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華民國國慶。英九以榮耀、歡喜、感恩的心情,與每一位同胞、嘉賓,在此共同歡慶中華民國103歲的生日。
回顧過去這一年,全球各地發生許多重大事件。例如:兩次的馬航空難、烏克蘭危機、「伊斯蘭國」暴行、蘇格蘭獨立公投、伊波拉病毒蔓延與香港民眾爭取普選行動,這些事件,影響重大,世界各國莫不全神貫注,嚴肅以對。
這段期間,國內也歷經了三月學運、捷運凶案、澎湖空難、高雄氣爆與食安危機,這些事件都讓整個社會震動,每位同胞擔心。
然而,國家建設也有許多新的發展。我們看到花東鐵路電氣化與瓶頸段雙軌化提前9個月通車、臺北臺東成為三小時半可到的一日生活圈;財政健全方案上路,兼顧稅收與公平;補充保費順利達陣,二代健保財務穩健;新兵招募順利、官兵留營踴躍、募兵制兵源穩定;「王張會」兩度舉行,兩岸合作更進一步;十二年國教終於能在「五育均衡」、「適性揚才」的教育理念下,透過各方成熟的民主素養,整合定案、正式上路。
在雙十國慶的今天,我們越加清楚的看見,對重大問題,我們都能夠直接面對依法妥善處理,努力讓危機成為轉機。不僅如此,在民眾與政府共同打拚6年後,國家建設也展現了許多具體的成果。
一、我們現在過得更好-拚經濟,拚幸福,成果顯現
自從英九上任之後,一直以「活力經濟」為施政重點。在今年元旦與就職6週年的祝詞中,我也重申「全民拚經濟」的目標。
今年以來,我們的出口持續擴張,經濟成長率不斷上修,股市的價與量都創6年多來的新高;經濟景氣燈號連續7個月出現代表「穩定」的綠燈,失業率降到6年來最低,消費者信心指數則達到14年來最高。今年8月,政府宣布將基本工資的月薪調漲為 20,008元,時薪調漲為120元,這是我上任以來,第5次調高基本工資;未來政府並規劃以減稅方式,鼓勵企業加薪,以進一步照顧基層勞工。我們也讓家戶所得分配五等分差距的倍數,降到近4年來的新低。而今年下半年,國內有將近一半的企業將要增聘員工,人力需求比例排名世界第二,在在顯示臺灣經濟已經進入良性的循環。
今年觀光客來臺的數量,到9月底已經達到721萬人次,今年應可超過900萬人次的目標;「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近指出,臺灣今年上半年國際旅客成長率達到26.7%,拿下世界第一;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世界競爭力排名,我國排全球第13名;在國民幸福指數方面,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國家相比,臺灣居第18名,兩項評比,我國在亞洲都名列前茅。整體來說,近一年來,國內經濟的確實有改善,但是我們不敢懈怠,一定會繼續努力,讓這塊土地上「人人有感、全民幸福」。
二、我們越來越團結-同悲歡、共患難,命運相連
7、8月間,澎湖空難與高雄氣爆,讓國人非常哀慟與遺憾。許多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協助災民度過難關,展現出「患難見真情」的同胞愛!
近來,劣質豬油事件影響了全臺一千多家食品業者。政府雖然迅速查獲黑心廠商與產品去向,但已造成民眾的恐慌與廠商的損失,更因國際媒體的報導,傷害了國家整體的聲譽,不只是美食而已。政府痛定思痛,立即提出八項強化食安措施。我再次強調,我和所有國人同胞一樣,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黑心行為,也要求行政部門,徹底檢討,嚴查重罰,以杜絕黑心食品的再現。
在另一方面,劣質豬油的揭發,要歸功於屏東一位檢舉4年、鍥而不捨的農民,與臺中一位不推責任、越區辦案的警察。因為他們強烈的正義感與責任心,才使得屏東的黑心業者落網。這個故事也再次彰顯,人性與良知的確是臺灣最美的風景。
越黑暗的時刻,越顯現出許多光明的火炬爭相照耀。我們相信,除了臺灣人民正直善良的本性之外,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啟發了公民意識,也實踐了人性價值。民眾主動參與奉獻,是讓我們發自內心關懷彼此、團結一致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值得我們珍惜的資產!
