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路痴界有比賽的話,我應該會拿到優勝。我的強項(?)是大概覺得是這個方向,卻走一走會到之前沒到過的地方。今天上學的路雖然走對了,回家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走一走跑到聖護院這裡,明明前兩天回家都直接走到家附近的說...
直到今天,我才搞懂國際交流中心志工日語班的模式,原來每一個時段的志工老師們都不太一樣,都有各自的教學模式。通常早上的課一開始會稍微介紹一些日本的文化(今天是摺紙)。早上的志工老師因為才剛來,還不太會教,但是主婦聊天的功力還是很厲害的。我莫名地知道老師是一位60歲的退休公務員、老公67歲相親認識的,有三個小孩跟我一樣是三兄妹。老大從事舞台事業,老二是介護士(照護員),老么是針灸師。最大的煩惱是小孩都不結婚沒有孫子抱感覺有點寂寞,很想跟老師說等到有一大堆稚齡孫子小孩整天丟包給你說不定就後悔了,只可惜我日文還無法順暢地表達這真理,不然就可以跟老師說「我家有一批幼兒很便宜的,有需要請打螢幕下方這個電話(手在下方劃線) 」(結果為了能講這個日文突飛猛進也說不定)
下午遇到的老師,因為她本身也有在語言不通的異地(法國)帶著孩子生活的經驗,所以一直說很能感同身受。她曾經有在巴黎凱旋門上面小孩熱痙攣發作的經驗,趕緊叫救護車送醫院但是完全聽不懂醫院的人在講什麼。還有過料理的時候切到手掌血流不止,在急診縫了五針沒。有。麻。醉!(同時另一手還抱著小孩)這是在演索命麻醉嗎!? 還是法國人都沒有神經?(難道全法國人都是老公這種生物嗎!)難以置信!
--
今日便當:因為每天孩子們回家都像餓死鬼一樣吃完點心晚餐還會添兩碗飯,讓我懷疑便當份量不夠(到底阿倫阿茵是怎樣的大食怪)今天再跑去百圓商店買了小便當盒增加份量。大便當菜小便當飯,應該足夠他們吃了!(我的貝印鋸齒麵包刀還在網購路上,所以阿倫的肉鬆海苔飯團切吃敗了可惡!)
同時也有2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6萬的網紅愛莉莎莎 Alisas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看完這部影片後 覺得長途旅行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 蘇菲導管式衛生棉條🤣🤣🤣 一開始因為不喜歡下面濕答答 還有悶熱的噁心感開始使用棉條 也做了上次瑞士那部蘇菲導管式棉條影片 沒想到破百萬點閱 還有很多粉絲傳訊息說我的影片拯救了他們的人生 我第一次使用棉條時 也有這種人生瞬間美好的感覺 真...
百圓 生 醫 在 日本生活記事 Facebook 八卦
日本生產待產包準備
照片很多建議看blog
http://watanabe1108.pixnet.net/blog/post/218380581
趁記憶猶新,寫一下在日本生產的待產包準備,給需要的人參考
先說一下這並不是「必買」「必備」清單,只是我實際帶去覺得好用的東西
也因為準備齊全,住院時要什麼有什麼,不用再叫渡部桑帶來
我的情況是帶著大寶一同生產並住院五天,所以也包含了帶小孩住院的打包清單
在住院前,我先申請了見学(參觀),看看房間有什麼設備,再來決定要帶哪些東西
例如房間有冰箱飲水機,房外有微波爐,這樣我只要準備幾天份的便當、微波食品給娜醬就好
我的產院是私人的婦產科,很多東西都替產婦準備好了
懷孕時產院給的通知單,要我們帶以下物品去
1、上下分開的哺乳睡衣2套
2、哺乳內衣2套(產院也有準備2套給我,這是要我們另外再帶去換洗的)
3、産褥ショーツ2件(產褥內褲,產院一樣也送2套)
4、附吸管的保特瓶蓋(因為生產後很可能無法立刻起身喝水,只能躺著用吸管喝)
5、嬰兒出院時穿的衣服(住院期間都穿產院的)
上下分開的哺乳睡衣,我帶了這2套去
聽說有些婦產科,都是教產婦直接把上衣釦子整個解開來哺乳,而不是用哺乳的釦子(有些設計不好打開)
所以其實帶一般的前開式睡衣也可以
