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博說故事 - 第一篇西藏】
Part2 - 天葬
記得一週適應高原後,因為拉薩市區太多車,
我決定開始包車去較遠的地方訓練,
選定一個較偏遠的寺廟,距離大約100多公里,
抵達前30km請師傅放我下來,然後用跑+走的方式過去,
到了後休息住一天+參觀寺廟,這樣比較有動力可以去鍛鍊自己,
也算犒賞自己啦。
花了五個多小時抵達,我吃完髦牛麵和酥油茶後倒頭就睡,
隔天清晨,我從寺廟後小徑跑去山頂,
前方看見一位藏人,背著厚重的木箱,
我很好奇到底是背什麼東西,太大了!!
但不知道為什麼經過他時,我心裡有一股很重的壓力,
看著他慢慢一步一步地走上很長緩坡,慢慢延綿到山上,
抵達山頂前有一個小平原,布滿了許多經幡,
看著地上有些粉紅碎屑,突然不寒而慄,
我應該...跑到了天葬台的地方...
心中道歉後,趕緊切另外一條路到旁邊的山,
問了寺廟的藏人後,才知道藏族的喪葬方式有以下方式,
塔葬、火葬、樹葬、天葬、水葬、土葬
一、塔葬
藏族中最為高貴、最高待遇、最高規格的一種葬式,其又稱靈塔葬,當高僧(俗稱活佛)圓寂後,肉身再用鹽水、樟腦水、藏紅花水等擦拭屍體表面,香料保存,然後穿上袈裟,然後根據地位供奉於金、銀、銅、木或泥製的靈塔內,由喇嘛每天點上酥油燈日夜供奉
二、火葬
火葬僅次於塔葬,也是藏區較早產生的一種葬俗,用酥油倒在柴草上,將屍體火化,將骨灰盛入瓦罐中,埋在家中樓下、或高頂境地,順風播撒,有的撒在江河之中,讓其魂歸自然,也有的將骨灰置於塔內
三、樹葬
樹葬是一種純淨的葬法,一周歲以內的嬰兒夭折後,由喇嘛選擇一個吉時,家人用布或者小棺材將嬰兒包裹起來,把孩子的屍體送進樹林,選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讓孩子在上面安息。藏人認為,不滿一歲的嬰兒還沒有在這個世界上做任何罪惡或者是善良的事情,他們是純潔的,希望孩子們在輪迴後可以像大樹一樣茁壯成長
四、水葬
一般用於家境不好,雇不起喇嘛的藏族人家,或死者是孤寡者,文化的邊緣地帶,尤其是西藏深山峽谷這種缺乏老鷹的地方,水葬時,將屍體背到河邊肢解後,投入河中,以供奉河神,所以當地人仍然保留著不吃魚的習俗
五、土葬
土葬本來是藏族固有的葬俗,但後來天葬盛行,藏族人民便改變了這種認識。西藏實行土葬通常是患有傳染病、瘟疫等人群,避免病毒傳播、或是強盜、殺人犯等罪孽深重的人群,
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
六、天葬
用於大部分的藏人,天葬習俗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藏人過世後,會用白布將屍體包裹,停屍一日至數日,請喇嘛唸經超渡,擇定日期、或是幾天後送葬,這一期間家門口懸掛一個紅色陶土罐,土罐內放進食物,供亡者的靈魂使用。出殯當天,家屬將屍體送往天葬台,背屍人和送葬者均不得回頭看,並且在路上把紅陶罐摔破,接著給天葬師處理
天葬師將屍體放在天葬台上,燒起火堆,燃起桑煙,鳴缽吹號,直到禿鷹見煙聞聲從各方聚集飛至等待啄食。天葬師須依照僧侶袈裟的紋路每一個細節動刀,將遺體骨肉剝離,骨頭用石頭或鐵鎚砸碎,將屍體分解加上青稞粉給禿鷹啄食,啄盡屍骨為止,肉身以食盡為吉祥,若有殘餘則將其焚化
世界有許多不同的文化,無論哪一種喪葬方式,
都是在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方式,
每一種都有它特殊的含義與時代背景,
我們應該都要尊敬
離開前,這裡的僧侶和我說著,
生命像是一個輪迴,人死後,就像藉由天葬的方式,
我們的肉體被巨鷹吃掉,飛翔至各地,
巨鷹死後,可能在田裡、土中、礦石,
醞釀成新的生命,是風、是沙、是塵、是土
生命,無常
影片在這裡👇
https://youtu.be/0zp4PUtra8w
#陸續更新中
#有去過西藏的朋友嗎可以一起分享喔
#零下40度的勇氣
youtube影片頻道 (請幫我按訂閱優❤️)
youtube.com/tommychenpo?sub_confirmation=1
瓦薩號石頭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2020國家地理雜誌年度最佳旅行目的地新鮮出爐】今年國家地理雜誌邀請《國家地理旅行者》雜誌的17個全球編輯團隊,和國家地理遍佈全球的旅行專家一起,共同甄選2020年25個最佳目的地,創建2020最佳「下一站目的地」名單。
https://relay.nationalgeographic.com/proxy/distribution/public/amp/travel/features/best-trips-2020
以下為部分推薦地點介紹,我們的未來人生又有了新動力!
