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很典型的處女座!龜毛,又很挑!不管是食衣住行育樂,甚至是男人!
過去曾經「空亡」嫁不對人,但恢單這10年過去,看開很多、也想清楚很多,或許也該謝謝那個人,才有今天獨立、做自己、愛自己、並且一切靠自己的呂文婉!
努力充實內在之餘,外在維持也十分重要……由內而外的精進,在在都是愛自己的表現!
因為工作,幾乎天天得上妝,長期累積對肌膚造成極大負擔……關於保養,我絲毫不敢懈怠,畢竟靠臉吃飯呀~😁
一直以來,有關醫美的都不想碰,我深信,每天勤勞地塗塗抹抹、敷面膜應該還是可以抵抗歲月摧殘,但......到了50歲,愈來愈力不從心😔地心引力的作用,臉部肌膚就是會垂,比方說嘴邊肉,還有眼皮……那是我即使敷再多面膜也無法“力挽狂瀾”!
最近跟幾個年齡相仿的好朋友深聊,有些觀念慢慢被調整了,其實適度做些「醫美」,只要不是侵入性的,像是雷射、飛梭、皮秒或是電波,找對的醫生、正牌的儀器,當作固定深層保養,不但可以幫女人hold住青春,甚至看起來更年輕!
呵呵,近來很多人看到我都說,為什麼50歲了,皮膚還這麼好,看起來超年輕!平時我真的很認真保養啦!加上上個月決定去做林心如代言的#鳳凰電波,讓我原本有些下垂的皮膚歸位,自己照鏡子都覺得,啊呦!原本有點走鐘的蘋果肌,都變得澎彈緊實了!比30歲時的皮膚更透亮、緊緻,滿滿的膠原蛋白,不美都難😂
很開心在半百的此時,能跟粉絲們分享我個人保養以及變漂亮的心得!follow me!跟文婉一樣,別被年齡擊敗!
愛水的姐妹們,如果妳選擇的是微整、動刀整形,或者是侵 入性的針劑(比方說打肉毒、膠原蛋白之類的),切記慎選醫師,我建議一定要找專科醫師比較安心。簡單來說,微整就一定要是 #皮膚專科,動刀請找經驗豐富的整形外科。
打鳳凰電波,對從來不碰醫美的我是一大突破!既然決定要做,就要做有#原廠認證的,畢竟市面上充斥太多仿冒機,還有回填探頭……花錢沒效事小,毀容才可怕!
我來告訴大家如何認明鳳凰電波原廠機☝
第一步:至鳳凰電波原廠官網查詢認證診所
第二步:請醫師當面拆封原廠探頭外盒並安裝
另外就像我前面所說,醫生會不會操作、經驗夠不夠、是不是皮膚專科醫生更是重要關鍵,so我在姊妹建議之下,特別專程從台北跑到高雄 #彭賢禮皮膚科 診所(國際館),用的是正牌儀器,而且由皮膚專科醫生操作,這讓我非常放心!你不一定要跟我一樣大老遠跑到高雄,當然如果你要這樣做,絕對可以放120個心!如果想在台北或者是其他地方做鳳凰電波,請務必把握兩大要點:
一、請確認是否為原廠儀器,探頭外包裝是否有防偽標籤
二、操作醫師是否獲得原廠認證
老話一句,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想變美隨時開始都不嫌太遲⋯⋯😊❤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NanaQ,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我的極簡生活|下班日常】 18:00 準時下班 18:20 去超市買堅果、墨魚義大利麵 19:00 回家、煮飯 19:20 吃晚餐 20:00 洗碗、清理廚房檯面 20:10 洗澡、擦凡士林當保養品、吹頭髮 20:40 點香氛蠟燭、用電腦 21:00 練琴 21:30 用電腦、滑手機 22:30...
