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聽我強調SOP,但重點不是名稱,而是它的精神,作業流程可以不斷地調整修正,但不變的是核心價值。我最近出了一本書《柯P模式》,記錄著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也紀錄了我與台北市民一起改變成真的過程。
我素人參政,沒有班底,只好向天下徵才。一開始的時候沒人看好我,但黃大維、楊緬因這二位年輕人,不知道是欣賞我哪一點,還是找不到工作,就跑來說要和我打這一場戰役。
他們最近也出了一本書《我在柯文哲身邊的日子》,記錄著這一場奇蹟戰役,記錄著選戰過程不為人知的過程,有歡笑,有汗水,也充滿愛與勇氣的冒險故事。我常戲稱201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是21世紀的甲午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有許多年輕人就像緬因和大維一樣,在許多角落發揮著創意和活力,推動著歷史向前轉,我們才有機會改變成真。
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而改變時代,從年輕人開始。
《白色的力量3—柯P模式:柯文哲的SOP跟你想的不一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130
《我在柯文哲身邊的日子:7年級柯家軍的裸告白》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94134
同時也有6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2萬的網紅chea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甲午戰爭三部曲 #1 教科書保證沒說的►甲午戰爭必敗原因 https://youtu.be/mHmOQCu3A90 #2 教科書又騙了你►甲午戰爭會輸 可不是因為武器不好 https://youtu.be/Qm5uee2sHiY #3 為什麼甲午戰爭必敗►從兩國的人材培育說起 https://yo...
甲午戰爭 在 馬英九 Facebook 八卦
中國對日抗戰始於台灣
今天是盧溝橋七七事變八十週年。八十年前的今天,駐屯在華北的日軍,假借尋找演習失蹤士兵,要求進入宛平城內搜索,被我守軍第二十九軍吉星文團長斷然拒絕,日軍乃砲擊宛平縣城,國軍被迫迎戰,因而爆發著名的七七盧溝橋事變。十天後,蔣委員長在廬山宣言中宣示:「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對日全面抗戰於焉爆發。
這八年的戰爭中,我方雖然裝備、訓練落後,實力不足,明顯處於劣勢、但在蔣委員長「以空間換取時間,抗戰到底」的大戰略下,軍民一體、眾志成城,歷經四萬多場大小戰役浴血苦戰,死傷322萬將士,包含268位殉國將領,以及將近2000萬的無辜百姓後,成功抵禦外侮。不但保衛國土、牽制日軍、協助盟軍,贏得二戰、提升國譽、尤其是光復臺澎、洗雪割讓50年的奇恥大辱,更是值得欣慰。當年這些不屈不撓、可歌可泣的壯烈事蹟,在八十年後回顧,仍然令人熱血沸騰、肅然起敬。
近年來,大陸當局主張對日抗戰並不是八年,而是十四年,要從民國20年的「九一八事變」起算,將局部抗日概括納入。如果這個主張成立,對全體中國人來說,1894年的甲午戰爭就已經是抵抗日本侵略的起點了,史稱第一次中日戰爭。而對我們臺灣人民來說,早在「九一八事變」的36年前,臺灣人更已經投身對日抗戰了。這場抗戰,發生在清光緒21年(1895年)5月至11月,史稱「乙未戰爭」。
乙未戰爭,始因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割讓臺澎給日本。當時全國各界強烈反對,臺灣人民更是萬分悲憤,居民乃在全島各地組成義軍,結合劉永福的黑旗軍,頑強抵抗入臺日軍,迫使日軍多次增兵,總共出動兩個師團兵力。從1895年5月底日軍近衛師團在臺北縣澳底登陸,穿過臺北,一路循桃、竹、苗、臺中、彰化、嘉義、臺南、打到屏東,耗費近六個月之久。戰況激烈,死傷枕藉,日軍攻臺統帥─明治天皇親戚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中將,和第二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均因參戰而死。日軍承認,乙未戰爭的難度和死傷,甚至超過前一年甲午之戰的陸戰─遼東之戰。
