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人員在這個國家,不該是孤單的:
#請立即開放醫護人員第二劑混打Moderna —-為醫護人員請命的一封信》
#立即開放醫護人員第二劑混打Moderna
#保護醫療天使
#政府官員不該坐在辦公室忘記專責病房的危險
#台灣不需要本土混打實驗從瑞典到德法英加已實驗幾億人
五月初,天色沒有什麼變化,雲清澈如昔。突然之間,一個破口,台灣出現最大波的疫情。
零確診使台灣歡樂近八個月後,眾人從安樂到驚恐。
但有一群人,他們沒有驚恐的權利。許多年輕護士在長官勸說下,打下臺灣當時惟一的疫苗AZ:儘管歐洲許多地區建議50以下的人不要施打。但他們的職業,薪資雖微薄,使命卻祟高。他們許多人才四十歲以下,打下了AZ。
早在走入醫護崗位時,他們已向老天宣誓,置個人生死於度外。AZ打完,她們沒有休息,沒有抱怨身體酸痛、疲憊的副作用,他們已在「戰場」。
救護車聲響起,一個又一個重症患者送至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滿了,再清空幾個樓層,裝上抽風機,就接了病人。
沒有等到疫苗14天才開始作用的時限,他們穿上如太空艙的防護衣,帶上很難喘息的N95,開始了照顧病人的天職之路。
初期幾天,像做夢一樣,她們可沒有閒功夫了解自己身上的一劑AZ是否已經產生抗體。患者的嘔吐物噴到他們身上,沒有人不恐懼,但也沒有人逃跑。
幾家醫院陸續出現院內感染,醫生護士們開始選擇不回家,住在宿舍。
在醫院,他們保護不認識的病人,竟也漸漸的和他們成為親人。這些病患,被隔離於此,無親無故在身旁,隨時可能一口氣,停了,走了。照顧他們的護士,不顧危險,為他們翻身,為他們送食,為他們更換衣服:為他們擦身,為他們做最「骯髒」的事:也為他們連上網路與家人通電話,做最溫暖的事。
她們,是病患惟一的依靠。
下班了,脫去一身防護衣,回家嗎?「偉大」只有兩個字,它可擋不住病毒。
她們從不覺得自己偉大,可是經歷疫情,更知道人在最後一刻,最重要的還是:家人。
於是,下班後他們選擇不回家,保護自己的家人。這是一個月只有四萬薪水不到的護士,最終能給家人的「奉獻」。
醫院外的社會開始吵鬧,疫苗不足,優先順序不公,誰開放了3+11⋯⋯有些他們同意,有些不了解。
其實明白了又如何?
明天醒來,還是一樣的戰場,而且隨著天氣炎熱,他們頂著大太陽,在戶外核酸檢測熱區:一天比一天辛苦。
沒有一刻可以鬆懈,沒有一天不是危險。
但驚恐,不是過日子的方法。他們開始多放心思在眼前的病人身上,這一床,康復出院了:為他笑。那一床插管不妙了:為她哭。
聽說社會有人在吵疫苗接種,各公會都使出渾身解數,把自己的成員排入優先順序,他們沒有太多憤怒,因為目睹生命太珍貴,疫情之下失去生命太容易。他們了解,這不過是人性。
他們的長官承諾也告訴他們,政府不會背棄醫療人員:社會也一直給他們掌聲,他們相信只要自己全力以赴,老天爺及政府都不會辜負他們。
直到六月,他們突然發現:第一類醫療人員從6/5日45萬,突然成長至50.2萬。朋友告訴他們今年四月這一類人,才38萬。之後,醫院收到了Moderna ,他們施打疫苗的對象包括醫療器材、醫院外包美食街⋯⋯都是號稱第一類醫療人員,但他們不必照顧確診病人,碰到確診患者的機率也微乎及微。
那一刻,心,才有點痛,在自己內心深處,但也想想或許是命運安排,剛好自己必須上場的時候,只有AZ,這些人會遊説,指揮中心也接受遊說,他們打到了Moderna 。他們運氣好,這就是命!
