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苗放流已見成效
澎湖以海立縣,豐富的海洋資源是我們引以為傲的資產,然而近年漁源逐漸枯竭,種苗放流是維護漁業資源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以沙蟹為例,縣府種苗繁殖場放流量從去年的42萬隻增加到88萬隻,成長2倍,更突破傳統在砂質底潮間帶直接投放的方式,改利用馬尾藻礁,讓沙蟹幼苗躲藏其中,提升活存率及成長速度。
以25%存活率計算,預計1年後沙蟹可達上市體型,再以市價平均每公斤400元計算,約可創造2,200萬元產值,著實增加漁民收益。
提高種苗存活率之外,種苗繁殖場更擴大放流,年放流量超過1,000萬尾以上。放流種類包含枋頭、加志、燕魚、狗鯊、海膽、斑節蝦、沙蝦、狗蝦、沙蟹及大蛤、水晶鳳凰螺、九孔幼苗等高經濟養殖物種。
種苗放流尚需搭配社區自主管理,並與學校結合,擴大海洋生態課程教學,唯有海洋保育觀念向下扎根,澎湖下一代子孫的生態環境才能延續。
9月,在秋天螃蟹最肥美時節,農漁局將辦理「菊島優鮮海味季-蟹逅澎湖金蝦趴」活動,邀請大家一起來享受放流的成效。
物種豐富度計算 在 李怡 Facebook 八卦
劉振鵬博士近日就我在在1996年出版的書《香港一九九七》作評論,指為「現代預言」。最近復有日本傳媒重新關注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前途問題開始出現轉折以來,香港歷史的重大轉變。《香港一九九七》此書已經絕版,作為我人生重要經歷部分,我曾將這本書的序言重新刊在2015年出版的《傾聽內心深處的吶喊》一書中,現將此文在此重刊。
洋紫荊的蛻變
(一九九六年,我在台灣出版了一本名為《香港一九九七》的書。近日有人提到這本出版將近二十年的拙著,有人引述我的序言。我重讀舊作,覺得預言雖不是十足準確,但居然大部分未過時。而我寫的序言,至少對我自己是值得留存的。故重刊在這本書中。)
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
青春不變名字叫做皇后
每次買賣陪找到處去奔走
面上沒有表情卻匯聚成就
這是從台灣移居香港的音樂人羅大佑,在九一年初創作的一首流行曲《皇后大道東》的其中一節。這首歌一度唱遍香港每一個角落,也流行到台灣及海外。
大概也是從那時開始,不知怎的,「硬幣背後」的「皇后」像,漸漸被一個洋紫荊的圖案取代了。香港的過渡期,從貨幣開始了有形的轉變。洋紫荊,原是香港的市花,漸漸變成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旗、區徽的標誌,也取代了硬幣背後的「皇后」像。
後來,我讀到一篇對香港青年作家董啟章的訪問記。董啟章以他的中篇小說《安卓珍尼》獲得了台灣《聯合文學》的「第八屆小說新人獎」的中篇小說首獎。小說內容模仿科學性的鋪陳,真真假假地虛構香港物種的進化。在訪問中,他談到為寫這小說,他翻閱了香港動植物的資料,從資料中發現,「洋紫荊本來是不存在的,是一種混合物,雜交種,本身沒有更生的能力(不能自行通過傳播花粉繁殖),但我們竟然用它作為香港的象徵,不免有點諷刺。」
香港過去的成功,大概真的是由於香港是中西混合物,雜交種,但大概也真的沒有更生的能力。不過,這種混合物、雜交種,由於已經成功,因此它是怎麼混合的,恐怕也應該讓那些希望它繼續成功的人好好研究。
