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過睇一齣戲,完全掌握結局,因為是真人真事,這件事發生之後18個月,不放過所有關於這件事的資料,入戲院之前仍然心情忐忑,看的時候心情緊張至手掌盡濕,看完之後身體狀況像完成劇烈運動?
我剛試過,睇的戲是關於2017年6月,Alex Honnold單獨徒手攀上El Capitan的事蹟, 戲名「Free Solo」(這齣戲香港仍未上映)。Free Solo在攀岩界的定義是,單獨,徒手,無輔助,無安全設備。在Free Solo界別,沒有出名的高手,因為都死了。
Alex Honnold的壯舉被譽為人類運動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戲中,另一位頂尖攀岩者,同是Alex的攀岩夥伴Tommy Caldwell形容,想像這項嘗試的難度等於奪得奧運金牌,但得不到的代價,是死亡。什麼人會不顧生死,追求運動成就?一定不會是這樣簡單。
我沒攀岩的經驗,也沒打算開始參與。這段時間把我俘虜的,應該是關於生命,關於生死的疑問。我看過很多Alex Honnold的紀錄片,以及訪問,他似是一個思考型的人,怎看也不似是一個不顧後果,想做就做,尋求刺激的人。我對Alex Honnold的興趣,大至2017年10月,一個人走去Yosemite公園,親眼親身感受El Capitan的雄偉,用雙腳行上El Capitan山頂,點知被隻黑熊攔路,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
看完齣戲超過24小時,我不敢太快下筆,因為這齣戲擁有令人上癮的力量,我已經有再看的衝動。很喜歡這齣戲,因為解答了很多心裏疑問。這不是一齣關於攀岩的電影,而是一齣關於生命的電影。果然,Alex Honnold不是尋刺激者,頂多,他是尋完美者。
Alex Honnold沒有直接解答「點解」— 點解為了達到無甚實質意義的目標,置生命於不顧,但答案在戲中呼之欲出。Alex Honnold跟我們不同的地方,除了他的攀岩身手,還有他以自己的方式看透生命的意義。
人,總會死,死的方式沒法預計,Free Solo只是把死亡變得「immediate and present 」。Alex Honnold解釋,「immediate and present 」的意思,不是把死亡拉近,而是引發我們把生命活得更有意義。在讀書,工作,比賽,表演的時候,經常有長者或教練對我們說,想像結果與性命攸關,目的是加強我們的投入。但實際上,我們知道這件事與性命完全無關,Free Solo是少數例外。
Free Solo的每一步,每一個細節,都影響攀岩者的生死。沒cushion,沒第二個機會,沒有人幫手,幫自己的就只有自己事前的訓練。這齣戲告訴我們,最難的幾段,Alex Honnold閉上眼睛,可以唸出他應該怎樣做,右腳搭向那裏,左手大拇指抓住那一點。Alex Honnold像一個舞蹈者,每一個舞步在他腦海中不停重複跳着,直至完美。
Alex Honnold知道達致完美,只有一條路,是做好一百個,一千個細節。這齣戲在香港放映,不需要加入「家庭觀眾不可模仿」的警告字眼,因為沒經歷過Alex Honnold的訓練,未行到El Capitan的山腳,已經嚇呆。Alex Honnold試過,完成壯舉之前的幾個月,在攝影機之前,攀了一小段路之後,他感到不安,決定掉頭。Alex Honnold肯定不是「唔識死」,而是非常「識死」,而且在認識死亡的過程中不斷尋求進步。
這齣戲帶出兩個道德問題:一、應否拍這齣戲?拍戲當然有商業考慮,但道德上也值得商榷。在攀岩界,正反意見皆存在。支持者認為讓公眾加深認識這個人,這項創舉,這項運動,是好事。反對者認為這項創舉的難道已經夠高,Alex Honnold不需要額外騷擾。特別是在攝影機面前,我們有可能做出不應做的事。導演高明之處,是沒有埋藏這問題,反而讓正反兩方公開討論,包括Alex Honnold本人的意願。
