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警戒未來何時解?從研究找依據!】
疫情進入三級警戒至今,本週似有趨穩趨勢,但還難稱真正緩和。不過隨著高強度防疫持續,生計受影響的行業越來越多,也讓人擔心民眾出現「防疫疲乏」的現象,雖然目前還沒到鬆懈的時候,但未來我們有沒有一個「警戒降級」的明確標準,用科學化的方式,及最保險的部署,逐步回復原本的生活?
#修改疫情警戒標準增列查核條件 #訂出解除三級之明確安全標準
根據先前2021/1/21發布的疫情警戒標準,各級警戒的升降依據是病例數與傳播鏈,譬如:『出現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二級)』、『單周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不明的本土病例(三級)』,藉此標準去規定防疫的層級。
和一月時相比,不論國際上或國內,都已經開始進行疫苗施打,而雙北大流行之後,也有更多的數據來反映本土流行的樣態。團隊和我在近期討論過程中,也都會從國際上的實證研究,來參考如何讓大家在安全狀況下解封。我們大致上提出三個建議:
1. 根據實證證據,納入疫苗接種率考量
2. 確保流行熱區疫調、匡列、檢驗作為足夠
3. 各項限制分別逐步開放
我們先來討論疫苗接種率,根據《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6月10日刊登的論文[1]指出,在177個以色列社區中,疫苗施打率每增加20%,未施打疫苗族群的陽性檢驗率就會下降一半,這篇研究由於使用以色列四大健保之一的資料,涵蓋百萬人以上,因此有相當的證據力,可以讓我們看出,疫苗接種率在還沒達到理論上的「群體免疫閾值」以前,和保護力就有一定的正向關係。打疫苗不僅保護自己,並可間接保護沒打疫苗的他人。
這篇研究的附件中,更動各種參數,保護力都相對穩定。但要注意若僅算「高齡族群(>66歲)施打率」,則對未打疫苗族群的保護力就很弱,這可能是因為高齡族群本身活動力就低,較不會「主動產生」傳播鏈。
當然,根據由美國、南韓、德國三國數據的實際分析,疫苗先打高齡者,可以拯救最多生命[2],英國研究也顯示,先打60歲以上高齡族群,可以讓武漢肺炎造成的死亡降低96%、住院降低80%、加護病房入住也降低65%[3]。顯示台灣先打高齡族群的政策當然正確。
但要疫苗要涵蓋到一定比率中壯年人口(若把55~65歲加進來就有效),才能有效抑制輕症與無症狀傳播。也就是說,在解封過程中,需考量中壯年人口施打疫苗比率來「漸進放寬」管制措施。
但在疫苗接種以外,同一篇文章作者也提到,以色列的封鎖等NPI政策,與疫苗是相輔相成,此因素無法被獨立排除。我們也看到,能夠妥善進行疫調、擴大往外匡列、搭配對高風險群大量篩檢的地方,在圍堵疫情上表現都不錯。例如指揮中心進駐苗栗後,成功控制大量移工感染疫情,近幾日確診個案都早已被隔離,這才能確保社區的安全。而社區的安全性,也可以用抗原快篩陽性率、抗體陽性率、背景病毒量幾種方式去推估,已確保疫情已被侷限住。
最後,解封過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現行三級警戒不少限制,譬如停課、展覽館、社團交接、公祭、群聚人數限制、餐廳需外帶......等等規定,也應該研擬「風險區分」來分開開放。
根據英國研究,第一次封鎖令的對國民行為的影響,以及減少死亡的效應,遠高於第二次封鎖令,很可能有「防疫疲勞」的現象[4]。顯示解了又封,國民遵守的程度就沒這麼好。因此,我希望把「關鍵人口疫苗接種率」(例如65歲以上50%)、「青壯人口(18~65歲)疫苗接種率」(例如20%)、縣市疫調匡列與篩檢能量(能否確實掌握多層對象,外圈的篩檢陽性率)都納入「解封標準」,訂定更嚴格、更安心、更透明的標準,讓社會大眾了解,穩定民心,並得以達到社會共識。
在這次解封以後,今年都不用再倒退,才能讓經濟振興、產業輔導轉型等後續政策順利推展,這有賴與大眾的溝通和討論,重建國人信心,而不只是頒布命令而已。
期待台灣經此一役,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公衛國家!
