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們在台灣】
看到第一線醫護人員染疫的消息,讓我想起當年醫學系推甄入學時的一段往事。
那是2003年,和平醫院封院,SARS鬧得人心惶惶。我通過資格審查,進入第二階段的入學口試。
「想像一下,你是值班醫師,因為某種原因,被困在一間病房中。」
「病房裡,只剩下你和一個感染SARS的病人,他心肺突然停止,沒有生命徵象,你會怎麼做?」考官問。
「請問,我當時有穿防護裝備嗎?」我問。
「沒有。」考官答。
「快速穿好防護裝備,開始CPR!」我胸有成竹的說。
「沒有,你身邊沒有防護裝備。」
啊?沒有防護裝備?
「那......穿好隔離衣戴緊口罩,開始急救?」
我有點慌了。
「沒有,沒有隔離衣,也沒有口罩,你幫他急救,口對口人工呼吸,有很高的機率感染SARS。」
我愣住了。
「沒有關係,這是隔離房,房間裡發生的事情,不會有別人知道。」
怎麼辦呢?其實我很清楚,今年考官會一定問到SARS,我剛剛才順利回答出了SARS的全名。
但是,這樣的情境,我從來沒有想過。
「你會怎麼做?」
我該怎麼回答?
救他?心臟按摩加上人工呼吸?將自己暴露在風險中,會不會太不專業了?
不救他?是不是也沒關係?反正房間裡只有我,不會有人知道。
「嗯?同學,你的回答是?」
啊,好煩,不管了......
「我會幫他急救!」我回答。
我很慌,我真的不知道這樣回答對不對。
「為什麼?這樣你也會感染SARS。」考官問。
是啊,但是,但是......
「因為,我沒有辦法眼睜睜的,看著一個人在我面前受苦,而我明明有能力,卻不去救他......」
那年,我十七歲,高中考生。在醫學系入學甄試的口試考場,最緊張的時刻,慌亂之中,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
十幾年過去了,當年的高中生,變成了主治醫師。
回想當時的答案,自己真是太天真了。
這種愚昧無知的勇氣,英雄式的回應,心靈雞湯似的故事,說給旁人聽,甚至寫出來,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如果讓我重新面對這樣的情境,因為有了自己的家庭,牽絆更多,掛念更深,可能有著更多的遲疑了。
不過,這題似乎沒有標準答案。
救,或是不救,都對,卻也都不對。
從醫學專業角度切入,實施急救,醫生可能受到感染,也可能不會,一切都是機率。有可能病人活了下來,醫生也沒有受到感染。就算感染了,也不見得會併發成重症。何況,在CPR的在「叫叫CAB」的準則中,並沒有要求施救者一定要給予人工呼吸,受過訓練且有能力的人,可以依自己的意願決定,少了人工呼吸,被感染的機率更低。
不過,站在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在平時,醫護人員已經是相當珍貴的醫療資源,而大型傳染病爆發時,更是有可能隨時折損的珍貴人力,必須審慎的分配工作內容,給予妥善的保護。保護好自己,不逞英雄,才能發揮身為醫護人員最大的價值。冒然施救,折損醫療能量,似乎不是明智之舉。
然而,醫學專業,可以慢慢累積;綜觀全局的分析能力,也可以慢慢培養。
我想,當年口試委員很清楚,他眼前的這位十七歲高中生,沒有醫學專業,也沒有什麼綜觀全局的視野。
他想看的,或許是一個人面對染疫患者時,當下的遲疑與慌亂;那在掙扎的過程中,如冰山般漸漸浮現,與價值觀緊緊相扣的,最原始的人格特質。
「你,會不會救他?」
※
「我要救他!」
進入隔離室前,正在著裝的你,心裡想著的,是這句話嗎?
當我看到新聞上說,你是這場戰役中,台灣第一個染疫的醫護人員。他們大肆報導關於你的事情,沸沸揚揚,各種傳聞都有,正面的、負面的、鼓勵你的、檢討你的。
新聞上描述了你的行蹤,吃飯、工作、值班。幾乎是所有年輕醫師生活的樣貌:關心自己被賦予的責任、勝過關心自己,以至於和工作無關的記憶、是那麼容易被遺忘。身為同行,我們知道,有些難處,實在不足為外人道。
然而,我想到的是,在你成為住院醫師之前,在你成為見習醫師之前,在你進入醫學系之前,十七歲那年,會不會你和我一樣,被問過一樣的問題?