二、Alex Honnold的媽媽。Alex Honnold的爸爸不在世,媽媽是退休教師,她沒反對兒子Free Solo。很多人對他的媽媽的反應有意見,認為她不應不反對。在家長的眼中,Alex Honnold的行為是自私。
由始至今,他的媽媽完全信任Alex Honnold的判斷。或者,她不但信任,對生與死的看法,她和兒子意見一致。生與死有很多種不同方式,最難的地方,是自己察覺得到。
他的媽媽這樣看:「When he is free soloing, is when he feels the most alive, the most everything, how can you even think about taking that away from somebody?」
2017年6月3日,用了3小時56分鐘,Alex Honnold成功單獨徒手攀上El Capitan,做出前無古人,應該後無來者的創舉。我解答不了「自私」這個問題,但可肯定這不是魯莽向死神挑戰。因為Alex Honnold的紀律,訓練,對細節的執着,對生命意義的看法,我們擴闊了人類極限的想像。
同時也有28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1萬的網紅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科技越來越發達,「發表自身言論」也變得越來越方便、容易。「我沒有惡意歐」、「我只是想說一下而已」,相信在生活中,這些台詞可能從任何人口中聽到。在資訊傳播門檻相對低且快速的時代,話語的力量更多時候甚至超越我們想像。這回這群人將以一貫「誇張式幽默」探討近年逐漸被討論的「酸民文化」。當別人跟你持不同意見,...
生與死的看法 在 記者陳曉蕾 Facebook 八卦
#好好地老 選擇不醫治
文:#陳曉蕾
七十三歲的病人因為咳血進到醫院,發現是肺癌。
「有一個不好的消息:你有肺癌,可是好消息是可以化療紓緩。」我說。
「不用了,我不用做這些。我想快快出院。」他馬上答。
「為什麼呢?可以化療都不做?」
「我人又老、錢又無,快快去就好啦。如果化療誰來照顧我?」
他是有道理的,化療期間他連現在的自理能力也失去,就算化療後可以拖多兩、三年,生活質素也不會好。現在越來越多人有癌症,也有很多治療,不會馬上死去,而是慢慢地死去,這漫長的過程是誰照顧?醫院和院舍都未必能解決定這問題。這是對生與死的看法,病人是有自主決定的。
我們以前讀醫學院時,看東西比較簡單,有什麼病,就用什麼方法醫,當時以為學了,就可以套用在不同的病人身上。醫生的工作就是查出病人的疾病,然後用這些標準方法,期待治療會見效。可是當你一直執業,就會發現現在所謂的醫治,不一定是最好的,也有不同的方法,一來醫生所相信的一套,並不是時時都有效,二來也會有病人選擇不接受醫生相信的一套。
年青醫生可能不曉得,可是當你不斷看到同一套醫治,不是人人都有效,就會領悟。尤其醫學內科,與外科是不同的,不是醫治後馬上看到效果,內科需要較長時間,很少藥物是馬上見效的。
老人科其實是陪病人走最後一程,病人不會回復三十歲的健康。所以老人科醫生的目標,是讓病人有生活質素,就算病人情況愈來愈差,這也是預料之內的情況,總之可以讓病人就算身體一直變差,仍然有生活質素:癌症很痛,就讓他止痛,雖然病人最終都要死,但這是醫生要明白的。
。
撮自《好好地老》逢周五刊登
。
人人都會老,但在香港安心老去並不是易事。
記者陳曉蕾透過與賽馬會耆智園總監郭志銳教授,連月訪談結集成書《好好地老》,讓我們了解到醫院的限制,繼而探討社區的支援,再談到個人如何面對年老、面對死亡。醫院本應是個「救命」的地方,但為何長者進醫院後反而健康更差?護理服務如何能夠「以人為本」?
