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半身麻醉或是減痛分娩後頭痛?
要抽自己的血去補破洞?
來看看專業的 #麻醉專科醫師 怎麼說!
#難得可以當吃瓜民眾
#不用自己寫文章的感覺好爽XD
⚠️別聽醫師胡說八道,正解在這𥚃⚠️
Q問:
生小孩麻醉剖腹後發生頭痛,開刀醫師說是因為我太早下床造成的,也沒給明白解釋什麼。想請教原因有哪些呢?謝謝您
A答:
1. 首先我可以很大膽的推測你不是在大醫院(醫學中心、區域醫院)生孩子的,這腹剖產也不是由專任的麻醉專科醫師,而是或許由兼職的麻醉科醫師,甚至是密醫「麻醉屍」的麻醉科護士做的,因為按經驗如果在大醫院,或者婦産科醫院診所真的是有固定專仼的麻醉專科醫師的話,産科醫師一定會把事情推給麻醉科醫師請他來看看、解釋和處理的,通常是不會把不屬於自己的事攬上身一肩挑,再說讓產婦知道自己醫院診所有麻醉科醫師的話,這樣對醫院診所風評是有加分作用的,怎麼可能不請麻醉科醫師來面對?
2. 產科醫師不是不懂剖腹產用脊椎半身麻醉後可能會發生頭痛的併發症,他說這是因為你太早下床只是唬弄你和應付一下你的,😝因為他找不到麻醉科醫師來和你說明呀!㊙️㊙️實證醫學認為,手術後不平躺 8 小時,頭痛的發生率不會因此增加,故應允許患者使用枕頭或翻身,甚至下床走動。
3. 你頭痛的情形應該是脊椎麻醉的穿刺後頭痛,發生的原因是因爲脊椎麻醉時脊硬膜破洞造成腦脊液通過硬膜穿刺孔不斷丟失,使腦脊液壓力降低,身體為了恢復顱內容量,代償性擴張顱內血管而出現頭痛症狀的結果。
4. 發生的主要原因是(1)脊椎麻醉施打技術不良,在脊硬膜穿了好幾個而不是只有一個洞 (2)穿刺針粗細與頭痛發生率明顯相關。有些醫院診所為了想省點錢使用了較便宜,過時而且又粗的脊椎硬膜穿刺針(現正我們已經有27、29號極細針了)。(3)如果是剖腹產之前有先做減痛分娩或剖腹產是直接用硬膜外腔麻醉的話,用的針更粗,18號,就是牙籤一樣粗,若是不小心把硬脊膜打破了又不立即做自體血液修補的話,脊髓液丟失更快,腦室分泌的腦脊液來不及補充就會發生脊椎後穿刺頭痛的狀況。🙄🙄其典型的症狀為直立位頭痛,而平臥後則好轉。疼痛多為枕部、頂部,偶爾也伴有耳鳴、畏光。
5. 脊椎半身麻醉穿刺後頭痛是常見的併發症,而年輕女人和産婦的發生率又比較高。即使不是大破洞,典型頭痛也可能會在穿刺後6-12h內發生,多數發病於麻醉後1-3天,75%病例持續4天後消失,10%持續1周,個別病例可遷延1-5個月或更長。
6. 不過脊椎半身麻醉不一定會發生穿刺後頭痛的,病人半身麻醉完全退卻後大可趴趴走,因為要等麻醉效果完全退卻,腿股部肌肉恢復力量,那個時候你大概平躺在床上已經有六個小時了,即使有少量脊髓液丟失,脊椎管和腦室的脊髓液壓力已經平衡了。
7. 治療方面(1)保守的就是臥床休息多喝水(減少因站姿而加速脊髓液丟失和加快腦窒補充脊髓液)80%~85%脊椎麻醉後頭痛病人,5天內可自癒。(2)靜脈或口服咖啡因。脊椎麻醉後頭痛是身體為了恢復顱內容量,代償性擴張顱內血管的結果,咖啡因為腦血管收縮藥,可用於治療脊椎半身麻醉後頭痛。(3)不然就是積極的以自體血液修補破洞讓脊髓液不要再丟失。這個治療的效果快,😮😮幾乎是90%馬上立即見效。一旦診斷為穿刺後頭痛,應儘快行硬膜外血充填治療,治療越早效果越好。麻醉醫師會將10~20ml你自己的血液在原來脊椎或硬膜穿刺的地方鋪在穿刺破洞的附近讓血液凝固把破洞封起來。🙄哇,怎麼一個小破洞要用那 麼多血液去填補😰?因為我們不知道洞破在哪裡呀,就只好用水淹龍王廟,亂槍打鳥的方法,包準😝!
