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371〈「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的3個思考面向和10個重要啟示〉
這部自開播,就在網路上擁有極高人氣討論的戲劇影集,是部值得一看的好戲。
劇情的主軸,是描繪在社會發生的「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加害者」與「被害者」,以及「家屬心理」和「社會輿論」的互相影響狀態。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
每個問題發生的同時,
都有形成的原因。
只是在社會不幸事件發生,
大眾集體要求「解決問題」的聲浪中,
究竟是為了「盡快解決問題」,
匆匆推出「扛責任的禍首」,
還是願意以治本為前提,
「找出真正的原因」?
簡單地整理心得,
列出「3個值得思考的面向」和「10個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和大家分享:
...................................................
一、3個值得思考的面向:
1、每個問題人物的背後,都有無法只靠自己解決的問題。
*劇中提到的加害者,都有「自我封閉」的強烈意識,覺得周遭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他們不是不想走出來,只是身邊的人不覺得是大問題,也因此「衍生了更大的問題」。
2、每個正常人物的背後,也可能隱藏不正常的問題。
*在職場工作穩定,甚至受人稱羨的光環背後,其實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有的是婚姻,有的是親情,有的是健康,可惜的是當事人通常沒看見,或者「當作沒看見」。
3、問題人物背後的問題,都和正常生活的觸發有關。
*社會生活常常是「正向」+「負向」的總和,某些「貼上成功標籤的公司」,內部總會有人認為自己是成功下的犧牲者,同樣的,家庭也是,若缺乏正常的引導和抒發,就可能出現令人遺憾的結果。
...................................................
二、劇中給我們的10個重要啟示:
1、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壓力,要學會自我調適,學會排解壓力和找尋宣洩出口。
2、多關心你周遭的人,尤其在對方一而再,再而三發出求救訊號的時候。
3、每個在工作上看起來強悍的人,都有私底下不為人知的寂寞和脆弱。
4、別要求職業工作者, 24小時都用同樣的專業態度面對生活的一切,因為他們只是人,不是神。
5、大多數有病的人在發現自己生病以前(病識感不足),如果先被世界當作異類,只會讓他們更快地淪陷。
6、每個人都希望被了解,當他長久被打壓,覺得世界不了解我的時候,就會想「幹一件大事」,要世界了解我。
7、夾在加害者和被害者之間的人,不論是親人,或是專業人士,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人。
8、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從不同的面向和角度看,永遠不會有絕對的答案。
9、唯一能跨越傷痛的,只有家人的愛與寬容。
10、或許,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想像中近。
我們與善的距離,比想像中遠。
但是,我們可以繼續努力。
今天星期天
人生如戲支持好劇
善惡之間一缐距離
各位河粉早安
PS. 李河泉老師的內容都歡迎分享
#我們與惡的距離
#支持正版好劇分享
#難得享受追劇的樂趣(包括正版結局)
同時也有37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0萬的網紅ブライトサイド | Bright Side Jap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このテストは92%の人が難しいと感じるものですが、いつも謎解きや面白いことに目が行くような人にとっては朝飯前でしょう。あなたの目に、他の人と比べてどのくらい見分ける力があるのか、知りたくありませんか?是非このテストを受けてみてください! ステージは3つあり、それぞれ3回出題が行われます。全てに正解...
病識感不足 在 李河泉老師 Facebook 八卦
No.1371〈「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的3個思考面向和10個重要啟示〉
這部自開播,就在網路上擁有極高人氣討論的戲劇影集,是部值得一看的好戲。
劇情的主軸,是描繪在社會發生的「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加害者」與「被害者」,以及「家屬心理」和「社會輿論」的互相影響狀態。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
每個問題發生的同時,
都有形成的原因。
只是在社會不幸事件發生,
大眾集體要求「解決問題」的聲浪中,
究竟是為了「盡快解決問題」,
匆匆推出「扛責任的禍首」,
還是願意以治本為前提,
「找出真正的原因」?
