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與自己的關係
次級創傷可能會讓我們自己疏離自己,下面幾個書寫方向可以幫助你重新和自己搭上線,更認識現在的自己。把問題和答案寫在筆記本上,萬一覺得與自我認同脫節,隨時都能拿出來檢視自己的回應。
■ 詳細描述自己
假裝要跟第一次見面的人作自我介紹。從童年開始說起,把到目前為止的重要經歷寫出來,補充足夠的細節,要能夠快速簡要地捕捉人生的基本輪廓。
■ 列出喜歡和不喜歡的事
可以隨意選擇主題,食物、活動、人物等都行。什麼會讓你眼睛發亮?什麼會讓你不滿失望?你是如何判斷好惡的呢?
■ 列出人生面臨的三大挑戰
每次都從中學到了什麼?有哪邊成長了呢?這些歷練對其他人生面向有什麼影響呢?
■ 書寫自己的創傷故事
從創傷之前寫起,整體的心神狀態和自我覺察都可以寫進去,接著原原本本地描述接觸創傷的經歷,包含想法與感受。依照自己的步調慢慢來沒關係,如果寫到一半發現難以承受,先放著改天再繼續。
談談創傷後一個月的你是什麼樣子,還有一年後的模樣(如果已經過了這麼久的話),以及現在的狀態,描述眼前面臨的辛苦與長出的力量。寫下經歷創傷後,有哪邊比從前的自己表現得還要堅強、做得更好,或是覺察力更加敏銳的呢?
寫下你的想像,想像前進到未來的時間點,而且一切都很順利,談談你是如何發展出更加良好的自我認知,又是如何克服那些難纏的創傷症狀。現在的你已經好多了,不妨來描繪一下職場樣貌和家庭生活。
.
以上文字摘自
《#療癒次級創傷》
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
Healing secondary trauma : proven strategies for caregivers and professionals to manage stress,anxiety,and compassion fatigue
.
作者:楚蒂‧吉伯特—艾略特 博士(Trudy Gilbert-Eliot PhD)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很感謝這本書的作者,能點出照顧者與專業人員,也會間接受到創傷的影響。也感謝這本書裡面的概念,因為重建自己跟自己的關係,沒有那麼多書提到,但是超級重要。
這邊的警語,我想再強調一次,書寫的過程如果痛苦難耐,別硬撐。此外,雖然書寫有難以取代的好處,但實在無法書寫,找願意一起討論的朋友用聊天的形式練習也很好。
「不要貶低對方的情緒。朋友過了非常不順的一天,不要急著幫對方打氣,要提醒自己先同理他們的感受。不帶著批判的心態,與其提供解法,不如給對方機會自己做出結論。」
我想藉著書上這句話,提醒各位朋友,在執行書寫療癒,基本上是一種自我傾聽的動作。那麼,我們可以把自己當成好朋友,在傾聽過程中出現情緒,請別貶低自己的情緒,這一點很容易被忽略。
祝願您,能重建跟自己的關係,因為那是重建跟他人關係的基礎!
療癒次級創傷 在 Facebook 八卦
▍自我異化
次級創傷裡的疏離常會稱為「自我異化」(self-alienation)。身處創傷的餘波中,會覺得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於是可能會認定周遭的人都不再理解自己了。因此會開始將自己和身邊的人拉開距離,覺得沒有歸屬感。漸漸地,開會的時候不再發表意見,午餐埋頭自己吃,不回電話也不回訊息。你覺得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所以會想要遠離大家,自己一個人就好。
另外,創傷還可能造成另一種自我異化,那就是失去自我認同。
創傷可能會攪亂我們對「我是誰」的認知,讓你變成自己的陌生人。同時,還可能會讓人認為自己沒有想像中的勇敢、堅強、有能力或是安全無虞,這種自我認同危機可能會釀成憂鬱、無助以及低自尊的情形。
想要解開自我異化,必須努力經營與自己、與他人的連結。建立連結是孤立狀態的解藥,即使重建連結很辛苦,也要努力去做。
【練習】體察善意
只要做錯就苛責自己,只要事情不如意就不放過自己,這是許多創傷倖存者會落入的思維陷阱。由於經歷過創傷,人會想方設法來阻止災難再次發生,可能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對自己嚴加批評,以免重蹈覆轍,於是容易會對自己說出非常難聽的話—但那是我們絕對不會拿這一套去對待小孩、伴侶或是朋友的惡言。
這時,自我疼惜(自我慈憫)就是解方:接受自己做為人的本質,承認人性,想想我們面對其他受傷的人會付出多少照顧和關懷,回過頭來肯定自己也值得同等的待遇。
想要關掉次級創傷導致的自我負評,需要一點時間練習,慢慢將內在的批評轉為靜音。與此同時,也可以轉向社交網絡去尋求支援。想一想認識的人當中誰最善良,大家遇到問題都會去問誰的意見,有沒有誰會非常認真聽你講話,然後去找這些人,花點時間與他們相處,留意他們如何傾聽、回應以及表達關心。
下次當自我對話又朝負面走去時,就用仁慈朋友們說的正向的話,取代掉那些糟糕的內在負評。
.
