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梵希與奧黛麗赫本】
法國設計師紀梵希(Hubert de Givenchy ,1927- 2018 )與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 ,1929-1993)的相遇可說是時尚史上最美的一段故事了。
初踏入演藝圈的赫本剛剛拍攝完「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趁著電影尚未上映的空檔,來到巴黎尋覓下一部電影「龍鳳配」(Sabrina)的戲服而找上了紀梵希。那一年,他26歲,剛成立自有品牌,而她才24歲,已掩飾不住即將綻放的耀眼光芒。從赫本踏進紀梵希專賣店那一刻起,便開啟了兩人長達40年的動人情誼。
紀梵希從此幫赫本打點多部電影角色造型,「龍鳳配」的白色緞面金棕刺繡長禮服可說是向19世紀中期,法國第二帝國的奢華風尚與裙撐架全盛時期致敬。
「第凡內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一片中,赫本鮮明靈動地詮釋了天真又鬼靈精怪的荷莉 Holly Golightly, 身上穿的義大利黑緞面料挖背長洋裝、長手套、疊串珍珠項鍊與長煙管的出色搭配,被譽為「非常巴黎的女人味」;洋裝剪裁強調赫本纖細的肩部線條,造就所謂「赫本風」。
紀梵希不只設計服裝,還善於挑選飾品,長手套、珍珠項鍊、長煙管等配件既符合角色特性,也像赫本自己。而臉上那副Oversize墨鏡則讓造型更有整體感。這經典又出色的造型,讓赫本迷人形象至今鮮明,謂為經典,即使黑色小洋裝(Little black dress)在1926年時已由香奈兒女士率先推出引領風潮。
另外1957年上映的「甜姐兒」(Funny Face)電影裡,赫本穿的是長度經過調整,更顯嬌俏可愛的蝴蝶結墜袖露肩蓬裙洋裝;胸口的印花設計靈感來自於被稱為「花之拉斐爾」的比利時畫家兼植物學家皮埃爾-約瑟夫•雷杜德(Pierre-Joseph Redouté 1759-1840)的花卉寫生作品。
雷杜德向來以玫瑰、百合等精巧妍麗的花卉描寫聞名於世,曾是法王路易十六的瑪麗王后專職畫師。其求生本領之高超,讓他躲過大革命時期革命黨人迫害,後來甚至還在約瑟芬皇后與拿破倫離婚後所居住的城堡(Chateau de Mal maison),為皇后引以為傲的花園留下數量可觀的植物圖鑑,而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廣泛應用在卡片、書封或壁紙中。
紀梵希在此援引雷杜德古典手筆,不只襯得赫本的高貴優雅超塵出眾,更是提點出精緻藝術涵養之於設計的影響。
偶然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商品部發現這本童書,以紀梵希幫赫本設計的造型剪影,讓孩童嘗試服裝搭配的多樣可能,兼具創意和趣味。這其中可牽涉電影美學、時代經典、精品質感、整體造型等諸多層面,才不是玩扮家家酒這麼簡單。(雖說本倫對於以粉紅或桃紅為底色,僵化性別認同這碼事還是很有意見......)
美感須從幼時培養,穿搭這件事絕不只關乎品牌與流行而已;如同奧黛麗赫本的優雅傳世,也並非只倚賴人稱「最後高級訂製服王者」的紀梵希啊!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8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轉貼》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