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轉學到我們班上的時候,其實我有點擔心。看到註冊組組長給我資料,漏漏長的紀錄讓我看傻了眼,那時班上有兩位身障的孩子需要照顧,我擔心自己分身乏術。
在他的資料上滿滿的寫著他的豐功偉業,看起來像個無惡不作的壞蛋,說謊、勒索、威脅、缺交功課、翹課、逃學....但是再看他的家庭背景,我也訝異一個孩子竟然承擔了這麼多一般孩子不需要面對的狀況。
一進教室就看到他張開雙腿半斜躺在椅子上,斜著眼看著我,我直直地看著他堅定的告訴他:「腳要伸進去坐正,看人要直視。」站在我面前的時候,他的三七步架式十足,我也是直視著告訴他:「站要站好!」都只是直接告訴他而不帶情緒。
三不五時找他來聊聊,「在前一個學校上課上到哪裡?」「現在的課程聽得懂嗎?有沒有需要老師幫忙的地方?」只要有要送東西到辦公室就找個同學帶著他,告訴他:「這個文件我想送去教務處,可以請你幫忙嗎?」我們聊了很多,就是沒提過他的那些紀錄。
他其實很活潑、好動,但是剛轉來有點害羞,我請班上人際關係最好的男生要下去打球時揪他一起去,也鼓勵他去參加球隊,很快的他就跟班上的男生打成了一片。
我常常拜託他幫忙照顧特殊生,上科任課鐘響,我看到他從一樓衝上來,氣喘吁吁地推起同學的輪椅說:「走,我們去上課!!」知道他從小缺乏家庭照顧,父母都不在身邊,我常常帶點心給他,常常噁心的跟他說:「老師最喜歡你了!」他也常跟我開玩笑,說:「你當然喜歡我呀!!全班我最帥氣!」
有一次他考英文單字作弊,我趁大家都去上科任課把他留下來,看著他的眼睛,握著他的手,我告訴他:「你知道老師有多喜歡你,老師在意的不是100分,只要你努力過,考幾分我都很開心,但是我不想要看你用這樣的方式得到100分,我真的相信你背得起來。」
看到他流淚,我的眼眶也紅了!我清楚他知道我是真的關心他、在乎他,很讓我訝異的是這孩子在我班上,從來就沒有之前紀錄上的那些狀況。那一年多,他是我照顧特殊生的最佳幫手,是我上課時的開心果,他那無厘頭又噁心的自誇,常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也讓我一邊翻白眼一邊笑到肚子痛。
我知道他渴望被關愛被需要,也知道他想要被重視、被肯定,所以對於他這樣想引起大家注意的表現,只要不太誇張、影響上課,我只告訴他:「不是每個老師都喜歡開玩笑,在科任課的時候要收斂一點,不要惹老師生氣了。」
他也真的收放自如,科任課很乖巧,上我的課又開始耍寶....尤其是國語課上到最無聊的時候,他的天外飛來一句話,讓快睡著的同學都笑到都醒了。
畢業好多年了,他偶爾會傳訊息跟我聊聊天,跟我說說他的近況,告訴我他考上大學了,告訴我他還是那麼帥。
孩子不能選擇家庭和天分,有時候在一個環境裡陷入困境,不管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別人對待的態度,不管做什麼大家都覺得就是廢物,不管心裡有多苦都沒有人知道,連自己都想要放棄自己的時候,讓孩子換個環境重新開始,生命也許從此不同。
看到賴馬老師的這本新繪本{我們班的新同學斑傑明.馬利},突然想起這些年轉學來我班上的每個孩子,轉學生面對新的環境都會忐忑不安,每個轉學生都有他背後的故事,但是只要新的環境釋出善意,透過老師的引導,孩子們很快就能打成一片。
放下別人給他的評價,引導孩子們尊重每個人的不同,去看見孩子真正的價值。
我們班的新同學~斑傑明.馬利
圖.文作者:賴馬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1822?sloc=main
#一樣不一樣 #不一樣又怎樣 #我們班的新同學斑傑明馬利 #斑傑明馬利
❤️❤️❤️❤️
同時也有4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七月半SevenF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走在林森北路 思考人生的路 一步一步 總有一天 會成功....... 七月半 創作 X 董事長樂團 製作 殷振豪 執導 X 鄭有傑、田中千繪 領銜主演 七月半『夜露思苦』首張全創作專輯 線上聽:https://ffm.to/sevenfat_yoroshiku 實體專輯線上買: 五大:http...
「班傑父母」的推薦目錄: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Facebook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Mr.elk Facebook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洪秀柱 Facebook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七月半SevenFat Youtube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新聞] 班傑從小漂泊人生宛如苦兒流浪記- 精華區TaiwanDrama 的評價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精華版】父親離世撼動家族班傑揭開身世驚呆全場-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班傑爸爸王弘文的評價費用和推薦,YOUTUBE、PTT.CC ... 的評價
- 關於班傑父母 在 班傑爸爸王弘文的評價費用和推薦,YOUTUBE、PTT.CC ... 的評價
班傑父母 在 Mr.elk Facebook 八卦
《18歲以前都聽你的,那18歲以後他還剩下甚麼?》
今日轟轟烈烈的某則新聞裡,有個孩子闖了禍。
老木很能同理青少年犯錯難免,白目難免,但關鍵在於父母能不能及時修正教育上的態度? 我相信不僅是此事件裡的事主,基本上每個父母都是一樣的,我們必須跟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長大,也一同面對錯誤並不斷修正。
此新聞之中,較令老木關注的是以下幾段引述,雖然不確定媒體報導是否屬實,不過,就當它是一份負面教材吧,內容很值得為人父母警惕。如下:
1.『成績要求一定要保持90分以上,還揚言如果低於80就把你屁股打開花,有一次小孩自然科只考了60分,她還親自打給老師問原因。』
2.『只給愛子吃頂級食材,為了補充他的營養,她買最好的牛排,甚至可以買光店家的肉品全放在自家冷凍庫。』
3.『如果兒子不乖乖吃飯,她就陪著耗,直到他把整碗的東西都吃光才肯罷休。曾經花7個小時緊盯著他。』
4. 『為何不選擇美國?她說:英國的商店很早就關門,孩子不容易學壞,還可以培養貴族氣息。』(後來還是選擇美國,這是媒體引述她過去上節目時的說法)
5. 『她嚴格規定只有兒子滿18歲時才可以自己去逛街或出去玩。』
6. 『為了教育搬到學校附近,覺得孩子自己搭車太危險。』
7.『嚴格把關吃飯、上課、補習班、才藝班時間。』
8. 『有一次兒子到同學家吃稀飯,她嫌寒酸,從此就不准兒子再去同學家玩。』
關於這幾段描述,有些人認爲是慈母多敗兒。但老實講,老木著實看不出這些表現何來慈愛之有?