擁有比較多醫療知識的長官則安慰他們,我們為國守住最困難的時刻,我們深入台灣經濟命脈最危險的群聚感染地區,深入市場⋯⋯那裡有難,我們都義無反顧:國家不會放棄我們。
就在台灣疫情蔓延時期之前,四月起歐盟開始AZ和BNT混打,六月初德國總理梅克爾示範AZ混打第二劑Moderna 。
瑞典的報告出爐,第二劑混打Moderna 的效果抗體增加十倍。
牛津大學的研究,兩劑AZ碰到變種病毒的防護力從86%下降至60%。
也是瑞典的研究,第二劑混打mRNA(Moderna 及BNT)的疫苗,可以中和變種病毒。
這些報告,使你們第一次想起了自己。政府可不可以針對真正的醫療人員,第二劑開放混打呢?提高第一線醫護人員防疫力,也降低你們身上可能染上的病毒呢?有一天,可以回家?
這個願望並不奢侈。
於是,你們問了長官,他們的答案居然很痛苦:他們曾經告訴你們,當宣誓就職醫療人員的那一天,我們的天職就是救人,批評政府的政策,是社會監督者的角色,不是醫護。
但關於第二劑,可不可以混打,提高保護醫護人員的健康,高層當下也無語了。因為政府目前發下來的通知單,你們的第二劑,都是AZ。
長官們看到專責病房的艱辛,滿地的防護衣,你們每日汗流浹背,每夜數星星:什麼時候是回家的日子,他們也無語了。
過去一個月,你們許多同仁沒有埋怨地為醫療器材公司員工、里長、鄰長、快遞員,司機、65-74歲人口共約兩百萬人打Moderna ,你們不曾抱怨。
直到7/18日政府發出了聲明,第一至第三類,凡第一劑打Moderna 即日起,可以施打第二劑。
至於站在第一線的你們,不在分配Moderna 的範圍。
你們一直記得國家,國家卻遺忘了你們。
五月匆匆上陣,打了第一劑AZ:近期你們收到的第二劑,還是AZ。
政府的理由是:台灣大學醫院正在做「本土」混打實驗,但混打的對象居然也不是醫護人員,而是社會被通報特別關注的人士。而且時間很長,不是一個星期。
其實,全球那麼多醫學期刊論文報告,為什麼還要本土實驗?而且在本土實驗階段,你們已經被迫要求打第二劑AZ。
台大混打實驗: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cEsNbSUG9-T9PqeGz31NlTab-knke1imq4mF78tufiFzSkbA/viewform
而這次政府惟一開放混打的對象是第一劑對AZ有副作用的人。混打中,完全沒有醫療人員。
這一刻,你看了天空,今天上午一道白雲上升,決定找同事連署寫信給我,但請我隱匿你們的名字及醫院。
爭取為第一線醫護人員最佳防護力的疫苗,給她們起碼安全的疫苗,這樣的請求在台灣,居然必須如此戒慎恐懼:我們的社會病了嗎?
我們的政府病了嗎?
我們的指揮中心醫療團隊專家,你們看不到國際醫療期刊嗎?你們看不到自己曾經的同事無私、卑微、無怨無悔的付出嗎?
你們也病了嗎?
昨晚政府開放1.2.3類人,打Moderna 。表面上第一類是醫事人員:但指的是第一針即打Moderna的所謂「醫事人員」。他們之中,至少80%以上,都不是五月即投入疫情,直接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
於是從不問自己的生命、權位、危險、有一瓶舒跑,一根香蕉即笑容滿面的醫護人員,第一次想問:親愛的政府,我們是否被你們遺忘了?
