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紐約時報
*【川普支持者衝進國會大廈,阻止國會確認拜登勝選】
數百名支持川普的抗議者爬上外牆、衝破門窗,湧進距離議員們開會地點幾步之遙的走廊,導致計票中斷,包括副總統潘斯在內的多名官員被疏散,華盛頓宣佈宵禁。此前,川普曾發出鼓勵信號,敦促支持者前往國會大廈遊行,並誓言“永不認輸”。警方稱,一名在騷亂中遭到槍擊的女子不治身亡。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表示,國會將於晚些時候恢復計票。
#麥康奈恢復選舉計數,譴責對國會大廈的暴民襲擊是“失敗的暴動”。川普的擁護者衝進國會大廈,導致一名婦女死亡,副總統潘斯說星期三是“歷史上黑暗的一天”。
#對國會大廈暴動感到震驚,至少有四名共和黨議員,包括喬治亞州參議員Kelly Loeffler,說他們改變了主意,並在此前表示反對之後,投票支持選舉團的選舉結果。
#國會大廈的暴力事件在星期三下午2時15分左右發生,因為眾議院和參議院就總統選舉結果進行了辯論。在川普支持者破壞國會大廈的數分鐘之內,暴民席捲了眾議院畫廊的大門,一群立法者被困在那裡。科羅拉多州民主黨議員,曾在伊拉克服役的前陸軍遊騎兵代表Jason Crow建議自己找出路,他把其他人從畫廊的路障門上移開,幫助他們戴上防毒面具,拿出了他唯一可能的武器:鋼筆。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新生共和黨代表Nancy Mace說,看到人們“襲擊國會大廈警察”。她推文一段混亂的視頻,並寫道:“這是錯誤的。這不是我們。今天為我們的國家傷心欲絕。”
#華盛頓特區警方官員表示,一名在國會大廈暴力事件中一名婦女被槍殺身亡。該婦女身份未被確認,被誰開槍打死尚待調查。警方僅表示:她是一名”平民”,被送往醫院後宣告死亡。
#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指責川普總統煽動民眾對國會大廈進行攻擊,馬蒂斯聲明:“國會大廈的暴力襲擊,是試圖用暴民統治來征服美國民主的努力”,川普總統職權,破壞了我們對選舉的信任,毒害了我們對國人的尊重,這種政治領導人的名字將被視為卑鄙的存在。
#暴力事件後,白宮官員一一開始遞交辭呈,川普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立。
#在國會大廈暴力事件後,要求川普免職的呼聲越來越高。
#拜登在德拉瓦州發表簡短講話,呼籲川普總統出面結束這一圍困。前總統歐巴馬 柯林頓 卡特等紛紛發表聲明譴責暴民的行為。
#國防部在國會大廈部署了DC國民警衛隊,而FBI也出動了特工。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1/06/us/electoral-vote
*【Twitter和FB關閉川普帳號】
Twitter表示,該帳號將被鎖定12小時;如果他不同意刪除幾條否認選舉結果、暗含煽動暴力傾向的推文,禁令可能會延長;如繼續違反相關政策,將永久停用他的帳號。此舉是Twitter對川普發出的前所未有的譴責,該平臺一直是總統首選的發聲器。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06/technology/violence-election-capitol-hill-social-media.html
*【潘斯拒絕川普對其推翻大選結果的要求】
副總統潘斯發表聲明,稱自己“熱愛憲法”,確認其缺乏決定總統結果的“單方面權力”。潘斯稱:美國歷史上沒有任何副總統曾經宣稱擁有這種權力。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06/us/politics/pence-rejects-trumps-pressure-to-block-certification-saying-he-loves-the-constitution.html
*【喬治亞決選為拜登帶來利好,民主黨拿下參議院控制權】
在喬治亞州的兩場關鍵競選中,牧師拉斐爾·沃諾克戰勝了現任共和黨議員凱利·呂弗勒,民主黨人喬恩·奧索夫擊敗了大衛·珀杜。這意味著民主黨將在國會兩院均佔據優勢地位,拜登可以更有效地推行其議程。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1/06/us/georgia-election-results?_ga=2.154009914.302469563.1609812579-1305779676.1608620621
*【專欄:那些可恥的“政變策劃者”共和黨人】
時報專欄作者湯瑪斯·佛里曼寫道,川普的共和黨已成為一個邪教,霍利、克魯茲等人為掌權已準備好賠上自己甚至美國的靈魂。永遠不要忘記這些人,一定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10106/trump-republicans-election/
*【拜登據信將提名法官Merrick Garland為司法部長】
共和黨人曾在2016年否決了歐巴馬對Garland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他的上任將加強司法部門的獨立性,使其不受政治干擾。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06/us/politics/merrick-garland-attorney-general.html
*【科學家警告說,美國對具有傳染性的新病毒變種視而不見】
美國沒有大規模的全國性系統來檢查冠狀病毒基因組是否存在新突變,包括新變異攜帶的突變。每週約有140萬人對該病毒進行陽性測試,但研究人員僅在每週不到3,000個樣本中進行基因組測序。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06/health/coronavirus-variant-tracking.html
*【香港一日之內逮捕53人,宣示北京權威】
這次大規模逮捕還搜查了76個場所,並凍結了與民主派此前舉行的非正式初選有關的160萬元港幣資產。這是中共對香港泛民派進行持續鎮壓的一次最有力的權力顯示,北京正在利用新國安法清除這片領土上哪怕是最微小的反對跡象。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06/world/asia/china-hong-kong-arrests.html?
