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茜茜家族》
* 任何時候開始擁有幸福的童年,都不算晚。—馬克吐溫
*我們生命中大部分發生過的事情我們都遺忘了。保留下那些,其實可以是你自己的抉擇。有時候我們的記憶形成,和個人追求快樂的意志力有關,它如一幅又一幅精彩的畫,充滿了創造性。—陳文茜
* 愛瑪的日常被一滴不漏地記錄下來:清早起床、在村子內走動、見了鄰居、抱著兒子下河洗澡、圍觀印第安人捕魚、遇見另一個男人、開始另一段奇遇。這恰恰是她最擅長的頭腦漫遊,既來源於生活,又平行於生活,不必刻意拔高,更無意貶低。這種生活不是有些人口中「漸漸乾癟的日常」。相反,它是豐盈的、熾熱的、汁水淋灕的,是整個「飽滿的、不可測的世界的一部分」。這意味著,仙境並不遙遠,遙遠的是我們那顆漸漸僵化的心。—塞薩爾·艾拉
* 我站在起點,但不意味著我是個新手。—鮑勃·迪倫
* 愛情常會對錯誤視而不見,永遠只以幸福和歡樂為念,它任意飛翔,無法無天,
打破一切思想上的鎖鏈。—布萊克
* 在人生的道路上,往往遇到許多這樣的情況:最愛裝誠實的人,其實是最狡猾的。看似最狡猾的人,實際上在工作中卻是最誠實的。這是我們走上社會學到的驚異事物之一。—三島由紀夫
* 是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年代?與其感慨那個年代已經過去了,不如告訴自己:" 當下永遠是最好的,若有不好,我也要努力把它過好。—張小嫻
* 我行遍世間所有的路,只為今生與你邂逅,看樣子是路走的不夠遠,思念不夠深。——倉央嘉措
* 事實上,沒有一個人是禁得起分析的,能夠試著瞭解,已是不容易了。—三毛
* 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王安憶談《冬牧場》
* 任何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有某種抱負的人,在自己的青少年時期會有過許多理想、幻想、夢想,甚至妄想。這些玫瑰色的光環大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環境的變遷而消散得無蹤無影。但是,當一個人在某些方面一旦具備了某種實現雄心抱負的條件,早年間的夢幻就會被認真地提升到現實中並考察其真正復活的可能性。—路遙
* 永遠不要放棄希望。有些人整天吵吵著「世界已經走到盡頭,馬上就要滅絕」這樣的話,我們不要偏聽偏信。也許這個世界總有一天要滅亡,但是我們的文明不會那麼容易消失,有它在,即便終要滅亡,我們的星球也是最後一個。毋庸置疑,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很是悲哀,但是太多人將悲哀和絕望畫等號了。勞倫斯說:「給不幸狠狠地踢上一腳,這就是悲劇。」這句話形象活潑,非常實用。現在世上的很多事,都該被這一腳踢一下。—卡謬
—圖片:充滿信念與愛的茜茜家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張愛玲一百年】紙本印刷永遠有其迷人之處,我們能從紙張的溫度和質感,感受知性閱讀與人文價值的美好。今期明周文化特別製作特刊,紀念一代才女張愛玲。 我們從時裝和飲食細味張愛玲的美學品味,感受年代生活質感。在文化影響方面,有專訪著名作家王安憶談第一爐香的電影改編,邀請洛楓和麥欣恩剖析多部張愛玲改編電...
