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日系美白、防曬產品包裝常標示「藥用」,恐讓民眾誤以為是藥品或有特殊療效,食藥署將祭出標示新制,要求標示「藥用」等特定詞句的化妝品須加註警語,強調不具醫療效能。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醫粧組科長張家榮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表示,根據國內規定,進口的化妝品如果含有特定藥品成分,例如染髮、燙髮、制汗劑、部分防曬產品等,必須有許可證才可進口,其餘則以一般化妝品進口,僅需符合衛生標準。
不過,由於各國法規不同,化妝品標示也有所差異,例如日本的美白類產品以「醫藥部外品」管理,業者可在產品上標註「藥用」、「醫藥品」等文字;美國則是將部分防曬產品視為成藥管理,可標示Medicate(藥用),這些文字都可能造成民眾誤解。
張家榮指出,化妝品本來就沒有醫療用途,但許多民眾看到化妝品冠上藥用、醫藥等字眼,常誤以為是藥品或有特殊療效,殊不知只是各國法令差異而生的標示。根據過去統計,進口藥用化妝品以美國、日本的防曬及美白產品為大宗。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65740
特定用途化妝品進口 在 邱品齊醫師幸福美肌大公開 Facebook 八卦
新聞導正..
化妝品別亂買 認明衛署許可最安全(??)
優活健康資訊網 UHO新聞部-2012年06月24日 下午16:00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女性愛美,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化妝品了,不過坊間化粧品種類琳瑯滿目,對於產品標示或其品質是否符合相關法規之規定,提高警覺,在選購化粧品時能把握「停、看、聽」3項原則,可避免使用到有害健康之不良化粧品,以維護自身安全,選用化妝品、清潔滋潤劑等需認明產品上的衛生署許可證字號(??)。
首先,先「停」下來瞭解化粧品的管理規定:化粧品在法規上分為「一般化粧品」及「含藥化粧品」二類,一般化粧品是指一般僅具有滋潤或清潔毛髮與肌膚、遮瑕修飾外貌,或是增添香味等用途的產品,而含藥化粧品則具有衛生署公告特定的成分及功能,如染髮劑、燙髮劑及防曬劑等,且必須領有衛生署許可證字號後,才能製造、進口或販售。
仔細「看」產品外盒或廣告相關訊息:選購時,應仔細看化粧品的產品標示及介紹內容,包括產品用途、製造來源以及保存期限等等。若產品資訊不夠完整,或是過度誇張化粧品效能,則應提高警覺,以免購入來源不明、過期、或是含有可能危害健康成分的不法產品。
勿「聽」信誇大醫療效果的使用心得:化粧品不是藥品,無法治療或預防疾病,對宣稱「消炎」、「預防皮膚炎」、「修補傷口」等涉及醫療效能之詞,不應隨便聽信,另外「立即見效」或「完全無副作用」等過分誇大詞句亦不能輕信,把握了這三項原則,選購或妝品就能找到最適合、也最安全的商品了。
特定用途化妝品進口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八卦
【#TTV焦點】防曬棒韓原文成分列78種 翻成英文剩13種
#熊貝兒編:廠商務必照實標示!
---
有民眾在藥妝店買了一款防曬棒,發現外盒的韓文成分有78種,但業者卻只用英文列出13種,且屬特定用途化妝品,甚至疑似未申請許可字號,據了解,這類型的進口產品都有標示不全的問題,有的連標籤上的英文成分都出現錯字。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標示不明可罰十萬,明年新法實施後將加重處罰,可處一萬到一百萬元以下罰鍰。
#防曬棒 #食藥署 #化妝品
---
【訂閱 #台視新聞 掌握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