1.Milman, O., Yelin, I., Aharony, N., Katz, R., Herzel, E., Ben-Tov, A., ... & Kishony, R. (2021). Community-level evidence for SARS-CoV-2 vaccine protection of unvaccinated individuals. Nature Medicine, 1-3.
2.Goldstein, J. R., Cassidy, T., & Wachter, K. W. (2021). Vaccinating the oldest against COVID-19 saves both the most lives and most years of lif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8(11).
3.Cook, T. M., & Roberts, J. V. (2021). Impact of vaccination by priority group on UK deaths,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intensive care admissions from COVID‐19. Anaesthesia, 76(5), 608-616.
4.Davies, N. G., Barnard, R. C., Jarvis, C. I., Russell, T. W., Semple, M. G., Jit, M., & Edmunds, W. J. (2021). Association of tiered restrictions and a second lockdown with COVID-19 deaths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England: a modelling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1(4), 482-49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病毒 降級 保險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本土確診加校正共472例、21例死亡;日本贈124萬劑AZ疫苗下午抵台;苗栗電子廠群聚擴大、成立前進指揮所】
台灣今(4)日新增339例本土案例,校正回歸133例,合計472例,另有2例境外移入個案,並新增21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坦言,昨日原本擔憂新高點的出現,以確診與校正回歸後的數字分析,跟前一波高點落差不大;若從發病日來看,整體疫情趨勢算是往下走,至於是否考慮延長全國三級警戒的期限,陳時中則表示:「還沒有想到要降級,也沒想到要升級。」
另外,苗栗縣電子廠群聚感染案今日再新增32名確診案例,累計確診達77人,指揮中心已指派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與4位防疫醫師前往苗栗成立前進指揮所,協助快速採檢、集中檢疫、醫療後送等事項,並將強化桃竹苗有接觸之移工的防疫及管理措施,避免病毒蔓延進入社區。
日本贈送124萬劑AZ疫苗於今日下午抵台,指揮中心表示疫苗已進入封緘檢驗階段,會儘速完成相關作業並供國人施打,以第一至第三類人員及高風險地區為最優先,未來會陸續開放必需維生產業及國防人員施打,同時也感謝日本政府在台灣疫情最危急的時刻出手相助。
■新增確診與校正回歸472例,21例死亡個案
今日新增之339例本土個案,為170例男性、16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100多歲,發病日介於4月1日至6月3日。另外,校正回歸的133例個案,為57例男性、7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8日至6月2日。死亡的21例個案中,男性14位、女性7位,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
