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要來說一個唐朝奸臣的故事,請各位讀者聽我娓娓道來。
我們先來看王安石的一篇小短文——〈知人〉。
—
貪心之人,往往表現得很清廉自守。
淫糜之人,往往表現得很潔身自愛。
奸佞之人,往往表現得很剛直正義。
只可惜,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偽裝而已。
東漢王莽封侯的時候,故意謙讓不願接受;
等到他篡位自立,拿到玉璽就顯露出沾沾自喜的樣子,
這就是明明貪心,卻假裝很清廉自守的案例。
隋煬帝想要繼任皇位,故意不演奏音樂,讓樂器都蒙上塵埃;
等到他登基成為皇帝後,夜夜笙歌,沉溺聲色而導致亡國,
這就是明明淫糜,卻假裝很潔身自愛的案例。
唐朝的奸臣鄭注,他口才超好,治國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
說得慷慨激昂,君民都很相信他,認為把國家交給他一定會太平,
結果唐朝就走向滅亡了……
這就是明明奸佞,卻假裝很剛直正義的案例。
哎呀!正確識別一個人是賢是奸,
就算是聖君堯舜都很難做到,
這是從古至今都一樣的啊!
—
原文:
貪人廉,淫人潔,佞人直,非終然也,規有濟焉爾。王莽拜侯,讓印不受,假僭皇帝,得璽而喜,以廉濟貪者也。晉王廣求為冢嗣,管弦遏密,塵埃被之,陪扆未幾,而聲色喪邦,以潔濟淫者也。鄭注開陳治道,激昂顏辭,君民翕然,倚以致平,卒用奸敗,以直濟佞者。於戲!知人則哲,惟帝其難之,古今一也。——王安石〈知人〉
—
王安石〈知人〉這篇文章提到三個人:王莽、隋煬帝、鄭注。
王莽跟隋煬帝的故事,大家都蠻熟悉的,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鄭注。這個鄭注,絕對是一個政壇上的奇葩!他的故事,我們要從唐文宗開始說起。
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一大盛世;但是在唐玄宗時期發生「安史之亂」後,就開始由盛轉衰。然而,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唐朝這麼強盛的國家,還是又撐了一百多年才真正滅亡。
在這一百多年之間,讓唐朝「加速」走向衰亡的,一定要說到這個唐文宗。
唐文宗執政期間是唐朝政治最黑暗的時候,官員和宦官爭鬥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型時期,在他的任內還曾經發生「牛李黨爭」及「甘露事變」。總而言之,唐文宗執政期間,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苦、茫、翻、亂」!
唐文宗,本名李昂,他是由一批宦官擁立為王的,是個十足十的「架空皇帝」。唐文宗像是個布袋戲偶,下面操控他的,是以太監「王守澄」為主的一批宦官。
雖然唐文宗是個傀儡皇帝,但實際上,唐文宗也是個城府很深的人,他不可能一輩子受制於宦官。很快的,他就直接從太監王守澄的身邊,挖角到了兩個好幫手,一個是李訓,一個就是鄭注。
—
鄭注,他的身份不過是一個江湖郎中,最後竟然能當到朝廷的御史大夫、工部尚書、翰林院侍講,這個人發跡的過程簡直就是一部傳奇故事。
其實,鄭注長得很醜,沒錢沒地位,完全就是一條魯蛇;雖然他的主業是江湖游醫,但更厲害的功夫是口才,三寸不爛之舌,而且情商極高,特別能夠迎合別人的想法,不管在什麼團體都很能吃得開,「人見之者,無不歡然」。
鄭注生命中第一個貴人是襄陽節度使李愬。李愬很會打仗,卻患有痿病,十分苦惱;想不到鄭注竟然用偏方給他治好了,再加上能說會道,所以李愬把他視為精神導師,軍中大小事都由鄭注當家作主,這當然引起了軍中不小的非議。
太監王守澄當時正是監軍,聽到軍中群眾的議論,就想要趕走這個鄭注,但是李愬說:「王公公,我偷偷跟你說,鄭注這個人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你先跟他談談,如果覺得他不好,再趕走他也不遲。」
王守澄起初很不樂意,覺得跟江湖郎中談話太失身份。但一見到鄭注,他一開口,那真是天花亂墜、口若懸河,從外太空講到內子宮,什麼都能扯,頓時把王公公驚掉了下巴。他馬上將鄭注請入內室,「促膝投分,恨相見之晚」。
鄭注這個魯蛇,竟然就靠著極高的情商,以及三寸不爛之舌,漸漸走上平步青雲的道路。然而,真正讓他的身價水漲船高的,還得要靠唐文宗的提拔。
有一天唐文宗李昂突然病了,無法說話,這種怪病讓御醫們束手無策,但江湖郎中鄭注一出手就見效,讓唐文宗大為感激。皇帝與鄭注幾番瞎聊之後,竟然成了頭號的「鋼鐵注粉」!鄭注成了宮裡的常客,被唐文宗收來當心腹了!
