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賴】昨天是受難者的頭七,首先祈求逝者早日安息,傷者早日安心。
事情發展至今,大家最在乎的無非「誰塑造了兇手」、「誰該為此負責」、「如何預防解決」這三件事。
這篇文章雖然有點長,但應該可以幫大家解答。
*
第一、「誰塑造了兇手」
我們先從人性之本開始。
如果說貼心、懂事、孝順、負責、守法、愛人,是善。
如果說任性、暴力、忌妒、貪心、胡鬧、害人,是惡。
以這個基準去判斷的話,人性應該本惡。
回想你的嬰兒時期,都是不如你意就大哭大鬧、到處破壞也不覺有錯、兄妹搶你東西就大打出手、爸媽日夜照顧也不懂體恤。
或著,你也可以說人本白紙。
畢竟嬰兒做出這些行為時,並不是懷有惡意的,那幾乎是一種生理反應。
因為善,是需要學習的,那都是我們有了同理心才慢慢才學會的。
知道逗別人開心,自己也會窩心。知道做好自己本分,可以獲得大家信任。知道別人需要安慰,因為自己也曾沮喪。學會愛人、因為也想被愛。
人類是群居動物,所以我們找出了一種讓你幸福、我也幸福的方法。
這是善的由來,因為我們有同理心。
而鄭嫌的所作所為就像一個21歲的嬰兒,或著說21歲的恰吉。
那已經不是天生之惡,畢竟我們嬰兒時期可不會想致任何人於死地。
也就是說,他並沒有在成長過程中學會善與同理心,反而將惡發揮到了極致。
*
第二、「誰該為此負責」
看完第一點,答案呼之欲出。
也就是有機會教導鄭嫌為善,卻沒有教好他的人。
我認為這次隨機殺人事件,鄭嫌自己要付85%的責任、他的父母10%、他的學校4%、還有某個族群1%。
這種隨機殺人者,動機多半有三種:
1、過的太苦:「是這個不公平的世界把我逼到這步田地,我都得不到幸福,你們憑什麼幸福?」
2、過的太爽:「生活太安逸,真想找點刺激。我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為什麼我不能要人命。」
3、不想再當透明人:「你們這些平常根本不看我一眼的人,現在終於會怕我了逆?終於感受到我的存在了逆?」
鄭嫌被質詢的時候聽起來像第一種,但其實他是第三種。
追根究柢,他就是認為外表帥不贏金城武、念書念不贏謝震武、LOL打不贏史丹利、把妹又把不贏陳冠希。
「我想幹大事,但這社會只當我是個廢人,那就走著瞧吧!」於是悲劇就發生了。
當然他本人該付85%的責任,畢竟人生的每一條路都是選擇。
像鄭嫌這樣的傳統家庭,台灣多到不能再多。多的是命運比他乖桀、家庭環境比他惡劣,卻努力挺過來的人,
逃避現實卻想做大事,家人要求一下就覺得活著好痛苦,自認悲劇男主角,標準中二病加草莓族(還要加恰吉)。
實在不值得同情(或著說世上還有更多人值得你同情)。
而他父母的10%責任是我認為他們關心確實不足,
不然就不會說出「只知道他很宅、愛打暴力電玩、朋友很少、沒交過女友。」這種話。
如果可以多關心他的想法、分享他的心情、找出他的興趣,而不是只在乎他的課業、他的成績、他的出路。
或許慘劇就不會發生。
而學校的4%責任在於學校不該淪為只是收學費、給學歷的地方。
雖然現在很多溺愛的父母根本不容老師發揮管教的空間,但學校的老師如果能早一步正視那些可以看出他潛在暴力行為的跡象,與他父母共同討論該如何教育的話,
或許也有機會阻止慘劇。
最後1%,我所說的某個族群是指:
認為月入220K是勝組,月入22K是魯蛇、有女友是勝組,沒女友是魯蛇、考上公職是勝組,當作業員是魯蛇、
大學畢業是勝組,高職畢業是魯蛇、富二代是勝組,窮三代是魯蛇、開車買房是勝組,公車租房是魯蛇。
抱持著這樣想法的人。
台灣缺乏創意,很多父母都是這樣教育,造成在台灣所謂的「成功」流於單一化,完全不在乎個人特質與可塑性。
大家不會專注的問自己內心深處想做什麼、適合做什麼,不會追求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生命,而是大家都想要做別人眼中的「人生勝組」。
每個人都想上大學,每個人都想考公職,每個人都想當包租婆,每個人都想當張忠謀。
殊不知大學升學率達100%,其實跟你國中畢業是一樣的,反正大家都有畢業證書,你有什麼特色可言?
