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豪背後的自貶
總是讓瑞典人又愛又恨的北歐航空(簡稱SAS,全名Scandinavia Airlines)除了罷工和財務窘困的新聞之外,終於以新面貌上媒體版面了,這次是因為一支最新的廣告,「真正的斯堪地那維亞是什麼」。(註一)
「什麼都不是。」是此支廣告的回答。
然後這支廣告在播出的24小時內就引起了廣大的討論,丹麥的極右派政黨發言人表示這是SAS向所有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居民吐口水與撒尿;瑞典的極右派黨說這是荒唐的自我仇恨,要大家不要再搭SAS的飛機。
公司在廣告發佈後的24小時內,發新聞稿說自己的網站遭到有規模的網路攻擊,因此已撤下廣告;卻又在六小時後再發新聞稿,表示對此廣告的支持不變,決定重新上架但已關閉留言功能。(註二)
總之,這支廣告裡說,真正的斯堪地那維亞文化並不存在,都是從世界各地複製而來的,譬如民主來自希臘、育嬰假是由瑞士提出、風力發電來自古波斯、自行車來自德國、甘草糖來自中國、仲夏節來自德國、瑞典肉丸來自土耳其、女性主義的強盛起源於美國的啟蒙運動。我覺得應該不會有任何公司笨到去做一支貶低所在國家的廣告,它只是強調從古維京時期的生活方式一直到近代,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居民(挪威、丹麥、瑞典)向來喜歡探索世界、吸收新知,並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形成獨特的自家文化。
以廣告創意的角度來說,這支作品跳脫了過去千篇一律強調瑞典或北歐文化的自豪,鼓勵人們去思考該以什麼而自豪,讓人耳目一新;也巧妙地連結自己的收益最大來源:旅行,將其推上一個更高的意義:旅行可以啟發個人與社會。
只是啊,過去近幾年來,由世界兩大強國帶起的民族自豪、民族復興浪潮,狹帶著資源豐沛的媒體與輿論攻勢,早就影響了歐洲;搭上還在持續發酵的難民議題順風車,此時正是歐洲各國包含北歐的極右派政黨大力崛起之際,哪會放過這個廣告。以瑞典最知名的極右派政黨、同時也已是瑞典支持度第二高的瑞典民主黨來說,他們強調要在已經失控的移民浪潮裡,守住並傳承瑞典文化,要所有瑞典公民能認同並發揚從歷史上到今日的一切瑞典奇蹟與驕傲。而今天SAS的廣告無疑是打了這些極右派政黨一個大巴掌。
我經常要和許多朋友澄清,在瑞典的街頭並不會看到滿街的金髮碧眼高挑人種,我們是移民大國,根據瑞典統計局2017年的資料,24.1%的居民有外國背景,也就是在外國出生或父母均自外國出生;若只看父母其中一方是外國出生,這個人口比例達到接近三分之一。不管是這些人的背景是難民還是經濟移民,若瑞典社會沒有足夠的包容力,面對如此高的外國人比例和各種外來文化在地興起,是很容易挑起國內的對立與仇恨的。而近幾年來,美化一切的那層「政治正確」紗布已經慢慢在消失,保護主義的大旗與具有草根性又民粹的言論正在不斷地挑戰社會包容的底線。