過去兩個月,他們輪換著心情,像行星
輪流航行過午夜般,他們不是不知道危險,但他們選擇放下,因為他們有重大的使命。
過去兩個月。在睡夢中,他們偶爾撫摸一下自己酸痛的手臂,就足夠了,足夠讓他們知道我們還活著。
過去兩個月他們鼓舞自己,他們不是孤單的醫護,全球比他們處境更艱難的醫護、甚至因此死去的醫護人員太多了。
但當疫苗問世時,他們的國家沒有遺忘醫護人員,醫療人員是每一個國家第一個從頭到尾最刻意保護的一群人。
過去兩個月,空閒時,他們偶爾喃喃的自語,談論在眼前消逝的生命和這一段暗淡的歲月。避談自己內心深處的起伏。
他們不曾抱怨,因為抱怨需要力氣,而他們已經沒有力氣了。
他們一直相信國家不會拋棄他們,但如今他們目睹政府不允許醫護還在疫情中,還在救治病患中,疫苗混打,以提高免疫力。
他們原來相信,他們如今失望。
他們的血液充滿不同的語言,他們已無法辨識。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aggie 傅珮嘉 - 又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歡迎訂閲我的頻道 http://bit.ly/fufuamulet_yt 想看更多: Instagram : http://bit.ly/fufuamulet_ig Facebook :http://bit.ly/fufuamulet_fb 生活不該是一種囚禁 夢想之前 誰都不只是...
白雲 對 波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疫情之前:學會「及時」》
2019年,疫情之前,我開刀肺腺癌:手術非常成功,但因為免疫攻擊體質,久久沒有康復。
那一年我學會了兩個字:及時。
什麼事都不要等,不要等退休、等老去。抓住眼前,該圓的夢,要及時圓。我決定當年前往麻省理工學院當訪問學者,不拖延了,不等身體再硬朗一些,走!
九月一日飛機,直飛紐約,八月三十日帶狀皰疹復發,一次三大片,我只將航班延了兩天,9/3不顧疼痛,飛了。
九月十號,我圓了多年的夢,從紐約至波士頓麻省理工學院報到當訪問學者。
這一趟旅程,我得先克服帶狀皰疹、身體虛弱,很喘之外,還有藍天白雲的太陽。我有一個罕見疾病叫光毒症,從紐約至波士頓的路途,本身就是考驗。
接下來抵達波士頓,我入住東方文華酒店,選它因為它位於一棟連結的大樓,樓下有Eataly 超市,有好幾家餐廳。我以為這樣,自己就可以打理生活,不必被陽光折騰。
波士頓這幾年因為生物科技,旅館又舊又小又貴,我的房間一晚折扣優惠也要2500元左右,但只是一張床,一個小冰箱,小桌,小沙發。再放兩個大行李🧳箱,轉身就會撞到桌角。
我住的房間後來在飯店內很出名,除了待快一個半月之外,侍者互相告知:那裡住了一個東方女子,永遠窗簾拉起,而且兩層,中間接縫處還放上好幾個夾子。
據說這個女人只要曬了太陽,就會「死掉」。
當時我每天上午叫Room Service 當早餐,沒有至人人都喜愛的Buffet 餐廳。因為那裡有一大片窗戶,陽光☀️灑入,於是我每天央求侍者幫我「偷」食物,以免日日吃相同的早餐。
一位西班牙大學畢業找不到工作,只好至Boston音樂學院修課、同時打工兼差的侍者,特別同情我。他心中可能想:這個女人,又有怪病,又有癌症,房間永遠不見光,經常聽著一些美好的音樂,出入麻省理工學院。她一定有什麼神秘故事,她的人生可能有著太大的悲劇,使她無緣見到光:必須活在陰暗中。
但她每天笑嘻嘻,而且常常和MIT 的年輕學子一起在Eataly 吃Pizza,尤其酷愛Godiva 的雙淇淋。
這位西班牙男孩,對我充滿了幻想。
有一天他瞧見我正在讀卡謬,他忍不住坐下來和我聊天,問我從哪裏來?「這麼美的妳,為什麼一個人待在這裏?活在黑暗之中?」