我只看到窒息般的愛,以及一個張牙舞爪的控制狂與一個被軟禁的靈魂的故事。
其實這些現象在台灣的親子關係中並不罕見,也是亞洲父母積非成是的通病,他們極容易把分數看得比品德還重要,考得好,炫耀賣弄;考得差,則如喪考妣,連自己孩子的課業自己都不想負責,遭殃的卻是老師。
如這種款式的媽媽,甚至誤將 “虎媽” 一詞視為讚美,他們熱愛將 “挑食” 或 “不好好叫人” 等一干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看得比世界末日還嚴重,不是語帶恐嚇就是威脅處罰,無限上綱的控制欲,總為了不需要過度執著的事而執著。
卻毫不在意孩子的人生裡,還有諸多更需要著墨的大議題等著被建構,例如人格發展、心理健康、是非判斷力以及價值觀的養成。
老是以為物質上氾濫的給予就是 “愛”,以為滴水不漏地掌控孩子的人生就是 “良母”,抑或為著似是而非的我執暴跳怒打就叫 ”嚴教”。
最後,新聞中出現另一段驚奇,就是那位媽媽對兒子說:「18歲以前你都要聽我的,18歲以後,你要怎樣都可以。」
好了,現在孩子18歲了,果然是要怎樣都可以怎樣了。
一個長期被愛俘虜的人質終於逃脫,在飾演了多年的小白兔之後,這下子卸下身上的追蹤器,野馬脫韁。試想,一個從不被允許擁有自主權的人類,在失去了18年的自由之後又何以拿捏自由的分寸?
說真的,放手,是父母一年365天都要做的事,不是18歲才開始的事。
當孩子小的時候你不讓他飛翔,等他長大以後,那是很容易墜落的。
※真心祝福事件中的孩子能在未來的人生裡遇到貴人,若是引導得當,他或許能成為一位很傑出的軍事武器專家。
#隨心所欲不踰矩是需要練習的
#我們練習放手
#孩子練習在錯誤裡找到正確的飛翔姿態
班傑父母 在 洪秀柱 Facebook 八卦
104.09.28 柱柱姐教育重建宣言
【重新找回教育的核心價值,建構重道尊師的校園文化】
(本文歡迎轉載、分享)
自1990年代開啟的教育改革,是一場民間與政府合力推動的社會運動,對我國教育進行了全面性的改造。其中,以「教育鬆綁」與「暢通升學管道」兩大主軸的影響最大。前者改革了中小學課程、師資培育與校長遴選機制,確立教師專業自主、家長參與校務等原則;後者廣設了高中大學、實施多元入學,並推動十二年國教。整體而言,獲致相當成果,但無可諱言,也衍生不少問題,其中最令人憂心的是,教育的核心價值也在教改浪潮中被侵蝕掉了。
教育的核心價值為何?簡言之,就是「尊師重道」四個字,古有明訓:師嚴然後道尊,道尊而後學固,尊師而重道。然而歷經二十多年教改之後,自古以來「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的為師之道,正面臨著角色任務多元與工作重新定義的挑戰,現在的老師一方面必須在課程教學與科技運用的快速變遷中不斷成長學習,一方面又要在學生受教權與家長參與權高漲的校園中持續溝通折衝,動輒得咎,身心俱疲,導致離職或提前退休者比比皆是。再者,教師法早已賦予老師「專業人員」的地位,勞動三法修正後又還給老師組織「工會」的權利,老師的工作屬性在「責任制」與「工時制」之間爭議不斷,不能果決定位,不僅稀釋了社會大眾對老師的崇高敬意,亦打擊了默默耕耘、盡心盡力的基層教師士氣。同樣受到衝擊的還包括承擔校務重任的校長們,各界對校園民主後的校長"再定位"不願正視,亦導致校長們有不如歸去的感慨,因而出現了退休潮。對此,我們必須徹底檢討,終結教育界的士氣耗損,因此,重新建立新師道、新尊嚴,實已刻不容緩!