王安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夜.語錄.西伯利亞永凍層森林野火》
* 一個夢就是一部著作,而許多著作只是夢。
——翁貝托·埃科
* 恐懼的人,不能正確地面對死去,也絕不會正確地面對活著。—-賈平凹
* 天下間的男人和女人是否都在乎歲月?誰會不在乎?只是,有一天,無論我在不在乎,它也悄然降臨在我兩個肩頭上了。它很沈,但它也是輕的,它是繫在我肩頭上的兩朵美麗的氣球,讓我飄飛到一個高度,能夠用今天的智慧和人生經歷回首過去的自己,回首我年輕時的好與不好、我的執迷與天真。我雖然老了,卻不是夕陽,而是星星。人到中年,遙望星河,有了另一種意義,年少時看到了浪漫,而今看到了時光。跟千億歲的星星相比,我們兩個老女孩有多年輕啊。但願我永遠都還年輕去相信希望,相信愛情,相信諾言,相信人性的美善,也足夠年老去面對人生的風雨和聚散。—張小嫻
* 和古老的星辰相比,我們多麼渺小。和未來真正衰老的我們相比,現在的我們多麼年輕。
至少,至少,現在的我們還會惦著愛情這件事。
一個女人只要還惦著愛情,她就不會衰老。
不管她是否找到了所愛之人。—陳文茜《終於,還是愛了》
* 我希望我永遠都足夠年輕去相信愛情,也足夠年老去接受失敗和失去。—張小嫻
* 戰爭往往殺害最善良的人,最溫和的人,最勇敢的人,不偏不倚。
愛情也是。—陳文茜
* 大海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除了美麗、壯闊、坦蕩外,還有一種自我淨化功能。
——康德
* 所有的悲傷,總會留下一絲歡樂的線索;所有的遺憾,總會留下一處完美的角落。我在冰封的深海,尋找希望的缺口;卻在午夜驚醒時,瞥見絕美的月光。
——幾米《我的心中每天開出一朵花》
* 耐心是百折不撓的東西,無論於得於失,都是最有用的。無論是成是敗,耐心總是沒有錯的,是最少犧牲的。——王安憶《長恨歌》
* 伸手抓星星,即使是一無所獲,也不至於滿手泥土。—-瑪麗 凱 阿什
* 「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麼嗎?」
「是豁出去的決心。」—-伊阪幸太郎 《金色夢鄉》
* 沈默是表示輕蔑的最完美方式。
——蕭伯納
* 《星星》
當夜色降臨
我站在台階上傾聽;
星星蜂擁在花園裡
而我站在黑暗中。
聽,一顆星星落地作響!
你別赤腳在這草地上散步,
我的花園到處是星星的碎片。
——[瑞典]索德格朗(北島 譯)
* 我有滿腹話語,卻從未說出口,我有好多夢,最終卻忘記了實現。
——佩索阿《不安之書》
* 你無法阻止波濤洶湧,但你可以學會踏浪而行。—-威爾·施瓦爾貝
—圖片:【西伯利亞高溫引燃的大火已經燒到凍原:一個月來,西伯利亞一直處於酷熱之中,某些地區氣溫曾飆升至38℃。高溫引起野火爆發,已波及北部凍原(苔原)帶,其火勢之大、範圍之廣令科學家震驚。而永)凍土帶上的大火可能會釋放出數百年來貯於地下的病毒、細菌,及二氧化碳。加速氣候變遷。
王安憶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夜.語錄.陳毓襄洛杉磯On -line音樂會》
* 音樂是一種道德律,它使宇宙有了魂魄,心靈有了翅膀,想像得以飛翔,使憂傷與歡樂有如醉如痴的力量,使一切事物有了生命;它是秩序的本質,引向成為真、善、美的一切。—-柏拉圖
* 愛的開始是一個眼色,愛的最後是無盡的蒼穹。—-林清玄《不知多少秋聲》
* 不要因為也許會改變
就不肯說那句美麗的誓言
不要因為也許會分離
就不敢求一次傾心的相遇
總有一些什麼
會留下來的吧
留下來作一件不滅的印記
好讓好讓那些
不相識的人也能知道
我曾經怎樣深深地愛過你
——席慕蓉《印記》
* 你必須親自去發現什麼是你愛做的事,不要從適應社會的角度來選擇職業,因為那將使你永遠無法弄清楚自己到底愛做什麼。不要從謀生的角度來開始做一件事,如果你發現了自己愛做的事,你自然就會得到謀生的工具。 —-克里希那穆提
* 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沈默中卻能。—-王小波《沈默的大多數》
* 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胡適《夢與詩》
* 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命運,要由一些既不愛我,也不比我聰明或善良的人們,來擺布。—-高爾泰《尋找家園》
