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間最新 (更新時間:22:20)
今天晚間傳出北市某醫院有兩名住院病患確診COVID-19,9點15分疫情指揮中心緊急發布訊息,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證實,隨即由衛生單位進行疫調。
莊人祥表示,初步調查2案均為60多歲之男性及女性,於5月9日至該院急診就醫,分別於當日及隔(10)日入住該院不同病房。住院中經醫療人員詢問其具相關風險區域活動史,遂於5月12日轉負壓隔離病房並進行通報採檢後,於今日晚間確診。初步已匡列相關工作人員42名進行居家隔離及採檢。
指揮中心晚間開會後採取4項措施防治:
1. 確診個案入住之病房暫停轉出及轉入,並擴大匡列接觸者。
2. 立即安排相關密切接觸者(包括工作人員及病患)進行採檢。
3. 該院急(門)診營運降載,並全面清消。
4. 暫停收治疑似COVID-19確定及疑似個案,並由衛生單位協調其他醫院協助收治。
#今日疫情重點【單日新增13例本土個案、包括新北獅子會群聚再增9例、萬華茶藝館新增4例;萬華龍山寺周邊發送60萬封細胞簡訊示警】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今(13日)再公布新增13例本土個案,其中9例與新北獅子會前會長(案1203)群聚相關,累積已經達20例確診,另新增4例與萬華茶藝館群聚相關,累積萬華地區茶藝館案例已達7例;此外,疫調發現萬華茶藝館個案中有確診者曾經至宜蘭遊藝場,衛生單位正在深入調查總共3起群聚的關聯性。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經過基因定序,宜蘭遊藝場的案1202與新北獅子會前會長(案1203)均與華航諾富特序列完全相同,都是英國變異病毒株,但究竟是誰傳給誰還要進一步釐清。
■新北獅子會群聚今日再增9例累積已至20例
指揮中心公布新北獅子會前會長(案1203)群聚今日再增加9例,分別是案1245、案1246、案1248、案1250、案1251、案1253及案1255至案1257等9人,為7男2女,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其中4人無症狀,5人曾有症狀(發病日介於5月6日至5月11日)。9人因曾與案1203於同餐廳用餐,匡列為接觸者並進行採檢,於今日確診;截至目前案1203相關群聚共計20人確診。
(獅子會確診者相關資訊,請見「新北獅子會前會長群聚事件」圖。)
陳時中也證實,桃園一所國小停課,因該小學學生裡,有一位是確診者個案的同住家人,桃園市長鄭文燦上午已經主動致電告知此事,目前是不斷進行圍堵,希望能把這一波擋下來,並針對現有證據儘速的防堵。
新北市長侯友宜也於今天表示從14日上午10點起,要執行全市24小時總動員大清消,包括公共領域餐廳、商場、夜市、百貨以及公務機關,要全力防堵疫情蔓延。
〔新北市24小時全市總動員大清消〕
●時間:5/14 (五)10:00 -5/15 (六)10:00
●動員人員:29區公所+環保局防疫消毒大隊+化學兵+環保志義工、社區里鄰長、巡守隊
●清消範圍:
*公共領域:各營業場所及各機關辦公廳舍的外部道路、人行道等公共環境
*2952 處商家、餐廳、營業場所內部環境,包括:
百貨:17
大型賣場:22
中型超市:504
四大超商:2241
公有市場:41
民有市場:127
*個人生活環境:居家內外、辦公空間、經常使用物品消毒
■萬華茶藝館群聚新增4例,累計達7例
昨天新增的基隆一例以及兩例茶藝館後,今日再新增4例,其中案1247、案1252及案1254為40多歲女性、30多歲女性及50多歲女性,分別於台北市萬華區3家不同之茶藝館工作,3人於5月8日至5月10日間陸續出現症狀,並曾至診所就醫,後續分別於5月11日、5月12日至醫院採檢,於今日確診。