其次關於「重道」,就是遵循老師的教導,亦即注重品格道德的實踐與養成。現在的學生,可說是深受關愛的一代,也是價值觀混淆的一代。少子女化的結果,絕大多數孩子都受父母親細心呵護,也使學校逐漸實現了小班小校的理想,「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翻轉了整體教育。然而,在享盡一切關愛的同時,卻也因為個人電子用品普及,過度強調自由尊重,應有的道德規範逐漸棄守,只在乎自身權益、不知感恩付出的自我本位之心瀰漫,「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只要得不到就玉石俱焚」的偏差行為亦不時顯見。對此,我們不能再坐視、輕忽,必須嚴肅面對,重新教導學生之道,實為當務之急。
基於上述,謹提出六項具體「教育重建」面向:
一、 經典教育與生活實踐:
全面推動以東西經典為主的閱讀運動,從『心』的建設修持開始,並結合生活實踐與勞動教育。學校要做特色,先問本色,先做本業。
二、 觀摩百業以鑄新師道:
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基礎,以百業為師,創造『有基本規範,也有彈性奉獻可能』的教育人工作模式。鼓勵教師專業成長,提高教師進修經費。
三、 家長參與與成長交流:
建立在學學生家長參與校務的明確機制,表達異議透明化,但不干預教學運作,借重家長背景與專長分類,與各種行政和輔導工作接軌。
四、 校長責任與能量轉換:
全面檢討校長儲訓課程與遴選制度,因應時代變遷並融入社會,重新賦予校長權責相符的辦學空間。
五、 學校永續和資源共享:
落實正常教學與進路輔導,穩定十二年國教入學制度。中小學校園除應是國民教育的基地,也能於改善設備後,兼具終身學習園區之角色。高等教育除致力學術研究,亦應重視教學,以提升大學生的競爭力與就業力。
六、 大力支持原住民教育:
原住民永續發展的希望在教育,以漢人各族群思維為主導的教育政策不符部落需求甚多,應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的課程自主,並提供原住民大學生全免學雜費的待遇,以促進族群地位提升。
今天是2015年教師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若要翻轉世代,洪秀柱為未來十年發布教育宣言,讓我們一起努力重建教育六大面向,以達成2025年培育品格能力,重道尊師的校園文化;樹立人才成長,教育興國的時代典範。
#洪秀柱 #教育重建宣言 #重道尊師 #教師 #核心價值
延伸觀看:
https://youtu.be/vWZ6n1zp4JY
王政忠 遠見雜誌
班傑父母 在 七月半SevenFat Youtube 的評價
走在林森北路
思考人生的路
一步一步 總有一天 會成功.......
七月半 創作 X 董事長樂團 製作
殷振豪 執導 X 鄭有傑、田中千繪 領銜主演
七月半『夜露思苦』首張全創作專輯
線上聽:https://ffm.to/sevenfat_yoroshiku
實體專輯線上買:
五大:https://bit.ly/39ibaeE
佳佳:https://bit.ly/3lb5QvY
誠品:https://bit.ly/3q1U3DP
博客來:https://bit.ly/3q58Iy4
林森北路 (FEAT.董事長樂團)
走在林森北路 林森北路 頭前干有阮的路
走在人生的路 人生的路 阮毋驚頭前風雨
堅持當初美夢理想 毋管未來多麼艱苦
一步一步 總有一天會成功
無息無聲 坐一班北上的火車 孤單人影
不敢來想起故鄉父母和世大 一個人要去台北生活
天頂月娘 照著阮孤單的身命 無依無靠
目一眨馬上 要三十多多
就算無錢 又無伴 無地位 天注定 不敢哭出聲
走在林森北路 林森北路 找不到人生的路
走在人生的路 人生的路 看不到茫茫前途
以為自己有法度 墊底台北打拼走闖
才知阮的幸福 阮的希望 就要忍受無奈寂寞
走在林森北路 林森北路 頭前干有阮的路
走在人生的路 人生的路 阮毋驚頭前風雨
堅持當初美夢理想 毋管未來有多艱苦
一步一步 總有一天會成功
那通電話 阿母對阮聲聲說
著愛呷飯 著愛休息 健康才是你的
毋通打壞身體 毋通每天到半夜
有委屈心情 就緊返來咱這個家
走在林森北路 林森北路 找不到人生的路
走在人生的路 人生的路 看不到茫茫前途
以為自己有法度 墊底台北打拼走闖
才知阮的幸福 阮的希望 是父母的笑容
走在林森北路 林森北路 頭前干有阮的路
走在人生的路 人生的路 阮毋驚頭前風雨
堅持當初美夢理想 毋管未來有多艱苦
一步一步 總有一天會成功
詞曲:七月半SevenFat
製作人 Producer:董事長樂團(吉董)、米奇林MCKY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董事長樂團(吉董)
編曲 Arranger:蔡侑良Tsaiyuliang、董事長樂團、七月半SevenFat
