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共同生活,而非失去自我
一名媳婦,不堪受到婆婆長期的欺辱,最終決定離開人世,在離世前的一篇文章- 【我的婆婆殺死了我】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廣傳,其中不只揭露了婚後與公婆相處八年被當垃圾,也不斷地受到言語上的霸凌,導致最終走上絕路。
婚姻可說是一個家的根基,當兩個相愛的人決定給彼此承諾,攜手扶持走上新的開始,許多人為了經濟或各式考量,決定與公婆一起住,但畢竟對女方而言那是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與過去的價值觀也有所不同,一旦遇到婆婆會仗著權勢不斷欺壓媳婦的,極容易產生婆媳之間的衝突。
我常說,身為一個男人一定要有肩膀。
既然你決定與你深愛的女人共度婚姻,在面對自己的媽媽與老婆有糾紛時,應該試圖調解,如果嘗試過後始終無法解決,那就應該帶著老婆小孩搬出來住,而不能成天只是要老婆多忍忍。
那是你媽,你的原生家庭,不能只是要別人適應你們。
從事婚禮錄影超過十年,幾乎每次在女方拜別儀式時,還是會被感傷的分離氣氛給感動,其中有次一名新娘的爸爸在蓋頭紗前的一段話,令我至今難忘。
這名爸爸戴著墨鏡卻早已淚流滿面地對著女婿說
「兩個人決定踏入婚姻,那是要一起共同生活,而不是要讓彼此失去自我,我希望我的女兒不是嫁入你們家,而是能與你一起共同組成一個家,彼此扶持,彼此陪伴,從小我的女兒在我們家生活了三十年,雖然不敢說多麼優秀,但相信她一定是貼心的女兒,如果她有甚麼不對,請你千萬多包容,千萬不要打她罵她,她是我一輩子的心頭寶貝。」
接著他轉頭對著女兒說
「爸爸很不捨寵愛這麼多年的女兒要嫁人了,但同樣我也很開心你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如果將來有任何的不愉快,隨時可以回家,這裡永遠是妳的避風港,不要受委屈都埋在心裡,爸媽永遠是妳最堅實的後盾。」
當時我聽到相當的感動,過去許多長輩的傳統觀念總認為,女孩嫁入男方家之後,就像潑出去的水難以收回,遇到挫折時永遠只能多忍忍,因為妳失去了自我,只能是男方家庭的附屬品。
但時代不同了,大家都應該明白一件事。
婚姻是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家需要多體諒彼此可以相處更融洽,但不代表可以不斷的要求對方忍讓,那只會讓他更痛苦而已。
這次的事件之所以會在網路上受到廣泛討論,除了相信許多人都曾面臨過婆媳問題外,夫家在女子過世後,竟然還選擇封閉消息,不願讓女方的家人前來送最後一程,更試圖將女子在網路上的遺言給刪除,這才引起了群起激憤。
除此之外我還想要聊一聊另外一名女子 - 花木蘭
因為疫情的關係,電影不斷地延後上映日期,總算在4日時於台灣上映,這名在戲內扮演正義形象的演員劉亦菲,戲外卻是挺港警對香港人民做眾多的暴力行為,這是為人所不能接受的。
網路上也有相當多的抵制風潮,我想一名表演者的影響力,不只建立在表演本身,在戲外的價值觀呈現更是大家所在意的,這邊我想邀請身旁所有的朋友,共同抵制這部片,連透過非法管道去看盜版都不要,反正據我影評朋友表示,這本身就是一部大爛片,根本沒有花錢花時間受罪的必要。
台灣能有今天安定的生活,是有很多人努力著才能如此,當我們享受平靜安定的生活時,還有一群人正在為了政府的暴政,努力的抗爭著。
想優先知道一些資訊的就加入社團,不要錯過更細部資訊的就粉專按讚勾選搶先看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NRWL5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示意圖非本人/すしぱく@pakutaso)
畢竟深愛過事件 在 鬼才阿水Awater Facebook 八卦
當孩子的成長是母親的壓力來源
新聞報導了一名女子被判處死刑,這名單親媽媽獨自扶養兩個小孩,受到長期的生活與精神壓力,最後將兩個小孩送走後,自己也決定踏上黃泉路,但最後前夫趕來救回了媽媽,兩位小孩卻回天乏術,法官在一審裁定「吳女僅因一時不順遂,就斷然片面決定終結孩子們的生命,剝奪他們的生存權,因此應該重罰。」宣判這名母親死刑。
這是人間悲歌,更是司法上的無奈。
(補充說明,目前對於事件本身有另外一種說法的聲音出來,女子不願工作且並未善盡照顧孩童的責任,對於事實真相還有待進一步確定)
在傳統家庭觀念中,女性背負著相夫教子的責任,這種觀念從上一代延續至今,但現代已經很難只靠單薪就維持家庭的運作,這也讓許多職業女性在工作上忙碌整日後,回家還得煮飯洗衣照顧小孩,忙碌的一整天後,還得準備明天的工作。
而沒有去工作而在家照顧小孩的更是辛苦,小孩在還無法正確表達身體與心理訴求時,只會透過長時間的哭鬧來表達,這會逐漸累積成為照顧者的心理壓力,逐漸成為一種引爆炸彈。
當夫妻兩人都有賺錢時,女方通常是被要求放棄工作的那一位。
婚後女性從原生家庭離去,嫁入了一個新的家庭要適應,要負擔家務,得承擔經濟收入,還得安撫公婆,小孩出生後還得照顧好,這一切壓力如何能夠不大?
