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完飯收到個Whatsapp:「收到你張Postcard喇,多謝晒!」
其實張Postcard咩都冇寫,得上下款署名,朋友除咗多謝我嘅心意,潛台詞仲多謝我冇寄去佢屋企,而係寄去佢公司,亦因為咁,張Postcard唔方便寫任何私人嘢。
寄去公司地址係佢要求,咁多年嚟都係咁,因為佢阿媽平時會拆開晒佢啲信,更何況Postcard係冇信封。我朋友好唔鍾意咁冇私隱嘅生活,不過嘈咗好多次都冇改善,收斂一排又會故態復萌。
其實佢後生時會激烈反抗,可惜革命從未成功過,不過佢自己嘅性格同價值觀就喺不知不覺間受到好大影響,試過唔止一次介紹好工畀佢,但呢位朋友都唔敢試,寧願繼續留喺一間幾乎零福利嘅公司,逗住一份同通貨膨脹唔掛勾嘅人工,原因係佢阿媽一直潑冷水,以致由細到大都被灌輸一種「好嘢點會輪到你吖,自量下啦!」嘅概念,慢慢地潛移默化,已經入晒骨,佢自己應該都知,但唔想承認。
睇住呢位朋友長大,佢嘅特點就係對自己好冇信心,好多嘢都覺得自己唔掂,性格亦有啲孤僻。
由一個未婚嘅人跳兩級去講點樣教小朋友,可能真係冇說服力,不過我聽過作為父母,盡量唔好做以下幾件事,因為會摧毀下一代,影響佢哋將來嘅性格同埋人生軌跡:
👉成日拎仔女同人哋比較
👉拆佢嘅信,摷佢櫃桶同埋袋
👉仔女做錯事,講完對唔住都唔會正面原諒,態度晦氣
👉KEEP住令仔女覺得自己係屋企嘅負擔同埋負累
👉令仔女覺得自己做乜都唔會成功,亦唔好妄想成功
我自己都中咗上述其中幾樣,例如細細個做錯事之後,講完對唔住從來冇一次係被原諒,所以我大個咗之後唔識點樣去原諒其他人,因為「原諒」呢兩個字,根本冇人示範過畀我睇。我算好早發現到呢個缺陷,所以讀完大學就冇再同屋企人同住,其實咁樣唔代表唔愛佢哋,而係有時愛一個人,應該保持一個適當嘅距離,幸運嘅係,人生中亦有好多人原諒過我,畀我知道乜嘢叫做原諒、點樣做到原諒,邊啲嘢要學識放下同原諒。
呢位朋友同我講過,佢阿婆以前都係咁樣對佢媽咪,所以呢種性格同行為就一直複製落去,呢點我好明白,正如我由細到大「不被原諒」嘅例子,只係自己走過一段咁辛苦同糾結嘅路,實在唔想下一代重蹈覆轍,希望我嘅仔女將來可以好自豪咁同人講:「我父母從未對佢做過上述任何一件事。」呢個世界已經夠亂,唔好令到小朋友嘅成長過程都咁苦澀。
生僻字例子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那些歷史英雄人物:野心與才華、自卑與超越:奠定法國歷史精神最重要的人物》 | 拿破侖:一講/—-陳文茜
* 這是一個法國人,自出生以後人人都會知道的名字——拿破侖。
這樣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活了多久?事實上他只活了 51 歲,卻永久改變了法國,改變了歐洲。
他人生最著名戰役就是最後戰敗的戰爭:滑鐵盧戰役,他徹底的失敗了,當時的他年僅 46 歲:或許在他心中,歷史那麼戲劇化,未來仍然有可能。
令人驚訝的是:而他之所以失敗,與他被迫麾軍莫斯科,進入俄羅斯有絕對關係。