一定要前開式的,是因為剛生完還在產檯時,護理師會幫產婦換成自己的睡衣
還有夏天生產的人,如果產院沒特別規定,很多人推薦穿一件式、像洋裝那樣的長版睡衣(不加褲子)
我剛生產完,護理師幫我換好上衣,也說不用穿褲子(用毛巾給我蓋著坐輪椅推回房間)
還有有些人說產後痛到無法穿上褲子,一件式的比較方便
哺乳內衣和產褥內褲,我的產院是提供dacco這個牌子
在台灣生產時,是叫我們買免洗內褲,穿完就丟
日本則是用上圖這種前面用魔鬼氈開合的內褲
因為醫生確認會陰傷口時,是直接打開魔鬼氈的(醫生很忙,沒有時間在那裡等妳脫內褲)
我的日本朋友們都叫我不要買,她們有很多就直接送我了,朋友說只有住院的那五天有穿,一回家就換成一般的內褲了
如果要自己買的人,推薦dacco這牌,是我覺得穿起來最舒服的
(不建議買太便宜的牌子例如西○屋,穿的時候魔鬼氈磨到皮膚很痛)
附吸管的保特瓶蓋
百圓商店買一兩個就好
其實我沒有用幾次,生完我馬上用保溫杯喝水沒問題
(我是產前痛苦、產後輕鬆的類型,生完不再吐了整個得救好開心,但很多人是生產完要花時間恢復,只能躺在床上,所以附吸管的保特瓶蓋很重要)
提醒一下,買了之後先試用過再帶去醫院
因為有部分的保特瓶口徑會不合,先想好要帶什麼飲料,確認可以裝,以免到時需要卻不能用
在日本很多人會分成陣痛バッグ(陣痛包)和入院バッグ(住院包)
因為醫院大多空間很小,去生產時一次就把所有行李帶去很可能放不下
所以分成陣痛包,一旦陣痛要去醫院就只帶上它
生產完要換房間時,再叫老公回家(或回車上)拿住院包來
而陣痛包裡,我覺得最有用的就是這個
網球(百圓商店買就好,2個100日圓)
痛起來時叫老公在背後用網球按壓,痛感真的會舒緩很多
(我朋友的老公還按壓到手瘀青,有夠努力)
而要按壓哪個點,可以上網查、問護理師,或是痛起來時產婦本人就知道要壓哪裡才有效了
我的「不痛點」好像和多數人不一樣,渡部桑和護理師都很懷疑,但當下我就是要壓右邊屁股上方(下背部)才會舒服
陣痛包我還有準備這個,汗拭きシート(擦澡巾)
陣痛時或生產後,雖然出汗卻不能馬上洗澡
產院規定生產當天不可沐浴,隔天會馬上安排洗髮服務,以及白天就會叫我們洗澡
有擦澡巾還是比較舒服,可以睡個好覺
(我本來想說用濕紙巾就好,但還好有買,用擦澡巾更清爽)
可以買攜帶型的(1小包10張),因為只用一個晚上,不用買太多
再來講住院包
蒸氣眼罩
我帶了5天份的蒸氣眼罩,每晚睡前用
白天想睡覺時,房間太亮也可以當一般眼罩用
有訪客來也可以裝睡不見客
(尤其是住多人房的人,很推薦帶去)
面膜
住院閒閒就來保養,用這個懶人面膜好方便
這是「洗臉」「保養」還有「保溼底妝」兼具的面膜
別的產婦是因為早上身體痛到無法洗臉而用它,沒想到我沒什麼痛,但都帶了只好用
ウィダーインゼリー(能量補充果凍)
這算是日本人陣痛包的常客
因為大家痛到後來沒力氣生小孩和吃飯,只好靠它補充體力
而我是生產完的半夜肚子餓,還好有帶它
(話說住院期間雖然伙食不錯,但沒有宵夜,我每晚1點都餓醒吃2個御飯團)
洗濯ネット(洗衣袋)
在打包住院包時,用洗衣袋分類裝袋
換洗衣物放進去,回家直接丟洗衣機洗,真的很方便,推薦大家旅行時也這樣打包
置き時計(桌上型時鐘)
哺乳時有時鐘計時比較方便,很多日本媽媽說這是必備
不過我帶了才發現產院的房間已經有準備
(照片的是ikea的時鐘我覺得很可愛,功能很多)
還有住院包有一項很重要的,是「延長線」
在日本住院很有可能會碰到手機要充電卻線不夠長的情況
(我記得台灣好像比較不會有這問題)
要自救就得自備延長線
S型掛勾
這也是日本住院時「還好我有帶」的物品之一
病床的欄杆掛上掛勾,可以掛袋子、籃子,放手機等隨身物品,也可以掛垃圾袋
我用來掛擦手巾,洗完手和娜醬擦手
照片是我在無印良品買的掛勾,可變化成O型或S型
因為很方便,平常就掛在包包
衣架、曬衣夾
洗完衣物用來曬(像是紗布巾)
有些日本媽媽還會帶肥皂去洗內褲,但還好生產期間我用的產褥墊非常優秀,不曾發生過弄髒內褲的情況
我用的產褥墊也是dacco這個牌子,是產院提供的
和台灣用過的完全不一樣,也可能因為這一胎我沒有傷口,所以用了不會不舒服
携帯スタンド(手機夾?手機座?)
