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化妝師瓦利.施內德曼(Wally Schneiderman)辭世,享耆壽98歲。他的代表作包括《象人 The Elephant Ma》(1980)中為約翰.赫特(John Hurt)飾演的象人量身打造的特殊化妝。奧斯卡獎當年由於沒有設立化妝獎而遭受抨擊。在隔年,最佳化妝獎也加入小金人行列。
.
瓦利.施內德曼出生倫敦,父母都是裁縫師。在十歲時,施内德曼的父親去世,他在四年後進入猶太學校擔任理髮學徒。18歲,進入英國皇家空軍,在二戰期間擔任炮手。戰後,他進入倫敦的紳士美髮學院。當謝伯德電影公司的首席化妝師發布招聘培訓理髮師的消息時,施內德曼立刻報名參加。
.
他來到片廠時,首次見識到的是亞歷山大.科達(Alexander Korda)執導的《理想丈夫 An Ideal Husband》(1947)拍攝現場。隨後便在《春殘夢斷 Anna Karenina》(1948)擔任助理,得以與明星費.雯麗(Vivien Leigh)近距離接觸。不過後來施內德曼有感電影業酬勞不如預期,再次回到美髮業任職。
.
不過到了1950年代中期,《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1955-1960)找上他負責化妝工作,甚至爬升到主管階級,施內德曼就從此在電影業落戶。他在髮妝的高超技術,甚至讓凡妮莎.蕾格烈芙(Vanessa Redgrave)指定他為個人的首選化妝師。《屋頂上的提琴手 Fiddler on the Roof》(1971)的卓越成績,甚至讓他獲得了一位經紀人,事業登峰。
.
接著,施內德曼又在《A Woman Called Golda》(1982)中為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與茱蒂.戴維斯(Judy Davis)設計妝容。他更在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指定之下接下了長時間拍攝的《楊朵 Yentl》(1983),而只好拒絕了《四海兄弟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1984)。由此可知施內德曼在當時炙手可熱的程度。
.
不過施內德曼曾說自己從影生涯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大衛.林區(David Lynch)的《象人》。故事描寫因為面部畸形而聞名的19世紀英國人約瑟夫.梅里克(Joseph Merrick),他又被稱作「象人」。大衛.林區原先為造型親自進行設計,結果演員約翰.赫特卻動彈不得。當時初出茅廬的林區頓時陷入絕望,以為計畫難以繼續進行。
.
所幸英國化妝師克里斯多福.塔克(Christopher Tucker)親自到現場救援,重新進行設計,再由施內德曼落實。他每天為赫特化妝七小時,再耗費兩小時卸妝。施內德曼解釋:「要確保連續性,因此不容許任何錯誤。」不過這顯然讓約翰.赫特苦不堪言,他在開拍第一天之後致電給好友大吐苦水道:「他們終於找到一個方法讓我討厭演戲了。」
.
不過這項超高難度的工作在當時卻未能受到等量重視,因為奧斯卡獎當年沒有設立化妝獎。由於克里斯多福.塔克與施內德曼的成就,奧斯卡在隔年從善如流,設立了這項獎項。
.
此後,施內德曼的代表作還包括《魔幻迷宮 Labyrinth》(1986)、《哭喊自由 Cry Freedom》(1987),皆具相當難度,魔幻與寫實風格都有。在《卓別林與他的情人 Chaplin》(1992)之中,他將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變身為19歲到83歲的卓别林(Charlie Chaplin),成績顯著,提名了當年的英國金像獎。這也是他職業生涯的告別作。
.
從影壇退休後,施內德曼創立了名為「國際化妝」(Make-Up International)的品牌,製作與銷售如血漿與凝膠的影視專用道具。他在受訪時曾說:「導演總認為你只要打開一個盒子就能變出魔法⋯⋯但也確實是如此,但你總得懂得怎麼去應用。」
.
2021年4月8日,從影生涯參與近百部作品的瓦利.施內德曼辭世,生前來不及獲得任何電影獎項殊榮。
.
.
(圖左者為瓦利.施內德曼。)
百保能golda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八卦
God Save the (Racist?) Queen
過去一整年,令人沮喪的疫情霸佔了全球新聞,尤其美英等西方國家,死傷慘重,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近月隨着疫苗的出現和接種速度加快,前景終於露出曙光,心情也變得稍為輕鬆。所以,今周的哈里王子(Prince Harry)與妻子梅根(Meghan Markle)接受名嘴奧花雲費(Oprah Winfrey)「爆料」訪問的時機非常好,正好滿足美英人民對無關痛癢的八卦新聞的渴求。今次訪問亦馬上帶來不少人(尤其美國)對英國王室的一片罵聲,指摘他們為一班種族主義者(真的感到意外?)。
但不少英國人和同聲同氣的澳洲和加拿大人等,亦馬上為維護他們最愛的王室而還擊,指摘梅根是個功利主義者,過去曾拋棄前夫和斷絕與家人和很多朋友的關係。哈里王子自稱已被王室「關水喉」,財政拮据,但又自命清高,自稱今次訪問不收分文。據說美國電視台CBS,付出了700萬美元以上的播出權費用,難道全數入了大富婆奧花雲費口袋?當然哈里王子與梅根「呻窮」亦只是真人騷劇本中的指定動作,其實他們正與Netflix和Spotify等,商討數以千萬計的豐厚合約。有人估計他們未來十年的總收入,可高達10億美元,身家隨時超越祖母英女王!
