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年前的今天,我們憲法增修條文裡的「山胞」正式正名為「原住民」。這個正名,不僅去除了長期以來帶有歧視的稱呼,更突顯了原住民族是臺灣「原來的主人」的地位。
站在這個基礎上,今天,我們要更往前踏出一步。我要代表政府,向全體原住民族,致上我們最深的歉意。對於過去四百年來,各位承受的苦痛和不公平待遇,我代表政府,向各位道歉。
我相信,一直到今天,在我們生活周遭裡,還是有一些人認為不需要道歉。而這個,就是今天我需要代表政府道歉的最重要原因。把過去的種種不公平視為理所當然,或者,把過去其他族群的苦痛,視為是人類發展的必然結果,這是我們今天站在這裡,企圖要改變和扭轉的第一個觀念。
讓我用很簡單的語言,來表達為什麼要向原住民族道歉的原因。臺灣這塊土地,四百年前早有人居住。這些人原本過著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語言、文化、習俗、生活領域。接著,在未經他們同意之下,這塊土地上來了另外一群人。
歷史的發展是,後來的這一群人,剝奪了原先這一群人的一切。讓他們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流離失所,成為異鄉人,成為非主流,成為邊緣。
一個族群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族群的苦難之上。除非我們不宣稱自己是一個公義的國家,否則這一段歷史必須要正視,真相必須說出來。然後,最重要的,政府必須為這段過去真誠反省,這就是我今天站在這裡的原因。
有一本書叫做「臺灣通史」。它的序言的第一段提到:「臺灣固無史也。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這就是典型的漢人史觀。原住民族,早在幾千年前,就在這塊土地上,有豐富的文化和智慧,代代相傳。不過,我們只會用強勢族群的角度來書寫歷史,為此,我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荷蘭及鄭成功政權對平埔族群的屠殺和經濟剝削,清朝時代重大的流血衝突及鎮壓,日本統治時期全面而深入的理番政策,一直到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施行的山地平地化政策。四百年來,每一個曾經來到臺灣的政權,透過武力征伐、土地掠奪,強烈侵害了原住民族既有的權利。為此,我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原住民族依傳統慣習維繫部落的秩序,並以傳統智慧維繫生態的平衡。但是,在現代國家體制建立的過程中,原住民族對自身事務失去自決、自治的權利。傳統社會組織瓦解,民族集體權利也不被承認。為此,我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原住民族本來有他們的母語,歷經日本時代的同化和皇民化政策,以及1945年之後,政府禁止說族語,導致原住民族語言嚴重流失。絕大多數的平埔族語言已經消失。歷來的政府,對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維護不夠積極,為此,我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當年,政府在雅美族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核廢料存置在蘭嶼。蘭嶼的族人承受核廢料的傷害。為此,我要代表政府向雅美族人道歉。
自外來者進入臺灣以來,居住在西部平原的平埔族群首當其衝。歷來統治者消除平埔族群個人及民族身分,為此,我也要代表政府,向平埔族群道歉。
民主轉型後,國家曾經回應原住民族運動的訴求。政府做過一些承諾、也做過一些努力。今天,我們有相當進步的《原住民族基本法》,不過,這部法律,並沒有獲得政府機關的普遍重視。我們做得不夠快、不夠全面、不夠完善。為此,我要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臺灣號稱「多元文化」的社會。但是,一直到今天,原住民族在健康、教育、經濟生活、政治參與等許多層面的指標,仍然跟非原住民族存在著落差。同時,對原住民族的刻板印象、甚至是歧視,仍然沒有消失。政府做得不夠多,讓原住民族承受了一些其他族群沒有經歷過、感受過的痛苦和挫折。為此,我要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
我們不夠努力,而且世世代代,都未能及早發現我們不夠努力,才會讓各位身上的苦,一直持續到今天。真的很抱歉。
今天的道歉,雖然遲到了很久,但卻是一個開始。我不期望四百年來原住民族承受的苦難傷害,會因為一篇文稿、一句道歉而弭平。但是,我由衷地期待,今天的道歉,是這個國家內部所有人邁向和解的開始。