*【再次反轉:紐交所再宣佈摘牌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
這一決定在川普政府和國會向其施壓後做出的,可能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早些時候紐交所曾表示將不再推進這項議程。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06/business/nyse-delist-china-companies.html
*【中歐投資協定對拜登政府構成挑戰】
拜登曾呼籲歐洲盟友與美國共同制定對華戰略,但這筆協議的敲定令人懷疑,跨大西洋關係是否還能回到從前。
https://www.nytimes.com/2021/01/06/world/europe/eu-china-deal-biden.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部分州開始利用藥房將向醫療人員及老年人群分發疫苗劑量。
#亞利桑那州正面臨“嚴峻形勢”,情況甚至比夏天當時還要嚴重。
#市長白思豪表示,第一階段紐約市有資格進行疫苗接種的人群擴大到包括約25,000名合格的警察局員工
#WHO批評中國不讓其專家小組入境。這個調查小組由十名來自全球各國專家組成,原計劃前往武漢對新冠疫情進行溯源調查。這次行動已籌備數月,但專家準備動身前往中國時,得到簽證延誤的消息。譚德塞表示,他對此感到“非常失望”。
#研究人員報告說,儘管採取了許多收容措施,但從9月的杜拜到紐西蘭奧克蘭的航班中,至少有4例新的冠狀病毒感染爆發。這表明航空公司可能需要進一步加強預防措施,以防止機內傳播。
#加州州長提議通過州刺激檢查來增加聯邦援助。
#聯邦衛生官員表示,在上個月的10天時間裡,近200萬民眾接受輝瑞和BioNTech疫苗接種,其中21人經歷了嚴重的過敏反應。
#歐盟藥品監管機構批准了Moderna疫苗。
#法國落後於歐洲鄰國,努力加快疫苗接種速度。
#紐約市的確診率達到9%,保持學校開放再次引發激烈爭論。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1/06/world/covid-19-coronavirus
*【從火星到月球,一個忙碌的太空探索之年】
三艘太空船將進入火星軌道;NASA將嘗試重返月球;人類還計畫飛往深空,並發展太空短途旅行。我們還將看到一系列令人驚歎的天文現象,如超級紅月亮和日環食。
https://cn.nytimes.com/science/20210106/space-astronomy-launches/
瑪茲一桑是誰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社會指望女人以許多無償的方式,不惜一切代價(包括犧牲自我),讓周遭的人感到舒適。我們創造出一個利他的形象,允許他人的需求凌駕自我。我們成了傾聽者、忠告者、旅行規劃者、行程管理者、居家打掃者、提醒者,也是每個人都可以舒適依靠的無形靠墊(但幾乎沒人考慮這會如何消耗我們的心神)。
為了管理他人的情緒和預期,妳需要越過重重障礙才能讓人聽到妳的心聲,並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運用寶貴的時間。妳必須確保妳的回應經過深思熟慮,把他人的情緒也納入考量。當妳需要指派任務給別人時,妳必須使用正確的語氣,詢問對方的意願。當妳感到不舒服時,妳需要克制自己,依舊展現出親和力。
我們從事情緒勞動時,把周遭的需求擺在自我需求之前。我們在這世上存在的方式,在很多方面開始隱於無形。
取自《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
各位朋友,早安:
我用比較簡單的方式,換另外一種說法,說明女性的「情緒勞動」。譬如說,我印象中,我跟羽茜談過「女兒會比較貼心」的議題。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2364028450508978/
很多媽媽期待生出女兒,是認為女兒比較「貼心」。也就是預期自己有各種不愉快,都可以說給女兒聽,有人能分擔媽媽的情緒。即便現在知道,小女孩不見得能承受得住大人的情緒,這對小女孩的心理發展不健康,但目前我依然知道有小女孩要負責聽女性長輩(包括阿嬤)訴苦。
有些即使不住在一起了,女兒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媽媽隨時打來,就要女兒聽電話,讓媽媽可以抱怨「一下」。我甚至聽過媳婦要接公公的電話,因為公公也要抱怨。
這種事,絕對不只「一下」,這常是經年累月,傷神花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麼算了。這可以讓身心失衡,除了要耗能量消化之外,嚴重的話,還可以導致疾病。
曾經有長輩跟我提到,孩子小的時候,長輩都會聽孩子抱怨,等孩子長大了,換孩子聽長輩抱怨,這不是很正常嗎?