*Mostar.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Bosnia and Herzegovina)
推薦理由:波斯尼亞戰爭(1992-1995年)期間,莫斯塔爾部分地區遭到重創,這座歷史名城至今仍然帶著抹不去的傷痕。
自《代頓和平協定》(Dayton Peace Accords)在西巴爾乾半島確立後25年,生活日漸平靜,古城區(15世紀發展起來的奧斯曼帝國的邊境小鎮)建築重建或恢復。徜徉小鎮,行人路過剛整修過的公寓樓,有時候還有布滿彈孔的建築物。
當地畫家和國際藝術家經常會在這些廢棄的建築物外牆,塗繪彩色壁畫。
莫斯塔爾最了不起的代表建築建於16世紀的莫斯塔爾古橋(Stari Most),它在波斯尼亞戰爭期間曾被摧毀,於2004年重建。古橋以基督教徒克羅艾西亞人為主的西城和以穆斯林波斯尼亞人為主的東城連接了起來。
-Barbera Bosma,執行編輯,《國家地理旅行者之荷蘭》
* 貴州省·中國·走進幾乎未被時間觸及的村莊
推薦理由:貴州是中國最偏遠、最不為人知的省份之一,如今,作為雲計算和大數據中心,貴州西南部正成為科技崛起之處。憑借山區水源充足、氣候涼爽的有利條件,省會貴陽吸引了蘋果公司、華為和其他科技巨頭在此落戶。這些高新技術企業的到來,為貴州省的旅遊業增添了活力,傳統的少數民族村莊,如布依族、侗族和苗族越來越受遊客青睞。特別是貴州東部的村落,生活節奏慢,人們至今堅持著農耕和紡織傳統,比如從六世紀就有的紡紗、刺繡和蠟染。——陸毅,《時尚旅遊 》
*東北地區(Tohoku).日本(Japan)
推薦理由:從2020年夏季奧運會舉辦地東京乘火車出發,不到3小時就能到達日本東北地區,這是一處鮮為人知的日本人間仙境。東北地區由日本本州島最北端的6個縣組成,以原始森林、峽谷和火山口湖、千年寺廟和神社以及莊嚴的地方節日為特色,過去只有不到2%的國際遊客前來遊覽。陸奧海風步行道(Michinoku Coastal Trail)是太平洋沿岸的一條長步道,北起青森縣,南至福島縣,總長達1000公里。福島在2011年海嘯中被摧毀,為了增強人們對於災區重建的信心,日本環境省發起興建步道計劃,步道的建成也是福島重生的象徵。
對於滑雪愛好者來說,日本東北地區的降雪紀錄常會創世紀之最,這裡是理想的滑雪勝地,像Appi Kogen這樣的滑雪場,相對不那麼擁擠。
旅遊建議:在青森市的黃金崎不老不死溫泉旅館(Koganezaki Furofushi Onsen)落腳,旅館共有70個房間,有一個可以看到日本海景的露天溫泉。
* 國家藍道(National Blue Trail)·匈牙利(Hungary)
推薦理由:匈牙利沒有太高的山峰(最高峰是1014公尺高的科克斯山),但國家藍道彌補了這一不足,它是徒步旅行聖地。
藍道(匈牙利語為「Kéktúra」)從奧地利西部邊境的伊洛特科山(Irottko Mountain)一直延伸到斯洛伐克附近霍洛哈扎村(Hollohaza)的東北部,全長1100多公里。各種各樣的小徑形成了藍道的奇妙網絡,小路上會有白藍條紋標示的路標。
國家藍道始建於1938年,被認為是歐洲第一條長距離步道,它是全長近10460公里的歐洲長途步行路線E4的一部分,始於西班牙,終於塞浦路斯(通過輪渡連接)。因此,旅客可以將藍道作為徒步穿越歐洲的起點,作為單一目的地,它絕對會為遊客提供前所未有的絕佳體驗。-Tamas Vitray,主編,《國家地理旅行者之匈牙利》
* 泰爾奇(Telč,)·捷克(Czechia)
推薦理由:泰爾奇,位於捷克摩拉維亞東南部,靠近波希米亞邊界,距離奧地利邊境25公里,以其獨特的泰爾奇歷史中心著稱。城中遍布富麗堂皇文藝復興時期建築,有捷克的佛羅倫斯之稱。小城建於公元14世紀中葉,曾經是波希米亞、摩拉維亞和奧地利貿易路線上的重要樞紐。在石牆和人工魚塘的保護下,泰爾奇歷史中心得以保存下來,並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
泰爾奇廣場的建築色彩柔和,它們最初都是木制結構。1530年,一場大火將小鎮摧毀,人們用石頭復原了這些建築。參觀完廣場不妨也到泰爾奇城堡(Telč Chateau)一游。貴族 Zachariáš和妻子 Zachariáš改造後,這座哥德式城堡搖身一變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瑰寶。
