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與台灣
你祖先吃的米
可是日本人口中的「難吃米」
why?
米是台灣的主食
但我們現在吃的米
與我們阿嬤、阿祖吃的可能不一樣喔
最早台灣種植的是小米
產量很低 反正就亂種一通
後來鄭成功來之後
帶來了中國大陸的水田技術
鄭成功帶來的米叫做秈稻
長長的,比較不黏,口感清爽
類似現在的泰國米或是在來米
整個清領時期的台灣
台灣人就一直吃這種米
隔壁鄰居日本人也吃米
但他們吃的是俗稱粳稻的米
這種米就是我們現在吃的蓬萊米
比較Q也比較黏
1873年年輕的日本軍官-樺山資紀
來台灣"出差"時,最不習慣的就是台灣的米
他覺得這種米一點都不香、也不Q
搞得他全沒胃口
「八嘎鴨露!這三小米,我發誓再也不來台灣了!」
但誰也想不到,20年多後
他會成為第一任台灣總督
樺山資紀:八嘎鴨露!!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大量人口移入都市
造成鄉下沒人種田
加上日本稻米一年才一收
所以糧食供應出現了問題
幸運的甲午戰爭後,日本獲得了台灣
日本人發現,台灣的稻米一年可以兩收
但缺點就是太難吃
(相當於你現在去印度、泰國吃他們的米
覺得很硬,大概就是這種fu)
而且單位產量太少
所以日本總督府在1899年
引進了日本本土的粳米做實驗栽培
結果10年過去了,什麼鬼都種不出來
1910年年輕的農學家末永仁來到台灣
之後,他就將他的一生奉獻給了台灣的稻米
日後也被尊稱為「蓬萊米之母」
兩年後,另一位專家磯永吉也來到台灣
從此兩人苦苦鑽研適合台灣的稻米
中間的辛苦事蹟,可以寫成8萬字的小說
或拍成一部電影,我們就省略不說
總之在1922年終於培植出新的品種
就是「蓬萊米」
蓬萊米又短又粗,肥肥胖胖
黏性強、產量高
加上日本人為了增加農產面積
不惜巨資到處蓋水圳或整合舊水圳
像是新蓋了桃園大圳(1924年)
嘉南大圳(1930年)
九曲堂大型抽水灌溉工程(1928年)
清代你聽過的什麼瑠公圳、曹公圳
都是清代老百姓「自立自強」的結果
清朝根本不管台灣死活
民間蓋的水圳
自然無法和這種官方水圳比擬
有了蓬萊米與官方水圳的加持下
台灣的稻米產業從此起飛
從「難吃米」變成「天皇米」
連天皇都指名要吃台中葫蘆墩郡所產的米
在天皇的免費業配下
大量的台灣米被反銷回日本
搞得日本米商不要不要的
也讓台灣甘蔗產業受到打擊
因為外銷日本太好賺了 誰要種甘蔗啊
這就是「米糖相剋」
甘蔗聽起來很像很可憐?
但一開始因為難吃米的關係
日本人可是大力發展台灣的甘蔗產業
像是1913年在台中新社台地
設地蔗苗養成所,專門研究適合台灣的甘蔗
又花費12億台幣新建了白冷圳
提高甘蔗產量
而白冷圳與甘蔗的故事
就在影片中說明了
https://youtu.be/6DhaYd2mQUw
更多防洪治水的現代觀念
可以到「水利大臺中」臉書看看喔
https://www.facebook.com/waterresourcetaichu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台北慢步」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水瓶子 (簡肇成) 內容簡介: 從城北到城南,從老街到書街,串連不同巷弄組成10條不同主題的路線,慢步走出台北不同的歷史與人文肌理。 「不同的角度,慢慢的藉由步行省思,參訪大大小小的景點,串連出不同主題的散步路線,正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
瑠公圳故事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八卦
【你去哪裡找水?】
這是個簡單的問題,「打開水龍頭就有啦」,你說。
但很久很久以前,在沒有水龍頭、或者水龍頭不普遍的時代,農耕或家庭用水都仰賴河流,許多商人靠著河運四通八達。那時的河流是城市的血液,很美、有笑聲和怒罵聲,很有生命力。許多早期興起的城市都仰賴水圳而誕生。時至今日,有多少人聽過加蚋仔這個名字?有多少人知道瑠公圳在哪裡?又有多少人明白碧潭綠水的前世今生?為什麼水圳如此硬生生地被填平?
河流幾乎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中,而記憶中的剪影日漸斑駁…
趁著記憶也被填平之前,我們一起來挖掘城市的血液吧!