其實這樣的議題在西方國家裡,一直都是很棘手卻又矛盾的存在,因為民主政權理所當然要包容不同的聲音,但打出延續本國文化和維護人權發展的旗幟後,你在支持與反對之間,很容易失去那條界線,中間有一整片的灰色地帶。譬如說丹麥在極右派政黨的影響之下,已明文禁止穆斯林女性出外戴全罩式的頭巾,當然引發干涉信仰和女性穿著的批評,可是政府所採用的理由,卻表示丹麥是人權國家,不能允許任何宗教壓迫女性的自由和發聲權。在對與不對之間、在人權與宗教之間,這已經可成為哲學式的全民思辨。
而到底誰才是瑞典人、要怎麼樣定義瑞典人?瑞典政府是曾經為此做過努力的。就在難民浪潮正盛的2014年,屬於公家單位的歷史博物館(也是去年在爭議中勇敢租借我國辦理雙十國慶酒會的博物館)就曾舉辦過一個「維京特展」。這個展覽是想要破除瑞典人自認為是維京人後代的一種血緣臍帶想像,因為維京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是人種的代稱,大家會認為挪威、丹麥、瑞典是維京人的後代是一種錯誤的資訊,那是當年的德國納粹政權強加在瑞典身上的民族情緒,而瑞典所擁護並追求的價值,不是建立在逐漸失控的國族主義之上。
回頭看看我們摯愛的臺灣,向來不乏國族主義的大放厥詞,卻經常忽略許多事實。這個國家能夠成長茁壯至今,靠的不是虛無的國族主義,而是海洋文明的開放、民主社會的包容、以及從不間斷的融合。我們若將一切的努力都歸功於單一國族主義、迷戀於民族復興,才是一種最大的自貶、把自大美化成自豪。
在每個強大的國家背後,都會有隱隱作動、想隨時探出頭來邀功的國族主義;以及那默默在調和社會的包容精神與融合藝術。在這樣紛亂又看似走回頭路的時代裡,SAS的這支廣告像是一盞好久沒出現的明燈,照出了在民族自豪背後的那份空洞與虛無。
🔗 講了這麼多,廣告在這邊:https://youtu.be/ShfsBPrNcTI
_延伸閱讀:瑞典國鐵所做的暖心社會廣告 https://bit.ly/2OUWZBm
✏️註一:Scandinavia Airlines被翻為北歐航空總是讓我覺得很尷尬,正確應該是「斯堪地那維亞航空」才正確,但這樣名字太長太繞口不便行銷。「斯堪地那維亞」指的是挪威、丹麥、瑞典三國,他們的歷史、語言、文化相近;而「北歐」是一種地理政治概念,除了有此三國之外,還有文化關聯性很低的芬蘭與遙遠孤立的冰島。Scandinavia Airlines是由挪威、丹麥、瑞典三國政府合資經營(但挪威政府已在2018年拋售所有股份),而隔壁的芬蘭有自己的國籍航空芬蘭航空,冰島也有自己的國籍航空冰島航空,就連挪威也有屬於廉航的挪威航空。只剩瑞典與丹麥政府在撐的「北歐航空」,大概因為兩國都自詡為最正宗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繼承人,所以還繼續愛護著這個名字......。
✏️註二:雖然我好喜歡這支廣告,我個人覺得這裡是有炒新聞的嫌疑。發布新聞稿具有法律和官方意義,也會觸動媒體的報導興趣。你先發稿說自己的廣告受攻擊所以刪除了,引起大眾興趣後六小時又說自己的初衷不變,重新把廣告上架,公關很會吊胃口嘛。
➡️ 我的長篇文章匯整:https://medium.com/@david_liu
➡️ 來IG和我互動:https://www.instagram.com/the_david_liu/
當然繼承人比例 在 瑞典劉先生 Facebook 八卦
▍民族自豪背後的自貶
總是讓瑞典人又愛又恨的北歐航空(簡稱SAS,全名Scandinavia Airlines)除了罷工和財務窘困的新聞之外,終於以新面貌上媒體版面了,這次是因為一支最新的廣告,「真正的斯堪地那維亞是什麼」。(註一)