哈里與梅根「呻窮」只是真人騷劇本
奧花雲費訪問中的最犀利爆料,無非就是一些不點名的王室成員為種族主義者,在梅根上次懷孕時,其中一位(最大嫌疑是王儲查理斯Prince Charles),竟詢問哈里王子,估計未來小孩的膚色將有多黑?種族歧視態度,溢於言表。除涉嫌言語侮辱外,因王室規定,他們兒子阿奇(Archie)未能自動獲得王子封號,因此王室或不會出錢提供保安。說到底,都是名和錢的問題。
梅根更哭訴王室生活充滿壓力,經常被謊言抹黑和出賣,因此曾萌出輕生之念!她更指控王室非常不公平,從不保護她和哈里王子,讓傳媒和社交媒體(social media)隨意攻擊他們,但反而願意講大話保護某位王室成員。她的指控對象呼之欲出,明顯是在攻擊安德魯王子(Prince Andrew),他曾被捲入美國富豪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的未成年少女性派對醜聞。愛潑斯坦相識滿天下,除安德魯王子是多年老友外,連美國前總統特朗普都曾邀請愛潑斯坦到佛州海湖莊園(Mar-a-Lago)開派對,克林頓更曾多次乘坐他的私人飛機,和參加愛潑斯坦在私人小島舉行的派對。後來愛潑斯坦被捕,被關在防止自殺的羈留室,但他似乎對自己的罪行實在太慚愧,連累那麼多名人好友,所以不知從哪裏找來一條剛好用得上的皮帶,在囚室上吊自殺!相信愛潑斯坦的好友對他去世都深表「哀痛」,但就如釋重負呀!
梅根被王室生活迫至崩潰邊緣也不是什麼新奇的事。她的已去世家婆王妃戴安娜(Princess Diana),當年也同樣面對巨大王室和傳媒壓力。看來王儲查理斯從未真心愛過她,始終未忘他獨特眼光中可能更美麗的卡米拉(Camilla)!初時當王妃戴安娜報復式跟馬伕和隨從等搭上時,王室還勉強忍耐,但當她與埃及伊斯蘭富二代多迪法耶茲(Dodi Fayed)墮入愛河,到了談婚論嫁時,雖然已離婚,但英國王室和整個西方傳媒都瘋了,完全不能接受,狗仔隊24小時全球追蹤,終於不幸命喪在巴黎隧道的高速汽車與電單車追逐中。我不太相信陰謀論,但她的去世即使是意外,其實與謀殺的分別也不太大。
在訪問中,梅根對王室的種族主義態度表示驚訝(真的?),訴說自己因拍劇集《金裝律師》(Suits),曾住在屬於英聯邦的加拿大7年之久,結婚後亦曾到多個英聯邦國家出訪。她指出王室非常關心英聯邦,子民中超過60%以上為有色人種,他們怎可能如此racist(種族主義)?梅根此說可能是假天真,要不然就是完全不懂大英帝國歷史,包括非法霸佔北美洲和澳洲,種族滅絕原住民;殘忍地在非洲捕捉數百萬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殖民印度,肆意搶掠和種植毒品,販售到中國,然後更發動兩次不義的鴉片戰爭,搶走會生金蛋的香港等等滔天罪行!如果英國不奉行種族主義,侵略其他的國家,這些有色人種又怎會無端成為英聯邦的一分子?英國曾否為這些多不勝數的帝國主義罪行作出賠償?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有否為以她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之名,對中國的侵略道過歉?
其實根本不用懂歷史,只要留意新聞,都能清楚看到過去20年至今,英國、澳洲、加拿大等英聯邦國家,跟隨美國全球門羅主義(Monroe Doctrine),在中東以極度諷刺的民主、自由、和平為藉口,大量屠殺無辜伊斯蘭教徒的種族滅絕暴行!尊重和愛惜有色人種?開玩笑吧!