案1249為60多歲男性,5月5日出現乾咳、打噴嚏情形,5月7日出現發燒、肌肉痠痛、喉嚨痛及頭痛症狀,5月10日至診所就醫;個案因持續發燒,5月12日至醫院就醫採檢,於今日確診。衛生單位初步調查,個案會定期於台北市萬華區活動,研判個案與萬華區茶藝館群聚有地緣相關性;已初步掌握個案接觸者3人,列居家隔離並安排採檢。
由於昨天的基隆一例(案1217)可能有在萬華擺攤,還要進一步疫調,初步也歸類於萬華茶藝館群聚中,加上昨天的兩例茶藝館,截至目前萬華茶藝館相關群聚共計7人確診。
(茶藝館的確診者相關資訊,請見「萬華茶藝館群聚事件」圖。)
■萬華龍山寺茶藝館周邊發送60萬封細胞簡訊
由於萬華茶藝館群聚擴大,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昨日前往萬華與北市警政協調,認定該地區營業型態複雜,檢視現場圖與茶藝館店家位置,並與防疫醫師討論後,在今天下午2時發送60萬封細胞簡訊,匡列的範圍以三水街為中心,北至桂林路、東至康定路、南至和平西路三段、西至梧州街,形成一個正方形區域,時間也回溯至4月15日至5月12日,合計發出60萬封簡訊。
〔細胞簡訊警示內容〕
如您曾經至COVID-19傳播高風險地區,且於4月15日之後曾有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或嗅、味覺異常等疑似症狀,請至社區採檢院所評估。
陳時中解釋,不是收到簡訊就是染疫,只是希望讓民眾知道,必須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要提高警覺,若有不適及早就醫採檢,也已經與台北市政府完成設立臨時採檢站,民眾可以主動前往採檢,但呼籲媒體與民眾不要揭露採檢點,顧及隱私與防疫,讓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安心前往採檢,採檢費用將由公費負擔,並提醒民眾,如有症狀儘速戴口罩,不得搭乘大眾運輸,就醫時請主動告知活動史、接觸史等資訊。
至於華航諾富特、羅東遊藝場、新北獅子會與萬華茶藝館之間的關聯性,指揮中心今日公布,諾富特員工有到過宜蘭的足跡,但去的地方不是遊藝場,還要再找連結;新北獅子會個案中有部分個案曾至萬華茶藝館活動,陳時中上午在立法院首訪時就表示,新北獅子會與萬華茶藝館有「人與人的接觸」;另外,萬華茶藝館個案中,有個案曾經至宜蘭礁溪信義路「巨城電玩」遊藝場與宜蘭市新民路的「大地球」遊藝場活動,目前疫調這兩家遊藝場是羅東爆發群聚的「銀河百家樂」分店,衛生單位正持續深入調查,以釐清3起群聚之間的關聯性。
■一名國航空服員接種疫苗後出現視網膜病變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公布12日接種疫苗人數達到1萬6180人,這是接種疫苗以來的新高,累計接種人數達到12萬9669人,有兩例嚴重不良事件,其中一件是40多歲女性,第二天出現左眼模糊,經醫師判斷為視網膜病變,需近一步評估是否與接種AZ疫苗相關。
根據空服員出現不良反應後寫下的文字,她發現狀況後就去眼科看診,檢查懷疑左眼漿液性視網膜病變,之後又到台大醫院看診,但醫師卻不願意幫她通報,甚至要空服員自己打電話給衛福部長陳時中,直到12日才接到疾管署的電話。
對此莊人祥證實,確實該案確實是由疾管署通報為嚴重不良事件,也會請衛生局了解,到底是哪個環節有問題,雖然目前還沒有實證是與疫苗相關,但會協助後續醫療與救濟的部分。陳時中也表示,通報接種疫苗不良事件只需要時序關聯性,不用因果關聯性。
另外一例嚴重不良事件則是40多歲女性,接種後出現發燒與接種部位紅腫,並發生左臉頰與左上臂疼痛,目前就醫住院中。
■新增12例境外移入個案,5名為印度返台者
今新增12名境外移入個案,分別來自菲律賓、印度與烏干達,陳時中也進一步說明,自5月8號開始,有分四批印度返台班機共有104人,其中包含今天的6例,已有12例確診,檢驗中還有10名。
