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每天帶著意識去覺察心裡對自己的各種評價,再把你平時鼓勵好朋友的用詞對自己說,慢慢地你會發現,你對世事的觀察格局變得更大、更寬,不再簡單地拿對與錯、好與壞來審判自己,用慈愛的心,將自己使勁地抱一抱。
當你發現,你越來越能專注在此刻的他人、環境與自己,並從中找到樂趣,而不再是跟朋友聚會,卻狂被網路訊息分心或恍神思緒飄遠,恭喜你,這就是「完整」的感受。
你不再因「過去」的遺憾憂傷、或被「未來」的焦慮擔憂綁架,更自由地在你想要的任一時刻回到「當下」,享受生命。
取自《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
各位朋友,婦女節早安:
「真正的自信,不是自我感覺良好,而是當我感覺不好,我依然『完整』!」
昨天的直播感謝各位朋友參與,蘇心理師的表達相當流暢,歡迎繼續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727851744285974/
我自己的體會是,我可以在心情不好的同時,內在的另一個部分,依然感覺平靜踏實。所以心情不好讓我的生活更豐富,我是真心感謝這些不安、難受的情緒來來去去。
我喜歡作者對「完整」的說法,我自己看了也收穫很多。祝願您,有自信,也完整!
************************************
你無須變成「更好的版本」,你只需要「完整」
【文/ 蘇予昕】
我們都希望,能透過某些行動讓自己升級、成為更好的版本。但是,如果我們在不夠完整的狀態下貿然進行改變,你絕對會遇到各種當機、卡關、自我懷疑,更嚴重地,你會乾脆擺爛,覺得根本不可能更好,進入自暴自棄模式。
所以這個章節,要來和你說明「完整的自己」是什麼「感受」。是的,完整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恢復到原廠設定的天然狀態,不是一個可以量化、訂出分數的標準值,在這個過度吹捧理性、摒棄感受的世代,也許對你來說不是那麼容易「理解」,而這正是要你拋開大腦的理解呀!去體察身體、直覺、情緒的波動到底在對你表達什麼。
以下是我與個案、觀眾、粉絲互動後所整理出的資料,來說明到底趨於「完整」會有哪些感受。
但我必須再次提醒,每個人的個別差異可能會讓你們的感受有所不同,故在本節最後也會提供一些題目,邀請你們找出屬於自己的「完整」感受。
■ 當你對自己的任何情緒、狀態、境遇都越來越平常心
不知你是否也這樣想過:為什麼生命老是要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劇情、一些悲催的遭遇、一些可惡的人到我身上,難道不能讓我順順利利、快快樂樂地過日子就好嗎?
然而事實是,如果沒有經歷這些顛簸的路段,我們可能永遠不會知道「完整」是什麼,沒有這些人事物境引發內心的波瀾,我們可能會過上看似平順,但內心卻混沌空虛、行屍走肉般地餘生。這就是為何有人會告訴你:「越早遇到挫折越幸運」,原因就是你有更多的精力和彈性去重新成為自己。
唯有顛簸、不順心的出現,才能強烈引發我們情緒上的痛苦,而也唯有情緒上的痛苦,才能敦促我們去認識自己,詰問自己最至關重要的提問:「我到底是誰?」
直到某一刻,你可能會拍著腦門頓悟:啊!原來如此,原來宇宙把它們帶到我面前,是為了這個,然後內心湧上一股滿足、平靜、腳踏實地、真切活著的感受,這也就是「完整」帶來的感覺。
也許以上的描述很抽象,但我相信你們當中的某些人一定有過類似的體驗:在走過人生低潮好一陣子之後,才突然懂了,那場悲劇、那樁痛苦的事件,為何會發生在我身上,又帶來了什麼樣的養分,讓我成為我。
