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標舉百年新聞價值 普立茲2019名單揭曉】
(2009年評論獎得主/尤金羅賓森)
他們說這一天永遠不會來,他們說我們的目標太遠大,但他當選了,一個棕色皮膚滿頭捲髮的黑人,這是個「決定性時刻」
2009年普立茲評論獎得主華郵的尤金‧羅賓森,在歐巴馬當選之後,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寫下「決定性時刻」這個詞,淬鍊出當時華府空氣裡,飄散的希望與感動。
(2009年評論獎得主/尤金羅賓森)
他的支持群眾明顯不同,這也影響了我那一年的筆觸
(2009年評論獎得主/尤金羅賓森)
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能夠見證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真的令人振奮,我只是把內心感受寫下來,能夠獲得普立茲獎肯定,只能說,我太幸運
從1917,到2009,走過102年的老字號新聞獎普立茲獎,自成立以來,已見證不少「決定性一刻」,從二戰,到越戰,從水門案,到911恐攻,普立茲獎用一年一度的新聞從業人員同儕評比,不斷地自我惕勵,新聞工作的核心價值。
(影片旁白)
普立茲獎今天公布表揚文學、音樂、戲劇以及平面新聞工作者
(普立茲獎行政主管/黛娜凱內迪)
在新聞獎項部分,公共服務獎的得主是南佛州太陽尖兵報,他們的報導揭露了校方和警方疏失,導致道格拉斯高中槍擊血汗造成了更多傷亡
頂著新聞是為公眾服務的宗旨,「公共服務獎」是唯一頒發金質獎章的普立茲最高榮譽,今年的獲獎者,是一家佛州報紙南佛州太陽尖兵報。
(網路影片)
我的天啊
2018年2月14號,發生在佛州帕克蘭的校園血案,是美國史上死傷最慘的高中槍擊事件,太陽尖兵報除了緊盯案情,更在事件發生後長期追蹤,挖掘真相,揭發出當局的要命疏失,迫使警政高層下台,議會也在輿論壓力下修改法條,明訂各級學校必須為校內的犯罪行為負起部分責任。
(警方無線電)
7171接觸!已交火!開槍了!開槍了!
反映出美國槍擊案頻傳,今年的普立茲獎有三個獎項,都頒給重大槍擊案報導,除了佛州帕克蘭,去年10月的賓州猶太會所槍擊案,以及6月的馬里蘭州首都報編輯室遭人闖入開槍事件,都有地方性平面媒體上榜。
(普立茲獎行政主管/黛娜凱內迪)
國際報導獎得獎的是梅姬‧米謝爾,馬德‧阿薩克里,還有奈里曼‧艾爾‧莫夫提,這三位美聯社記者耗費一年時間,揭露葉門戰爭中的暴行,包括援助物資遭竊、童兵和虐囚問題
阿拉伯半島南端的葉門,自從「阿拉伯之春」人民起義,掀起派系鬥爭、外力干預,就爆發了連年內戰,但與敘利亞、利比亞,這些國際焦點不同的是,地處邊陲的葉門,彷彿已被西方國家徹底遺忘,直到3名美聯社記者,來到這片惡土,用文字和影像,揭露平民與孩童慘況。
(葉門童兵/薩迪克)
我走到河邊,飛機突然開始轟炸,那裡有很多小孩都是我認識的,我嚇呆了
(美聯社新聞旁白)
當聯軍的轟炸煙塵散去,薩迪克發現地上到處都是他玩伴的屍體
(葉門童兵/薩迪克)
他們被炸得四分五裂,有一個頭不見了,有些人手臂斷掉