我突然決定演一齣戲,人生行樂要及時。我唸了一段卡謬的句子:「一個人只要學會了回憶,就再不會孤獨,哪怕只在世上生活一日,你也能毫無困難地憑回憶在囚牢中獨處百年。」
黑暗,就是回憶的燧道:光,會擊走所有的想像,它太亮,太真實,也太赤裸裸。我們都需要一個黑暗的房間,把過去當膠卷影片,時光沒有流逝,它只是在轉動:我們都不必傷感年華,因為在黑暗的膠卷中,青春、往事、童年,都可以重現。所謂時間,本來只是相對的概念,鐘擺走動,但我還在原地。擺動的鐘,帶入了人、事件:它好似發生了,又過去了,好似未存在。
我的病態哲學式談話,完全折服了這位西班牙年輕人。於是他成為我的義務助理,甚至幫我買龍蝦🦞,買霜淇淋,冰酒。下班時,偶爾他會和我喝上一杯。
某一天晚上,我決定至河邊散步,他當然義不容辭⋯⋯那一天波士頓的風特別大,他想説些什麼時,我「即時」告訴他,假裝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我説.他讓我想起我的兒子(其實我指的是史特勞斯,因為髮型很像)。他看著我,「及時」對我唱了一首阿莫多瓦的鴿子🕊️歌⋯⋯
約莫一個半月,我離開波士頓那一天,他離情依依,寫了一封信,我也回了他一首詩。
那一年年底我回到台灣,沒多久,隔年一月二十三日武漢封城,人類生活全改寫了。
新冠疫情自二月肆虐全球,三月美國如崩潰的壬國。我們互道平安,以為沒有多久,我可以到西班牙,他可以當地陪。
才一年多,我們都漸漸明白這場大流行,至少2022-2023年才能告一段落:而我的體質:那個非哲學毫無想像空間的免疫疾病,使我一開始就成為不能打疫苗的人。
今生今世我能再旅行,不管是當時允諾再回麻省理工學院,或是我每年的紐約之行,或是⋯⋯可以再飛至空中,四處雲遊的我,可能已經過了六十五歲以上了!
多麼慶幸自己在2019年毫不猶豫,那場及時的旅行。
白雲 對 波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新書:終於,還是愛了。進了印刷場,準備上市》
* 每一個人都會生病,生命也都會有不可預測的危機,及必然的終點。
不要花時間在恐懼上;生病了,好好照顧自己,注意醫生交代的細節;痛,忍著忍著,痛就會慢慢減少;喘,喘著喘著,也會慢慢適應。
健康是一個人的福分,它一定有用完的一天。但這不代表你已經失去一切,你仍有愛,仍有使命感,仍有大笑的能力,仍有快樂的權利,仍有天與地、花與草,它們都慷慨環繞著你。
* 不要輕言你是在為誰付出,其實所有的付出最終的受益人,都是自己。
人生本是一條悲欣交集的道路,路的盡頭,一定有禮物。
* 出院後,某一天我的康復遇到瓶頸,強迫自己到竹子湖走路,那天雨剛停歇,山區如仙境,我到了吃山菜的老地方「苗榜」,向老闆娘寶珠姊叫菜,點A,她說:妳現在不能吃,點B,她回:這個不准妳點,太辣⋯⋯像媽媽一樣叮嚀一個任性的孩子。
那一刻,我的身體是疼痛的,但我的心是甜的,聞到的空氣是甜的,看到的風景和人都是甜的。。
所有這些滿滿的愛,貫穿了我罹癌的過程。
於是我忘記疾病,只留下美好甜蜜的回憶。
2019年底,台大癌症醫院中心即將開幕,永齡健康基金會籌備開幕活動,找我一起討論。他們建議我當主持人。我居然回答:「這不適當吧!應該找癌友,為什麼要找我?」
出席的人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回應我?
直到一個醫生用眼神提醒我:文茜姊,你不是快幾個月前才開刀嗎?
我說:啊!我忘了!我只記得我收到的蛋糕、禮物、美食和⋯⋯龍蝦!
瞬間,所有人暴笑!
這趟旅程,雖然免不了疼痛,但在滿滿的祝福及愛護之下,我居然徹底忘記自己曾經是個病人。
這可能是罹癌最高境界。
* 倘若我是一把泥土,躺在地上,我就不會經常錯過流動的白雲。每晩挑一顆星星,想像它的前世,想像它的今生,它真的在這裡嗎?