獨立做自己 在 成語蕎 Jenny Cheng Facebook 八卦
前一秒信誓旦旦說只愛魏璎珞,不娶她終身不娶,下一秒說著為了保護心愛的女人,只好娶了別人!這個世代也是充斥著畏縮懦弱只會說好聽話的男人,沒肩膀承擔事情,認真覺得女人還比較有guts! 延禧攻略深得人心,因為演活了現代女性的獨立,做自己,智慧應變,敢言敢愛敢恨及不屈不撓的精神,現代新女性都嚮往的範兒
獨立做自己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藉由「不要」和「不是」所標誌的自己,是模糊的,缺乏主體意志,只有被動的拒絕。唯有努力深入自我的核心,與內心的動力結合,才能擁有做自己的能量。
我們可以這樣想像─ 當自己成為一輛有方向、有動力的火車,自然不會為別人打轉。如果自己沒有行進的方向,別人指東,就故意往西,把「不配合別人」當作是「做自己」,是不可能到達目的地的。
而更成熟的人,不僅是朝單一目標直線奔馳,還能在行進路程中,考慮關係者的存在,有意識的規劃接駁與停靠,當自己的需求和他者的需求合一,做自己就不自私了。
充分連接自性全體的人,才能真正做自己。唯有努力深入自我的核心,與內心的動力結合,才能擁有做自己的能量。
摘錄自《#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作者所談的自我,是一個多面向的自我,而非頭腦的單一認定。先認識了自己,包括身、心、靈不同層次,才有所謂做自己。
我們內在常有各種逃避,這些逃避都讓我們對自己的觀照不全面。沒有認識,更難說到接納與肯定,在虛無的基礎上,愛自己也就難紮根。
祝願您,多以「可以」建設自己,這可以更有彈性,也具創意!
... ... ... ... ... ... ... ... ... ... ... ... ... ... ...
認識自我 再做自己
【文/ 鄧惠文】
有對姐妹,妹妹經常出國旅遊,每次出遠門,就把兩隻狗送到姐姐家照顧。多年來,姐姐都無條件的幫忙,不管何時、不論頻率,有求必應。如今兩人都到了中年,妹妹繼續行遍天下,想去哪裡,動念就動身,不曾顧慮自己養著兩隻狗。這一回妹妹又留個訊息說:「下週一要出發去歐洲,狗狗帶到妳家。」
姐姐問:「去多久?」
妹妹回覆:「不知道。我旅行最討厭固定行程。一、兩個月或是更久吧,看心情。」
狗隨時要來就來也罷了,連待多久都不定,姐姐突然覺得受夠了。「我妹妹在玩樂,可是我卻在幫她洗狗、遛狗、撿狗大便,我需要一輩子這樣嗎?」
她下定決心,要開始做自己,設界限,於是當場回了:「我不想幫妳顧狗了。」
妹妹憤怒的大罵:「妳不可以不顧!我行程都訂好了,不能退款的!」
姐姐反問:「難道幫妳顧狗是我的義務嗎?不能說不嗎?」
妹妹說:「每次都是妳顧,妳就算要改變也要有預告期,說變就變,我要怎麼辦?」
妹妹認為姐姐一向都願意幫她照顧狗,所以她訂旅遊時沒有考慮狗的問題,姐姐現在突然改變,造成她的損失,真是太無理了。
姐姐指責妹妹:「妳一直我行我素,都在做自己,現在我也要做自己!」
妹妹指責姐姐:「妳連姐姐都做不好,要做什麼自己!」姐姐竟一時語塞。
這兩位,真是為了做自己而爭執嗎?