簡單地整理心得,
列出「3個值得思考的面向」和「10個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和大家分享:
...................................................
一、3個值得思考的面向:
1、每個問題人物的背後,都有無法只靠自己解決的問題。
*劇中提到的加害者,都有「自我封閉」的強烈意識,覺得周遭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他們不是不想走出來,只是身邊的人不覺得是大問題,也因此「衍生了更大的問題」。
2、每個正常人物的背後,也可能隱藏不正常的問題。
*在職場工作穩定,甚至受人稱羨的光環背後,其實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有的是婚姻,有的是親情,有的是健康,可惜的是當事人通常沒看見,或者「當作沒看見」。
3、問題人物背後的問題,都和正常生活的觸發有關。
*社會生活常常是「正向」+「負向」的總和,某些「貼上成功標籤的公司」,內部總會有人認為自己是成功下的犧牲者,同樣的,家庭也是,若缺乏正常的引導和抒發,就可能出現令人遺憾的結果。
...................................................
二、劇中給我們的10個重要啟示:
1、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壓力,要學會自我調適,學會排解壓力和找尋宣洩出口。
2、多關心你周遭的人,尤其在對方一而再,再而三發出求救訊號的時候。
3、每個在工作上看起來強悍的人,都有私底下不為人知的寂寞和脆弱。
4、別要求職業工作者, 24小時都用同樣的專業態度面對生活的一切,因為他們只是人,不是神。
5、大多數有病的人在發現自己生病以前(病識感不足),如果先被世界當作異類,只會讓他們更快地淪陷。
6、每個人都希望被了解,當他長久被打壓,覺得世界不了解我的時候,就會想「幹一件大事」,要世界了解我。
7、夾在加害者和被害者之間的人,不論是親人,或是專業人士,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人。
8、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從不同的面向和角度看,永遠不會有絕對的答案。
9、唯一能跨越傷痛的,只有家人的愛與寬容。
10、或許,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想像中近。
我們與善的距離,比想像中遠。
但是,我們可以繼續努力。
今天星期天
人生如戲支持好劇
善惡之間一缐距離
各位河粉早安
PS. 李河泉老師的內容都歡迎分享
#我們與惡的距離
#支持正版好劇分享
#難得享受追劇的樂趣(包括正版結局)
病識感不足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住院是為了病人的健康,還是家屬的喘息、社區的安寧?如果是健康,那生命的決定權,最終仍是屬於他自己的;如果是社會安全,每一次的危機,是否都只能用住院來解決?我們經歷過強制住院,但出院之後的醫病關係、家庭關係、所有的信任基礎,也瞬間瓦解。當病人、家屬都累了的時候,我們可不可能有住院以外的選擇?
這些選擇可能是暫時的、庇護性的居住空間,或是扎根於這個社區的、機動式的危機處理團隊。病人、家屬與社區的居民,當遇到危機發生時,除了醫院之外,我們還可以找誰求助?」