其中今日新增的案1239至案1244為5名本國籍與1名印度籍,為5男1女,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今年3月至印度工作,5月11日返台,皆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同日進行採檢,於今日確診(6人Ct值分別為30、34、36、35、27、28);6名個案同班機旅客17人持續於集中檢疫所隔離。
■台電大停電也影響疫情指揮中心
下午的全台大停電也影響到疫情指揮中心的運作,今天疫情記者會接近尾聲時,在場媒體手機突然響起興達電廠停機的警訊通知,隨後不久指揮中心就斷電一片漆黑,幾秒鐘後啟動備用電源才恢復照明,但因為備用電源只有照明,現場擴音設備完全沒電,包括線上直播等訊號隨之停止,記者會也因此被迫中止。
(文/嚴文廷;攝影/鄭宇辰;設計/江世民)
#延伸閱讀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swCbkE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機師 #華航 #萬華 #宜蘭 #遊藝場 #獅子會 #群聚 #感染源不明 #社區感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070的網紅阿爸去哪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台灣的的中低價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 絕大多數零件都是從大陸來的,畢竟那邊市場蓬勃 在台灣有很多組裝廠和使用台灣製造的鋰電池 在電池安全上可以放心,有許多產品險跟測試認證 另外鋰電池老闆說壽命約三到五年 有提供兩年保固,電池一顆14000 電池不便宜哦,跟一般摩托車三年保養費用應該差不多吧 ...
用電設備檢驗費用 在 海獺派對 Facebook 八卦
打給厚
公投快到了,希望各位11/24投票能投下16案同意
因為有現實中的朋友希望我能用簡單一點的方式解釋
為何2025核能不能停?
放心,我的文章一向很簡單
你只要能辨別白天晚上,有風無風
跟基本的加減法就能看懂我的文章了
長期追蹤的都知道我支持以核養綠
但我今天重點會放在綠跟火上面
因為這是2025非核家園的組合
再談之前先來一段武狀元蘇起兒的經典台詞
皇上:你丐幫弟子幾千萬,你一天不解散,叫朕怎麼安心?
蘇乞兒:丐幫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決定的!
皇上:我?
蘇乞兒:如果你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國泰民安,鬼才願意當乞丐呢...
----------------------------
綠能:你燃媒燃氣空汙碳排放這麼嚴重,你一天不降載,叫民眾怎麼安心?
火力:空汙跟碳排放有多少,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決定的!
綠能:我?
火力:如果綠能真的能取代燃煤、燃氣穩定發電
,鬼才願意用燃煤燃氣呢...
----------------------------
以上就是2025非核後,極有可能會發生的綠能與火力對話
我已經先當作核能毫不存在瞜
為何2025非核家園極有可能會發生以上這些對話
就是我們接下來探討的重點
請注意2025這點,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2025
2025
2025
剩下7年的時間
好,首先我們先把正反兩方的大方向點出來
2025非核:廢除核能,用綠電漸漸取代核能,並漸漸取代火力
(因為有電業法95條第一項的關係,綠電取代核電【不管成功失敗】
,核能依然得在2025停止運轉)
以核養綠:保留核能,用綠電跟核能漸漸取代火力
----------------------------
接著我們要問的問題就是
廢除核能,能解決甚麼問題?為何非廢不可?
核廢料?空汙?碳排放?電力不足?
綠電成長受阻?核災?