我們很容易認為妹妹「很會做自己」,自私的做自己,卻不讓姐姐做自己;但是卻不容易看懂姐姐為什麼無法做自己,以及,歸根究柢,妹妹其實也沒有做自己。
妹妹送狗來就收,累積了十幾年變成習慣之後,突然想改變的姐姐,現在才要開始做自己?那她以前做的是什麼?難道是被鬼附身,沒有自主意識嗎?她說,以前覺得父母都已不在人世,妹妹只有她這個親人,狗不就像妹妹的小孩嗎?那麼,妹妹要出國,阿姨怎麼可以不顧外甥……
仔細想想,姐姐就是這樣一個溫柔的人,這不也是一種做自己嗎?提供無條件的照顧,做著她想扮演的「理想家人」。這麼做時,並沒有人強力逼迫她,驅動她的是一種自我認知─ 「我是有情有義的家人」,這也是她自我中重要的一部分。
問題是,這個部分的自我未能與其他部分的自我整合。而現在的她,覺察到自我還有其他部分,或許是渴望自由,或許是羨慕妹妹,或許慨嘆妹妹沒有回饋相應的情感。如果她從此拋卻過往,從自我的那端轉向這端,她仍然只是做著部分的自己,以前主導的那部分,那個想做「理想家人」的她,一定會經常發出指責的聲音:「妳不是個好姐姐!」、「爸媽在天上看妳會搖頭!」於是她會反覆無常,或是為了平息內疚而放大妹妹的不是,加以指責,結果姐妹情誼破壞殆盡,既要如此,當年何必那麼盡心照顧狗呢?
如果她想做真正的自己,必須先認清自己有很多面向,各種部分都需要被重視,在理想與耐力、付出與獲得之間,她必須做出選擇,一方面能肯定自己以前選擇做理想家人的價值,另一方面能接納自己曾經疏忽了其他欲求,如此才能克服內心矛盾,不再被他人的道理迷惑,明確的執行自我的新模式。
至於那位要出門就出門、養著狗卻拿姐姐當保母的妹妹,她是在做自己嗎?試問,哪一個人會認為「我就是要自私,只管自己不管別人」?誰的自性完全沒有一點點善、一點點愛?為什麼妹妹會變成這個樣子,也耐人尋味。她需要把自己的界限大幅擴張,甚至到了侵犯他人的程度,很可能是抱持著「如果我考慮別人太多,我會有損失」的信念,這種信念往往源於心理的創傷經驗,受損的恐懼主宰了她的行為,她把界限往外推,是為了預防自己被壓縮,這是一種防衛行為。
就這點而言,我們也可以說她並沒有在做自己,她注重了自由,卻無法兼顧自我中善與愛的那部分。一個人必須有足夠的勇氣,不怕吃虧,才能多體諒他人。她在這部分缺損了,只好一直做著被討厭的人。
姐姐與妹妹,都活在部分自我的防衛之中。她們藉著彼此的糾纏與指責,把無法處理的部分丟給另一個人。她們需要認清問題,協助彼此開發完整的自我。如果姐姐能表露對妹妹多采生活的羨慕,坦承自己生活的匱乏與自卑感,而妹妹能覺察她對於姐姐的依賴,不再藉著姐姐的溺愛逃避父母已經離世、沒有後盾的失落,兩人將有機會翻轉現有的角色對應。想像姐姐有一天能開心依賴妹妹傳授的旅遊祕技,姐姐不再只是道德優越的服務提供者,妹妹也不再只是任性的剝削者,兩人都能更加完整的做人。
愛自己等於自私嗎?這個公式非常複雜。在充分了解自我之前,人們只能藉由與他人對照來想像自我,例如,兩歲幼兒都很喜歡說「我不要」,心理治療師會告訴爸媽,這孩子是在發展自我感。如果一個大人對於做自己的想像,仍然只有「我不要」,可見他尚未突破幼兒期的課題。
嚷著要做自己的中年人很多,說起要如何做時,大多只是「我不要再配合他」、「我不要再聽她的」或「我要去學新東西」、「我要去旅行」,如果可能,大概也想換個新伴侶吧!