洋紫荊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區旗、區徽之後,它恐怕仍然是混合物,雜交種。不過這種混合與雜交,已不是原來的中西混合與雜交,而是香港經中西混合後已成為一個有自己性格的實體,以這個實體與中國大陸的傳統政治文化及共產制度下的統治觀念相混合,相雜交。
另一方面,則是以金錢掛帥的香港人,與以權力掛帥的大陸人相混合,相雜交。這個新的洋紫荊(或應稱為一其洋紫荊」),會是什麼形態?會不會繼續使香港成功?全世界都在盯著,都在估算著。但有一樣東西大概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它同樣沒有更生的能力,即不能自行通過傳播花粉繁殖。
因為居住在香港的人,從來沒有自己主宰過香港的命運。英國人的統治不是香港本地人選擇的,九七年「回歸祖國」也不是本地人選擇的。決定香港人的命運、決定香港前途的「中英聯合聲明」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沒有在香港通過全民投票去認可。
既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就很難對香港有歸屬感。因此,香港沒有更生的能力。香港人創造了繁榮,創造了奇蹟。香港人也志在四方,成功人士很少把根紮在香港。
然而,儘管我們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但香港人卻確實奮鬥過、爭取過。在得知自己未來的命運要與中國大陸人民的命運連結一起時,十多年來,相當廣泛的香港人,既爭取在香港建立可以保障現有的法治與自由的民主制度,又忘我地支持中國大陸的民主運動。當然,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些爭取,固然表現出了勇氣,過程也堪稱感人,卻沒有什麼效果,不僅沒有效果,甚至可能更使未來的「主人」提高了警愓,加強了對香港未來實現民主與保持自由、法治的種種限制。
十多年來香港人據理力爭的一幕一幕,筆者都經歷到,親眼看到,也參與了香港輿論界在每一個過程中的敏感反應。有些事情鬧了一陣,香港人也就無可奈何地接受了(當然,不能接受或憂慮較多的則紛紛移民),然後被時光所沖洗又淡忘了。於是,談到對九七後的期待時,一些不利的因素多拋在腦後,或者是一廂情願,或者是既要在香港生活就不得不找點樂觀的理由,許多人都繼續做著香港「一切不變」甚至是「變得更好」的美夢。
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一個文化人,我們的社會責任不應該是向人們催眠,而是要向大眾不斷發出警覺訊號。自由的代價是永恆的警覺。為了使人們不要失去警覺,筆者把過去十多年就香港問題的思考與發表過的評論加以概括,對香港九七後與香港人民生活有關、與投資環境有關、與外界關注的繁榮穩定等有關的二十個問題,作出了筆者個人的分析與估計。本書的要點在介紹筆者所認識的香港過去成功的因素,以及九七後這些因素可能受到的衝擊。整體而言,筆者的結論比較悲觀,而筆者所期待的,是這些悉觀的論點,能對九七後參與香港特區政治的人士,起警惕的作用,從而防止種種不幸的出現,而使情況變得較好。
一九九七對香港來說,固然是政治上的轉折點,但真正的危機相信不會在那一年發生。因為在世界矚目之下,中共兢兢業業地收回香港王權,不但會極為小心不讓這名貴古董打碎,恐怕還會以國家的力量去促使香港的經濟發展,比如撥出中共的外匯儲存,投入香港的股市與房地產業,製造虛假的繁榮。然而,中共收回主權一兩年後,本書所提的種種干預,就隨著中共的政治習性而帶來。那時,香港會變成怎樣呢?