所以簡單來說,當你發現自己開始對以往遇到可能會暴跳如雷、心有不甘和逃避不願面對的情境,漸漸地釋懷、淡定以對,甚至能以「第三人稱」的角度去看見自己的狀態,或你能把時間軸拉長去觀想:一年後、三年後、十年後……我還會在乎此刻的事嗎?這些現象的出現,就代表你更趨於「完整」了。
■ 「自我內言」的用詞越來越包容慈愛,自責減少了
你知道自己一天在心中的碎碎念、自言自語大概多少句嗎?答案是七千到一萬句,這個數字可能讓你驚訝「咦∼我有這麼多話嗎?」其實,在你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已不知在內心說過多少「喔∼原來如此!」、「天啊,這根本就在說我嘛!」等「自我內言」(Self-verbalization)。
自我內言的概念是來自加拿大心理學家麥欣保(D.H. Meichenbaum),意指我們在內心說的心裡話,或是那些四下無人時的自言自語,其實我們與內心的對話擁有相當重要的功能,它可以是一種提醒、一種鼓勵、一種宣洩、一種撫慰,也可以是促進思考歷程、解決問題的最佳幫手(像我算數學的時候都不自覺地把數字念出來)。
但大多人在進行自我內言時都處於無意識狀態,將過去的經驗、習慣用語在內心不斷重複,例如一個經常遭受否定的孩子,長大後也會在心中時刻否定自己:「我真差勁,什麼都做不好」、「完蛋了,又失敗了,我註定是個輸家」、「這輩子大概不會有人愛我了」等等。
而我們就是自己最強大的「催眠師」,每天用七千到一萬句話對自己進行洗腦,如果這裡面全都是對自己的憤恨、批判、詛咒,我相信這能量肯定強大到能撼動你的外在生活。
請別擔心、也請暫時放下自責,這並非你一個人的問題,大腦本來就是設計來注意「負向訊息」,以利生存的;你想想,若二十萬年前的人類祖先,生平第一次看到獅子時,是把它當作可愛小動物而非危險,我們還有可能繁衍至今嗎?
所以,我們無須排斥這個容易「負向思考」的自己,只要從此刻開始在心中點亮「覺察」這盞明燈,你就可以在慣性自我否定時「抓到自己」,然後練習「換句話說」。
例如,習慣在出錯時在內心咒罵「我真是笨死了!」的人,先練習抓到「啊∼我發現剛剛在罵自己了耶」,然後輕輕地接納這慣性出現的內在話語,並試著換句話說:「嗯,我的確還不太擅長,但我願意再試一下,我肯定這個願意再試試看的自己!」
試著去感受換句話說後,自己身體的感覺,那就是你更貼近「完整」的狀態,也許你會感覺暖暖的、軟軟的、鬆鬆的,或終於能深深地呼吸,不再需要硬梆梆、肌肉緊繃地面對世界。
你的大腦是很有彈性的,只要每天帶著意識去覺察心裡對自己的各種評價,再把你平時鼓勵好朋友的用詞對自己說,慢慢地你會發現,你對世事的觀察格局變得更大、更寬,不再簡單地拿對與錯、好與壞來審判自己,用慈愛的心,將自己使勁地抱一抱。
■ 身心的恢復力變佳
雖然人人都討厭病痛,但諸多經驗告訴我,是病痛才讓我們開始體驗到「不完整」,開始願意練習「自我接納」,進而淘汰舊有的生活模式,相信身心靈是同一個系統。
在這個時代,還是有不少人認為,頭痛就醫頭,腳痛就醫腳,感冒就吃感冒藥;可是,卻發現怎麼醫都醫不好,或是好了一陣子後又復發,其實這都是忽略心理層面對身體的影響力。
越來越多醫生呼籲,大多疾病都來自於情緒與壓力的累積,吃藥只能治標;想治本,反而要從你的環境、飲食、行動甚至心念調整起。
在意識到「接納力」的重要性前,只要我感冒生病,就會埋怨身體:「怎麼在這重要時刻感冒!是在跟我作對嗎?」或是請醫生開效果最強的、千萬不能嗜睡的藥,讓我可以快點回去工作,但每次都是前一兩個禮拜有用,冷不防吹到風後又復發,體質越醫越虛弱。
現在,每當我生病,第一件會做的不是急忙就醫服藥,而是先回顧最近的生活品質、人際關係、情緒壓力、工作負荷……有沒有任何失去平衡的部分?現在這一刻能做哪些調整?(當然身體不適,還是要請專業醫生診斷治療)而當我們開始發揮接納力,活得越來越完整,定能大幅減少身體的「過勞」現象,讓身心恢復力變得更有彈性。