這和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希特勒何其相似。
拿破崙是後法國大革命時代出現的英雄人物:沒有大革命,拿破崙可能不會是拿破崙。
1789 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人民推翻了國王路易十六,宣佈成立共和政體。
巴黎到處是屍體,共和政體有太多的事情有待解決,社會亂成一團,到處都是搶奪。這和後來法國大革命的偉大神聖意象,差別非常大。
歷史會美化一些事,也會醜化一些事。歷史,是後來者定位的事件:它不是全部的真相。
路易十六在 1793 年 1 月法國大革命之後近三年半才被處決,大革命時先被處決砍頭的是瑪麗王后。
革命向來如此。找一個女人當簡單答案,因為形成革命的事實本來太複雜,利益也太龐雜,真的依道理處理,恐怕凡爾塞宮也得燒了。
大革命者高喊自由、平等、博愛。當時的愛很少,怨恨很多。革命軍明白象徵性砍了瑪麗皇后的頭,伯爵們、貴族的頭,沒收他們的財產,也就夠了。再鬧下去,會不可收拾。
但是事情發展至後期,自由的旗幟飄揚滿地,皇帝必須死。於是羅伯斯比等不得不處決一個流著法蘭西皇室血統的路易十六,而當他們將之被處決時,果然革命後的混亂,更複雜了。
凡是曾經所有和皇室成員有關的親信、追隨者都非常恐懼,此時法國誕生了一個新政治勢力——保皇黨;另外一個勢力稱之為共和組織,目的是保護法國大革命所建立的共和體制。
拿破侖以他的中產階級出身,當然選擇加入共和體制。
我們現在熟悉的一個詞,英文叫 restaurant,最早是從法國大革命後演變過來的。在法國大革命之前,人類沒有什麼餐館這個概念,法國大革命最大的意義就是好多貴族都被殺了,而家中的大主廚沒有了工作,只好在巴黎街上開了餐館。
於是中產階級也可以享受美食了,這是餐館緣由很重要的一段歷史。
那個時候兩邊勢力鬥爭非常嚴重,在一條街上,他們都不會去同一家餐館吃飯,保皇黨去這家餐館,共和體制的人就會去另外一家餐館,但吃的其實也沒什麼差別。
法國大革命的兇猛,憾動歐洲其他的君主,他們當然深感恐慌。那個時候在歐洲權力最大的皇室一個是奧地利,一個英國,這些皇室均組成聯盟,利用法國因為大革命的分崩離析,乘虛而入,支持保皇黨,並密謀推翻共和體制。
在土倫港那些支持路易十六的保皇黨分子,當路易十六被砍頭時,立即向英國求援,要求英國幫助他們把現在的共和政府推翻。
英國真的派了精銳部隊,包圍了在法國南方的土倫港,而且攻下這座城市。
法國那個時候剛經過大革命,實際上非常混亂,如果研究法國大革命,你就知道我們以前念書,其實沒有告訴你真的歷史,說它是啓蒙思想誘發的運動,這只是一部分。很大的直接原因是那個時候的聖嬰現象,導致了糧食短缺,民不聊生。
再來就是財政窘困,不斷增稅。之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凡爾賽宮的建造者,為了撐場面、建立法蘭西是一個大國的概念,把法國財政幾乎搞到國庫空虛。一切就是宣揚,建一個凡爾賽宮,代表法蘭西的崛起。但當時的法國其實並沒有那麼富裕,所以幾十年後,一場聖嬰現象,亁旱造成糧食短缺,飢荒來了,通貨膨脹來了,大革命來了。
而這些都不是由路易十四付出代價,是由路易十六來付代價!