如果會用手機視訊、看影片的人可以帶
我沒有這個需求,所以這不是我的必備清單(或許要住院久一點才會感到需要)
やわらかポリエチレンケース・中 約幅25.5×奥行36×高さ16cm
這是無印良品買的收納盒,是我最滿意的,和住院沒半點關係,但有帶去真的很棒
零碎的雜物用它裝,比用袋子裝好找又一目瞭然
娜醬的玩具、繪本、免洗碗筷杯吸管等,難以分類的通通丟進去
蓋上蓋子後,還可以充當小桌子,給娜醬吃飯、玩遊戲用
ふりかけ香鬆
住院怕遇到不好吃的餐,就帶自己喜歡的香鬆去
還有娜醬的白飯也可以加
(朋友生產是在大醫院,說餐點很清淡沒味道,就是病人餐,所以強烈建議要帶香鬆)
サランラップ保鮮膜
吃不完或想要晚點吃的餐點,可以先用保鮮膜包起來
之前手太乾燥去看皮膚科時,醫師教我先擦藥再包保鮮膜,外面再貼ok繃
像是嘴唇太乾也可以先擦護唇膏再敷一下保鮮膜
住院房間有加溼機和臉用身體乳液,但我還是有準備護手霜、護唇膏等
小孩的拖鞋
產院會準備產婦本人的拖鞋,但小孩也是要一起住院,所以我幫娜醬準備了她的拖鞋
還好有帶去,才不用一直穿脫鞋子,她也很開心和媽媽一樣穿拖鞋
A4文件夾2個、筆
住院時會陸續收到一些文件像是通知書、同意書等
用文件夾分成媽媽一個、寶寶一個,以免弄丟
保溫瓶
日本不像台灣,有產後禁喝冷飲的習慣
所以我自己帶保溫瓶去裝熱飲
保特瓶飲料我還是有準備
除了生產時自己喝之外,還留一些冰在冰箱,有訪客時可以招待
隨身小包
房間裡有保險箱可以鎖貴重物品
再準備小包包裝隨身用品,在院內移動時可以帶
例如每日房間清潔打掃時要先去大廳等待
帶娜醬去走走時,手機錢包房卡等小物就用隨身小包帶在身邊
壓力襪
很多產婦會有浮腫問題,可以帶壓力襪
不過我沒有,生第一胎第二胎連戒指也沒拔下
(我事後才知道原來不可戴戒指生產,以免身體浮腫會取不下)
針織衫或小外套
會客時或院內移動時可以披著,我每天清晨只要離開房間就會穿
(話說我還另外帶了一套厚的睡衣,但住院時因為都有暖氣,所以不太需要)
化妝包
住院期間會有攝影師來拍照,還有出院時會在醫院外面拍紀念照,大家會化妝
其他我還有帶些小東西去
像是棉花棒、大人及嬰兒的指甲剪、牙線、OK繃、小剪刀、口罩、塑膠袋、消臭袋(用來裝用過的產褥墊和嬰兒尿布)等
還好有帶指甲剪,太郎一出生指甲就好長,當天我就幫他剪了
住院期間也有幫娜醬剪指甲
(當然如果需要,可以向護理師借或要求剪嬰兒指甲,但要一直麻煩護理師我覺得不好意思,還是自己帶)
別人準備陣痛包、住院包的時候,我還多準備了娜醬包
放她的換洗衣物、牙刷牙膏毛巾,也準備了讓她殺時間的靜態遊戲(貼紙書、繪本等)
但她忙著跟我跑行程就很充實了,沒有吵鬧想回家或出去
我們很幸運,因為武漢肺炎的關係,我一生完太郎,醫院就改規定不能陪產,還有不能帶大寶住院了
不敢想像沒後援的家庭突然被取消時會有多慌亂
準備這麼多東西看似麻煩,但我還是很慶幸有帶
和娜醬也有了好棒的共同回憶,現在想起住院時還會笑
http://watanabe1108.pixnet.net/blog/post/218380581-%E6%97%A5%E6%9C%AC%E7%94%9F%E7%94%A2%E5%BE%85%E7%94%A2%E5%8C%85%E6%BA%96%E5%82%99
百圓 生 醫 在 只有綠茶跟安妮 Facebook 八卦
不知道台灣緯來播出了沒,"Woman"
爸爸死於意外,媽媽獨自扶養兩個小孩
小女孩演技好好,每集都讓我哭到不行
主要的劇情就不多說了
她們家倒是跟我家很像
很多百圓商店的裝飾用品
吃飯時是在很小很小的桌子吃
小孩沒看過淨水器....沒有烤箱....等等
劇組真的很用心!先看過我家了嗎!!??