* 面對大河我無限慚愧
我年華虛度 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歲月易逝 一滴不剩
——海子《以夢為馬》
* 瘋狂的人往往能夠說出理智清醒的人所說不出來的話。—莎士比亞《哈姆雷特》
* 寬容和氣度,不是天生的,而是高度的智慧和高度的自我克制。—-柏楊《柏楊曰》
* 如果一個人把生活興趣全部建立在愛情那樣暴風雨般的感情衝動上,那是會令人失望的。—-居里夫人
* 日子,過起來當然就長,但是拖拖拉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最後就混淆成了一片。每個日子都喪失了自己的名字。對我來說,只有「昨天」與「明天」這樣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義。——卡謬
* 確認生命中的荒誕感絕不可能是一個終點,而恰恰是一個開始。 ——卡謬
* 有多少故事在街道上行走,走走停停,又停停走走。有的剛開個頭,有的將要收尾,還有的正在中途。—-王安憶《悲慟之地》
* 你知道應該在什麼場合承認自己的渺小嗎?在上帝面前,在智慧面前,在美面前,在大自然面前,但不是在人群面前。在人群中應該意識到自己的尊嚴。
——《契訶夫書信集》
* 即便心中藏有一個海洋,流出來也只是兩顆淚珠。—-野夫《鄉關何處》
* 如果我能享受一年四季帶給我的陪伴,
那麼生命就不會成為我的負擔。—-梭羅
——音樂:因新冠疫情Covid-19取消洛杉磯音樂會的陳毓襄彈奏,洛杉磯音樂廳改以On-line音樂會方式演出。演奏曲目之一:蕭邦夜曲。現場共五台機器同時拍攝,此為手機側拍。
王安憶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評價
【#張愛玲一百年】紙本印刷永遠有其迷人之處,我們能從紙張的溫度和質感,感受知性閱讀與人文價值的美好。今期明周文化特別製作特刊,紀念一代才女張愛玲。
我們從時裝和飲食細味張愛玲的美學品味,感受年代生活質感。在文化影響方面,有專訪著名作家王安憶談第一爐香的電影改編,邀請洛楓和麥欣恩剖析多部張愛玲改編電影,更雲集港台兩地張迷和學者包括許子東、楊佳嫻、黃念欣、梁譽齡及李桐豪撰文,分享他們獨特的張看。還特別收錄藝術家石家豪的張愛玲工筆畫珍藏,別具匠心。
時移事往,張愛玲的傳奇仍在時代中迤邐。那襲華美袍,從未褪色。到底是經典,藏有道之不盡的文化遺產。適逢一百年冥誕紀念,讓我們再次窺探張愛玲的世界。
#張愛玲 #文學 #印刷 #張迷 #第一爐香 #王安憶 #許子東 #楊佳嫻 #黃念欣 #梁譽齡 #李桐豪
-----------------------------------------------------------------------------------------
明周娛樂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TbHsbJHQ9U/hqdefault.jpg)
王安憶 在 作者-王安憶 - 博客來網路書店 的相關結果
搜尋結果共205 筆 · 富萍 · 傷心太平洋 · 小說家的13堂課(新版) · 長恨歌 · 一把刀,千个字 · 考工記 · 鄉關處處 · 小說與我. ... <看更多>
王安憶 在 王安憶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王安憶 ,1954年3月6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原籍福建同安,現居上海,中國當代作家、文學家,現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協會主席、復旦大學教授。1976年, ... ... <看更多>
王安憶 在 王安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王安憶 (1954年3月6日-),中國當代作家。她被視為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後,自1980年代中期起盛行於中國文壇的「知青文學」、「尋根文學」等文學創作類型的代表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