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森林日,屏東龍貓隧道秘境,處處都有無所不在!
只要用心探索,就會發現龍貓可能出沒的森林,這片森林是屏東平地造林的一處角落!
不過今天不談龍貓,要談談屏東對於造林、禁伐的努力。
上任以來, #屏東種樹突破百萬棵,平地和山坡地獎勵造林更達4,316公頃,種下台灣原生樹種,讓土地上有更多茂密綠蔭。
屏東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每年更達25,000公頃,面積佔全國40%,是各縣市第一,與部落族人共同守護山林。
森林是維持台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環境,一定要全力守護,才能讓生態永續。
最近降雨較少,天乾物燥,請大家一起保護森林,小心用火,避免森林火災。
#你也有私藏的龍貓隧道森林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期因應台灣加入WTO,對於農業產業結構面多有調整。其中,為提升農地利用降低休廢耕面積,增加平原地區森林綠地,於91年至102年間推出平地造林政策,以造林獎勵金的方式鼓勵全民造林。 而今,平地造林林相均已完整,政策目的業已達成,但因造林樹種及相關法規的限制,使得造林地無法提升附加價值,未能有效創造農...
獎勵造林 在 李進勇 Facebook 八卦
雲林縣政府今日與台塑公司舉行第二次的溝通平台,感謝台塑公司董事長林健男親自參與,希望日後雙方的溝通愈來愈順暢,讓雲林縣與台塑能共生共榮,努力消弭污染,維護民眾的健康。
今日會議結論如下:
議題一、污染減量
(1) 推動台塑具體承諾配合本府自治條例研定,停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改用乾淨燃料。
結論:自治條例業已公告實施,不需列入本平台討論。
(2) 推動麥寮港船舶靠岸使用岸電系統。
結論:台塑企業將在104年8月底前提供完整的評估報告送縣府。
(3) 請台塑負責濁水溪出海口裸露地改善,有效降低揚塵。
結論:1.縣府所提三項建議台塑企業協助事項:濁水溪(堤防內)西濱大橋至出海口裸露地綠覆施作、濁水溪出海口河口抽砂作業及持續新植撫育濁水溪堤防外之非林務局管轄之防風林,雙方幕僚小組在7月底前協商。2.台塑企業表示:六輕廠區用水量僅占濁水溪水量2%。
議題二、成立專責監測及應變機制
子議題包含:
請台塑成立或建置下列機制:(1) 成立毒災專責應變隊。
結論:1.依照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規定,運作廠場有危害預防及緊急應變之責。2.台塑企業表示「六輕廠區消防隊」將正名為「六輕廠區毒災應變暨消防隊」並已符合國家級應變能力,台塑企業將於8月15日前舉行演練。 (2) 建立排放管道指紋資料庫。
結論:1.環保局函文環保署制訂煙道PM2.5及PM10檢測方法。2.在環保署未制定檢測方法之前,台塑企業及環保局洽相關機構是否有可行之檢測方法及能力後再研議。(3) 協助執行氣象資料調查與建置。
結論:高空氣象資料台塑企業將依專業性考量選擇具代表性之數據進行分析,預計105年6月底前完成;低空氣象資料,將設置10座測站,監測低空風向、風速等氣象資料,將於104年11月底前與環保局連線。未來有資料不足的部分後續再補充。(4)鄰近學校進行每季VOCs採樣分析。(5) 建置環安資訊網。
結論:台塑企業同意配合辦理。
議題三、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及協助推動本縣環境教育
子議題包含:
請台塑成立或建置下列機制:
(一)要求所屬及委外廠商員工接受每年至少4小時環境教育課程。(二)請離島工業區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三)擔任企業環境教育領頭羊的角色。
結論:台塑企業同意配合辦理。
議題四、協助處理本縣一般廢棄物
子議題包含:
(一)遇其他縣市焚化爐歲修,短期性協助處理。(二)飛灰及底渣處理。(三)持續協助處理全縣一般廢棄物。
結論:除飛灰及底渣外,台塑企業同意緊急狀況時予以協助處理。
議題五、發展生態工業園區
結論:台塑企業同意配合辦理。
議題六、環境道路養護基金
結論:台塑企業同意民國104~107年每年提撥6,000萬元,共計2億4千萬元整做為環境道路養護基金。
議題七、繼續執行平地造林
結論:
1.台塑企業同意針對政府推動之「黃金廊道造林」及「耕作困難造林」計畫對等補助前10年。2.有關99年8月16日雙方協商會議結論推動2,600公頃造林部分,扣除已完成1,104公頃及前項部分,剩餘面積及結餘款項,縣府建議提供縣府獎勵造林或配合溫室氣體減量法造林減碳,具體執行方式再討論。
議題八、農業安定基金
結論:依民國99年8月16日協議結論第七點:台塑已於民國99-102年提撥30億做為農業安定基金,其餘70億元由台塑企業與縣府向中央爭取。
議題九、成立健康促進基金
結論:台塑企業表示如雲林縣政府成立健康促進基金,將評估參與。
議題十、電力及產業開發協助基金
結論:台塑企業將在7月底前提供自民國88年以來迄今有助釐清相關問題點資料供縣府檢視。
獎勵造林 在 台灣回憶探險團 Facebook 八卦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各地考察,回國後寫成《臺灣考察報告》,當中記述的日治臺灣,是什麼樣子呢?【林業篇】
黨國份子無所不用其極醜化日本時代,常聽到的話術之一就是「日本人盜採臺灣森林」、「日本人把臺灣的樹砍光了運往日本」、「日本經營臺灣都是為了榨取殖民地資源啦」。
奇怪,你們福建省主席陳儀率領的團隊,好像不是這麼說的耶?