臺灣軍民將士用命,造成日軍相當死傷。日軍心有不甘,瘋狂報復,大量殺害無數英勇的臺灣軍民。當時,日軍所至之處,都採取不分軍民、男女、老幼的「無差別殲滅」,和殺光、搶光、燒光的「三光掃蕩」,使無數城鎮淪為煉獄焦土。學者估計,臺灣軍民死傷總計有十萬人之多。當時的臺灣人口不到300萬人,臺灣人在這場抗日戰爭中,死亡超過3%人口,並不亞於42年後八年抗戰在大陸軍民的死傷比例。
而日本即使憑藉優勢武力,攻佔全臺,然而在其統治之後,臺灣人武裝和非武裝的抗暴運動仍然不斷。因此到了1898年,當時日本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和他的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就頒布「匪徒刑罰令」和「土匪招降策」,誘騙抗日志士「歸順」,並隨後將他們集體屠殺。後藤新平更在1921年《日本殖民政策一斑》一書中承認,1898至1903之間,誘殺近12,000名抗日志士,可見日本殖民政府的血腥統治。
不過臺灣人的抗日志業並未就此屈服,即使到1915年,日本已經統治臺灣20年了,都還會爆發像臺南「西來庵事件」(亦稱「噍吧年事件」)的抗暴活動,被捕近兩千人,866人被判死刑。如此大規模的抗日起義,足以顯示見臺灣人抗日的火苗始終不息。
在1920年代,「臺灣文化協會」和「臺灣民眾黨」等團體則以非武裝抗爭的策略延續抗日志業,要求臺灣總督府撤廢壓迫臺灣人民的「法三號」以及展開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參與其中的許多志士因此被捕入獄或是遭到嚴密監控。1930年甚至還爆發由南投賽德克族馬赫坡社莫那魯道頭目所領導、震驚世界的抗日運動「霧社事件」。其規模之大、意志之堅,迫使日本殖民政府使用飛機、大砲和毒氣來鎮壓,造成800多位臺灣人死傷。在先賢蔣渭水向國際聯盟檢舉後,國聯派員調查,東京國會質詢,在內外壓力下,臺灣總督石塚英藏總督及臺中州廳官員四人引咎辭職,轟動全臺。
也就是說,日本對臺灣五十年的殖民統治,臺灣的抗日運動從未停歇。臺灣抗日志士從早期的丘逢甲、劉永福、吳彭年、吳湯興、姜紹祖、簡大獅、柯鐵、林少貓、余清芳、羅福星等人的武裝抗日,到中期林獻堂、蔣渭水、杜聰明、翁俊明、蔡培火等人的爭取民主自治,再到後期蔡忠恕、李建興等人的地下運動,都以不同方式,進行反日抗爭。其中更是有不少志士,遠赴大陸,以各種方式投入八年抗戰。例如李友邦、宋裴如和丘念台分別領導臺灣革命同盟會及廣東東區服務隊;李萬居和謝東閔分別參加國際問題研究所及廣西日報、林正亨加入緬甸遠征軍、黃朝琴投入外交界,出任國內外要職,都從不同面向為抗戰貢獻心力。這些前輩投入抗戰,留下宛如史詩般的壯烈事蹟的同時,也都不忘光復故鄉臺灣,追求自由、平等與民主,他們意志堅定、行動積極,都令我們這些後輩熱血沸騰,感動不已。
無論在大陸還是臺灣,兩岸人民都曾因為日本軍閥的野心而被欺凌迫害,傷亡慘重,八年抗戰是中華民族歷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多、影響最深的民族禦侮戰爭,為同盟國抗法西斯戰爭作出了極大貢獻。然而由於時過境遷等諸多因素,許多人並不知道當年我國到底為二戰勝利與世界和平做出了多大的貢獻。也因此,牛津大學的米德(Rana Mitter)教授,在2014年出版一本講述我國對日抗戰貢獻的暢銷書,《被遺忘的盟友》(Forgotten Allies: China’s World War II 1937-1945)。說明在八年抗戰中,那些中華民國軍民被遺忘,但卻值得流芳百世的事蹟,讓我讀來既沉痛、又驕傲。
這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一段文字,是米德教授的序言。他說:「中國的抗戰,是在毫無勝算之下,堅忍不拔、奮戰到底的英勇故事。中國政府與人民不顧一切,抗戰到底,終於戰勝強敵,也證明各國新聞記者與外交官一再唱衰中國,認為中國必將滅亡的預言完全錯誤。直到珍珠港事變之前,中國有四年多的時間在孤軍奮鬥、抵抗日本,在這段期間, 這個貧窮、低度開發的國家,牽制住一個全世界最高度軍事化、科技先進的八十萬雄師勁旅,此後四年同盟國得以在亞洲與歐洲戰場同時作戰,節節勝利,有相當大的部分奠基於中國與日本纏鬥不休。」
