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我寫前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推動「高速無料化」--即高速公路橋免收費,呼籲香港廢除所有路橋收費,拉近各區差距,終於見到有第二個相同的倡議,不過諗唔到今次係香港01。
鳩山由紀夫最終失敗了,不是因為政策失敗,而是因為日本311大地震之後,國家發窮惡冇錢;而香港?最大的阻礙係,隧道公司其實全部都係「國企」或者「暗國企」,即親共勢力所把持的權貴。
當然呢個政府仲昆緊市民話「電子道路收費」可以解決塞車,你就知道呢個「倡議」係冇人會理的...... http://plastichk.blogspot.hk/2009/11/blog-post.html
香港01周報 2016-08-19
倡議 回購西隧 三隧全免費 香港做得到
三條過海隧道車流量長期不均,維港兩岸的市民每日飽受塞車之苦,儘管東隧已於本月7日交回政府接管,但政府卻未有急市民所急,提早回購於2023 年專營權才結束的西隧,僅繼續開「空頭支票」指會再做研究處理三隧分流,甚至擴展至研究六隧分流。多年來本港道路交通規劃失當種下塞車禍根,要解決交通擠塞老大難題,政府不妨用大膽思維,多管齊下,盡早回購西隧之餘,亦可因時制宜,待掌控三隧後全面劃一免收隧道費。市民、駕駛者是否仍要繼續在塞車旅程上虛度光陰,主導權從來都在政府手上。
撰文:《香港01》記者
攝影:余俊亮、鍾偉德、李澤彤踏入8 月7 日凌晨,幾個工人爬上東隧出口,用黑布蓋上舊隧道標誌,意味東隧30 年專營權屆滿。政府從此正式手握第二條海底隧道,只剩下西隧由私營企業擁有。不過,對市民大眾而言,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塞車依舊。三隧收費不變,紅隧、東隧繼續擠塞,西隧則暢通無阻。弔詭的是,駕駛者選擇隧道時往往並非出於地理或交通考慮。西隧收費高昂,恍如「富貴車」的專屬通道,令政府在規劃上掣肘處處。
每日早上,紅隧九龍入口車龍排至何文田、油麻地是等閒事,反觀西隧入口往往十分疏落。據運輸署資料顯示,紅隧早上繁忙時段車速為每小時31 公里,東隧每小時33 公里,而西隧則快近一倍達每小時56 公里。
同樣距離,有經濟能力的駕駛者選擇行西隧,隨時可節省一倍時間。
回顧西隧通車以來19 年,其餘兩條隧道車流一直未能有效分流,紅隧目前使用率已達其設計容量147%,東隧用量亦逾九成,反而西隧車流經歷初期上升,但以後一直未有突破,使用率只有其設計容量約一半。
回購價料30 至60 億元
低於港鐵支線造價
到底要根治三隧分流問題,成本約需多少?中大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表示,可從西隧年報中「年度利潤」及「無形經營權」兩個數字看出端倪。
西隧2 0 1 5 年的利潤為8 . 4 3 億元,和過去數年水平相若,顯示西隧可帶來的盈利平穩。政府如有意買入西隧,將利潤乘以專營權餘下年期(即7 年),可得出約59 億元收購價。另外,西隧年報亦有一項名為「無形經營權」的資產,價值隨餘下經營年期遞減,目前值32.3 億元。李兆波解釋,「無形經營權」可理解為透過專營權合約帶來的現金流,故合約剩下的年期愈少,價值愈低。李認為,按此粗略估算,西隧回購價相信會介乎在32 億至59 億元之間。
政府目前坐擁8,600 億元儲備,如有決心處理三隧分流,解決長期困擾香港的交通問題,相信亦是市民樂見。綜觀近年本港大型基建。港珠澳大橋、高鐵香港段等橫跨中港工程,造價動輒上千億;就連港鐵今年10 月通車、只有兩個延伸站的觀塘線延線作價亦要72 億元。回購西隧所需公帑不少,自然要運用得宜,但能藉此理順本港交通命脈,不失為一項值得的投資。西隧回應查詢時亦表明,「對任何商業上可行的方案都持開放態度」,並未關上回購大門。
學者:當年規劃出錯 有必要改正