這是先前,一位長期照顧患有思覺失調症手足的家屬,與我們分享他作為主要照顧者的體會與經歷。這樣的疑問與無助,不禁讓我們思考,面對精神失序者及他們的家庭,究竟應該如何在政策與制度上,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因此,上週我們拜訪了南投草屯療養院,希望盡可能去徵詢、傾聽第一線人員的實務經驗與建議。
草屯療養院作為精神科專科醫院,他們的精神醫療團隊,除了院內的治療資源外,更為中部地區提供社區精神醫療服務,像是到宅醫療、居家訪視、社區危機個案處遇等的居家治療。同時,也在各鄉鎮衛生所設立諮商站,由心理師提供民眾相關的服務,努力將精神衛生的資源外展至社區。
在理想的狀況下,我們希望,當病人的狀況比較不穩定的時候,可以即時尋求協助,例如就醫治療、精神復健、同儕支持等的管道。但現實的情況,有些病友的狀態可能無法出門就醫,可能是因為病識感不足而中斷治療,或精神功能嚴重退化而需要醫療照護。因此,居家治療便有它的必要性。
第一線人員告訴我們,協助居家治療的過程,的確讓醫療團隊更有機會,了解病人在社區中的真實情況。
舉例來說,有些病友可能有穩定回診的紀錄,但當他回到家,並不一定能按時服藥,可能是這些藥的副作用讓他抗拒,又或者是整個家庭、親友、甚至社會上的不同意見、異樣眼光,讓他無法穩定服藥。
當病情出現起伏時,透過及時的居家治療,了解這些醫院裡可能看不到的情況,適時調整醫療服務。
但是,目前的居家治療卻面臨許多困境,例如健保署可能因個案有穩定回診的紀錄,而傾向認定個案沒有居家治療服務的需求;另外,健保在居家治療業務的給付過低,也難以支持第一線人員從醫院走入社區。這個問題,我們先前就曾在質詢中提出,懇切希望相關部會正視。
除此之外,我們也討論到強制住院的實務困境。當醫院評估有申請強制住院的需求,但審查會結果駁回的時候,會需要縣市政府的衛政、社政等單位,積極協助病人與家屬度過混亂的危機期,像是積極性的訪視、入家式的喘息服務等等。
面對《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與相關審查意見的考驗,我們必須審慎地斟酌,如何在現況的落差中,才能讓精神醫療與社區支持的服務,找到實務與準則之間的可能的衡平與進展。
病識感不足 在 ブライトサイド | Bright Side Japan Youtube 的評價
このテストは92%の人が難しいと感じるものですが、いつも謎解きや面白いことに目が行くような人にとっては朝飯前でしょう。あなたの目に、他の人と比べてどのくらい見分ける力があるのか、知りたくありませんか?是非このテストを受けてみてください!
ステージは3つあり、それぞれ3回出題が行われます。全てに正解したチャンピオンにはエクストラステージも用意してあります!
鷹の目を持つあなたなら、難なく全問クリアできるでしょう!ちなみにそれが出来る人は全体の8%しかいません。さあ自分こそ、その8%のうちの1人だと証明しましょう!
タイムスタンプ:
タイムスタンプ:
ステージ1 1:31
ステージ2 2:32
ステージ3 4:28
エクストラ 5:39
#目のテスト #視覚テスト #視力テスト
概要:
-基本的に我々人間が生きる世界は三色でできています。そういえば“3”という数字はよく三大何とか…というふうに使いますよね。この三色を認識する際、錐体細胞という目の細胞が使われます。三つの色に濃淡など加えるとそれぞれ100種類に分け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色盲症の人の場合、錐体細胞が2つしか機能していませんので、10,000種類のみ見分けられるのです。犬や猿などの哺乳類と同じ世界を見ているということになります。
-たいていの場合、基本色とは何かと問われると、緑、赤、白、黒、青と答える人がほとんどです。しかし、言語学者によると、人間はごく最近まで青色を認識することができなかったと言うのです!