這種藉由「不要」和「不是」所標誌的自己,是模糊的,缺乏主體意志,只有被動的拒絕。唯有努力深入自我的核心,與內心的動力結合,才能擁有做自己的能量。
我們可以這樣想像─ 當自己成為一輛有方向、有動力的火車,自然不會為別人打轉。如果自己沒有行進的方向,別人指東,就故意往西,把「不配合別人」當作是「做自己」,是不可能到達目的地的。而更成熟的人,不僅是朝單一目標直線奔馳,還能在行進路程中,考慮關係者的存在,有意識的規劃接駁與停靠,當自己的需求和他者的需求合一,做自己就不自私了。
再者,我們也常以為做自己就難免惹人厭,其實不然。惹人厭的傢伙是搞不清楚狀況、無視界限的人,他的自我過分膨脹,以至於干擾他人。因為他的自我跟別人攪和在一起,他無法靠自己感到快樂,也無法獨立處理生活的複雜,只能壓榨別人來幫助自己得到滿足,那不是做自己,而是一直在收編他人,一點也不獨立。獨立做自己的人,不需要增添別人麻煩,如同孔子早為我們提供的熟齡智慧,「從心所欲,不逾矩」。
修通自我的人,與他人不會處於對立的關係,而是超越衝突,並且以愛相待。人不可能好好的做自己而跟別人沒有關聯。即使是單身生活者,也會以某種形式與別人互動。例如,要丟一個破盤子時,你會想到收垃圾的人,小心的用報紙包裹,不想刺傷那素未謀面的人,這就是一個例子。
自我存在於與他人他物的關係之中,真的要做自己,務必通徹對他人、他物的恐懼與防衛,全面的認領,才能為自我的火車畫定有意義的路線圖,希望恣意奔馳,並不代表需要撞爛周圍的人事物。擁有完整的自己,也會擁有與外界和諧的關係。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
➤博客來獨家扉頁:https://bit.ly/3c9jUVS
➤誠品獨家書衣:https://bit.ly/3in05vk
➤MOMO:https://bit.ly/39XGXR6
➤天下文化:https://bit.ly/3c59iHK
➤readmoo:https://bit.ly/2YeUZrW
➤Kobo:https://bit.ly/39j7EAj
✔《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新書見面會
★現場79折優惠銷售《我想看你變老的樣子》,歡迎到場購書。
➤3∕14(日)14:30 台北.誠品信義店 6樓視聽室
➤3∕20(六)14:30 台中.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110演講廳
➤4∕17(六)14:30 高雄.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際會廳
報名去 https://bit.ly/3qOGTtv
天下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bookzone.fans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獨立做自己 在 NanaQ Youtube 的評價
【 我的極簡生活|下班日常】
18:00 準時下班
18:20 去超市買堅果、墨魚義大利麵
19:00 回家、煮飯
19:20 吃晚餐
20:00 洗碗、清理廚房檯面
20:10 洗澡、擦凡士林當保養品、吹頭髮
20:40 點香氛蠟燭、用電腦
21:00 練琴
21:30 用電腦、滑手機
22:30 寫下 3 件感恩的事情
23:00 睡覺
雖然現在我仍然不是一個不用為錢煩惱的人,
但我知道我要的是生活,不是生存,
要過什麼樣子的生活,都是自己決定的。
--
👇跟極簡主義者過一天|慢生活
https://youtu.be/7Ra23HIWzjs
👇跟極簡主義者過一天|環保生活
https://youtu.be/xrAta_IpV_I
👇斷捨離|我丟掉的 15 個東西
https://youtu.be/oaaXl0fPKoE
👇斷捨離|我不再買的 20 個東西
https://youtu.be/h_i_LvCTneI
👇我的環保愛用品
https://youtu.be/423unH7a3yg
—
😊Follow NanaQ ⇊
IG: https://instagram.com/nanaq521
FB: https://www.facebook.com/nanaq521
—
😊Contact Me ⇊
mail: nanaq520@gmail.com
—
Music: www.bensound.com
#日常 #生活 #youtuber #上班 #下班 #vlog #極簡生活

獨立做自己 在 【特派員會客室|《還孩子做自己》導演訪談】 - YouTube 的八卦
特派員會客室|《還孩子 做自己 》導演訪談】- 獨立 特派員本週播出「怪咖系列紀錄片」:《還孩子 做自己 》,記錄了怪咖醫師-李佳燕的故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