乍聽之下好像是如此,但這會有一個誤區:通常喜歡抱怨的人,不喜歡聽別人抱怨。
譬如說,我很常聽到的是,有些喜歡抱怨的媽媽,根本不那麼在意女兒的感受。媽媽只想紓解自己的情緒,但女兒只要開始抱怨,媽媽可能就不太耐煩,常敷衍以對。
也就是,很有可能小女孩得要一直近乎單方面地聽長輩訴苦,直到長大。但小女孩的情緒,就在這過程中被忽視了。
曾經有女性朋友跟我講,她小時候以為好好聽媽媽抱怨,媽媽就會喜歡她,她以為自己可以是媽媽最好的朋友。結果,等媽媽抱怨完,回到日常生活,依舊會因為小事處罰她。她在各方面,都要扮演媽媽洩憤的出口。
孩子對於負面情緒的承受力,真的不如大人啊,這一點不能忘記。更何況孩子很多事都不懂,這種拉孩子同盟的行為,常莫名其妙讓孩子沒辦法跟某位親人建立比較健康的關係。
祝願您,能清楚看到這種在我們文化中反覆上演的劇本,看到女性的艱難,也停止傷害孩子,能成為一個為自己情緒負責的長輩!
.
ps. 這本書在昨天晚上有辦贈書活動,請參考下列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659859060697044/
*********************************
【文/ 潔瑪‧哈特莉】
……我把情緒勞動的定義再進一步擴展,希望給讀者一個新的視角,讓他們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關係動態。我定義的「情緒勞動」,是結合情緒管理和生活管理,是我們為了讓周遭人感到舒適和快樂所做的無償、無形的工作。它涵蓋了我在文章中提到的照護類勞務的相關術語,諸如情緒工作、精神負擔、精神重擔、家庭管理、事務勞動、無形勞動等等。這些術語個別來看時,看不出是如何交集,火上加油,終至令人抓狂沮喪。這些工作勞心耗神,而且還會產生反響,反過來影響我們的世界。茱蒂絲.舒拉維茲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談母親經歷的情緒勞動,並在文中列出那些工作的高昂成本。她寫道:「不管女人是喜歡操心、還是討厭操心,那都可能分散她對有薪工作的注意力,使她在工作上受到干擾,甚至斷送了職涯發展。擔憂及安排事務這種令人分心的苦差事,可能是阻礙女性職場平權的所有因素中,最難以改變的障礙之一。」
舒拉維茲稱這種人為「指定的操心者」(designated worrier),但成為「指定的操心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時間累積及付出心力的。以全職媽媽為例,或許妳精心打造了一套系統,好讓每個家人的早晨能夠順利運行,例如妳想在牆上掛了一個鑰匙鉤。但在那之前,妳需要先「嘮叨」一下,家人才會幫妳裝上掛鉤。妳需要多次溫和地提醒家人,請他去五金店買掛鉤,不然妳就得自己寫在待購清單上,自行採買。妳還需要溫和地提醒家人多次:「釘個掛鉤很快,今晚或明天就能完成。」妳提出這些建議的同時,還要權衡時間表上有哪些優先要務需要處理。然而,無論妳講幾次把汽車鑰匙掛起來會有多方便,家人還是會問妳:「我的鑰匙到哪兒去了?」妳心裡權衡著到底要直接告訴他鑰匙在哪裡,還是再度提起鑰匙掛鉤的事。如果是後者,恐怕又會演變成一場爭論。妳總是需要先超前一步思考,小心說話的用字遣詞及表達失落的方式。妳必須同時克制妳的情緒,也管理對方的情緒。這實在很累人,所以妳往往選擇乾脆直接告訴他鑰匙在哪裡,這樣既省時又省力。
只不過事情沒那麼簡單,因為在許多看似無關緊要的小事中,這種加乘式的情緒勞動變成常態。日積月累下來,妳的生活變成一張錯綜複雜的網,只有妳自己知道怎麼駕馭它。妳必須引導其他人在這套精心打造的系統中穿梭,以免他們卡住或陷落。例如,妳擠完最後一點牙膏,或是把廁所的衛生紙用完時,妳注意到該換新的了;公司同仁指望妳規劃下班後的歡樂時光;妳腦海中有一份清單,列出妳需要做什麼;妳需要注意及肯定他人的情緒,同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妳需要維持事情的順利運作,而且要非常小心。這些勞務都需要投入很多時間和精力,而且永遠無法將之拋諸腦後。它讓我們付出高昂的代價,耗盡無法估量的心神,而且那些心神明明可以用來做其他對我們自身、職涯及生活更有利的事,讓我們自己過得更快樂。把這些原本各自存在的用語歸納在一個「情緒勞動」的大傘下非常合理,因為它們緊密相連。情緒勞動所指的,不僅是關心結果而已,也關心那些被我們的情緒、言語、行為所影響的人,即使那樣做是犧牲自己以成全他人。