或者所有的相遇,只是幻影,稍縱即逝。
* 人永遠要懂得珍惜眼前的一景一物。年輕時不太明白這個道理:後來年長了,想起一生去了許多地方,逐漸明白你和許多景物的相逢,往往一生就那麼一次。而當下的你,並不知道。
我們總是不斷往前走,不斷地奔波往他處遠行:於是你以為簡單抵達的地點,應該還會有下一次。
其實多數時刻,人生都是處於「回不去」的狀態。不管是同行者或你自己,或僅僅是,那個地點。
一切都可能僅止於此刻。
我們的一生,都是回不去的進行式。
* 記得,老了,也要冒險。因為⋯⋯你,還會更老!
—陳文茜
* 在生活裡守住一個與眾不同的態度,你才有力量面對世界的挑戰。
—陳文茜
* 你以為腳踩的地獄,其實是天堂的倒影;而我唇角的皺紋,其實是智慧的積累。—陳文茜
* 異國的情境,把許多人類想說卻不敢說,想要卻不敢要的生命意志逼出來。我們被自己出生的地方牢牢限制,儘管我們稱它為「故鄉」,對它充滿了戀眷與回憶,但故鄉往往是最大的監牢。
《以上文句選自陳文茜即將出版的新書》
白雲 對 波 在 Maggie 傅珮嘉 - 又宣 Youtube 的評價
大家好,歡迎訂閲我的頻道
http://bit.ly/fufuamulet_yt
想看更多:
Instagram : http://bit.ly/fufuamulet_ig
Facebook :http://bit.ly/fufuamulet_fb
生活不該是一種囚禁
夢想之前 誰都不只是現在的自己
戴佩妮/方文山/易家揚/陶山/張簡君偉 才華創作
陶山/深白色/張簡君偉 傾力製作
精鋭打造 Maggie傅又宣的愛與溫暖
情時多雨 時間是療傷藥劑
關於 愛.這件事情
放下 就看見藍天白雲
Maggie傅又宣2014全新音樂作品 「愛.這件事情」
收錄4首全新國語單曲:
愛.這件事情/情時多雨/再一步/愛.這件事情acoustic版
特別收錄:
1首國語 + 1首粵語絕版經典:December Rain/絕
首波主打歌,愛.這件事情
FOX衛視中文台『愛在異鄉』及八大綜合、八大戲劇台『愛上恢單女』強檔韓劇雙片頭
KKBOX:http://goo.gl/fIS1z6
mymusic:http://goo.gl/FKatkq
Omusic:http://goo.gl/CpxGSj
iTunes:
愛.這件事情:http://goo.gl/6Kx2v7
再一步:http://goo.gl/FyLYzD
Spotify:http://goo.gl/yr3tfD
酷狗:http://goo.gl/iq8Ivs
再一步
作詞 / 作曲: 戴佩妮
背靠背的那一夜
終於彼此才了解
分開也許更加完美
別固執要維持這一點點的殘缺
面對面的那瞬間
終於彼此才發現
離別不一定很傷悲
別試著去品嘗那一顆顆的 眼淚
哭累了會很憔悴
沒有誰放開了誰的對不對
沒有所謂理所當然被安慰
我不敢 再一步
再一步就足以讓我們看不清楚
這條路 太模糊 越來越生疏
走的好幸苦
不是不滿足
只是說好的幸福
我們都忘了 輪流保護
我不敢 再一步
再一步就足以讓我們 粉身碎骨
那美好 太刺眼 被忽視的選擇
不需要寬恕
別勉強讓步
多一個慰問
彼此都會覺得唐突
背靠背的那一夜
終於彼此才了解
分開也許更加完美
別固執要維持這一點點的殘缺
面對面的那瞬間
終於彼此才發現
離別不一定很傷悲
別試著去品嘗那一顆顆的 眼淚
哭累了會很憔悴
沒有誰放開了誰的對不對
沒有所謂理所當然被安慰
我不敢 再一步
再一步就足以讓我們看不清楚
這條路 太模糊 越來越生疏
走的好幸苦
不是不滿足
只是說好的幸福
我們都忘了 輪流保護
我不敢 再一步
再一步就足以讓我們 粉身碎骨
那美好 太刺眼 被忽視的選擇
不需要寬恕
別勉強讓步
多一個慰問
彼此都會覺得唐突