這種用「數字」與「高低」來定義人價值的社會,逐漸累積了無數魯蛇心中的不平衡。
其中一個就是鄭嫌。
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刻板思維的人」多少還是需要付1%責任的關係。
但無論如何,除了他本人之外,他身邊的任何人都沒有錯到需要被社會大眾霸凌的程度,還是希望大家能平心靜氣的去思考。
*
第三、「如何預防解決」
我們都贊同「用愛感化這世間的一切罪惡」。
但愛真的能感化所有人嗎?如果可以,早就世界和平了。
所以我依然支持「隨機殺人者」應判死刑。
很多人把支持死刑的人說成屠夫(謎之音:蔬菜不好,肉好~~~),或是隨媒體嗜血的人,我不以為然。
你有沒有想過支持死刑,其實是發自於內心深處對暴力最無助的恐懼,以及對受害者最沉痛的同情。
我贊同很多死刑都有討論空間,但「隨機殺人者」就是該判死刑。
像我這種會讓座給老婆婆、會扶殘障上公車、會跟服務生說謝謝、會撿流浪貓回去養、盡量不得罪人、不結仇、善待朋友、孝順父母、看到血就發抖、甚至從來沒在PTT噓過人,
卻要在搭捷運時,擔心被一個素未謀面的人奪去生命?
受害者沒有對不起你、沒有招惹你、甚至根本不認識你卻要因為你不爽就賠掉性命,這是我完全不能接受的。
人死當然不能復生,死刑確實不能完全弭平傷痛。
死刑,當然也無法阻止不怕死的人。
但死刑的意義本就在於「確保兇手不可能再犯」以及「讓怕死的人不敢痛下殺手」。
所以如果今天有「終身勞改,不得假釋與特赦」的方案,我絕對支持廢死。
犯人明知會被判死刑,還犯案的原因多半是因為「活在世上太痛苦」或「活在世上太無趣」,不如一死了之。
既然如此,當他們發現做了這些事,不但死不了,還會變得「更痛苦」、「更無趣」時,就會再削減一些動力。
或許你會說,他們犯案完再自殺就好啦。
但對嗜血的人來說,除非他有槍可以秒殺自己,不然砍自己是沒什麼快感的。
然而實行酷刑的話,人權團體勢必也有話說。
所以死刑,已經是以德報怨,已經是,最大的寬容了。
*
其實真正有資格決定「我要兇手死」或「我要原諒他」的,只有被害者而已。
但亡者已逝,我們能做的只有抱著同理心去支持還被害者一個公道,如此而已。
我支持死刑,我不是暴民。
希望這件事盡快落幕,台灣的教育會更好,大家都能做自己的人生勝組。
peac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一位英國議員來港被拒入境。 他驚問︰一國兩制完結了嗎? 本來,一個政府,有權拒絕任何她認為不適合的人士入境,只要是特區政府自己的意願。 但特首林鄭卻這樣說︰外交是中央的權力。 出入境自由,為什麼又變了外交問題? 入境人士涉及外交問題,便屬於中央管轄範圍。 但誰決定出入境人士...
生死教育定義 在 許毓仁 Facebook 八卦
明天即將審婚姻平權法案,能不能出委員將是個挑戰,社會面對這個議題有許多的分裂意見,我的修法版本精神在於讓同志婚姻能夠受到法律的保障,此項修法並不會影響破壞既有的婚姻制度,仍然維持單一配偶制。
對於社會上許多反對的意見在此回應:
1.為什麼不立特別法?
保障同志婚姻權益是基於人權平等,所以修民法納入同志婚姻權益,修特別法像是把同志歸在一個特殊族群,不是平等。德國立同志伴侶法造成很多司法資源浪費,許多有關婚姻權益生死決定部分無法解決,都要上訴最高法院。
2.會造成多P、一夫多妻、人獸交、愛滋爆發、性開放嗎?
修法仍然是維持單一配偶制,把父母、夫妻等男女字樣修成雙親、配偶等中性用字,法律上並不合法化多P、一夫多妻。後面的nonsense 問題不回應。
3.如何教育下一代?