社會指望女人以許多無償的方式,不惜一切代價(包括犧牲自我),讓周遭的人感到舒適。我們創造出一個利他的形象,允許他人的需求凌駕自我。我們成了傾聽者、忠告者、旅行規劃者、行程管理者、居家打掃者、提醒者,也是每個人都可以舒適依靠的無形靠墊(但幾乎沒人考慮這會如何消耗我們的心神)。我們從事情緒勞動時,把周遭的需求擺在自我需求之前。我們在這世上存在的方式,在很多方面開始隱於無形。為了迎合周遭的人,我們壓抑或改變自己的情緒,從與先生和睦相處,阻止孩子亂發脾氣,到避免與母親爭吵,避免街頭騷擾變成人身攻擊。
為了管理他人的情緒和預期,妳需要越過重重障礙才能讓人聽到妳的心聲,並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運用寶貴的時間。妳必須確保妳的回應經過深思熟慮,把他人的情緒也納入考量。當妳需要指派任務給別人時,妳必須使用正確的語氣,詢問對方的意願。當妳感到不舒服時,妳需要克制自己,依舊展現出親和力。如果妳想把自己放在最有利的位置,那表示妳需要先一步思考對方可能如何反應。有人說,當妳交出完成的任務時,不要同時展現魅力和溫柔的一面,因為妳可能被貼上負面的標籤,影響升遷機會。也有人說,走在路上聽到男人對妳開黃腔、騷擾妳時,不要微笑,緊閉著嘴繼續前進,不然妳可能會被跟蹤、攻擊,甚至遇到更慘的遭遇。
當我們的言行不符合既定的權力動態時,就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誠如桑德伯格在著作中所述,女性在職場上常避免分享意見,語帶保留,以免被貼上標籤。「怕大家覺得她不合作,怕大家覺得她負面或嘮叨,怕提出建設性的批評卻被當成單純的牢騷,怕勇敢說出想法而引起大家關注,可能因此遭到攻擊(就是腦海中那個叫我們「別坐到桌前」的聲音所誘發的恐懼)。」我們在家裡,為了獲得迫切需要的「幫忙」且避免爭吵,也是這樣顧全大局,語帶保留。這些持續又傷神的勞動,大多隱於無形。
霍奇查爾德在書中提到,航空公司如何要求空服員在飛行中營造出溫馨舒適的居家氛圍,以及她們打卡下班後,那種人為感受使她們付出什麼代價。她們下班後常感到情緒疲乏,很難在工作角色和真實自我之間切換身分。她們難以在內心深處找到真實自我,或許是因為她們不止在服務業中付出情緒勞動。身為女性,我們必須在生活的各個領域營造出同樣的溫馨感。我們不僅在工作中這麼做,回到家裡或在外面,也必須對親友、同仁、陌生人這麼做。女性之所以覺得受夠了,是因為我們意識到這種情緒勞動無法打卡下班,而是隨時隨地非做不可。被要求在生活各個領域中扮演情緒勞動的主要提供者,我們已經受夠了,因為那實在很累人,很費時,也耽誤了我們的人生。
我們的腦中填滿了家庭瑣事,把不成比例的時間花在造福他人上。我們為了職場升遷所付出的情緒勞動,從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到聆聽他人的想法並提供意見反饋等等,都是男性不必做的。我們必須仔細地權衡在公共場合中如何與陌生男性互動,以確保自身安全。這些必要的情緒勞動類型都是一種徵兆,顯現出更大的系統性不平等。那種不平等對女性造成了傷害,尤其是弱勢族群的女性。誠如霍奇查爾德所言,男性和女性在情緒工作上的互動方式,是「一種常見的掩飾法,把性別之間的不平等視為人與人之間的虧欠,而且在維持這種現象的表層扮演和深層扮演上都是如此。」在社會上,女性對於任何需要我們的人,總是虧欠著無盡的情緒勞動,除非男性和女性都改變想法,改變他們對於「誰該做這項工作」以及「這項工作的真正價值」所抱持的預期。
.