吉他 Guitar:董事長樂團(豪董)、馬叔叔Mashushu、蔡宜紘Tsai Brother
貝斯 Bass:陳孜昊HowHow
和聲 Backing Vocal :董事長樂團(剛董)
鼓 Drum:張廉傑(阿傑RJ)
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葉斯偉、何政毅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這虎錄音室
樂器指導Instrument Producer:劉宗霖(血肉果汁機)
樂器錄音師Instrument Recording Engineer:戴敬緯
樂器錄音室Instrument Recording Studio:QAQ Production
鼓錄音師 Drum Recording Engineer:陳祺龍 Chris Chen
鼓編輯 Drum Editor:森銘Gorden
鼓錄音室 Drum Recording Studio:112F Recording Studio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康小白 Shiro Kou
混音錄音室 Mixing Studio:白帕斯混音工作室 BYPASS Mixing Studio
#殷振豪 #鄭有傑 #田中千繪
#董事長樂團 #七月半 #sevenfat
#林森北路 #台語歌
#夜露思苦 #Yoroshiku #演唱會
#蔡阿嘎 #馬叔叔 #Howhow #蔡哥 #阿傑
► 訂閱七月半YouTube:https://pis.ee/SF_YT
► 七月半Facebook:https://pis.ee/SF_FB
► 七月半Instagram:https://pis.ee/SF_IG
【七月半團員們's YouTube】
HowHow:https://pis.ee/How_YT
蔡阿嘎:https://pis.ee/Ga_YT
馬叔叔:https://pis.ee/Ma_YT
阿傑:https://pis.ee/Jay_YT
蔡哥:https://pis.ee/Tsai_YT
【七月半團員們's Facebook】
HowHow:https://pis.ee/How_FB
蔡阿嘎:https://pis.ee/Ga_FB
馬叔叔:https://pis.ee/Ma_FB
阿傑:https://pis.ee/Jay_FB
蔡哥:https://pis.ee/Tsai_FB
【七月半團員們's Instagram】
HowHow:https://pis.ee/How_IG
蔡阿嘎:https://pis.ee/Ga_IG
馬叔叔:https://pis.ee/Ma_IG
阿傑:https://pis.ee/Jay_IG
蔡哥:https://pis.ee/Tsai_IG
班傑父母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晨時,鳥喃未聞,人煙不沸,這是公園仔少有的風景,畢竟她是大埔墟的地標。
這公園挺逗趣,中央的聳樹被圓弧大理石圍繞,背向蒼翠,眺望園內四個角落都座落了涼亭,綠蓋白頂紅底柱,凜凜底下,是數個被煙霧迷漫着的大叔。樹蔭今天似乎起不了作用,滾動的水滴於綠亭邊緣滑落,漸覺頻繁,眾大叔見勢色不對,紛紛止住吐霧,急着腳離開公園仔。
出口四邊都是街道,條條大路都通往大小食肆。面前穿著藍襯衫的大叔,隨其穿過其中一條大街,拐兩個彎頭,於一家開了半閘的店子外駐足。雨粉漸成點,大叔握着玻璃門的扶手一拉,就往店裏去。水珠積聚於半彎的睫毛上,勉強撐起沉重的眼皮,只見,頂上是一個黑色招牌,以俗金刻了「陳漢記粥麵專家」七個鑄字。
腳丫穿過玻璃門,大叔邊領頭走,邊自我介紹。他是亮叔,王永亮,是這家廿八年老店子的事頭。
聞知是一家老店,真有點驚嗟,畢竟門外裝潢新簇,沒有太多痕迹。步進店內,與外間的烏霧相反,是一片燈火通明。牆身都貼滿茶記式菜單,左側是麵檔,右側是白色小圓桌兩三,行至盡頭,方知左前方尚有偌大空間,同樣是散落了多張圓桌及銀色圓櫈,一名員工手執濕毛巾,在枱面隨意打着大圈,試圖拭淨桌面;另外兩位把各類調味品填滿小瓶子後,半扔回桌上;還有一位提着拖把,在地上來回晃擦。不修邊幅的景象,反倒滲出了點點庸俗的雅致。撿起掉到地上的餐單一看,選擇繁多,暗忖小店食物五花八門,入神之際,亮叔一屁股坐到櫈上,盯着餐牌看之餘,又調侃道:「啲人話我哋乜都有得食,雜過鬼。嗱,我份人乜都隨緣,但對食物好執着,冇一樣嘢做得馬虎。」他以手為筆,於桌上寫了四個字——「一門四傑」。
緣來又去