瑪麗王后又以奢侈為名,所以大家先殺了她,過了快四年再殺了路易十六。
真正法國大革命之後的狀況,很多人並不瞭解。哈佛大學有一位著名歷史學女教授Theda Skocpol,曾經談到大革命之後巴黎及法國無政府的狀態。
當時法國面對英國攻入土倫港時,只有幾尊大炮防禦。這樣的一個防禦工事,已到了什麼地步?法國士兵只能用泥土草草地搭建起防缐。
當時法國根本就不堪一擊。
更荒唐的是,大多數的士兵因為國家陷入無政府狀態,亂殺人幾乎是家常便飯,士兵多半沒有受過真正的炮兵訓練,補給也不足。
這個時候當上上尉24 歲的拿破侖,本來與革命關係不大,被派往義大利,當他要前往義大利前線擔任一個小崗哨的負責人時,經過土倫的時候,臨時起意,待了下來。
這根本不在他的計劃之中。他只是順著路要在土倫,看一個老朋友。所以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後來所發生的狀況,就是驗証這句台詞,也是拿破崙浮出歷史枱面非常重要的形式。
當時負責指揮的法國炮兵軍官受了重傷,他的上司也沒有指揮官可以用,就向拿破侖說,拜託你不要去義大利了,也先不要看你的朋友,趕快來幫我接掌指揮。
於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總之拿破侖接管了炮兵部隊,改變了他的命運,開啓了他的聲望,也成為他權勢上升最快的個人時機。
之所以找到他做指揮官,因為在此之前就有幾次人們覺得他是個很厲害的上尉。他接管炮兵部隊後,立即研究各方形勢。
我們待會會看到為什麼拿破侖會變成一代歷史人物,而且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
拿破崙對許多事情的每個細節都喜歡自己掌握,一定自己上前線觀察。他接管了炮兵部隊以後,明白法國攻勢的部署差勁透了,所以他的方法絕對不是靠吹牛,就是想最壞的狀況;除非做出非常重大的突破,否則大炮會一無用處。
這個人很聰明,拿破崙向上級要求,給他全權的權力來改革。一般來說作為上尉,不會有這個權利,可是他的上司已經要被逼的發瘋了,立即獲准。於是,24 歲的拿破侖將大炮移到了另外一個位置。這個位置是一個天然的比較好的地理屏蔽,不是用泥土草草遮掩起來的。然後再設法用假的訊息,引進食物、馬匹、彈藥和槍械。在這個過程當中,他還訓練了部隊,重建了炮台。接著集中全部火力,攻上敵軍防禦工事的一處弱點。
所以他不跟你打全面戰,因為打全面戰,法國已經注定輸了,所以先打對方弱點——英軍只好被迫撤離他們最強固的一個位置。拿破崙的部隊在佔領堡壘以後,再以大炮向土倫港的港口猛烈轟襲了五天;同一個時間,他的部隊也攻佔了好幾個要塞,把英國的船艦跟軍械庫全部都燒光了,而且乘勝向土倫城發動了激烈進攻。
沒有幾天,拿破侖就升為了少校;再對英軍一次攻擊行動之後,他就變成了副司令官;12 月,他變成了准將。就在這麼短的時間,從 20 歲在軍隊裡名聲開始響亮後,24 歲上尉的拿破侖,扭轉了大家都覺得法國差點被英國攻打下來的情勢。
沒有一個人升官升這麼快,短短四個月,從上尉升到了將軍,這實在是過去從來沒有的例子。而當時的軍事規章規定將軍至少要 25 歲以上。
法國當時革命後勾心鬥角,各站一方。打仗時別人拿不到補給,但拿破崙卻可以拿到。
拿破侖不是曉以大義,革命搶資源,那有什麼大義?在那個時候他很聰明的向各個地方要糧食馬匹彈藥槍械補給的時候,他都謊報了英軍的數量。他說「我方所擁有的不到對方的 1/20」,其實英軍來的軍艦可能是 5 艘,但他報 50 艘。因為他很瞭解,如果沒有讓他們知道這次不只是土倫港會不見,還可能會直攻到巴黎,資源是不會到的。