—Tomaš Tureček,主編,《國家地理旅行者之捷克》
* 扎庫馬國家公園(Zakouma National Park)·查德(Chad)
推薦理由:扎庫馬國家公園坐落在查德東南部,堪稱非洲象的樂園,園內的非洲象數量正在迅速增長,2019年有559頭,預計2024年將達到1000頭。由於乍得是世界遊客訪問量最少的國家之一,有必要將這個不為人知的非洲狩獵目的地分享出來,以確保它能獲得更多關注。之前由於偷獵猖獗,公園幾乎淪為戰場,90%的野生大象被殺。2010年,公園管理權移交給了公私合作保護組織非洲公園(African Parks),加上歐盟提供的資金支持,該地區逐漸恢復了生機。除了大量象皮動物外,這裡還生活著10000多頭水牛和大約1000只科爾多凡亞種長頸鹿,近400種鳥類,還有獵豹、美洲豹和藪貓。
—Marina Conti,主編,《國家地理旅行者之義大利》
* 普埃布拉(Puebla)·墨西哥(Mexico)
推薦理由:墨西哥第四大城市普埃布拉1531年由西班牙人建造,城中遍布巴洛克式建築。普埃布拉市中心有100個街區,匯集了大量17世紀和18世紀的華麗建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城中許多建築都裝飾著塔拉韋拉瓷磚(Talavera tiles): 絢麗奪目的迷你彩陶片將本土特色與歐洲殖民藝術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聖多明各教堂的羅薩里奧禮拜堂沐浴在金箔的光輝中,其奢華程度無可匹敵。為了開展各類藝術活動,國際巴洛克博物館於2016年開幕。第二年,該地區發生了芮氏規模7.1地震,但博物館未受影響。地震後,整個城市的基礎設施升級,新酒店開始建造。
普埃布拉依然植根於傳統。「普埃布拉不是一個國際旅遊目的地,」西班牙普埃布拉研究所所長 Antonio Prado表示。「所以你實際上是在體驗一個真正的墨西哥城市。」
* 卡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南非(Southern Africa),在地球最黑暗的地方數星星
推薦理由: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國際暗天庇護所之一,佔地48500多公頃的海卡拉哈里遺產公園是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之一。公園位於南非和博茨瓦納之間的偏遠邊境地區,在這裡距離是用沙丘來衡量的。由於全年氣溫穩定,濕度極低,幾乎沒有光或聲污染,加上缺乏雲層覆蓋,它在SQM(天空質量流量計)評定的黑暗等級中獲得了21.9分,接近完美,該公園也因此成為了地球最佳觀星目的地之一。 你可以在園內‡Khomani San和Mier社區所轄的!Xaus Lodge留宿,使用露台上的望遠鏡觀察南十字星和其他南半球獨有的夜空景象。
—Ana Hogas,《國家地理旅行者之羅馬尼亞》
* 塔斯馬尼亞(Tasmania)·澳洲(Australia)前往史詩般的島嶼探險,它狂野而美麗,遙遠又熟悉
推薦理由:塔斯馬尼亞島曾經被認為是死水一潭,現在卻成為了澳洲增長最快的旅遊目的地之一。之所以能引得各國遊客趨之若鶩,其原始自然美景功不可沒。
正是因為地理位置偏遠(機場擴建計劃正在進行中,但國際航班仍需數年才能開通),加之50萬居民秉承的綠色精神,其本土特色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這裡有著2000年歷史的老樹,當你長途跋涉來到此地後,會發現島上的大部分景點都近在咫尺。只需駕車4個小時就能穿越整個州。無論你身在何處,沈浸於大自然的機會永遠不會太遙遠——畢竟,該州近一半的土地都屬於國家公園。
—《國家地理旅行之韓國》
* 阿斯圖里亞斯(Asturias)·西班牙(Spain)享受伊比利亞半島的雪山風光,體驗當地風土人情
