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22日「世界地球日」(Earth Day)。10年前的今天,我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宣布,為保育彰化縣濁水溪口的潮間帶濕地,政府不支持國光石化開發案。
2006年,國光石化被行政院長蘇貞昌列入「大投資、大溫暖」計畫的重大開發案,但此案在高碳排、高健康風險、廣大濕地破壞、耗費大量水資源等方面引發巨大爭議。2008年總統敗選的民進黨政府,將國光石化案留給新政府決定。
面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衝突,我要求政府各部門真誠傾聽各界聲音,讓持不同立場的各方,都能理性、完整地表達意見。2011年3月底,我徵詢行政院、經濟部與環保署的意見,並在總統府與蔡嘉陽教授、錢建文醫師等彰化縣環團領袖會面,看了他們所提的說帖,讓我更深入認識此案對環境生態的衝擊。4月3日,我赴彰化參加反國光石化萬人餐會,瞭解在地民眾的心聲,隔天(4日),再親自造訪濕地、訪問農家。在見證當地豐富的生態資源,以及鄉親們對土地濃厚的感情後,政府重新省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深入檢討臺灣石化產業高質化的發展趨勢,評估興建離岸廠房的可行性與風險,最後作出不支持國光石化這個價值6千億元開發案的決定,同時也請經建會訂定計畫,專案協助芳苑鄉、大城鄉當地發展經濟。
10年後,我再度造訪彰化縣芳苑濕地,這片寬達6公里的潮間帶,孕育了廣大的牡蠣田、俗稱「蝦猴」的螻蛄蝦、文蛤等豐富自然生態。10年來,這裡已發展出蓬勃的生態旅遊,搭牛車、烤牡蠣、賞美景,無論平日或假日,都可看到民眾攜家帶眷來體驗臺灣生態之美。因為生態旅遊,帶動當地農漁牧產業的成長,年輕人也回流從事相關工作。一位回鄉的藝術家告訴我,退潮之夜,他常陪著太太在滿天星斗之下的濕地漫步,非常感謝當年政府能夠為臺灣世代子孫留下這片世界級的濕地。
10年前,為了環境保育,政府決定停建國光石化;10年後,事實證明,當年我雖挨了石化界不少罵,但我們捨棄生產低階石化產品並推動高質化,保留珍貴濕地,是一個經濟與環保雙贏的正確決定。臺灣要永續發展,不能只看經濟面,環保生態才是永續的根基,兩者必須兼籌並顧,這是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環境基本法》第3條的明文規定,也是當年我決定停建國光石化案所秉持的原則。
能再次與當年為保存濕地而努力的朋友們聚首,我十分開心,更敬佩他們為環境保育的付出。捨石化、留濕地,是我們共同的回憶,也是執政當局尊重民意、保護生態的經典案例,值得現在政府處理藻礁保育議題時參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恆春半島秘境四季遊」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張倩瑋 本書特色: 在南方的恆春半島,墾丁已經是一個發展與消費主義到了極致的旅遊景點,然而在它的四周、許多社區部落卻以生態旅遊走出著另一種絕妙風味,沒有移植、不是複製,接待你的每個人、每道菜、每項體驗都經過當地風土的醞釀。猶如陳達可以一...
生態旅遊 教授 在 潘孟安 Facebook 八卦
屏東社區生態旅遊轉型,在地人最知道在地魅力!
謝謝屏科大陳美惠教授團隊和縣府長期合作,蹲點陪伴恆春半島和原鄉社區,透過生態解說、祕境遊程,打造生態旅遊的新模式。
讓不識字的阿公阿嬤,也能成為明星導覽員,改變了社區經濟,也讓屏東旅遊型態轉型,沒有體驗過生態旅遊,不算深遊屏東。
感動的土地故事,和您分享…
生態旅遊 教授 在 潘孟安 Facebook 八卦
屏東社區生態旅遊轉型,在地人最知道在地魅力!
謝謝屏科大陳美惠教授團隊和縣府長期合作,蹲點陪伴恆春半島和原鄉社區,透過生態解說、祕境遊程,打造生態旅遊的新模式。
讓不識字的阿公阿嬤,也能成為明星導覽員,改變了社區經濟,也讓屏東旅遊型態轉型,沒有體驗過生態旅遊,不算深遊屏東。
感動的土地故事,和您分享…
生態旅遊 教授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恆春半島秘境四季遊」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張倩瑋
本書特色:
在南方的恆春半島,墾丁已經是一個發展與消費主義到了極致的旅遊景點,然而在它的四周、許多社區部落卻以生態旅遊走出著另一種絕妙風味,沒有移植、不是複製,接待你的每個人、每道菜、每項體驗都經過當地風土的醞釀。猶如陳達可以一把月琴唱遊無數,走過社頂、水蛙窟、大光、龍水、滿州、里德、港口、旭海、東源、高士和港仔十一個社區,你也能讀到唱不完的恆春調。
●聽礫石吟唱海之歌—旭海:來到最夯的阿塱壹古道,看海浪淘洗礫石稜角。在部落停留,當個一日漁夫學會阿美族式的漁法,離開海邊,往旭海草原居高遠眺,視野包攬四面山海。而玩累了最好的放鬆方式,是到旭海溫泉歇一歇腳。
●用美味文化傳承—東源:品嘗哭泣湖蛙鳴鳥叫伴隨著野薑花香,在柔軟的水上草原享受冰涼足部SPA;麻里巴廚房烹調山林野味,排灣手作美食讓人垂涎三尺
●高岡上的勇士部落—高士:來旅人學苑跟小朋友上課交換免費住宿,接著換上排灣禮服體驗揹婚禮,感受既單純又濃烈的喜慶氛圍。遠眺八瑤灣,放眼盡是部落獵場,高士的收獲和農作在一日的餐桌展現讓人驚喜的豐盛飽滿!