這6點是最常被問起的
來看看廢除核能以後是否能解決這6點
1.廢核以後依然存在高階核廢料的處置問題
目前全台40年來高階核廢料體積約,1個籃球場高4公尺左右,如果核能繼續用40年就是2個籃球場的體積
現在就停下依然要處理,1個籃球場體積的高階核廢料
2.核能接近零空汙,所以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這問題
3.核能接近零碳排,所以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這問題
4.廢核以後只能用相同24小時發電的方式來做替代
可以用燃煤或燃氣
5.根據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依據:電業及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繳交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辦法第3條第1項。
公告事項:電業及用電戶設置自用發電設備總裝置容量達30萬瓩以上者
107年度繳交再生能源發展基金費率如下:
一、燃煤:每度電新臺幣0.0521元。
二、燃油:每度電新臺幣0.0485元。
三、燃氣:每度電新臺幣0.0360元。
四、核能:每度電新臺幣0.0209元。
五、自用發電:每度電新臺幣0.0406元。
每一種發電方式都要繳交一筆錢給再生能源發展基金
所以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阻擋綠能這回事
並且核能是【唯一】有後端處理基金的發電方式
核能的每度電會提撥0.14~0.18元左右到後端處理基金
用來處理高低階核廢料以及除役問題
民國76年至107年10月底止,目前後端基金累計淨值3,174.89億元
所以請不要在造謠核電便宜是因為沒有算上除役費用了
【你該關心的是其他沒有後端基金的發電項目】
6.反核說核災超級無敵非常有可能發生
一秒都不該存在
但是核能依然要用到2025,你我都覺得矛盾
但反核不覺得政府也不覺得
2025核能就會廢止,我們就當作核災可能會發生的問題可以在2025被解決
為什麼核災超級無敵非常有可能發生
但7年內不會發生?
只有兩種理由
1.政府跟反核團體不在乎這7年會不會發生核災
所以訂2025才廢核
2.政府跟反核團體用了魔法封印核災
但只能再封印7年,所以2025一定要廢核
----------------------------
所以從上面看來
1.核廢料問題依然無法解決
2.3.5都是不存在的問題
4.則是可以用火力去替代所以也不是問題
6.可以被解決
所以目前來看2025非核唯一能解決的,就是反核認為99.9999%會發生核災
變成0%不可能發生,但我不解為何不2018就廢,要等到2025就是了。
其實懂政府的人都知道廢核後
核廢料的問題也可以被解決
就像執政前反核食
執政後科學理智告訴我們日本不存在核食
廢核前,高階不能放入乾式貯存、高階不能送出國再處理、高階不能放乾貯等新科技研發後再處理
廢核後我相信就可以了
不過這要同時滿足廢核跟DPP執政這兩大因素
核廢料才能被處理就是了。
-----------------------------
好的,談完廢核能解決甚麼之後
我們來談【廢核後會有甚麼問題】
就直接跳到2025廢核後的時間軸
20綠能 30燃煤 50燃氣
我們就先假設綠能的裝置容量已達到目標來做討論
等等,
為何不先去討論裝置容量能否在7年內達到目標呢?
因為反核會說:你不試試看怎麼知道?
然後開始扯輻射沒有最低安全劑量之類的鬼話轉移焦點
我覺得很煩,有夢最美所以我就退一萬步假設夢想成真
20%的裝置容量已達到,然後我再把每年平均用電成長2%拿掉
7年都沒有用電成長的這個前提進行討論
不然20%裝置容量難度會比找到獨角獸難
我已經超放水囉,請反核不要再該該叫了
-----------------------------
好的回到主題,首先,
假設綠能的裝置容量真的7年內達到了20%
但發電量是另一回事
就好像你的錢包大小跟你的賺錢能力無關一樣(哭
核能跟火力都屬於錢包有多大賺錢能力就有多好的類型(羨慕
綠能則是看天吃飯,就算給你120%破百的裝置容量
也是要看老天爺肯不肯賞飯吃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技術】只要氣候不好,綠能發電就會受阻
發電效率可能是0也可能是100
也就是一天裡面這20%的綠能最低可能是0最高是20
這也是以核養綠一直點出來的問題
(反核很喜歡拿這嚴肅的議題開玩笑說是以核擋綠)
(非得要矇著眼睛拍拍手說,對,太陽能晚上也能發電他們才開心)
現在的綠能已經從過去的嬰兒慢慢成長到小學生了
但依然無法穩定24小時發電,還是需要核能或是火力的支援
如果你反核,你無法接受現在的太陽能晚上居然不能發電!?你可以關掉這則文章了,掰
少了核能支援,剩下不是燃煤就是燃氣
反核最近很喜歡拿著40燃煤30燃氣,比30燃煤50燃氣還汙染,沾沾自喜
廢話,難道整個銀河系只有反核看出來這點嗎?