-2006年には、ロンドンにあるゴールドスミス・カレッジの心理学者、ジュール・ダビドフ氏が、ナミビアのヒンバ族と協力してある研究を行いました。ヒンバ族の言語には青という言葉がありません。
音楽:
エピデミック・サウンド社提供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
ブライトサイドのチャンネル登録 https://goo.gl/31w525
-------------------------------------------------------------------------------------------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関連
5分でできるDIY Youtube https://goo.gl/ffui6
----------------------------------------
声の提供
水野健介 さくらい声優事務所

病識感不足 在 ブライトサイド | Bright Side Japan Youtube 的評價
もしかして、最近上手く眠れてないんじゃありませんか?脳が体を休ませてくれないもんだから、一晩中寝返りをうっていたりしませんか?健康な体を維持するには、夜、十分な睡眠を取るということがとても大事です。もしあなたも日々睡眠不足に悩まされていて、どうすれば早く眠りにつけるか知りたいなら、アメリカ海軍が実践している方法を試してみてください。
年齢によって取るべき睡眠時間は異なります。なので、あなたが普段どのくらい睡眠を取っているか、どのくらい睡眠時間を取るべきなのかを知ることはとても大事です。例えば赤ちゃんは、ほぼ一日中、約16時間、寝る必要があり、10代の若者は約9時間、大人でも7〜8時間の睡眠が必要とされています。しかしそんなにいつもいつも眠れるわけではありませんよね。
アメリカ睡眠協会によると、5000万〜7000万人ものアメリカ人たちが睡眠障害に苦しんでいるそうです。この数字は世界中で睡眠障害を患っている人々の約20%を占めていると言われています。実は睡眠障害というのは70以上の種類に分類されていて、最も一般的なのは不眠症なのです。睡眠というのは体内の免疫システムなどを整え、病気を防ぐためにも必要不可欠なもの。不眠症にかかってしまうと、体内のホルモンバランスが乱れ始めます。その結果、睡眠不足による体重増加、反応の鈍化、過敏症、記憶障害、うつ病、そして頭痛が引き起こされます。
タイムスタンプ:
不眠症が何を引き起こすか 2:02
Step 1 3:09
Step 2 4:42
Step 3 4:10
Step 4 4:20
Step 5 4:35
早く眠りにつくためのヒント 6:57
概要:
-アメリカ睡眠協会によると、5000万〜7000万人ものアメリカ人たちが睡眠障害に苦しんでいるそうです。この数字は世界中で睡眠障害を患っている人々の約20%を占めていると言われています。
-一般によく知られている不眠症は感情に強い負荷がかかったり、人生で何かを強いられたり、人が強いストレスを感じた時に起こります。
-不眠症にかかってしまうと、体内のホルモンバランスが崩れ始めます。その結果、睡眠不足による体重増加、反応の鈍化、過敏症、記憶障害、うつ病、頭痛が引き起こされます。
-ベッドの上で横になってください。そして顔全体の筋肉、舌、顎、目の周りの筋肉と順々に力を抜いていきます。しかめっ面になっているなと感じたなら、額の中心に意識を当てて力を抜いていきましょう。
-出来るだけ肩を落とすようにしてください。そうすることで首をストレッチさせ、緊張を解くことができます。次に、片方の腕の上腕、そして前腕部分をリラックスさせましょう。そのあと反対の腕も同じようにします。
-呼吸を繰り返して、胸の緊張も解いていきます。自分の肺に空気が満ちていくのを感じましょう。
-今度は下半身のリラックスです。まずは太ももから力を抜いていき、ふくらはぎへ移ります。しっかりリラックスさせていきましょう。最終的に、足首と足の力も抜いていきます。
-あなたの全身の筋肉は今リラックス状態にあります。さあ今度はあなたの心の緊張を解く番です。
-パイロットがこの訓練を行った時は、椅子に座った状態で訓練したそうです。この訓練の際、彼らは足の裏を床につけ、両手は膝の上に置き、体を弛緩させて、緊張をほぐしていきました。
音楽:
エピデミック・サウンド社提供 https://www.epidemicsound.com/
ブライトサイドのチャンネル登録 https://goo.gl/31w525
-------------------------------------------------------------------------------------------
ソーシャルメディア関連
5分でできるDIY Youtube https://goo.gl/ffui6
----------------------------------------
声の提供
荘司哲也 さくらい声優事務所

病識感不足 在 理科太太 Li Ke Tai Tai Youtube 的評價
嗨,大家感恩節過得好嗎?