推薦理由:阿斯圖里亞斯是西班牙的一個自治區,位於比斯開灣(Bay of Biscay)沿岸,這裡的山坡鬱鬱蔥蔥,野生沼澤地星羅棋布,海灘秀麗迷人。「在西班牙的其他地方,你很難找到一個如此多元化的地區。它就像一個完整的國家,」Jose Antelo說道,他是巴塞羅那的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員,每年都會來阿斯圖里亞斯三到四次,品嘗當地的地道美食,比如卡伯瑞勒斯奶酪(Cabrales cheese)和蘋果酒(從高處倒入玻璃杯中,這樣做是為了製造氣泡,增添風味)。
阿斯圖里亞斯省首府奧維耶多的是一個緊湊型城市,約有22萬人口,與吉洪僅隔著一個郊區。奧維耶多有馳名於世的博物館,而吉洪有著秀美的海灘。城市之旅結束後,不妨前往歐羅巴山國家公園(Picos de Europa National Park),那裡有直入雲霄的山峰和成群的羊群。山巔之上,樹木遠去,視野開闊,一片片棉花球般的雲彩徬彿觸手可及。
* 門多薩省(Mendoza Province).阿根廷( Argentina)
為何要即日動身:喝一杯濃烈的馬貝克葡萄酒,體會那種回味悠長的感覺
推薦理由:阿根廷的門多薩省風景如畫,這裡是世界最好的馬貝克葡萄酒產區,古老的酒窖隱藏在白雪皚皚的安第斯山脈腳下,你可以遊覽葡萄園,暢飲美酒,享受獨一無二的味覺體驗。
充足的陽光、極度乾燥的氣候和較高的海拔(某些葡萄園海拔接近1200米)滋養著馬貝克和其他葡萄品種,如特濃情、赤霞珠和梅洛。該省的三個主要葡萄酒產區——邁普(Maipú)、路冉得庫約(Lujan de Cuyo0和烏科山谷(Uco Valley)——分布在阿根廷40號國家公路(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之一)沿線,距首府門多薩市只有120公里。
16世紀,西班牙人將葡萄引進了這裡,一些釀酒廠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當地人熱情好客,他們對釀酒充滿熱忱,這也是門多薩有別於其他葡萄酒之都的特色之一。
* 堪察加半島(Kamchatka Peninsula)·俄羅斯(Russia)
推薦理由:堪察加半島廣闊綿長,全長近1250公里,一直延伸至日本和阿留申群島之間的海域,是環太平洋火山帶的一部分,與俄羅斯其他地區間沒有任何公路相連。由於該地區火山密度大,地熱特徵和野生動物多樣性突出,半島的六個獨立區域被列入堪察加半島火山群世界遺產地。
作為未開發的原始之地,直到最近幾年,才有熱情的冒險家登上半島。這裡的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比如棕熊。堪察加彼得巴甫洛夫斯克是半島的門戶,現在,正在進行建造機場。旅行途中最好帶上探險裝備,56度線(56th Parallel)和勘察堪查加(Kamchatka)公司會提供種類繁多的旅行項目:火山徒步旅行、觀熊旅行、直升機滑雪、漂流,以及探訪苔原馴鹿營地和間歇泉谷。
—Ivan Vasin,主編,《國家地理旅行之俄羅斯》
* 帕爾馬(Parma),義大利(Italy),享受多重感官盛宴
推薦理由:提起帕爾馬,你可能會想到有「奶酪之王」之稱的帕瑪森乾酪(特指名為Parmigiano Reggiano的帕瑪森乾酪),威爾第的歌劇,以及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柯勒喬的傑作《聖母升天》。
但帕爾馬對世界的饋贈遠不止這些,周邊艾米利亞-羅馬涅地區(Emilia-Romagna)出產大量受原產地名稱保護制度的食物,如帕爾馬火腿、摩德納的香醋和蘭姆布魯斯科汽泡酒。帕爾馬還被評為義大利2020年文化之都,當地計劃舉辦若干慶祝活動,包括拉比托•德拉•馬松迷宮(Labirinto della Masone),號稱世界上最大的竹制迷宮,還有龐大的帕拉左•德拉•皮爾塔宮(Palazzo della piltta),這是一座未完工的16世紀建築群,帕爾馬首屈一指的國家美術館(Galleria Nazionale)就坐落在此。
* 加那利群島(Canary Islands)·西班牙(Spain)到世界盡頭看一看
