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抹黑慣犯 @翁達瑞 (化名),長期在「台灣智庫」的刊物—《思想坦克》擔任作者撰文(左下圖)。
而依據《思想坦克》的投稿規定:作者必須「提供個人相關資料」,包括 #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同真實姓名的匯款帳戶名等等(上圖)。
換言之,#台灣智庫 與《思想坦克》,完全知道翁達瑞的真實身分!難道不用出來公開說明、自清,回應社會大眾的質疑,以昭公信嗎?
在此,我呼籲曾被翁達瑞匿名抹黑、#誹謗 過的受害者,包括:
@廖達琪 教授(抱歉了廖老師,這是為什麼我前一篇要邀您「共襄盛舉」的原因XDDD);
#高虹安 博士在 #辛辛那提大學 的博士論文口試委員,包括Lapira博士、Shi博士、Thompson博士,與指導教授、#鴻海集團 副董事長 #李傑 博士;
最大苦主 @台灣民眾黨 籍立委 高虹安 博士本人;
以及任何一位被翁達瑞 #匿名 影射、#抹黑 過的人士,到警局或地檢署,控告 #翁達瑞,並由檢警發函,請知道翁達瑞真實身分的 @台灣智庫 與 #思想坦克 負責人,到案協助調查。
如果是臉書發文,因為美國的Facebook不在中華民國境內,還可以不配合檢警調查;
但是在我國境內的台灣智庫與《思想坦克》,就沒辦法用這個理由推拖了~ 更何況 #思想坦克 今年7月9日自己發布的聲明裡,還強調「都有揭露作者背景」呢(右下圖)!又怎麼可能會包庇嫌犯、#雙重標準、自打嘴巴呢?
所以接下來,找出翁達瑞真實身分、確認他是不是親綠學者陳X奮,以及讓他接受法律制裁,就是受害者、警方與檢察官的事了;
不過,如果翁達瑞最後挨告、上法庭,我一定會去旁聽、看戲,順便拿我寫的英文 #CV (學術履歷) 與 英文 #感謝詞 (謝謝他帶給大家的歡樂),請 #英文小老師、#美國大學教授 翁達瑞指證,看看我的英文錯誤,到底有沒有比1.5個博士還多!
發文字號英文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八卦
#我是麻醉醫師
#再叫我麻醉師的我決定選擇無視你(怒)
讀者留言,這問題被私訊問了好幾百次,回覆到板上讓大家一起看好了,不然我還不知道要回多少次私訊XD.
今天的文章偏專業,不太有趣,大家見諒。
#我也是偶爾會專業一點
#不能只會說幹話而已
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好了。
看過電影《#索命麻醉》嗎?
想像一下,你躺在手術檯上全身都不能動,但是意識卻保持清醒,看著醫生一刀一刀把自己剖開。
『哦哦哦哦哦,好痛!』
不對,你被麻醉了,#連喊痛都做不到!
相信大家一定有疑問,電影裡演的是真的嗎?
邱醫師負責任的告訴你們,這是真的!電影裡演的劇情,現實生活中是真的有可能會發生的。
曾經去台東偏鄉支援的時候,遇過一個阿婆,糖尿病足來開清創手術。
阿婆是個老菸槍,所以肺不太好,因此我選擇使用半身麻醉,只麻下半身,讓她維持自主呼吸。
一般來說,半身麻醉是從脊椎打針,只麻下半身而已,病人上半身是清醒的,會講話也會自己呼吸。
但阿婆很緊張,術前一直在擔心碎碎念,北漂的小孫子還沒回來,會不會手術開完就天人永隔,見不到最後一面。
我不忍心她一直緊張(X)
骨科醫師受不了阿婆碎念(O)
所以骨科醫師要求我除了半身麻醉,打點藥物讓阿婆睡一下好不好?
所以我給了一些鎮靜的藥物,想說讓阿婆放鬆舒眠一下。
#誰知道阿婆身分證字號是V開頭
#誰知道阿婆喜歡喝小米酒
所以給了一般劑量,我預期藥物能撐20分鐘。。。
結果阿婆才安靜了10分鐘,突然眼睛睜開大喊,『#我的子孫們有都來嗎?』
嚇了所有人一跳,害我差點大聲回答她『屋喔~』
後來,長期去偏鄉行醫,才體認到一件事。。。
#身分證字號V開頭的都需要加重劑量
還好,那天阿婆本來就是麻半身麻醉,下半身本來就不會痛,讓她睡一下只是為了放鬆,就算醒過來也只是繼續嘮叨而已!