「什麼都不是。」是此支廣告的回答。
然後這支廣告在播出的24小時內就引起了廣大的討論,丹麥的極右派政黨發言人表示這是SAS向所有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居民吐口水與撒尿;瑞典的極右派黨說這是荒唐的自我仇恨,要大家不要再搭SAS的飛機。
公司在廣告發佈後的24小時內,發新聞稿說自己的網站遭到有規模的網路攻擊,因此已撤下廣告;卻又在六小時後再發新聞稿,表示對此廣告的支持不變,決定重新上架但已關閉留言功能。(註二)
總之,這支廣告裡說,真正的斯堪地那維亞文化並不存在,都是從世界各地複製而來的,譬如民主來自希臘、育嬰假是由瑞士提出、風力發電來自古波斯、自行車來自德國、甘草糖來自中國、仲夏節來自德國、瑞典肉丸來自土耳其、女性主義的強盛起源於美國的啟蒙運動。我覺得應該不會有任何公司笨到去做一支貶低所在國家的廣告,它只是強調從古維京時期的生活方式一直到近代,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居民(挪威、丹麥、瑞典)向來喜歡探索世界、吸收新知,並將其融入自己的生活,形成獨特的自家文化。
以廣告創意的角度來說,這支作品跳脫了過去千篇一律強調瑞典或北歐文化的自豪,鼓勵人們去思考該以什麼而自豪,讓人耳目一新;也巧妙地連結自己的收益最大來源:旅行,將其推上一個更高的意義:旅行可以啟發個人與社會。
只是啊,過去近幾年來,由世界兩大強國帶起的民族自豪、民族復興浪潮,狹帶著資源豐沛的媒體與輿論攻勢,早就影響了歐洲;搭上還在持續發酵的難民議題順風車,此時正是歐洲各國包含北歐的極右派政黨大力崛起之際,哪會放過這個廣告。以瑞典最知名的極右派政黨、同時也已是瑞典支持度第二高的瑞典民主黨來說,他們強調要在已經失控的移民浪潮裡,守住並傳承瑞典文化,要所有瑞典公民能認同並發揚從歷史上到今日的一切瑞典奇蹟與驕傲。而今天SAS的廣告無疑是打了這些極右派政黨一個大巴掌。
我經常要和許多朋友澄清,在瑞典的街頭並不會看到滿街的金髮碧眼高挑人種,我們是移民大國,根據瑞典統計局2017年的資料,24.1%的居民有外國背景,也就是在外國出生或父母均自外國出生;若只看父母其中一方是外國出生,這個人口比例達到接近三分之一。不管是這些人的背景是難民還是經濟移民,若瑞典社會沒有足夠的包容力,面對如此高的外國人比例和各種外來文化在地興起,是很容易挑起國內的對立與仇恨的。而近幾年來,美化一切的那層「政治正確」紗布已經慢慢在消失,保護主義的大旗與具有草根性又民粹的言論正在不斷地挑戰社會包容的底線。
其實這樣的議題在西方國家裡,一直都是很棘手卻又矛盾的存在,因為民主政權理所當然要包容不同的聲音,但打出延續本國文化和維護人權發展的旗幟後,你在支持與反對之間,很容易失去那條界線,中間有一整片的灰色地帶。譬如說丹麥在極右派政黨的影響之下,已明文禁止穆斯林女性出外戴全罩式的頭巾,當然引發干涉信仰和女性穿著的批評,可是政府所採用的理由,卻表示丹麥是人權國家,不能允許任何宗教壓迫女性的自由和發聲權。在對與不對之間、在人權與宗教之間,這已經可成為哲學式的全民思辨。