以上文字取自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女人停止操心一切,男人開始承擔(6/23上市)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0629
有方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Forward.Publishing/
.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7/25高雄公益免費_善牧第五屆爸比媽咪節-親子有話好好說(高雄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50194072308694/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瑪茲一桑是誰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八卦
這是一場二對一的比賽。
拜登宣布副手是卡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看起來很符合民主黨的多元政治正確形象。哈里斯在民主黨初選時還頻頻參加同性戀及各族裔活動,跟非裔選民說自己是黑人,碰到亞裔選民說自己母親是印度人,跟華裔選民說自己叫「賀錦麗」。
拜登選擇還是國會新鮮人的哈里斯,除了女性又是黑人與亞裔混血,讓她補完「老白男」形象之外,也跟哈里斯與已故拜登長子博.拜登(Beau Biden)是多年老友有關。
2018年川普提名的大法官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因17歲時的陳年性侵疑雲在任命聽證會中,被初出茅廬的哈里斯,逮到機會狠狠的羞辱一頓,使她得到民主黨大老們的深刻印象。
現年55歲的哈里斯成為加州檢察長前,在舊金山擔任地方檢察官,2016年當選聯邦參議員,今年8月11日被拜登提名為副總統參選人。
牙買加裔混血印度裔,到底算不算非裔黑人?雖然依照古老的「一滴血」法則算是,但真正的非裔美國人可能認為不夠黑,因此對黑人選民的吸票力不會太高,亞裔和華裔選民也不太會認同她。
哈里斯的牙買加裔黑人父親Donald Harris現任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是個極左馬克思主義者,祖上還是奴隸主。母親Shyamala Gopalan是印度裔癌症研究專家,在離婚後以單親母親身分帶大哈里斯。丈夫Douglas Emhoff是白人,在加州擔任執業律師。
為了進入政壇,哈里斯就學與從政一路與已婚的黑人前眾議會議長、前舊金山市長Willie Brown關係曖昧,並不時「約會」,而布朗在2019年初就預測拜登和哈里斯將補上民主黨的票。
但拜登已經77歲,若當選總統就職時也將以78歲高齡成為「美國史上最老的總統」。因認知障礙表現出阿茲海默前期症狀,近期拜登不斷暗示自己只是「過渡總統」,還說他的副總統上任第一天就要有做總統的準備,表明不會再參選連任,哈里斯也成了當然的接班人。
如果說拜登當選是美國和自由世界的巨大危機,若拜登任內老死或因病不能視事,真正從政至今不到4年的哈里斯繼任後可能是更大的災難。
先看看川普競選團隊的反應:
川普競選活動關於卡馬拉‧哈里斯的聲明 August 11, 2020:
卡馬拉‧哈里斯是一個危險而激進的左派。要知道,由於拜登年事已高,認知障礙不斷惡化,哈里斯極有可能會接替喬-拜登擔任總統。作為美國總統,哈里斯將给美國帶來難以想像的損失。
川普高级顧問卡特里娜‧皮爾森(Katrina Pierson):