這次爆料肯定為英國王室帶來一點傷害,王室亦已作出模糊回應,對哈里王子與梅根情况表示「saddened」(哀傷),但當然沒有解釋哀傷是因為同意他們講法,所以哀傷慚愧(肯定不是),還是因為家門不幸,出了如此不肖子孫而哀傷(較大可能)?但英國王室身經百戰,肯定能捱過今次小小挑戰。英國王室在血緣上是兩次大戰敵國德國王室的近親,都能以改姓(從Saxe-Coburg And Gotha改為Windsor)而成功安撫民憤,化解危機;一戰後歐洲多國廢除君主制度,英國王室都能逃過厄運;二戰後大英帝國解體和沒落,但英國王室仍能屹立不倒,實在不容易。英國王室的成功,除因本身公關技巧高超外,亦因英國的階級觀念和種族主義,根深柢固,其實仍受歡迎,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很多英國人仍渴望封侯晉爵,甚至如凱特(Kate Middleton)和她父母般,找機會認識威廉王子(讀同一所大學),嫁入王室,圓公主夢!
梅根,一位黑白混血離婚婦,嫁進王室,本可算是個童話故事。明顯啟發了荷李活的想像力,因此Netflix拍製了非常受歡迎的《柏捷頓家族:名門韻事》(Bridgerton),一套非常大膽創新的古裝宮闈電視劇。故事是虛構的,但時代背景是真實的十九世紀攝政時代(Regency Era),扮演喬治三世王后夏洛特(Queen Charlotte)的演員竟然破天荒是位黑人Golda Rosheuvel,男主角角色是虛構的黑白混血貴族Duke of Hastings,亦由一位混血演員Rege-Jean Page出演。該劇好評如潮,是Netflix有史以來全球收視率最高的劇集。但幻想歸幻想,梅根的近日遭遇,提醒世人即使有色人種能嫁入帝王之家,也必遭到排斥,王室更非常擔心血統被搞亂,原來一位深色皮膚的王子,仍為家族帶來羞恥!
春晚扮非洲人表演 遭無理指控種族主義
且西方人永遠是雙重標準的,荷李活幻想世界中,黑人扮演英國王室貴族就代表平反種族主義和創新。但今年中央台春晚其中一個節目,歌頌中國與世界各民族的友誼,表演者扮作非洲、西班牙、俄羅斯等各國人,載歌載舞,表演各民族舞蹈和音樂,又再遭到西方傳媒批評。他們當然只針對中國人扮成非洲人,無理指控這就是種族主義(同樣指控在2018年的春晚已出現過一次),但奇怪地扮成白種西班牙和俄國人就一點問題都沒有!為何《杜蘭朵》(Turandot),普契尼(Puccini)的歌劇名作,背景在中國,但絕大多數的演出中,演出者都是西方人(大肥佬居多,如已故的巴伐洛堤 Pavarotti),中國人又應否覺得被侮辱(其實應該)?如在白人眼中,扮成黑人具特別侮辱性,也是因為他們心中有鬼,知道自己奴役黑人數百年的邪惡醜陋歷史。中國沒有這個包袱,所以何需避忌,為何不能正面陽光地歌頌與非洲人的友誼?
脫歐後金融業萎縮 加速英國分裂
即使英國王室能維持下去,英國的政治和經濟前景反而更不明朗。金融業可說是倫敦的經濟命脈,脫歐後股票成交已大幅下跌,荷蘭阿姆斯特丹已取代倫敦成為全歐洲成交最多的市場。所有銀行亦已開始把部分業務和員工移到巴黎和法蘭克福等城市。未來倫敦仍將是個金融中心,但可能較多是資產管理方面,和更集中服務俄國和中東富豪(即洗錢)。政治上,已合併300多年的蘇格蘭,雖上次2014年公投中決定留英,但他們亦在2016年英國脫歐(Brexit)公投中支持留歐;現在民調顯示支持脫英領先,已有人倡議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同樣,北愛爾蘭在2016年公投中亦支持留歐,加上關稅上的邊界問題(Irish border)仍存在,所以支持南北愛爾蘭合併的動力也在增強。此外,連威爾斯本來支持Brexit,現在民調中,都有三分之一的人支持獨立。代表英倫三島合併的英國米字旗,在將來都可能需要再次拆開!