三、我們更加自信-擁民主、享自由,中華之光
回顧中華民國103年的歷史,先烈先賢一直有個夢想:要建立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從 國父孫中山先生,到日據時期以來在臺灣致力民主運動的許多前輩,都曾在築夢過程中犧牲奮鬥,流血流汗。感謝他們的努力,讓中華民國成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更讓臺灣成為第一個民主轉型成功的華人社會。
在歷史的長河中,每個國家都會尋找一個讓國民高度認同的精神基礎,以建立彼此的歸屬感。在現代社會,這個精神基礎就是「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在臺灣,人人都是國家的主人,人人都受到憲法的保障。
如今,臺灣早已定期舉行總統與國會選舉,合法登記的政黨有255個之多,中央政府也歷經了兩次的政黨輪替,成為新興民主國家「民主鞏固」的重要典範。
此外,人民透過媒體、網路與集會遊行對公共事務的發聲,蓬勃而多元,不會受到任何箝制,他們的活躍與普及,不僅豐富了民眾的資訊、更深化了政策的討論。在美國「自由之家」的排名中,亞洲各國只有我國與日本並列為「有新聞自由」的國家。民主政治可以包容歧見,促進對話,化解紛爭,帶來社會穩定。就此而言,中華民國提供了最好的範例。
四、我們更包容多元-國際化、多元化,豐富臺灣
過去30多年,有超過40多萬來自東南亞與中國大陸人民,因為婚姻來到臺灣定居。另外有52萬的移工朋友,來臺為我們的公共工程、企業與家庭提供服務。新住民與移工的身影與口音,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親切熟悉的景象。他們也一樣受到我國憲法的保障。
早先新住民並沒有受到足夠的照顧與尊重,當年的法令對他們也不太公平。面對這樣的處境,他們學會用民主程序來改變命運。來自各地的新住民姊妹與本地的民間團體、學者攜手合作,成立了修法聯盟,積極推動相關立法。在大家的努力下,現在臺灣新住民所處的環境遠比當年更為友善。
此外,越來越多的大陸、港澳學生、海外僑生以及歐美青年,前來臺灣留學,今年預計將超過8萬5千人,是6年前的2.8倍。他們出現在校園、餐廳、捷運、書店、風景區或演唱會,活躍而醒目,也讓人不禁覺得臺灣真的是越來越國際化了!他們豐富了臺灣的人文風貌,我們也學到更包容友善的態度與更寬廣多元的視角。「讓臺灣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臺灣」已經不是口號,而是我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了。
五、我們更積極主動-盡本分、交朋友,暢行天下
中華民國的民主成就,不只展現在內政上,在外交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例如去年4月與日本簽訂「臺日漁業協議」,和平解決了釣魚臺海域40多年的漁權爭端,做到「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廣獲國際社會肯定。包括美國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澳洲國防部長江司頓(David Johnston),都稱道這項協議有助於區域和平。去年5月的廣大興28號漁船事件,我們以和平的談判促成菲律賓道歉、賠償、懲兇,並達成執法三項共識,還我漁民正義,也解決了臺菲間30年的海域執法爭端;此外,英國法院同意引渡在臺犯罪後潛逃返英的英國公民林克穎回臺服刑;我國的官方代表,可以正式參加睽違三、四十年的聯合國專門機構的會議;中華民國護照在世界140個國家與地區享有免簽證或落地簽的待遇,好用程度排名全球第22。這些都使得國民在國外旅行時,享受到前所未有的尊嚴與便利。各位鄉親,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已經獲得國際社會信任。我們的護照,也成為象徵文明與法治的國際品牌,這絕對是臺灣的榮耀。
在兩岸關係上,6年來,臺海兩岸從衝突到和解,從對抗到協商,我們的民主憲政也發揮了作用。不論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或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都是依據憲法所制定的政策。尤其「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更是兩岸6年來和平發展的關鍵,也是我方不變的堅持。這樣的主張,在歷次的民調中,都獲得多數民眾的支持;最近兩次總統選舉的結果,也證明這樣的政策已經通過臺灣民意的檢驗。我們與大陸簽訂的21個協議,都送到立法院備查或審查,接受國會監督。未來,兩岸政策仍然將遵循這個民主機制運作。而今年兩次歷史性的「王張會」,更反映兩岸關係的大幅進展,也彰顯我政府維護和平與繁榮的決心。