重點在於是否能做到,以及做不到會如何
不然乾脆一點提10燃煤70燃氣或是100綠能不是更完美?
過去兩周整天再算那個燃煤30%多棒多好,算的不亦樂乎
幾天前的威力彩我也是整天再算16.5億要怎麼花阿
開心的勒
-----------------------------
接下來就是剛提到的是否能做到,以及做不到會如何
所以在2025確定廢核以後會有以下兩種狀況
天氣好的時候20%綠能+80%火力
天氣不好的時候0%綠能+100%火力
(尤其是夏季無風又陰天)(或是晚上無風的時候)
那如果2025核能沒有廢除並且有20%的狀況呢?
天氣好的時候20%綠能+20%核能+60%火力
天氣不好的時候0%綠能+20%核能+80%火力
結論
有核能,火力最多80最少60
無核能,火力最多100最少80
那如果核能只有10%呢?
一樣
有核能,火力最多90最少70←事實上這就是2017、2018目前的現況
無核能,火力最多100最少80
當火力100時,看火力裡面你們要50燃煤50燃氣,還是10燃煤90燃氣
我真的不在乎(流淚+咳嗽
我就用反核最愛的模式反問反核就好
【請問反核人士能跟我【【【保證】】】2025綠能每天的發電量都能有穩定20%嗎?】
反核肯定會說盡量做到,難道要讓核能巴拉巴拉巴拉的
好啦好啦聽你的廢除核能拉
最後就是每天處在
80%火力~100%火力之間的永續乾淨節能幸福低碳非核家園
------------------
而最後我們回到電力調度的實際面來看
就不談火力配比了,反正反核最愛算30%燃煤有多棒了
就當作火力不管100還是80,燃煤都是30%就好
看其他70%要燃氣,還是豪火球之術我都不在乎
我只問個簡單問題
你是否有遇過突然下大雨,或是天氣突然變糟的狀況?
或是晚上的時候,無風的時候呢?
我相信只要是年齡超過三個月的地球人
都有遇過這些狀況
接下來就是一個大重點了
假設原本電力配比是天氣好的狀況
20綠能+80火力
一時之間風雲變色下起了雨
太陽能完全發不出電來,綠能剩下10不到
請問我們台灣會跳電嗎?
答案是不會。
這就是我們正常人他媽的,一直解釋的,苦口婆心的
每日每夜的,不斷強調的基載電力的用處
你身為一個火鍋店店長
小孩都知道冬季是客人最多的時候
難道你不會在冬季來臨前多準備備料跟人力嗎?
難道連剛有語言能力的小孩
都知道天氣會有時好時壞的狀況
都知道他媽的太陽會下山,風他媽的不會一直吹
台電一群專業人士會白癡到不去做準備嗎?
怎麼準備?