同樣是衝突之地,緬甸西部若開邦的羅興亞人,近年遭到近乎種族清洗的大規模迫害,兩名路透社記者從荒地上散落的數具人骨出發,四處尋訪目擊者和相關影像,就在掌握了關鍵證據,準備發表,公諸於世時,卻遭到緬甸警方設局逮捕,以違反秘密罪判處兩人7年刑期,直到今天,仍深陷囹圄。
(普立茲獎行政主管/黛娜凱內迪)
今年我們將頒發兩份國際報導獎,另一組得獎者是路透社記者,尤其是瓦隆和喬蘇吾,他們揭發了緬甸軍方與佛教徒系統性地驅逐與屠殺羅興亞人,無畏的報導也致使兩人入獄
備受矚目的普立茲國際報導獎,今年同時頒給了美聯社和路透社記者,凸顯了這兩大歐美通訊社,多年來專注國際新聞採訪,投下的人力物力,遠非其他地區性新聞單位所能望其項背,在今天的緬甸、葉門,是如此,在50多年前的東南亞叢林戰場上,亦如此。
(1966年國際報導獎得主/彼得阿奈特)
我在92年那時和蓋利格,也就是美聯社總裁,來到越南,腦中深信美國大眾和媒體,一定想知道越南的真實現況,他對我說:「別想太多,就把你看到的一切都寫出來,還有彼得,絕對不要犯錯」
(1966年國際報導獎得主/彼得阿奈特)
那時我們從美聯社,還有其他人聽到的風聲是五角大廈和軍方高層,還有白宮、國務院都對我們的報導很感冒,但老實說,誰管他們怎麼想
電影《亂世佳人》
老實說,誰管妳怎麼想
1937年的《飄》、1948年的《慾望街車》、1961年的《梅崗城故事》,普立茲獎除了新聞,也表彰文學、非文學、詩歌和音樂作品,評選目光常擺在種族、社會現況,與政治上。
《慾望街車》舞台劇
嘿,史黛拉!
《梅崗城故事》
你不可能真正了解他人,除非你能從他的角度看事情
(2002傳記獎得主/大衛麥卡勒)
想了解傳記主角,你必須設身處地
(2003傳記獎得主/羅伯特卡羅)
我想了解、解析民主的內涵,它背後真正的動力
《參院大師》
「權力讓人腐敗」,「但眾人不知道的另一真相是權力也令人顯露真貌」
(2003傳記獎得主/羅伯特卡羅)
埋首寫書7年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關注,而且經常處於破產狀態,但終於獲得普立茲獎肯定,真的很開心
今年普立茲小說獎,頒給了理查‧鮑爾斯的《樹語》。傳記獎,則由傑佛瑞‧史都華的《新黑人─阿蘭洛克的一生》拿下。兩本書的主題,都延續了普立茲從人文角度解讀社會政治的傳統。
(美國總統/川普)
假新聞 假新聞 你是假新聞
(美國總統/川普)
我們不會讓那些假新聞媒體指使我們該怎麼做
然而,就在普立茲獎邁向下一個百年之際,民粹領袖的當頭踐踏,和數位社群的取而代之,卻讓曾為民喉舌的新聞業,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機。所謂輿論,所謂的新聞價值,在未來需不需要堅持,值不值得捍衛,或許,不只是新聞工作者,也是所有閱聽大眾的抉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80的網紅Prune De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郵資不足Insufficient Postage - 音樂實驗劇場Music Experimental Theatre “We are our choices.” ― Jean-Paul Sartre 2018年8月10日,地平線航空(Horizon Air)機械員工29歲理查羅素( Rich...