推薦理由:耶羅島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西端的島嶼,不同於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其他島嶼。加那利群島通常以陽光沙灘聞名於世。作為群島中面積最小(270平方公里)、最年輕的島嶼,它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生物圈保護區,還是全球地質公園,現在成為西班牙戲劇的拍攝地。耶羅島生態系統極具多樣性,從茂盛的草地到崎嶇的海岸懸崖和月球表面般的地形。島上的步道縱橫交錯,有些通往壯闊的大西洋景觀。南部斜坡上覆蓋著當地特有的卡納里亞松樹林。在埃爾薩納爾西部,開闊的山坡上生長著數百年歷史的杜松樹,隨風扭曲成奇特的形狀。耶羅島南部海岸,La Restinga-Mar de las Calmas海洋保護區海水清澈,被認為是歐洲最好的潛水目的地之一。
—Josan Ruiz,《國家地理旅行之西班牙》
* 大格洛克納阿爾卑斯高山公路(Grossglockner High Alpine Road),奧地利(Austria)駕車欣賞過去只有登山者才能看到的風景
推薦理由:大格洛克納阿爾卑斯高山公路的設計,是為了讓暢行其間的遊客可以大飽眼福,感覺不虛此行。這條山口收費公路於1935年竣工,全長48公里,途經中歐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之一的陶恩山國家公園( Hohe Tauern National Park),沿途有36個U型彎道。
駕車者可以在沿路欣賞壯美的高山景觀,此前只有登山者才有機會到達這裡。公路以奧地利最高峰大格洛克納峰(Grossglockner)命名,自北向南穿越薩爾茨堡(Salzburg)、蒂羅爾(Tyrol)和卡琳塔(Carintha)等省,途中有多個觀景點和若干小徑。
你還可以到歷史悠久的Edelweisshutte酒店享用一頓悠閒午餐,酒店建於1935年,在這裡可以盡覽37座山峰和19座冰川。
—《國家地理旅行之德國》
瓦薩號石頭 在 City News 城市新聞 Facebook 八卦
《文茜的世界周報》耶路撒冷歷史回顧:1.耶路撒冷是三千年歷史古城,最早居住者為迦南人,並非猶太人 2.耶路撒冷為希伯來語 在11世紀前這裡有猶太人、基督徒及阿拉伯人。3.11世紀屠殺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是羅馬天主教皇發動的十字軍東征 。
【耶路撒冷有3000多年歷史 最早是由迦南人在此定居 之後猶太人逐漸在此居住 到了11世紀阿拉伯人統治區域大部分土地 阿拉伯與猶太人相安無事 也同時存在伊斯蘭教與猶太教 直到羅馬教皇十字軍東征入侵耶路撒冷 屠殺阿拉伯與猶太人 】
耶路撒冷,對某些人來說,這裡是世界的中心,是上帝的應許之地。
在希伯來語中,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然而這裡卻是歷史上戰事最頻繁的地方。
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發源於舊約,全都聲稱對耶路撒冷的權利。
這裡有1204座猶太會堂,158座教堂和73座清真寺。過去數百年,猶太人,基督徒與阿拉伯人,一次又一次在這裡掀起戰爭。然而多數時候,他們和平共處。
在1900年代初期,當時地中海東岸,現在稱為以色列巴勒坦斯的土地,已由鄂圖曼帝國統治數世紀之久,在這片土地上住了眾多穆斯林和基督徒,以及一小群的猶太人,當時眾人相處還算融洽,
真正導致耶路撒冷鮮血不斷的禍根,是在100年前埋下的。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同盟國戰敗,屹立600年的鄂圖曼帝國瓦解,協約國忙著瓜分帝國在歐洲與中東的領土。
當時早就有越來越多猶太人,倡導猶太復國主義(Zionism),即猶太教不該僅止於宗教,應該成立一個民族之家,猶太人理應有自己的國家。
因此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上萬名猶太人從歐洲移居回巴勒斯坦。不過點下第一把火的,是英國。
當時的英國外交大臣貝爾福代表英國國王,在沒有徵求任何住民意見的情況下,擅自致函猶太復國主義者,表達支持猶太人在當地建立民族之家的想法。這是英國贊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的第一份公開保證,短短67字的宣言,禍害一世紀。