拿破崙一生幹了很多次這樣的事情,對他來講沒有什麼叫欺騙,因為他覺得政治上你如果不這麼做,你就不會得到戰爭的勝利。如果你不讓這些醉臥巴黎的人醒過來,害怕他們自己被殺,他們就會不管你這場戰爭。拿破崙很瞭解,「自私」是在很多政治或是軍事裡,人之所以敗仗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剛剛提到他 24 歲按照規定是不可以當將軍的,但這對他來講太簡單了,在填寫表格的時候他就動手腳,寫 25 歲。
於是他得到了將軍的委任狀。
可是嬴得勝利,只是羸得了第一關。他馬上就要面臨巴黎人的自私,這些大人物人開始覺得我們保住了一條命,沒有讓英軍直接打上來,國家沒有亡,是因為這個人叫拿破崙的傢伙很厲害,所以,我們得小心他。不是感謝他。
拿破侖個子很小,膚色病黃,黑頭髮經常都是亂七八糟地丟在臉頰四周;他的軍制服尺寸太大,鬆垮垮地掛在他只有五尺三寸的軀乾上;他的鞋子後跟磨斜了,歪歪扭扭地套在他瘦小的小腿上。
人們覺得他的靴子、衣服都好像是穿的別人的;加上他來自科西嘉,說起法文還帶著口音。所以在那個時刻,巴黎人雖然依靠他,但也不會認為他將來會成為全法國的第一號人物。
因為他實在是太不起眼。
雖然其貌不揚,但是他才賦洋溢,野心十足。在這個情況下,巴黎的人雖然和他合縱聯合,可接下來你就會聽到很多屬於他的故事,他們故意把他發配到義大利當最高指揮官,後來發現他還是太厲害,又把他發配到更遠的埃及。
所以沒有什麼人,什麼事情都一帆風順,時勢造英雄,當然英雄也要有本事。
我剛才特別提到,拿破侖可以變成法國英雄的最重要的背景就是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件,而且影響深遠。革命的主因主要是整個財政破產,法國的農民就厭倦國王對他們的剝削,相當多的中產階級也覺得我們都賺了錢,為什麼你們這些貴族這麼了不起,所以跟我們現在很熟悉的仇富、仇貴很像。
就在土倫圍城的前幾年,人民決定他們的命運要由他們自己的雙手來掌握,於是爆發了法國大革命。但是大革命本來應該帶著大家成為一個更強大的、更有組織更有效率的國家,而事實上,革命的結果變成一塌糊塗。
法國大革命某個程度把舊時代的紳士畫下了句點,把貴族也畫下了句點,而革命軍是有一些愛國情操的民眾軍隊。某個程度來說,拿破侖在歷史上出現的契機,正好是這個國家全力想要發展新未來,卻也是最混亂的時刻。
所以對他來說,他要站在哪一邊?是保皇黨,還是要保護革命的成果?
他很清楚知道,他在貴族眼中就是個草包,貴族是看不起他的,所以他很清楚的站到了革命派這一邊。
童年及入仕
拿破侖出生在科西嘉的首府阿雅克肖城。科西嘉是地中海裡的一個大島,長久以來被義大利城邦所統治,所以當地的人使用的是發源於義大利的一種方言。
到了 1768 年,也就是拿破侖出生的前一年,科西嘉才從義大利割讓給法國,所以它的法語口音很奇怪,巴黎的人一直不是很能夠接受。
拿破侖出生那一年,剛好是全島被迫慶祝法國接管的第一個週年紀念日。他的爸爸卡洛.波拿巴是一名律師,和妻子雖然是當地一個小小的貴族,但一點都不富有,也不是巴黎那種了不起的公爵伯爵位子上的貴族人物。
拿破侖在兄弟姐妹中排名第二,小時候有一個名稱叫「拿不溜」,意思是瘦弱不堪,有一個大腦袋瓜,看起來是像一個怪物一樣不平衡的人,所以他從小身材各方面都被嘲笑;他脾氣也不好,從小就喜歡和其他男孩子打架。
我喜歡看這些歷史人物的童年,我們常說童年決定他的命運。拿破侖的童年看起來也並沒有得到太多快樂,因此是個自信的童年,可能反而他的星座是獅子座,比較有道理。他天生聰穎,出生後幾年,他的爸爸卡洛就被任命成為首都的市長顧問,他就利用這個職位拉攏關係,設法幫他的兒子們,包括拿破侖都得到免費入學受教育的機會。所以十歲的時候,拿破侖就得到在法國北部一個軍事學校的入學許可,而這個小軍校生要從科西嘉到法國的北部離鄉背井。
所以從小拿破崙就是一個寂寞,但某個程度養成了非常獨立的個性,也很堅強。
小軍校裡其他的學生都是來自於法國上流社會或是王親貴族,而拿破侖只是來自科西嘉小貴族,爸爸剛好搭上市長的關係來到這裡,其實很窮。所以他努力想要討好其他的同學,也曾經想要學好字正腔圓的法文,為了不被同學嘲笑(用我們現在的字眼來講,他小時候是被霸凌的)。但是在這方面他並不是那麼成功,甚至他們說他拼字從來沒有拼得很好。