政府現時再展開三隧分流研究,更計劃將三條連接九龍及新界的隧道即大老山隧道、尖山及沙田嶺隧道,以及獅子山隧道納入研究,湊合成「六隧分流」,冀一併疏導同樣嚴重擠塞的獅子山隧道。隨着大老山隧道專營權兩年後屆滿,屆時政府將擁有三條新界隧道,提早回購西隧的迫切性更加刻不容緩。
當政府掌控三條海底隧道後,不妨用大膽思維,免收三條隧道費。
乍聽下雖似天方夜譚,但配合相宜的政策及配套,免費過海實非不可能。
外界或許質疑當三條隧道免費後,會產生加劇隧道周邊道路擠塞的「副作用」,不過若政府能多動腦筋、善用現有道路政策,「後遺症」也能治理。加上隨着沙中線、中環灣仔繞道、中九龍幹線等大型有助疏道路面擠塞的工程於未來幾年陸續上馬,打通港九兩岸的交通命脈,有助減少車輛駛入市區人車密集的地域。政府也要做好監管角色,避免工程一再延誤,爭取早日通車。然而,三隧免費後亦有助紓緩港鐵車廂擠迫,利多於弊。長遠而言,興建第四條過海隧道的必要性,也值得當局思量。
李兆波指出,雖然劃一免收過海隧道費或會鼓勵更多市民駕車,加劇擠塞情況。不過,他認同問題可隨中環灣仔繞道落成及落實電子道路收費計劃等解決,同時他建議政府調高車輛牌費,遏止私家車增長,即可平衡隧道免費帶來的影響。他續指,解決塞車問題能帶來不少間接無形效益,「例如節省市民時間、甚至可促進消費」,「從西隧流量長期偏低可見政府當年規劃出了問題,以公帑改正有其必要」,更指為解市民每日塞車的燃眉之急,作價稍高亦可接受。
身兼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的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則認為,由免收隧道費引致的擠塞問題難輕言解決,建議政府可先從調整三隧收費着手,收窄價格差異,從而達致分流。
他又指,相信西隧會在洽商回購時「開天索價」,認為政府可透過補貼西隧,平衡三隧收費,相信動用公帑較少,亦可達致類似回購的效果。
各派議員撐回購
政治爭議不大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指,不論是政府、學界還是民間均已討論多年,政府2014 年擱置「紅加東減」後,予人「望天打卦」之感,「諮詢後又諮詢,根本無心處理」。
除學者外,各派議員亦對政府回購西隧持正面意見。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形容回購西隧「絕對有迫切性同需要性」,盡早回購可讓政府掌握營運實際數據,有助實踐三隧分流。他又認為不用待中環灣仔繞道完成後才處理,因和隧道公司談判、修改法例等程序需時,政府應盡早準備。
新民主同盟立法會議員范國威亦稱,目前西隧因收費過高而失去分流作用,「不能忽略香港打工仔及駕車人士因為塞車而喪失的經濟成本」。
他又批評運房局局長張炳良在處理三隧分流上失職,「將任內應要處理的問題,不斷延後, 推諉制定公共政策的政治責任」。
運房局則重申,擁有西隧並非處理三隧分流的先決條件,西隧將於2023 年歸屬政府,目前並無計劃回購西隧。局方又指,收回東隧之後,政府會隨即就隧道分流展開研究。
相關安排主要透過修改各隧道收費機制,影響駕駛者的決定,達致分流。
至於會否免收隧道費,局方則無正面回應。
-----------------------------------------
選舉廣告 自行製作 2016-8-19
-----------------------------------------
獅子山隧道交通情況 在 Tommy Cheung 張秀賢 Facebook 八卦
【立即聯署 向沙田屏風樓說不!】
聯署網址:http://act.tommycheung.hk/
城規會曾於2002年及2003年兩次否決相同申請,並指出當時的發展商以地積比3.5及3.67倍興建住宅為過份(Excessive),亦「有違當初規劃該用地原意」。現時發展商更變本加厲,申請5倍地積比,比附近的公屋更高。此舉等同減少現時公屋、沙田圍及曾大屋一帶的日照及通風,實在不能接受。