收起指頭,一陣牛腩的滷香蓋過了市井味,隨炊煙而行,又來到門口的麵檔。亮叔隨即走到麵檔,用力搭了搭師傅的肩膀,咧着嘴巴介紹着「第一傑」,牛腩師傅佳哥。穿上青綠色制服的佳哥靦腆地笑了笑,又轉過頭去,繼續撈起炆煮好的牛腩及牛雜。一旁的亮叔見狀,着他切好一碟三分肥、七分瘦的牛腩,拿到就近圓枱坐下來,邊吃邊自賞。小店的牛腩十分講究,天天購入新鮮牛腩,肉類絕不保留超過一天。夾起其中一塊放到口中,咀嚼三數下便嚥下,他指要肉質軟腍,不是炆得愈久愈好,而是熟知每塊肉所需火候,不同位置,不同厚度都有影響,所以每天炆煮時間不一樣,這就要講經驗。他說這裏的師傅都跟他有緣,想法一致,緣合則聚。很多麵檔師傅為求方便,將牛雜與牛腩一大鍋煮,此乃亮叔不能妥協,因為牛雜多雜質,會影響牛腩的味道與質感,分開烹調縱使費時費火,他都堅持廿八載。除了火候,醬汁也是重點,與其他店做法不同,小店的腩汁加入了沙嗲,說到這裏,他的表情出現了一點微妙的變化,徐徐道出這是他姑丈的秘方,幾十年不變。「我姑丈係邊個?之唔係陳漢記個陳漢囉。」手執已過身姑丈的照片,亮叔的笑容帶點苦澀。他相信緣分,亦知道安天命,有些命運無法改變,就如他與父母無緣。父親於其四歲時離世,後來母親改嫁,他頓成孤兒。幸而緣去,又來。當時幸得姑丈陳漢一口答應撫養,他才得今日安樂。
陳漢記其實是姑丈的心血,第一間店位於荃灣。他十歲就開始到店裏幫忙,上學前幫忙開店,放學後背着書包做樓面及清潔。一切自願,因為他本來就不喜讀書,故十二歲小學甫畢業,他就全力到店裏跟姑丈學做牛腩。陳漢對他非常嚴格,細小的他要學着站高炒鑊﹑攪拌汁醬,更要把跟自己差不多大小的鍋子舉高過頭,雖苦,卻因而練出一身好功夫。十六歲那一年,他已經做企檔師傅,獨當一面,煮得一手好牛腩。至十八歲,姑丈因年老而要退休,整家店交由他打理,一直至三十歲。
後來,雄心壯志的他,想要一闖天下,於是有了自立門戶的念頭。姑丈聞言,口裏雖然不想他離開老店,卻又身體力行,借數十萬予他開店。於是,就有了大埔陳漢記的出現。「我可以有今時今日,全靠姑丈,所以鋪名一定要用番陳漢記。」未幾,姑丈兒女無法繼續經營,陳漢記只剩他一家。話一出,他又塞了一塊牛腩進口。亮叔把牛腩視為小店的靈魂,味道一點不能變,因為這是姑丈的拿手好菜,是一份不可割捨的感情、一份由心的尊敬、一絲眷戀。
種下善因
面前的牛腩一掃而盡,只剩下空碟。忽地,一股米香飄至鼻腔,喚醒了沉浸於思海中的亮叔。他仰頭望鐘,十一點半,已經開店半個小時,於是他動身往粥檔去。只見粥檔前貼了幾張沾了水的手寫單子,繞過傳菜的小窗口,他駐足於另一名穿上制服的男人身旁,男人看上去,還帶點青澀,正是小店「第二傑」,粥檔師傅恆仔。舀起一勺察看,小店的粥底屬於稠杰,這是亮叔的喜好,認為這樣較有口感。但要粥夠稠綿,得花上四至五小時煲煮,中間要不住攪拌,需要耐性。「我成日話後生唔係問題,我教佢要用心、用感情去煲,咁先做到一煲好粥。」播種善念,恆仔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每天都一大早就回來煲粥,不敢怠忽。此時,恆仔看看單子,先舀起一勺粥底往小煲內,再加入豬雜搖滾,鋪上葱,一碗及第粥就完成。樓面阿姐把粥捧到客人面前,再附上一碟腸粉。
對啊,吃粥又怎麼少得了腸粉?視線回到粥檔這邊,不知何時起,一名青綠上衣的女人,正立於旁邊的腸粉檔埋頭苦幹。她是店裏的「第三傑」,腸粉師傅英姐。只見英姐舀起一勺粉漿,淋到長方形的蒸架上,再均勻地於中上方位置放上蝦仁,於最下方灑上切碎了的豬膶,待粉漿凝固後,用小鐵片於中間割開,各自捲成兩條腸粉。「玻璃腸粉到。」黝黑的大叔打着哈哈,似乎是熟客。兩碟腸粉晶瑩剔透,厚薄均勻,英姐說這是亮叔對腸粉的要求,餡料每日新鮮,粉皮輕薄而帶少許透明,要薄而不破,少一點技術都不行。最有趣的是,腸粉的秘方只有師傅知道,就連老闆都是門外漢。亮叔聞言,即過來搭訕:「試過有四個客人,一食食咗三十幾碟,冇呃你,真係。」吃三十碟有何驚奇,小店有很多客人,一吃,便吃了廿多個年頭。
立足廿八個年頭,亮叔在這一區,除了美食有口碑外,亦是有名的義氣仔女,只要朋友有難,他都會拔刀相助。他憶起當初小店僅得一邊鋪位,彈丸之地放了七八張木摺枱,當時生意不錯,想要擴充地方,隔壁卻有一間建築材料店,令他無從入手。直至十多年前,建材店要倒閉,告知執達吏要到此封鋪,多年鄰居關係,他想也不想就借了三十萬給對方應急,好讓店鋪不用被封,對方為了報恩,把鋪位轉租予他,才得以有現時寛大的陳漢記。種善因,得善果,亮叔坦言,這善心由姑丈播下。陳漢花名為義兄,幾乎荃灣區所有爛仔、道友都受過其恩惠。也許是一種薰染,他人生中,一個「情」字對他特別重要,不論對朋友或是員工,他都動之以情。與姑丈的緣分,他自覺是修來的福氣;與姑丈的關係,如父,也如師。
緣原是圓
游離憶潮,天色漸黃,預告晚市即將開始。一個身影霍地於煲仔飯檔出現,亮叔上前打個招呼,介紹他是小店的「第四傑」,煲仔飯師傅正哥。正哥跟了他二十年有多,煲仔飯的水準從來沒變過。正哥臉帶淺笑,打開了正在冒煙的其中一個瓦煲仔,見米粒煲得適中,粒粒分明,帶少許飯焦,把新鮮的白鱔鋪於米飯之上,再蓋上瓦頂。甘鮮混和飯香,從小隙縫滑溜到店外,只見店門側已有一條長長的人龍,靜候嘗鮮。煲仔飯是小店的名物,多年來都全靠正哥的手藝,方令店子夜夜笙歌,亮叔眸子裏倒映出裊裊白煙,又開腔:「呢啲瓦煲仔用四至五次就要換,但師傅呢?一齊打拚咗咁多年,梗係想一直唔變啦。」這又是他從姑丈身上學到,夥計是一家店的靈魂,要視之為手足,將心比心,他多年來都一直慎守。就如,他每年都豪擲數萬元,請員工吃團年飯;又如,他付員工之薪金,都較同行高。記得沙士那年很難過,小店每月虧三十萬,亮叔卻一點沒有想過放棄,要守住員工,護着他們背後的家室,結果,向政府提取的一百萬資助金,他全都用來發薪給夥計,上下齊心,終渡過難關。緣是圓,老闆來,手足往。有一年,他們遇到了勁敵,一家粉麵店開到隔壁,客人貪新鮮,都紛紛離巢,生意淡薄,足足三年之久。一班夥計沒有因為怕飯碗不保而過檔,反而工作得更拼搏,終於使得一眾客人回頭。「我當正佢哋家人,唔係點會跟我咁多年?」此刻,他正於廚房外,與數名樓面聊得興起,一時抱頭勒背,一時笑得合不攏嘴。