現代人習慣用腦袋中的意志力、抗壓性來逼迫身體,做多一點、做好一點、沒做完不准走!但身體永遠只能存在於當下,它隨時會有休息、活動、飢渴、排泄等需求。
如果你過度遵從大腦中的聲音(包括你老闆的聲音),忽略身體訊號,就會產生各種過勞類的疾病,例如尿道炎、骨刺、胃食道逆流,甚至是心血管疾病導致的猝死。
切記,身體才是你最該服侍的大老闆,當我們越趨於「完整」,越能允許自己休息、允許自己放鬆;讓耍廢時腦中的罪惡感放個假吧,無用之為大用,接納「無用」的自己,也是邁向完整的一大步。
■ 更能享受於當下,專注地和眼前的人事物真實地接觸
人類的大腦,相較其他動物擁有更多的皮質(cerebral cortex),所以我們更能「回憶過去」和「展望未來」,雖然看似比其他物種有更高的「智商」,卻也逐漸失去了動物本能中的「智慧」,也就是─活在當下的能力。
創傷治療專家大衛.波伽里博士(David Berceli, Ph.D.)觀察到,動物在被追趕、互相打鬥、化險為夷後,都會花一段時間發抖或甩動身體,隨即就能恢復身心的平靜。這個看似平凡的舉動,卻造成人類與動物間的巨大差異─動物不會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即使在自然界每天都得面對豺狼虎豹的生存威脅,它們依然可以透過身體動作宣洩,不殘留恐懼與憂傷。
反觀人類,在各種情緒創傷、工作壓力、人際衝突後,卻經常選擇壓抑、忽略、轉移注意力,身體更是處於「凍結」狀態。
即便暫時看來好像沒事了,這些毒素、垃圾卻依然遺留在我們的身心,久而久之累積成更嚴重的憂鬱、焦慮現象。
蜘蛛人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所以我們更要帶著覺察來運用大腦,它能待在「過去」─「現在」─「未來」三種時間軸的能力;人類的大腦讓我們可以產生回憶,從歷史中學經驗,也可以發想未來,將渴望的圖像加以實踐,但我們也要可以活在當下,專注地待人、處事、照顧自己。
當你發現,你越來越能專注在此刻的他人、環境與自己,並從中找到樂趣,而不再是跟朋友聚會,卻狂被網路訊息分心或恍神思緒飄遠,恭喜你,這就是「完整」的感受。你不再因「過去」的遺憾憂傷、或被「未來」的焦慮擔憂綁架,更自由地在你想要的任一時刻回到「當下」,享受生命。
■ 當與外界意見相左時,既能同理對方,又保有自己立場
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成長背景、擁有不同的信念和思考迴路,意見相左、觀念迥異甚至利益牴觸,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我們卻很常困在「他怎麼都不懂我呢?」、「為什麼他都不照我的話做呢?」,難怪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會說出:「人類的痛苦皆源於人際關係」這樣的重話。
其實人際衝突恰恰是在檢驗我們的「完整」程度。在彼此立場不同時,通常會出現兩種情形,第一種,內心馬上感到憤怒、惱火,想盡辦法說服、辯贏對方,或積極地證明自己是對的;第二種,內心馬上感到焦慮、緊張,害怕對方是否會因此討厭自己、看輕自己,會忽視自己的真實聲音,去認同對方。
雖然這兩種情形表現出的行為截然不同,內心狀態卻頗為相似─都被自己的恐懼攫住了,無法以更全面的視角觀察自己與他人。
第一種人是恐懼失去控制權的感覺,第二種人是恐懼被討厭的感覺,他們都尚未接納自己本來就無法什麼都控制,以及本來就無需被所有人喜愛。
當與人發生對立的時刻,若對自我價值的感受夠「完整」(清楚地理解並接納你的所有優缺點),你較能清明地看見對方和自己的需求、狀態與限制,而不是一味將對方的攻擊往心裡去,引發權力鬥爭或委屈討好;你能清楚分辨,他的情緒是他的,我的情緒是我的,此時的溝通就不會演變成「丟情緒垃圾大戰」,才有可能找出第三條路,一同共好。
.