同上,城規會指出改劃土地將會令曾大屋一帶視覺(Visual Impact)將會受到嚴重影響。而發展商並沒有於申請中加入從曾大屋一帶的公屋模擬視覺圖,明顯粗疏甚至刻意忍暪公屋局民將會受到的視覺影響,未來將難以望到城門河及沙田公園一帶,有違當初規劃土地原意。
申請錯誤估算車流,對交通影響過為樂觀。事實上,獅子山隧道公路橋面只有兩條行車綫。申行人將現時行車路置放閘門的話,即會在繁忙時間出現車龍倒塞回獅子山隧道公路橋的可能性。現時,該處土地使用者並未有大量車輛,上述情況當然不會在現時出現。可是,當申請項目落成後,隨同穿梭巴士的車流,必定影響獅子山隧道公路橋交通。而申請並未有列出行車路另外的可能性,整體設計及評估粗疏。
申請未有隨附初步環境影響評估(Preliminary EIA)。該處為神召神學院於1954年啟用的校舍,為基督教於新界札根的標記。有63年歷史的建築,至今仍是香港聖經研習中心的會所,繼續傳承歷史並發揮當初土地規劃用途。該土地連同只有數百米距離的神託會靈基營及道風山基督教叢林,被視為沙田區基督教建築群。申請人不但未有顧及上述歷史,更未有提及合適的土地,以補償失去的公共空間及宗教會所。
因此,本人反對上述申請,並要求該土地維持「休憩用地」地帶
聯署網址:http://act.tommycheung.hk/
獅子山隧道交通情況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Facebook 八卦
新聞稿
新民黨與公民力量
反對沙田城門河畔建高樓
新民黨及公民力量對於發展商要求將沙田市地段第310號(現為香港聖經研習中心)由休憩用地改為住宅用地(項目編號Y/ST/36)表示極為關注。公民力量的代表已於上星期五(7月7日)與反對城門河畔建高樓大聯盟的成員一同發起「齊牽手護城河」大行動,向發展商及政府表達反對訴求。
作為沙田區的地標,城門河畔的公共休憩空間對沙田市及居民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因此對於在城門河畔建屋的要求,應該與一般建屋的要求有明顯區别。政府應先「還河於民」,將休憩用途列為城門河畔的優先用途,並且參考世界各地改造河濱的成功例子,藉此重塑沙田市與城門河的關係,為城門河畔的新一輪規劃打下基礎。
新民黨及公民力量反對改劃的理據如下:
違背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在城門河畔增建兩幢樓高33層的住宅大廈,不單會影響山巒景觀,而且加劇區內的屏風效應,阻擋區內通風,令區內空氣質素下降。
道路網絡已超出負荷
附近路段在繁忙時段的交通流量接近飽和,大涌橋路及沙田獅子山隧道公路交匯處的車流量更超出設計容量一半,加上區內將有多個公共屋邨和私人屋苑相繼落成,人口急速膨脹,僅僅剛入伙的水泉澳邨便預計會為沙田區帶來至少29,000新增人口,令交通擠塞情況惡化。
城門河畔發展欠缺規劃及願景,人口急增但公共休憩空間不足
目前沙田區人口接近60萬人,區內配套設施已不足以應付居民的實際需求。我們擔心進一步削減城門河畔的開放空間,將令居民的生活質素下降。
諮詢過程倉促
是次改劃並未經過周詳的公眾諮詢過程,在未有諮詢區議會下便貿然申請將有關用地由「休憩用地」地帶改劃為「住宅(乙類)4」地帶,難免引起社區反響,對區內居民並不公平。
新民黨及公民力量堅持,城門河畔的整體發展必須符合可持續的模式。我們敦促政府就城門河周邊的土地用途作完善規劃,平衡社區、民生、交通及環保需要。對於發展商向城規會提出會議延期,我們希望申請人能夠在此期間聆聽社區聲音,重新考慮發展的利弊,而我們會繼續向各方反映意見,致力保存沙田居民僅有的公共及休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