告訴你的小孩,愛沒有標籤,社會上有各種選擇,如果你深愛的人剛好是同性,法律給予相同保障。給你小孩思辨的能力。
4.會造成世界末日嗎?
不回應,因為有更其他真正嚴重的問題如極端氣候變遷。
5.少數立委黑箱決定未來?
明天進委員會討論,還要經過二讀,三讀才真正完成修法,還可以辦公聽會,所有立法院的討論都會透過網路直播,接受全面檢視,哪來黑箱?
6.戶口名簿上不再有“父母”,小孩帶回家的學生家庭資料單不能出現“父母”,課本上婚姻跟家庭的定義也要更跟著改?
明天的法案只是單純將同志伴侶納入婚姻制度的規範下,與小孩對父母的稱呼完全無關,所以異性戀夫婦的孩子依然可稱其雙親為父母。
此修法跟教科書是否要更改稱呼完全無關,不會改動現行所有異性戀婚姻制度下的任何事項。
7.那以後使用父母、夫妻等字詞,會不會違法?以後都必須得用中性詞?
當然不會違法,父母、夫妻關係在法律上完全沒有變。
8.若牧師不願意為同性證婚,是否也違法?
當然不是。修法只是把同性婚姻納入保障,並不是排除異性婚姻,完全沒有影響。
------
我不確定現在的社會是否準備好接受這件事,但總要踏出第一步,我期待將來我們的小孩,生活在一個包容的社會,多點對話,多點理性的討論。
面對這個議題,我們的社會有多麼的分裂(polarized), 但是在此時刻,沒有人是敵人,我們不是更應該了解另一邊(the other side)嗎? 無論你的立場是什麼,請參與討論而不是下結論(judgement)。而我們在乎的下一代教育不是應該就是思辨嗎?
生死教育定義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八卦
窩編有感|別腦補了!貓報的不是恩,牠們就是天生的獵人。
#但飼主也請別合理化放任家貓去追咬野生動物的疏縱行為
如果有加入寵物社團,會發現「貓的報恩」也是名列前茅的熱門關鍵字,幾乎每一陣子就可看到這類貼文上榜,舉凡鳥類、鼠類、蛇類以及各種昆蟲,常有不少貓奴們往往將貓的狩獵天性腦補成報恩的行為,而津津樂道。
#至於貓將獵物帶回家則是教育小貓如何獵捕與進食的行為
昨日又一例是犬貓行為訓練師遛貓時,竟放任家貓追咬從樹上摔落而生死未卜的雛鳥,影片中飼主的嬉笑以對(https://pros.is/QQ5UD),彷彿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般而引發網友譁然。
倘若今天是無主街貓的狩獵捕食,也許以都市生態系的觀點尚有思辯空間,然而今天當有主的寵物經飼主刻意疏縱而產生的獵殺,在動保法或野保法上很可能已造成騷擾甚至虐待之情事。
【也許你覺得,哎那不過是隻__,沒這麼嚴重吧!?】
不談法律,換位思考就好,狗咬貓事件也曾吵得沸沸揚揚至今仍時有所聞,網友甚至成立緝兇社團,全民通報來自全台各地放任家犬或餵養犬隻去追咬街貓的事件,看到貓屍的同時,愛貓的你我也能如此一笑置之嗎?