理查飛機歌 在 伊格言|the novelist Facebook 八卦
逗點說:
講座一開始,伊格言說起兩則新聞。其一是,小虎鯨死去了,牠的虎鯨媽媽帶著牠的屍體,游了1600公里,總共17天,終於才放手。這是動物的哀悼行為,一名母親對孩子的漫長送別,溫柔得令人心碎,一種前所未有的哀悼。
‧
其二是,在西雅圖機場,名為理查德的地勤人員,孤自竊走一台飛機,他的夢想是當機師,起飛操作則是在電玩遊戲學會,但降落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塔台持續和他溝通,引導他降落。但理查德兀自盤旋著,最後甚至表示要去附近海域看那一頭哀悼小孩的虎鯨媽媽。「我很享受這一刻的寧靜,一切都很美。」理查德這麼說:「我本來就沒有打算要降落。」最後,飛機墜毀。
‧
點開連結,閱讀伊格言從哀悼談到最深刻的愛的可能。
────
講座紀錄》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林夢媧
是詩人也是小說家的伊格言,已出版詩集《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與睽違數年的新詩集《與孤寂等輕》,小說則有《甕中人》、《噬夢人》、《零地點》以及《拜訪糖果阿姨》等等。
‧
誠品台大店入口櫥窗與R79店的獨立出版聯盟專區,規劃有特別展示區。本次的策展單位是逗點文創結社,主題是「從失戀到世界末日」。5月19日星期天的午後,伊格言在誠品R79以「據說失戀平均要傷心半年?真的嗎?」為題進行深談。
‧
▉前所未有的哀悼,以及生活的樣貌
講座一開始,伊格言說起兩則新聞。其一是,小虎鯨死去了,牠的虎鯨媽媽帶著牠的屍體,游了1600公里,總共17天,終於才放手。這是動物的哀悼行為,一名母親對孩子的漫長送別,溫柔得令人心碎,一種前所未有的哀悼。
‧
其二是,在西雅圖機場,名為理查德的地勤人員,孤自竊走一台飛機,他的夢想是當機師,起飛操作則是在電玩遊戲學會,但降落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塔台持續和他溝通,引導他降落。但理查德兀自盤旋著,最後甚至表示要去附近海域看那一頭哀悼小孩的虎鯨媽媽。「我很享受這一刻的寧靜,一切都很美。」理查德這麼說:「我本來就沒有打算要降落。」最後,飛機墜毀。
‧
這兩則新聞讓人聯想到《與孤寂等輕》的〈31〉:「為了理解你昨夜的夢/學會其他物種的語言/為了嘗試飛翔/而墜落」。而教人無由思議的是,事後,親友同事說理查德並無反社會人格,其行動也強調不想傷害任何人,沒有什麼巨大的人生困擾,也沒有罹患憂鬱症跡象。伊格言認為,從各種跡象判斷,理查德的自殺行動,非常奇怪地,源頭之一,可能是一種他對這個世界、對生命巨大而無邊際的愛。而這樣的想法,體現在他對虎鯨媽媽的同情上。
‧
緊接著,伊格言提到理查.葉慈的小說《真愛旅程》,也改編成電影,由李奧納多.狄卡皮歐與凱特.溫斯蕾主演。凱特的角色是一名失敗的劇場演員,李奧納多則是白領職員,他們夢想著要去巴黎尋找人生的方向。然而,最終他們還是失敗。「生活往往就是這個樣子。」伊格言再次強調,「並且婚姻是如此的恐怖。電影探討著,你並不孤獨,因為還有更多的人和你一樣慘,但如果不是呢?萬一你身邊有個人就是拒絕一起沉淪,或者突然鼓起勇氣想要改變現狀──這令你失去了在生活中『一起持續下沉』的同伴時,該怎麼辦?」
‧
伊格言一邊講述新聞與電影,一邊也讀起自己的詩歌,如《與孤寂等輕》的〈33〉:「沒有比在黑暗的電影院中被偷親/更恐怖的事了。愛情顯為一/巨大而難以擺脫之恐怖電影/不要相信情人」、〈44〉:「愛情終究比一副撲克牌/更不可測嗎/不要再相信他們了/穿過牆壁是會瘀青的/詩與玫瑰/終究是徒勞的/把我切開是毫無意義的/每天醒來打開箱子/誤以為能將自己重新組裝/但事實上/我就早死了」等句子,以詩意呼應眼前人們現實生活的樣貌。
‧
▉憂鬱症:無對象、持續莫名的、廣泛性的哀悼
而究竟為什麼有些人失戀難過半小時就好了?有些人卻要半年?甚至到半輩子呢?伊格言以佛洛伊德發表於1917年的〈哀悼與憂鬱〉,切入本場講座重頭戲。佛洛伊德對兩者的定義不同,哀悼是失去所愛之人或抽象物(理想、自由等)的反應;而憂鬱症則是有病態的氣質,必須經過長期治療,其症狀有痛苦的沮喪、對外界無有興趣、喪失愛的能力、自我批判與譴責,追求虛妄的懲罰等等。