這一段話,曾經讓齊邦媛教授等許多讀者因歷史平反而落淚,我也不例外。兩年前政府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70週年的活動中,我都要求國防部把這段話印在現場的牆壁、看板或海報傳單上。我為抗戰老兵頒授「抗戰勝利紀念章」時,也一定會提到這一段。
所以說,國軍為國際社會和世界和平做出重大貢獻,才是我國能從一個任人宰割的次殖民地,變成世界四大強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原因。這才是真正讓中國人民站起來,而值得所有中國人驕傲的偉業。
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戰爭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紀念七七事變、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的目的並不在於仇日、反日,而是在於感念先烈先賢的奉獻犧牲;在於期望中日兩民族之間仇恨終止、友誼開始,不再重蹈過往歷史的慘痛經驗;在於期許雙方能追求區域及全球的永續發展,和平解決爭端,鞏固世界和平。
甲午戰爭 在 侯漢廷 Facebook 八卦
由於我在節目上談了關於是次108課綱的問題,有媒體朋友本來希望再採訪並報導,或者單純引述我節目上的說法。
我很樂意,也準備提供資料,尤其是高中歷史課綱112頁的說明欄,將日本侵略寫成了「甲午戰爭後,也開展了對台灣、中國東北與朝鮮的計畫性移民」,完全美化日本在台屠殺的事實,令人髮指。
然而,媒體朋友卻告訴我,報導做不成了。因為教育部有來「溝通」;而有報導的媒體,也傳聞遭到「溝通」。我笑問,何不將「溝通」的過程另外做成報導?
媒體朋友說,「不能做被施壓的報導啊,得罪民進黨我們就死定了」、「NCC施壓的事還少嗎?」「殺雞儆猴,看看中天」。我早知道中天是直接被要求,政論節目上對「蔡英文」、「蘇貞昌」要「手下留情」。而我也因眾所周知的因素,難上節目。
政治的黑手施壓媒體,這就是最佳例證。一名小記者都會被政府部門親自致電「溝通」,使其無法報導、或撤下報導。你要說民進黨執政的現在有新聞自由?可笑。
我詢問媒體朋友,可否將此事以去識別化及適當修正後發於臉書,徵得同意。
「如果民進黨真的干預媒體,為什麼我不知道呢?」
「因為媒體早已變成民進黨的形狀,不會讓你知道的。」
甲午戰爭 在 cheap Youtube 的評價
甲午戰爭三部曲
#1 教科書保證沒說的►甲午戰爭必敗原因
https://youtu.be/mHmOQCu3A90
#2 教科書又騙了你►甲午戰爭會輸 可不是因為武器不好
https://youtu.be/Qm5uee2sHiY
#3 為什麼甲午戰爭必敗►從兩國的人材培育說起
https://youtu.be/yK0lGH8S2tE
資料來源:靖海澄疆 中國近代海軍史事新詮
大家好,我是cheap,這個頻道將用很簡單的方式
像是電玩畫面或是可愛的插圖
帶你了解古今中外的歷史事件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discord群組:https://discord.gg/ymNuMVg
Zorro遊俠佐羅 http://tinyurl.com/y2nx79au cheap朋友的頻道
歡迎加入

甲午戰爭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評價
甲午戰爭後,戰敗的大清國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但...難道臺灣人會乖乖就範?!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完結篇,讓我們來談「臺灣獨立」吧。
上一集『想找茶?來天龍國找我吧!』 http://bit.ly/2fYDicj
-
明治維新後,本來被列強霸凌的日本,搖身一變成為霸凌別人的殖民主義國家。
大清國因為在甲午戰爭敗給了日本,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了遼東半島、澎湖、臺灣。
為了抵抗日本的接收,臺灣仕紳們成立了「臺灣民主國」。
他們是真的想要臺灣獨立嗎?還是只為了透過國際列強牽制日本?