請容我用一個原住民族的智慧,來說明今天的場合。在泰雅族的語言裡,「真相」,叫做 Balay。而「和解」叫做Sbalay,也就是在Balay之前加一個S的音。真相與和解,其實是兩個相關的概念。換句話說,真正的和解,只有透過誠懇面對真相,才有可能達成。
在原住民族的文化裡,當有人得罪了部落裡的其他人,有意想要和解的時候,長老會把加害者和被害者,都聚集在一起。聚在一起,不是直接道歉,而是每個人都坦誠地,講出自己的心路歷程。這個說出真相的過程結束之後,長老會要大家一起喝一杯,讓過去的,真的過去。這就是Sbalay。
我期待今天的場合,就是一個政府和原住民族之間的Sbalay。我把過去的錯誤,過去的真相,竭盡所能、毫無保留地講出來。等一下,原住民族的朋友,也會說出想法。我不敢要求各位現在就原諒,但是,我誠懇地請大家保持希望,過去的錯誤絕對不會重複,這個國家,有朝一日,可以真正走向和解。
今天只是一個開始,會不會和解的責任,不在原住民族以及平埔族群身上,而在政府身上。我知道,光是口頭的道歉是不夠的,為原住民族所做的一切,將是這個國家是否真正能夠和解的關鍵。
我要在此正式宣布,總統府將設置「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我會以國家元首的身分,親自擔任召集人,與各族代表共同追求歷史正義,也會對等地協商這個國家往後的政策方向。
我要強調,總統府的委員會,最高度重視的,是國家和原住民族的對等關係。各族代表的產生,包括平埔族群,都會以民族和部落的共識為基礎。這個機制,將會是一個原住民族集體決策的機制,可以把族人的心聲真正傳達出來。
另外,我也會要求行政院定期召開「原住民族基本法推動會」。委員會中所形成的政策共識,未來的政府,會在院的層級,來協調及處理相關事務。這些事務包括歷史記憶的追尋、原住民族自治的推動、經濟的公平發展、教育與文化的傳承、健康的保障,以及都市族人權益的維護等等。
對於現代法律和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有些格格不入的地方,我們要建立具有文化敏感度的「原住民族法律服務中心」,透過制度化的設計,來緩和原住民族傳統慣習和現行國家法律規範之間,日益頻繁的衝突。
我們會要求相關部門,立刻著手整理,原住民族因為傳統習俗,在傳統領域內,基於非交易的需求,狩獵非保育類動物,而遭受起訴與判刑的案例。針對這些案例,我們來研議解決的方案。
我也會要求相關部門,針對核廢料儲存在蘭嶼的相關決策經過,提出真相調查報告。在核廢料尚未最終處置之前,給予雅美族人適當的補償。
同時,在尊重平埔族群的自我認同、承認身分的原則下,我們將會在九月三十日之前,檢討相關法規,讓平埔族身分得到應有的權利和地位。
今年的十一月一日,我們會開始劃設、公告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土地。部落公法人的制度,我們已經推動上路,未來,原住民族自治的理想,將會一步一步落實。我們會加快腳步,將原住民族最重視的《原住民族自治法》、《原住民族土地及海域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等法案,送請立法院審議。
今天下午,我們就要召開全國原住民族行政會議。在會議中,政府會有更多政策的說明。以後每一年的八月一日,行政院都會向全國人民報告原住民族歷史正義及轉型正義的執行進度。落實原住民族的歷史正義,並建立原住民族的自治基礎,就是政府原住民族政策上的三大目標。
我要邀請在場的、在電視及網路轉播前的全體原住民族朋友們,一起來當見證人。我邀請大家來監督,而不是來背書。請族人朋友用力鞭策、指教,讓政府實現承諾,真正改進過往的錯誤。
我感謝所有的原住民族朋友,是你們提醒了這個國家的所有人,腳踏的土地,以及古老的傳統,有著無可取代的價值。這些價值,應該給予它尊嚴。
未來,我們會透過政策的推動,讓下一代的族人、讓世世代代的族人,以及臺灣這塊土地上所有族群,都不會再失語,不會再失去記憶,更不會再與自己的文化傳統疏離,不會繼續在自己的土地上流浪。
我請求整個社會一起努力,認識我們的歷史,認識我們的土地,也認識我們不同族群的文化。走向和解,走向共存和共榮,走向臺灣新的未來。
我請求所有國人,藉著今天的機會,一起努力來打造一個正義的國家,一個真正多元而平等的國家。
(更多相片 https://goo.gl/dyZvf1 )
生態補償案例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八卦
時代力量 2020 競選政見:
動物正義,打造友善動物的進步社會
時代力量的政黨主軸是「公平正義」,然而不公不義的事情,也一樣存在於動物的世界裡。
執行國家任務的工作犬,理應擁有良好的居住環境,但目前沒有制度保障牠們的生活、讓牠們需要面對不良的飲食及居住環境,單純被做為工具使用;另外,有些一般飼主沒有意識到照顧寵物該負起的責任,導致動物處在惡劣的環境中,更有大量惡意領養者與私人非法繁殖場,不斷傳出虐待動物的事件,讓人十分痛心。
因此,我們提出政見、監督及立法,讓台灣的動物保護制度更完善:
📌給工作犬更友善的福利及工作環境
台灣目前對於「國家執勤犬的照顧環境」,規範是相當空洞且缺乏監督的。
為什麼執勤犬的環境必須有完善的規範呢?