‧
佛洛伊德認為,兩者最大的不同在於自我價值的失調。亦即,哀悼的人並不會貶抑自我;但憂鬱症則會將自我降到最低的位置,認定自身是個爛人,不值得活的,極其厭惡自我,乃至於去除生存的本能,引發失眠和厭食現象。佛洛伊德在研究中發現,憂鬱症患者痛罵自身的措辭,往往是將對戀愛對象的譴責,轉移到自身所致。
‧
伊格言說:「簡單來講,哀悼是有特定對象的、是可以放下的。就像科學家原本非常擔心虎鯨媽媽的狀況;但後來卻發現在哀悼結束後,她似乎一切如常。她終究回到了自己原本的生活中。但憂鬱症則是相反:根據佛洛伊德的說法,它是『沒有特定對象的、不知道在哀悼什麼的、廣泛性的』哀悼。那樣的貧困與空虛狀態,自然必須經過治療。」亦即,失戀的傷痛與走出去,是哀悼的表現,人的自然心理反應,無論長短,一般都不會被界定為「精神不健康」。但如果被長久的困在某種悲苦裡,對一切失去興趣,對自我的評價降低,則就已趨近於憂鬱症。
‧
在寫《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伊格言還未有閱讀到佛洛伊德的相關論述,但奇妙的是,如〈61〉:「許久以後,我已習於黑暗/習於偶然侵襲的光害……/我睡了,我醒了/我又睡了,我又醒了/在零度以下的清晨/扭開開關,水龍頭流出一張張黑色的臉/它們保持沉默,每一張都/像我,模仿我」,對他來說,其實可能相當符合佛洛伊德對憂鬱症的描述。
‧
「從達爾文主義演化的角度來說,憂鬱症或哀悼好像都沒有益處,都應該被淘汰。」伊格言有這樣的結論:「如果是在自然的演化之路上,或許自私無情、不懂憂傷的生命更有利於演化。但人類發展出文明以後,我們就活在文明的演化歷程裡,基本上就部分脫離、超越了自然演化。我們會關心弱者的傷病,會認同、需要情感的發生與維護。」於是,哀悼也就有了更深的價值,憂鬱症則是文明演化中所附加的傷害,必須被善待與關注。
‧
▉神聖感的存在,這一切都是愛
而藉由佛洛伊德的定義,伊格言復又延伸兩種頗具啟發性的探問。其一是,如果憂鬱是某種「沒有特定對象的,廣泛性的哀悼」;那麼,有沒有一種「不知道在快樂什麼」的「廣泛性的快樂」呢?伊格言說:「不就是幸福嗎?你吃個冰也快樂,看個風景也快樂,反正就是歲月靜好的感覺,除了是幸福,還能有別的嗎?」
‧
其二是,有沒有不曉得在愛什麼的、廣泛性的愛?「那種滿腔的愛,不知道要怎麼付出去。愛,太多了。我個人相信,剛剛提到的理查德,就是這樣子人。他有太多莫名其妙的愛,實在太滿了,不知道如何是好,所以才必須以那樣的姿態死去。」
‧
伊格言說:「佛教說人有佛性,要領悟人生全部都是幻象,不動心不動情,最終得以脫離苦海與輪迴。我也覺得,人有神性;但有趣的是,似乎與佛性相反:那是一種無邊無際的愛,是人的內在心靈裡所生成的神聖感,可以無止盡的付出。」
佛洛伊德是無神論者,他對文明與人類精神的探討是傑出的,比如他認為文明的起源,是人試著適應自然所建構的一整套秩序。而在這個秩序裡也生出了神。伊格言講道:「神是人造的,透過各種希望神施予保護的祈求動作,驅除人對自然的恐懼,讓自己心安。所以佛洛伊德認為宗教都是幻覺。但是佛洛伊德有一個東西沒討論到,就是人自身的神性。」
‧
伊格言提及《悲慘世界》、《幸福的拉札洛》、《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悲慘世界》是偷麵包賊如何變成聖人的故事。《幸福的拉札洛》是主角將所有真誠全數付出,縱然活在殘酷的現實中。《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亦然,不管遇上怎麼樣的渣男,毆打她背叛她,松子依舊愛著,沒有盡頭、廣泛性地愛著。伊格言認為,這部電影其實不是在講女性與愛情,它是在談人裡面的神性,類似理查德那樣,漫無邊際的愛。「而耶穌呢?」伊格言說:「對,『神愛世人』,我認為,那種漫無邊際的愛,就是神性。」
‧
「人有沒有可能變成神?」伊格言最後說:「無有止境的愛,讓人如若神靈。」
───
👉記得設定 #搶先看,偶爾會開作家直播!
