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之眼~木蘭園
有經過木蘭園的朋友,會發現新的木蘭園不一樣了。
從姊妹潭往受鎮宮前進,很多經過木蘭園的朋友,都只是路過,卻從未發現這裡藏了很多秘境,包括一棵很美的霧社櫻,還有毛地黃小溪流、森氏櫟等。
後來進行步道改善工程,木棧道延伸進來,讓遊客有截然不同的視野。接著,木蘭園排水改善工程也改造了溪流景觀,呈現嶄新的風貌。
工程改良木蘭園區的導排水機制,完善保全原有木棧道及步道,並遵循生態友善機制,結合原有林木與當地塊石,打造人文休閒與環境保育並行之嶄新步道系統;加上基地新設的圓弧形3階靜水池,做為靜水滯洪之功用,亦可供民眾休憩遊覽,遠遠望去猶如林間清澈的眼眸,故取名為「阿里山之眼」。
這裡還廣植大面積的木蘭為全國最大的木蘭專區,屆時花季來臨木蘭花、杜鵑、繡球花相繼盛開,與現地櫻花樹交相輝映成「花間走廊」,營造「春山暖日和風,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的詩意氛圍,提供遊客更安全、舒適的遊憩空間,歡迎大家下次來體驗不同以往的阿里山木蘭園風華。
照片拍攝於2020年1月17日。
註:「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木蘭園排水改善工程」參加第19屆公共工程金質獎-水利類,獲得優等金質獎項。
#木蘭園的白木蘭盛開了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台灣1001個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繼美洲豹之後,地球的孤兒~貓的消失系列,主持人白心儀將帶您走入石虎的世界,探討石虎的生與死的距離。拍攝團隊歷時兩年,紀錄三隻失親的石虎寶寶,從照養、訓練到野放的成長過程,並且追蹤獨眼的傷殘石虎,從野放到死亡的生死劫難,並且參與路殺石虎,解剖檢驗寄生蟲的研究計畫以及友善石虎的生態給付計畫。希望透過節目...
「生態友善機制」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漫步在雲端的阿里山 Facebook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公共工程生態友善機制 的評價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生態友善機制 在 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生態友善機制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八卦
【林務局把工程人員推下水?!】
咦??發生什麼事了?我們工程夥伴們在怎麼會在溪流中央「洗石頭」?難道發現了什麼寶物?
喔~原來是在上課啦💦
國有林防災治理的工程是保護週邊居民身家安全的重要工作,但也必須謹慎面對,避免工程對敏感脆弱的森林生態產生過大衝擊。該如何取得平衡,就是一門大學問啦!📚
🌲林務局制定了「國有林治理工程生態友善機制手冊」來確立作業準則,但畢竟多數工程人和生態人的專業背景好比兩條平行線,所以我們最近舉辦了超精實的工作坊,透過橫跨生態保育及水利工程的整合課程,培養工程人員的生態知能,才能真正落實生態友善喔!
摸著石子,大家用手察覺溪床砂石就是棲地,穿梭著許多水族;而夜晚,溪谷中倏然迴盪起此起彼落的蟲鳴蛙叫,紅外線相機拍到好多生物蹤跡......工程硬漢們的心中,都感受到了野溪隨處洋溢魔幻生機的魅力!😏
點進照片看看他們怎麼被推下水...(喂!不是啦)
來看大家認真「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吧💗
生態友善機制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八卦
【不讓你離太遠】
過去工程最常被詬病的就是對動物不友善,例如很久以前常見的混凝土排水溝,表面光滑,讓山羊、山羌、獴獴等小動物,爬不上去也下不來,離家越來越遠…😭
可是,如果沒有這些護岸設施,颱風🌪、大雨🌧、洪水🌊來臨時又會造成崩塌,該如何取得平衡呢?
💡近年來配合生態友善機制,在施作工程時都會考量動物通行需求,盡量以 #多孔隙 (讓種子也能進駐孔隙萌芽生長)、#低矮化、#具通透性 的設計,規劃 #斜坡通道、#低矮設施,而早期那些還未施作友善工程的設計,也能就地取材,利用樹枝、竹子、棉繩網作為可讓動物通行的斜撐枝條,讓動物能行走、居住在這裡喔!
快來看看這些小動物利用斜坡通道走動的萌樣吧!💕
生態友善機制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評價
繼美洲豹之後,地球的孤兒~貓的消失系列,主持人白心儀將帶您走入石虎的世界,探討石虎的生與死的距離。拍攝團隊歷時兩年,紀錄三隻失親的石虎寶寶,從照養、訓練到野放的成長過程,並且追蹤獨眼的傷殘石虎,從野放到死亡的生死劫難,並且參與路殺石虎,解剖檢驗寄生蟲的研究計畫以及友善石虎的生態給付計畫。希望透過節目,讓觀眾對台灣唯一的原生貓科動物,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同理,並且加入保育的行列。
台灣1001個故事-20200405分集大綱:
part1:【棲地隱藏致命危機 獨眼石虎野放落井只剩枯骨】
https://youtu.be/LcZyoUArRJ0
part2:【照養訓練體檢野放 三隻石虎寶寶成長全紀錄】
https://youtu.be/TtBwXh6cv1g
part3:【誤踩陷阱石虎及時救傷 特生中心強化通報機制】
https://youtu.be/qAVq6yX6H6U
■台灣1001個故事 說不完的故事
每周日晚間9點,請鎖定東森新聞【台灣1001個故事】唷!