你有想到,會有這樣一天嗎?當年的SARS,換了一個名字回來了,這次叫 Covid-19,當年的口試中描述的情境,如今是我們深陷的戰場。
踏入隔離室時,你想的是什麼?
是你今晚的職責?是醫師誓詞?還是我們十七歲時,涉世未深,那個純粹而天真的答案。
「我沒有辦法眼睜睜的,看著一個人在我面前受苦,而我明明有能力,卻不去救他」
你可能想著,有那麼一點機會,你也會受到感染。
你可能會傳染給你摯愛的對象。
你的行蹤將被放大檢視,人們會從你前往的地點,窺探你的生活,
如果真的被感染了,一定會被檢討,
你的醫學知識、專業技術、感染控制措施、防護觀念,全部都會被一一質疑。
你將沒辦法上班,被隔離,連帶使得醫院要重新分配人力,啟動輪班計畫。
但是,你還是走到了病人身邊。
你不覺得自己多麼偉大,也不覺得自己的舉動多麼勇敢。
或許,你只是想完成自己的職責,不想辜負十七歲時的自己。
※
然而,我想,會不會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我們在台灣。
你知道當自己不幸染疫,這裡的醫療水準世界一流,你會得到最好的照顧
「我以同事為兄弟」這是披上白袍時,師長帶領我們一起禱念過的醫師誓言,你知道,當自己不幸染疫,在同一個教育體系下將你選為醫者的師長不會棄你於不顧,因為
我們在台灣。
比我們更早進入醫業的前輩們,累積了寶貴的防疫經驗
你知道,即使發生了院內感染,傳染會被控制在最小的範圍,
因為,我們在台灣。
這裡的防疫策略超越全球。這裡住著的人,有著共同的經歷。
為了同一件事,我們已經守了幾乎整整一年。
世界倒退,而我們繼續前進。
因為,我們在台灣。
在台灣,少不了酸民、流言、耳語
當然,也少不了掌握了話語權,在媒體上高談闊論卻不知自己正被整個年輕世代「開除」的退位者
說出令人心寒的話語,雪上加霜
但是,你知道,有人會跳出來替你說話
因為,我們在台灣。
而有更多的人,沒有發聲、也不評判,
他們在指揮中心,在機場,在醫院門口,在車站剪票口,
在每一個,我們日夜經過的地方,善盡職責,
默默地,跟你一樣,為了一個堅定的理由。
因為,我們在台灣。
因為這個簡單的理由,不夠完美的我們
才有了站上第一線的勇氣。
※
隔著螢幕,我不認識你
但我知道,你也有一件
白色的戰甲
被你暫時脫下的白袍
如果會說人類的語言,那必定是
早日康復
平安歸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屋簷下的交會:當社區關懷訪視員走進精神失序者的家」介紹 訪問作者:任依島 內容簡介: 精神失序 對一個人、一個家 會產生什麼影響? 說起精神病人,很多人的印象都停留在媒體報導的混亂與攻擊行為,認為他們是「不定時炸彈」;在街上看到行為比較特殊的人,不管那個...
甄試是什麼意思 在 郭葉珍 Facebook 八卦
每次去調查性別平等案件時,心裡總有一種「不教而殺之」的感覺。
問行為人說:他都說不要了,你為什麼還要硬上呢?
行為人說我不知道。
我常常在想那個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硬上呢?
還是我不知道要怎麼煞車?