紙本搶購一空
電子書有優惠:shorturl.at/ghFQ8
生與死的看法 在 蔡東豪 Facebook 八卦
恭喜,奪得奧斯卡。
相信在香港上映,指日可待。
***************************
試過睇一齣戲,完全掌握結局,因為是真人真事,這件事發生之後18個月,不放過所有關於這件事的資料,入戲院之前仍然心情忐忑,看的時候心情緊張至手掌盡濕,看完之後身體狀況像完成劇烈運動?
我剛試過,睇的戲是關於2017年6月,Alex Honnold單獨徒手攀上El Capitan的事蹟, 戲名「Free Solo」(這齣戲香港仍未上映)。Free Solo在攀岩界的定義是,單獨,徒手,無輔助,無安全設備。在Free Solo界別,沒有出名的高手,因為都死了。
Alex Honnold的壯舉被譽為人類運動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戲中,另一位頂尖攀岩者,同是Alex的攀岩夥伴Tommy Caldwell形容,想像這項嘗試的難度等於奪得奧運金牌,但得不到的代價,是死亡。什麼人會不顧生死,追求運動成就?一定不會是這樣簡單。
我沒攀岩的經驗,也沒打算開始參與。這段時間把我俘虜的,應該是關於生命,關於生死的疑問。我看過很多Alex Honnold的紀錄片,以及訪問,他似是一個思考型的人,怎看也不似是一個不顧後果,想做就做,尋求刺激的人。我對Alex Honnold的興趣,大至2017年10月,一個人走去Yosemite公園,親眼親身感受El Capitan的雄偉,用雙腳行上El Capitan山頂,點知被隻黑熊攔路,不過這是另一個故事。
看完齣戲超過24小時,我不敢太快下筆,因為這齣戲擁有令人上癮的力量,我已經有再看的衝動。很喜歡這齣戲,因為解答了很多心裏疑問。這不是一齣關於攀岩的電影,而是一齣關於生命的電影。果然,Alex Honnold不是尋刺激者,頂多,他是尋完美者。
Alex Honnold沒有直接解答「點解」— 點解為了達到無甚實質意義的目標,置生命於不顧,但答案在戲中呼之欲出。Alex Honnold跟我們不同的地方,除了他的攀岩身手,還有他以自己的方式看透生命的意義。
人,總會死,死的方式沒法預計,Free Solo只是把死亡變得「immediate and present 」。Alex Honnold解釋,「immediate and present 」的意思,不是把死亡拉近,而是引發我們把生命活得更有意義。在讀書,工作,比賽,表演的時候,經常有長者或教練對我們說,想像結果與性命攸關,目的是加強我們的投入。但實際上,我們知道這件事與性命完全無關,Free Solo是少數例外。
Free Solo的每一步,每一個細節,都影響攀岩者的生死。沒cushion,沒第二個機會,沒有人幫手,幫自己的就只有自己事前的訓練。這齣戲告訴我們,最難的幾段,Alex Honnold閉上眼睛,可以唸出他應該怎樣做,右腳搭向那裏,左手大拇指抓住那一點。Alex Honnold像一個舞蹈者,每一個舞步在他腦海中不停重複跳着,直至完美。
Alex Honnold知道達致完美,只有一條路,是做好一百個,一千個細節。這齣戲在香港放映,不需要加入「家庭觀眾不可模仿」的警告字眼,因為沒經歷過Alex Honnold的訓練,未行到El Capitan的山腳,已經嚇呆。Alex Honnold試過,完成壯舉之前的幾個月,在攝影機之前,攀了一小段路之後,他感到不安,決定掉頭。Alex Honnold肯定不是「唔識死」,而是非常「識死」,而且在認識死亡的過程中不斷尋求進步。
這齣戲帶出兩個道德問題:一、應否拍這齣戲?拍戲當然有商業考慮,但道德上也值得商榷。在攀岩界,正反意見皆存在。支持者認為讓公眾加深認識這個人,這項創舉,這項運動,是好事。反對者認為這項創舉的難道已經夠高,Alex Honnold不需要額外騷擾。特別是在攝影機面前,我們有可能做出不應做的事。導演高明之處,是沒有埋藏這問題,反而讓正反兩方公開討論,包括Alex Honnold本人的意願。
二、Alex Honnold的媽媽。Alex Honnold的爸爸不在世,媽媽是退休教師,她沒反對兒子Free Solo。很多人對他的媽媽的反應有意見,認為她不應不反對。在家長的眼中,Alex Honnold的行為是自私。
由始至今,他的媽媽完全信任Alex Honnold的判斷。或者,她不但信任,對生與死的看法,她和兒子意見一致。生與死有很多種不同方式,最難的地方,是自己察覺得到。
他的媽媽這樣看:「When he is free soloing, is when he feels the most alive, the most everything, how can you even think about taking that away from somebody?」
