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荷蘭既主流城市阿姆斯特丹
搵到個世外桃源--Giethoorn
🇮🇹呢個村莊亦有「荷蘭威尼斯」之稱🇳🇱
好似進入左童話世界咁
環境清靜、少遊客、花草香撲鼻🌹
仙境一般既郊區,絕對值得到此一遊
btw,首次航拍成功👌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兆輝與太太郭碧妍(GiGi)育有一對子女Edison和Twiggy,他們先後赴英國留學,輝哥在當地置業,以二百一十萬英鎊買入一所四層高的獨立屋,與碧咸所住的豪宅區一街之隔。原來買樓時曾出現一段小插曲,輝哥說:「當時兒子才十五歲,因為我們在香港,間屋有很多事情都由他去處理,把他看成大人一樣,他是個很...
環境清靜 在 城寨 Facebook 八卦
身體最誠實呢樣野,呢班共產黨走狗最掂,你睇譚耀宗冚家做啲咩⋯⋯
被制裁譚耀宗講一套做一套,家人走資澳洲買地起屋,長子新抱搞中澳移民公司
美國財政部早前再宣布制裁6位中港官員,包括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他回應時稱早已預料會受到美國制裁,形容「冇乜意思」,不過又指「少少唔方便,無乜所謂啦」,並指自己在美國沒有資產,亦不打算赴美,最後安慰自己「所以無問題嘅」。
雖然在美沒有資產,不過《澳洲人報》以「在澳華人警告潛伏間諜」(Chinese Australians warn of sleeper agents)為題,揭露今次受制裁的譚耀宗其兒子等家庭成員早往澳洲,甚至已成澳洲公民。
譚耀宗長子與其妻於西澳大搞移民一條龍服務,更親自上陣助中企於澳上市。壹週刊澳洲特約記者前往當地,發現長子譚建宏一家已買樓紥根,以91.8萬澳元,折合當時港幣約515萬買入位於珀斯科莫(Como)一幅地皮興建自住獨立屋,獨立屋外貌樸實無華,社區環境清靜。
夫婦不止走資澳洲,更大搞公司,為中國人做移民澳洲的服務⋯
環境清靜 在 飲食男女 Facebook 八卦
食米線唔一定係茶記快餐店咁嘅裝修,大圍呢一間開喺屋村入面,位於隱蔽,環境清靜。主打米線,以滷水配料最出色。除咗用花椒八角等材料,最特別係加入啤酒同麥芽糖,味道比一般滷水香甜。亦有唔少心機小食㗎~
【大圍隱蔽文青米線小店 啤酒x麥芽糖滷水夠特別】足本介紹: http://bit.ly/2VRrhWQ
#飲食男女 #大圍 #米線 #滷水 肆年八月米線專門店
==============================
【為創業失家庭 40歲老闆盼與失聯10年女兒聯絡】 👉🏻👉🏻 http://bit.ly/2IRmIu4
【日賣150份!太子足料$62秘製雞煲翅】 👉🏻👉🏻 http://bit.ly/2Vy3uej
【邊種水果助消化解膩?營養師公開食水果最佳時間】 👉🏻👉🏻 http://bit.ly/2Vy3niT
【編輯推介厚福街7大必食餐廳 拉麵+石板煎牛扒+燒鳥+泰國菜+小食】 👉🏻👉🏻 http://bit.ly/2IYayzt
==============================
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網站: http://etw.hk
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環境清靜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評價
張兆輝與太太郭碧妍(GiGi)育有一對子女Edison和Twiggy,他們先後赴英國留學,輝哥在當地置業,以二百一十萬英鎊買入一所四層高的獨立屋,與碧咸所住的豪宅區一街之隔。原來買樓時曾出現一段小插曲,輝哥說:「當時兒子才十五歲,因為我們在香港,間屋有很多事情都由他去處理,把他看成大人一樣,他是個很健談的孩子,收樓時他跟管理員閒聊時知道當時買樓有優惠,我們靠他成功向發展商追回四十五萬英鎊,我都有讚他幾句叻仔,還說不用這麼辛苦去搵學費了。其實我們買樓的時候,因為英國剛提出脫歐,英鎊下跌,所以匯率低,樓價相對已經便宜了,這個屋苑是在Zone 2頭,與碧咸和印度油王的豪宅Zone 1區是一街之隔,環境清靜,鄰近亦有地鐵站。最初在英國買樓是因為去探他們時可以有地方落腳,但我和太太不是常常去,保養比較難,要照顧一間屋最好的方法都是租給別人,現在物業已租出,就當作投資。」全文︰https://bit.ly/2VrNZYq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環境清靜 在 moto1hk Youtube 的評價