對於一個本來就求死的人,死刑只是如她所願而已。
上個周末我去露營,我也藉此機會準備了一束花向我交往多年的女友求婚,本對婚姻就有共識的我們,也早就計畫好年底要登記,明年暑假要籌辦宴客,訂婚方面按照女方的想法我全部照辦,而結婚我不打算遵循傳統習俗儀式宴客,而打算找尋一個莊園,能夠舉辦一個西式的宴會,讓大家可以玩樂甚至玩上兩天一夜,大草皮還可以提供露營的朋友來玩。
(莊園尚未找到合適,也歡迎大家推薦給我或贊助)
當我在規畫婚禮時,我就告訴過我的女朋友,我希望與她「共組一個家庭」而不是「嫁入我們家」,這當中有非常巨大的差異,我認為我們兩個經過長年的相處,認定彼此都是能夠白首偕老的對象,共組一個家庭就該由我們倆共同規畫藍圖,一起組成一個家庭,我的父母我會孝順,該做的一切我都會完成,我不會讓我女朋友跟我結婚後,反倒多背負一種身分一種壓力。
我的人生有太多的女性朋友,在年輕時對生活充滿熱情,對外貌打理得十分優異,對生活有著各式挑戰,但踏入婚姻後,她們開始學會妥協,放棄了亮麗的過去,全心全意地投入家庭中,卻鮮少有男性會拋下既有的一切,專心投入家庭當中。
或許跟我媽擔任保母三十年的經歷有關,從小我就在有小孩子的環境中長大,自己也非常喜歡小孩,所以當我看到我表哥,或是我的朋友們能夠一個男生在假日時帶著兩個小孩,讓媽媽能夠喘口氣,我認為這是非常棒的,畢竟父親這個角色不只是背負的家庭的收入與賺錢,與小孩的關係建立也是很重要的。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男性,在這個世代請你一同協助撐起這個家庭,別讓你深愛的另一半獨自面對這一切,這個社會太多傳統與陳腐觀念,都會造成你的老婆背負相當辛苦的心理壓力,請多體諒並且陪伴她。
願每段婚姻關係都能走到期盼的相處模式,而非只將壓力壓在女性身上。
想優先知道一些資訊的就加入社團,
不要錯過細部資訊的就粉專按讚勾選搶先看
重新開始日更的IG : Awater0911
喜歡影片的可以到 : https://awater0911.pros.si/v9nmb
喜歡跟我討論議題或提供資料的可以到社團
鬼才阿水Awater的東吳水軍社團
想要認識我與聊天的歡迎來直播找我
「浪Live」4791472 / 鬼才阿水Awater
畢竟深愛過事件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今年母親節想要來點不一樣的嗎?這本「後悔當媽媽」推薦給大家。
「妳現在不生以後絕對會後悔!絕對!」在多次被質疑恐嚇後,作者深刻懷疑難道世界上只有不生小孩才會後悔嗎?就沒有人在孩子生下來後反而後悔的?這些後悔當媽媽的女人是不存在?還是不敢發聲?為了釐清這點,這位來自以色列的作者開啟了一項田野調查,她訪談了二十三位深感後悔的母親,聆聽他們的生命歷程,剖析後悔的主因,並提出解決的方法。
在以色列,女性平均生下三個孩子,遠高於台灣,甚至有一句口號「生一個給媽、生一個給爸,再生一個給國家」。相對的,能在想清楚後再在自主決定要不要生孩子的空間相對也比較小,在訪談後,作者發現大部分的受訪者生小孩往往是隨波逐流、沒有想清楚的決定,而後悔的主因是,「媽媽」這個身份帶來的巨大包袱。因為人們總愛去定義何為「好媽媽」,塑造母親神聖、遙不可及的形象,讓他們備感壓力,認為一個不注意就會被貼上「壞媽媽」的標籤。
雖然台灣社會背景和以色列不同,但將「媽媽」形象單一化的風氣卻相當類似。好比小時耳熟能詳的兒歌「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歌詞雖強調要愛媽媽,但同時也強化了媽媽就得全年無休為了家犧牲自己、精通廚藝的形象。也許是單親家庭的關係,從小跟唱這首歌時,我總是不服氣的擅自把「都是一樣」的改成「根本不一樣」,回過頭去想,當年的我還真沒唱錯,媽媽有她各自的專長,會累也會想偷懶,哪可能都一樣啊!