白雲 對 波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陶陶居(俗稱孖陶)位於中國廣州市荔灣區西關第十甫路(上下九步行街),由黃澄波創建於1880年(清光緒六年),陶陶居擁有的高雅格局,跟其源遠流長的歷史,使該茶樓在廣州茶樓中擁有殿堂級的地位,歷年來均是各方的文人雅士樂於聚首的地方。在未成為茶樓前,陶陶居原址是西關一位大戶大家的書院。陶陶居原名葡萄居,由黃澄波自理的時期,主要經營姑蘇清茶和細緻點心為主。後由廣東巨商譚傑南(另一說法是陳伯綺)購入後改名陶陶居,取其「樂也陶陶」之意。關於在茶樓大堂上耀眼的牌匾上「陶陶居」的命題,傳說是清末文人康有為的手筆,有說康有為到廣州講學時,是該茶樓的常客,因而為茶樓題字;亦有說這三個字是康有為為替愛妾「陶陶」居所題的字,後才落入茶樓老闆手中。清末民初,陶陶居拹著康有為的名氣,再加上店內清雅的裝修格局,在中華民國初期各方文人雅士聚會之地。曾經到訪過這裡的名人商賈包括巴金、魯迅,粵劇界名伶薛覺先、白駒榮等。但後來因經營不善,後繼無人,曾經在民國十六年(1927年)因巨債而倒閉。直至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1956年,中國共產黨對私營企業進行「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強行將陶陶居「公私合營」。1966年,陶陶居從公私合營企業變成國有企業。文化大革命時期,蓮香樓被當局改名為東風樓,所在的第十甫路被改為「秀麗路」;至1971年9月,陶陶居恢復原名。到1990年代,國家市場經濟改革,陶陶居亦是從眾多國企中變革求生的一員。於在2000年,陶陶居被香港幸福樓海鮮酒家飲食集團收購,從舊國企轉為股份制籌集資金,並引進香港模式進行管理。但商標仍然屬於「國有」的「廣州飲食服務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並不屬幸福樓飲食集團。現在陶陶居亦被中國國內貿易部頒發「中華老字號」、「國家特級酒家」等稱號。2005年6月被公布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相傳從前陶陶居是以白雲山的九龍泉水泡茶做招徠的,並由專人負責走到那處擔水。煮茶時更用紅泥小火爐,有專人侍候。
蓮香樓是一家廣州店,位於荔灣區第十甫路。蓮香樓在香港設有分店,雖然兩者在經營上已經是脫勾,但也可說是同源異枝。1993年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1998年經國內貿易局批准為“國家特級酒家”。 1889年,在古老的廣州城城西一隅,一間專營糕點美食的糕酥館開業了,這就是蓮香樓的前身。那時,西關一帶繁華非常,住戶多是富裕人家,因而飲食業異常興旺。老制餅陳師傅改進制餅工藝,用蓮子來製作餅點餡料,使之獨具一格,吸引客人。光緒年間,糕酥館改名為“連香樓”,並擴大經營,在香港九龍開設了三家分店。為了保證餅食品質,該店嚴格選用當年產的湖南湘蓮。由於製作講究,生意日漸興隆。宣統二年,一位名叫陳如嶽的翰林學士,品嘗了蓮蓉食品後,有感於蓮蓉獨特的風味,提議給連香樓的連字加上草頭,眾人一致贊同,他遂手書“蓮香樓”三個雄渾大字。高懸于該樓門前的金漆牌匾上的“蓮香樓”三個大字,便是這位學士的手跡。從此,蓮香樓製作的蓮蓉食品,進入千家萬戶,被譽為“蓮蓉第一家”。近百年來,蓮香樓雖幾經風雨,歷盡滄桑,人事沉浮,而生意始終興旺。老一輩的"蓮香"職工自豪地說:“蓮香開業至今,百多年來從未虧本”。
