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故事:【小學雞私奔記 Moonrise Kingdom】
Sam: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Suzy: I don’t know. I want to go on adventures, I think. Not get stuck in one place.
是 Wes Anderson 影迷,也曾經是童軍,《小學雞私奔記》(Moonrise Kingdom)讓我回想起多年前當童軍的各種可笑、狼狽經歷……
「副隊長報到,港島第 237 旅!」
從幼童軍升上童軍,我是小隊中唯一的女生(計算我在內,其實隊員也只不過是五人)。隊長是高材生(後來好像成了新聞工作者),當遇上困難時,我們都全看他(笑)。每個星期天,我們會在柴灣地鐵站集合,一起乘小巴到大潭童軍中心,展開一連串沉悶的步操訓練,然後是野外活動,考取各類型獎章:射箭、游泳、單車、烹飪,應有盡有;還可以參與定向比賽等。雖然活動多姿多彩,但從小就不合群的我,總是幻想着偷走出去探索別的東西,就像電影中童子軍 Sam 帶 Suzy「私奔」,只是一直沒有付諸實行。
第一次露營,也是在大潭童軍中心。整裝待發,滿心歡喜,天公卻不造美。當我們把營帳搭起,吃過自己煮的晚飯,洗完澡準備折返,天卻突然下起狂風暴雨。一整個晚上雷電風雨交加,我們的物資(衣物、手機、袋、食物等)全浸泡於水中,幸好童軍中心有房間給我們暫避,我們就這樣躺在地上休息。
那個晚上,我發了一個夢,我在公園玩耍,爺爺來找我回家,我卻躲着他,並跑到附近的咖啡店買咖啡,在夢中嘗到人生的第一口咖啡,甜甜的。小時候,總是期盼成為大人,可以喝酒、咖啡;成了大人,卻發現現實是苦澀的。
Dear Sam & Suzy: Don’t grow up, it’s a trap!
第二天,天還是沒有放晴,領隊居然要我們在微雨之中爬山地單車,在狹窄的泥濘山路上奔馳,一個不小心便會滾下山,但我們還是硬着頭皮一股勁往前。與期說踏單車,我更像是「騎行」,邊騎邊行。由於地面太濕滑,領隊在其中一個轉彎位往後望向我們時,突然失去平衡,連人帶車滑下山坡,可幸的是樹叢把他攔住了,沒有墜下深淵,亦沒有嚴重受傷。最後,我們狼狽地完成了這接近瘋狂的山地單車體驗。
我想我的野孩子個性就是從那時候培養出來的。長大後,我跳過入北極圈的冰水,闖入過廢墟,亦曾爬上行人天橋的頂部,這些舉動現在回望讓我感到不可置信。也許,就如 Suzy 貿然離家出走一樣,不安於現狀,想擁有不平凡的人生,沒有顧忌,也不會有太多的包袱。
我參加的童軍小隊幾年後因人數不足而解散,最後與其它隊伍合併,但我在中學後便再也沒有踏入童軍這圈子,隊員們也各散東西。在沒有社交媒體的那個年代,彼此之間的聯繋就只能靠電話,失卻了電話號碼,也就是失去了這個人。
沒想到多年後,在中環的 Häagen-Dazs 雪糕店(已結業)看見熟識的身影,隊長依然散發着隊長的風範。我們沒有相認,那一場久別重逢的戲碼只在我的腦海中上映,但不久後卻收到他在臉書上「加我好友」的通知。我到現在還在想他是怎樣找到我的,畢竟我們只知道對方的中文名字,而我臉書帳戶用的是英文綽號。這彷彿是一則愛情故事的開場,只是像 Sam 和 Suzy 的 Puppy love 並沒有發生,我們亦沒有保持聯絡。
成為上班族以後,日子平凡又平淡地過去。某天,情人送上一張卡,上面有《小學雞私奔記》的插畫和一行字:
“Are you depressed?” Sam asks Suzy.
後來的我們,有否失去了年輕時的憧憬與衝勁?
Storyteller:Nabrosh @natachanszewan
Illustrator:Stefunny Yeung
以上為 #StorytellerAprilChallenge 特選插畫,非常感謝所有參與看圖作文的作者。我們收到很多有關以上插畫的故事,接下來,我們將會積極更新網站,並一併展出其他精彩投稿作品,敬請大家期待:
https://bit.ly/2Vaum6w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狂風暴雨作文 在 蕭源中文 Facebook 八卦
[真正的自律:擺脫別人的時間表]
要學會自律,取得成功,其中一項條件,就是要擺脫別人給你的「時間表」。
例如9月21日復課,不少同學下意識覺得「9月21日回復上課,那天起要好好努力」。
但,如果你對DSE很沒信心,為甚麼不另設一個較進取的時間表,例如自行決定9月4日開始努力?
我們慣於當Deadline fighter,其實就是完全活在別人所訂的時間表的最好例子。一定要死線那天才做好?為甚麼不是一星期前?
再譬如夫妻相處,丈夫煲劇煲至夜深,有幾多另一半會自覺地覺得「我今晚看夠了」、「你的時間表是一晚看五集,我是一晚一集」而主動截單,回房睡覺?
運動亦然。丈夫想外出跑兩個圈,太太今晚沒興趣,丈夫心想,好吧,你不跑我也不跑了。
一般人拜祭親友,多是重陽清明,春秋二祭。友人拜祭祖父,每月一次。旁人問起,他道:我為甚麼要跟隨傳統時間表?我每逢想念祖父,就去探他。
小時候,我和一好友立志一起寫科幻小說。幾年後再遇,他說,退休後再寫吧。我沒有依從他的時間表。見面那一年是1998年,第二年,我出版了第一本科幻小說。至今,本地、台灣和內地都可找到我的作品。
活在別人的時間表裡,換個說法就是只有「他律」,沒有「自律」。
你想想,要是不幸第四波疫情到來,又再停課,你的學習是不是又要停下來,等復課才繼續?
老師說一星期交一篇作文,你心想,瘋的,我這麼渴望想讀大學,我作文又這麼差,一星期一篇文是你為我訂的時間表,三天寫一篇文才是我自己定的時間表。
不少中六學生總到聖誕新年,看到身邊人開始發力,自己才緊張起來,這又是一個活在別人時間表的證明。
許多人退休後環遊世界,現在的年輕人才不管這人生節奏:畢業後先遊歷天下。誰說一定要從眾和隨俗?誰說不可以?你想,就行。
不論外間如何狂風暴雨,我有我心中的日月。
哪管虎嘯猿啼,我只跟隨心中鼓聲前進。
由今天起,自己定義自己的人生,寫下專屬於你、獨一無二的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