這幾年,媽媽的形象雖不再那麼單一,但網路上還是充斥著許多教養文章在教媽媽如何當個「好」媽媽。好比最近我就看到一篇標題為「這幾種媽媽的小孩最可憐,希望你不是其中一種」,點進一看才發現,內容強調媽媽不能犧牲感太強以免將來會情緒勒索小孩、也不能太溺愛不然孩子會變壞、不能過於情緒化......最後甚至還說先做到這幾點才能當個「合格」的母親。
每當有嬰幼兒意外受傷時,新聞標題也常以「粗心母」、「失職母親」做起首。底下一定也會有眾多留言急著怪罪媽媽「這個媽媽怎麼當的!」、「怎麼有『這種』媽媽啊!」、「不會養當初就要避孕啊!」卻少有人在意新聞事件中的媽媽是否毫無後援,長期一打一早已精疲力竭。其實不幸事件已經發生,最傷心難過的一定是媽媽本人,這些批評除了凸顯自己的優越感之外,到底又有何用呢?
就連母乳親善的口號「把最好的給孩子」也常變成壓力來源甚至母愛指標。就曾有媽媽和我抱怨,回到職場因擠乳室離工作場所太遠,疲於奔命之下,只好慢慢退奶。卻因此被男同事批評,認定她是為了身材和運動表現才退奶,實在太自私,缺乏母愛光輝,不如他的老婆為孩子足足撐了一年。我安慰她餵四個月已經很不錯,不用管外人怎麼評價,但心裡沒說出口的是「就算是出於私心不想餵又怎樣呢?有人規定媽媽就要無私嗎?」
另外,作者在訪談過程中發現媽媽面對「後悔」這種情感時,經常呈現焦慮不安。有些媽媽甚至基於內疚臨時取消訪談,或是再三強調千萬個人不能揭露個人資訊,深怕會傷害孩子,也擔心被認定是邪惡的母親。不過,作者也發現,雖然許多媽媽斬釘截鐵地說,若能重新選擇絕對不會生小孩,不希望成為任何人的母親 ,但另一方面,他們卻表達自己仍深愛孩子。
這讓我想到一位婚姻破裂的朋友在面臨生活困境時,女兒曾問她「 是不是後悔生下我,沒有我就不會有這些倒霉事?」朋友當然立刻反駁,不過她也和我透露,雖然非常愛女兒,有時也不免會想當初若沒生下她,這些痛苦或許就不會存在。但她也不敢多想,深怕自己越想越後悔,反而更煩惱、更有罪惡感。
但其實,我從單親女兒的立場回過頭去看媽媽當年離婚時的風暴,她多少也曾後悔生下我吧! 但是我並不會去怨恨,因為這也是人之常情,換作是我自己可能也會後悔。更何況我朋友對他女兒已經全力以赴,真的無須為自己的後悔感到自責。
因此我相當認同作者的結論,後悔當媽媽絕非就代表不愛孩子,而是「母親」這個角色讓他們喘不過氣。就好像有些人厭倦「太太、媳婦」的刻板角色而後悔結婚,但並非就是不愛先生。
要化解媽媽們的糾結無奈,作者建議應該把母親視為與他人的多重關係之一。好比就算當了媽媽,仍是女兒、某人的親密伴侶、好朋友、喜歡看書的自己,而非生命中非得扮演好的唯一角色。更何況這個完美母親的形象根本只存在想像中、戲劇裡,現實生活中根本難以達成。畢竟人與人的關係原本就複雜與流動,好比有時會期待和先生時刻膩在一起,有時卻互看兩相厭,恨不得對方消失,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又何嘗不是呢?親子互動中既然有開心、依賴與期待,就一定會有憤怒、厭煩或悔恨,媽媽無須隱忍漠視負面情緒,因為這些沒有被正視、不曾說出口,不曾被釋放的情緒,最終會像硫酸一樣慢慢腐蝕媽媽的心。
今年母親節給自己最好的禮物,或許就是暫別媽媽身份,泡一杯茶,翻翻書。推薦這本書,希望所有媽媽能從書中的訪談,找到雷同的情境,釐清自身想法,感到被認同、療癒進而和自己的情緒和解。
另外看完這本書,也令我深感與其在特定節日歌頌母親偉大,強調媽媽辛苦,倒不如在生活中尊重每個媽媽的獨特性,認清媽媽不是機器,也會累、也會有負面情緒,當然也可能會後悔。更重要的是,別草率的把想像中的聖母形象套在所有媽媽身上。
畢竟深愛過事件 在 畢竟深愛過歌詞jinbo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八卦
畢竟深愛過 歌詞jinbo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新竹好樂迪,畢竟深愛過歌詞jinbo,畢竟深愛過什麼梗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畢竟深愛過 ... ... <看更多>
畢竟深愛過事件 在 畢竟深愛過徐偉銘臉書直播-高雄髒髒包-直播全紀錄【冬星娛樂】 的八卦
訂閱頻道◢https://pse.is/DUYZB冬星娛樂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Rainbowtaiwa/官方LINE◢https://goo.gl/LzyAh7ID:@dongxin臉書社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