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韓倒數一天,同溫層裡催票的訊息已經很多。而我想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在這裡,希望大家能夠花個幾分鐘,回顧一下「#韓流崛起」的來龍去脈。
文章非常非常長,請謹慎服用。
🤡 「先講先贏」的政治賭徒韓國瑜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前兩天,韓國瑜莫名其妙地編印了一大批「#高雄振興購物嘉年華」的抵用券。問題是,這場動用五千萬緊急預算的活動,根本還沒有發包完成(剛剛流標),韓市府就已經急匆匆地發出了上百萬張抵用券。
有業者無預警收到了市府寄來的一大包抵用券,但是實行細則完全沒有,既搞不清楚要券子要發給誰、可以拿去哪些店家用,也不知道收了可以拿去跟誰請款……
這件天大的笑話,跟2018高雄市長大選,有什麼關係?其實,這件事反映的是韓國瑜一貫的做事風格:#先講先贏。一切的言行舉止都只是為了賺取人們的注意力,至於後果如何、怎麼實踐,對他來說一點都不重要。純純粹粹的 #流氓賭徒性格,只在乎當下、不在乎長久。
「像韓國瑜這樣的政治賭徒,是怎麼選上高雄市長的?」這恐怕是2018年11月24日到現在,每個高雄市民心裡最大的疑問。
🤡 荒誕不經的韓國瑜,是怎麼贏得選舉的?
韓國瑜信口開河、滿嘴跑火車,講出來的話完全經不起事實推敲。但是他能夠吹牛吹到爆炸而面不改色,隨時隨地丟出一些像「浴缸與塞子」這種奇異引人側目的辭句,而且用看似很誠懇的態度講出類似「莫忘天下苦人多」、「一碗滷肉飯一瓶礦泉水」的階級煽動性的話語。
不得不說,韓國瑜機智、無道德底線且富於煽動性的口才,超越了人們對平常政治的想像。這,或許就是他最大的本事。
篤實誠懇的高雄市民,看過八面玲瓏的吳敦義、足智多謀的謝長廷、溫柔堅定的陳菊,但是沒有見過這種流氓賭徒、這種滿嘴跑火車面不改色的政治人物。高雄市民對來自台北的韓國瑜,是一無所知的,充滿了 #新鮮感。
但光是口才好,並不足以挑戰市長寶座。會講一些荒誕不經的口號的候選人,每次選舉總是會有那麼幾個,但多半只是出來搞笑拿個幾百票的插花客(像是把自己名字改成十五個字的那位仁兄),沒有人會認真看待他們。
問題是,2018-2019的韓國瑜,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媒體資源,又懂得玩新型態的社群網路輿論操作。這讓他的荒誕不經,有了截然不同的戰略意義。
韓國瑜從國民黨內的一介邊緣人、喝酒亂花錢被趕下台的北農總經理,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黨最大的媒體明星。這背後,有好幾股錯綜複雜的力量在支撐著:吳敦義主掌的國民黨中央、饑不擇食的高雄地方派系、來自台北的白色政治投機勢力、不甘屈居「小綠」定位的第三勢力小黨、保守宗教團體,還有,最重要的,一直想分化台灣社會的中共與紅統勢力。
這些背景南轅北轍的各路人馬,在2018,因為一個共同的信念而團結起來:「#討厭民進黨」。而極有話題性的韓國瑜,則成為他們扳倒民進黨的那個「支點」。
所以韓國瑜從八月以前那個民調落後幾十個百分點的砲灰,短短時間裡,突然像撿到槍一樣,打出了風生水起的媒體輿論戰。一夕之間,主流媒體好像著了魔似的,電視台用幾乎是一半到七、八成的新聞時段,在追捧韓國瑜、幫韓國瑜造神,報導尺度之過火,基本上到了NCC可以開罰的程度。台灣政治史上,除了兩蔣以外,恐怕沒哪個人能享有這樣的媒體待遇吧!