連她突然想買的廉價315日幣的紅酒都跟我以前喝的一樣
那位媽媽連500日幣都要跟別人借
有病不敢去看醫生
晚上把一個三歲一個六歲的孩子留在家裡
自己一個人去居酒屋工作
日子過得非常辛苦
唯一跟我家不同的就是
他們做了豆皮壽司去逛夏日祭典
在逛夜市的時候,什麼都不敢買
三人坐在角落吃起了豆皮壽司
那一幕讓我決定開始吃豆皮壽司
原來,豆皮壽司是省錢的指標!!
只要可以省錢的,我都幹!!
今天跟綠茶一起做豆皮壽司
一份油豆皮98日幣
可以做九個(拍這張照片前被我吃了兩個)
約兩人份
真的很便宜!!
連不愛吃豆皮壽司的老公都說好吃!!全部吃光了
如果真的很多人想知道作法
我在公開
就怕是我在自high
百圓 生 醫 在 愛莉莎莎 Alisasa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看完這部影片後
覺得長途旅行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答案就是
蘇菲導管式衛生棉條🤣🤣🤣
一開始因為不喜歡下面濕答答
還有悶熱的噁心感開始使用棉條
也做了上次瑞士那部蘇菲導管式棉條影片
沒想到破百萬點閱
還有很多粉絲傳訊息說我的影片拯救了他們的人生
我第一次使用棉條時
也有這種人生瞬間美好的感覺
真心推薦大家一定要試試看
*蘇菲導管式棉條~舒適無感、好上手、好吸力!!
點擊連結索取19元兌換券:https://maac.io/1fV4U
就可以拿到5入體驗組唷!
──────────────────────
衛署醫器輸字第021688號
北市衛器廣字第109050092號
北市衛器廣字第109050091號
北市衛器廣字第109050090號
*使用前請詳閱貼於包裝背面的說明書、警語以及注意事項
──────────────────────
以下解答一些粉絲問我的問題:
Q1: 會不會痛?
A:圓滑導管設計輕鬆就可以置入,不會有摩擦不舒服的感覺,放到無感區也不會有任何的異物感。
Q2: 沒有性經驗可以用嗎? (處女模會破嗎?)
A:處女膜本身中間就有孔而且極具彈性,才能讓經血流出, 所以不用擔心唷~如果還是擔心處女膜,那麼建議在使用衛生棉條之前可以去婦科詢問看看醫生的意見
Q3: 上廁所的時候要拿出來嗎?
A: 因為尿道跟陰道口是不同兩個口,所以不用拿出來,建議上廁所的時候拉著棉線的部分不沾到尿就好
Q4拉出來時線會不會容易斷?
A4:蘇菲的棉繩可承受三公斤以上的拉力,棉繩也跟吸收體緊密的縫在一起,所以不容易斷裂,可以安心使用唷~真的很擔心的話,使用前都可以拉拉看棉線檢查
Q5: 有血塊怎麼辦?
A: 血塊會附著在吸收體上面跟著棉條,抽出棉條時就會一起被帶出體外
Q6: 會不會容易外漏?