去年的BLM運動中,美國很多紀念種族主義者的銅像都被拉倒和拆除,一些學院名字都被刪除或更改,連在英國都有人把黑奴販的銅像掉進河中。但不幸所謂覺醒也不過止於此,英國仍未為鴉片戰爭作出道歉,East India Club亦仍未改名。英女王已屆94歲高齡,破紀錄在位近70年,一生忠心服務國家,保護王室地位和形象,值得國民尊敬。但無論她個人性格有多好,如紀念種族和帝國主義者的銅像一樣,君主制度的繼續存在已經是一種對曾被帝國主義和種族主義欺壓過的人民(包括香港)的一種侮辱,亦象徵現在的英國人,對前人的罪行,對貴族階級制度所代表的不平等和不公,毫不感到慚愧,亦無意懺悔改過。
君主制度延續 侮辱帝國主義受害者
再者,雖說英國是所謂西方民主制度的搖籃,但其實它是沒有正式憲法,一切只按照傳統和零星法律和案例。其實君主立憲下的英王仍擁有很大權力,包括解散國會和委任首相等,亦可在每周會見中對首相提出問題。如有人像美國般鑽研憲制漏洞,肯定可搞出嚴重憲法危機。貴族仍享有某些法律特權,部分世襲貴族並非只是橡皮圖章的上議院(House of Lords)議員,仍有一定立法、辯論和質詢權力。貴族有特權,何來真正民主?
我有一個八卦疑團,哈里王子和梅根雖所謂脫離王室,但總有家庭聚會機會,譬如女兒出生後帶去見曾祖母。梅根會否再願意向英女王curtsy(行屈膝禮)?
God Save the (Racist?) Queen!
(中環資產持有Netflix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百保能golda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八卦
Israel’s Prime Minister Golda Meir quietly pulled President Richard Nixon aside and insisted that her job was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his.
“You may be the president of 250 million people,” she said, “but I’m the prime minister of 5 million prime ministers.”
Highly recommend the book by Shimon Peres. I love how he demonstrates strong critical thinking as well as a leaders responsibility and ability to educate oneself in a new and important topic, to a point that he/she is fluent enough to ask the right questions and pick the right people.
接觸過猶太人的應該對於他們思辨的能力很有感。想像你全國的人民都是這樣的思考模式再加上他們特有的固執,治理“五百萬個總理們”合成的國家相當不容易!
本週看完了今年第三本,由Ehud Barak 所寫的自傳。
這三名總理分別代表錫安主義先驅 (Golda Meir, 同時也是第一位女性總理),政務官體系(Shimon Peres, 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以及出生在以色列,成長與集體農莊 Kibbutz 並成為軍人的中生代 (Ehud Barak)
不論他們的出身,一個共同的主題就是身為以色列總理,離不開實體戰爭的考量。也因為這樣,即便政治難免有意識形態,他們都需要額外地務實並根據自身籌碼作決策。
Shimon Peres 的書我大推,但除了有幾處看到中文名“大志不容小夢”,目前還找不到中文版。我推薦這本書因為他在描述眾多危機中展現清楚的思考邏輯和同時樂觀的態度(很不容易)。再者,在許多跨出他熟悉領域的重要決策中(例如發展核武,他沒有這方面的背景),他如何透過快速的自學,至少能掌握基本概念,明白到至少可以分辨資訊並分辨適任的人。授權很重要,但是要負全責的領袖必須要能快速學新東西,才能讓那個授權發揮。
Ehud Barak 作為軍人出身,很多篇幅都在講參與的戰爭經過。後半段就是他當總理時最棘手的問題,希望因著美國克林頓總統的協調而與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達成和平協議。帶著國內意見分歧的壓力,與阿拉法特的出爾反爾,這個和平對談難度極高。在書的最後他極力告誡保持兩個國家在巴勒斯坦地區同時存在之於和平的重要性。很直白地警告現有總理內坦雅胡的走向。堅持只能以色列一國固然可以讓許多以色列人高興,但這樣造成的以巴衝突很容易演變成暴力或戰爭。
而Golda Meir的傳記中,我看到的是一位堅毅不已,並且富有演說魅力的領袖,在那個年代特別需要。但是因著贖罪日戰爭的爆發,讓這位女總理後來黯然下台。這個傳記寫得滿平衡的,既不神化她,但也不過度描述她的缺陷或是誤判。
目前我還沒有找到第一任開國總理 David Ben Gurion 的書。但是在這三本書中處處可見引用Ben Gurion 的話,足見得他對以色列深遠的影響力!
以色列和猶太人對世界局勢總有不小的影響,因此了解他們是很有意思的事。“耶路撒冷三千年”是個經典書籍,不過我個人覺得比較硬(倒是,去了一趟以色列後再讀,就像打通任督二脈)。想要了解他們的,可以參考我上次行前準備的書單。輿論中常常聽到台灣如何效法以色列,真的必須深入了解他們的歷史和文化,不然跟風只會學到表面的事情,反而四不像。
最後,引用以色列國父,也是1948立國前身的錫安主義主要代表人Theodore Hertzel 的話 ,來總結他們的堅毅和務實精神
“If you will it, it is no dream"
"(任何事)如果去做,就不只是夢想了”
完整的照片與連結在文章中
https://dushuyizhi.net/books-about-israel-(2)-the-prime-ministers-以色列和她的總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