以上文字取自
活出你的原廠設定:正視內在渴望,完整接納最初始的自己!(書附一分鐘自我接納力小檢測)
3/7全臺各大書店預購中
博客來|https://reurl.cc/4gkbqR
誠 品|https://reurl.cc/e50Vnm
金石堂|https://reurl.cc/VaGm7N
讀 冊|https://reurl.cc/mdWk7Y
三 民|https://reurl.cc/V6pl3N
MOMO|https://reurl.cc/KkKRxm
讀書共和國|https://reurl.cc/j7M5qq
心理測驗:
https://www.bookrep.com.tw/activeimg/project/defaultlife/
.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四代開始,大家每次玩生化危機都可以「屠村」 直到第七集才停下來, 並改成了屠人全家 沒想到第八集居然是集大成(?) 不管是屠村還是屠家,我全都要!!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ordinarygamingstudio Facebook: https://...
「獅虎來了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 Youtube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關於師虎來了評價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師虎來了評價ptt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師虎來了評價ptt的推薦與評價,MOBILE01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師虎來了費用-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師虎來了費用-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獅虎來了評價 在 師虎來了 - YouTube 的評價
獅虎來了評價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八卦
【壽司說書: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經典繪本名著 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 來喝下午茶的老虎 】
夜深了,又到了大家期待的壽司阿姨說故事時間(欸真的有人期待嗎)。今天要說的故事的不是新書,而是有十年歷史的英國經典繪本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來喝下午茶的老虎)。
小女孩蘇菲和媽媽在家喝下午茶,忽然傳來門鈴聲,竟然是隻飢餓的大老虎想和她們共進午茶。母女倆盛情款待老虎,但老虎不客氣的把桌上的茶點一掃而空、吃光冰箱和廚櫃裡所有的食物飲料、爐子上正在煮的晚餐、甚至喝乾水龍頭裡的水,最後感謝她們的招待,揚長而去。
當蘇菲連澡都沒得洗、媽媽為晚餐發愁時,爸爸下班回家了。爸爸聽完母女倆的報告,決定帶全家一起出門上館子,享用一頓美好晚餐。隔天媽媽上市場把食物飲料全補齊,還準備了一大罐老虎食物罐頭,以免哪天老虎又來按門鈴。
但老虎再也沒來過了。
這個無厘頭的故事充滿戲劇張力,結局餘韻無窮,留給讀者極大的想像空間。有人說這個故事是懶得煮飯的主婦編出來呼攏老公的,還有人猜老虎根本是爸爸假扮的。雖然稍微有點長度,但我家三歲半的小寶哥反覆向媽媽點播,聽到幾乎會背,我也讀得心甘情願。難怪這本書十年來都是英國亞馬遜童書排行榜的常勝軍,有高達九百多個五顆星評價。
當初會想找這本書來看,是因為母子倆另一本鍾愛的繪本How to Hide a Lion(獅子要藏在哪裡?)中,小女孩和獅子一起讀的故事書就是The Tiger Who Came to Tea。能由一本好書牽線認識下一本好書,真是書蟲生涯中最幸福的事了。
【延伸閱讀】How to Hide a Lion(獅子要藏在哪裡)三部曲:https://goo.gl/MKMts5
(十二月英文童書團11/28~12/3開團中,老虎獅子都有得買:https://goo.gl/hgK7Ug)
獅虎來了評價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八卦
【三月書團精彩書目之五】忍不住一讀再讀的How to Hide a Lion 獅子要藏在哪裡?
.
★部落格易讀版:http://www.cwyuni.tw/blog/post/43473080
.
真正好看的故事不用冠上任何大道理或教育意義,就足以令人反覆回味。《How to Hide a Lion》(獅子要藏在哪裡?)和續集《How to Hide a Lion from Grandma》(阿嬤來了,獅子要藏在哪裡?)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精彩繪本。情節緊湊,插圖迷人,不論是第一集獅子和小女孩間無條件的信任,或是續集中小女孩和阿嬤的諜對諜過招,讀完都會嘴角上揚,是我和兒子想一再溫習的床邊故事。
.