《臺灣考察報告》林業的部份,介紹了日本在臺灣是怎麼經營林業的。從林業政策、什麼是視為保障國土安全的「保安林」、做過什麼調查研究、怎麼樣造林、祭出什麼獎勵、如何開採、….一直寫到如何實現林業教育。
而這部分的內容(p.127~p.169),大半內容都是在講如何落實造林、獎勵造林,除了避免森林資源持續開採耗竭的經濟林外,還有保育水土的保安林等等。裡面也附上不少圖表,如圖中條列了1928 ~ 1932的造林與伐木面積的數字,造林的面積都大於砍伐的面積。
如果陳儀率團如此記述的日治臺灣,還能被解讀為「盜採臺灣森林」「只是要榨乾殖民地」,那麼戰後不到30年就造成臺灣森林資源毀滅性浩劫的中華民國政權又算是什麼呢?這難道不是又一個「日治下臺灣人只能吃蕃薯籤」的歷史文盲笑柄嗎?
日本治臺並非完美,其中最具爭議的面向在於臺人無法與日人平起平坐的現實,要批判,必須基於客觀史實評述,才能得到有意義的結論,否則為了服務特定立場模糊了時代面貌,反而使得臺灣人真正值得思考自身處境的歷史失焦。而當時諸多施政,更是值得作為永續經營臺灣的借鏡,以及經營臺灣自我要求的標準。
……..待續
圖右: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於阿里山留影
圖左:《臺灣考察報告》林業內容節錄
延伸閱讀:
1935年,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所描述的日治臺灣 – part 1
https://goo.gl/f9rfDZ
由日本時代中國與臺灣的人均GDP比較,解析中華民國仇日心態的真相
https://goo.gl/SBJly4
--
本文同步刊載於
http://www.twmemory.org/?p=11631
Google+
https://plus.google.com/+TwmemoryOrg
☆☆☆☆☆
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回憶募集中,各位團友若有任何關於台灣的老照片、影片或是文獻,都歡迎投稿與大家分享討論哦~~!
獎勵造林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評價
早期因應台灣加入WTO,對於農業產業結構面多有調整。其中,為提升農地利用降低休廢耕面積,增加平原地區森林綠地,於91年至102年間推出平地造林政策,以造林獎勵金的方式鼓勵全民造林。
而今,平地造林林相均已完整,政策目的業已達成,但因造林樹種及相關法規的限制,使得造林地無法提升附加價值,未能有效創造農村產業升級等問題也相繼浮現。為此,立委蕭美琴今日(3)於經濟委員會中質詢農委會主委曹啟鴻,要求以提升農村產業發展之原則活化造林地,有限度開放平地造林地使用範圍。
平地造林早期因政策考量,開放造林的經濟樹種為烏心石、臺灣肖楠、樟樹、楓香、杜英、台灣櫸等,獎勵造林二十年期滿,目前均已林蔭蒼鬱。但林下空間卻因「平地造林直接給付及種苗配撥實施要點」規定,不得有規定樹種外的栽植及其他設施或農、雜作物。
蕭美琴表示,適合於林下從事的農業經濟類型多元,例如家禽畜牧養殖、林間蔬菜間作或者蕈菇類經濟作物等,均非常適合林蔭之下進行。就花蓮而言,特產山蘇即是一種非常適合於林下養殖的經濟作物,因此,礙於法規限制,未能有效作其他農業使用,對土地利用上十分可惜。
此外,林蔭景觀宜人舒適,對於整體農村產業升級也有相當助益。以花蓮瑞穗鄉富興村為例,村莊內因廣大鳳梨田成名,初級農產及加工均有穩定規模,農業發展蓬勃,村內民眾也引以為榮。而今,在農委會水保局的輔導下,造林人願釋出造林地,由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補助設置電動軌道車,使來往遊客得以低碳漫遊方式徜徉在林蔭間,飽覽農村鳳梨田景觀,對於農村產業加值有極大幫助。
因此,蕭美琴要求農委會考量林下的特有經濟模式,在不違反造林原則之下,適度開放林下空間使用,不但增加造林人經濟收入,農村內的造林地更可帶動休閒遊憩,提升農村產業升級。農委會主委曹啟鴻亦立即回應,將責成林務局重新檢討造林地之使用,以期能將土地達到最有效益利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2AS3Bhbjs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