這點從他後來當上皇帝之後,字跡潦草難認,很少人可以辨讀,甚至他自己寫完都看不太懂可以看出大概是事實。
不過他在數學方面十分出色,這也說明他後來在打仗的時候對數字計算、後勤補給、規劃方針很突出,他的邏輯思考非常好。基本上在以貴族為主的學校中,他沒有太多朋友,想起來很悲哀寂寞,會思鄉想媽媽;但他從不哭泣。他利用寂寞的時間用功讀書,徹夜苦讀,所以拿破侖在軍校期末考的時候,成績非常好,這也讓他考進了巴黎的正式軍官學校。
這所學校是由法國皇帝路易十五所設立的皇家軍事學校,那時拿破侖剛滿 15 歲。他知道進這個學校,就是進入了真正的法國軍事中心。他的爸爸也沒有想到拿破侖會擁有這樣的一個成績。因為從小,沒有人覺得他是一個令人看得起的小孩。
不幸的是,拿破侖在他的新同學中還是遇到相同的問題,同學更貴族了,也更不喜歡他、更排斥他,覺得他是來自一個落後地區的野蠻人——他被許多朋友同學侮辱刺傷。
他的個性孤僻一直到後來變成一個缺點——聽不下別人的意見。如果說這個事情對他有影響的話,那就是他到了我們講的青少年叛逆個性的時代,他批評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跟老師也處不好。可是在科學研究方面他仍然十分出色,時時刻刻都在苦讀。
我發現我們講過丘吉爾,講過戴高樂,講過好幾位重要的政治人物,都和拿破崙一樣,最有興趣的就是歷史,接著是地理,拿破崙對歷史跟地理的知識,讓很多人都吃驚;另外,他在數學跟科學方面的學識,也有傑出驚人的表現。
在這個情況下,他本人本來要加入海軍,但是當他要考海軍的時候,海軍突然宣佈今年不錄取海軍。
但拿破侖不願意在學校中再跟那些他也討厭的同學們再混一年,於是退而求其次加入了炮兵部隊。
回看後來的發展,如果他當時加入海軍,歷史就要改寫了,因為後來的仗都是炮兵打的。
就在同年的 9 月,16 歲的拿破侖被任命為少尉。而他在路易十六授予官銜的 56 名學生中排名 42,所以算是被重點栽培的。
當他進入炮兵軍團時,他的父親已經往生了。但他是很孝順的,把微薄的薪資都寄回給了科西嘉的母親;他請了一個長假,回到科西嘉幫忙家裡的事情,22 個月之後才重返軍團。
他被指派到一個叫加農炮射程的研究委員會,在委員會是所有成員最年輕的,但他完全發揮在數學跟科學方面的強項,詳細的評估專業的知識,做出完美的計劃,長官都覺得這個小孩實在是令人驚訝,而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著 20 歲,法國大革命已經開始開展了,動蕩不安。
1789 年 7 月 14 日,一群巴黎的暴民衝進了象徵的虐政,巴士底獄。
革命分子很快地接管了政府,國王雖然沒有立刻被推上斷頭台,但權力已經被限制了。
拿破侖那個時候在旁邊觀察,他並未直接參與這些事件。請注意他的思想,那個時候他可以加入法皇路易十五的皇家軍事學校,他是充滿了驕傲的,雖然他在學校備受各種貴族的排擠,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要參與這場革命,所以他聽到了法國大革命以後,自己覺得也不錯,但是沒有想加入革命,他想到這是讓他未來可以憑本事在軍中晉升到期望位置的機會,所以並不反對革命。
起初革命雖然對拿破侖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事情,但是他慢慢的瞭解到,這個國家正被一些凶狠的黨派弄得支離破碎。他當時到達土倫港的時候正好是國王被送上斷頭台之時,他覺得太過頭了,革命四年之後還在殺人。
他說如果去瞭解所有不同黨派目前的狀況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後來人們寫他的傳記找到了他這段筆記,他說:
*我無法預料事情將來會怎麼演變,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但我只知道這個國家將面臨一個革命性的轉變。
我們剛提到他最吃驚的是他所期待的革命,看起來好像是偉大的理想,但他很冷靜的觀望,他看到了破綻。
他看到這是唯一對他個人盤算,他可以憑本事往上爬的機會。
後來等殺掉了法國皇帝路易十六時,拿破崙還是覺得有點過頭,但他基於個人角色,還是繼續站在共和體制這邊,沒有加入保皇黨;而他最重要的靠山就是羅伯斯庇,這位法國大革命最重要的領導者。
因為這段過程當中,國家的混亂、權力的傾軋,整個大革命中殺死了 5 萬多個異議份子,還並不包括皇帝這些貴族。
結果在 1794 年法國大革命五年以後,羅伯斯庇爾不止被迫下台,也被推上了斷頭台。
他自己所發起的大規模社會革命,一開始得到民眾的歡迎,後來卻招致了國民公會以及一般老百姓對他的憎恨,全體起而對付他,認為他像一個暴君的獨裁者。這個時刻拿破侖發現他的政治地位並不穩定了,他最大的靠山羅伯斯庇上斷頭時,他也被波及,一度被調查,而且被逮捕。
他被逮捕的時候是剛好升上將軍沒有多久。
一個人升太快,人們覺得一定是跟當權派關係很好。有時候人不要對自己的運氣太好,感到高興。那個時刻,拿破崙心想,就算保住了小命,事業也會全部結束。
不過他本身還有一個很好的能力,就是口若懸河地說服能力。
還有他科西嘉的口音,讓很多人覺得土蛋畢竟成不了大事。所以他的其貌不揚、怪異的法語,外加口若懸河、必要時的謙卑,使他獲得了釋放。
當然先被冷凍在一個位置。
羅伯斯庇垮台以後,整個法國的麻煩仍然持續當中,不斷地與外國交戰。逃亡到國外的保皇黨,也就是流亡貴族,一心一意的要恢復君主政權,而且結合歐洲所有的皇室;各國皇室也都樂於如此,因為他們覺得法國大革命一旦成功,他們的位置也不保,所以在全法國到處都是像我一剛開始告訴各位的,像土倫港一樣的內部叛亂事件,而且希望外國軍團可以進來。
在較大的城市像里昂,是公開造反,完全反對政府;離巴黎比較遠的有些地區,就直接宣稱要重新擁護保皇黨,尤其在一些比較肥沃農業的地區老百姓,比如溫蒂。
虔誠的天主教徒一向與皇室的關係良好,而當時的法國大革命在所謂的啓蒙思想中,自由平等博愛同時也對抗了羅馬天主教廷,所以這些天主教很虔誠的信徒們很自然的就加入了保皇黨。
大家為了要冷凍拿破侖,故意把他派到了保皇黨區域,他不想去,可不能不去。
某個程度來說,他必須和那些還在支持保皇黨的民兵們——那些藏身在荒野籬笆樹籬之中,不幸的人民組成的雜亂的軍隊作戰。他認為這很荒謬,拿炮兵來殺自己的老百姓很奇怪,和他夢想中的輝煌聲望不同,跟他當年在土倫港打英國人也完全不一樣。
所以拿破侖選擇抗命,他不肯去,決定立刻前往巴黎向戰爭部部長親自解釋說明他的不愉快。
這個方法以前很奏效,但這一次卻不成功。戰爭部長說你的法文太糟,外表其貌不揚,邋里邋遢,但最後同意他不去溫蒂,說他這樣子去當地更沒有說服力。
所以拿破侖就在參謀本部裡得到了一個半薪的鬼混工作,雖然這個工作做得不長,但是使他在混亂的法國局勢中保住了將軍職位,保住了他一條命,也不用去那個地方殺自己的老百姓。
這就是人生,一體兩面。
我要說的故事就是,很多人覺得自己其貌不揚,很自卑,但記得!其貌不揚可能可以救你的命。
這是我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拿破侖第一講。
陳文茜音頻:https://m.qingting.fm/sh…/vchannels/287003/programs/13804566
生僻字例子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八卦
厭世哲學家反駁朱家安:國文科為什麼不能「只教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
--