所有的教育都有教你「不可以」,卻沒有教你「為什麼不可以」,也沒有教你碰到慾望時要怎麼辦。
2015年2月26日,我第一次參加教授充電社活動的那一天,我忽然跟剛剛認識的朋友說,啊,我想做一件事,可是我很害怕。
我想研究怎樣幫助幼兒園的幼兒知道性是什麼,碰到慾望要怎麼辦,你不可能從小不知道,長大忽然就知道了。
可是我好怕被獵巫。
雖然怕,但我還是轉換了已經熟門熟路的研究跑道,打掉重練,花了好久好久的時間,在第四年,也就是2019年出版了一篇「幼兒自慰的認識與回應」發表在台灣性學學刊。在第五年,也就是剛剛,我收到「認識、評估與回應幼兒人際性行為」被TSSCI教育實踐與研究接受的通知。我夢想實踐的第二篇論文誕生了。
回到2015年第一次參加教授充電社活動的那一天,席間已經出版「做自己的教育部長」的謝宇程說,他看著我講話,覺得我應該要出自己的書或是當名嘴。
經過五年,我的第一本書「我們,相伴不相絆」在2020年3月真的出版了。
夢想從一個種子到開花,需要很多很多年。
在那個過程中,如果你只看到莖和葉,有時候還會長不好,放棄了它,你就永遠看不到它開花了。
在我的例子中,前面四年什麼成果都沒有,看到別的同事論文一篇一篇的出,我也常常懷疑自己。
但是我仍然回到自己,自己和自己比。
前天比昨天多一點,昨天比今天多一點,我就說我自己很棒。
如果我的眼睛一直去看那個「沒有」,2020年的今天,就不會有這些「有」。
我還沒有到終點,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想和現在正在準備考高普考的你、準備教師甄試還沒有上岸的你、正在踽踽而行還看不到盡頭的你、正在創業還沒有獲利的你說,你終會到達目的地的。
只要你數算每天的進步,每天小小的達標,你終會到達目的地的。
為人父母看到子女現在的「不成材」會很擔心。
我想告訴你,這個「不成材」是過程,是「成材」一定要經過的過程。
如果你只看到眼前的不成材,你的怨念與不相信一定會夢想成真,久了,他們就真的不成材了。
請耐心的等待與陪伴,施肥與澆灌,只要你深信他們會成材,一定會夢想成真,久了,他們就真的會長成有年輪的樹木了。
甄試是什麼意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八卦
偶爾,也想聊聊我自己。
昨天,學生畢業了。
相比過往,我多了許多不捨,因為到六月底,我也準備要離職了。
30歲前,身為流浪教師然後準備每年暑假離校找新工作,我覺得那是種認識不同地方的浪漫。
但時間會改變人的想法,30歲出頭的我,現在更想要一份穩定的工作,不過我想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喜歡上了現在任職的校園。(我個人很推這間學校,除了對學業有品質的照顧,雖然是私校,但是校園氛圍並不壓抑,反而很多時候有獨特的歡樂,重點是.......竟然有對老師提供免費午餐ㄟ!開心!)
其實學校有進行正式的歷史教師甄試,不過我技不如人,沒考上(話說世界很小的一點,就是有一天,我在彰化教書的朋友,說遇到了考上衛理的歷史教師,聽說他年紀比我略大,然後已經為教師甄試奮鬥了好幾年,聽完這些話,我反而有些釋然,畢竟我沒考好是事實,然後有同行在歷經好多年的辛苦終於獲得一份正職,也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
近幾年來,少子化持續教師這個行業,讓缺額越來越少。然後教育部的新課綱,進一步壓縮社會科的時數,也就是說......缺額更少了。
這也是我為何不能像以往淡定的原因,畢竟工作機會越來越少,真的很有壓力。
有許多人問我:「那你會想要做什麼呢?」這個問題,我也答不上來,這麼說吧,我想繼續從事跟歷史相關的工作,畢竟歷史對我來說實在是太有意思了,如果不行,從事文字方面的工作,也是挺吸引我的,只是我能應徵上這些工作嗎?總覺得不太樂觀。
不過日子還是得過,或是說,總要讓日子過下去。
翻看歷史,這應該是一個跨越時代的通則,或許日子不能如己意般快意,但總要過。
蘇東坡不會想被降級到海南島,但他在海南島還搞了製作墨碇的實驗(結果把製作室燒毀,然後弄出來的墨碇還軟趴趴的站不直)。
韓愈一點都不想跑去潮州對鱷魚寫文章,並且吃著不熟悉的生猛海鮮(但後來卻越吃越開心,簡直是口嫌體正直,詳情就去看謝金魚的《崩壞國文》吧)。
曹操本來只是想當治世中的一個小縣令,但無奈生在亂世,也只能想盡辦法活下去(重點是活的還很不賴,而且很精采)。
所以把能做的都先做了再說,難過歸難過,但難過完,也就繼續振作,接著好好過。(這倒不是正能量,而是面對現實,我一直保持難過的話,估計我自己受不了,那就是著看開點吧。)
我目前還沒看到有學生在畢業典禮時哭,難道是因為未來太值得期待嗎?