值勤犬平常需要接受訓練、執行勤務,對身體、關節的負擔都相當大,所以居住環境要開闊才能讓他們能夠伸展四肢;如果空間不夠,不僅影響肌肉、肌腱、關節僵硬,甚至會影響犬隻的心理健康。
目前跟犬隻生活空間相關的規範也僅有《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寵物業者)及《動物收容處所設置組織準則》(收容所),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必須建立台灣執勤犬的相關規範,包含:
➖釐清工作犬規範適用單位
➖提供工作犬舒適居住空間
➖執勤犬單位需有隨隊資深獸醫師
➖推動政府機關領犬員的國家考試認證
➖編列全國性執勤犬單位的進修預算
➖第三方監督機制的建立
➖工作犬的生命與退休保障
➖受訓犬在一進入工作犬訓練體系時,就應確實進行寵物登記
📌落實飼主教育及寵物登記
在參考瑞士及其他國的動保政策時,都非常強調「寵物登記」或「飼主教育」,甚至是立於聯邦法綠當中。在飼養寵物人口持續增加的狀況下,許多關於飼養的教育課程,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應該要落實「寵物登記」跟「飼主教育」,加強飼主對寵物的責任,改善動物的生命品質。
寵物登記部分,我們認為須多管齊下加強落實:
➖落實監督繁殖場強制進行寵物登記
➖法制化獸醫師確認寵物登記之程序
➖可規劃推動「寵物登記雙軌制」
➖擴大動保員量能,加強稽查與宣導能量
此外,我們認為應調整絕育補助政策,以低收入戶及領養者優先,並且將絕育政策推進與獸醫學系合作,讓年輕在學的獸醫系實習醫師在已執業獸醫師的帶領下,為流浪犬貓進行節育手術,不但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且建立關懷流浪動物的態度,同時擴大收容所動物結紮的數量。
對於「飼主教育」,我們認為應該推動:
➖由中央政府建立動物課程內容
例如讓飼主更加了解《動保法》、介紹犬貓因未節育時易造成的子宮蓄膿、乳腺腫瘤等疾病,以及在台灣,馬爾濟斯是心臟病好發族群、臘腸犬易有椎間盤疾病、法國鬥牛犬等短吻犬品系可能會有短吻犬阻塞性呼吸道症候群等,都列入課程設計。
當這些知識越普及、飼主預先知道應給予寵物的照顧,以及可能伴隨而來的醫療花費,對於飼養寵物犬貓前的考量就會越多,將可減少衝動的行為。
➖透過課程取得認證
認證能影響進一步的福利取得,或是讓愛心中途對於優良領養人有一個審核標準。近來虐待動物案件層出不窮,對領養人也沒有一個好的審核機制,因此可以透過一個認證,初步篩選掉不適合的飼主。
➖線上線下課程並進
除線上課程外,由動保處主辦或結合各地優質的動物保護團體,開設飼主教育課程。
📌改善獸醫師勞動環境
近年傳出獸醫師過勞死,或因壓力過大自殺之案件,時代力量認為應積極改善獸醫師勞動環境,及透過制度面解決爭議的醫療糾紛及網路霸凌:
➖倡議獸醫師合理的薪資結構及勞動環境
➖建構獸醫助理制度
➖建立機制協助獸醫醫療糾紛調解
➖針對常見職業危害舉辦課程講座
➖提升獸醫師管理機關位階職權
📌打造動物安全網,防止虐待動物案件
根據國外研究報告,虐待動物與家庭暴力緊密相關,因此對於社會虐待動物事件發生時,時代力量認為可進行跨領域的合作,包括:
➖鼓勵動保處與警政機關互相協助
各縣市動保處與警政機關互相宣導及設計專業課程,讓對動物保護案件有心協助的警政同仁,能增加人脈的連結及相關知識,對未來任務執行時多一份助力。
➖與獸醫學院一同建立獸醫法醫制度
由於虐待案件和毒殺案件越來越多,但常無法與自然意外死亡做區隔,動保案件需要更專業的病理解剖才能處理案件。時代力量認為可連結病理專業的病理獸醫師、動保員和警政單位三方,增加專業課程,避免案發現場被破壞、沒有拍照蒐證等狀況,提高動保案件的破案率。