然後,發生二戰的猶太人大屠殺,大批的猶太人從歐洲逃往英屬巴勒斯坦,並且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同情支持,1947年,猶太人與阿拉伯人衝突升高,聯合國通過一個英屬巴勒斯坦的兩國方案,一個是猶太人的國家,亦即以色列,一個是阿拉伯人的國家,亦即巴勒斯坦,至於猶太教,伊斯蘭教與基督教聖地耶路撒冷,則保留為由聯合國管轄的特別中立地帶。
可惜聯合國提出的分治方案,未獲阿拉伯國家接受。
1948年5月15日,英國結束對巴勒斯坦25年的託管統治,等不及的以色列,在前一天宣佈獨立建國。
以色列建國不到24小時,便迫不及待的在15日英國撤走當天,展開「清場」。
「一位住在Haifa的巴勒斯坦詩人,早在以色列建國前,將女兒送到貝魯特的美國大學讀書,當這一切發生後,她回不了家了,她寫信給她的父親,"別忘記給我的茉莉花澆水",她的詩人父親回了信,他說,"我用眼淚 澆著妳的花",」希伯來大學教授Nadera Shalhoub-Kevorkian。
以色列的舉動令阿拉伯國家為之震怒,組成聯軍向以色列宣戰。
這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結果是以色列大敗阿拉伯聯軍,以色列不但守住聯合國181號決議案,所劃定的以色列國領土,從此原巴勒斯坦的領土分為三個部份,分別是約旦管轄的約旦河西岸及東耶路撒冷,以及由埃及占領的加薩,至於打勝仗的以色列,更是一舉拿下原本巴勒斯坦78%領土,其中就包括西耶路撒冷。
自以色列建國以來,便一分為二的耶路撒冷,在20年後,以巴勒斯坦人最不願見到的形式,重新統一。
1967年的「6日戰爭」,阿拉伯世界稱之為「Naksa」,亦即「重挫」,6日戰爭也開啟了以色列,在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加薩和敘利亞戈蘭高地長達50年殖民。
1967年5月16日,埃及總統要求在西奈半島的聯合國維和部隊撤離,接著在5月22日關閉蒂朗海峽(Tiran Strait),禁止船隻進入以色列港口,以聲援軍機遭以色列擊落的敘利亞。
當時埃及舉國上下和阿拉伯世界,都在大讚埃及總統Nassor的英勇表現,但是他們沒有料到的是,以色列軍隊戰備精良,而且已經做好開戰準備。
一場先發制人的攻擊,就此打響。
出乎所有人意料,1967年6月5日 早上7:45,早就演練過無數次的以色列發動空襲,名為「焦點行動」(Operation Focus),當天以色列出動約200架戰機,轟炸了18個埃及空軍基地,摧毀80%埃及空軍戰力,埃及戰機甚至連起飛的機會都沒有,哪知開羅政府居然發布假新聞,聲稱埃及軍方大獲全勝,號召阿拉伯鄰國一同參戰,敘利亞,約旦和伊拉克響應號召,正準備要出動空軍參戰,轟炸以色列目標之際,但是當日以色列搶先一步,炸毀敘利亞,約旦和伊拉克的空軍基地,獲得了絕對的制空權。
僅僅6天的戰爭,留下了極其屈辱的傷亡數字。以色列折損不到1000名士兵,阿拉伯聯軍卻有逾2萬人死亡或失蹤。
這一戰,Nassor丟掉了總統大位,但是巴勒斯坦人丟掉了更寶貴的東西,他們永遠的首都。
原巴勒斯坦剩下的領土,完全被以色列據為己有。
以色列以武力拿下原本由約旦所控制的東耶路薩冷,奪回了哭牆,即使不為國際社會所承認,但是仍在1980年,立法認定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遠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接著以色列開始在加薩,和約旦河西岸建立屯墾區。
直至今日,這仍是以巴衝突的癥結,以色列說耶路撒冷都是他們的首都,包括1967年占領的東耶路撒冷在內,但是巴勒斯坦堅稱,東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
「任何來到耶路撒冷的人都會感到,這裡的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活在兩個世界,而他們都不能理解另一邊過的是什麼生活,」以色列親巴勒斯坦運動人士Yehuda HaKohen(聲音來源) 。
「那是世界之軸,所有的苦痛掙扎都濃縮在Silwan,我們可以說,這裡就是火山口,」塵世的耶路撒冷(NGO)主席Daniel Seidemann。