今天,我們要再次呼籲海峽對岸:此時此刻,正是中國大陸走向民主憲政最適當的時機。當前的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快速,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古人說:「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大陸13億6千萬人民在進入小康社會的同時,當然也希望享有更多的民主與法治。這從來就不是西方人的專利,而是全人類的權利。
針對香港民眾最近為爭取特首普選的行動,我也要再次表達堅定的支持。大陸與香港的民主發展,取決於領導人面對改革的智慧與度量。30年前,鄧小平先生在推動「改革開放」時,曾說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名言;今天的香港何以不能比照辦理,「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充分實現17年前大陸對香港的承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普選特首,五十年不變」。果真如此,這必將化危機為轉機,讓大陸與香港雙贏,同時臺灣人民也必然樂觀其成,大大有利於兩岸關係的發展。我們衷心期待,不論是港澳,還是大陸,都能一步步實現 國父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的民主理想。
我們認為,民主的發展沒有公式,憲政制度也難以移植,但我們相信,只要方向正確,以中華民族的智慧,一定能找出一條兼顧穩定發展與民主自由的道路。站在共享血緣、文化與歷史的基礎上,我們樂意與大陸及港澳人民,攜手合作,交換經驗,共同探索中國大陸推動政治經濟改革的最佳方案。相信2千3百萬的臺灣人民,也都樂於分享民主經驗,讓炎黃子孫的成就在世界發光!
六、自由民主 永續臺灣
當然,回過頭來,我們對於臺灣民主發展在近年來所面臨的問題,也應該坦然面對。民主很可貴,卻也非常脆弱,它需要珍惜與呵護,更需要以和平理性的方式來表達,否則可能會倒退。
最近這一、兩年來,出現了一些激烈非法,甚至霸占政府機關的抗爭手段,否定了不同意見者的合法權益。這樣不民主的行為,不僅讓社會出現不必要的對立,也讓不少法案在國會受到少數杯葛而無法審議。當世界各國快馬加鞭進行經貿結盟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時候,臺灣卻在原地踏步,甚至被國際媒體認為是「自甘落後」,實在令人心焦。
臺灣經濟最重要的出路,除了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創新加值之外,就是法規鬆綁、開放市場、締結各種雙邊或多邊經濟合作協定,以及成立「自由經濟示範區」。這些「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解決方案,本來是可以理性討論的,卻一再遭受杯葛,寸步難行。如果反對者不參與討論,又提不出替代方案,實在悖離議會民主的精神,也讓臺灣眼睜睜坐視優勢流失,相信多數國人無法接受。
然而,民主的瑕疵,只有靠更周延的民主來矯治。身為宣誓恪遵憲法的中華民國總統,我堅定相信,重視理性、和平與包容的民主程序,是處理這些歧異最有效的方式。在國家生日的今天,我懇切呼籲所有在野人士,回歸民主憲政體制,依據制度,誠意協商,儘速審查朝野都主張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重要法案。我也要在這裡再次強調,不論是我個人,或者所有行政部門,都願意堅持民主、敞開心胸,開誠布公地與各界溝通、對話。民主制度並不完美,但只要秉持理性、和平與包容,它絕對是一個可以促進對話溝通、解決問題的制度。既然我們認同民主法治,就應該彼此尊重,依據民主程序,理性處理爭端。
各位鄉親,各位同胞,感謝大家的努力與支持,讓今天的臺灣生氣蓬勃、經濟繁榮、社會溫暖。但我們更有責任和義務讓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更加進步、更加完美,成為我們後代子孫的珍貴資產、華人社會的輝煌標竿!我身為中華民國總統,絕對會全力捍衛中華民國的民主憲政。
現在,讓我們一起高呼:
中華民國萬歲!