2017年6月3日,用了3小時56分鐘,Alex Honnold成功單獨徒手攀上El Capitan,做出前無古人,應該後無來者的創舉。我解答不了「自私」這個問題,但可肯定這不是魯莽向死神挑戰。因為Alex Honnold的紀律,訓練,對細節的執着,對生命意義的看法,我們擴闊了人類極限的想像。
生與死的看法 在 TGOP (This Group Of People) Youtube 的評價
科技越來越發達,「發表自身言論」也變得越來越方便、容易。「我沒有惡意歐」、「我只是想說一下而已」,相信在生活中,這些台詞可能從任何人口中聽到。在資訊傳播門檻相對低且快速的時代,話語的力量更多時候甚至超越我們想像。這回這群人將以一貫「誇張式幽默」探討近年逐漸被討論的「酸民文化」。當別人跟你持不同意見,如何判斷對方是良性溝通,還是為酸而酸? 話語權跟尊重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你的看法又會是什麼呢? 歡迎在留言處跟我們說說你的觀點歐~
#這群人 #展榮展瑞 #十分鐘的戀愛
30而力玩創未來
「逐台」通過Pantone的校色認證
來自MIT的在地品牌,創意就從AERO開始!
當創作者的第一步👉https://bit.ly/2YbhNZI
#GIGABYTE #AERO #創作者筆電
#30而力玩創未來
GIGABYTE 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GIGABYTE.Notebook.Taiwan/
支持群人 訂閱訂起來➔ https://tgop.pse.is/GWAQ6
A Day To Remember 播放清單 經典語錄系列➔ https://tgop.pse.is/M3HAM
來看這群人更多日常生活 ➔ https://tgop.pse.is/KZPB2
群人製作的都在這➔ https://tgop.pse.is/KB5Z4
【更多影片 看起來!】
這群人 TGOP –十年的我 Ten years of me
https://youtu.be/q55S3PA7mTI
這群人 TGOP – 做到死 Do it till we die
https://youtu.be/YD9aYOjc5y8
展榮.展瑞 K.R Bros 《夏夜晚風 Summer Breeze》
https://youtu.be/BhAWjvIljL0
展榮.展瑞 K.R Bros《十分鐘的戀愛 Ten Minutes of Love》
https://youtu.be/uK8wzj7JLMY
展榮展瑞K.R Bros - 安靜了太久Not Anymore
https://youtu.be/uv85oswcER4
展榮展瑞 K.R BROS - 夜式人生 Night Owls
https://youtu.be/o_rJEXm49H0
跟朋友出遊的傻眼事蹟
https://tgop.pros.si/3dghwj
別人跟你想的永遠不一樣
https://tgop.pros.si/3c9ua3
過年讓你傻眼的事
https://tgop.pros.si/38yvwa
爸媽諄諄教誨的經典語錄
https://tgop.pros.si/3ch63p
倒帶2020流行事
https://tgop.pros.si/3cwu3j
看醫生的經典語錄
https://tgop.pros.si/3aqw2h
斜幹青年電影院 feat.安心亞 華森
https://tgop.pros.si/3ct5yl
敦親睦鄰的經典語錄
https://tgop.pros.si/3c465x
丟臉與難為情的瞬間
https://youtu.be/UiAXNCEj0us
鬧什麼系列–史上最麻煩客訴
https://youtu.be/bc86S6cRfis
尷尬癌的經典時刻
https://youtu.be/loRLLokVc5o
史上最扯電影解說「牛郎與織女」
https://youtu.be/WPeaLoX7u_A
打工的經典語錄
https://youtu.be/PWmXREMAxl4
口罩的經典語錄
https://youtu.be/W9Pi_BvOiZ4
現代人生活壓力超級大
https://youtu.be/MbvSC7srU8Q

生與死的看法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評價
要出國了,準備好要換外幣了?🧐
匯率看板一堆密密麻麻的數字總是有看沒有懂?