王姿允醫師診所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八卦
#各縣市長風格決定疫情走向
#縣市首長齊心抗疫才是百姓之福
記得桃園、宜蘭、基隆算是這次本土疫情最開始爆發的地區,在泛藍縣市裡面,宜蘭卻是很快地就把疫情控制下來,原因無他,就是 #確實匡列的疫調,#風格明快的宣布管制措施,#並與中央配合!
5/11 宜蘭爆5例群聚確診 林姿妙親上火線宣布七大管制措施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449732
5/12 宜蘭守住疫情第一關 林姿妙還原漏夜匡列過程
https://reurl.cc/4a4MaX
昨(11日)一口氣新增7例新冠本土病例,其中5例是來自羅東遊藝場感染源不明的群聚感染。中央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昨天特別公開讚揚並感謝宜蘭縣政府不眠不休,才得以迅速匡列接觸者,第一時間找出這5名確診者。
6/2 宜蘭無新確診 林姿妙感謝努力
https://reurl.cc/bXkg0X
同是藍營執政的苗栗縣,6/1出現兩起移工確診,6/2出現12例,6/3暴增34例,京元電還出現未分流的群聚快篩狀況,讓人著實擔心。縣長自知防疫能量不足找中央討救兵,CDC也很快地在6/4指派王必勝醫療應變組副組長至苗栗成立前進指揮中心,我們看到6/4~6/9確診人數為51、64、75、45、16,12,確診人數初步呈現獲得控制的狀況。顯示 #與中央配合,#對疫情控制絕對加分的阿!
6/5 前進指揮所進駐京元電子第一夜! 王必勝:比想像中複雜嚴峻
https://news.ebc.net.tw/news/living/264059
6/5 京元電3天快篩落幕 王必勝:已釐清初步感染狀況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0/5511860
話說回來,累積確診人數佔全台灣83%的雙北,我們看到的雙北市長,卻是處處與中央反其道而行。
#標新立異處處與中央做對的雙北
在雙北疫情剛開始有零星跡象時,柯文哲痛斥中央防疫官員「政治人物」,還說「 #我們要允許一個程度的感染」,「我不贊成動不動就超前部屬」 ,結果台北市5/15才宣布八大行業、公有場館、電子遊戲業、網咖等暫停營業,這兩周的時間,不知道多了成千上萬的人次出入這些場所,首當其衝的就是新北!
一開始的 #確診熱區萬華,柯文哲不封萬華區,提「A的N次方」並預言「疫情兩周內獲得控制」,結果,失控了。
當別的縣市都在認真做疫調時,柯文哲說傳統的疫調沒有意義,宣布5月中開始 #不疫調(新北衛生局5/22也宣布開始不疫調)結果疫情控制毫無進展,台北市只好6/2再回頭做疫調。
當別縣市都在做 #傳統市場單雙號分流 時,柯文哲說:「難不城要叫警察來檢查?」於是用了「監視器新政」來監看人潮,當然結果是失敗的,過三天又開始單雙號分流並出動警察管制。
而且柯文哲、侯友宜動不動就提到「 #封城」、「 #兵推」(最後又推說決定權在中央),結果是造成人群恐慌心理,拼命往超市、傳統市場去群聚,或是索性移到其他縣市。
柯文哲整天吵著 #中央不給疫苗,結果疫苗到了 #台北市卻是全台施打率最落後的縣市。第一線醫護頻頻有人發聲自己尚未打到,造冊混亂、插隊亂象、施打群聚未分流問題,都在首善之都台北市出現。昨天還傳出半夜診所大排長龍,診所說是安排檢查,後來又改口是打「肺炎鏈球菌」,結果今日柯文哲出來開記者會道歉,確實是非醫護人士打了那1000多劑的AZ!
醫師出身、智商157的柯文哲,心高氣傲,標新立異,凡事與CDC做對,卻沒看到他的防疫措施有優於其他縣市首長的地方。連台北市記者會,市府都要刻意打壓媒體、跳過媒體提問,篩選媒體提問,此事在媒體LINE群組都引發許多媒體不滿。
從人口/土地密度結果來看, #台北市毫無疑問就是全台灣防疫最差的破口,這點柯文哲絕對難辭其咎。而頻頻口出惡言,每日一詞的激烈言論,恐怕也只是怕人家把防疫不力的原因歸咎於自己而已吧。
在這好好奉勸柯市長和侯市長,放下對CDC的傲慢與成見,若是有不明白的地方,請早日虛心求教,最後的受益者總是自己的市民甚至全台灣人民啊!