新增確診個案與校正回歸共472例中,以新北市227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152例、苗栗縣51例、桃園市11例、台中市及基隆市各7例、彰化縣6例、新竹市及南投縣各2例,花蓮縣、宜蘭縣、新竹縣、屏東縣、高雄市、嘉義縣及雲林縣各1例。雙北以外縣市共93例中,1例有萬華活動史,76例為已知感染源,14例關聯不明、2例疫調中。(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陳時中表示,雖然雙北地區有最多確診個案,但苗栗新增確診數值得注意,主要是電子廠的群聚事件所致。另外採檢和報告塞車的狀況已逐步解決,過去最高峰累積5萬多件,「現在歸零,這是比較好的情況,讓接下來的速度能夠加快,讓隱藏期變短,」不過他也提醒,這兩日新增病例數較多,國人要維持高度警覺,疫情仍處緊急狀態。
■苗栗電子廠群聚:成立前進指揮所,擴大篩檢並加強移工宿舍管理
根據苗栗縣府指出,截至今日上午11點為止,該電子廠確診新增32例,包含移工29例、本國3例,另有19例仍在調查中,預計全廠篩檢7,300人,目前已篩檢2,247人。確診個案已收治隔離中,其中移工都屬於輕症或無症狀,先送往公司宿舍一人一室隔離中。
為避免疫情擴散造成另一波的社區感染,指揮中心今日上午已指派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擔任指揮官,率4位疾管署防疫醫師進駐該電子廠成立前進指揮所,以便統籌相關資源,與規劃篩檢地點、動線安排、檢疫隔離和後續送醫給予協助。陳時中也強調,應保留當地醫療機構的量能,也會調度中央的集中檢疫所來使用。
指揮中心已訂出應對措施,電子廠與宿舍須增設篩檢站,並落實檢體分流,確保檢驗結果即時通報上傳,快篩陽性者優先送至集中檢疫所及加強型防疫旅館。此外,仲介公司應儘速盤點移工名單,移工宿舍相關人員從今天起之三日休假禁止外出,內部降載並將移工與本國勞工分流,相關宿舍管理和翻譯作業已請勞動部和內政部協助,未來桃竹苗整體區域和全國的移工防疫也要儘速啟動。
■日本贈124萬劑AZ疫苗下午抵台,目標讓第一至第三類人員完全接種
日本政府提供124萬劑AZ疫苗,於今日上午11點裝貨完畢起飛,下午2點40分抵達桃園國際機場,疫苗完成通關程序後,將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檢驗和封緘作業,指揮中心已責成食藥署儘速辦理,儘早提供國民施打。陳時中表示,相關技術資料已在前兩天送達並完成檢查,但還須經過品質及安全性檢驗,本批疫苗的有效期限可到10月14日,時程規劃上較充裕,但仍會儘速施打。
陳時中也提到這是目前獲得數量最大的一批疫苗,非常感謝日本政府伸出援手,直接提供給台灣,若經過COVAX平台分配,時間和程序上相對耗時,「基於兩國的情誼,長久以來人民打下深厚的友情基礎,日本展現有情有義的一面,我們非常感謝。」
至於這批疫苗的接種順序,陳時中表示,「一、二、三類高風險人員一定要打全,」其次是長照機構中的住民和75歲以上民眾,會儘速往下開放,另外必須維持運作的產業或國防需求,已請國防部和經濟部提出相關計畫,未來也會針對高風險的地區增加疫苗配發的比例。
■重症率達17.5%,建立重症北病南送機制、加強查核輔導專責病房
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從4月20日開始統計,確診個案8,894例中,有1,560人屬於WHO分類中的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佔17.5%;而年長者重症率較高,60歲以上的3,330位個案中,有1,087例為重症,佔32.6%。
面對高重症率,且雙北醫療量能緊繃的情況下,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明,「北病南送」基於安全顧慮,即將變成重症的患者會提早轉送;至於已有使用呼吸器的病患,若北部沒有合適的加護病房可收治,會調配桃園、新竹、台中等地的加護病房資源,並使用加強型的救護車,在安全的前提下運送。