謝謝你回到理科太太。
⠀
今年,
是我老公憂鬱症發作第六次;
我自己目前則是在吃自律神經失調的藥。
所以,我們決定開始給自己放幾個月的假。
⠀
這一年多來,謝謝有你們陪伴,
所以,我也想跟你們分享一些
我心中小小的、不是那麼明亮的故事。
⠀
John 生病了。
⠀
結婚前,他隱瞞了憂鬱症病史,
我因此不理解了他一段時間。
所以婚後,只要他開始憂鬱,
我就開始笑。
⠀
我學會了把笑容放在臉上,
因為只要你的臉是笑的,人家就不會問你是怎麼了,
因為我不想麻煩別人。
⠀
憂鬱症有很多原因,
他是因為腦內的血清素分泌不足、賀爾蒙不平衡,
所以無法像我們一樣判斷事情,
所以他每天都會覺得
天要塌下來了。
而且,
他會一直跟我說各種天要塌下來的原因。
⠀
雖然,我知道這不是他的問題,
但身為一個照顧者,
經過三年我不知不覺因為壓力過大,
而自律神經失調。
⠀
有憂鬱症就要去治療。
你手斷了會去治療,
有憂鬱症也應該要去治療。
⠀
一開始,
我試著躲進工作裡面,逼自己一直工作。
潛意識裡面覺得,只要我在工作,
就可以不用去理會 John 的情況。
⠀
所以我就會一直工作,
一直工作。
⠀
晚上的時候,
我就會一次點兩份晚餐,吃到自己想吐。
⠀
跟小孩玩到一半,突然覺得想哭的時候,
我就會把情緒收住跟他說:
媽咪先去上一下廁所,你先等媽咪一下。
⠀
錄影錄到一半,我覺得我情緒真的不行了,
我會躲進廁所一下,等狀況好一點再出來。
⠀
我想,影片是騙不了人的。
⠀
我很長一段時間寫不出好腳本了,
拍影片的時候,臉也跟殭屍差不多。
對於真心喜歡我的粉絲們,
我感到
非常內疚。
⠀
對於跟我一起工作的團隊,
我長期拖累你們
也對不起。
⠀
社會某種程度上,
鼓勵要強勢、有淚不輕彈、
不可以在人面前展現脆弱。
或許是擔心給人家帶來麻煩,
因為如果你哭的話,不熟的人可能要安慰你幾句説:
不要哭了、沒事。
⠀
我當然不是鼓勵你開直播,
或者是在捷運上逢人就哭,
但我希望跟你分享我們的故事,
或多或少可以鼓勵那些
在生活的泥沼中浮浮沉沉的人。
⠀
人可以脆弱,
但脆弱,並不等於無能。
誰沒有跌倒過,
誰不會脆弱,
但是,我們要鼓起勇敢面對。
跌倒之後
爬起來。
⠀
其實要錄這個影片之前,我想了很久。
有些人覺得我是人生勝利組,
如果我展現出我的黑暗面,
會不會
讓他們因此就覺得失望了呢?
⠀
但是,
憂鬱症和他的照顧者需要被關注,
如果連我們都遲疑了,
我們要怎麼鼓勵別人站出來呢?
⠀
我想,有陰影的地方,
後面一定有光。
能知道哪邊需要修補,你才能去修好它。
修好東西,需要勇氣。
⠀
對了,
你問我最近影片觀看的數量減少,我怎麼想?
⠀
我想要謝謝那些
還是持續觀看的人,
還有所有關心我的人。
如果要把工作當成一個人的價值,
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
我今年32歲,
和很多人一樣,在徬徨人生下一步要怎麼走。
但,當我發現我的徬徨,
是因為害怕走錯路
而被比較、被批評,
尤其是當我的工作,就是被攤在陽光下被人家看,
我突然就不害怕了。
因為,
這本來就是我該面對的事情。
⠀
我鼓勵我自己,
要勇敢、不要害怕。
⠀
拍一支影片人家不喜歡、沒有感覺,
我就再拍十支。
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做。
⠀
批評別人、
說別人不好、
是最快可以讓自己的原始爬蟲腦覺得比人家高人一等的方法,
但實際上,你只是浪費了自己時間。
但是我也謝謝所有花時間給我指教的人。
⠀
結婚的時候,
我答應過John,
不管生老病死,我都會照顧他。
⠀
但現在,我也生病了,
我們要一起去養病。
⠀
Miles 現在雖然才2歲,但他知道的很多。
John 和我都需要在他知道更多之前,把我們自己的狀態調整到更好。
⠀
所以,請容我們去放個長假。
充好電之後,我們會再回來。
⠀
謝謝你們,
我親愛的理科粉們,
我們2020年春天見。
-
⠀
我是John。
⠀
首先,
我想謝謝所有看我們頻道的人,
花時間聽我們說話,
和我們打招呼或聊天。
⠀
你們的關心,對我們來說真的別具意義。
⠀
過去這一年,我們學到很多,
也經歷了各種了解自己的階段,
我們真的很想把影片的品質和內容做好,
但現在我們認為,應該要停下來想一想
該怎麼做對家人比較好,
我們會試著慢慢好起來,
也試著解決我們面對的問題。
⠀
向大家坦誠有憂鬱症或其他身心問題,
並不是一件可恥的事,
我們要抬頭挺胸,
然後更堅強地回來。
⠀
最後再一次的謝謝那些支持我們的人。
.