為什麼出國刷卡少一句話可能多虧3%?😱
這三件事學起來,不要讓銀行默默賺很大
★風險提示★:鼠在影片所提供之方法,僅為舉例參考,並無任何推薦投資人買賣之意,不保證損益,投資前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可承擔之風險,且勿任意買賣。
【玩泰國泰幣怎麼換?鼠算給你看】
http://rj1980.pixnet.net/blog/post/48064172
【12/5補充】
大家對影片中「先換美金再換泰幣」的看法有些分歧
鼠算給大家看好了
以2017/12/5臺銀和泰國觀光最常換錢的SuperRich匯率來比較
臺銀:現金賣出美金30.177、現金賣出泰銖0.9592
泰國SR:現金買入美金32.25、現金買入台幣1.09
同樣拿1萬台幣來換:
⟪台幣直接換泰幣⟫
1萬台幣在臺銀可以換到10,425泰銖 (1:0.9592)
1萬台幣在泰國SR可以換到10,900泰銖(1:1.09)
⟪台幣先換美金再換泰幣⟫
1萬台幣在臺銀可以換到331美金 (1:30.177)
331美金在泰國SR可以換到10,674泰銖 (1:32.25)
結論是說,十張小朋友直接拿到泰國SuperRich窗口換,會比「先換美金再換泰幣」多換到226塊泰銖,還可以少跑一次銀行,這也與鼠多次在泰國換匯的實驗結果相符。
不過「先換美金再換泰幣」確實會比在台灣用台幣直接換泰幣來得好一點點,但缺點是:
要多跑一次銀行(台灣一次、泰國一次)
要多付一個手續費(機場櫃台有收)
要多一道計算(台換美再換泰)
要多承擔一個匯率波動的因素(美金對泰銖的部分)
如果考慮以上這些因素之後
還是覺得要「先換美金再換泰銖」
那就屬於見仁見智的範疇了😆
而鼠也不認為沒有賣回外幣「剝皮」就不發生
這應該要和即期匯率(信用卡/ATM)一起看會比較精準
因為只要使用「現金匯率」就已被轉嫁了銀行的風險成本
所以買賣匯率才會比較差
二次現金兌換(不論境內或境外),就是使用了二次現金匯率進行交換
對原始本金的價值,便已隱含二次額外的折損(被轉嫁二次)
只是現金數量在多次交換當中默默變小,表面上沒有感覺而已
【12/18補充】
關於網友在影片下方發問題到「飛機上」應該刷何種幣別的問題,鼠分別請教了二位資深的華航和國泰的空服員之後,除非客人有特別要求,他們基本上都是依照航空公司的國籍刷該國貨幣,例如華航就是刷台幣、國泰就是刷港幣。如果旅客要求刷美金或其他國貨幣,也不是所有航空公司都有支援多國貨幣喔,建議致電航空公司客服查詢。
簡單來說,可以把航空公司當成會飛的當地商店,全日空就是日本商店、新航就是新加坡商店…以此類推,此時的"當地貨幣"就是該航空公司的所屬國的貨幣,不論它飛到哪裡。
(感謝二位空服員朋友協助解答)
=================更多FQ影片=================
夯翻鼠FQ ►ETF系列
【FQ11】ETF基礎篇-就是便當的一種https://youtu.be/HDz6xAbNQ70
【FQ12】ETF進階篇-槓桿型/反向型ETF https://youtu.be/y1WwEhg1fqk
【FQ15】0050 pk 0056選誰比較好?上集 https://youtu.be/I-D1GmzzRKc
【FQ16】0050 pk 0056選誰比較好?下集 https://youtu.be/UA_btOz4uho
【FQ17】從0056捕獲高股息不死鳥 https://youtu.be/hM3wemKQT-8
【FQ32】買反向ETF等黑天鵝?先聽鼠說完鬼故事再決定https://youtu.be/kKUjclzcurk
【FQ33】十大配息ETF排行~填息最快的不是0056 https://youtu.be/_j2HR9xUafY
【FQ37】0056最新成分股更新分析 新同學來了!