驟然,見有熟客,他拍拍員工肩頭,只見對方有默契地遞上一壺熱茶,亮叔即執壺熱情地上前跟客人打招呼,不消一陣子,已經坐了下來一起喝茶。聞說,他以前都會拿出珍藏威士忌與客人碰杯,只是大家白髮已見,惟有健康點,以茶代酒。言笑間那種親切,似乎超越了賓主關係。時針又繞了一圈,亮叔仍然埋首於一片喧繁之間,顯得玻璃外的朗月更孤清。
送別最後一桌客人,舉錶一望,凌晨四時。店裏半昏半明,站在門外,月光冷冷地打照到臉上。他笑意未散,瞇起的雙眼末端,是藏不住的魚尾紋。這時,才回想起亮叔已將近六十。他默默來到收銀處,拿出鈔票邊點算着,邊自嘲年事漸高,現時回店裏都以管賬目居多:「我做咗幾十年,而家比以前冇咁好力,辛苦好多。」苦卻甜,他其實一點不想退休,只望回店子找樂子。語畢,四位師傅各自捧來牛腩、蟹粥、蝦腸、白鱔煲仔飯,正哥扯高嗓子:「嚟啦!老細!」啊,宵夜。一桌子六﹑七人,拿着碗筷,一言又一語,忘卻了深宵的疲憊。
甚麼是知足常樂?看他,辛苦了大半輩子,得失,得失,最終隨行的,還是老緣分。
他說,陳漢之言,會牢記。
陳漢記
地址:大埔運頭街91B地下
電話:2658 2277
營業時間:11am-4am
詳情: http://bit.ly/2LRFwKu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班傑父母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噓……
天空墨黑,厚雲沒星。手錶上指針是凌晨二時,大部分人已熟睡就寢,街上一片寂靜,黑暗滿佈街角,昏黃街燈,照得人睡意濃濃。
嗞嗞……
機器的轉動聲卻在深水埗福華街,一排關閉的鐵皮小排檔叢後,一間鋪頂上書「坤記士多」四個大字,在鐵閘縫中透出幾扇白光,聲音就從這製糕工場發出,訴說着眾人皆睡我獨醒,明碼實價的起早摸黑,辛勤的一天就從這嗞嗞作響揭開序幕。
「由晚到朝,由早到夜,循環不息,兩三點鐘起身開工磨米,做埋洗埋嘢賣埋,兩更人,收埋鋪夜晚八點幾,年中冇息休㗎!不過唔緊要,慣㗎啦!」半頭白髮的傳永祥一口沙啞地說。
傳永祥是坤記老闆和掌舵人,64歲,對這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勞已司空見慣。還有弟弟傅永康,三個協力的阿哥阿姐夥計,同時在凌晨開工,默默無語。守在四五十度高溫的火爐邊,人人揮汗如雨,各佔各崗位的忙着磨米、抽出抽入竹筲簊、提上提落重甸甸的石頭壓漿,誰也沒注意到這百忙的街外上一絲靜態。
咔嚓……
一手拉開了店面的鐵閘。時為早上七時許,深水埗地鐡站B2出口旁,這不過百呎,80年代士多的舊模樣,汽水、香煙、啤酒、土炮……,老士多的產品。然而主角是陸續放到店門當眼處的各式老糕,白糖糕砵仔糕芝麻糕紅豆糕……琳瑯滿目,吸引途人。連銷售也數十年不變。現時外面的糕都早已包裝好,這裏卻依舊即切即放磅上秤重量,再入小袋給客,這樣的動作常惹客人投訴慢。
「件糕幾重就收幾多,冇呃秤,夠均真!幾廿年都係咁,冇變過,舊時啲人冇投訴㗎!」
隨時代變遷,深水埗生活改變了,舊的事物正在消失,他仍竭力保留這裏的一點一滴。分毫不動,緊握着舊。
「我都後生過,輕佻過,試過變新,錯咗一次,唔可以再錯!」像他的白糖糕,水靈模樣,心眼兒透亮,會有點調皮。他也曾稚氣未脫,違反父旨,背叛自己,陷於迷惘,卻終歸是貼心的。還不忘父訓:「做人做生意要對得住天地良心。」
一度無心之心,使他念茲在茲,謹遵此宗旨,勤懇守着,天荒地老。縱使父已逝,精神卻長存。
父技藝恭謹以待
嗯……
閉目沉思的他,想起父親,思緒如泉湧。他祖籍順德,鄉下作為魚米之鄉,河澤廣佈,水域通達,適於稻米生長。賦予了製作米糕的創造力。選粘米、糖、水這些家常材料製成的白糖糕、砵仔糕等,是稻米變身的傑作。
看來簡單,實際上製作十分繁瑣。父親傳承的技藝,他不怠慢,淘米、浸米、磨粉、壓水、和餡、發酵、灌籠、水蒸,做足八道工序,糕才爽香可口。
滴噠滴噠……
磨米的滴水聲,回應着石頭壓印米漿滴出的米水聲,格外清脆。他將用半新舊的泰國粘米按比例混合,浸泡一晚軟了的米放進磨機,扭動水喉,米粒漸研磨成漿,奶白的水柱細細流進布袋。紮好裝滿米漿的布袋,然後抬塊大石把米漿重重壓着,待水分全部流走,壓成半乾濕的米粉糰。以壓乾的米粉糰上秤,斤両才準確。
「用磨米壓出嘅米漿嚟蒸糕,啲糕有一種膠質,特別煙韌。」他一時忙着調校不同糕點的糖水米漿,這個要加黑芝麻漿,那個要放紅豆……一時又要磨糯米粉,做煎堆、包茶果。磨米機在一邊動,他也像機器一樣,沒有一刻停下來,多磨人!