【How to Hide a Lion】
.
一個大熱天,獅子進城想買一頂帽子,卻嚇壞城裡的居民,成群結隊追著牠喊打。
走投無路的獅子躲進一座花園裡的小房子,恰巧是小女孩愛麗絲的遊戲屋。愛麗絲一點也不怕獅子,熱情邀請他住進家裡,為他摘去鬃毛上的葉子,清理腳掌上的傷口。
為了不驚嚇爸媽,愛麗絲努力把巨大的獅子藏在家中各角落,趁爸媽不注意時再一起出來玩耍。
但某天媽媽上樓時,熟睡的獅子卻怎樣都叫不醒。被媽媽尖叫聲嚇到的獅子倉皇逃出家門,躲在市政廳廣場前的石獅雕像間,意外目擊正在洗劫市政廳的小偷。
英勇的獅子制伏小偷,交由警察法辦。所有人都很驚訝,只有愛麗絲驕傲的說:「我早就說過他是隻好獅子!」
受到市民英雄式歡迎的獅子再也不必東躲西藏,市長還承諾可以送牠任何一件想要的禮物。
而獅子只想要一件東西:就是他一開始進城想買的那頂帽子!
.
※
.
讀完這個魅力十足的故事,一定會忍不住想像:接下來呢?小女孩和獅子會過著什麼樣的日子?
.
【How to Hide a Lion from Grandma】
.
貼心的作者在續集《How to Hide a Lion from Grandma》(阿嬤來了,獅子要藏在哪裡?)中提供了答案,沒有套用首集「獅子從人人喊打變身大英雄」的公式,而重新創造一齣出人意表的歡樂懸疑劇,兩個故事獨立閱讀也不影響趣味性。
.
獅子自從成為鎮上的抓賊大英雄,也被愛麗絲的爸爸接納為家中的一份子,三人一獅快快樂樂生活在一個屋簷下。
某個週末愛麗絲的爸媽出門旅行,阿嬤要來家裡住,老人家要是知道家中養了頭獅子當寵物,不知會有多驚嚇,所以愛麗絲又得想辦法把獅子藏起來。
阿嬤帶來一個巨大而沉重的衣帽箱,說箱子裡只是些帽子和零碎的小玩意兒。愛麗絲很興奮,吵著要用箱裡的衣帽首飾玩打扮遊戲,阿嬤只說「再說吧」。
.
好險,大近視阿嬤完全沒發現獅子的存在,不是把牠當成衣帽架,就是錯認為立燈、毛巾、甚至沙發。
少根筋的阿嬤甚至沒發現獅子一路尾隨她們上超市,只顧著把大量的鮪魚罐頭、牛奶、法國麵包、香蕉、蜂蜜、花生醬狂掃進購物車,回家做了堆積如山的三明治,全部端進臥室裡。
阿嬤解釋,準備這些是因為她半夜嘴饞會想吃宵夜。
.
當天晚上,阿嬤房中傳來狼吞虎嚥的怪聲,愛麗絲透過鑰匙孔偷看,赫然發現阿嬤沒在吃宵夜,而是把所有三明治都丟進那個巨大的衣帽箱。
隔天清早,等不及阿嬤起床的愛麗絲,趴在箱子上偷聽,聽到裡面傳來陣陣打呼聲。不管箱子裡裝了什麼,都絕對不只是衣帽首飾而已!
愛麗絲鼓起勇氣打開神秘的箱子偷看,箱內傳來低吼,獅子緊張撲向箱子保護愛麗絲,翻倒的箱子竟滾出一隻熊!
.
原來啊,當愛麗絲費盡心思藏獅子時,童心未泯的阿嬤也藏了一隻大熊,兩人都以為對方會被自己的寵物嚇壞,所以編了善意的謊言隱瞞。
和愛麗絲的獅子一樣,阿嬤的熊也很友善熱情,「出櫃」後立刻給在場所有人來個愛的熊抱。
祖孫倆與她們再也不必東躲西藏的巨大寵物,最後一起用箱子裡的衣帽首飾玩扮裝遊戲,給旅行回家的爸媽一個大驚喜!