而來到100多年後現在的臺灣,我們又該怎麼面對依然艱難的國際困境呢?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臺灣世界史從第1集的「大航海時代」一直聊到了第8集的「臺灣民主國」。大家有發現了嗎?完結篇剛好接回了動畫臺灣史第一季近代臺灣史的時間點噢!大家趕緊再複習一下兩季共16集的動畫臺灣史,也希望大家繼續支持臺灣吧接下來的新節目們!
本集關鍵字:臺灣民主國、臺灣獨立、甲午戰爭、明治維新、馬關條約
-
想讓臺灣吧團隊繼續做更多有趣、更多元的節目嗎?
歡迎透過購買臺灣吧商品,給予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霧面!超厚!全彩!五小福L型文件夾.現正熱賣中 http://bit.ly/2eeXFBg
或上臺灣吧線上賣場逛逛 http://bit.ly/TaiwanBarShop
-
更多臺灣吧節目!
「動畫臺灣史」第二季節目全集 http://bit.ly/taiwan-history-s2
「客客客棧」節目全集 http://bit.ly/hahahakka
「木擊者」節目全集 http://bit.ly/123voter
-
臺灣吧訂閱集資 https://taiwanbar.cc/subscribe
訂閱臺灣吧頻道 http://bit.ly/subscribe-taiwanbar
臺灣吧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arstudio
臺灣吧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合作邀約 taiwanbarstudio@gmail.com
-
英文翻譯 Hsiao Sz Ting、黃牧寒、吳周蓉、張芷瑄
專文協力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主題曲
DJ Hauer - Big Fat Guitar
插曲
DJ Hauer - Japanese Folk Songs
Scott Joplin - Solace
Pico Taro - PPAP (DJ Hauer House Remix)
街 ■作曲:煉獄小僧■編曲:煉獄小僧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By Attribution 3.0
“Aunt Tagonist”, “Bubbly March”, “Run Amok”, “Comic Hero”,“Fluffing a Duck”,“Monkey Spinning Monkeys”,“Hidden Agenda”,“Super Circus”,“Scheming Weasel (faster version)”, “Sneaky Snitch”, “Call to Adventure”, “Wannabe March”, “Hamster March”, “The Complex”
Kevin MacLeod (incompetech.com)
-
參考資料:
江明珊、蕭軒竹、趙小菁編,2012。《斯土斯民 ̇臺灣的故事: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導覽手冊》臺南市:臺史博。
石文誠、陳怡宏、蔡承豪、謝仕淵、蕭軒竹,2010。《簡明臺灣圖史:從區域地理的角度看臺灣史》臺南市:臺史博。
翁佳音,〈麻豆社事件〉,臺灣故事館。
周婉窈,《少年臺灣史》臺北:玉山社,2014
James W. Loewen著,陳雅雲譯,《老師的謊言:美國高中課本不教的歷史》,紅桌文化,2015。
Alfred W. Crosby著,鄭明萱譯,《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2008。
王曾才,《西洋近世史》,正中書局,1976。
周婉窈,〈海洋之子鄭成功〉,台灣與海洋亞洲,https://tmantu.wordpress.com/,2008。
遠流臺灣館,《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0。
楊雲萍,〈鄭成功之歿〉,《南明研究與臺灣文化》。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1993。