以上文字摘自
《#療癒次級創傷》
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
Healing secondary trauma : proven strategies for caregivers and professionals to manage stress,anxiety,and compassion fatigue
.
作者:楚蒂‧吉伯特—艾略特 博士(Trudy Gilbert-Eliot PhD)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自我異化,這個詞所指涉的概念我其實提過不少次,只是沒特別用過這兩個字。當自我感一致的假象被創傷動搖,在解構自我感的過程中,我們會失去對自己的信任。延伸來說,我們也開始會覺得不被他人理解。
在青少年時期會看到類似的狀況,但不一定每個青少年都體驗過這種狀態,這是我的經驗。可是,在創傷之後,通常自我異化的現象在某些人身上就會比較明顯。
有些人傾向安安靜靜獨處,喜歡用自己感覺舒服的步調走出來,可以重新見山是山。但有些人則特別需要陪伴,因為自我異化可能伴隨比較強烈的恐慌,這時只靠自己就特別難忍難耐。
這也可能是一種自我關閉的歷程,我們先透過閱讀上面的摘文,讓自己有多一點覺察,算是打預防針。等自己哪天真的遇到這種狀況,能提早一點意識到自己的處境,採取適合自己的行動也好。
祝願您,能一直是自己的好朋友,並且多體會自我的無常性,這能強化定義自我的能力!
療癒次級創傷 在 Facebook 八卦
▍向下箭頭法
向下箭頭法這招,做法簡單有效,出自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認知行為治療強調想法、感受與行為之間的交互影響,希望能達到心理安適的狀態。可以先決定一個想要探索的思緒,問問自己「這個想法是什麼意思」,出現的任何答案都要拿這個問題再問一次,一直問到挖掘出想法的深層意涵為止。
整個循環可能三個箭頭就能完成,但也可能會到十個以上。最後可能會得出更正向平衡的觀點,不過目標還是會以充分理解最初的想法為主。
可以選擇大聲講出答案,也可以在腦中默默練習就好。把答案寫在筆記本上應該會很有幫助,方便之後回顧整串問答。練習大概會長這樣:
找不到可以相信的人。
↓
對你來說,這個想法代表什麼?
↓
別人會讓我失望。
↓
對你來說,這個想法代表什麼?
↓
我永遠都會受傷,就像現在這樣。
↓
對你來說,這個想法代表什麼?
↓
做什麼都沒有用,狀況也不會變好。
↓
對你來說,這個想法代表什麼?
↓
我放棄嘗試了。
↓
對你來說,這個想法代表什麼?
↓
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
對你來說,這個想法代表什麼?
↓
我想要尋求協助。
↓
對你來說,這個想法代表什麼?
↓
我比我想像的還願意接受改變。
.
以上文字摘自
《#療癒次級創傷》
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
Healing secondary trauma : proven strategies for caregivers and professionals to manage stress,anxiety,and compassion fatigue
.
作者:楚蒂‧吉伯特—艾略特 博士(Trudy Gilbert-Eliot PhD)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9/19)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摘文中的向下箭頭法,是一種覺察想法的方式,可以自問自答,也可以找人練習。但如果我們要用向下箭頭法幫助對方,要有足夠的信任關係比較好,也要先大概說明這個方法的用意,讓對方有心理準備。
「……認知脫鉤(cognitive defusion),也就是與自己的想法建立關係,保持開放好奇又感興趣的心態,即使是那些困擾你的思緒也一樣。如此一來,將更能覺察並杜絕扭曲的想法。」
如果最後我們能深刻體會到「你的想法,不等於你」,那是一種可喜的狀態。因為我們容易陷入一種處境,就是我們忍不住會有某種想法,明知不是事實,卻又難以擺脫這個想法的影響。
能跟長久執著的想法保持距離,會體會到一股輕鬆與寧靜。
祝願您,能跟自己的想法建立良善的關係,對想法保持開放好奇,也可以拒絕想法帶著我們進入扭曲的想像世界!
療癒次級創傷 在 [生活] 療癒次級創傷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 看板barterbooks 的八卦
https://shopee.tw/product/2578726/19627890640/ 近全新僅讀過一次原價320售220 可蝦皮店到店. ... <看更多>
療癒次級創傷 在 thread:[生活] 療癒次級創傷助人工作者的自我療癒指南 的八卦
‹ 看板
精華區
最舊
‹ 上頁
下頁 ›
最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