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曾與朋友們陷入「誰才是台灣小吃霸主」的爭論之中。
我們討論出許多強力的角逐者,包含名揚國際的珍珠奶茶、稀有度MAX的愛玉、排他性極強的臭豆腐、人見人愛的炸雞排等等。
不論大家如何爭論,在我心中,烤香腸永遠都是當之無愧的台灣小吃之王。
原因很簡單,烤香腸在台灣無所不在。
從百貨公司到路邊攤,從阿里山到日月潭,全台每一座夜市、每一處名勝古蹟,甚至每一間大學宿舍,都少不了烤香腸。
金庸曾經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沒有江湖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在台灣,有人的地方就有烤香腸。
我開始注意到這件事情,是在大一寒假與家人一同環島的旅途中。
途經花蓮時,我們參訪了知名景點砂卡噹步道。
那是一條沿著山壁開鑿的古老步道,步道一側是峻峭的山谷,另一側則是湍急的溪流。
整條步道迂迴鑲嵌在河谷之中,時有狹窄的路段,必須貼著山壁行走,即使靠近斷崖邊設有扶手,仍難免感到驚心動魄。
走步道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是什麼原因讓過去的人們花費這麼大的心血於堅硬的岩壁中開鑿出這樣一座步道?
他們在尋找什麼?
步道的盡頭,有什麼在等著我?
我走到底後才發現,那裡除了跟我一樣的觀光客外,就只有一處烤香腸攤。
周遭沒有其他攤販,讓香腸攤顯得更加突兀。
當時我並沒有多想,只是好奇這麼大一個烤香腸機是怎麼運過險峻的步道。
我已經忘了香腸的售價,只記得是遠超一般香腸行情的價格,但我還是買了。
香腸串在竹籤上,烤得紅通,邊緣有些微焦,我一口從中間咬下,險些燙著舌頭,趕緊鬆口。
那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其實並不特別喜歡吃烤香腸,卻總是會吃到。
為什麼呢?
沉思間,我的竹籤猛然抖了一下。
我低頭一看,烤香腸從我剛剛咬一口的地方斷裂開來,前半段脫離了竹籤,掉落在地面。
我一陣茫然。
為什麼我會買這麼貴的烤香腸?
為什麼我的烤香腸會掉到地上?
為什麼,我明明已經是大人了,香腸掉到地上還是會這麼難過?
當是已經是下午,夕陽的餘暉映照在我手中僅剩半截的香腸上,看得我的胸中一陣悲涼。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隔天的旅程中,我在台北一處山區看到了鑲嵌在岩壁上的貝殼化石。
以前地科課有教過,這些都是千萬年前沉積在海底的貝類,經由地殼推擠的造山運動才慢慢抬升到高山上。
令我訝異的是,在這些貝殼輪廓的旁邊,我發現一條帶著弧度的圓柱狀輪廓,看上去像極了香腸。
我不禁覺得自己有點好笑,竟然對一條香腸心心念念到這種程度,連石頭都能看出香腸的形狀。
旅程結束後,我跟朋友阿翔談起這件事,把當時用手機拍攝的相片拿給他看,笑著告訴他香腸對我的影響有多麼根深蒂固。
卻不料阿翔看了我的照片後,臉色嚴肅地搖搖頭。
「這不是幻覺。」他說。
「啥?」
「這是香腸的化石。」阿翔斬釘截鐵地說道。
阿翔現在的職業是國中生物老師,他在學生時期曾沉溺於各種莫名其妙的研究中,雖然因此差點沒辦法畢業,但也因此多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知識。
「高中生物課你還記得多少?」阿翔問我。
「我只記得貓頭鷹的腿其實很長。」我說。
阿翔清了清喉嚨,開始跟我賣弄起淵博的知識。
「據今約五千五百萬年前,地球曾經有一度快速升溫的現象,科學家稱之為『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
「具地層資料顯示,當時有極大量的溫室氣體被釋放到大氣中,全球氣溫急遽上升了十幾度。」
「極熱事件使得全球森林急遽擴張,間接促進了哺乳類動物發展,甚至讓靈長類得以出現。」
「那跟香腸有什麼關係?」我問。
「關於極熱事件成因有很多爭論,包含彗星撞擊、火山活動、海底可燃冰融化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但我的想法不一樣。」阿翔的眼睛放出了光。
「你的想法哪次跟別人一樣?」我無奈地說。
「我認為,始新世極熱事件,其實是由大量的烤香腸活動造成的。」
「在五千多萬年前?誰烤的香腸?」我皺眉。
阿翔沒有理會我,自顧自又拋出一個問題。
「你知道嗎?肌肉組織是沒有辦法形成化石的,你在山上看到的,其實是香腸的骨骼化石。」
「你到底想說什麼?」
「五千多萬年前的香腸還是有骨骼的,千萬年後,牠們卻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捨棄骨骼,到底是為了什麼?」
「三小啦,所以五千萬年前到底是誰在烤香腸?」我問。
阿翔神祕地笑了一下。
「是香腸自己在烤自己。」
「香腸想讓自己變得更美味,牠們想被吃掉。」
「不僅如此,香腸還透過加溫整個地球來孕育能吃掉自己的物種。」
這個白癡到底在說什麼......