包樂史Leonard Blussé 著,賴鈺勻、彭昉 譯,《看得見的城市:全球史視野下的廣州、長崎與巴達維亞》,臺北:蔚藍文化,2015。
卜正民Timothy Brook 著,黃中憲 譯,《塞爾登先生的中國地圖:香料貿易、佚失的海圖與南中國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5。
梁志明,〈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興衰〉《歷史月刊》,臺北:歷史智庫出版公司,2003。
邵式柏著,林偉盛、張隆志、林文凱、蔡耀緯譯,《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卜正民,《縱樂的困惑-明朝的商業與文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4。
全漢昇,〈宋明間白銀購買力的變動及其原因〉,《新亞學報》8.1,頁157-186,1967。
唐啟宇《中國作物栽培史稿》,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
林滿江,《茶、糖、樟腦業與臺灣之社會經濟變遷(1860-1895)》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7。
池宗憲,《台灣茶街》臺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2。
涂豐恩,《大人的日本史》,平安文化,2015。

甲午戰爭 在 cheap Youtube 的評價
第一集 https://youtu.be/mNZZXcZJKss
日軍最恐怖的敵人-史上最大豬隊友-森鷗外-還沒上戰場 就搞死上萬人
第二集 https://youtu.be/vprpzhtr_i4
日本最大豬隊友意外的救贖-正露丸是這樣誤打誤撞出來的
第三集 https://youtu.be/uYkkNRtz7QY
日本陸海軍有什麼深仇大恨? (上) 從明治維新前的長州、薩摩藩說起
第四集 https://youtu.be/EEOHO1HumNA
日本陸海軍有什麼深仇大恨? (下) 從甲午戰爭到二戰 如何互相扯後腿
當意識形態凌駕於專業
森鷗外堅信腳氣病源細菌說,大肆抨擊食物說,拒陸軍採奈米麥混食,斥責海軍的洋食實驗為毫無科學根據的魯莽舉動,甚至嚴厲指控主導海軍伙食改革的高木兼寬。
不少陸軍軍醫目睹海軍實施伙食改良後,成功抑制腳氣病,他們態度略有鬆動,但森鷗外堅持己見,毫不妥協。甲午戰後,日本併吞台灣之初,他監調任台灣總督府陸軍局軍醫部長,嚴禁陸軍部隊擅自提供米麥混食。結果,他駐台三個月內,將近兩萬五千名士兵中,有百分之九十罹患腳氣病,二千餘人病死。據史家近幾年來考證,森鷗外當時之所以匆匆離開台灣,除了束手無策外,更是意圖逃避責任,還在公私文件上故意遺漏或竄改紀錄,強要抹消該段污史劣跡。
繼任台灣總督府陸軍局軍醫部長的土岐賴德,眼見事態急迫申請准許米麥混合的伙食。返回東京擔任陸軍軍醫校校長的森鷗外,作梗到底,遊說陸軍軍醫行政高層,祭出一紙行文措詞異常古怪的訓令:「關於麥飯混食,可以實驗,不准施行。」收拾慘局的土岐賴德,憤罵森鷗外是「嫉妒他人偉勳、執著自家陋見的齷齪小人」,「囿於私見、貽誤國家大計的區區賤大夫」。
--
cheap本業是個世紀帝國實況主
每周一、三、六都會直播打打世紀帝國
你覺得有什麼有趣的歷史橋段都可以留言
Discoed語音群:https://discord.gg/ymNuMVg
http://tinyurl.com/y84pw8dt 邁向2000+新手影片教學
http://www.aoetw.com/ 世紀帝國文明兵種大百科
https://www.facebook.com/cheapAOE 粉絲團 (這次會認真經營)
HD版常見問題:http://aoetw.com/qa.php (包含小樹、格子 遊戲哪裡買)

甲午戰爭 在 甲午海戰:如果大清贏了甲午戰爭,日本會怎樣?丨 ... - YouTube 的八卦
訂閱思維實驗室▷ https://bit.ly/2Q8Koe5本期講中国(大清)与搬不走的鄰居日本的著名海戰, 甲午戰爭 ,日本叫日清戰爭,世界上稱為叫第一次中日戰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