而到底誰才是瑞典人、要怎麼樣定義瑞典人?瑞典政府是曾經為此做過努力的。就在難民浪潮正盛的2014年,屬於公家單位的歷史博物館(也是去年在爭議中勇敢租借我國辦理雙十國慶酒會的博物館)就曾舉辦過一個「維京特展」。這個展覽是想要破除瑞典人自認為是維京人後代的一種血緣臍帶想像,因為維京是一種生活方式、並不是人種的代稱,大家會認為挪威、丹麥、瑞典是維京人的後代是一種錯誤的資訊,那是當年的德國納粹政權強加在瑞典身上的民族情緒,而瑞典所擁護並追求的價值,不是建立在逐漸失控的國族主義之上。
回頭看看我們摯愛的臺灣,向來不乏國族主義的大放厥詞,卻經常忽略許多事實。這個國家能夠成長茁壯至今,靠的不是虛無的國族主義,而是海洋文明的開放、民主社會的包容、以及從不間斷的融合。我們若將一切的努力都歸功於單一國族主義、迷戀於民族復興,才是一種最大的自貶、把自大美化成自豪。
在每個強大的國家背後,都會有隱隱作動、想隨時探出頭來邀功的國族主義;以及那默默在調和社會的包容精神與融合藝術。在這樣紛亂又看似走回頭路的時代裡,SAS的這支廣告像是一盞好久沒出現的明燈,照出了在民族自豪背後的那份空洞與虛無。
🔗 講了這麼多,廣告在這邊:https://youtu.be/ShfsBPrNcTI
_延伸閱讀:瑞典國鐵所做的暖心社會廣告 https://bit.ly/2OUWZBm
✏️註一:Scandinavia Airlines被翻為北歐航空總是讓我覺得很尷尬,正確應該是「斯堪地那維亞航空」才正確,但這樣名字太長太繞口不便行銷。「斯堪地那維亞」指的是挪威、丹麥、瑞典三國,他們的歷史、語言、文化相近;而「北歐」是一種地理政治概念,除了有此三國之外,還有文化關聯性很低的芬蘭與遙遠孤立的冰島。Scandinavia Airlines是由挪威、丹麥、瑞典三國政府合資經營(但挪威政府已在2018年拋售所有股份),而隔壁的芬蘭有自己的國籍航空芬蘭航空,冰島也有自己的國籍航空冰島航空,就連挪威也有屬於廉航的挪威航空。只剩瑞典與丹麥政府在撐的「北歐航空」,大概因為兩國都自詡為最正宗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繼承人,所以還繼續愛護著這個名字......。
✏️註二:雖然我好喜歡這支廣告,我個人覺得這裡是有炒新聞的嫌疑。發布新聞稿具有法律和官方意義,也會觸動媒體的報導興趣。你先發稿說自己的廣告受攻擊所以刪除了,引起大眾興趣後六小時又說自己的初衷不變,重新把廣告上架,公關很會吊胃口嘛。
➡️ 我的長篇文章匯整:https://medium.com/@david_liu
➡️ 來IG和我互動:https://www.instagram.com/the_david_liu/
當然繼承人比例 在 Facebook 八卦
過了很久以後,我才理解,黃阿伯在想些什麼。
只是….我懂,黃阿伯的兒女們卻怎麼都不懂。新聞畫面裡,黃阿伯的大兒子在記者神通廣大查來的電話號碼撥通後,才聽完記者的第一句話就把電話掛了
「你好,我是OO新聞的記者,想採訪一下您對有關父親遺產的判決結果有什麼看法。」
(嘟嘟嘟嘟……)
其實,我很想聽聽黃阿伯孩子們的說法,雖然他們已經大到不應該被稱為孩子了,但在黃阿伯心裡,不管他們幾歲,都是還沒教好的孩子吧!
該從哪裡開始說起呢?
是從黃阿伯打來事務所第一通預約諮詢的電話開始順敘動人還是從黃阿伯大兒子打來事務所罵人的最後一通電話開始倒敘精彩?