👉逗點的IG限動很精彩,追蹤一下啦。https://pse.is/F6FH7
👉讀了喜歡,請幫我們分享給朋友。港謝港謝。
_____
現場照片:誠品R79提供。
理查飛機歌 在 凹與山 Our Shame Facebook 八卦
【首張 EP《一切好事都會發生》】
去年夏天,有個在西雅圖機場工作的男人,幹走了一架飛機,完成了他一生的飛行夢。
秋冬,我們寫了《理查》。
一年過去,我們乘著臆想中理查的視角,一起去看看,鯨魚在不在。
雖然不像是會做壞事的那種人,但我們是喜歡把手弄髒的人。這是一張宅錄自編、自幹流的作品。4 首歌,記錄一些擦傷和對世界的期待。
6 月 28 日,我們將會發行成團首張 EP。
8 月 3 日,凹與山的 EP 發片場,而且是專場。
🎲 在好事發生之前,想做個意見調查。
🎧 「你是因為哪首歌而知道凹與山的?」
在底下留言跟我們說歌曲名稱吧!
理查飛機歌 在 Prune Deer Youtube 的評價
郵資不足Insufficient Postage - 音樂實驗劇場Music Experimental Theatre
“We are our choices.”
― Jean-Paul Sartre
2018年8月10日,地平線航空(Horizon Air)機械員工29歲理查羅素( Richard Russell),突然開走一架龐巴迪Dash 8 Q400客機,機上雖然沒有其他乘客,但軍方出動2架F-15戰機想要阻止未果,最後羅素自殺式墜毀在附近華盛頓州科特羅島(Ketron island)上,當場身亡。空中交通管制員要求他降落時,他說:「我不知道。」他補充:「並沒有計劃過怎麼降落。」
飛行是潛藏於人類心底千百年來最深處、最久遠的渴望之一,每人心中皆有一個在如此的夢想。為著飛機離開地面而慶祝後,人才意識到實現夢想原是個旅程,而起飛只是個起點。怎樣在繼續空中停留,怎樣回到地面,怎樣抵抗現實的地心吸力,種種的現實問題,在離開地面後才會意識到。站在飛機殘骸前,只有自己才知道,這一切是否值得。
話梅鹿樂隊的第三張專輯"Insuffiient Postage",以是次事故作啟發,創作出三首純音樂,兩首不同語言的歌與兩段環境聲效。音樂本身可以表達的內容有限,需要更多藝術媒介與觀眾溝通,將各種不同範疇藝術結合而成一個完整的演出。科技作為引線,由音樂穿針。包括但不限於互動戲劇,音樂,裝置藝術,Audiovisual art 等元素,將意志、選擇、個人責任發現自我和生命的意義的意念,以藝術方式跟觀眾作對話。
地點:MOM LiveHouse
日期:2020年9月5日晚上( 星期六 )
時間:下午9時30分至晚上11時
◉ ◉ ◉ ◉ ◉ ◉ ◉ ◉
完整陣容:
話梅鹿
Just a broken machine
周漢寧
日期:2020年9月5日晚上( 星期六 )
時間:下午9時30分至晚上11時
直播頻道:
YouTube: 話梅鹿 https://www.youtube.com/user/PruneDeer/featured
Facebook: 話梅鹿 https://www.facebook.com/PruneDeer/
Facebook: MusicSurveillance https://www.facebook.com/MusicSurveillance/
贊助支持方法
香港地區:Payme ( QR code 或 https://payme.hsbc/insufficientpostage)
其他地區:https://www.paypal.me/naturehin
◉ ◉ ◉ ◉ ◉ ◉ ◉ ◉
關於媒體伙伴Music Surveillance
Vic Shing is a photographer capturing Hong Kong’s independent live music performances. Since 2009, he has been shoo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changes and continuity in the indie music scene in Hong Kong under the moniker Music Surveillance, tirelessly and relentlessly chronicling gigs and performances in the city. The name Music Surveillance refers to how the cameras are arranged like CCTVs before each show, with Vic Shing oscillating between filming in a fixed location and darting back and forth the venue. Vic Shing does not discriminate between music genres—he’s at every show that interests him. The photographs and video recordings of these shows are uploaded onto the Music Surveillance Facebook, Instagram, and Youtube pages, with almost daily updates.