●舊日繁華今猶在—滿州:走訪有著貝殼砂鋪面和氣派迴廊的百年宅邸,還有嚼一輩子檳榔的黑牙美人,檳榔產業帶來的榮光在這裡保有一點餘溫。罕見的植群壓縮讓低海拔山區出現溫帶林生態,靜謐的南仁大山值得你走上一天。
●灰面鷲的秋祭典—里德:不用深入山區就到達沁涼宜人的欖仁溪,溯溪而走,勒沙竹手作的砲竹、海金沙葉做成的頭墊、山棕葉撿來作掃把…沿路童趣無窮!十月後這兒成為北方鷹鷲的驛站,在傍晚時分只見鷹海盤旋,倏忽以獨特的鷹柱飛落到山裡夜棲,是自然界最美的線條。
●國寶陸蟹港口茶—港口:港口溪陸蟹多樣性高居世界第二,農曆七月至中秋節前陸蟹媽媽往海岸奔走的生產之旅,是大自然最動人的篇章。帶有鹽味的海風終年吹拂的小部落,來到這裡喝杯港口茶,聽一曲人間國寶張日貴的滿州謠,就算嘗遍人生甘苦的況味了。
●迷宮森林野樂園—社頂:大尖山下蜿蜒山路的頂點,有著礁岩台地蘊藏的野生樂園,這小小一方森林裡,熱帶雨林、季風林、榕屬植物繁殖成富足的森林生態系,四季飛舞不斷的蝴蝶、躲在岩壁納涼的獼猴、大方隨意散步的爬蟲類…隱沒在山林間的龜仔角社守著這片山林,有說不完的故事…
●咆嘯山丘天人菊—水蛙窟:風吹砂公路下,有著隱藏版的壯觀沙壁;從貓鼻頭綿延到出風鼻的無垠草原,任你放縱乘風奔馳的想像。無人的曠野,在夜晚卻出奇的繁忙,悄聲而來,野地是梅花鹿的國度。
●半島最美的海域—大光:深入恆春半島海域最閃亮的珍珠,讓在地阿北阿姨帶你去看各種熱鬧繁生的潮間帶,潛入水面進行一場後壁湖漂浮旅程。向晚時分在大樹下聽陳達軼事,哼著一段思想起…
●湧泉種出稻米香—龍水:尋訪台灣最南方的有機稻作,漫步龍鑾潭,到田溝邊捲褲管撈蜆仔,在超涼爽的土角厝下,大口飽嚐著洋蔥、蘿蔔帶有泥土香氣的全食材料理。
作者簡介:
陳美惠
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博士。現任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教授,社區林業工作室主持人。近年來帶領學生團隊投入屏東社區部落,陪伴社區發展自然人文資源保育,培養生態旅遊專業人才,將保育與生計結合,具體實踐屬於台灣的社區林業。
李盈瑩
輔仁大學廣告傳播系畢業。曾任廣告設計、出版社旅遊記者。目前住在台北半山腰上,過著半農半寫作的簡單生活。創作以生活散文為主,作品有2008年《台北小旅行》、2009年《花蓮小旅行》、2013年《台灣小野放:出走不必遠行,在山.田.洋.森找自己》。
張倩瑋
文化大學新聞系畢業,曾任職新台灣新聞週刊財經生活組資深記者。
是個道道地地的台北人,大學畢業進入雜誌社工作後,才開始出走台北,一人開著車上山下海,認識台灣。愛好自由,奉行「不自由毋寧死」之志。現為自由的文字工作者,依舊以「遊戲人間」的姿態看待人生。編有《城市夢想家》、《聽!校園裡的綠色樂章》、《剝復》、《單純就是美》。
張 筧
高雄人,現為自由撰稿人,曾任台灣時報、自立晚報記者。喜歡恆春半島,在冬日聽落山風拍打門窗,入夜後奔馳在人煙稀少曲折縣道,一點荒涼變讓他充滿感性。合著作品有2012年《暴雨後,看見彩虹虹》、2013年《高雄,慢‧慢遊》、2014年《我在阿塱壹,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