你說,鄭注這個人原本是個魯蛇,怎麼可能一夕之間就成了人生勝利組?其實,他靠的就是長期在社會底層打滾,累積而得的社會歷練。
你想想看,社會上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你要想在社會上求生存,就必須跟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都混在一起;這個時候,愈是能察言觀色的人,就愈能知道說什麼話最能投其所好,進而在夾縫之中謀求自己的利益。像鄭注這種人,在社會底層求生時,早就把這一套生存哲學摸索得非常通透。
後來,當鄭注摸到一根通向上層階級的繩索時,他死命地抓住這根繩索,把自己在社會底層學會的那一套生存哲學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鄭注以前應該常常在廟口跟老人們聊一些政治口水,現在他把這一套「廟口政治學」拿來跟上層階級的達官貴人們侃侃而談,這些貴人們哪裡聽過這些精彩玄妙的政治學理論?還不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還以為他真的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哩!
唐文宗問他,唐朝的政治局勢如何?
鄭注回答他:「在宦官把持朝政這幾年,老百姓的心裡都覺得好悶,悶得不得了,像全民大悶鍋一樣。請皇帝您要苦民所苦,更貼近庶民百姓,擁抱群眾,讓群眾擁抱你。」
唐文宗問他,要如何改變宦官把持朝政的現況?
鄭注回答他:「如果我來當宰相,我一定會成立特偵組,把所有貪腐的官員都抓去關起來;同樣的,我自己也要受到特偵組最嚴格的審查,如果身為宰相的我敢貪污的話,就直接把我抓去關起來、關到死,而且一天只給我吃一餐。」
唐文宗問他,要怎麼做,才能苦民所苦?
鄭注回答他:「如果我來做宰相,我要建立『庶民經濟服務團』,一個快樂幸福的社會,一定是每個層次和族群都能被政府關注到;除此之外,我還要培養有國際觀的下一代,讓我們的學子能夠去西域、朝鮮、扶餘國等地免費交換一年。只要政府不貪污,就一定會有足夠的錢可以推動這些計劃。」
其他的政敵問他:「你以前在當郎中的時候,似乎有些詐騙前科,你怎麼解釋?」
鄭注反駁他:「謝謝你的提問,完全體現了這位官員是多麼的沒水準。我在跟你談大海的問題,結果你拿一個小小的漱口杯來質疑我。你為什麼不問我初戀幾歲?為什麼不問我結婚之前談過幾次戀愛?要不要問我幾歲之前還是處男?無聊、抹黑、造謠,非常沒有水準。」
鄭注就靠著一些不入流的醫術、三寸不爛之舌,以及一系列的「廟口政治學」理論,成功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唐文宗對鄭注可說是言聽計從,他們計劃了一個謀殺宦官、還政於帝的政變,史稱「甘露事變」。
——然後呢?