臺灣民主萬歲!
謝謝大家。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490的網紅英國留學香港仔Moo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點我訂閱☞ http://goo.gl/7PoEdz 【Moose 英國留學香港仔】 MUSIC BY https://soundcloud.com/dyallas ☆訂閱我的頻道【Moose 英國留學香港仔】 從中帶走點正能量☆ 點我訂閱☞ http://goo.gl/7PoEdz 想要訂閱T...
瑞士航空去英國 在 苗博雅 MiaoPoya Facebook 八卦
最近收到很多民眾詢問:
「沒打外國疫苗,以後不能出國,是真的嗎?」
我們幫大家做了查證。先講結論:
「沒打外國疫苗不能出國」#是錯誤的說法。
我們針對國人經常旅行的國家,查詢外交部和各國官方資料
結果顯示:
沒打任何疫苗,仍可以前往許多國家;而外國疫苗打好打滿,也不保證能去你想去的國家。
查證結果,分為幾種類別:
✅ 未打疫苗的臺灣旅客,仍開放免隔離入境:
1⃣️ 比利時、西班牙、芬蘭、愛沙尼亞、墨西哥等五國
開放臺灣旅客入境免隔離,不須任何證明
2⃣️ 未打疫苗的臺灣旅客,可持陰性證明(PCR或抗原快篩)或康復證明,入境免隔離
例如國人常去的美國、英國、新加坡、德國、法國、捷克、荷蘭、瑞士、奧地利、巴西、土耳其、南非等,都開放「臺灣旅客持陰性證明」入境免隔離
郭台銘董事長還沒打疫苗時,仍可先入境捷克,再打疫苗,就是具體案例。
⚠️ 入境旅客,不分有無打疫苗,都要隔離:
例如: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中國、義大利
就算打了二劑外國疫苗,仍要一段時間的隔離檢疫才能入境。
❌ 禁止一般外國旅客入境(僅限外交公務、特殊事由、緊急人道等理由入境)
例如日本、韓國、越南、加拿大、印尼、印度、澳洲、紐西蘭、俄羅斯、以色列及阿根廷等。
就算打完二劑外國疫苗,沒有外交公務或其他特殊資格,還是不能入境
——
看完以上資料,聰明的你,一定會發現,施打外國疫苗和入境外國,沒有必然的關聯性。
為什麼呢?因為世界各國決定入境規範,主要考量的因素是:
1⃣️ 自己的疫情是否嚴重?醫療資源是否充足?
2⃣️ 自己國內疫苗施打是否普及?
3⃣️ 旅客出發地的疫情是否控制良好?