更多精彩內容鎖定《台灣1001個故事》
https://www.youtube.com/user/ettvtaiwan1001
畫面提供
特生中心
大為文化
野生動物急救站
#網路搶先公開 #支持請幫按讚分享唷 #地球的孤兒#台灣1001個故事 #白心儀 #石虎#貓科動物#保育#生態給付計畫#野放#求生訓練#社區巡守#原生動物#野生動物急救站#特生中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49L6gk0W1w/hqdefault.jpg)
生態友善機制 在 高雄市議員-林于凱 Youtube 的評價
#質詢日記 #社政 #20190410
在社政委員會的質詢,我向社會局提出了社工遭強制回捐、社工訪視風險、單親補助門檻、托育日誌電子化、黑板樹斷頭修樹等議題,並向客委會提出客家文化觀光亮點營造的可能方向。
【重新檢視 #單親補助門檻 適宜性】
據統計,本市共有 45,843 戶單親家庭,但只有 19,045 個孩童(局長答覆約 6,000 戶)符合單親生活補助,補助要點除了家庭收入天花板之外,還要求全家(含父母、子女)土地公告現值未超過 650 萬才可申請。試問若今天申請人與父母分別住高雄、台北,為何無法申請?還是說政府希望單親家庭投靠老父老母依親嗎?若申請人已與原生家庭疏離、甚至關係不佳,又該怎麼辦呢?因此我要求社會局長好好重新檢視補助標準的適宜性。局長回覆表示,同意補助標準有不近人情之處,會再研擬是否能透過面訪等方式確認申請人之需求,讓補助都能落實在有需求的民眾身上。
【#托育日誌電子化 雙軌制先行】
托育人員每天都要填寫的托育日誌是與家長間重要溝通媒介,若能節省行政時間,托育人員就能把更多時間花在照顧孩子上,因此請社會局研擬推動電子聯絡簿的可行性,讓家長在工作忙碌之時,也可以直接透過網路與手機 APP 即時掌握狀況。我建議局長可先實行雙軌制,讓托育人員可以選擇紙本或電子化,作為轉換期間的緩衝配套作法。局長回覆肯定此方向,會再與秘書處進一步討論,我也會持續追蹤。
【#社工強制回捐 須有預防機制】
今年 2 月高雄爆出一件強制回捐的個案,感謝社會局事後協助社工把回捐的款項給討回,但只要求補回,卻無其他懲處或預防,形同讓「暗砍」的行為穩賺不賠。我認為,應公告違法的機構,讓社工在求職時可以迴避。申請風險加給的機構也應公開,協助社工判斷加給是否被暗砍。此外,我以市議會跳過服務處、直接向公費助理撥款薪資的方式為例,請局長檢視補助案薪資撥款流程(現為補助案→機構→社工)是否有變革為直接撥款給社工的可能性,避免被機構從中操作。也許事前略增行政手續,但省去後續稽查、處理糾紛的成本,未必不划算。
【#社工訪視風險 明訂警察陪同 SOP】
經統計,過半的社工在進行個案訪視時曾遭遇口頭或肢體暴力,雖然社會局有訂出一套安全維護要點,但在人力不足的狀況下,實在很難實施,甚至在要求警察陪同時,也是由派出所自由心證,希望社會局能訂定出一套明確標準,在怎樣的評估之下需要兩人陪同甚至是警察陪同,以利降低訪視的風險,同時也讓警察局有一套標準可以遵循。
【#斷頭修樹 給兒童的不良示範?】
隸屬社會局的高雄兒童福利服務中心近來修剪了外面的黑板樹,卻是用危害樹木健康的斷頭修樹。據我們了解,廠商有證照、也是照 SOP 在修剪,問題恐怕是源頭的 SOP。我會再向養工處反應 SOP 的問題,也希望社會局長一同留意,否則傷害樹木健康的修樹方式恐怕是對兒童的不良示範。
【#客家文化觀光亮點】
高雄客家原鄉的觀光亮點究竟在哪?我建議以文化底蘊深厚的美濃作為出發點,結合黃蝶季,吸引青年返鄉、傳承在地文化。日本的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以生活化的展覽形式,成功吸引國際觀光客來到農村,值得師法。我認為美濃的菸業、紙傘、八角亭、穿水橋成年禮等元素都相當有發展為觀光產值的潛力。此外,旗山、美濃、杉林、內門非常適合成為里山生態村,友善耕作不只可達成產業與環境的平衡,也能讓觀光客親身體驗客家的農業文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UwrzAjy_NQ/hqdefault.jpg)
生態友善機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國有林地會發生土石流、山坡地崩塌,對山區居民帶來災害,必須以工程手段介入,確保居民安全。不過大型水泥工程,也可能成了野生動物殺手,林務局這幾年來,推動「國有林地治理生態的友善機制」,找到與野生動物共生的可能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406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5cn3lC00cM/hqdefault.jpg)
生態友善機制 在 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八卦
【夢幻步道,就是要走】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千里步道達人帶你週週爬郊山,尋訪雙北綠郊、古道、夢幻天然步道; 為了解決 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 的問題,作者涂晉祥 ... ... <看更多>
生態友善機制 在 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八卦
【夢幻步道,就是要走】向山,遇見最美的山徑:千里步道達人帶你週週爬郊山,尋訪雙北綠郊、古道、夢幻天然步道; 為了解決 集水區友善環境生態資料庫 的問題,作者涂晉祥 ... ... <看更多>
生態友善機制 在 公共工程生態友善機制 的八卦
「林務局公共工程生態友善機制工作圈」第6次會議 · 林業署官方頻道. 林業署官方頻道. •. 13 views • 7 months ago.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