.
【親子共讀筆記】
.
由於篇幅稍長,出版社建議適讀年齡是四到八歲,但情節非常有趣,用字也平易近人,國外網路讀者評價中對這兩本書著迷的孩子年齡多半落在兩歲到五歲。我會推薦給親子共讀已有一段時間、有耐心聽故事的幼稚園小朋友或國小低年級生,大孩子也可以用來練習英文閱讀。我兒兩歲半後就百聽不膩,還堅持要媽媽兩本一起講。
.
共讀較長的英文繪本,前幾遍我會搭配逐句或逐頁中文翻譯,待孩子熟悉故事內容,再視他的反應慢慢省略翻譯。這兩本書我們現在多半用全英文共讀,兩歲八個月的小寶仍聽得津津有味。對小小孩稍嫌複雜的概念,例如獅子抓小偷那段,剛開始用「壞人」簡單帶過,有空時再花點時間用中文解釋什麼是「偷東西」。
.
因為小寶對藏獅子系列太有愛,我家除了一般版,還收藏了2015年10月推出的《How to Hide a Lion》禮物書版,包括一本迷你精裝繪本(尺寸為14 x 13cm)和獅子絨毛玩偶。
禮物書中的迷你繪本,內容與一般版相同,但受限於版面尺寸,縮印後圖文都偏小。優點是輕巧不佔空間,適合成人收藏、送給喜歡這本書的孩子當禮物,或在旅行時隨身攜帶(床邊故事走到哪聽到哪的概念)。平日在家共讀時我還是習慣使用大開本的一般版,比較不傷眼力。
獅子玩偶憨傻的造型還挺忠於原著,我兒一見牠就立刻翻出書櫃裡的平裝版,興奮大叫「一樣的獅子耶!」從此每次讀《How to Hide a Lion》或《How to Hide a Lion from Grandma》時都要抱著這隻小獅子,邊聽故事邊同步演出小劇場,再心滿意足擁著心愛的獅子入眠。
.
【哪裡買?】
.
《How to Hide a Lion》與《How to Hide a Lion from Grandma》的一般版和禮物書,都是三月童書團精選書目, 將於3/1(二)在酪梨壽司臉書開放訂購。
本週會陸續介紹本團精彩書目,開團前一兩天也會公布參考書單和訂購流程。 請鎖定我的臉書,在按讚的地方勾選「搶先看」和「接受通知」,才不會漏掉重要訊息唷。
獅虎來了評價 在 Ordinary Gaming Studio平民遊戲工作室 Youtube 的評價
從四代開始,大家每次玩生化危機都可以「屠村」
直到第七集才停下來, 並改成了屠人全家
沒想到第八集居然是集大成(?)
不管是屠村還是屠家,我全都要!!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ordinarygamingstudio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ordinarygamingstudio
Mewe:
https://mewe.com/p/%E5%B9%B3%E6%B0%91%E9%81%8A%E6%88%B2%E5%B7%A5%E4%BD%9C%E5%AE%A4ordinarygamingstudio
0:00 系列近況
0:56 故事設定
1:44 遊戲流程
2:01 地圖
3:05 玩法/戰鬥
4:47 求生
5:52 缺點
6:29 氣氛
7:18 回歸王道
8:31 總結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u0aV43BsyM/hqdefault.jpg)
獅虎來了評價 在 師虎來了費用-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八卦
2022師虎來了費用討論推薦,在PTT/MOBILE01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找師虎來了費用,師虎來了公司,師傅來了評價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民俗 ... ... <看更多>
獅虎來了評價 在 師虎來了費用-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八卦
2022師虎來了費用討論推薦,在PTT/MOBILE01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找師虎來了費用,師虎來了公司,師傅來了評價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內容就來民俗 ... ... <看更多>
獅虎來了評價 在 關於師虎來了評價 - Mobile01 的八卦
獅虎來 了是一個媒合平台,當然師傅有好有差,有平台的好處是做不好尾款不轉帳,所以做好要儘快驗收。而平台是抽成師傅的當然報價也會提高。 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