夯翻鼠FQ►台股基礎系列
【FQ30】股票怎麼買?600秒學完台股交易基礎 https://youtu.be/zEDJ7LBZO4M
【FQ31】股票1元不是你的1元~搞懂零股先從除權講起 https://youtu.be/R0NAdlmZ70s
【FQ2】存股一定打敗銀行定存?常被忽略的三個弱點和一個關鍵 https://youtu.be/kF6XomSRcUw
【FQ6】存股如何決定進場時機?2018台股萬點對新手的意義 https://youtu.be/9QxXoD3zTks
【FQ1】什麼是利率與殖利率? https://youtu.be/yd3fZRrjzGM
【FQ4】存股怎麼選?新手秒懂的放山雞選股法(基礎篇) https://youtu.be/854HH85QCdU
【FQ5】台股殖利率排行前三名是他們⋯放山雞選股法(網站實作篇) https://youtu.be/cY0P5fh-d9o
夯翻鼠FQ►儲蓄系列
【FQ29】從0%到5%保本儲蓄工具PK~(定存/外幣/儲蓄險/貨幣基金) https://youtu.be/H53540h21rA
【FQ23】利率明明一樣 定儲利息贏定存的原因~(正港懶人投資) https://youtu.be/W7k1TntmInk
【FQ3】匯率霧傻傻?先換起來放?錢被銀行默默吃掉的三個秘密 https://youtu.be/U8wLmL6PKnI
【FQ28】匯率表有隱藏數字@@” 高利外幣定存前先注意這三個率~ https://youtu.be/07NBkJNiHqs
【FQ21】投資理財必學的升息&降息~(央行vs美國聯準會FED) https://youtu.be/E64cTPnojWc
夯翻鼠FQ►理財系列
【FQ9】告別負身價~鼠先教你畫這張圖(理財起手式) https://youtu.be/W6Zq6dlolrE
【FQ10】再也沒失敗的~滿月記帳法 https://youtu.be/juLfUYkCVDI
【FQ20】理財先理信用卡~循環利息和最低應角算給你看 https://youtu.be/15s-TAyOssg
夯翻鼠FQ►基金系列
【FQ18】新手買基金學什麼?這三個能力最值得 (粽子投資法) https://youtu.be/MI3YjuXlr3c
【FQ8】定期定額超過二年就GG?因為很少人注意這二隻Bug https://youtu.be/U_A95yWC2eI
【FQ19】覺得基金很難選?讓AI來吧~(推薦新手) https://youtu.be/uxYrR-TFTVo
夯翻鼠FQ►台股進階系列
【FQ14】參加除權息可節稅?2018稅改股利申報二擇一制https://youtu.be/DDNZACHMDog
【FQ13】大牛不爽領股利?股票除權息的各種股民~https://youtu.be/Huyej6CHgFs
【FQ7】2018二月全球股災~黑天鵝是機器人? https://youtu.be/FlY7Ms53wyI
【FQ22】三大法人不是三個人啦XD~吻仔魚跟著鯨魚怎麼賺錢? https://youtu.be/2XOI0ipIML8
夯翻鼠FQ►股國四面系列
【FQ24】要聽懂股票國語言先學金字塔這四面(基本/籌碼/技術/消息) https://youtu.be/4jRM4Zze7Ng
【FQ25】股票怎麼選?基本面先問這三題 (股本/EPS) https://youtu.be/9Oew02e5uqg
【FQ26】新手學基本面二大指標 評估企業賺錢能力(ROE/ROA) https://youtu.be/VnYdpRMU8Y0
【FQ27】股票估值的基本面三大指標~(本益比/股價淨值比/殖利率) https://youtu.be/yUUO7dtFInk
【FQ34】徹底搞懂技術線圖七大元素~先從各種K線開始https://youtu.be/V__cjhFm0L8
【FQ35】判斷股價強弱的關鍵~先學會看均線https://youtu.be/ti8m7rJmB3E
【不用花錢也可以贊助柴鼠】
https://youtu.be/DGV964Fks2s
【訂閱柴鼠也是一種鼓勵】
https://ppt.cc/fUrThx
【柴鼠兄弟相關頻道】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柴鼠兄弟ZRBros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zrbro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rbros/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130090309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421309132
【聯絡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銀行不是吃素的
#能刷就不要用現金

生與死的看法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英國食物 #英國 #美食沙漠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20 英國曾經是美食天堂!