主流媒體如此,社群網路就更誇張了。各路YouTube直播主、識與不識的臉書粉專,紛紛打出了挺韓的招牌。尤其當全台最大級的直播主館長,加入挺韓的行列後,整個網路風向就倒過去了。而私密性高的LINE群組,更成了韓粉互相結合、互相打氣,還有互相傳播各種農場謠言的最佳平台。
如果早個幾年,社群網路沒那麼發達的時候,韓國瑜這種吊兒郎當、荒誕不經的形象,是會嚴重扣分的。但現在是社群網路開始主宰人們的耳目的年代,愈能製造噱頭、壟斷網民眼球的候選人,就愈能先聲奪人。
更微妙的是,現在提到韓國瑜,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草包」兩個字。但在2018下半年,韓國瑜聲勢上來的時候,很多台派進步青年是想給韓國瑜一個機會的。為什麼會這樣?除了韓國瑜「#北漂」議題炒作成功外,當時與進步台派尚未決裂的的柯文哲,「#明鬥吳音寧、#暗挺韓國瑜」,和黃國昌「#口頭挺陳其邁、#照三餐打慶富案」的側面操作,功不可沒。
天時、地利、人和,韓國瑜就這樣黃袍加身,贏得了一場「不可能」的高雄市長選舉。
🤡 「後陳菊時代」民進黨的內憂外患
而這時民進黨在高雄,甚至是全台灣,正內憂外患不斷。
任何體系發展久了,難免有 #組織疲勞 的問題。民進黨在高雄執政二十年,光是陳菊就做了十一年,成績斐然,但已經露出了疲態。一個很顯著的問題,就是民進黨失去了與基層選民溝通的能力。陳菊市府確實做了很多事,而2018正是政績收成的高峰點:鐵路地下化完工通車,亞洲新灣區重劃工作完成,兩座滯洪池完工。橋頭科學園區與捷運黃線、路竹延伸線核定……等。每一樣都是為高雄奠定百年基業的大建設。
問題是,民進黨市府太著重於「#重大建設」、「#市民光榮感」的論述,卻沒能把這些成績,和基層市民的想法連結在一起。基層市民關心的,是生活會不會得到改善。誠然,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這幾年推出這麼多重大公共建設與經濟利好,不可不謂是嘉惠市民。但是,這些事情都是長期才看得到的成效的。市民需要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亮點,和淺顯易懂的宣傳,才能感受到民進黨市府的成績。
而已經陷入疲態的民進黨,完成了很多事,卻忘了怎麼跟基層支持者溝通。套一句中國的用語,就是「#不夠接地氣」。民進黨市府的日常政府是維持得不錯的,但是基層選民卻沒有感受到這一點;無怪乎韓國瑜一句「#路平燈亮水溝清」,就全盤推翻了民進黨的政策論述……即便事後證明,「路平燈亮水溝清」這三件事,韓國瑜其實都做得二二六六,遠遠比不上默默做事的陳菊。
民進黨陷入的另一個困境,是在蔡英文的第一個任期裡,在社會進步議題上「#開太多戰場」。年金改革、廢除死刑、轉型正義、非核家園、婚姻平權…等。尤其是婚姻平權,成了2018縣市長選舉,無法忽視的一個重大變數。
推動社會進步議題是吃力不討好的。民進黨的支持者,最大的共識是「#台灣主權獨立」,而在社會議題上卻是從進步到保守,立場不一。
本來就持進步立場的選民們,覺得時間都來到二十一世紀了,推動進步議題有什麼難的?總是覺得民進黨做得不夠、做得不夠快,左批右揀,罵得一無是處,動輒以選票相威脅;反倒是對一向反動的國民黨等陣營,溫厚寬容,哪怕平常張牙舞爪反同、反廢死,只要有天哪個「樣板進步派」,如許毓仁、蔣萬安之流的,出來摸摸頭,進步派就青眼有加。
反過來說,持保守立場的選民們,卻變得不理解民進黨了。不只是老一輩的人們,即使是我們這種三、四十開外的中壯年選民們,也都是在華儒保守的教育背景中長大。社會大眾其實很難一下子理解,「為什麼要反核」、「為什麼男男、女女可以結婚」、「民進黨為什麼正事不幹專門搞這些有的沒的」。
進步選民們不買單,而保守選民們感到疑惑,民進黨進退失據。再加上2018「#公投綁大選」的時空背景,就給民進黨的選情帶來了致命的重傷害。