至於專責病房開設,羅一鈞說明,指揮中心要求全國的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都應將急性病床的十分之一清出為專責病床,沒有針對特定醫院,病房也不限制一人一室,在集中照顧原則下,亦可考量實際需求多人一室。因COVID-19以飛沫傳染為主,通風良好可減少傳播機會,目前專責病房希望透過物理性的做法創造「微負壓」環境,以保護醫事人員的健康安全。
羅一鈞表示,從SARS以來醫院都累積了相關經驗,也有SOP,但「專責ICU是重中之重,有請醫策會的工務、工程跟照護專業的專家去了解,確保開設的病房符合條件,」若醫院在設置時遇到困難,也會有相關人員做查核和輔導。
■陳時中:各方採購疫苗重點在「原廠供貨證明」,仍拚10月底群體免疫
針對各民間團體、企業及個人採購疫苗的規定,陳時中表示,目前疫苗進口到台灣還是根據《藥事法》第48條之2,以「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之需要」為由,申請專案核准,也就是所謂的緊急使用授權(EUA),所有疫苗都還沒有正式的藥證許可。
指揮中心審核的關鍵在於採購者是否確實能獲得疫苗供貨,陳時中說明,應提出原廠會如期供貨的確認文件,指揮中心也會向原廠確認,「如果大家都非常熱心,卻沒辦法有真正的貨品,反而造成空轉,」根據過去官方簽約採購的經驗,各大疫苗廠都只願意與中央政府往來,市面上幾乎沒有現貨,因此指揮中心必須知道疫苗來源是否正確,並非刻意為難,但如果是中國製造的疫苗,根據法規目前確實是無法進口。
另外,陳時中表示國產疫苗按照原訂計畫執行,還是需要由專家會議來認可安全性和有效性。隨著疫苗供應量增加,會盡量提高施打效率,一樣把目標訂在10月底,期待能達成群體免疫。
■AZ疫苗施打出現不良反應,將由健保先支付醫療費
林口長庚醫院證實,一名30多歲男性在他院施打AZ疫苗後引起血栓反應,於5月22日至該院就醫,經醫療團隊搶救後,27日已從加護病房轉至一般病房,並於6月1日出院,持續追蹤觀察。而該名患者除健保給付項目外,另自費70萬元施打免疫球蛋白。
考量患者家庭經濟狀況,院方亦協助當事人申請預防接種藥害救濟補助,桃園市衛生局在接獲申請後也呈送相關文件給衛福部審查。對此,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回應,疫苗的傷害只要提出申請,政府會來受理,但需要時間,已請健保署先支付費用,未來再向藥害賠償處理單位溝通,算是「代位求償」。他也強調,「希望這段時間大家都能夠安心養病,不要因為經濟造成就醫的障礙。」
不過,陳時中提到的「代位求償」說法不精確。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解釋,健保代位求償是依《健保法》第95條依據,目前只有汽車交通事故有汽車責任保險之保險人請求代位外,就是公共安全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公害或食品中毒事件中已經有投保責任保險,才由健保署事後向事故單位求償醫療費用,除此之外都沒有代位求償的法定條件。
因為,健保基本上對被保險人的給付是不論「傷病原因」的,無論是因互毆受傷、做醫學美容有醫療事故、因為醫療用藥引發藥害,或因接種疫苗而有副作用就醫,「不管任何原因去看病,只要是健保給付的項目、都是會給付」。至於,使用藥物或接種疫苗(無論公費或自費接種)的不良反應,民眾則可根據救濟法申請「藥害救濟」或「預防接種受害救濟」,這也與健保給付或不給付或是代位求償沒有關係、也沒有衝突。
滕西華指出,但如果這名患者治療的免疫球蛋白屬自費項目,政府若體恤民眾自費需要經濟援助,應是由其他愛心管道協助。病人若要獲得救濟,則提出預防接種受害救濟。
■企業自行篩檢須醫事人員協助、社區篩檢避免動用醫療院所人力
對於民間企業希望自行快篩,陳時中回應現在並未禁止,也沒有強制報備,但篩檢應由醫事人員協助,因篩檢後仍要完成通報流程,希望可以參考醫療外展服務的作業方式,利用健保或法定傳染病通報系統以加快速度,才不會延遲後續處理。民間企業若有疑問,會請地方政府的衛生局和中央的防疫醫師給予指導。