如果不行,那又怎能接受家貓去侵擾其他動物呢?我們必須坦白,不同的物種之於每個人的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不同,亦如親疏遠近的關係,影響著我們對「牠」的關心程度不一;也因此很可惜地多年來的「動物保護運動」不僅扭曲更僅限縮在「犬貓保護運動」的範疇。
【在我們大聲疾呼生命平權的同時,真能平等看待其他生命?】
不談道德,從科學與數據來看,每一年,在英國5500萬隻鳥類被貓捕食,在澳洲3.7億隻的鳥類跟6.4億隻爬蟲類遭貓獵殺,在美國更高達13億隻的鳥類死於貓爪——不少的原生物種因此滅絕——澳洲政府甚至欲祭出毒香腸的空投對策來控制野貓數量。
當然這樣看似極端的做法也引來「動保」團體的撻伐,而澳洲國家瀕危物種專員安德魯斯(Gregory Andrews)則表示:「我們不是為了殺貓而殺貓,我們也不是因為討厭貓而決定撲殺貓,但是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拯救我們喜愛的動物,因為是這些(澳洲特有)物種讓我們能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國家。」
生態平衡的議題也許是個大哉問,但至少我們能夠做到不成為幫兇——
那就是請管好自己家的寵物。
訂閱窩窩,為牠發聲:https://wuo-wuo.com/subscribe
-
推薦閱讀:
☞狗咬貓事件層出不窮,誰才是兇手?https://pros.is/SPG4A
☞獵捕、獸鋏、被狗咬,研究者眼中的穿山甲悲歌 https://pros.is/TEFX2
☞白鼻心寶寶慘遭犬隻獵殺 保育類動物又少一隻 https://pros.is/SHJFQ
☞除了愛與憐憫 流浪動物問題我們認識多少?https://pros.is/SVLET
☞人犬衝突不斷,TNVR真會是解方嗎?https://pros.is/PTTRQ
生死教育定義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評價
Wong Wai Man
一位英國議員來港被拒入境。
他驚問︰一國兩制完結了嗎?
本來,一個政府,有權拒絕任何她認為不適合的人士入境,只要是特區政府自己的意願。
但特首林鄭卻這樣說︰外交是中央的權力。
出入境自由,為什麼又變了外交問題?
入境人士涉及外交問題,便屬於中央管轄範圍。
但誰決定出入境人士涉及外交問題?
那由中央決定。
換句話說,北京決定誰可以進出香港,只要她定性為涉及外交問題。
這為香港的出入境自由敲響了第一下喪鐘。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大原則,是除了國防、外交,其餘一切,均由香港特區政府自行運作。
但今次事件,顯示只要將出入境人士定性為外交問題,即由北京決定。
目前尚由北京指令特區政府,出入境有否涉及外交問題,高鐵一地兩檢後,大陸官員直接在港執法,誰人可以進出,根本不用知會港府。
下一步便到濫用國防的定義。
維持治安,捉賊當然是香港政府警隊的工作,但如果對方背後有外國政府指使,便屬於國防問題了。
所以雨傘運動時,梁振英一再強調,有外國勢力在背後策劃,賣港傳媒又重覆說佔領學生,收受美國資金。因為牽涉外國,便是國防問題,屬中央負責。
難怪當大批國內流氓在佔領區,欺負學生,警隊又準備開槍射殺學生時,當時的政務司長林鄭說︰作為局外人,不方便說三道四。
外國勢力,策劃暴亂,搞港獨,當然是國防問題,是中央權責,出動軍隊,開槍射殺,便理所當然了。
無限放大國防和外交的範圍,便可以撕毀基本法,踐踏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明天中共舉行十九大,公布未來五年的權力核心。
從那七位政治局常委的名單,判斷習近平的專權程度。
習權力愈大,香港沉淪愈速。
香港人經歷過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年代,但從無今日之苦。
九七前有英國殖民地政府的保護,即使老毛一言生死,山河泣血,但香港卻是黃金年代。
九七後,鄧小平視香港為改革開放的指路明燈,江澤民忙於竊國,胡錦濤庸碌,香港都不致於今日之苦。
過去的習近平五年,是北京對香港霸王硬上弓的五年,撕毀中英聯合聲明,踐踏基本法的五年。十九大之後,習再鞏固權力,北京對港政策,將更無情直接,香港很快便成為大陸一個直轄市。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下午5pm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yQIvDKaL3Q/hqdefault.jpg)
生死教育定義 在 生死教育如何教? 理論、課程與應用 的相關結果
尊重生命:生死教育課程中,我們希望學生不但能從死亡的認識到生命的瞭解,更希. 望藉著對生與死的了解,進而能尊重、珍惜每個生命體。 ... 自行創作趣味的死亡定義。 ... <看更多>
生死教育定義 在 我國大學通識生死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 的相關結果
而「生死教育」乃科際整合的學科,相較於其他教育類別的活動,生. 死教育之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較為多元化,故應在大學生生死教育的學習. 活動中,針對學習者發展任務所需, ... ... <看更多>
生死教育定義 在 生死教育教學內涵、教學方法與評量 的相關結果
生死教育 屬應用學科,在大學通識課程或生死研究所,以專業學科開. 課,其教學目標為:. (知識、情意). 1.探索生命意義進而確立自己的生命意義. (知識). 2.了解各宗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