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雖然香港的充電設施仍有待完善,但充電站的數量遠超10年前,並且遍布全港,現在不僅Tesla,其他傳統牌子已加入製造純電車行列,款式愈來愈多,部份車子的續航力更高達400km,打個折扣都跑到300km多,這一刻才知道自己仍然活在石器時代。
純電電單車又如何,其發展速度好明顯滯後,那麼有沒有一間年資又Young,又沒有造車經驗類似Tesla的製造商?答案當然有,ENERGICA是其中一間,但兩輪界仍未出現突破樽頸,同時迫使傳統品牌加速電氣化步伐的非傳統車廠。事實上,傳統電單車廠好早開始研發電動車,不過遲遲未市販化,好可能考慮到用家的負擔能力及市場接受程度;畢竟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昂貴,導致車價高昂,以及充電設施未配合發展,更重要是短期內未必有利可圖,姑且讓新冒起對手試探水溫。
究竟ENERGICA有幾Young?2014年正式成立,所有車輛都在意大利跑車故鄉MODENA生產。ENERGICA的母公司是CRP集團,擁有50年歷史,業務涉及賽車、航空、太空科技、3D打印及軍事科技等等講求高準確度工業。肉眼所見,今次介紹的兩部電車在各方面均有一定質素。
CRP集團為了展示賽車技術,2006年成立自家車隊,出戰世界WGP125及意大利CIV道路賽,2008年啟動eCRP純電大包圍計劃。適逢史上首屆全電動TTXGP格欄披治在2010年舉行,正好測試eCRP的實力,CRP集團其後亦有參加由FIM舉辦的e-Power電動格欄披治大賽。
事實上,eCRP純電大包圍是今次試駕ENERGICA EGO的雛形,原型車見於2013年,車子因為採用3D打印及CNC製造的部件而廣收宣傳效果,市販版正式在2015年推出。不過真正讓更人認識ENERGICA EGO,是因為ENERGICA自2019年起成為Moto E獨家供應商,所有參賽隊伍都使用相同規格的ENERGICA EGO參賽。編者今次能夠在香港親身接觸市販MotoE戰車,看著披上MotoE拉花的包圍,突然有落場的衝動!
張煒安試車感受—加速話咁快
8年前領教過純電動電單車的扭力,當年試駕的車子雖然只有54hp馬力,但扭力達到9kg-m,產生的加速力及起步反應媲美直四600級大包圍,雖然如此,與今次試駕的兩電車相比,所有數字差了一大截。
以ENERGICA EGO大包圍為例,馬力143hp(107kW),相等於一部750cc左右的大包圍,可是扭力峰值高達20.3kg-m (200 Nm),與超過2,000cc的電單車看齊,卻比起這一代公升級超電多約70%。如此巨大的扭力有幾好玩?簡單來說扭力越大,起步及加速力越勇猛。據廠方公佈,ENERGICA EGO的0-100km只需3秒,簡直痴線,極速可達240km/h,至於NK版EVA都有200km/h極速,理論上在香港用唔著。
果只看數據,ENERGICA EGO的扭力無懈可擊,實際駕駛又如何?
好勁....頭、中段的加速力比現今的公升級超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加速時上半身被風阻扯得好利害,尾段則受到環境限制而無法體驗。電動摩打甫加速便進入扭力範圍,不用像內燃引擎提升至一定轉速才增加扭力,所以油門近乎沒有延遲感,一篤油便立即向前衝,反應比汽車電單車的油門要更捷,所以早段時間沒有膽量大力質落油門加速;事實上,不論電或高性能油車,統統都採用電子油門,沒有威也,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電門,而非油門。
此外,由於電車採用單速波箱,無波可轉,油門操控與綿羊相同,所以扭著油門不放,馬力一氣呵成釋出,既沒有因為檔位銜接導致馬力流失,也沒有轉檔的頓挫感,即使任何時候減速,都輕易再爆升車速,騎士因此無需善用波段或Keep轉數,20.3kg-m的扭力及超廣闊扭力帶果然非同凡響。
加速感又如何?