然後宦官反敗為勝,鄭注被殺,唐文宗被太監挾持,抑鬱而終。宦官更加緊握軍政大權,君主的廢立、生殺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為中國歷史的第二次宦官時代的開始;所謂「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唐朝的宦官勢力直到朱溫在唐昭宗天復三年(903年)大殺宦官後,才終告消失。
然而,唐朝不久也因朱溫建後梁,篡位而滅亡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鮑魚代表包餘,即包有餘錢的意思,意頭好加上價格貴,所以是賀年菜的重要主角。我們經常說「鮑參翅肚」,知道鮑魚乃四大海味中位列首位。俗語有云:「一口鮑魚一口金」,鮑魚究竟有多矜貴呢?自古以來,鮑魚都被認為是海味中的極品,傳聞西漢新朝的開國皇帝王莽,一天不吃鮑魚就不能入睡。明清時期,鮑魚被列為海產八珍,乃...
王莽 假 皇帝 在 厭世哲學家 Facebook 八卦
我今天要來說一個唐朝奸臣的故事,請各位讀者聽我娓娓道來。
我們先來看王安石的一篇小短文——〈知人〉。
—
貪心之人,往往表現得很清廉自守。
淫糜之人,往往表現得很潔身自愛。
奸佞之人,往往表現得很剛直正義。
只可惜,這一切都是暫時的偽裝而已。
東漢王莽封侯的時候,故意謙讓不願接受;
等到他篡位自立,拿到玉璽就顯露出沾沾自喜的樣子,
這就是明明貪心,卻假裝很清廉自守的案例。
隋煬帝想要繼任皇位,故意不演奏音樂,讓樂器都蒙上塵埃;
等到他登基成為皇帝後,夜夜笙歌,沉溺聲色而導致亡國,
這就是明明淫糜,卻假裝很潔身自愛的案例。
唐朝的奸臣鄭注,他口才超好,治國的道理說得頭頭是道;
說得慷慨激昂,君民都很相信他,認為把國家交給他一定會太平,
結果唐朝就走向滅亡了……
這就是明明奸佞,卻假裝很剛直正義的案例。
哎呀!正確識別一個人是賢是奸,
就算是聖君堯舜都很難做到,
這是從古至今都一樣的啊!
—
原文:
貪人廉,淫人潔,佞人直,非終然也,規有濟焉爾。王莽拜侯,讓印不受,假僭皇帝,得璽而喜,以廉濟貪者也。晉王廣求為冢嗣,管弦遏密,塵埃被之,陪扆未幾,而聲色喪邦,以潔濟淫者也。鄭注開陳治道,激昂顏辭,君民翕然,倚以致平,卒用奸敗,以直濟佞者。於戲!知人則哲,惟帝其難之,古今一也。——王安石〈知人〉
—
王安石〈知人〉這篇文章提到三個人:王莽、隋煬帝、鄭注。
王莽跟隋煬帝的故事,大家都蠻熟悉的,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鄭注。這個鄭注,絕對是一個政壇上的奇葩!他的故事,我們要從唐文宗開始說起。
我們知道,在中國歷史上,唐朝是一大盛世;但是在唐玄宗時期發生「安史之亂」後,就開始由盛轉衰。然而,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唐朝這麼強盛的國家,還是又撐了一百多年才真正滅亡。
在這一百多年之間,讓唐朝「加速」走向衰亡的,一定要說到這個唐文宗。
唐文宗執政期間是唐朝政治最黑暗的時候,官員和宦官爭鬥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型時期,在他的任內還曾經發生「牛李黨爭」及「甘露事變」。總而言之,唐文宗執政期間,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苦、茫、翻、亂」!