批判國文課,已經成了一個潮流,其中不乏「廢除文言文」的主張,朱家安是持此意見的代表人物。朱家安認為,「必修學分應該盡量只用於培養泛用型的才能」,因為很多人一輩子用不到文言文跟國學常識,所以國文課不應該教這些東西,只要教「基本的溝通能力」就好。(https://phiphicake.blogspot.com/2014/08/blog-post_25.html)
朱家安還認為,教國學常識跟文言文,只是在浪費高中生的時間。(朱家安8月11日 18:59的貼文)
如果按照朱家安的看法,「必修學分應該盡量只用於培養泛用型的才能」,這個觀點未必不可行,但必須請「所有學科」都按照這個標準來制定課程。若按照這個觀點,我覺得數學科不應該教三角函數跟 Log,因為我的一生中從來沒用到這些知識,學這些真的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如果朱家安徹底信奉他自己的教育理念,那他就不應該獨獨針對國文科,一直強調文言文跟國學常識在浪費高中生的時間,而是應該一視同仁,也譴責三角函數跟 Log 在浪費高中生的時間。同理,他也必須譴責英文科、物理科、化學科、生物科、歷史科、地理科;因為這些學科中有太多課程內容是不符合他所提倡的「培養泛用型的才能」這個標準。(否則他就必須說明為什麼只有國文科要符合這個標準、其他科目不必的理由。)
(可笑的是,朱家安竟然在某一則留言中說,他不關心數學科,所以數學科怎樣他根本不必去討論。既然他都不在乎自己提出來的「必修課標準」有沒有被應用到每一個學科,那為何國文科要特別採納他的意見呢?根本黑人問號。)
朱家安還提出一個論點,就是很多大學生寫報告還常常寫錯字,搞不懂評論、心得、報告等文體的差別,所以高中國文科應該專注教導這些內容,不需要扯太多無實質效益的國學常識。(其實高中真的有教評論、心得、報告等文體的差別,只是考試不考,所以這個能力常被忽略,問題是出在考試制度上。)
若是按照朱家安的看法,很多高中生學完三年英文,還是沒有跟外國人溝通的能力,也沒有具備良好的英文寫作能力,所以英文課應該專注在基本的英文溝通能力即可,不需要背太多冷僻的單字,不需要選讀具有文學性的文章,也不需要讀英詩。
以上這麼說,並不代表我認為高中課程可以忽略培養基本語文能力,而是我認為這不足以作為「國文課不應該教文言文或國學常識」的理由。再退一步說,即使國文課真的廢除文言文或國學常識,只教白話文,難道老師就真的會花時間、花心力去把學生的基本語文能力給教好?(並不會,老師還是會生出一堆注釋跟補充,然後瘋狂趕進度。)
我不知道在朱家安的規劃下,必修課最終還會剩下什麼。如果朱家安認為可以把「全部課程」都列為「選修」的話,那好吧,我勉強接受。
—
朱家安還有一個論點是:文言文的所有功能都可以被「白話文」取代,所以我們即使不讀文言文,也可以學到所有該學的能力。
朱家安特地針對四個「護航文言文」的理由進行反駁:「增加語文能力」、「增加道德修養」、「傳承中華文化」、「一種美好人生」,他認為這四種理由都無法成立。
首先,我不否認「護航文言文」的陣營中,確實有人是以這四個理由來護航文言文,而且這四個理由都很牽強,難以成立。我要反駁朱家安的是,雖然這四個理由都不成立,但仍然無法推翻文言文的重要性,朱家安窄化了高中課程中學習文言文的意義與脈絡。
為什麼高中要讀孔子孟子出師表,而不是莎士比亞或屠格涅夫?這當然是由於地域與文化因素。在我們的社會中,不管你接受或不接受,這些文化就是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習這些內容有助於適應社會生活,比如你會比較容易看得懂「甄嬛傳」或「瑯琊榜」,比較容易看得懂《金瓶梅》或張愛玲,玩「三國無雙」的時候比較容易融入故事劇情,經過台南孔廟的時候知道孔子為什麼受到後人景仰,在人生迷惘時也比較不容易被一些江湖術士欺騙——這些都是文言文「實用」的地方(至少在我身上曾經發揮強烈的作用)。當然,以同樣的標準,我也支持納入更多台灣本土化或東南亞文化的內容,讓我們成為更有社會參與感的公民。