關於六合文化
六合文化(香港) 認為人人享有接觸文化藝術的權利,希望將香港建立成一個充滿動力和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都市。致力於支持新一代創意人才,持續進行獨立創作,孵化文化產業新網絡,並搭建進軍國際的專業平台。匯聚國際及兩岸四地創意先驅,打破地域界限,融合社區 ,傳承創作經驗,期望連結多元社群,以創新的視野和態度,改善社區,為公民社會拓展空間。一直透過藝術培養人的文化修養,充權,讓人能夠掌握和面對社會的轉變。以促進藝術整體發展,造就多樣化及多元化藝術環境的信念,開拓藝術家的發展空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e8SM6qGiGs/hqdefault.jpg)
理查飛機歌 在 「理查,理查」 - 音樂板 - Dcard 的八卦
Our Shame 凹與山- 理查Richard,連結來自於Youtube ﹔,先雙手放上連結。 ... 第一次聽,坦白說以為是一首很怪的歌歌詞也很簡單、重複。 ... <看更多>
理查飛機歌 在 [戀愛]夜半大雨中與凹與山- 看板nmsmusi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首次po文就獻給這個團了。(手機排版請見諒)
認識她們團的第一首歌是「理查」。會聽到這首歌的原因說起來也算是緣分,因為去年發生
過一件改變人生的大事,導致從去年至今情緒在憂鬱焦慮與正常無感間來回循環。
今年四月的某個假日晚上,鬱悶的情緒又在升起,躺在床上一臉厭世看著PTT,不知不覺滑
到一篇「自殺歌單」文章,在推文中看到有人推薦凹與山的理查,於是隨手查來聽,側躺在
床上,手機在一個手臂遠處,六坪的套房只有理查充斥著每個角落,我一個人躺在雙人床上
任憑情緒跟隨音樂潛入悲傷的最深領域。
也許,傷心的人是應該聽慢歌的。
這樣有偏離「戀愛」這個主題嗎?好像一直在說難過的事(笑)。在理查循環播了三十分鐘
後,我將她們的歌一首一首聽完了。四月的台北雨下整夜,深夜聽「夜半大雨」莫名應景,
「大雨會下一整晚/我在崎嶇的夢中醒來/我們胡亂地相愛/然後盲目地離去」雖然沒有相愛
的人,但有愛的人呢,那些我愛的人有些在下雨的台北,有些不在,但在那個晚上,我深深
的祝福她們都能歲月靜好。
理查這首歌是取自美國一位名為理查羅素的男人,他偷架飛機沿著西雅圖的海平線飛去,是
為了去看最美的夕陽,他看到了夕陽,也看見上帝向他伸出手,都達成了他的願望,「I wa
sn't really planning on landing it.」。但希望我們能有駕飛機的勇氣、看到最美夕陽
的運氣、平安降落的能力,也許人生也是一種沒有目的的航行,雖然不知道最終飛向哪裡,
但總會在空中收穫些美景。
最後,無論如何,請相信「一切好事都會發生」。因為放暑假回家無法參與到她們8月的發
片專場感到有些遺憾,不過今年覺醒能聽到現場實在太棒了呢!
(附個覺醒現場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5.173.2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msmusic/M.1566379183.A.9F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