答案是隨時保持火力90~95以上
這就是為何彭博社2016年就指出台灣再生能源擴張目標訂得過高
既要廢核又要減碳,遙不可及的原因
------------------
當然,綠能是不是有一天能夠真的20%穩定發電? 我相信可以
人都能上宇宙了對吧? 30%穩定40%穩定我相信都可以
【【【但這跟在2025辦到,7年內辦到是兩回事】】】
電業法95條第一項就是強制2025時停下所有核能
也就是說【不管綠能有沒有成功都要停下核能】
到時候連像日本重啟的機會都沒有
只要少發1度的綠能就是多1度的火力替補。
只要綠能不穩定的一天,就是火力要持續滿載的一天。
------------------------
會說核媒一家親的人
100%是火力擁護者、火力守護者、火焰聖戰士、宇智波一族
少了核能阻擋,火力才能肆無忌憚往上衝
不愧是永續乾淨節能幸福低碳非核家園
最後還是要再問一次
【請問反核人士能跟我【【【保證】】】2025綠能每天的發電量都能有穩定20%嗎?】
至於核能到底能不能用,我也懶的用台電的核安成績世界前段班,斷層屬於二類而非一類
海嘯牆高到莫名其妙,核電廠被多國國際單位檢驗合格,遇上緊急事故有七道防護
值班經理就能下令廢爐,或是抗震係數至少能抵抗規模8的地震,全台垮了核電廠也屹立不搖
以及40年來良好的核安紀錄巴拉巴拉巴拉等
反正核能一秒都不該存在,卻要2025才能廢,
肯定有政府的黑魔法保護著直到2025
邏輯甚麼的無所謂,我們活在有獨角獸跟巨人族的世界裡不然核能早該出事了
核電廠能不出事,全都是因為我們有他媽的魔法拉!
------------------------
2025沒了核能,就是一場綠能一旦無法穩定發電
就是準備迎接常態90~95以上火力家園的賭局
而且是7年後就能馬上驗收的賭局
再.也.沒.有.回頭路。
我知道反核很愛說用核能是賭博拉
但怎麼看都是反核人士最愛賭
把核能說的一秒都不該存在
結果賭7年內不會發生核災
把火力說的多可怕,結果賭7年內綠能會光速成長,太陽能晚上也能發電
嘴上說得跟行為總是充滿矛盾
根本超愛火力尤其是燃氣
台灣近年最嚴重的事件
一個815大停電一個高雄氣爆
全都跟燃氣有關,然後我們要50%占比
接著繼續譴責核電(???)
如果不想跟著反核一起賭一把的!
請11/24號投下16案同意!
10項公投全領,投下你認同的公投同意!!
請11/24號投下16案同意!!!!!
用電設備檢驗費用 在 徐永明 Facebook 八卦
【車測項目偷工減料,人民的安全在哪?】記者會LIVE
政府有能力保障人民安全,交通部為甚麼不做?
時代力量立法委員徐永明今天舉辦記者會表示,先前已經要求交通部公開車測資訊。今天更進一步檢視車測項目是否足夠,是否需要增加?徐永明委員表示,今日召開記者會是希望從公共利益角度,提供更多車安資訊給人民做選擇。隸屬經濟部的車測中心其實有能力做更多安全檢測,但隸屬交通部的車安中心卻沒有想要增加安全檢測項目,政府應該跨部會協調積極處理。徐永明委員表示,政府不要有能力保障人民安全卻不做,交通部這甚麼心態?