如果是全身麻醉術中清醒就很糟糕了!
(詳情看下面專業 詳細解釋)
====以下專業分隔線====
《Anesthetic awareness》指的是麻醉中發生意識清醒的情形。
這是一種全身麻醉下罕見但非常可怕的意外事件。
通常是因為給的麻醉藥物不夠多,或是患者本身對於麻醉藥物有抗性造成的。
要了解這個可怕的併發症,首先要從什麼是麻醉說起!
#麻,就是不痛。要給予病人適當的止痛藥物。(讓病人不痛)
#醉,就是不醒。要給予病人足量的鎮靜藥物。(讓病人睡著)
再加上 #肌肉鬆弛劑, 讓病人不動。
【不痛、不醒、不動,就是全身麻醉】
會產生很多誤解,其實是中英文翻譯的差別。
◎局部麻醉藥物,阻斷周邊神經的痛覺,比如說拔牙用的局部麻醉藥。 #不痛
◎嗎啡類的「止痛」藥 #不痛
◎牛奶針之類的「鎮靜藥」 #不醒
◎吸入性的氣體麻醉藥 #不醒
◎長效或短效的肌肉鬆弛劑 #不動
這些東西,其實都是完全不同的藥物,用英文來看完全不會搞混。
但中文環境之下,常常都被稱呼為麻醉藥。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過敏
不要不管什麼情形都說是麻藥沒作用
其實完全是要分開來看的!
以下來自是好友 吳紹群 麻醉專科醫師 的專業回覆
『有高血壓(尤其是沒在量或自認為沒有的,但其實住院或等侯室量都很高的那種),心臟病,糖尿病或腎臟病或自體免疫疾病(如洗腎病患,腎功能不佳,類固醇)等等,導致血管硬化,心臟收縮/舒張機能很不好。
肩膀手術又因為採垂直坐著的姿勢(重力關係,水往低處流,血積在下半身回不了心臟,故坐姿是手術中低血壓發生率的第一名),妳婆婆應該是麻醉前血壓超級高,但坐起來後血壓狂洩不止,低到保命要緊,故麻藥無法上到足夠無意識劑量(保命,保血壓比其它還重要)。
這個要三方配合,只是低廉健保環境下有其難度...(自費市場可能有較好的品質,但萬惡健保省錢第一絕難有好的品質)
1.病人開始認真好好開始量/吃藥/控制血壓
2.麻醉可建議自費麻醉度監測,適當給水,下肢抬高,適量血管收縮劑...(這是我們的專業)
3.外科,考慮改採坐高45度即可,不要垂直90度坐。姿勢變換要慢慢來(不要下一秒立馬就從平躺變坐著)』
我幫忙懶人包白話文一下好了
【發生麻醉中清醒的原因,通常就是 #不醒 的藥物劑量或濃度不夠的原因造成的。】
【因為很多的麻醉藥物都會造成病人血壓下降,在病人有高血壓控制不良或是沒有控制的狀態下,沒有辦法給予太多 #不醒 的藥物,否則血壓太低會中風。】
【如果沒有給予 #不動 的肌肉鬆弛劑,病人醒來還會亂動會有反應,麻醉醫師就能適時的趕快追加麻醉藥物,但很多手術是必須給予肌肉鬆弛劑的,所以萬一因為病人血壓下降,有可能就必須調低麻醉藥物的深度,而這種情形下就有可能會造成術中清醒了】
【預防方法:好好控制血壓,使用監測麻醉深度的監測儀(但機器和耗材都不便宜,病人須自費)】
小編按:今天重感冒,昏昏沉沉,大概回覆就這樣了。
#以下內容歡迎轉載
#請註明引用出處
發文後36分鐘更新:
靠腰,這種無趣的專業文居然還有五百多個讚
#是趕快點讃以免被人家發現我沒看懂的概念嗎?
好啦,看在大家這麼捧場的份上,等等洗完澡,把你們想聽的故事的部分寫完好了!