「我當然有權挑起衝突,我當然有權動手,因為我的家園被人占領了,」Silwan社會運動者Jawad Siyam。
中東從此再無寧日。
以色列的占領提供了巴解組織養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的成立主旨,就是從以色列國解放巴勒斯坦,不計任何代價。
以巴之間的衝突,在1993年出現轉機。
1993年9月13日,在美國白宮南草坪,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和當時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阿拉法特,正式簽署了《奧斯陸協議》。
根據協議,以色列政府首次正式承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為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代表,巴解組織也承認了以色列。
隔年(1994)身為外長的裴瑞茲,和以色列總理拉賓,以及當時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共同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但是和平並沒有因此到來。
因為以色列是以武力強取聖城,國際社會大多不予承認,紛紛將使館設於台拉維夫,但美國算是例外,美國向來支持猶太人,1995年,共和黨參議員凱爾(Jon Kyl)草擬《耶路撒冷大使館法 》,明定美國政府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且要在耶路撒冷興建大使館,否則美國國會將削減國務院海外經費。
《耶路撒冷大使館法》最終在參眾兩院通過,但通過的版本加入總統豁免權,允許總統可以因「國家利益」,向國會通知要延遲執行半年。
時任總統的柯林頓為避免與國會關係鬧僵,所以沒有否決,但是自柯林頓以降,包括小布希與歐巴馬,都以每半年暫緩執行法案的方式拖延此事。怎知川普並不講蕭規曹隨這一套。
巴勒斯坦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無論是美國將使館遷至耶路撒冷,或是只要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巴勒斯坦都堅決難以接受,其他地區領袖也表達強烈反對,其中一項考量,是這個已經有百年衝突歷史的古城,現在最好是讓它成為和平之都,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都說,他們渴望和平,但是時至今日,耶路撒冷的分裂更甚以往。
「你知道,這事情十分複雜,卻有相當簡單,只要以色列終止占領,我們就不再丟石頭,我能保證我們巴勒斯坦人,死也不會離開這片土地,」Silwan社會運動者Jawad Siyam。
「基本上已經可以對分治方案說拜拜了,這是永遠不會實現的,我們(猶太人)會繼續搬進這個區域,我們會在這裡建立更多猶太社區,更多的以色列電力,更多以色列路,以色列稅,然後最終,這裡會變成我們以色列的,一句希臘哲學家曾說過,"在戰亂之時 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在和平之際 是黑髮人送白髮人",」以色列國家電台記者Yishai Fleisher。
和平,仍未降臨中東,依舊是白髮人,在送黑髮人。
更多內容,請看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wt1aanVMoPYUt_CQYCPQg
瓦薩號石頭 在 盧恩石效果說明| Ragnarok 仙境傳說| Lord Knight - YouTube 的八卦
騎士領主LV1~99養成:https://youtu.be/9HV7YmPLIdk 盧恩石材料來源:https://forum.gamer.com.tw/Co.php?bsn=04212&sn=2374330100~175練功路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