旅客本身有沒有打疫苗,並非各國最優先考量的因素。
臺灣因為有效壓制疫情,被世界各國認定為「低風險」「綠區」,因此許多國家願意開放臺灣旅客入境免隔離,沒有要求臺灣旅客施打疫苗。
臺灣旅客通行世界,「國內疫情控制」比「個人是否打疫苗」更關鍵。
各國出入境的規範,會隨著疫情變化和疫苗普及率隨時修正,不能排除以後有變化。
但根據目前的資料,打疫苗不是入境外國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
「打外國疫苗才能出國」目前就是假議題。
除非有特殊的外交公務考量,是否施打疫苗,應該以「健康」為最大考量,不用執著在「要出國」的念頭。
身體是自己的,每個人要不要打疫苗、打哪種疫苗,都是自主決定。
我們提供查證過資訊,讓每個人可以依據正確的情報,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避免被網路流言誤導。
再次強調:若對身體狀況有疑慮,請諮詢平常在看的醫生,不要聽信網路傳言。
若對國際政經局勢、疫情變化、各國出入境規定有顧慮,也請查詢可靠資料,不要被來路不明的假資訊誤導。
⛔️ 資料整理日期:2021年8月19日
⛔️ 疫情隨時變化,安排出國前,請向航空公司及各國官方單位查詢最新資訊
⛔️ 「臺灣旅客」詳細定義:
從臺灣出發。部分國家要求中途未在高風險區停留或轉機。部分國家要求出發前須在臺灣居留一定時間(例如美國要求14日,新加坡要求21日)詳細規定請針對你要去的國家查詢官方資料。
----
苗議員的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苗議員的line
https://lin.ee/fIqp8Sm
瑞士航空去英國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八卦
華航正名受到社會的廣大支持,現在卻傳出一堆謠言恐嚇民眾。我們今天就來破除謠言,也呼籲交通部跟民航局,不要放任這些謠言,把事實攤開來讓社會大眾知道。
📌成本恐飆破百億?
最花錢的更改塗裝,一架飛機約5至20萬美元,以華航目前88架飛機來說,最多是新台幣5.3億元;其餘成本以最寬鬆估計為一倍,總計約10億多,與民航局估計的11億元差不多,但離「上百億」相差甚遠。
而以華航過去幾年接近1500億的營業額,這個成本約佔0.73%,絕非完全不可承受。
📌航權要重簽?
民航局絕對知道這件事的真相,但竟然完全不對外說明、放任謠言流竄!
航權是由「國家之間」或「機場之間」來簽署,根本不涉及哪間航空,過去英國航空與伊比利航空合資成立IAG,航權也不需要重簽;瑞士航空、十字航空也都曾更名或繼承,航權也未受影響。
📌國際代碼需變更?
更名根本不影響航空公司使用代碼,也不影響正常營運!
無論是IATA或ICAO的代碼,都只是方便辨識,未必要與正式名稱有關聯,例如長榮(EVA Air)IATA代碼是BR、緬甸航空(Myanmar Airways International)ICAO代碼是UBA。
📌恐衝擊在中國營運?
以一個政府持股超過五成的航空公司,卻有約四分之一的營運被把持在中國手上,請問大家認為這合理嗎?這可以被接受嗎?
華航這種過度倚賴中國的經營策略,始於2009年的馬政府,但是中國的政治與系統風險這幾年不斷提高,我們要繼續讓自己的國家航空,看中國的臉色行事嗎?
政府不要再拿子虛烏有的問題來嚇唬民眾,到底是哪條航權有問題、又是受到哪方的壓力?我們不能老頂著「中國(China)」的名號在世界上走跳,卻又指望大家看得出來我們是「台灣(Taiwan)」!政府應該要訂出明確時程,現階段先最小化「中國(China)」字樣、再逐步推動全面正名,不要再閃躲、怠惰!
瑞士航空去英國 在 英國留學香港仔Moose Youtube 的評價
點我訂閱☞ http://goo.gl/7PoEdz 【Moose 英國留學香港仔】
MUSIC BY https://soundcloud.com/dyallas
☆訂閱我的頻道【Moose 英國留學香港仔】
從中帶走點正能量☆ 點我訂閱☞ http://goo.gl/7PoEdz
想要訂閱Team W.隊長Will Walker可以點這裡:http://goo.gl/s7G1Nj
~Instagram
teamw.moose
https://goo.gl/uCUJVV
~臉書 / Facebook
Moose OSAS
https://goo.gl/GMNszo
~商務聯繫 / Business Enquiries
By EMAIL: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