而在高雄,「#後陳菊時代」讓民進黨陷入一種類似權力真空的窘境。原本陳菊對高雄的接班態勢感到放心,才去台北擔任總統府秘書長。但陳菊一離開,或許是「穩贏的」驕兵心態作祟,高雄民進黨菊系、非菊系的派系矛盾,立刻浮上檯面。黨內初選打得腥風血雨,耳語滿天飛;雖然最後依循黨內民主機制,公推出陳其邁來角逐市長,黨內早已離心離德、一盤散沙;接下來的選戰打得有氣無力,當韓國瑜聲勢陡然升高、步步進逼的時候,民進黨更是毫無招架之力。這在當時就已經在網路上反韓的小編,可以說是非常有感。
🤡 韓國瑜當選,是給台灣人的一記當頭棒喝
而「草包」韓國瑜打贏了這場「不可能的市長選戰」,也給全台灣人一記當頭棒喝。
台灣人的危機感一下子拉到最高,過去覺得「中國輿論戰、資訊戰」只是拿來嚇嚇人的陰謀論,現在,台灣人知道,如果沒有防備心,「輿論戰」是可以無恥噁心到,讓一個滿嘴「小腿又美又白」的流氓賭徒草包,以壓倒性高票當選直轄市市長的。
從這場悲劇中學到最大的教訓,就是面對到對手沒有下限的輿論戰,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清者自清」等風向過去,而是要快速反擊、主動引導議題。2019的民進黨,不,應該說是整個台派,在輿情反應上變得更機敏、更主動,也更能與韓國瑜一拼高下。很多本來都不是政治圈子裡的朋友們,「竹竿蹈菜刀」,沒什麼資源,只是憑著一股熱血,凝聚在「台灣」的旗幟下。
以利相結者,利盡而人散;以「抗中保台」的理念相結合者,在這個動蕩的年代,只會愈來愈團結、愈來愈堅固。
而社會議題上的分歧,大致上也隨著蔡賴之爭的圓滿落幕,還有民進黨在立院裡,為同婚專法奮力一搏,而暫時擱下。進步派開始理解到,「沒有XXX的XX我不要」,這種意氣用事的修辭,既脫離現實,也對進步議題的推動毫無幫助。而保守派也開始理解到,非核家園、婚姻平權等倡議,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同性婚姻並沒有讓台灣亡國滅種,而核能發電隨著科技的進步也已經有了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台灣主權的危機迫在眉睫,民主社會很自己誤了自己;如果再拘泥於單一社會議題、毫不妥協的話,誤了台灣主權,什麼社會議題也都不用談了。
誠然,中共政權亡我之心不死,而社會議題的矛盾總有一天還是得面對。但至少,2018韓國瑜的意外當選,提醒大家,再怎麼爭吵,台灣總有一些底線要守護。或許,台灣意識就是要在一次又一次不斷來襲的民主危機中,逐漸塑造起來吧!
🤡 堅定走完罷韓的最後一里路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要堅定,要走完罷韓的最後一哩路。
如果您是曾經投過韓國瑜一票的朋友,這並不是您的錯。韓國瑜的當選,是很多因素,在2018的短時間內疊加在一起,所造成的悲劇。而韓國瑜在選舉中使出的手段,是台灣民主史上從未見過的一種騙術。這麼大規模的、沒有道德底限的、超乎人們常識的媒體輿論戰,就像是瘟疫,如果沒有親身得過一次病,很難一開始就有免疫力。
如果您是一開始就反對韓國瑜的朋友,也請您不要忘記,和基層溝通的重要性。很多時候,一點關懷、一點同理、一點接地氣的論述,可以造成很多的不同。
重點是,6月6日,我們站出來,堅定走完罷韓的最後一里路。這樣,我們才能向2018的那場民主瘟疫,正式說一聲再見;也才能鼓起勇氣,為了這個城市、為了這個國家,迎向更多的挑戰、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柳俊江Lauyea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鼠年祝大家百尺竿頭,亦要健健康康﹗假期話咁快又完結,心諗戴住個口罩就可以年初四咁嘅樣?錯﹗戴住口罩,都應該有基本嘅禮儀,等我提下你啦。 另外,好多人遇到一個問題,就係 sell 客或 present 時,對方黑面,又或者非常之唔專心,點算?柳爺說話教室,教你一句說話反敗為勝﹗ 柳爺說話教室報名連...