➖針對頻繁領養的狀況嚴謹評估
近期有許多領養後,沒有妥善照顧犬貓的案例,甚至有不良的團體詐取節育補助的狀況,我們認為應限制短期內大量領養,若要短期內領養下一隻寵物,必須要向動保處申請飼養環境的動物福利評估。
📌推動寵物友善環境
國人飼養寵物比例逐年提高,生活型態也開始改變,無論是在居住方面、交通方面都衍生了更多的需求,因此我們提出:
➖政府興建之公宅,規劃寵物友善公共設施、營造友善寵物社區
政府興建之公宅能將友善寵物空間納入規劃之中,提供一定比例友善動物的公設,例如:電梯、小型寵物運動場、寵物清洗室等,並將這些友善動物的住宅公開於公家機關網頁上,讓飼主找尋房子時有更多選擇。
➖公共運輸,試辦可攜帶寵物之友善車廂、放寬寵物運輸的規範
目前台鐵和台北捷運因應民間需求,開始試辦「寵物友善車廂」,希望將此量能持續拓展,並將相關規範訂定更加完整,讓飼主與寵物都能有更舒適與安全的交通方式。
➖加強宣導,提升執勤犬社會接受度、降低進入社會的門檻
雖然政府已對導盲犬有所規範,一般商家不得無由拒絕其進入,但多數仍會有被冷漠對待的感受。此外,目前政府執勤犬的「與人群社會化訓練」也無相關規範可依循,希望未來能有所規劃,並透過政府加強宣導,提升社會大眾對於執勤犬的接受度。
📌生態保育在地意識串聯
近兩年,台灣野生動物保育預算,整體上來說略為下降,其中有將近六成的預算,投入在「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及「棲地保育」,也就是「國土綠網保育」。國土綠網的概念,是將中央山脈上的環境敏感地區、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及重要林班地等,做成連續棲地的保育,配合西部沿海濕地廊道的串聯,形成一個網狀的生態保育區域。
其他的預算則主要分配在補助野生動物造成的農損、補助地方政府保育業務,以及建立山村部落的野生物經濟永續發展上。整體來說,野生動物保育的大方向朝棲地保育是正確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在野生動物保育的直接預算上,2019年大幅下降(幾乎折半),造成部分的公立野生動物收容中心運作困難。
對此,我們提出幾點建議:
➖強化水環境建設中的環境復育
略為調降國土綠網建構之預算,搭配爭取前瞻基礎建設中「水環境建設」使用於沿海濕地生態功能之回復。
➖結合地方創生,推動生態產業
山村永續發展及農村里山生態村之推動,可搭配國發會主政之地方創生計畫推動,將資源整合運用,節省單獨之預算支出。
➖提高收容品質,落實禁用獸夾
以上節省之經費,挹注於野生動物保育之直接項目,提高對於指標物種及瀕危物種之保育研究、移地復育及落實禁用獸夾政策所需之經費。
➖工程生態檢核,減少棲地衝擊
保育主管機關應與工程主管機關進行橫向協調,落實工程規劃前之生態檢核、減輕或迴避對生態敏感區之衝擊,若生態影響評估達到一定程度衝擊時,由工程單位編列生態補償之所需經費。
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獸醫師關心羚~關心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林于凱 高雄市議員
生態補償案例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這些沒有知識、沒有水準的議員什麼都不懂」、「你們算老幾?陳超明決不道歉、也不怕網軍」最狂阿超哥,在為哪些財團護航講清楚!不要牽拖無辜石虎!