「你有看過人類的染色體嗎?」阿翔突然問我。
我腦中浮現了一幅生物課本上的圖案。
「你瘋了......」我的瞳孔放大,震驚到說不出話來。
「沒錯,人類的染色體早已經變成香腸的形狀。」
「你是說,人類從遠古開始捕食香腸的行為,已經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自己的DNA?」我問。
「你還是沒搞清楚。」阿翔苦笑。
「並不是人類『捕食』香腸,而是香腸選擇寄生在人類體內。」
「一直以來,生物學家都在猜測,未來的人類會演化成什麼模樣。」
「結果已經很明顯了,再過幾百萬年,人類就會演化成一條香腸。」
阿翔看著我的眼睛。
「這不是天擇,而是香腸的意志。」
「神經病。」我大笑。
阿翔的理論實在過於荒謬,我笑得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我越笑越心虛,越心虛笑越大聲,像是要用笑聲將心中的不安蓋過。
一股陰暗深沉的恐懼感在我心底不斷搔刮。
我想起砂卡噹步道上那條掉落的香腸。
我一直拒絕承認這個事實。
──牠根本不是被我咬斷的,牠是在掙扎中扯斷了自己的身體。
──牠想要鑽進我的身體裡面。
「不要逃現實了,我們早晚都會變成香腸的。」阿翔拍拍我的肩膀。
「你才是香腸!你全家都是香腸!」我慌得大叫,推開了阿翔。
我奪門而出,再也不願意去思烤香腸的事。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下意識地避開了任何可能出現烤香腸的場合。
直到前幾個禮拜,我前往台北工作。
工作告一段落後,餘下了一些時間,我於是首度買票登上台北101。
那是台灣的指標性建築,一度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
搭乘曾是世界最快的電梯,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升上高空,內心充滿興奮的悸動。
在市區從那樣的海拔居高臨下,我能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呢?
答案很快揭曉。
那天的霧很大,我從觀景窗根本看不見什麼風景。
但我發現,台北101的觀景樓層中,也在賣烤香腸。
我感到很困惑。
這是一棟聚集了世界頂尖的科技、人力、智力、財力,耗費整整五年的光陰、580億的資金所建造的巍峨大樓。
毫不誇張地說,是人類工程界的奇蹟。
結果你們在樓上賣烤香腸。
到底為什麼?
為什麼非得是烤香腸?
我實在太過疑惑,疑惑到等我清醒過來的時候,手裡已經拿著一串烤香腸。
我連自己是什麼時後結帳的都沒意識到。
過去的人生片段像幻燈片一樣在我腦海閃過。
國小園遊會、中秋節烤肉、每年年夜飯、廟會慶典、選舉造勢……
我二十幾年來的人生,全都活在被香腸包圍的環境之中。
這是一個網羅,也是一種制約。
如同植物需要陽光與水份,吃食烤香腸已經內化為我的生存本能。
我一直以為是香腸攤跟著人潮出現,那天我才明白,是人類在跟著烤香腸活動。
並非是所有景點有賣烤香腸,而是有烤香腸的地方才會變成觀光景點。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烤香腸就行。
人類的一舉一動,早已被烤香腸掌握。
過去已經有無數物種被香腸的基因同化,變成虱目魚香腸、山豬肉香腸、墨魚香腸等不同種類的香腸,如今終於輪到我們。
我完整地回憶起金庸的那段話。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
我終於明白了人類的宿命。
──有人的地方就有香腸,有香腸的地方就有香腸,人就是香腸。
同時也有1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傑斯特Jes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為了生存 都演化出不同的獵食及防禦的技能 目的都是為了避免在食物鏈居於弱勢 而其中某些生物演化出了頂尖的能力 君臨地球所有物種之首 牠們確實夠資格稱為該領域的「王」 今天來介紹的是 「毒王」TOP 5 在地球上有些生物可能看起來很不起眼 像是可能會不經意就踩死的蜘蛛或蠍子 但這些生物...