02:13 改變英國飲食的工業革命
03:25「中看不中吃」的維多利亞時期
04:35 不只宗教改革,飲食也改革
05:33 戰爭影響下的英國飲食
06:40 英國人對英國食物的看法是...?
08:00 英國的「飲食復興」
09:28 我們的觀點
10:42 提問
10:53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腳本:蛋糕說話時屑屑請閉嘴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珊珊、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Barnett, E. (2020). Reforming food and eating in protestant england, c. 1560–c. 1640. The Historical Journal, 63(3), 507-527.
Blythman, J. (2006). Bad Food Britain. HarperCollins UK.
→Christmas Banned by Puritans:https://bit.ly/360iFoY
→Common Myths About British Food:https://bit.ly/33QrWNQ
→Dining After 'Downton Abbey': Why British Food Was So Bad For So Long:https://n.pr/2RSlsIx
→Five Myths About British Food:https://bbc.in/2RPZc23
→George Orwell: British Cookery:https://bit.ly/3kDOvvV
→Griffin, E. (2018). Diets, hunger and living standards during the Brit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Past and Present, 239(1), 71-111.
→How did Britain get such an awful reputation for its food?:https://bit.ly/3cm3ffS
→Is France learning to love British food?:https://bbc.in/33TRJED
→Orwell, G. (2005). In defence of English cooking (Vol. 23). Penguin Hardcover.:https://bit.ly/3kGMHSM
→Spencer, C. (2003). British food: an extraordinary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When Christmas was banned in England:https://bit.ly/3iWk5V8
→Why are millions of children in the UK not getting enough to eat?:https://bit.ly/3clO9at
→Why British food is terrible: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World War II.:https://bit.ly/3mHhb93
→Why Does British Food Get Such A Bad Rap? We Examine.:https://bit.ly/3mJco6Z
→Why is English food the laughing stock of the entire world?:https://bit.ly/303bYPf
→Wilson, B. (2008). Swindled: The dark history of food fraud, from poisoned candy to counterfeit coffe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延伸閱讀 】
→《1984》作者歐威爾讚揚英國料理竟遭退稿!英國文化協會遲來73年的道歉:當年太不盡人情:https://bit.ly/35UBaLE
→Pie Fidelity: In Defence of British Food:https://amzn.to/36cD0Yz
→British Library collection: 1700s food:https://bit.ly/2G0v9C6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生與死的看法 在 佛教對生死的看法 - YouTube 的八卦
除了身體上的 生死 ,思想上也有 生死 ,思想有迷惑、有糾纏,突然豁然開朗覺悟就是一種生的現象。 生死 是人世間最平等的事,每個人都必然、都一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