1. 國民黨立委陳超明今早於國會質詢時,提到每逢苗栗開路就有石虎路殺,質疑是保育團體炒作新聞,在「石虎熱點地區」,石虎團體很偉大,要開條路就要等2年,環評都拖著不能做,「難道我抓一隻石虎到新竹科學園區,就停止開發?」並說,每次要開發哪、石虎就死在哪,騙仙欸!他說,不要隨著那種團體炒作,幾億元研究經費卻拖2、3年研究不出來,讓建設受阻,要求政院承諾未來能半年通過環評。
我認為陳超明委員這樣陰謀論抹黑石虎保育團體,非常不恰當,且其以開發至上的思維更應為台灣民眾唾棄;目前苗栗縣內的石虎保育與開發建設並無衝突,僅多一道生態調查、徵詢專家意見,就可以保護許多珍貴淺山動物,但陳超明不僅未協助制訂相關法案,反而怪罪石虎擋開發,陳委員應具體說明那些開發案因石虎受挫?是否根本在護航財團?
而除了我,陳品安議員、羅貴星議員以及石虎保育協會都批評陳超明委員這樣的論點,陳委員竟然說「這些沒有知識、沒有水準的議員什麼都不懂」「你們算老幾?陳超明決不道歉、也不怕網軍」。
阿超哥這麼狂的發言,到底在為哪些財團護航?哪些開發案受到阻礙應該講清楚,不要牽拖無辜的石虎!接下來我分成幾點跟大家仔細解說。
2. 我這位在陳委員口中沒有知識、沒有水準的議員(a.k.a.苗栗小五郎)就從一個最基本、最簡單的數據來檢視,捐款給陳超明委員的財團分別是哪些,又跟石虎有什麼關係。
「2016年立法委員政治獻金營利事業捐贈」捐款給陳超明金額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所羅門集團366萬、裕隆集團100萬、台灣農林集團100萬。
第一名所羅門集團董事長是陳超明委員的胞兄,第二名裕隆集團在三義二廠擴建案、第三名台灣農林集團的銅鑼科學園區北側住宅社區開發案、銅鑼九湖段土地工商綜合區開發案,都在環評階段因為石虎的因素有高度爭議。
陳委員要不要說清楚,到底在為哪些財團護航?是不是就是裕隆集團跟台灣農林集團?
我們還沒細細檢視陳委員營利事業捐贈之政治獻金全部公司,捐最多的前兩名就出現這樣的狀況了,其他無法具現化成政治獻金的關係或利益共生是否更多?
3. 台灣石虎保育協會今日回應也說明:苗栗縣的開發案,需要進入環評的就會交由縣府或環保署的環評大會審查,而環評委員皆由苗栗縣政府遴選;河川及溪流的整治則必須經過生態檢核進行。經由環評書件系統的資料統計,苗栗縣的環評案幾乎全數通過(幾乎沒有因為石虎而被否決),陳超明立委的職權主掌著苗栗、台灣的未來,更應該讓事實說話,發言不應背離事實!