徐永明委員說明,根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與運輸安全網站資料顯示,前面和後面撞擊導致的傷亡比例從2013至2015蠻高的,但目前車測並沒有「前面全寬」、「後面」等撞擊項目,所以增加訂定此安全標準是很重要的。徐永明委員質疑,若實際上傷亡是有影響的,那這兩個項目的安全檢測為甚麼沒有?與中國比較,中國前面、後面全撞都是有的,更不用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相較我國交通部僅依「前面偏置」及「側面」撞擊測試項目合格,車輛即可上市,根本是漠視人民安全。徐永明委員質疑,請問賀陳部長為何不做?是否想圖利掩護誰?希望交通部不要抗拒,也不要圖利廠商,因為更多的資訊提供給消費者,對廠商而言也是有幫助。
汽車專家龐德表示,無論今日國內車測中心是否有能量可做,都還有國外的檢測單位可以協助,重點是國內碰撞法規是否能與他國相比或是更加先進。台灣交通狀況變數很多,若沒有閃躲,車輛就是遭到全面的撞擊,此部分目前沒被檢驗到,是很危險的。龐德表示,目前只模擬側撞是有放水嫌疑的,應該是要加入「前面全寬」、「後面」等撞擊測試,以及車輛頭是否可耐衝擊等。
台大機械系助理教授李綱表示,贊成國內法規應該向歐美重視消費者看齊。從車廠觀點會因增加成本而反對,但從正面角度來看,增加測量項目對於增進車廠品質會是好的壓力。李綱助理教授表示,目前測量僅用電腦模擬來完成是不夠的,還是需要靠廣泛的實測。李綱助理教授建議,應從正面看待此問題,而非僅是注意到與廠商對立。徐永明補充說明,重點還是主管機關的決心,若「前面全寬」跟「後面撞擊」影響都很大,就應該要注意。
車輛中心副總經理崔金童表示,關於「前面全寬」跟「後撞油箱」等撞擊測試,事實上這兩項都已經建立。而關於「側面立柱」撞擊測試,依目前ARTC的能力,應該沒有問題,不過依照歐盟、美國要求列入測試時,需要特別設備做測試,然而需要增加花費一千多萬,目前暫時沒辦法。崔金童副總經理表示,若增加測試項目,車廠雖然會增加測試成本費用,但國內政策是要保護消費者安全,不可諱言愈多測試對於消費者而言愈安全。
汽車專家龐德補充,關於撞擊測試,基本上不僅是看車輛被壓扁到甚麼程度,另外車輛被撞擊後,門是否能被開啟、人員傷亡程度等才更是關鍵。雖然同外國車款的車輛在台灣生產,其外殼跟結構沒有問題,但同款的車在台灣的生產規格,有些安全配備像是氣囊數量等有可能被拿掉,那是我們最在意的地方。
徐永明委員最後表示,會不會同樣的車款在不同國家的安全性是不同的,交通部應該針對更本土的需求,增加安全測試。徐永明委員也表示,辦公室將召開協調會,請交通部次長表示,交通部究竟是站在人民的立場,還是維護車廠的利益?
用電設備檢驗費用 在 阿爸去哪裡 Youtube 的評價
在台灣的的中低價電動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
絕大多數零件都是從大陸來的,畢竟那邊市場蓬勃
在台灣有很多組裝廠和使用台灣製造的鋰電池
在電池安全上可以放心,有許多產品險跟測試認證
另外鋰電池老闆說壽命約三到五年
有提供兩年保固,電池一顆14000
電池不便宜哦,跟一般摩托車三年保養費用應該差不多吧
這幾年小型電動車越來越普及了
不只是外籍勞工朋友會去買來騎乘,很多台灣人也有了新選擇
既不用電動機車的高額購車費用,也不用駕照、不用稅金
不過還是要戴好安全帽並遵守交通規則
在台灣也有很多人抱怨常遇騎這種車的人成為馬路三寶
我是覺得不論交通工具的種類,總是會有不守規矩的人
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
車型:JY-166S 電動自行車
馬達功率:800W
爬坡度:約18%
續航力:約30~35KM(載重與坡度皆有差異)
剎車:前後鼓煞
最高時速:依照法規,電動自行車最高速限為25km/h
輪胎尺寸:3.00-10
車重:40公斤(不含電池)
電池:有量科技鋰電池 52V13Ah 通過CNS檢驗 工研院STOBA防爆專利 防水等級IP-68
--------------------------------------------------------------------------------------------
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條文
第 69 條
慢車種類及名稱如下:
一、自行車:
(一)腳踏自行車。
(二)電動輔助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人力為主、電力為輔,最
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在四十公斤以下之二
輪車輛。