廣州酒家是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的一間著名酒家,其總店位於文昌南路與上下九步行街交匯處。酒家以經營粵菜和中秋月餅而聞名,有「食在廣州第一家」的美譽。1935年陳星海看中文昌路同上下九交界一塊地,於1937年在此創設西南大酒家。1938年毀於火災,陳星海於1939年重建,取名為廣州大酒家。1956年公私合營後成為國營企業,1950年代末困難時期,資源缺乏,市人大在廣州大酒家搞酒會時,後來的酒家領導、當時仍是廚師的陳明,就操刀弄出「番薯宴」作宴全部番薯菜式的造型、味道、款式都不一樣。文化大革命後酒家沿用現名。1983年7月進行改造裝修,1991年成立廣州酒家集團公司,2005年9月被公佈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先後被評為中華老字號、全國十佳酒家等稱號。1930年代曾在香港石塘咀電車路置有分店,於1981年結業,此店在中共建政後已與廣州本舖沒有關連。
白雲 對 波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觀塘瑞和街街市熟食檔的輝記雞煲店,人聲鼎沸,人人舉杯,高興得像開派對。大概因為雞煲的肉香和啤酒的酒氣催化,那一枱客跑到這一枱邀酒對飲,另一個他和他互不認識,也開懷聊天。笑聲與食物的混合,分不清誰是誰原來的朋友,十足一個熱鬧的大家庭。
有豪爽的食客,不難想像有義氣的老闆。盧錦輝是掌店人,身負重債,卻拒絕不負責任地結業;也是廚師,明知廚藝尚未精湛,但認真和用心對待食物,一絲不苟;就是對兒女有虧欠,也是盡了最大努力照顧。扛起這三個角色,很不容易,憑着一身忠肝義膽,面對逆境,絕不後悔。
四十多歲的阿輝,大胖子,笑起來很逗趣親切。下午三點與太太及數名夥記已回鋪準備晚市。手提着水桶,到樓下海鮮檔打水買活魚,濕瀝濕瀝,又跑到肉檔菜檔買新鮮食材,左騰右騰,搭着在頸背毛巾都濕透,襯衣也透出一片汗水印。
廚房只有他一人,所有食材經他親手處理,其他只是新手中廚。他做過扒房西廚,後來做殯儀行業,因為太太懷孕後便轉行開雞煲店,「我未必煮得好食,但有我輝記的味道。」雞煲做法看似簡單,但他很細心。選用兩斤三至兩斤四的雞隻,貪其肉質滑嫩,每件雞切得大小均等,分量每次相若,不會讓顧客感覺有大落差,拉油也拉得每件均勻。這樣細緻,造成唯一缺點,「客人可能要等。」雞煲味道香溢,冬蔭功海鮮鍋鮮甜,還有自家製白雲鳳爪,酸甜醒胃。
味道不俗,可是位於街市四樓,入夜後街道冷清,做了兩年,生意未能好轉,累積下來,共欠債二百萬元。「最叻試過一個月只蝕萬多元。」幸而有朋友借錢周轉,才能捱至今天。
其實,是朋友,也是熟客。開店初期,太太懷孕,期間照樣在店鋪幫忙,腹大便便全場奔波,後來再懷孕,更是揹着大女,佗着細仔開工,如此辛勞,很多客人看在眼裏,才仗義疏財,「他見我們工作辛苦,又要湊仔女,又沒放假,便拿錢給我,說不用計息,有錢才還。」
為顧店,夫妻早出晚歸,與兒女相處時間甚少,唯有帶他們到店鋪,見多幾面。只是大牌檔品流複雜,阿輝的父母起初也反對,「我說以前小時候都是這樣跟爸媽上班,其實大牌檔都是平民文化,讓他們知道見識一下。」兒女接觸人多,反倒有助他們成長,「女兒在學校像大姐姐,照顧同學,亦不怕與人溝通。」唯一遺憾是不能帶兒女到處遊玩,連到大商場或主題樂園的機會也難有。
父親、老闆、廚師,三個身份,三種責任雖然難以兼顧,但他不願放棄。店鋪債台高築,何不結業算數?「做人要有交帶,不是蝕了錢,拍一拍屁股走人,要有始有終,也給兒女知道,這是自己的責任,便要堅持完成。」
採訪:關曉輝
攝影:梁兆麟、謝致中
剪輯:麥煒軒
輝記雞煲火鍋
地址:觀塘瑞和街市政大樓4樓
電話:5941 9996/5119 0816
詳情: http://bit.ly/2P0rqE4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