唐文宗,本名李昂,他是由一批宦官擁立為王的,是個十足十的「架空皇帝」。唐文宗像是個布袋戲偶,下面操控他的,是以太監「王守澄」為主的一批宦官。
雖然唐文宗是個傀儡皇帝,但實際上,唐文宗也是個城府很深的人,他不可能一輩子受制於宦官。很快的,他就直接從太監王守澄的身邊,挖角到了兩個好幫手,一個是李訓,一個就是鄭注。
—
鄭注,他的身份不過是一個江湖郎中,最後竟然能當到朝廷的御史大夫、工部尚書、翰林院侍講,這個人發跡的過程簡直就是一部傳奇故事。
其實,鄭注長得很醜,沒錢沒地位,完全就是一條魯蛇;雖然他的主業是江湖游醫,但更厲害的功夫是口才,三寸不爛之舌,而且情商極高,特別能夠迎合別人的想法,不管在什麼團體都很能吃得開,「人見之者,無不歡然」。
鄭注生命中第一個貴人是襄陽節度使李愬。李愬很會打仗,卻患有痿病,十分苦惱;想不到鄭注竟然用偏方給他治好了,再加上能說會道,所以李愬把他視為精神導師,軍中大小事都由鄭注當家作主,這當然引起了軍中不小的非議。
太監王守澄當時正是監軍,聽到軍中群眾的議論,就想要趕走這個鄭注,但是李愬說:「王公公,我偷偷跟你說,鄭注這個人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你先跟他談談,如果覺得他不好,再趕走他也不遲。」
王守澄起初很不樂意,覺得跟江湖郎中談話太失身份。但一見到鄭注,他一開口,那真是天花亂墜、口若懸河,從外太空講到內子宮,什麼都能扯,頓時把王公公驚掉了下巴。他馬上將鄭注請入內室,「促膝投分,恨相見之晚」。
鄭注這個魯蛇,竟然就靠著極高的情商,以及三寸不爛之舌,漸漸走上平步青雲的道路。然而,真正讓他的身價水漲船高的,還得要靠唐文宗的提拔。
有一天唐文宗李昂突然病了,無法說話,這種怪病讓御醫們束手無策,但江湖郎中鄭注一出手就見效,讓唐文宗大為感激。皇帝與鄭注幾番瞎聊之後,竟然成了頭號的「鋼鐵注粉」!鄭注成了宮裡的常客,被唐文宗收來當心腹了!
你說,鄭注這個人原本是個魯蛇,怎麼可能一夕之間就成了人生勝利組?其實,他靠的就是長期在社會底層打滾,累積而得的社會歷練。
你想想看,社會上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你要想在社會上求生存,就必須跟各種不同類型的人都混在一起;這個時候,愈是能察言觀色的人,就愈能知道說什麼話最能投其所好,進而在夾縫之中謀求自己的利益。像鄭注這種人,在社會底層求生時,早就把這一套生存哲學摸索得非常通透。
後來,當鄭注摸到一根通向上層階級的繩索時,他死命地抓住這根繩索,把自己在社會底層學會的那一套生存哲學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鄭注以前應該常常在廟口跟老人們聊一些政治口水,現在他把這一套「廟口政治學」拿來跟上層階級的達官貴人們侃侃而談,這些貴人們哪裡聽過這些精彩玄妙的政治學理論?還不被他唬得一愣一愣的,還以為他真的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政治奇才」哩!
唐文宗問他,唐朝的政治局勢如何?
鄭注回答他:「在宦官把持朝政這幾年,老百姓的心裡都覺得好悶,悶得不得了,像全民大悶鍋一樣。請皇帝您要苦民所苦,更貼近庶民百姓,擁抱群眾,讓群眾擁抱你。」
唐文宗問他,要如何改變宦官把持朝政的現況?
鄭注回答他:「如果我來當宰相,我一定會成立特偵組,把所有貪腐的官員都抓去關起來;同樣的,我自己也要受到特偵組最嚴格的審查,如果身為宰相的我敢貪污的話,就直接把我抓去關起來、關到死,而且一天只給我吃一餐。」
唐文宗問他,要怎麼做,才能苦民所苦?
