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好書分享】 #古典樂小史
★前東京愛樂的海外公關部部長為古典樂新手寫的入門聖經!
★清楚介紹古典樂的起源、演進歷史與重要的音樂家
★讓你不再霧煞煞,開始享受古典樂的絕妙之作 聽到「古典樂」時,大家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樣的旋律呢?
對現代人來說,提到西方古典樂,幾乎直接與18-19世紀的古典樂派、浪漫樂派 的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等人畫上等號,但廣義來說,古典樂可追溯 到兩千年前,當時古希臘人就已將音樂定義為一門學問,也曾被納入奧林匹克 的藝術競賽。古典樂潮能席捲全世界,不僅因為天才音樂家輩出,也和工業革 命、啟蒙運動等社會思潮有關。
作者松田亞有子帶來的《古典樂小史》,從古典樂的歷史、流派、各種樂器的 特色談到重要的音樂家與其作品、生平,更搭配豐富的照片、畫作,讓人伴隨 著世界史認識古典樂的豐富內涵與精采故事!
【#贈書活動】
1、 即日起至2020/4/17(五)23 :59前,按讚並分享本貼文,在本文下方留言「 我想看《古典樂小史》」
2、 即有機會免費獲得《古典樂小史》1本哦!名額共2位 看更多《古典樂小史:從音階到交響曲,探訪動人心弦的西洋音樂及巨匠們的 音樂之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2581?sloc=main=========================================================== ※得獎名單將於2020/04/20(一)公布於粉絲團:) ※得獎名單會直接在原贈書活動貼文上,以「留言」方式公布。 ※贈書寄送限台澎金馬地區。
現代樂派特色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八卦
你知道嗎?【浪漫樂派的麥可傑克森-貝多芬是黑人?】
#本日冷知識917
你可能知道,美國的流行音樂天王Michael Jackson是黑人。雖然,他曾因為白斑症引起「漂白」爭議,不過這絲毫不會影響他在流行音樂界的地位。
當然,這裡所謂的黑人,不是說他「很會裝熟」,而是指「非洲裔」、膚色黝黑的人種。只是,每當提到「膚色」,總是離不開討論種族,也因此讓許多人選擇避而不談。慶幸的是,我們生活在各族群相對平等的現代,Mr. Friday也因此有這個膽為你介紹今天的冷知識:你知道嗎?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有可能也是一名黑人。
「樂聖」貝多芬真的是黑人嗎?會有這樣的說法,最主要是源自貝多芬的家族背景。我們知道,貝多芬的全名是Ludwig van Beethoven,一般翻譯為路德維希.凡.貝多芬。雖然他是日耳曼人,不過他名字中的van(凡)和一般德國人名字中常見的von(馮)有所不同。在日耳曼,von是貴族封號;不過貝多芬的van,卻顯示了他的祖籍──法蘭德斯。
法蘭德斯位於現在的比利時,過去曾受到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而西班牙人的膚色比起其他歐洲民族還要黝黑,是因為他們和來自非洲北部的穆斯林「摩爾人」交流密切。這麼說,來自法蘭德斯梅赫倫城的貝多芬一家,有著非洲民族血統的可能性,似乎並不低。因此「貝多芬是黑人」這樣大膽的假設,在上個世紀開始就鬧得沸沸揚揚。許多歷史學家、人類學家或音樂學者紛紛跳出來表達自己的立場,不過沒有人有足夠的證據,最後幾乎都淪為不同黑白兩派之間的種族論戰。
比較有名的論點,像是貝多芬晚年在維也納時住過的「Schwarzspanierhaus」公寓,直譯就是「黑色西班牙人之家」(不過也翻譯為「黑袍西班牙人之家」)。也有當時留下的書信,提到貝多芬的膚色比其他日耳曼人黑。另外,貝多芬在1812年曾經留下一只臘膜面具(Life Mask),是當今唯一能呈現貝多芬面貌的物品,而面具上扁平的鼻子,也和歐洲人的特色不同。不過,這些都是間接證據,不足以證明貝多芬的膚色。也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如果貝多芬真的是黑人,那麼他是怎麼「漂白」的呢?