A: 棉條會漏有很多種狀況,首先要選對適合當時流量的棉條規格,如:量少型、一般型、量多型、量多加強型,要多試幾次就可以了解生理期的幾天適合什麼樣規格的棉條,才不容易導致外漏;第二只要棉條的吸收量超過他的規格吸收量,就一定會外漏,記得勤做更換就好了
──────────────────────
看之前的瑞士影片:
在瑞士登阿爾卑斯山竟然遇到「那個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FHynTSGk70
══════════════════════════════
任何合作邀約請洽Pressplay Email :
alisasa@pressplay.cc
══════════════════════════════
追蹤我 Follow Me
★Facebook社團『愛莉莎莎敗家基地』: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24974291237889/
★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lisasa11111/
★Instagram: goodalicia
══════════════════════════════

百圓 生 醫 在 Onion Man Youtube 的評價
該來的還是會來,多出門走走,多運動,多看美女
阿文最新貼圖:https://line.me/S/sticker/5916478
【訂閱】及觀看洋蔥更多影片: https://goo.gl/ijP3Eb
Onion Man 百萬追蹤粉絲團:goo.gl/Z5CSvw
最新阿文貼圖:https://reurl.cc/GxYjA
第一代阿文line貼圖:https://reurl.cc/Wroxx
洋蔥私生活IG:https://www.instagram.com/onionman__/
工作合作請洽:經紀人 圓圓
Mail:[email protected]
電話:(02)2370-0177
手機:0938-807-032(非工作合作勿擾)
運動漫畫裡的中二老梗劇情
►第一集:https://youtu.be/cMoV1rPH35k
►第二集:https://youtu.be/iW7LM00lny0
►第三集:https://youtu.be/2G5wu61uCM0
►第四集:https://youtu.be/-rP1abYv8n4
Onion Man 關鍵字:
中二 肥宅 單身漢 單身 魯蛇 屌絲 肥宅

百圓 生 醫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評價
物理治療 :https://reurl.cc/ekZEb
物理治療 :https://reurl.cc/1Op2W
物理治療:https://reurl.cc/89Ooj
物理治療:https://reurl.cc/A3z7Y
物理治療:https://reurl.cc/EQark
常常腰酸背痛的人去醫院求診,醫師請病患拍X光檢查脊椎,總是會聽到:脊椎有骨刺喔~或是再嚴重一點的講法:骨刺壓迫到神經了喔~
這個時候病患腦中都會浮現骨刺的畫面,骨刺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我會長這個東西?那不是年紀大的人才會有的嗎?會有千百個疑惑,但醫師一下子沒辦法跟你解釋那麼多,只好先請你去拉脖子或拉腰,把脊椎拉開看看使否能讓症狀舒緩,於是很多人心中就有脊椎真的被牽引肌拉開的畫面,好像骨刺真的能夠因此消失…….
骨刺到底是什麼?
從字面上來看,骨刺好像是一個尖尖的東西,容易刺破我們的組織,但骨刺這個名稱的由來,其實是因為他在X光上面的形貌,很像骨頭多出來的尖銳面,所以才會有骨刺這個名稱。
但事實上,如果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骨刺應該是長這樣…
從圖中可以看到所謂的骨刺,其實是沿著脊椎圓形的形狀在邊邊角角多長出來的小骨頭,因為形狀不平整,讓人看起來好像刺刺的,所以骨刺並不是想像中真的尖尖的好像會傷害我們的身體。
關於骨刺最重要的資訊其實是:每個人都會長骨刺!只是慢或快而已,骨頭的生長是因為壓電效應,如果持續在同一個地方給予壓力,人體體內會感受到局部需要更多的支撐,自然而然會生長更多的骨頭,所以長期從事搬重物的工作者,都會比其他族群較早有骨刺的生成。
骨刺真的會壓迫神經嗎?
骨刺在大部分的時間並不會有疼痛的症狀,有些人可能骨頭已經佈滿骨刺但終其一生都沒有受到因骨刺而產生的疼痛,所以骨刺可以說是正常老化現象。
那什麼樣的情況會壓迫到神經呢?
其實是因為骨刺的生長,椎間盤退化,造成上下兩個脊椎之間的椎間孔狹窄,椎間孔又是神經的通道,通道變小了,自然神經就被壓迫到了。
骨刺會消失嗎?
答案是:不會!已經生長出來的骨頭,就無法再讓它變小,更別說消滅它了,但是其實並不用害怕骨刺的生長,因為它並不是導致腰痠背痛的元兇。
可以進一步思考的是,我們要如何延緩骨刺繼續生長?那就是要多活動!靜止不動的坐姿或是重覆彎腰提重物等姿勢皆是大量施力在腰椎的動作,腰椎壓力大自然就會促使骨頭生長,所以要儘量避免久坐久站或是不斷搬重物;另外,藉由需要訓練核心肌群,強化脊椎附近的肌肉,才能真正減緩脊椎的壓力!
如何與骨刺共生?
避免久坐:坐姿在腰產生的壓力是站姿的2-3倍,現代人長時間坐著看螢幕,當然更容易生長出骨頭,所以能站就不要坐,能走就不要站,是不二法門。
培養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能夠促使全身血液活化,同時活化脊椎血流量,更重要的是,能夠輕易地激發核心肌群用力,只要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基本上核心就不會太差。
核心肌群的訓練:肌力訓練須循序漸進,建議核心訓練初期以簡單的肌力訓練為主,或是有專業物理治療師或教練在旁協助,才能真正有效增強肌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