鄭注回答他:「如果我來做宰相,我要建立『庶民經濟服務團』,一個快樂幸福的社會,一定是每個層次和族群都能被政府關注到;除此之外,我還要培養有國際觀的下一代,讓我們的學子能夠去西域、朝鮮、扶餘國等地免費交換一年。只要政府不貪污,就一定會有足夠的錢可以推動這些計劃。」
其他的政敵問他:「你以前在當郎中的時候,似乎有些詐騙前科,你怎麼解釋?」
鄭注反駁他:「謝謝你的提問,完全體現了這位官員是多麼的沒水準。我在跟你談大海的問題,結果你拿一個小小的漱口杯來質疑我。你為什麼不問我初戀幾歲?為什麼不問我結婚之前談過幾次戀愛?要不要問我幾歲之前還是處男?無聊、抹黑、造謠,非常沒有水準。」
鄭注就靠著一些不入流的醫術、三寸不爛之舌,以及一系列的「廟口政治學」理論,成功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唐文宗對鄭注可說是言聽計從,他們計劃了一個謀殺宦官、還政於帝的政變,史稱「甘露事變」。
——然後呢?
然後宦官反敗為勝,鄭注被殺,唐文宗被太監挾持,抑鬱而終。宦官更加緊握軍政大權,君主的廢立、生殺也是掌握在宦官手中,為中國歷史的第二次宦官時代的開始;所謂「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宦官「迫脅天子,下視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唐朝的宦官勢力直到朱溫在唐昭宗天復三年(903年)大殺宦官後,才終告消失。
然而,唐朝不久也因朱溫建後梁,篡位而滅亡了。
王莽 假 皇帝 在 知史 Facebook 八卦
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 | 諺語新知
正所謂「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是明代的諺語集《增廣賢文》中收錄的一句諺語。兩句話的意思都是教大家提防身邊的人,要知道世間上沒有絕對正直的人,無論何時都需要對別人有所提防。中國歷史中有不少偽君子,他們平日會表現得十分謙遜,只有在關鍵時刻,才會顯露自己的野心。王莽,想必是當中的佼佼者。
王莽,據說是舜的後代,年少以其君子作風聲名遠播。時人都稱讚他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他對擔任大司馬的伯父王鳳極為恭敬,王鳳臨終時特意囑咐王政君要照顧王莽。於是漢成帝時,王莽在官場一帆風順,他繼續表現得處處謙遜,禮賢下士,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自己車馬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其叔父王商甚至上書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
如是者,王莽在官場十多年,深受朝野擁護,並擔任大司馬兼管軍事及禁軍。他的野心也終於顯現,先是毒死自己擁立的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並讓當時的太皇太后王氏傳令自己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這時,一些擁護王莽的儒生用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終於在初始元年,王莽正式稱帝,改國號「新」。
誠然,只憑一人的言語,根本難以分辨他是否真的是正直之人。要是碰上王莽一般的偽裝高手,在官場鋪墊十多年才顯露他的目的,更是防不勝防。就如白居易有詩寫道:「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得誰知?」
#諺語新知 #諺語 #中國歷史 # 歷史故事 #漢朝 #王莽 #中国历史 #谚语 #历史故事
王莽 假 皇帝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評價
鮑魚代表包餘,即包有餘錢的意思,意頭好加上價格貴,所以是賀年菜的重要主角。我們經常說「鮑參翅肚」,知道鮑魚乃四大海味中位列首位。俗語有云:「一口鮑魚一口金」,鮑魚究竟有多矜貴呢?自古以來,鮑魚都被認為是海味中的極品,傳聞西漢新朝的開國皇帝王莽,一天不吃鮑魚就不能入睡。明清時期,鮑魚被列為海產八珍,乃御膳上品,清朝宮廷更加出現全鮑宴。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cQWiWB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鮑魚 #鮑魚營養 #潤膚食物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王莽 假 皇帝 在 王莽死後,頭顱為何被歷代皇帝珍藏272年?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 的八卦

「大漢終結者」 王莽 ,他如何推翻漢朝建立新朝? · 天豪公開課:【史上最早的社會主義實驗】( 王莽 10) · 光武帝劉秀為何將最大的恩人滅族? · 江蘇發現水下古墓 ... ... <看更多>
王莽 假 皇帝 在 新朝 - 求真百科 的八卦
新朝(9年-23年),又稱新莽,是中國歷史上繼西漢之後的朝代,為當時權臣王莽所建立,僅 ... 最後藉由眾大臣以讖緯之事推舉,王莽得以對內稱「假皇帝」,對外稱「攝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