想一想,我現在時不時偶遇學生,雖然沒機會深談,但那一刻意外的驚喜,往往是能回味多次的開心。那同學們之間也是如此嗎?
中學生最大的好處,就是未來前行的路上,獲得的比失去的多很多。而我也十分期待,未來看到學生時,他們已經比離去時更加成長了(嗯......說這句話,突然讓我感覺自己像個老頭子)。
再見同學們,祝福你們好好探索這個世界,並且總能在其中感受到趣味。
加油金老ㄕ,隨遇而安吧。
甄試是什麼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屋簷下的交會:當社區關懷訪視員走進精神失序者的家」介紹
訪問作者:任依島
內容簡介:
精神失序
對一個人、一個家
會產生什麼影響?
說起精神病人,很多人的印象都停留在媒體報導的混亂與攻擊行為,認為他們是「不定時炸彈」;在街上看到行為比較特殊的人,不管那個人是自言自語、身體前後搖動,都管他為「有病」。
這個「有病」,通常指的就是精神疾病,但實際上那個人是不是,不得而知。
多數人對於精神失序者的認知,常常來自於刻板印象,而一個人一旦被賦予刻板印象,就失去了各自的名字、容貌與性格,只剩下一個標籤:精神病人。
但,精神病人真實的生活樣貌,究竟是如何?
身為精神失序者的家屬,又是什麼心情?
本書是資深社區關懷訪視員,與精神失序者及其家屬相遇的生命故事。
工作期間,他走進社區,凝視失序者的日常生活,聆聽家屬受苦的經驗。
作者將他訪視的所見所聞,透過二十個主題,呈現精神失序者在社區生活的「異」與「非異」,以及家屬面對的諸多難題。
其中有著精神失序者遭社會排除與歧視之苦;也有著家屬之間的衝突、矛盾、吶喊與無奈;但也有人性發出的微光,讓失序者在社區或職場,擁有一個可以呼吸空間的暖心故事。
對於如何靠近服務對象的生活世界,作者也從助人工作者的角度提出許多反思。尤其討論了如何以「互為主體性」、同而為「人」的姿態,貼近對方的世界。
全書分為三篇:第一篇為精神失序者的日常生活;第二篇描繪的是精神失序者家屬的陪病生活;第三篇寫社關員是誰,工作性質,以及對制度的省思與批判,也寫作者和精神失序者及家屬相遇的經驗。
透過這些故事,希望大眾對於精神失序者有更立體的認識,撕下標籤與刻版印象,看見他們身而為人的模樣,在病人這個身分之外,他們更是某人的阿嬤、媽媽、父親、姊姊、丈夫、孩子、鄰居與朋友。
※本書作者版稅將捐贈25%給台灣民間社區精神復健機構、25%給「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協會」
作者簡介:任依島
就讀北投(Pataw,凱達格蘭語女祭師之意)復興高中時,從國文老師手中拾獲平埔族群謎樣身世的一塊碎片。大學甄試想讀文學院繼續追尋,卻被拒於門外,不明就裡讀了商學院,但也莫名奇妙被二一,只好深思熟慮地航向心理學領域。曾經擔任身心障礙機構教保員、自殺通報關懷訪視員,現任社區關懷訪視員。對人類廣袤與深邃如海洋的心理好奇,也對藍色星球上的萬物感興趣。持續以傾聽、健行、爬山、旅行及書寫,練習跟人類及土地連結。
希望小島台灣能活出她美麗多姿的樣子。
請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