文言文選文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可能就是「背一堆沒用的注釋、修辭法」、「選的文章只偏重某些特定的風格跟意識形態」等等,這些副作用其實就是大家對文言文反感的主要原因,但這些都是可以討論跟改革的,無法作為「廢除文言文教學」的理由,除非朱家安能夠證明我們在社會生活或文化生活中已經可以「完全」不受文言文的影響,「完全」不必再接觸到任何文言文,所以不必學。(請朱家安或其支持者,勿以「個案」論證,而是從台灣的社會結構、文化結構的角度來論證。)
我要跟朱家安說的是:學文言文根本不會「沒用」,也不會完全是在「浪費時間」或「浪費青春」,你所學過的文言文早已經內化成你的一部分,讓你在生活中「日用而不知」了。
—
再來我要反駁「文言文」可以被「白話文」取代的說法。
有些朱家安的支持者認為,就算他之後的人生遭遇逼迫他必須讀《論語》,他還是可以讀《論語》的「白話翻譯本」就好,所以在高中學習文言文根本毫無用處。
我想,我們的國文教育最失敗的地方,就是沒有讓你明白——文言文根本不可能「只有一種解釋」!所以當然要學習解讀文言文的技巧!
舉個例子來說,孔子說過的「未知生,焉知死」這一句話,依徐聖心教授的分析,就至少可以有以下幾種讀法:
1.由反詰易為直述:(1)知生為知死的前提條件;(2)知生便可以知死。
2.由其問句直觀,即孔子並未回答子路的正問,而是順勢轉出另一個主題:(1)中止子路的詢問,表達一種存而不論的態度;(2)開啟一「無對性」的生活世界,即相信有一種貫通生前死後的總原則,故盡力於生前,方能有備於死後。
(徐聖心:〈論《論語》中孔子所體現的「心之無對性」〉)
雖然我不能確定孔子真正要表達什麼意思,但一個會讀文言文的人,是可以讀出各種深刻的可能性。這是「白話翻譯本」完全不可能取代的功能。
—
對此,朱家安反駁:文言文的「歧義」是缺陷,而不是價值。《論語》可能有辦法讀出很多有價值的詮釋,這些詮釋有價值,但是這不代表《論語》有價值。任何一篇寫得夠模糊的文章碰到一群夠努力的人,都可能生產出有價值的詮釋。
我完全不同意朱家安的看法,而且感到不可思議。
朱家安是個學哲學的人,他應該知道世界上沒有完全清晰透明、沒有歧義的文本,連西方哲學也沒有,就算是康德的著作,完全用白話文翻譯而成的《純粹理性批判》,對於他的每一句話,仍有無窮「歧義」之可能。
更荒謬的是,朱家安認為「歧義」是一種缺陷。這樣說來,我這一篇文章應該比康德的著作還要有價值,因為我這篇文章的「歧義」比康德的著作要少得非常非常多。
我的結論是,朱家安會有這麼多不可思議的論斷,是因為他被「實用性」的價值信念蒙蔽,看不到其他事物的價值,才會有文言文可以完全廢除的主張。
國文科不是不能批判,文言文不是不能批判,只是朱家安的批判難以成立罷了。
--
ps. 雖然我反駁朱家安,但我們還是朋友。
pss. 是他叫我不必留情面的,他是M。
生僻字例子 在 生僻字(繁體注音) - 陳柯宇 - YouTube 的八卦

這首歌完美詮釋中文的獨特與優美,增加歌詞的注音解釋,讓大家能朗朗上口,方便學習這些不常使用的生僻字音。歌曲 生僻字 (夢幻敦煌版) 演出者陳柯宇 ... ... <看更多>
生僻字例子 在 生僻字歌詞注音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生僻字 歌詞注音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熱搜話題焦點新聞網. ... 我們就拿前端時間很火的一首《生僻字》來做例子,小編承認,看到歌詞後想回去再讀幾年書了,你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