#宜蘭苗栗都做得到
#台中彰化也做得比你好
#新北市至少還口頭感謝中央
#就是台北市最與眾不同啦
#跟你一組的還真衰
王姿允醫師診所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八卦
[關於開車戴口罩罰款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說明]
昨天許多記者朋友因為我臉書的發文,有許多的引用,其中也造成很多網友的誤會,特此交代。
昨天下午四五點左右,看診之間的空檔,低頭看手機一則私訊「有朋友說她們在高雄開車,前面的因為開車沒戴口罩被開罰15000元」(不是截圖,就是第一人稱)的訊息,任何人應該跟我一樣,第一時間的反應並不是「沒戴口罩被開罰」這件事(未佩戴且勸導不聽者, 罰3000-15000早就不是新聞了)。
而是「什麼!機車就算了,居然連「開車」也要戴口罩」?!」,一想到我爸媽都是開車幫我接送小孩,若消息屬實要趕快提醒家人,忙趁下個病人還沒進來的空檔用診所的電話致電1999,當時忙線,電話語音說我是第八順位,看要留言還是要等候請按1,好不容易等到接通,我忙問:「請問現在高雄市連開車都要戴口罩,不然會開罰,是真的嗎?」,對方回覆:「是的,19號後只要是外出一律都要戴口罩喔!」我忙說謝謝便掛了電話(沒問罰多少錢,因為罰多少錢根本不是重點不是嗎?一個違規的事情會因少罰多罰而決定要不要違規嗎?)
然後我趕緊跟家人提醒開車來接我的時候記得戴上口罩,然後就覺得我都刻意致電證實了,應該很多高雄人不知道,所以趁空檔發了粉專文,旨在 #提醒大家5月19日後高雄升級第三級所以連開車都視同外出要戴口罩 #不然會開罰。
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這個是5/16某些群組傳出來所謂的假消息或甚至有「假造的傳單」這回事,我只知道連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都寫到:
「網傳「高雄、台南、桃園、台中等縣市,5月17日起開始,騎機車未戴口罩者,會被開罰3000到15000元」—> 此傳言是在 #2021年5月14日到5月18日流傳,查核報告在2021年5月15日發布時,此傳言為錯誤訊息。在此期間,僅台北市和新北市為第三級疫情警戒,民眾外出不管走路或騎機車均需戴口罩;而高雄、台南、桃園、台中等,為二級疫情警戒,並未針對「騎機車未戴口罩」開罰。」
#也就是說在5/14就有這樣的傳言,而我5/20才看到這樣的相關傳言,我根本不是發布這個傳言的人。
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也寫出「綜合以上,傳言在5月14日到18日流傳期間,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但從2021年5月19日起,全台升級為第三級疫情警戒,外出均需戴口罩,騎機車、開車也必須戴口罩,不遵守規定而歸勸無效者,將被開罰。」—>也就是說在5/19以前高雄的確開車不用戴口罩,那之前的是假訊息沒錯,但是5/19後, #的確開車不戴口罩會被罰3000-15000就是真實的消息。
那請問我在5/20致電1999查證後公布這則訊息,到底哪裡有假消息(??)