<延伸導覽>
4月10日(日)1400-1700 《加蚋仔親水生活空間》 高傳棋
http://goo.gl/N4FPkE
5月01日(日)1400-1700 《台北盆地水的痕跡與未來》 梁蔭民
http://goo.gl/GxwzDU
5月21日(六)1300-1600 《再看一眼,碧潭最後的水圳》夏聖禮
http://goo.gl/CtXwrR
==========================================
《我們的家,從河處來》4-6月場次表
活動網頁: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river/c18gm
官方網站:http://www.taipei-walkingtour.tw/
==========================================
4月09日(六)1300-1600 《走在十四張的小徑裡》 夏聖禮
4月10日(日)1400-1700 《加蚋仔親水生活空間》 高傳棋
4月16日(六)0900-1200 《從新莊出發,先民開墾的第一步》鄭勝吉
4月17日(日)1345-1645 《去猴硐 不看貓》 梁蔭民
4月24日(日)0900-1200 《返「黑鄉」,品讀南港老街》 李泰昌
4月24日(日)1400-1630 《新北投溫泉物語》 楊燁
4月30日(六)1400-1600 《內湖庄老故事》 劉昭輝
5月01日(日)1400-1700 《台北盆地水的痕跡與未來》梁蔭民 (腳踏車)
5月08日(日)1000-1200 《貓里錫口,沃野松山》 何良正
5月14日(六)0900-1200 《「蘆荻泛月」,從前的蘆洲》 鄭勝吉
5月14日(六)1400-1600 《敞開的墨色大門─蘆洲李宅》 鄭勝吉
5月14日(六)1400-1600 《芝山岩:家園最後的堡壘》 蔡文賓
5月21日(六)0900-1200 《景美,源遠「瑠」長》 李泰昌
5月21日(六)1300-1600 《再看一眼,碧潭最後的水圳》夏聖禮
5月22日(日)1400-1700 《看見社子,從水岸到社區》王志文 (腳踏車)
5月29日(日)0900-1200 《看見社子,從水岸到社區》王志文 (腳踏車)
6月04日(六)0900-1130 《乘上龍舟,遨遊老士林!》 蔡文賓
6月12日(日)0900-1200 《阿嬤回憶裡的老淡水》鄭勝吉
6月19日(日)1400-1700 《何必去台東~台北沒有電線竿的稻田》梁蔭民 (腳踏車)
(照片是現在被保留下來的瑠公圳水道)
瑠公圳故事 在 周錫瑋 Facebook 八卦
我常聽人說,新店,
是新北市當前,最有總體發展潛力的一塊樂土。
從最優美的碧潭地區出發,我在傾聽新店在地鄉親的過程中,
卻也讓我發現了不少潛在,且迫在眉睫的問題。
當前新店的人口承載量能,與移居至新店的速度相比,可以說是相當的緊繃。
這需要政府單位,積極重啟新店地區的都市計劃;
而我一直堅信,人文與生態間共存的工法,是一座城市之所以偉大的關鍵。
瑠公圳,超過250年歷史的水圳系統,如今僅剩殘破的遺跡,難以供後人再加利用。
瑠公圳自新店碧潭取水,過去曾灌溉臺北市東側地區的廣大農田;
但在今日幾乎全部被填平、荒廢,甚至是污染。
人類的文明,發自水岸。怎麼樣將雙北市的城市發展,與水文資源共存榮,
關於這點,我有相關的經驗,與建設成果;
我更相信,我有能力繼續將新店地區,往更 #有未來 的方向推進。
新店的故事,我們未完待續...。
#新店
#碧潭
#瑠公圳
#區域巡迴
#周錫瑋
#future
瑠公圳故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台北慢步」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 水瓶子 (簡肇成)
內容簡介:
從城北到城南,從老街到書街,串連不同巷弄組成10條不同主題的路線,慢步走出台北不同的歷史與人文肌理。
「不同的角度,慢慢的藉由步行省思,參訪大大小小的景點,串連出不同主題的散步路線,正是以台灣為主體的思考模式,將多元文化納入日常生活之中,逐漸收納融合成台灣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每一個人都規劃出一條散步路線,這樣累積起來的文化厚度,就足以媲美世界各國。」
城市漫遊者水瓶子,經過七年經營「青田七六」、擔任城市導覽解說的歷練,更走覽國內外城市感受不同的文化精髓,淬煉出更成熟的視角,此時寫《台北慢步》,已不再只是熱鬧的人文景點介紹,而是在各個不同巷弄、不同主題的串連中,試圖找出歷史、文化的連結,進而讓城市散步成為文化講堂,培養城市人的文化厚度。
為了讓這些路線的串連更加清晰,也特別請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學部畢業、《在台灣尋找Y字路》的作者栖來光繪製慢步地圖。
第1條路線 北門到南門:政權、商業、現代化與拓荒探險的中軸線
第2條路線 城南軸線巡禮:從育苗、商品展覽館、教育會館到劇場表演
第3條路線 東門外的白恐之路:從有形的刑務所到無形的居家監控
第4條路線 城南散步:與文學家們一起閒晃在河邊巷弄及水圳道間
第5條路線 書街巡禮:從牯嶺街、光華商場、國際學舍到溫羅汀
第6條路線 水道之路:慢步於瑠公圳與霧裡薜圳之間
第7條路線 走在米道上:看盡都市變遷的齊東老街
第8條路線 新文化運動之路:建成圓環周邊
第9條路線 大龍峒陳維英的伊甸園:從太古巢到四十四坎
第10條路線 老街老店老市場:艋舺多元文化行腳
作者簡介:水瓶子
喜歡在無盡的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拜訪、書寫百大城市的容顏。喜歡逛美術館,對一張畫作背後的故事濃厚的求知慾望,甚於八卦雜誌的感知能力。更喜歡沉溺於咖啡的香氣與口感中,享受各咖啡館的獨特印象。著有《台北咖啡印象》、《台北小散步》等書。
部落格。【水瓶子的城市旅行】trip.writers.idv.tw
瑠公圳故事 在 瑠公圳地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外送快遞貨運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瑠公圳 是位於臺灣臺北的灌溉水圳(英语:Aqueduct (water supply))系統,為清朝乾隆年間由墾戶郭錫瑠(瑠公)興建,用於灌溉今臺北市東側松山地區的農田。 ... <看更多>
瑠公圳故事 在 瑠公圳故事 :: 全台國中評價網 的八卦
位於臺北市信義區學區的市立瑠公國中評價是好是壞?環境對於小朋友的學習相當重要,爸媽甚至還會因為學校風氣、評價幫小朋友... ... <看更多>
瑠公圳故事 在 瑠公圳地圖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外送快遞貨運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瑠公圳 是位於臺灣臺北的灌溉水圳(英语:Aqueduct (water supply))系統,為清朝乾隆年間由墾戶郭錫瑠(瑠公)興建,用於灌溉今臺北市東側松山地區的農田。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