生物演化圖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seafood 的真實生活,沒有勞斯萊斯只有滿滿的塑膠垃圾】http://bit.ly/2h96lb5
不到4公分的小海馬捲著「棉花棒」游泳,海馬後方的白色小點點,不是沙塵、不是 #法喜充滿,而是滿滿的 #塑膠垃圾。
這張照片在國際社群瘋傳,震驚許多人。
其實不只印尼海域,全世界的海洋都正遭受垃圾危機,根據統計,全球各地受海廢影響、危及生命的生物高達800種!(http://bit.ly/2fpCvPo)
今天,是916國際清潔海岸運動日,然而除了 #淨灘 清除可見的大型垃圾之外,肉眼不可見的微塑膠大軍更讓人頭痛,據聯合國推估,台灣處在 #微塑膠密度最高的海域,但我們的政府對此幾乎一無所知…(http://bit.ly/2oT2Med)
🔺無所不在的海洋微塑膠入侵記:http://bit.ly/2oT2Med
🔺垃圾污染危機,地球還有多少海洋生物可以消耗? http://bit.ly/2fpCvPo
🔺#資訊圖表 塑膠砌成的海洋生物墳場:http://bit.ly/2h96lb5
***
《#報導者》向攝影師 Justin Hofman 詢問否能使用這張照片時,他除了慷慨回覆沒問題,還說希望能讓更多亞洲人看見。(請多多分享~~~)
更多照片:www.instagram.com/justinhofman
[小百科]海馬的脊椎經長期演化,可捲曲並鉤住任何突出物體,以固定身體位置或借力漂浮。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蠢羊與奇怪生物 厭世動物園 島人。Islander 週遭的海洋-The Sea Around Us 為了海龜 玻璃吸管 #勞斯萊斯 #塑膠微粒 #柔珠 #塑殺
生物演化圖 在 國家地理雜誌 Facebook 八卦
1月精選 » 發現最早的藝術家
藝術,究竟為人類帶來了什麼樣的演化優勢?
藝術天賦是一種人類與其他生物相異的特性,
這種創造符號以傳達意義的認知能力究竟起源為何?
在西班牙的阿塔米拉洞穴中,科學家從多彩的洞頂刮下少許樣本,以供年代鑑定之用。這個洞穴中滿是1萬9000年至1萬5000年前繪製的動物圖像。洞頂的抽象符號則比動物壁畫還早了至少2萬年。完整報導就在《國家地理》雜誌1月號,各大超商及書局現正熱賣。
了解更多有關《國家地理》雜誌1月號:
http://shop.ngtaiwan.com/BP_Web/Product.aspx?bokId=M0158
生物演化圖 在 傑斯特Jester Youtube 的評價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為了生存
都演化出不同的獵食及防禦的技能
目的都是為了避免在食物鏈居於弱勢
而其中某些生物演化出了頂尖的能力
君臨地球所有物種之首
牠們確實夠資格稱為該領域的「王」
今天來介紹的是 「毒王」TOP 5
在地球上有些生物可能看起來很不起眼
像是可能會不經意就踩死的蜘蛛或蠍子
但這些生物的毒液卻可以輕易殺死人類
毒液所造成的威嚇在演化上非常重要
每年人類因有毒生物而死亡的人數不在少數
5.大理石芋螺
4.藍點章魚
3.艾基特林海蛇
2.內陸太攀蛇
1.箱型水母
【本影片內容圖片取自網路或電影及遊戲照片,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大家好,我是調查員JESTER,如果喜歡我的頻道,麻煩請您訂閱與按下小鈴鐺,您的支持是我最大動力。
訂閱 JESTER頻道 https://reurl.cc/oDrmXV
合作信箱 jesterdancing666@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DWlC-kg4eE/hqdefault.jpg)
生物演化圖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日本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 Japan位於日本大阪市此花區,是世界4個環球影城主題公園之一,1998年10月28日由美國動作演員、前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主持動工儀式,2001年3月31日開幕。其設計與美國奧蘭多的環球影城相近,有部份機動遊戲相同。包括《侏羅紀公園》河流探險、《魔鬼终结者2:3-D》 、《蜘蛛人》、《大白鯊》探險等。日本環球影城所在地原為日立造船與住友金屬工業等重工業的工廠使用,工廠遷移後,以定期借地權方式租借予影城。