而前一點所提的兩個案例。裕隆集團於2013年向苗縣府提出三義二廠擴建環評申請,擬新建全台第一條汽車驗證道,原開發面積達78公頃,但因開發地位於石虎經常出沒的淺山地區,裕隆將開發面積縮減至35.7公頃,並自願進入二階環評審查。
2018年9月第3次環評專案小組初審中,台灣石虎保育協會認為裕隆未確實掌握生態調查方法,針對噪音影響、食物鏈生態、棲地破碎化等議題也始終無法提出具體量化分析,卻輕率做出「對石虎捕獵生存無顯著影響」的結論,但專案小組仍以補件後通過送交大會審查。
而原定2018年12月17日前裕隆應送交補正資料,但集團稱原有的研究有效性已過期,無法趕上環評補件期程,申請展延至2020年2月15日,環保局也予以同意,而按環評法規定,展延時間及次數並無限制,裕隆也可提前送件。
另外是在今年7月29日銅鑼科學園區北側住宅社區開發案,以及台灣農林銅鑼九湖段土地工商綜合區開發案,這兩案的土地持有及開發單位都是台灣農林股份有限公司。
這兩案分別在2012年的四月及七月通過環評,當時生態環境與石虎的議題並沒有這麼受到重視,所以原本通過的監測計畫中,完全沒有生態監測。而在七月的會議中,環評委員允許其他監測項目在停工期間暫停檢測,但同時也要求開發單位在每一案中,需架設兩台紅外線相機進行生態監測。
但開發單位對委員提出要增加生態監測也提出疑義,不過環評委員說明,對於環評結論有疑義的話可以申訴,且如果不願意做生態監測,開發單位可以撤銷本次停止監測計畫的提案,這樣就只要依照原監測計畫繼續進行就好。環評委員也多次說明,做生態監測是對開發單位的一種保護,誠實面對既存的生態議題,提出確實有效的迴避、減輕、補償計畫,可以避免未來若有爭議而引發更激烈的衝突與對立。
大家看到這裡,對於陳超明委員所指涉的「建設受阻」是什麼,可能心理有些答案,而陳委員也在質詢台上說,他不會這麼小氣拿一兩個案子來說,所以是不是還要護航、施壓更多「本來就該好好做環評跟生態監測的案子」草率加速通過,陳委員可以找機會跟台灣社會仔細說明。
4. 保育石虎真的阻擋開發了嗎?很悲哀的是根本沒有,苗栗的路還是一直開,淺山區依然不斷開發。有些資料的數據是很明確的,從交通部統計查詢網來看,比較1998-2018年的資料,會發現苗栗的道路長度、道路面積、道路密度成長幅度都比全國高了快兩成。
(資料來源: https://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
日前縣府提出的「苗栗縣石虎保育條例」中要求公部門開發超過一公頃及一公里以上要進行專家諮詢,這樣的基本訴求都被否決,請問現在實質上到底阻擋了什麼?被阻擋的到底是人民的權益、還是財團的利益?
事實上,目前許多農民都在創造與石虎的雙贏,讓農田進行友善石虎的耕作,不只能獲得政府補助,還能提昇農作物的附加價值,有許多民眾都願意花稍微高一點的價格,來買友善石虎的產品。進行友善工法的道路,也不會對人民通行的權益有分毫的減損。
和石虎共存共榮,讓石虎成為苗栗的驕傲、台灣的榮耀才是政府機關及政治人物應該努力的,不應成天怪東怪西怪石虎。
5. 石虎路殺最常發生的鄉鎮如後龍、造橋、通霄、三義、卓蘭等地,絕大多數都是陳大委員的選區,陳超明委員實質上建議了什麼政策、爭取了什麼經費來保育石虎?竟然還大言不慚的把阻擋開發的惡名強加於石虎之上,實在相當失職。
我在這裡呼籲苗栗第一選區(竹南鎮、造橋鄉、後龍鎮、通霄鎮、苑裡鎮、西湖鄉、銅鑼鄉、三義鄉)的選民,2020下架陳超明!支持提出具體保育石虎政策的立法委員候選人,為沒有投票權的石虎投下這一票。
生態補償案例 在 道路建設之生態補償研究:台灣實施案例經驗評析 - 博碩士論文網 的相關結果
因此本研究分析先進國家補償計畫,以及我國施行先驅案例之經驗,在既有體制架構下,建立台灣道路建設之生態補償制度。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分析生態補償,選擇官田水雉復 ... ... <看更多>
生態補償案例 在 「生態補償制救得了白海豚嗎」澄清說明 - 環保新聞 的相關結果
歐美所謂生態補償制度,乃是針對工程建設或道路開發,導致生態系統或棲地破壞,而用復育、改善或創造棲地等方式彌補,藉此維持整體生態環境品質不致失衡。美國在1988年首先 ... ... <看更多>
生態補償案例 在 生態補償 - 環境資訊中心 的相關結果
為蛇找生路路殺熱點設警示牌和地下箱涵以生態補償金助友善耕作 ... 保育石虎護雞農苗縣擬生態補償 ... 兩樣公司兩樣情持續投入是關鍵生物多樣性補償的成功與失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