最不容易是順德獨有的白糖糕,壓成的米粉糰,加入糖水搓勻,擺放到晚上,粉糰不停發酵,晚上變「老種」,又配搭新加了糖的米粉糰去,再發酵到第二日才蒸,往而復來,日日如是。白糖糕好不好吃?還是靠發酵。米與糖水的比例怎樣?發酵時溫度如何?全靠他拌和米漿時,一雙巧手去感應。
將發了酵的米漿倒在竹箕上,拿去蒸。「蒸起咗啦!蒸起咗啦!」隨着他揭開蒸鍋,熱氣上升,夾著帶酒味的甜米香,一股複合香氣撲面而來。剛蒸好的白糖糕白嫩蓬鬆,密密的小氣孔如同蜂巢一般,光滑剔透。嘗一口,軟滑爽口,甜甜的滋味帶着剛出爐的暖意在舌尖化開,口感綿密帶韌勁,微微似米酒的香氣,意想不到的清新吸引。
家傳秘方不易來
呼……
他大力地呼出一口煙圈。這個做糕的家傳秘方,是寶貴的經驗及睿智,都是他的父輩,順德人一代代口耳相傳下來的結晶。最初,也與一口煙有關。
「我老竇叫傅坤信,戰前喺順德嘅茶樓打工學整糕,佢個師傅做嘅白糖糕爽彈細膩,點樣整?佢就教啲唔教啲。不過呢個師傅係食大煙嘅!」
食大煙,即抽鴉片,當年是合法的,很平常,但價格高昂,普通打工的吃幾遍可花掉一個月人工。他父親知師傅有煙癮,出錢請食,期望師傅上足電,會過招教他。這樣的討好非一推即就,師傅一次不教、兩次不教,直到第八次才教少許。之後不斷請食,師傅才像擠牙膏般逐少逐少地教。
「請佢食個大煙,嗰份糧畀晒佢㗎啦!老竇先慢慢學到做糕竅門!」到他父親成功獲知箇中秘訣,幾已傾盡家財,可謂得來不易。和平後,他父親就帶着這秘方,到香港打工。
做米糕養家餬口
依呀﹗依呀﹗
石磨在轉動,轉一圈就依呀一聲,昔時就是用石磨磨米做糕。「我老竇嗰時喺香港嘅油器白粥大牌檔做糕,用石磨磨米,憑學番嚟嘅秘方整出好食嘅糕,其他師傅都冇佢整得咁好,啲客咪叫我老竇不如自己出嚟做生意!」
1965年,他家住唐九樓,在十樓的天台自立做糕,山寨原始,做批發生意。「點知攞貨買嗰啲商戶客,好生意就嚟攞,唔好生意就唔攞,落雨唔嚟攞又唔找數,啲糕剩喺度唔通倒咗佢,我阿媽咪拎出街賣囉!」山不轉路轉,他母親挑起擔挑,秤兩隻竹籮,糕點放在籮上,到福華街、北河街沿街擺賣。那時小小的傅永祥,已跟着媽媽一起上街。
「老竇真係好勤力,佢一個人,用手磨米、石頭壓水、米漿溝糖水、發酵、入爐蒸,嗰時仲用燒柴,乜都一腳踢!」父親就靠這糕養活一家九口,逐漸做到有生意,坤記的雛形就是這樣形成。
窮人孩子早當家
鈴鈴鈴鈴……
鬧鐘響起,早上六點,傳永祥兒時最痛恨這聲音,他不情不願的起床來。「起身幫老竇開檔,之後七點幾返學,到下晝三四點放學返嚟,又磨米、搓糕,整呢樣整嗰樣,到夜晚九點,先去做功課……」
對一個小孩,體力及精神都往做糕去,上學沒精神,成績也越來越差。「整整下無心機讀書,升唔到班,咪冇讀,一路跟住老竇去做糕。」中二就輟學,這遺憾一度令他無法釋懷。
「人哋放學就去玩去踢波,禮拜六禮拜日去露營、去旅行。我禮拜六禮拜日都要開工,好辛苦架!做糕有咩樂趣?」他很矛盾,對做糕,嘴裏說着嫌棄,實則卻又留有美好回憶。「當年冇咁多電子產品,我細個陪老竇開檔有得食,又同其他檔口嘅細路玩,賣出啲糕,老竇賞我零用錢,幾開心㗎!」多年後憶起與父親一起賣糕的時光,苦中有樂,很寶貴,他特別珍惜!
他與父母漸漸做到生意,從街頭做上排檔,他的工資也多了。「嗰時未識諗,冇儲低!啲錢淨係愛嚟行街睇戲食飯,唔夠咪問阿爸攞囉!」
人迹渺意興闌珊
轟隆轟隆……
地鐵行走聲音劃破寧靜的深水埗,時為79年起地鐵。坤記被迫搬到南昌街的大牌檔。「因為唔就腳,完全冇生意,做糕生意差,搵唔到錢。」同期麥當勞又進軍香港,市民多了選擇,坤記漸被擠到邊緣去。生意不佳,令傅永祥更加意興闌珊。
「我都要支人工,飲茶食飯都要錢。做糕冇前景,都諗轉吓行啦!由細對住呢行咁耐真係厭㗎,邊至想做?當然唔想做!」常言做那行,厭那行。他放下了做糕,離開父母和弟弟。當時他考到的士牌,就去揸的士搵食。
當了的士司機,他才發現爭食的士愈來愈多。「的士多,分薄咗,難搵食,我覺得揸的士已經唔合時宜。」他只好回家再做糕去。
人心之花散落時
哎呀﹗
這痛楚的嘶喊,如被一拳激中喚醒做糕的初心。他離去而再回來,父親沒有責怪,但最終也要靠父母,他感覺像欠了一個情。這時父親年事已高,還交付給他打理。他有感傳統磨米、壓漿、發酵,花工夫又費時,生產能力低。適逢工場拆樓,沒地方磨米,他打出如意算盤來。「新時代講求快,可以用現成嘅粘米粉,節省咗磨米艱辛嘅過程,慳番唔少成本。」
有不待風吹而自行散落者,人心之花是也。人心搖蕩、人性明暗,有跡可循卻難以理解。他騙得了自己,卻瞞不到客人,有些熟客吃過,覺得不是死實實,便是散收收,味道不同了。當他面前,把糕丟進垃圾桶,這恍如大力地摑了他一記耳光﹗「我好唔開心!」
客人騙不了,一個個離去,不單虧本,父親打下來的江山招牌也搖搖欲墜。他痛過,才領會,才醒覺。「老竇曾經同我講,做生意最緊要老實,對得住啲客,如果啲嘢唔得賣畀人,等於呃人。」
痛定思痛,自此,他堅持用傳統方法,磨米蒸糕,慢慢把客挽回來。
兵戎相見終告捷
傾哐!傾哐……
電視機傳來武俠劇的刀劍聲,短兵相接,仿如與同行舞刀弄劍的惡鬥……八十年代,大牌檔人稀少,父母接受他的提議,到較多人流的福華街租鋪,他可以邊看着電視邊賣糕。