環球影城入場人士主要為日本國內遊客,或鄰近亞洲國家,如中國、香港及台灣旅客。《大白鯊》Jaws是一部1975年的美國驚悚電影,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根據彼得•本奇利的同名小說改編。本片是暑期大片的開山之作,其發行被視為電影史上的分水嶺。影片講述一個名叫艾米蒂島的暑期度假小鎮近海出現一頭巨大的食人大白鯊,多名遊客命喪其口,當地警長在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和一位職業鯊魚捕手的幫助下決心獵殺這條鯊魚。羅伊•沙伊德爾在片中出演馬丁•布羅迪警長,理察•德萊弗斯飾演海洋生物學家馬特•胡珀,勞勃•肖扮演鯊魚捕手昆特,莫瑞•漢密爾頓(Murray Hamilton)詮釋艾米蒂島市長,另有洛蘭•加里(Lorraine Gary)出演布羅迪的夫人艾倫。小說原著作者本奇利撰寫了劇本的初稿,之後演員兼編劇卡爾•哥德列布在電影進行主體拍攝期間對其進行了改編。
《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是一部1993年的科幻電影,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改編自麥可•克萊頓於1990年發表的同名小說。此電影在當時創下了全球電影票房最高紀錄,目前則仍然保持著全球電影票房第25位(不計通貨膨脹影響)以及北美電影票房第20位(扣除通貨膨脹影響)的紀錄,同時也是史匹柏的執導生涯之中票房最高者。《侏羅紀公園》是世界最知名的電影之一,它是第一部廣為使用電腦繪圖來製作動物的電影,並成為電影特效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第一部使用dts音效系統的電影。另外,電影很大程度加強了恐龍在流行文化中的影響,公眾對恐龍的興趣大大提升,同時關於史前恐龍的新理論也更快速的向世人傳遞(例如恐龍與鳥類之間具有演化的關係)。和先前的其它電影相比,《侏羅紀公園》對恐龍的描寫更具寫實性,這是因為有古生物學家指導了此片的拍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IBm1Ocppq4/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HIf60QsEbvKn8byQ604etxMyafQ)
生物演化圖 在 傑斯特Jester Youtube 的評價
☆伊卡黑石☆阿坎巴羅陶偶☆三葉草腳印☆恐龍時代鐵器☆神創論☆巨人族
電影裡不管是侏儸紀公園或是侏儸紀世界
人類與恐龍共存 甚至比肩而行的畫面
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
以目前科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因為人類與恐龍在地球上生存的年代
相差了許久的時間
一般認為恐龍在6600萬年前白堊紀的滅絕事件中
從地球的舞台上消失了
根據達爾文進化論
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物種
都是由地球上最開始的生物逐漸演化來的
我們人類一直認爲是由
500萬年前的猿人逐漸演化來的
也就是說我們人類基本上
與恐龍的生存年代相差太遠
理論上是從來沒有共存過的
恐龍時代是不可能有人類生存的跡象的
但是隨著一些奇怪的跨時代證據出土
這個論點似乎正逐漸受到挑戰
【本影片內容圖片取自網路或電影及遊戲照片,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
大家好,我是調查員JESTER,如果喜歡我的頻道,麻煩請您訂閱與按下小鈴鐺,您的支持是我最大動力。
訂閱 JESTER頻道 https://reurl.cc/oDrmXV
合作信箱 jesterdancing666@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fh4dc4Lktk/hqdefault.jpg)
生物演化圖 在 一、單選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 的八卦
亥)的演化關係如下圖。依照下圖的資料,下列敘述哪一項正確? (A)現存的生物都是從相同的祖先演化而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