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天四歲女童被輾斃的新聞.......唉
先姑且不論誰對誰錯,這件事情應該是要被預防的
在分享半年前我們談過的事
要預防悲劇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養成習慣
自動化他的行為
重複重複再重複。養成習慣,就不用整天大呼小叫+神經緊繃了
孩子總是不看路,怎麼辦?
#白袍旅人談睡眠與教養系列 51
週一至週五固定 21: 00 上文章。六日不定期會來一些有意思的訊息跟大家分享 ^^
孩子自從學會走路、跑步後,就開始會積極地探索世界
但是因為都市化的關係,馬路如虎口
從小要怎麼教孩子學會交通安全變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常見的場景是這樣的:
孩子一到馬路上,或停車場,就開始「無方向性」的亂竄,或是不看路的狂奔
然後父母親忙著抓小孩,或說:「不要亂跑」
但是通常都是無功而返的局面居多
那該怎麼辦?
1. 給予正面指令
別說:「不要OO」、「不要亂跑」等負面指令
要說:「停住」、「要看路」、「跟爸爸媽媽牽手」的正面指令
因為對孩子說:「不要亂跑」
孩子:一來不認為自己是亂跑,二來是不要跑,那我要做啥?
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2. 一次一個指令
孩子的認知還很簡單,所以一定要把我們認為很單純的事「拆解掉」,一次給予一個簡單指令
例如:停。(有做到,就鼓勵,稱讚他很棒有做到)
再來是:看左邊有沒有車?
再來是:看右邊有沒有車?
孩子答:都沒有車
問:那這樣有安全了嗎?
答:有
那再一起出去
完成整個動作後,再給予鼓勵。強化這個行為
3. 任何的進步就是進步
只要孩子有達成一個我們要求的小動作,就稱讚他做得很好。繼續保持。
正面回饋可以幫助孩子形成習慣。
我們大樓的停車場在地下室,安全門一開就是車道,其實很危險。所以我們都會跟他說要:停、看、聽。
一次給予一個指令,然後正面回饋
這樣,兩歲多就學會開門要停看聽了。
相信大家的孩子都能做到的
白袍旅人談睡眠與教養系列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八卦
孩子總是不看路,怎麼辦?
#白袍旅人談睡眠與教養系列 51
週一至週五固定 21: 00 上文章。六日不定期會來一些有意思的訊息跟大家分享 ^^
孩子自從學會走路、跑步後,就開始會積極地探索世界
但是因為都市化的關係,馬路如虎口
從小要怎麼教孩子學會交通安全變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常見的場景是這樣的:
孩子一到馬路上,或停車場,就開始「無方向性」的亂竄,或是不看路的狂奔
然後父母親忙著抓小孩,或說:「不要亂跑」
但是通常都是無功而返的局面居多
那該怎麼辦?
1. 給予正面指令
別說:「不要OO」、「不要亂跑」等負面指令
要說:「停住」、「要看路」、「跟爸爸媽媽牽手」的正面指令
因為對孩子說:「不要亂跑」
孩子:一來不認為自己是亂跑,二來是不要跑,那我要做啥?
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
2. 一次一個指令
孩子的認知還很簡單,所以一定要把我們認為很單純的事「拆解掉」,一次給予一個簡單指令
例如:停。(有做到,就鼓勵,稱讚他很棒有做到)
再來是:看左邊有沒有車?
再來是:看右邊有沒有車?
孩子答:都沒有車
問:那這樣有安全了嗎?
答:有
那再一起出去
完成整個動作後,再給予鼓勵。強化這個行為
3. 任何的進步就是進步
只要孩子有達成一個我們要求的小動作,就稱讚他做得很好。繼續保持。
正面回饋可以幫助孩子形成習慣。
我們大樓的停車場在地下室,安全門一開就是車道,其實很危險。所以我們都會跟他說要:停、看、聽。
一次給予一個指令,然後正面回饋
這樣,兩歲多就學會開門要停看聽了。
相信大家的孩子都能做到的
白袍旅人談睡眠與教養系列 在 白袍旅人-兒科楊為傑醫師 Facebook 八卦
#白袍旅人談睡眠與教養系列 41
親愛的父母們,請別讓孩子當成「神明」來照顧
週一至週五固定 21: 00 上文章。六日不定期會來一些有意思的訊息跟大家分享 ^^
最近聽完一個節目,叫「巨嬰國」,主要內容可以解釋華人社會許多奇怪的現象。
諸如:結婚的事情,夫妻兩邊的父母/親戚都會插手。
日子要管,婚宴地點形式要管,請哪些人要管等等的
大家應該都印象深刻
例如:買房子的地點要干涉,找工作要干涉。
還沒結婚的要逼婚
已經結婚的,會被逼問要不要生
生完一個,繼續逼問何時生老二
快過年了,相信大家特有感。
這一切的產生當然是長期以來的文化結果,但是我們要怎麼斷開這個惡性循環?
-----------------------------------------
就是:別把孩子當成家庭的中心。家庭的核心應該是夫妻關係。
看過太多家庭,有孩子後,把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這其實是惡性循環。
1. 有孩子後,媽媽把全副精神放在孩子身上(很正常)
2. 先生比較少參與,或者是媽媽無法放心把孩子交給父親
3. 久而久之,父親被冷落(某些程度上是自找的)
4. 跟孩子越不熟,就越把孩子丟給媽
5. 媽媽持續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夫妻相處與溝通減少
6. 男人開始減少回家,把時間寄託於工作(?)
7. 媽媽對父親失望,因此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孩子身上
相信類似的故事,我們這一代人俯拾皆是。母親把他的半生都獻給了孩子,「都是我含辛茹苦把你拉拔到大」,也同時把孩子當成了家族的財產。
因為奉獻太多,所以難免會要求孩子也奉獻回來。
然後產生了很多詭異的現象:媽寶啊,婆媳問題啊等等的。
婆媳問題是現代西方社會比較少的現象。基本上孩子長大就踢出家門,他愛誰娶誰,不太會管。
--------------------------------------
這個惡性循環要從我們這一代斷開
最好的辦法,就是:拉拔孩子,一定要「夫妻一起達成共識」。如果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衝突。應該要以夫妻關係為主!
例如:孩子晚上不睡覺,要夜奶,教養問題等等。夫妻一定要達成共識,彼此尊重。
不要「一切都以孩子為出發點」。
孩子只不過陪我們走過人生的部分路程
要陪我們走一輩子的,「是另一半啊!」
細節還有很多.......明天繼續寫 XD
白袍旅人談睡眠與教養系列 在 幾歲分房睡?訓練孩子自己入睡,掌握3時機! - YouTube 的八卦
孩子被寵壞10特徵如何教出有規矩小孩 · 王宏哲談 教養 │孩子愛生氣、暴躁、易怒,爸媽該怎麼教? · 告别抱睡我如何引导宝宝自己睡觉 · How to control yourself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