如今他不辭勞苦,店仍維持磨米做糕,果然吸客,生意滔滔。那時深水埗有不少經營糕點的行家,見其客人川流不息,不免見獵心喜。某行家到來請教,叫他傳授做糕訣竅。「老竇當年都千辛萬苦先學識,而家問一問就要教你,有冇咁便宜嘅事?況且你又喺深水埗做糕,教咗你,咪搶自己嘅生意?傻㗎!」
他拒絕了,於是行家心生一計,急遽地將其租鋪買下。「佢買咗間舖,繼續租畀我哋,遲遲唔收,等我做旺咗佢先至要返,到時接收晒我啲客,賣佢嘅糕。」
他被擺了一道,但對方有鋪佔了優勢。他覺得租鋪不是長遠計,立意要父親買鋪。機緣下他們買到隔鄰的店,即現址的角落鋪,於是搬到鄰店繼續賣糕。行家業主收回原店,賣同樣的糕品,兩家並列打對台。「大家爭,佢鬥平,佢賣五蚊三件,我一件三個半。啲客嚟買,話我貴,但一樣幫襯,因為我嘅糕好食過佢。」
對家乏人光顧,大拍烏蠅,結果結了業。「以前一直覺得老竇嘅手藝好平常,而家我知道係寶。」他深深感到做糕秘方的強悍和魅惑力,亦全憑這贏了漂亮一仗。
仍不敢須臾或忘
啪啪啪啪……
掌聲響起,在百般磨難過後﹗97年金融風暴後生意轉淡,他想到增加產品提升銷售。「試過加整老婆餅、合桃酥,同芝麻糕、紅豆糕、馬蹄糕。啲客都係鍾意食用磨米做嘅糕,麵粉做嘅老婆餅冇得留低,磨米嘅紅豆糕同芝麻糕都賣得,就繼續賣到而家。」
他將芝麻磨粉混合米漿倒進盤內,先蒸熟第一層,然後第二層、第三層,如此類推,蒸到第九層,做出芝麻糕。入口綿細軟滑,慢慢化開,不甜膩,飄散出芝麻香氣,細嚼還能感覺到點點的黑芝麻末,滿嘴生香。內裏沿用父親的磨米米漿,糕身特別柔韌有米香。
03年,《飲食男女》報道坤記,指明香港製造。「由嗰時開始旺,生意幾倍咁升。到15年攞米芝蓮推介,多咗好多外國遊客慕名嚟幫襯。」
店子紅了,親友都建議他擴大工場、增加產量。「要快就要機器生產,就冇咗手做嘅味道。」用手做糕,時間有所局限,快不得,產量不多,如白糖糕一天最多二十多底,砵仔糕一天只一千幾百碗。他斷然回絕。
「唔會大量生產!我一定唔會再犯錯!」他絕不容犯下些許錯,縱使別人不追究,自己卻不敢須臾或忘。堅持遵循父法,不粗製濫造。09年父親因年邁身故。「我會盡自己能力細心做糕。咁樣做係為咗品質,亦係為咗啲客。更大嘅意義,係為咗阿爸。」他回憶中的父親,為人正直,扛起家庭和事業,勤懇堅忍,從未埋怨過辛苦。做人忠誠,對客童叟無欺,因而儲落大批熟客。
入夜,他開啟門口射燈,照着坤記的招牌,淡淡的糕香,歷五十年而不散,讓人念念不忘,有燈就有人,延續父親的精神。
撰文:孟惠良
攝影:關永浩
坤記糕品專家
地址:深水埗福華街115-117號北河商場地下十號鋪
電話:2360 0328
營業時間:7:30am-8pm
詳情: http://bit.ly/2QLfzLk
班傑父母 在 【精華版】父親離世撼動家族班傑揭開身世驚呆全場- YouTube 的八卦
大媽擅自決定父親的各種事情,甚至連說好的財產也拿走?#班傑#私生子#遺產【男星節目公開身世,大媽爭產手段太驚人?遺產是禮物還是爆裂物?】 ... <看更多>
班傑父母 在 [新聞] 班傑從小漂泊人生宛如苦兒流浪記- 精華區TaiwanDrama 的八卦
【聯合報╱記者褚姵君/台北報導】 2009.03.17
9國混血兒班傑因為五官輪廓鮮明,從模特兒轉戰戲劇,立刻受到注目,在民視、八大「終
極三國」的「武虎將」團體中,網路討論人氣最旺。但血統與出身,讓他從小到大吃盡苦
頭,26歲的他在美國、大陸與台灣三地漂泊,人生故事宛如「苦兒流浪記」。
班傑因媽媽是二房,從小母子住美國,與在台灣的爸爸聚少離多。10歲那年父母正式離異
,媽媽隨即改嫁,第一次跟義大利籍的繼父同桌吃飯時,他以口就碗,繼父以迅雷不及掩
耳的速度重打他的頭,整支碗飛出去砸在牆上,並以種族歧視的口吻怒斥他:「狗才這樣
吃飯!」
18歲成年,班傑被趕出家,他向台灣的父親求救,父親先安排他上東海大學語言班學中文
,接著把他送到浙江的武警學校。
在武警學校,班傑學到「攻擊是最好的防守」。頭兩周,他天天挨打,學校訓練名為「四
面楚歌」,就是要1個學員同時與3個敵人對打。他撐了4個月,與另一位同學翻牆逃出學校
,沿街攔車,衣衫襤褸地輾轉到北京。
到了北京,窮困的班傑每天吃稀飯配白糖,上中央戲劇學院的學分班,但也只念了1年,錢
全花光光。接下來,父親突然決定要他回美國把大學念完,他靠著打3份工拿到波士頓麻州
州立大學政治與東亞文化雙學位返台,先當模特兒,如今正式進軍演藝圈。
班傑來拍「星品味」專題,沒想到請他介紹一下自己的過往,內容竟是如此戲劇性。他穿
著LV最IN的新裝配腕表、手袋,感慨地說,從沒想到人生有這麼一天。他的混血臉孔、挺
拔身材,如今讓他可以帥勁地在鏡頭前展示流行,也成為吃飯的工具。班傑說,他才26歲
,新的人生正以不同的面貌等待著他。
https://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2/4793007.s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1.49.153
※ icion:轉錄至看板 FTV 03/17 10:2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