不久前,卡馬拉‧哈里斯稱喬‧拜登為種族主義者並并要求他道歉,但她從未獲得道歉。顯然,假卡馬拉會放棄自己的道德,以及試圖掩蓋她作為檢察官的紀錄,以安撫民主黨的反警察極端分子。在她競選總統失敗的嘗試中,卡馬拉‧哈里斯欣然接受了左派的激進宣言,呼籲征收數萬億美元的新稅,並支持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政府接管醫療保健主張。她證明了喬‧拜登是一個空殼,裡面充滿了左派極端分子的激進主張。
喬‧拜登不是温和派,以哈里斯作為他的生前「政治遗嘱」,他正在將我們國家的控制權拱手讓給激進暴徒,並承諾提高税收、削减警察經費、扼殺能源工作、開放我我們的邊境、安撫社會主義獨裁者。在投票箱上,美國人將堅定拒绝拜登與哈里斯的可怕失敗,而支持唐纳德‧川普總統和副總統邁克‧彭斯的美國第一力量。
對於拜登宣佈哈里斯作為競選搭檔,雖然左派主流媒體讚譽有加,但也有人提出中肯批評。
舊金山大學法律系教授巴齊隆(Lara Bazelon)去年寫道:「進步主義者屢次敦促她善盡地方檢察官和州檢察長的角色,支持刑事司法改革,哈里斯女士不是反對就是保持沉默。」
巴齊隆還投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痛批哈里斯將「法律技術變成武器,好讓她能鞏固不公的行為」。
「沙加緬度奮進(蜜蜂)報」(Sacramento Bee)在6月刊出的社論寫道:「哈里斯在加州擔任檢察官和檢察長期間,以無為而治聞名,只有一次在看見政治可行的情況下,才著手處理爭議性議題。」
哈里斯擔任加州總檢察長最受爭議的是臭名遠揚的「加州47號法案」,即常說的950美元以下不入罪法案,官方名叫《安全社區和學校法》,又被稱為「加州47號慘案」。
47號法案由當時的加州總檢察長哈里斯提出,說是準備把少關押犯人節約的資金幫助社區和學校。該法案將一些非暴力犯罪重新歸類為輕罪,比如涉及金額少於950美元的嫌犯不被起訴,而是由警察現場開張「罰單」。因為警察多不在場就無法開罰,而且多次搶劫也不能加重處罰,從背後和側面搶劫只能算偷竊等等。你打電話去911中心也不太會受理,剛好有警察經過也當沒看見。
在BLM「運動」期間,加州湧現出來越來越多的「免費零元購」奇葩現象,「免費購物」的人越來越多, 還沒有任何懲罰,這就是哈里斯帶給加州人的「德政」。很明顯,若哈里斯隨拜登當選副總統,甚至繼任總統後,全美國都可能享受這種「德政」,進入任何商店、碰到任何人,只要「拿走」價值不到950美元的財物,都不算犯罪。
關於「加州47號慘案」,請自行搜尋或上維基吧。
被拜登選為競選搭檔後,是誰修改了哈里斯的維基百科經歷?
卡瑪拉‧哈里斯擔任加州檢察官和檢察總長期間,經手許多有爭議的「强硬打擊犯罪」事件,現在這些事件已從她的維基百科頁面删除,以免惹惱激進左派。例如她支持橙郡檢查官「猖獗不當行為」的决定,以及她说「對犯罪手軟不是進步」的言論,可能會讓民主黨選民不滿。
哈里斯進參議院前的經歷都在檢察體系,也就是警政頭子,對於警察濫權的處理與調查、起訴,依左派觀點來看是很不「進步」的。今年因為Floyd事件後,她有許多發言認為警界需要改革,但今年誰的看法不是如此?
https://gellerreport.com/…/kamala-harris-wikipedia-page-s…/…
最近有段重新流傳的影片顯示哈里斯於2010年擔任舊金山地區檢察官時在聯邦俱樂部說:因為 「孩子不接受教育就等於犯罪」,所以她决定把有曠課孩子的父母當作罪犯關進監獄。
卡馬拉‧哈里斯笑著說,「孩子逃學要把父母關起來」,但這一點也不好笑。很多被關進監獄的無辜人民多是單親家長,而隨意「拿走」低於950美元財物卻不算犯罪,沒有任何處罰。
https://www.theguardian.com/…/kamala-harris-laughed-jailing…
加州人民,你們受苦了。如果讓拜登和哈里斯選上,不只加州,全美國會更苦。這還沒提民主黨和全球化資本與中國共產黨的邪惡聯盟,所帶來的世界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