看了一下民視新聞的新聞稿(我發現新聞稿的內容也有修改,我凌晨時看到的跟一開始又不一樣,想必也是滾動式修正,因邁邁市長說話了所以又修改添加內容。我只有截到部分)
我現在看到寫的是:
「網傳有民眾在高雄開車,駕駛沒戴口罩被開罰1萬5,打電話給1999還說「訊息是正確的」。高雄市新聞局駁斥,「根本沒有這張罰單」,這是個假消息。」
「短短一天,網路上瘋狂轉傳一個消息,指稱有高雄民眾在街上開車時,看到前面車輛駕駛,因為開車沒戴口罩而「被開罰單」。民眾撥電1999後,對方回答說,「因為全台進入第三級防護...開車也是要戴口罩。」高雄市新聞局對此回覆說,「根本沒有這張罰單,這是個假消息」,請民眾不用恐慌。⋯⋯」
然後這則新聞的最下面附上我一開始的原文截圖,寫上「網傳民眾開車沒戴口罩遭開罰」,所以從頭到尾,都是在講之前那個不知名的第一個網友釋出的訊息,只是最後面用了我的貼文截圖,讓大家誤認為這個一開始傳出消息的人是我。
我王姿允醫師本人,在5/20打電話問1999的問題是「開車是不是真的要戴口罩不然會開罰」,啊市府包括市長跟衛生局的回覆都是「沒錯,開車不戴口罩要開罰。」
請問這跟高雄新聞局駁斥有這張15000的罰單有何關係?我沒問也不care有沒有過這張罰單啊!我也沒有在粉專貼文宣導「問過1999,有人被罰了15000是正確的喔」。
所以新聞內容從頭到尾都用「網傳」兩個字,不敢用「王姿允醫師」(因為這樣我也無法咎責吧?網友要自己腦補媒體是不用負責的🤷♀️)
如果直接訪問新聞局「有人說有因開車沒戴口罩被罰15000請問是正確的嗎?」那當然新聞局的反應是「沒這張罰單,這是假消息。」
然後在最後放上我的貼文,讓大家覺得我就是內文裡的「網傳」跟「致電1999」的發文跟「新聞局的回覆」,其實造成我很大的困擾☹️(記者朋友覺得放一個醫師的相關貼文比較聳動?有想過這樣可以置入想要引人誤會帶給別人的傷害嗎?應該不會,因為發新聞的人連具名都沒有)
身為一個基層家醫科醫師,每天都在想如何能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不管是健康飲食的重要、喝酒的危害,因應每天瞬息萬變的疫情,有任何政府重大防疫訊息我都隨時幫忙宣導,義不容辭,即使我只是個無名小卒。
#試問在看到我的文章前有多少人不知道高雄升級三級後開車要戴口罩?
那些說我是假消息的人,難道你要讓別人誤以為「開車不用戴口罩」,然後被罰款嗎?難道這不是個很重要,而且很多人都會質疑真實性或誤觸的政令嗎?
為何特地求證最新的消息後分享還要遭受攻擊?
有人說我是公眾人物,寫個什麼文就會造成誰的影響,那你們見識到媒體斷章取義跟移花接木的力量有多大了嗎?可以把一個初衷是想幫政府宣導,怕有人觸法被罰款的醫師的善意,扭曲成一個「散播假消息的醫師」。
還有留言要我鄭重道歉(??)說他為了澄清這個「假消息」而幫我擦屁股之類的。
Well⋯⋯我想了一整晚,覺得最需要好好被我鄭重道歉的,就是我的孩子們,媽媽為了無關緊要人們的言語而影響情緒,連帶昨晚只幫妳們唸了一本書,讓我覺得對妳們很歉疚⋯😞(下次一定不會了)
人生難免遇到被誤解或善意被扭曲,被穿鑿附會、被移花接木、被毀謗栽贓,或好心被雷劈的事情比比皆是,但就像我常跟我學員說的,把心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人,那些現實生活中根本不重要的人事物,或某些酸言閒語,都不值得影響我們陪伴家人跟照顧病人的情緒啊😌
有人說要不要對記者或網友提告毀謗?痾⋯⋯麻煩大家把力氣花在防疫跟保護自己跟家人好嗎?如果被某些人見獵心喜逮到覺得可以見縫插針不求證就罵罵醫師也爽的機會,那就隨她們去吧~~恕我對這個議題不再一一回覆。
都什麼時候了,有這樣的氣力,不如好好陪伴家人跟珍惜還活著的每一天。
#重申口罩麻煩記得戴好
#做對的事情自己心安理得就好
#世界再不友善我們還是要行善
#我還真不知道原來同個新聞連結可以一直改內文
王姿允醫師診所 在 關於我們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八卦
王姿允醫師,4+2R,代謝飲食法,增肌減脂,瘦身,減重,三高,孕產婦體重管理....約診時間:週一9:00-12:00、週二9:00-17:00、週三9:00-12:00、週四9:00-12:00、隔週 . ... <看更多>
王姿允醫師診所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祕笈。 - YouTube 的八卦
王姿允醫師 是全台少數擁有多項專長(肥胖醫學、老年醫學、骨鬆醫學、美容醫學)的家庭醫學專科醫師。也是「4+2R代謝飲食法」的創始人,「4+2R」是王姿允醫師以自身減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