「我確定這就是我想要的決定,給多少錢不代表給多少愛吧!?」
這是黃阿伯在事務所說過的最後一句話,前前後後他來了好幾次了,每次來都是緊握著那張捏地皺皺的橫條紙,從旁邊一排有裂縫的小洞就知道,他是從某一本文具店都買得到的記事本隨意撕下的,上面歪歪斜斜寫的是他這輩子僅存的財產,身後該如何分配。就是這麼簡單,很多人都不相信。
不管是遺囑、本票、或協議書,符合法定格式就生效,甚至多數的協議書是雙方合意就好,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規定或公序良俗都有效,沒什麼特定的格式。
「您是可以選擇自書遺囑最省事,只要親筆寫下遺囑全文,記明年、月、日,並親自簽名;如果有增減、塗改,應註明增減、塗改之處所及字數,就要另行簽名。不過,既然要立遺囑,就慎重點,建議去找公證人公證,避免孩子之間有爭議,為了爭遺產壞了感情,您的一片心意就付諸流水了。」
大律師說這話是其來有自的,黃阿伯每次過來事務所諮詢的時候,帶來的遺囑版本都不一樣,塗塗改改的,讓大律師心驚膽跳,擔心黃阿伯哪天臨終前改了什麼無效的版本來不及給大律師看,黃阿伯卻有他的一番道理:「中華民國的法規還不是年初修了,年底改?與時俱進嘛!」
最近老大做生意賠了錢,他就多撥個一百萬過去,改天老二升遷了,他就抽個五十萬回來,我們看得眼花撩亂,他老人家倒是樂此不疲。
每回他來,大律師總是勸他,趕緊定稿,去找個公證人公證一下。
「公證遺囑,只要指定二人以上的見證人,然後由您在公證人面前口述遺囑的意旨,由公證人筆記、宣讀、講解,經您認可後,記明做成遺囑的年、月、日,由公證人、見證人及您同時簽名,如果您到時因為身體狀況不能簽名的話,可以由公證人將不能簽名的事由記明,用按指印代替,最後加蓋公證人圖記,手續就完成了。當然,如果您希望親自書寫自書遺囑再給公證人公證也可以。總之,別讓自己再朝三暮四、心猿意馬了,哪天,您意外離世,這張沒公證過的遺囑雖然有效,但難免讓子女們有爭執,畢竟您不是按照法定應繼分下去分配遺產,甚至哪天改一改還侵害特留份,雖然遺囑還是有效,繼承人有爭執也可以聲請鑑定筆跡,但您不是埋了個禍端給子女嗎?」
當然,光是解釋給黃老伯聽,法定應繼分是沒有遺囑的狀況下法律規定每個繼承人的應繼承比例,及即使是被繼承人也不能自由分配遺產,除了繼承人有法律規定的喪失繼承權事由,還是得保留一定比例的法定特留分給每個繼承人,大律師就跟黃老伯吵了一下午。「錢是我賺的,我XX(消音——)的不能自己決定要怎麼分,我們是專制國家嗎?」
黃老伯混著鄉音的罵聲,迴盪在會議室的那一刻,在我們得知黃老伯離世後,又彷彿在我們耳邊響起。
「為什麼你們唆使我爸爸訂這種沒有效力的遺囑?你們不是律師事務所嗎?不知道法律上有特留分的規定嗎?也沒有見證人,也沒有公證人,誰知道是真的假的?你們律師是做哪門子的事情啊!」
沒錯!最後,黃老伯還是沒去公證,也不能怪他,他自己都不知道哪個版本是最後的版本嘛!倒是在遺囑裡夾了一張事務所的名片,讓他的大兒子辦完後事整理遺物時,看到這份顯然侵害他的特留份比例的遺囑後,有個傾洩怒火的對象。其實黃老伯一意孤行,律師根本就無從置喙,他堅持,他賺的錢他有全權處理的權利,他不相信子女敢造反。
「問題是,每個人只相信他願意相信的事實,分得少的人就認為,這遺囑肯定有問題!」
大兒子堅持遺囑無效,於是希望按照法定應繼分來分配,也就是說,在黃老伯已經喪偶的況狀下,三個子女各分得三分之一的遺產。
不過,在黃老伯親自書寫遺囑,格式也都符合法律規定的狀況下,侵害特留分並不會讓遺囑無效,只是特留分的部分可以請求從其他的繼承人拿到的遺產裡扣除,當然,還是少於法定應繼分,以子女而言就是少了二分之一,黃老伯雖然不是留下什麼金山銀山,但也足以讓這三個子女大打出手、鬧上公堂,甚至連找不到大新聞的記者,也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來報導
一下剛出爐的判決。
「為什麼黃老伯就是這麼堅持呢?」我關上電視,回頭問問躺在沙發上翻雜誌的大律師,這是我們一年前和黃老伯周旋的疑問。
「後來我想明白了。」是嗎?我倒想聽聽大律師的高見。
「父母親對孩子就像是面前擺著幾盤沙,總想著怎麼把這盤的沙撥到那盤去,讓每盤沙都一樣多,才顯得公平,殊不知,對多數的子女而言,這才叫不公平。」
嗯!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