首先要知道,來自北非的摩爾人本來就是一個種族熔爐。一般而言,他們的膚色未必真的這麼黑,所以若貝多芬有摩爾人的血統,他的膚色可能比較接近中東或是埃及民族的膚色。然而,這在重視純正血統的歐洲民族眼中,一點色差就佔了很重的分量,尤其是能夠代表國家的知名人物。因此,部分「黑色貝多芬」的擁護者懷疑現在市面上的貝多芬肖像畫,是「漂白美化」的失真品。當時的畫家可以因為錢而更改畫作,甚至有很多畫家根本沒有親眼看過貝多芬,只是跟著臨摹。加上後代掌權者的渲染,「微調」史實,貝多芬成為了我們印象中那位臉色蒼白、頭髮毛躁的大叔。
陰謀論?也有可能。但經過這些論戰,誰也不敢說貝多芬的一頭亂髮不是阿福羅頭造型。雖然,不論是「抹黑」或是「漂白」,都不足以影響貝多芬在音樂史上「樂聖」的地位,只是若真的要了解非黑即白的真相,大概只能等待時間透露更多證據了。
[Mr. Friday]
現代樂派特色 在 Facebook 八卦
💽 《聽·希望》:https://youtu.be/JIQA9GDtHMo
#在驚濤駭浪的困境中 #聽見希望的聲音
唱盡所有的歌,只為你的沈默
飛過所有的夢,只為和你相逢
帶著柔似水的心,踏上堅定追尋之路
陳冠宇、范姜毅二位鋼琴家
在精湛的琴藝中蘊化出扣人心弦的深切情感
昂揚起厚實的〈 #希望 〉心聲
\\
面對面交手 心與心會遇
在黑白鍵上翩然曼舞
繽紛絢麗 變化萬千
迸發出雙鋼琴那無法取代的魅力
超乎言語 直攝內心
以音樂
驅散茫無方向的徬徨
喚醒正念覺知
出離困境擾攘
走進光明希望
\\
本張 #雙鋼琴專輯 中的曲目,大多是原創作者真如在靈感乍現之際,即時誦唱而成。本輯的編曲展現了雙鋼琴樂器特有的力度,琴鍵的撞擊感,聲聲入耳,彷彿敲打在心上。
而二首現代樂派的鋼琴曲風〈 #困 〉、〈 #驚濤駭浪 〉,則是原曲創作者真如—在靈感湧現之際,憑內心感受直接在鋼琴上拍奏琴鍵,剝去旋律音符的修飾,讓生命輪迴之苦無可迴避,直視面對。
繼2016年的《東方美聲禪心》與2018年的《花之夢》,製作人 #王子承 再次攜手樂壇翹楚,邀請了陳冠宇、范姜毅兩位不同世代、背景相異的鋼琴名家,全輯在台北市文化大學曉峯音樂廳現場演奏收音,運用兩部同款的 #Fazioli鋼琴,演繹詮釋真如作品,以雙鋼琴呈現風貌全新的《聽。希望》專輯。
《聽。希望》專輯中14首作品,邀請多位知名當代編曲家各具特色的詮釋,化成或為獨奏、或為雙鋼琴編制的新曲,讓兩部鋼琴既能細緻發揮樂句,更能交織堪擬樂團質地的厚實和聲。錄音則邀請金曲錄音師王昭惠,以忠於原音場域的精神,錄下最完美的表現。
\\
演奏者:
#陳冠宇
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專任副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兼任副教授。
美國紐約曼哈頓音樂學院鋼琴演奏碩士學位、職業演奏家文憑、鋼琴教學法文憑和美國紐約市立大學鋼琴演奏博士候選人。
#范姜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專任副教授。
德國國立漢諾威音樂學院取得最高藝術文憑並擔任講師,同時為國立特洛辛根音樂學院教授碩博士班。
創作者:
#真如
一位探索心靈世界多年的修行者。讚頌,是她感悟而唱出的音樂,大多是詞曲同時湧現。創作至今已累積千餘首,作品跨越古典與流行,改編於多元的演出型式,包括室內樂、交響樂、聲樂、器樂、獨唱(奏)與合唱曲等等,更與數十位海內外頂尖音樂家、歌手合作,期能透過音樂療癒內心、散發正能量!
真如於2020年5月首度發行個人專輯《 #悲智雙翼 》,2020年6月推出單曲〈 #在這個時候 〉。近年與樂壇音樂人合作作品:鄧吉龍《東方美聲禪心》、夢蓮花讚頌合唱團《綻放》、蘇顯達小提琴《花之夢》等。
現代樂派特色 在 一、單選題(每題0 分) 的八卦
國民樂派的特色是採用大量民間音樂與歌謠,富含民族主義色彩。請問那位作曲家所創作的「波蘭舞曲」可視為該樂派的 ... (A)浪漫主義(B)寫實主義(C)意識流(D)現代主義 B. ... <看更多>
現代樂派特色 在 西洋音樂史:浪漫時期到現代樂派 - YouTube 的八卦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