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覺得人生短短,希望能多看,多走,多感受。小小的行李箱,曾經承載著我大大的夢想☁️☁️☁️。愛是越分享越多的,願這份愛能伴隨你走遍這個世界❤️❤️❤️
【人生行李箱-陳妍希】
我人生一次重要旅行是九歲時去美國探望阿姨及在美國念書的姊姊,第一次住美國那種獨棟式的房子,第一次知道番茄醬叫ketchup 不叫tomato sause,第一次看全英文的卡通小美人魚,雖然聽不懂,卻還是愛上可愛的Ariel,第一次和阿姨一家去教會,還有第一次學會騎二輪的腳踏車。
2009年,我接到了一齣陸劇,需要離家三個月,那是我第一次離家那麼久去工作。這個紅色行李箱是爸爸買給我,也是我人生中第一個屬於我的行李箱。它伴著我度過了橫店零下六七度的冬天,也陪我度過四處奔走的甘苦。對我來說,紅色的它,象徵著爸爸的愛。
這個世界很大,在不同的角落裡有很多人用很多不一樣的方式生活著。旅行是為了徹底放鬆,和家人朋友創造出美好回憶的時候。祝福紅色行李箱的新主人,願它能伴你創造更多美好回憶。
品牌:samsonite 行李箱
尺吋:59X58X24 CM
---------------------------------------------------------
【第五屆名人愛獻館~人生行李箱獻愛活動】
即日起至 11/16 中午12點止,於「udn買東西購物中心」公益競標,邀請您成為心智障礙學員人生旅途中的天使。
競標網址 http://goo.gl/oqelSj
註:除了藝人朋友自捐行李箱,本活動還有忠欣股份有限公司贊助十只全新來自義大利品牌RONCATO行李箱加入公益競標行列。
獨棟房子英文 在 QQmei Facebook 八卦
【Q媽英文教室】
前兩天陸續分享了想要買房換住house的心得。有網友好奇問:「為什麼妳不把house打成中文?」結果意外獲得長串的討論。所以今天我變身成Q媽不專業房產英文教室,想和大家解釋介紹一下關於英國的House。
在一般中文翻譯裡,House最直覺的當然就是「房屋」「房子」,可是英國人住的House有太多各種不同的型態,我很難精準翻譯成中文,不論是透天、獨棟、別墅,都無法100%到位。
在英國,最常見的House類型,大致分成幾種:
•Detached House:獨棟房屋,一般有前庭後院,前院可停車。室內空間大,通常會有5-6個房間以上。
•Semi-Detached House:半獨立式房屋,也就是一棟房子切成兩半,左右各一戶。雖然是這樣,但在英國來說也算是大房子,具備前庭後院,室內通常4-5房以上。
•Terraced House:算是倫敦最常見的House,一整排連在一起,一排會有10戶以上,很多是修建於維多利亞時期。這種房子算是想從公寓換成House 的入門款,有後院但通常沒有可停車的前院。
•Townhouse:也是連在一起的排房,但規模較小,大概4-6戶一排。Townhouse比較常見於新式社區,通常會有獨立的後院和共用的前院花園,還會帶獨立的平面或地下車位,價格也比Terraced House昂貴。蠻多華人或是非英國人喜歡買這種房型。
•Bungalow:單層樓的獨棟房子,大多位於郊區環境較好的地段,是英國許多老人家退休後的首選(不用爬樓梯)
除了上述幾種House,其他還會有Cottage (鄉間度假小屋)、Mews House(早期馬房改建的小型房子)等。
====
以上,就是我很難把House 寫成中文的原因,因為實在太多類型了,翻成任何一個中文名詞都沒有辦法精準表達,並不是ABC或BBC故意烙英文(況且我是土生土長台灣人)
話說回來,英國對比歐洲其他國家或美國,房價算是相對高昂了,尤其在寸土寸金的倫敦,一般普遍民眾住的多半是連在一起的Terraced House 房型。 當然,倫敦每一區的房價差異很大,可能同預算在這一區只能住連排房子、但往遠一點開車20分鐘就可住到獨棟。
落落長的一篇,最後就來帶大家來個豪宅賞析。 這是距離我們家開車約7分鐘的大房子,這種在英國就稱作Detached house。我們家這區在倫敦算是房價偏高的中產階級區域,不過這棟的開價大約不到2億。 比起台北市的房子來說,大家覺得是否有划算?(雖然我也是個買不起 😆)現在台北蛋黃區的房子為什麼隨便都破億啊啊啊
(話說大家喜歡這類分享嗎? 我不是想轉型成房產部落客 #有這種部落客? 單純覺得看房很有趣,所以很想分享給大家。 若大家不喜歡,那以後我就不po了(任性))
獨棟房子英文 在 QQmei Facebook 八卦
其實最近這陣子依舊在默默看房中,算了算,這個月來已經看了將近20間房子!朋友都說,從看房到真正買下房子,可能需要看到上百間才有辦法決定,現在的我終於能理解(我們現在住的這間是預售新成屋,所以當初沒有太多看房的經驗啊)
買房的過程之所以這麼峰迴路轉,是因為必須在「預算內」買到「符合夫妻雙方需求」的房子。我的需求之前曾在粉絲團提過,自己在意的是隱私、安靜、採光,所以在大馬路上、地鐵鐵軌旁、窗戶太少、空間不夠通透、後花園會被高建築擋住等的物件都不考慮。可是DDC呢,他的第一考量卻是「車位」,他最想要的房子就是前院或是地下有停車位可以保護他的愛車。為了這個,我幾度和他鬧不愉快!
老實說,倫敦(非Zone1市中心)和台北市相比,算是沒有這麼難停車!考上駕照買車之後,即可以繳交幾千元台幣不等的費用,向政府申請居民街邊停車證。由於區域都有限定,我這區的居民不能去停你那區的車位,所以基本上,路邊停車並不是這麼難找到車位。也因此,大部分的倫敦人,都已經很習慣把車子停在自家門前的街上。除非住的社區本身就有提供Off Street Parking,或是自家前院可停車,但這都是可遇不可求。
問題來啦!就是因為DDC太在意車,希望可以無時無刻從家裡欣賞到他的愛車,所以他看房時的首選就是前院或地下可停車,如果沒有自帶停車位,他就會用「先入為主」的觀念去嫌棄這間房;如果有帶車位,就算房子有些缺點他也視而不見。這讓我非常相當之不爽!!
畢竟他可知道,在倫敦市內,要前院/地下可停車的房型,幾乎是Detached house、Semi-detached house(獨棟或半獨立式房屋),或是新式Townhouse,這種房子當然好,我也愛,但就是很貴價格不可愛啊啊啊。
「為了一台百萬的車子,去買一個貴千萬台幣的房子,值得嗎?值得嗎?」(而且自家前院停車一樣是露天的哦)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房陷入的瓶頸。 想當初多麼希望DDC趕快買車,可以載我們全家出遊;沒想到DDC買車後整個陷入男人愛車的輪迴,不准孩子在車上吃東西就算了、現在連看房也彷彿在為他的愛車買房。
人生啊~ 是DDC太偏執還是我想得不夠多?
#家有愛車成癡老公的朋友們請一起取暖
#圖為前幾天看到的一間House擁有美麗後花園
===
/英國房產英文小知識/
1. 英國的新建案稱作New Build
2. 公寓叫做Flat(美式用語是Apartment)
3. 如果社區或是房子本身有帶車位稱作Off Street Parking,但基本上都是露天的,車子一樣會風吹日曬雨淋
4. 如果想要找House有帶地下停車位的,通常得找新式Townhouse,但這種房子選擇不多且價格多半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