【故事已補上,破病的大叔下台一鞠躬】
舉手發問✋✋✋
請問麻醉專科醫師...我婆婆說...她十多年前曾動肩膀的手術動到一半,身體不能動,但腦子已清醒,也能感覺到疼痛,所以後半段在手術及縫合過程,她覺得自己承受了極大痛苦,也因此她非常恐懼未來如果有什麼必要要動手術會發生一樣的情況~所以我很擔心老人家有什麼不舒服不說...(自己爸爸就是😑😑)
請問是什麼原因可能引發這種情況呢??感謝醫師回答~~
發文字號英文 在 張之豪 Facebook 八卦
跟市民朋友說明,之豪今天給市府的建言:
請市政府訂定 COVID19 疫情停業標準:
一、基層診所是防疫第一線,能判定「非COVID19重症患者」,幫排除非必要性的患者湧入防疫醫院,避免醫療資源超載。
二、現行市府的政策是,任何診所,只要遇到COVID19確診者,一律停業14天。
三、確診患者,哪怕只是去領個藥,在室內不超過15分鐘,診所本身也具備完善的防護措施,或其他醫師當天並無值班,就算接觸確診患者醫師被隔離,當天不在場之醫師可以繼續看診,也會被停業14天。
四、五月初至今,基隆市衛生局已經勒令停業七間診所,每間診所標準不一,有的防護確實不足,但有的防護是相當完善的。
五、一間診所停業,就是數位至數十位的前線醫護人員人力之折損,於防疫戰爭才開始之際,卻自廢武功,實屬資源浪費。
六、全國其他縣市對於診所停業並無統一標準,基隆市的「停業14日」是停業日數最長的。
七、為了讓醫護人力保持充足與彈性,之豪建議市府可以訂定「停業標準、消毒措施、防護要求、復業原則」。
八、同理,民生必需的市場、賣場、商店,也是維持防疫生活、生計重要依據,疫調發現足跡後,該怎麼消毒,到什麼程度可以復業,不同案例,目前標準不一,建議市府制訂統一、公開的SOP,讓市民朋友、商家都有所依據。
九、防疫戰爭,料敵從寬,這是英文說的「prepare for the worst, hope for the best(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我們應該把防疫戰爭視為一場長期抗戰,戰爭準則制定好,我們全體市民就一起戰鬥!
基隆市議員 張之豪
※
附件
張之豪市議員服務處建言全文
基隆市議員張之豪服務處 函
地 址:基隆市安樂區麥金路199號B1-3
聯絡電話:02-24340905
聯 絡 人:林青樺
受文者:基隆市政府
發文日期: 2021 年 5 月 24 日
發文字號:基議員豪字第2021052401號
速別:最急件
密等及解密條件或保密期限:
附件:
主旨:建請重新審視並制定「出現Covid19確診患者足跡」之標準作業程序(SOP),統一停業標準、消毒措施、防護要求、復業原則,請 查照。
說明:
一、 目前,凡確診者疫調有在特定診所就醫,該診所一律勒令停業14日。基隆從2021年5月初至今已關閉七間診所,基隆市醫師公會陳情,若此「停業14日」規定繼續下去,恐大幅減損基層醫療量能,所有「非COVID-19患者」都將湧入已經降載之大型醫院篩檢站與急診。
二、 因應疫情,大型醫院均已降載,併診與取消非急迫性之門診,以盤整防疫資源,若因疫情擴大,確診者足跡加倍,在現行「一律強制停業14日」規定下,更多診所被迫停業,恐導致一般慢性病之患者無處可領藥,倘若慢性病患者無法在地看診,也造成跨區流動之風險。
三、 實務上,傳已有部份診所為避免停業疑慮,拒收發燒、上呼吸道症狀之疑似COVID-19患者。此風若長,對醫療資源負擔將更為沈重。
四、 基層診所為過濾疑似案例之第一線醫療防線,地方政府主管機關應訂定公開停業、復業準則,杜絕疑慮,穩定民心。
五、 其他縣市如台北市、台中市,均無「停業14日」之硬性規定,也基於維持基層醫療正常運作之考量,敬請市府於定期醫療會議中審慎討論本「停業14日」之必要性、公開性、與流行病傳播防治之專業考量。
六、 餐廳、果菜批發市場、賣場、便利商店等民生必需之營業場所,出現確診者足跡之後的停業規定標準不一(一週、兩週不等),有資訊滾動難以整合之慮,敬請市府主管單位一併納入考量,以建立完整、明確之標準作業程序(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俾市民有所理解與依據。
七、 以上資訊,建議一併公布於基隆市政府網站「COVID19(新冠肺炎)專區」網頁。
正本:基隆市政府
副本:市議員張之豪服務處存查
發文字號英文 在 「假博士」要紙包不住火了?邱毅:蔡英文的詐騙手法有慣性 ... 的八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