其實電與油車的差異頗大,首先電車只有摩打排出的VV聲,雖然轉速越高,音頻越尖,但實際駕駛中的風聲比麼打聲大,取代汽油車轉數越高,排氣聲越亢奮的感覺,而全球推動電車的原意,就是要保持環境清靜。再者摩打缺乏類似引擎的諧震,駕駛時仿佛與車子失去聯絡,原因是內燃引擎的排氣聲及震盪成為騎士與車子溝通渠道之一,因此沒有留意車速,駕駛電車比油車更容易超速。究其原因,電車的加速力雖然強勁,可是油門控制比油車更容易,馬力細滑如絲地傳送到尾輪上,感覺就好像剛踏進高鐵車廂,凳子還未座暖,列車已飆升到300km/h一樣。
因此未駕駛過ENERGICA EGO的讀者,我建議包括老手在內,最好選擇Standard(標準)、Eco(慳油)或Wet(濕地)馬力較低的馬力模式,與此同時開啟防止尾輪打滑的循跡系統及ABS,待熟習260kg重量及寧靜操控感,才好好享受最強的Sport(運動)模式,原因電車的馬力來得又快又直接,用多幾個電子輔助駕駛傍身,既安全又好玩。再者ENERGICA EGO是一部自動波大包圍,沒有離合器,對於棍波車騎士來說難免有點空虛感,也不可以使用離合器控制掉頭車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何倚靠油門及煞車控制掉頭速度,否則增加跌車風險,因為掉頭的時候,你會實實在在感覺到她的重量。要是你有綿羊底子,絕對有幫助。
講開減速,車子重達260kg,但是BREMBO M4煞車卡鉗足夠街道使用;另一項協助騎士減速的功能名為Regenerative Maps,即是「制動力回收」,熟識電動四個轆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作用是當騎士縮油減油,讓原本驅動尾輪的摩打變成發電機,為電池充電,夠晒環保。
而Regenerative Maps「制動力回收」共有四段選項,分別是OFF(關)、LOW(低)、Medium(中)及High(高);當日試車首先切換High(高),縮油後車身立即頓挫起來,俗稱鎖得好勁,車速明顯拖慢,感覺有點像突然拖低一個檔位,所以個人認為不適合跑山,會影響壓車攻彎的暢順度,但應付「長命斜」或落山好有用,等於波車用低檔落斜,大大減輕制動系統負擔,可避免制動過熱。講咗咁耐,「制動力回收」即是棍波車所講的Engine Brake(制動煞車)。
之後體驗LOW(低)效果,個人認為這個Mode適合玩山,雖然高速煞車縮油的Engine Brake明顯減少,不過仍有效地拖慢車速同時,讓我更流暢地入彎。最後嘗試OFF模式,一如所料,減速沒有Engine Brake,跟綿羊及二衝車一樣,縮油後車子繼續向前衝。對我來說,「制動力回收」好有趣,讓我在短短數小時試駕中,回顧過去20年賽車技術發展史;由我初初鬥2衝車近乎沒有Engine Brake,到轉戰4衝600 Superspot的強勁Engine Brake,再之後普及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舒緩Engine Brake,讓車手更暢順攻彎),到現在的全電子年代。另外,ENERGICA EGO配置ABS防鎖死系統,然而另外還加入名為eABS系統,它是防止急煞減速同時,尾輪又被「制動力回收」產生的Engine Brake鎖得太死,導致輪胎失去咬地力;此時,eABS立即介入,暫停「制動力回收」工作,好讓輪胎恢復咬地,發揮類似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Slipper Clutch)。當eABS介入後,儀錶會亮起相關信號。
ENERGICA EGO的座姿及車身闊度與600或1000大包圍分別不大,座上810mm的座位依然跳芭蕾舞(張煒安身高5呎6吋),可是軑把高度適中,整體來說不極端,有上一代跑車的影子,某程度來是一款舒適型超電。不過論真正舒適性,當然是NK版EVA為佳。
所有電車,包括二輪及四輪,因為負載電池組件而變得比同類型油車重,當你騎上ENERGICA EGO再踢起側架,然後拉直車身,便會發現比起拉起600及1000更費力,畢竟她們相差超過60kg。
為應付重量,ENERGICA EGO實行以硬制硬,例如廠方建議使用42磅胎壓,否則胎壓不足,輪胎與路面接觸面積過多,加上避震設定太軟等等,都會影響操控性能,即使直路行駛都會出現跌車傾向,所以當日在山路行駛幾圈後,立即調硬前避震的預載,穩定性才大大改善。事實上,電車對我來說是新事物,需要更多時間摸索各方面的設定技巧。
