聲, 諾曼第戰役事英國首相梅伊在台上朗讀了當年一名陸軍上尉在登陸艇上,親筆寫下,塞在口袋裡,無法寄出的家書。
(英國首相/梅伊)
我可以想像妳在前院,與傑米和安妮一同喝茶,準備把他倆哄去睡覺,雖然我極度渴望回家陪伴妳,但我不能放棄必須完成的使命
(影片旁白)
親愛的史金納太太,我抱著極度悲痛的心情,和無比的同情寫這封信告知您,您的丈夫已在前線戰死
諾曼第登陸,幾乎是一場用屍體堆起來的搶灘行動,一天之內,盟軍戰死四千人,另有九千多人負傷或下落不明。
(法國總統/馬克洪)
讓我先代表法國人民,向你們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法國總統一上台,就對台下盟軍老兵深深致謝,諾曼第登陸的作戰目標,是拿下法國沿海城鎮,突破納粹的大西洋壁壘,登陸後兩個月,英美加三國部隊開入巴黎,法國首都終於脫離被納粹統治的四年煉獄,戰爭態勢自此急轉直下,艾森豪將軍下令歐洲全線推進,隔年,蘇聯部隊在東線擊潰德軍防線,4月底,紅軍挺進柏林,5月,德國宣布投降。
D-Day是歷史上的關鍵戰役,卻也是無數十幾二十來歲,正值青春,依然懵懂,就走上無情戰場的年輕人的故事,當年年少,現已年過九旬的美軍砲兵彼得蕭,是這群經歷戰火的「偉大世代」裡,少數至今仍健在的倖存者之一。
(D-Day老兵/彼得蕭)
我在50周年的時候就想來,但我老婆被診斷得了癌症,所以就沒有來,但我真的好想好想來但我老婆被診斷得了癌症,所以就沒有來,但我真的好想好想來
美軍101空降師成員,97歲的老兵萊斯,選擇在法國諾曼第6號的紀念活動上,從C47老運輸機上一躍而下,遙映當年,只是這一回,迎接著他的不再是德軍機關槍,而是滿場的歡呼和問候。
(D-Day老兵/萊斯)
太棒了!漂亮的滑行,漂亮的跳傘,漂亮的飛行,一切都很完美
當年美軍101和82空降師,由於飛行員對地勢不熟,投放位置偏差,死傷極為慘烈,但82師還是在D-Day當天,成功解放第一個法國小鎮。
(聖梅艾格利斯鎮長)
這有可能是最後一次有老兵參加的紀念日了,因為他們都老了,但我們必須記得歷史,謹記我們為自由民主付出的沉重代價
(節目旁白)
1944年,6月6日,3萬4千美軍部隊展開了命運的一役
D-Day不僅僅左右了人類歷史走向,這短短24小時內的短兵相接、此消彼長,和事前縝密的兵棋推演、欺敵戰術、情報封鎖、運補、後勤,都成為日後軍事教科書上的研究範例,和電影、戲劇、傳記的豐富題材,包括英國BBC和美國歷史頻道,都曾針對諾曼第戰役,製作內容深入的史實紀錄片,
(節目旁白)
如果盟軍能在士兵登陸前先把坦克送上海灘,就可以掩護士兵,攻擊德軍陣地,但載送坦克的登陸艇非常脆弱,坦克必須要能獨立搶灘,因此盟軍想出了一個辦法,打造了會游泳的坦克,一種雙工戰車,又稱DD坦克,這是兩棲戰車的濫觴
(軍事專家/安德森)
DD坦克是大戰期間的瘋狂創意,由英國將領戈柏所研發,它其實就是一般的雪曼坦克後面加上兩個螺旋槳。瘋狂的是,它還真管用。
但無論是艾森豪的大戰略,還是新奇的戰爭機器,在一戰終止百年,諾曼第登陸75周年的今天,那些機巧和鬥智都已經淪為塵封的歷史,唯一留存下來,為世人所景仰的,是那一整個世代青年為了和平,捨去家人和生命從容上路的無畏精神。
百年德國製傘 在 陶傑 Facebook 八卦
中國的工業,即使在「解放」前就很落後了。中國的老闆事必躬親,他不會高薪聘用一個設計師,給他一筆旅行經費,叫他去地中海浪遊三個月找靈感。中國的產業文化,只講實用,不重包裝,中國人以為重內涵,形象設計不值錢,於是中國的「品牌」,不出杭州張小泉的剪刀、無錫榮德生的粉、香港梁蘇記的雨傘,只能在華人世界自養自足,無法建立國際通行的品牌。
中國缺乏獨立人格的培養,只重整體的統一和諧,而品牌的創意增值,偏偏是一個人的才華與上帝的天機閃電交擊時的作品。日本貨早期也模仿,正如明治維新時代,日本的社會制度也模仿歐洲,但日本人從模仿走向創意,以漫畫產業為例,是戰後重生,實現了全面的民主之後的事。
這就是中國產品無法趕在人民幣升值之前實現「產業提升」的理由,不是經濟問題,而是人文精神的問題。二十一世紀,中國如果沒有思想家和藝術大師,也必然不可能有經貿的精品名牌,只能繼續內而翻盜西方的知識產權,外則挾世界工廠的血酬低成本繼續為西方的名牌加工出口。中國本身的產品,由於缺乏創意和設計的巨大增值,只能繼續製造一億件襯衣,換購一架美國的波音客機。人民幣升了值,民族的文明尊嚴卻一再貶值。在那一個清晨,設計家白力克獨自一人在法國南部駕自行車,他發現了靈感驚懾、魚肚白晨曦交光的日出,中國人的思想和創造力的日出,一百五十年以來,又在哪。
根據調查報告,日本坐擁全球最多百年老字號,全國達 28,000 多間,逾 200 年歷史的企業共 5,000 多間,更有 7 間企業跨越千年,百年老店數目亦遠超排名第二、三的英國及德國(約 2,000 間)。相反,中國相傳有五千年文明,現存逾 150 年歷史的老店卻僅 5 間。究竟日本企業千百年不墜的秘訣為何?
==========================
【 CUP 媒體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日誌。在紛亂的大世界、大漩渦的邊緣,與你相視同心,清醒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