百尺竿頭下一句 在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 Facebook 八卦
《 身體不適依然奮力登頂,是挑戰?還是玩命? 》
從南湖必經的多加屯測候站用400mm長鏡頭,一窺對面的雪山主峰與隨侍在右的兄弟北稜角,不愧是台灣第二高峰,五月初還能有皚皚殘雪,真是不簡單。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不簡單,吸引著各路人馬,不分時節與天候前仆後繼蜂擁而至,只為朝拜這一脈之主的和藹容顏。
登山是好事,挑戰自己也是好事,但是,當身體出了狀況依然堅持奮力前行,真的是值得歌頌的非凡事蹟嗎?
多少的山難是因為「體力不支」而導致遺憾,我想大部分沒有走過過夜高山行程的朋友對這個導致山難的因素不甚熟悉,可能會覺得「山難喔?應該就是迷路啊、墜崖呀、被魔神仔帶走啊等等可怕的事件吧?」比較少人會直接想到「身體狀況」這個非常可怕的隱性原因。
說到台灣的登山,絕對無法不提到前輩「林文安」,在苗栗中雪山的山頂,還有著他的紀念碑,憑弔這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登山天王。從日治時代就開始爬山的他,對台灣的山林通曉程度無人能及,走過台灣幾乎所有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連不爬山的人都可能聽過一兩次的「百岳」,也正是他在1970年代發起制定,希望能帶起登山風氣的登山標竿。
這樣一位在山裡打滾、探勘開闢許多百岳路線的大前輩,為什麼會在「中雪山」頂立牌紀念,而不是更氣派的「大雪山」、「雪山」甚至「玉山」?原因很悲傷,1975年5月20日,山難消息傳出,林文安前輩在中雪山辭世,死因:體力透支。
雖然林文安前輩當時是剛從馬博橫斷下來,隨即帶著幾個新手前往中雪山,又遇到惡劣天氣與箭竹海擋道迷路,在全濕又寒冷的箭竹海中來回奔波找路,而氣力放盡撒手人間,但也正說明了:山難的發生,往往不是單一原因,連這樣一位高手中的絕頂高手,都會因為「天候+身體」的因素被召回山神身旁,更何況新手呢?
「不管發生什麼事,堅持到最後一刻、永不放棄!」,那是對在社會上、學業上等等與生命安全無關的事情。對登山來說,只有「回頭是岸」才是真理,「永不放棄」叫作找死。
認識山難,首先認識一件事情:山上沒有救護車。
對,設想一下今天你去爬山,只要身體有狀況,你只有四個選擇:自己走下山、被別人扛下山、被直昇機運下山。誒?不是說四個嗎?怎麼只有三個?喔對,還有一個你不會想選的:用袋子裝下山。
標準的登山流程,是只要發生足以影響身理機能的「健康意外」,不管是外傷還是高山症,在自己用藥品處理後第一要務就是「開啟撤退方案」,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只因硬ㄍㄧㄥ不是成仙就是call機。山永遠都在,挑個好日子身心皆宜再戰,會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和舊地重遊的溫馨感,寧可改天「噢~那個時候我就是在這裡一直吐後來撤退,哈哈哈!」也不要成為別隊嚮導口中的「當年有個人在這裡走了,大家要尊敬」。
高山症的唯一解藥就是下山,任何的藥物與熱水都只是舒緩而已。
身體、天候、地形、路況,是山難的四大元素:
------
1.身體出問題,再好的天氣也是枉然,光是高山症引發的腦水腫肺水腫就能要你的命,更別說是精神恍惚的過斷崖、嚴寒中的體力透支、精神不好影響路線的判斷了。
2.天候出問題,再好的路線也能瞬間變成噩夢,大草原好美,但毫無遮蔽所有的雨都往身上倒就知道有多幹,這時裝備不對就會導致身體出狀況,濕透失溫樣樣來。
3.地形過於困難,當裝備不足、攀登者經驗不夠、大風或大雨的時候,就很容易失足墜谷,這也是為什麼雪霸國家公園將百岳劃分等級ABCC+。
4.路況不夠熟悉、經驗不夠豐富、地圖判讀失準、大霧影響判斷,導致迷途摔死凍死餓死時有所聞,現在都還找不到人的大有人在。
------
這四個元素排列組合成15個山難可能,更別提其他次要原因了,千變萬化無所不有,完全無法就一個點去預防。了解山難是怎麼發生以後,更顯得南投縣政府、雪霸國家公園”禁止獨攀“的規定有多荒謬可笑:沒有一個元素是組團時就可以降低風險或防止發生的,不然今年大台中登山隊在北二段走兩個人是怎麼回事?霸南山屋到現在還沒找到人的夫婦是怎麼回事?奇萊邱高事件那三個人是怎麼回事?他們難道都是獨攀?我們不需要治標不治本、本末倒置的管理單位。
獨攀是經驗、裝備、生理機能都健全的人在做的事情,新手獨攀一進去就先收集了兩個山難元素「路況」和「地形」,當然大大增加了出事的機率,為什麼不檢討為什麼沒有教育好新手登山知識,反而只會禁止高手精進自己的經驗與體能呢?你以為每個人都能一天就從登山口到翠池山屋住嗎?這種隊伍這麼好組嗎?就因為高手數量少新手數量多,所以犧牲高手的權益來降低新手出事的機率嗎?這是一個先進國家的政府會做的事嗎?