有關篩檢量能,今日上午指揮中心也與22縣市召開防疫會議,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擴充社區篩檢站的同時也應注意以基層醫事人力為主,避免運用到醫療院所人力,才不會影響到醫療量能。而為加快疫調速度,建議各地政府儘速建立共同調查中心,強化公衛人力運用,迅速掌握確診者相關足跡與接觸對象,匡列出可能遭傳染者以圍堵疫情。
目前全國在6月14日前仍處於三級警戒狀態,指揮中心已請各縣市政府加強管理,近日各大賣場和傳統市場的人流依舊偏高,提醒民眾應減少採購次數。端午連假將至,陳宗彥提醒民眾非必要不要返鄉,以視訊問候家人,指揮中心已請高鐵、台鐵、公路運輸,將每一班次運輸量能降低到2成以下,減少跨區移動帶來傳染風險。
(文/陳德倫、陳潔;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黃適敏;攝影/鄭宇辰、余志偉、葉臻、管瑞平)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吐口水就可以驗COVID-19,準確性還不輸鼻咽採檢?】https://bit.ly/3vQd8LL
【COVID-19風暴的醫療倫理撞擊:「沒有呼吸器、也沒病房了,你去問問病人要不要簽DNR?」】https://bit.ly/3czTegL
【【不斷更新】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s://bit.ly/3w3jffK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快篩 #群聚感染 #疫苗 #AZ疫苗 #緊急授權 #EUA
病毒 降級 保險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八卦
【#過去24小時 03.17 英國 🇬🇧】
土砲災難國家隊?英國醫護防疫降級,強生下令勞斯萊斯製造呼吸器
「為了女王和國家而戰!」因消極防疫政策遭到本國輿論猛轟的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16日晚間再度對全英國「防疫喊話」。強生坦承英國當前的疫情趨勢「離義大利的崩潰現況...只剩下3個星期的時間」,因此短期目標即是阻止NHS醫療的全面崩潰,盡可能為疫苗與解藥的研發爭取時間。然而發言中,強生依舊拒絕「下令關閉」全國觀光、外用餐飲與娛樂活動;全英的醫院前線,亦憤怒地抱怨強生政府「故意降級醫護的防護裝備規範」。與此同時,強生16日也急電「英國製造業領袖」,包括大型車廠Jaguar、Vauxhall、Honda、Nissan,以及製造飛機引擎的空中巴士、勞斯萊斯...等,盡速配合中央的戰時動員,於未來兩星期內「研發並製造完成」3萬組醫療用人工呼吸器。誰知相關對策卻引發了各大車廠的高度困惑與質疑:「誰說工科的就一定能設計醫用呼吸器?」
▌本節重點:
• 被罵佛系防疫,強生再度親上火線說明
• 「國難當頭,請大家自主管理、自主隔離!」
• 新政策說法:擴大隔離說明,高風險族群隔離3個月
• 但還是沒有「官方停班停課」以及各種旅館娛樂禁令
• 「政府不禁就沒辦法爭取保險賠償!」基層業者憤怒崩潰
• 醫護的防疫物資調整:口罩、防護衣的標配「減半降級」
• 除非明顯症狀,否則第一線醫護不得「要求篩檢」
• 醫護士氣崩盤:我很健康,但不想成為害死患者的兇手!
• 強生致電工業領袖,要本土組成「呼吸器國家隊」
• 「給你一部Youtube科普影片,請在兩周內給我們3萬台呼氣器」
• 勞斯萊斯、空巴、積架、Dyson、日產與本田工廠都收到請求
• 「???」車廠傻眼,我們不是阿笠博士啊,草船借箭也不是這樣
• 最多提供廠房與工人,但設計圖與需求專業還是要醫療製造商配合
• 機密估計:疫情到明春,全英80%感染,800萬人住院,26萬人死亡
#英國 #醫護 #強生 #BorisJohnson #NHS #醫療 #呼吸器 #勞斯萊斯 #Jaguar #Vaxhaull #Honda #Nissan #RollsRoyce #車廠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疫情 #病毒 #防疫 #感染 #全境封鎖 #毀滅倒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