(三)電動自行車:指經型式審驗合格,以電力為主,最大行駛速率在每
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車重不含電池在四十公斤以下或車重含電
池在六十公斤以下之二輪車輛。
二、其他慢車:
(一)人力行駛車輛:指客、貨車、手拉(推)貨車等。包含以人力為主
、電力為輔,最大行駛速率在每小時二十五公里以下,且行駛於指
定路段之慢車。
(二)獸力行駛車輛:指牛車、馬車等。
其他慢車未依規定向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登記,領取證照即行駛道
路者,處所有人新臺幣三百元罰鍰,並禁止其通行。
前項其他慢車登記、發給證照、規格、指定行駛路段、時間及其他管理事
項之辦法,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定之。
第 72 條
慢車未經核准,擅自變更裝置,或不依規定保持煞車、鈴號、燈光及反光
裝置等安全設備之良好與完整者,處慢車所有人新臺幣一百八十元罰鍰,
並責令限期安裝或改正。
電動自行車於道路行駛或使用,擅自增、減、變更電子控制裝置或原有規
格,處電動自行車所有人新臺幣一千八百元以上五千四百元以下罰鍰,並
責令改正。
第 72-1 條
電動自行車於道路行駛或使用,行駛速率超過型式審驗合格允許之最大行
駛速率每小時二十五公里者,處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新臺幣九百元以上一千
八百元以下罰鍰。
第 73 條
慢車駕駛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
一、不在劃設之慢車道通行,或無正當理由在未劃設慢車道之道路不靠右
側路邊行駛。
二、不在規定之地區路線或時間內行駛。
三、不依規定轉彎、超車、停車或通過交岔路口。
四、在道路上爭先、爭道或其他危險方式駕車。
五、在夜間行車未開啟燈光。
六、行進間以手持方式使用行動電話、電腦或其他相類功能裝置進行撥接
、通話、數據通訊或其他有礙駕駛安全之行為。
慢車駕駛人,駕駛慢車經測試檢定酒精濃度超過規定標準者,處新臺幣六
百元以上一千二百元以下罰鍰。
慢車駕駛人拒絕接受前項測試之檢定者,處新臺幣二千四百元罰鍰。
電動自行車駕駛人未依規定戴安全帽者,處駕駛人新臺幣三百元罰鍰。
第 76 條
慢車駕駛人,載運客、貨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
以下罰鍰:
一、乘坐人數超過規定數額。
二、裝載貨物超過規定重量或超出車身一定限制。
三、裝載容易滲漏、飛散、有惡臭氣味及危險性貨物不嚴密封固或不為適
當之裝置。
四、裝載禽、畜重疊或倒置。
五、裝載貨物不捆紮結實。
六、上、下乘客或裝卸貨物不緊靠路邊妨礙交通。
七、牽引其他車輛或攀附車輛隨行。
腳踏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駕駛人附載幼童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新臺
幣三百元以上六百元以下罰鍰:
一、駕駛人未滿十八歲。
二、附載之幼童年齡或體重超過規定。
三、不依規定使用合格之兒童座椅、腳踏自行車或電動輔助自行車。
四、未依規定附載幼童。
前項附載幼童之腳踏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應遵行事項及兒童座椅之檢
驗方式,由交通部定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XEPmiNWZ4I/hqdefault.jpg)
用電設備檢驗費用 在 用電設備檢驗 - 自強電機補習班 的相關結果
3.考試報名費(含代報名費) 1,915元 ... 上課費用:請電洽。 ... * 報名免術科者,須檢附通知單影本一份。 ... 另外遠道較不方便前來者,請在本班報名時另加60元填寫信封寄回准考證 ... ... <看更多>
用電設備檢驗費用 在 電業規費收費標準修正條文 的相關結果
用電設備檢驗 維護業申請變更登記、補發或換發登記執照者,應繳納登記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 第 十一 條 自用發電設備設置人依本法第一百零一條規定申請登記 ... ... <看更多>
用電設備檢驗費用 在 電業規費收費標準 - 植根法律網 的相關結果
用電場所申請登記僱用專任電氣技術人員或委託用電設備檢驗維護業者, 應繳納登記費新臺幣六百元。 用電場所申請變更登記、補發或換發登記執照者,應繳納登記費新臺幣三百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