✦ 理科任意門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4OLAtfB3KQ-u8rInSBeQaF
萬聖節被鬼嚇,聖誕節砍聖誕樹,富士山腳露營去,理科夫妻的小場面動作片,人體開箱美國速食店...
✦ 理科純友誼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7g72ljO_9YTu3ClM8YlYC_
和 Jolin 聊自我覺察,和康永哥聊情商,對劉德華上癮,向周興哲高歌,看大謙、阿滴玩猜謎,陪千千、癡癡、董仔、木星大鬧日本...
✦ 日常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7jnODuht5Jgo4r_o_DfpFG
拖延症患者救星,習慣養成不能靠嘴砲,手機充電的科學,長輩的微波爐恐懼症,理工宅宅的穿搭 TIP ...
✦ 身體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6LA_WJsL8lTJE_OVJRk7gy
開燈睡還是關燈睡,「經期」隊長的情緒管理,只能意會的便秘之苦,面試肢體語言必修課,理科先生的裸跑體驗...
✦ 感受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5_ji7Mi8Lc_uX_AWF64eIM
大方聊聊憂鬱症,內向者也能改變世界,懷舊神曲的神秘力量,認識朋友前不如先了解自己...
✦ 飲食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7Yr0L-2NYUhJBm4Y8CO4b5
生酮飲食在夯什麼,恨吃香菜的科學原因,麩質不耐還是真心做作,海鮮重金屬的一百種誤解,吃腦補腦的江湖傳言...
✦ 戀愛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42JOM4k0RtcLjQubBy6Ip8
一戀愛就鬼遮眼?來不來電「嗅」得出來?走出分手還要多久?男友左耳進右耳出?劈腿其實B>Z?總是愛上渣男点解?
✦ 育兒的科學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47QF9ecW7k6MdqTWR7VqsxSFqVHOKWfx
有一種燒叫阿嬤覺得燒?一孕真的傻三年?母奶喝到老安捏乾厚?乾洗手並不萬能?牛奶蛋白過敏?柚子醫生的育兒開示...

病識感不足 在 病識感的建立與養成 - 心腦操練精神樂活 的相關結果
所謂的「病識感」,顧名思義就是ˊˇ病人對自己所罹患疾病的認識及接受程度,在精神疾病病人上,因為大腦認知功能受疾病影響,不容易正確覺知或判斷自己的 ... ... <看更多>
病識感不足 在 知病與不知病:精神病患者的夢與現實 - 關鍵評論網 的相關結果
2007年學者Paul Lysaker提出「病識感矛盾」的概念來描述此現象。他發現思覺失調症的病人若缺乏病識感,將會「不願意服藥、治療反應較差、人際關係與工作 ... ... <看更多>
病識感不足 在 杏語心靈診所-憂鬱影響病識感 的相關結果
所謂病識感,指的就是患者知道不知道自己有問題。一般來講,病識感分成四個階段:完全的病識感指的是「患者知道自己生病,也願意配合就醫」,次一等級的病識感是「患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