老實說,當日聽到260kg的車重都有點詫異,腦海突現浮起80-90年代的1000cc大包圍,就連moto-one的編輯都對我的評價特別感到興趣,試駕後不斷追問是否好鈍好笨重,比第一代R1更重等等。說實話,論輕巧度及靈活度肯定不及新一代600及1000大包圍佳,壓車搬身需要多一點力,之但係又唔覺得好鈍或好笨重,比原先估計更好彎,的確有點意外,所以用第一代R1比較未免太誇張。事實上除了落地推車、窄路掉頭、燈位停車及塞車慢行之外,起步後唔覺重。不過聽車主講,駕駛初期因為未熟習車身重量,難免會有壓力。
或許你會擔心推車,可是ENERGICA EGO設有後波及前波,最高車速只有2.8km/h,其操控不難,只要按下著車掣2秒,便會切入“PARK ASSISTANT”(泊車輔助),即後波,若再按下著車掣便會切入前波,讓你在限速下向前或向後泊車,大可安座於車子上撐船仔。
至於騎士最關心的續航能力,由於當日只駕駛不足50km,所以未能詳盡解釋。根據廠方資料顯示,在市區駕駛的續航力200km、市區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續航力160km、高速公路續航力130km。不過據車主講,ENERGICA EGO的實際續航力與廠方公佈的數據接近,他試過從元朗出發去機場,全程高速公路,平均車速約80-90km/h,來回路程約100km,回家只餘20%電量,估計可以行多約40km-50km。事實上,續航力好視乎騎士的駕駛方式,所以駕駛電車必須要經常留意電量,畢竟充電站並非度度都有。

環境清靜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大埔綜合大樓Tai Po Municipal Services Complex是香港一座多用途的市政大樓,位處新界大埔鄉事會街8號,於2004年9月1日正式啟用,內設「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公共圖書館及康樂設施等,大樓內亦有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土地註冊處等香港政府部門辦事處。綜合大樓由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香港)有限公司設計,造價達二億五千萬。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合共佔地約12,000平方米,地下及一樓為街市,設有260個檔位,是全香港最多檔攤的街市;二樓為熟食中心,設有約40個檔位。戶外設露天平台,可讓街坊休憩。1961年6月11日,香港教區白英奇主教 (Bishop Lorenzo Bianchi) 為大埔聖母無玷之心堂主持祝聖禮,宗座外方傳教會桑得嵐神父 (Rev. Narciso Santinon, PIME)為第一任主任司鐸。聖堂為了對聖母瑪利亞的尊敬,故以聖母無玷之心作為主保。大埔文武二帝廟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太和市中心(即現今的大埔富善街),是中式的廟宇。建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由大埔七約鄉民集資興建,於光緒十八年(1891年)落成,文武廟標誌大埔市集的形成。是為當時太和市(現稱大埔墟)的行政仲裁、宗教信仰及經濟文化集中地。廟的上方設有一個寫有「正大光明」的牌匾,並且設有一個公秤,因為以前的文武廟除了是辦事處外,有時還會處理村民間的糾紛,是太和市買賣公正的仲裁中心。而公秤則有公平交易之意。文武廟是典型的古式建築,四周建有圍牆以保持環境清靜,廟宇的入口以青磚和磨光花崗石塊築成,兩道側牆及屋脊均有灰泥懸飾,屋頂邊緣的簷板更是典型新界建築物的特色。中庭兩側共有八個廂房,入口兩側的廂房,曾是鄉紳旅客途經大埔時度宿的地方。大埔文武廟採用對稱布局,門額:「文武二帝廟」,木聯:「文昭日月;武鎮山河。」內有光緒廿八年(1902年)鑄造香爐。中軸兩旁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正門入口,走進廟的正門後,可看見廟內還有一對門,稱為「中門」,這對門在普通日子是關閉的,只會在關帝及文昌帝的壽誕,以及每逢初一、十五的日子才會「中門大開」,在古時,只有達官貴人才能由中門進入,而其他人只能由側面經過的;第二部分為露天庭園和偏廂;第三部分則是大殿,而兩位道教帝君就是供奉在大殿內。殿內的文昌帝手執毛筆、身穿長袍在右;而關武帝則紅臉長鬚、手執關刀、身披凱甲在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