從來只有兩件事能夠預防山難的發生:「經驗」與「教育」。
有經驗你就會知道各種狀況要怎麼處理,有教育你就會知道什麼狀況該做什麼事,就不會連吐20多次還要賭命上雪主。講一句難聽的:連學校老師都這樣「視高山症賭命硬撐完成登頂的”小學生“為一種榜樣與驕傲」,那我們又要怎麼期待這個社會的登山知識水準能預防山難發生?
唯有正確教育、宣導什麼是「登山」、「敬山」、「對自己負責」,不要抱著「挑戰攻頂」的心情上山,發現苗頭不對就「快閃」,才能讓大家都能走得久、走的多、走得遠、走得精彩、走得驕傲。
至於封山、禁止獨攀等等,只會讓更多的人爬黑山,萬一發生問題,連搜救的範圍都定不出來,浪費更多資源地毯式搜索,可謂愚痴偷懶不想做事。有正式申請入山的案子,還能依照計劃書推斷他大概在什麼位置、增加搜救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山難存活率,那才叫管理、才叫負責、才叫真正的「管理單位」。
如果問我什麼是老手與新手的差別?那我會這樣回答你:老手會回頭,新手不知道何時該回頭。所以林文安前輩獨攀無數次從沒出事,他的辭世,是因為身為領隊的責任,要帶著菜鳥們「走出去」的責任感,驅使他就連四肢都失去溫度了依然拼命尋路,直到生命的盡頭依然滿懷歉疚,這也是為何林文安值得紀念;我想,今天讓他再選一次,前輩依然也會做這樣的決定吧!
想要安全開心的爬山嗎?那麼,就先學會「回頭」吧!只要學會回頭,距離山頂就只有一步之遙了。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都抱著健康的心情與充足的知識,用雙腳與身體感受這座島嶼上最珍貴的美麗資產:山。
百尺竿頭下一句 在 張欣欣 Facebook 八卦
兒子,有些事,我要和你說:
第一, 你真的很懂冧人。但是,幸好我也有一個女兒(前世情人)。因此,你得再加點勁,看看能否再百尺竿頭。
第二, 有時你的口好臭,腳板也是。男人味不用這麼小便散發出來,留點日後把妹才用吧。
第三, 父母的愛,永不會枯竭。我們不用你回報什麼,只要你快樂健康地做自己便是。
第四, 暫時據我這幾年的觀察,這句對你一生頗有用: 男人最緊要有本事,樣子真的不重要!
第五, 要永遠愛你的媽媽。她不止十月懷胎才生下了你,更曾因你差點的離去而哭得渾忘了自己。媽媽的身心,全給了你了。
百尺竿頭下一句 在 柳俊江Lauyeah Youtube 的評價
鼠年祝大家百尺竿頭,亦要健健康康﹗假期話咁快又完結,心諗戴住個口罩就可以年初四咁嘅樣?錯﹗戴住口罩,都應該有基本嘅禮儀,等我提下你啦。
另外,好多人遇到一個問題,就係 sell 客或 present 時,對方黑面,又或者非常之唔專心,點算?柳爺說話教室,教你一句說話反敗為勝﹗
柳爺說話教室報名連結:
人際溝通初班(5/2/2020)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16181129715527/
演說初班(12/2/2020)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9049466119695/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5mi-AnUSMI/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