一九九六午二月的香港《信報》,曾發表過一篇對國際投資的占星術專家盧碧琪女士的訪問。在這篇訪問中,這位曾準確預測墨西哥經濟崩潰和金價上升的占星術專家說:「九七年香港的經濟不會有大變,會平穩,但九八年由於政策上的改變,香港的經濟增長會出現問題,但樓市應有好轉,九九年經濟會變壞,二千年將有危險。」又說:「占星術告訴我們,「一國兩制」是不可能的,中國對香港的控制愈來愈緊,而九八年以後的海關管制將嚴重打擊香港經濟。以往的種種自由,如出入口、出入境自由等的喪失,加上稅率上升,香港在二千年會變成一個完全的中國城市,而不只是一個中國人的城市。到時,香港的經濟不會如現在的多元化。在二千年,中國會把港元與美元脫鉤。」「失業問題將惡化。在九九年,不論中國政府現在說什麼,我計算到將有大批大陸移民來港求職。香港的草根階層將受很大影響。」「電視、報章和雜誌會受最大影響。香港將有十二份雜誌關閉,我當然不會說哪十二份。中國會用政策限制新聞自由。」
筆者當然不是要讀者們相信占星術,儘管據稱這位占星術專家在個別的外匯與股市的預測上,有時達九五%的準確性,但有時也完全錯誤。只不過,她的預測,與筆者根據對事實的了解所作的分析,基本趨向卻頗為相似,儘管對一些具體作法,如海關管制、出入口自由的喪失等,筆者尚未至於如此悲觀。但趨向是中共加強控制,香港會變成一個中國城市,則是可以預期的。
當然,最好的情況是,本書的種種分析與預期,都沒有發生,香港仍保有原來的洋紫荊的活力,而不是蛻變成新的混合物—「共洋紫荊」。而最壞的情況是:這本書在九七前就遭到中共喉舌的「大批判」,九七後更遭禁止發行,而筆者也因此而在香港待不下去。
趁此書之出版,筆者要對為本書寫序之沈君山校長及翁松燃教授致謝。松燃兄與我相交近二十年,十多年來,他一直是我理念上極為相近的朋友,我也從他的知識、學問、見解中獲益不少,十多年前,他即參加我們舉辦的「一國兩制」座談,其後又為《九十年代》寫過極其份量的<「一國兩制」芻議>,對香港問題的長期觀察、思考,使他成為我所認識的最有資格對本書作評的人士。君山兄自七一年保釣後即有文字交往。長期以來,他研究及推展兩岸關係,不僅認識深刻,而且經驗豐富。由他從台灣的觀察角度來評我的有關香港一九九七的書,自然也是適當人選。
筆者還要感謝台灣《商業周刊》金惟純先生、何飛鵬先生,他們有志於推動台灣讀者去關心香港的九七發展,顯示出他們的眼光與魄力。胡欣欣小姐幫忙整理稿件,邱近思小姐給予各方面的協助促成比書出版。編輯徐以瑾小姐、曾蘭蕙小姐的盡心盡力,使這本在極為匆忙中寫出來的書有較好的表現。
最後,願上帝祝福香港—我成長及給予我不少機會的地方。(《香港一九九七》序言)
×××
十多年來香港人據理力爭的一幕一幕,筆者都經歷到,也參與了輿論界在每一個過程中的敏感反應。香港人在談到對九七後的期待時,一些不利的因素多拋在腦後,或者是一廂情願,或者是既要在香港生活就不得不找點樂觀的理由,許多人都繼續做著香港「一切不變」甚至是「變得更好」的美夢。
物種豐富度計算 在 名為變態的神父 Facebook 八卦
#神父的鹽
.
「事實」不能侵害到人的「意識」,否則就屬於「非事實」或是「反事實」.
.
而所謂侵害人的意識,即是阻止人們的思考,妨礙他們表現的方式,甚至表達的自由,在議題論辯之中,有兩個層次,其一,是阻止討論,其二,不欣賞不同的意見,實施全然的否定,那意味著,阻止他人的質疑和懷疑,對於事實的形成,並無幫助,而且有害.
.
如同赤潮一般,因為是藻類,所以大量繁殖,因為水裡富含著營養,所以無限增生,因為那是自然的生物,因為那是正確的,於是水體原有的平衡被破壞,溶解氧下降,水裡的其他生物,植物,魚類,紛紛窒息而亡.
.
而這恰巧也是一種汙染.
.
換言之,若有個人或機構,打著「事實」的名目,實則是在破壞整體的討論環境,阻卻任何一個想法的發生,因為是「錯誤」所以沒有存在的必要,因為我是代表「事實」,所以可以恣意審判他人,我們可以說,這就不是在追尋事實了,而是在戕害整體的言論自由.
.
任何事實都是靠「發現」和「懷疑」得來的,包括地球是圓的這件事.
.
先有想知道的驅力,然後有提出想法的人,接著人們去驗證它,可以知道它為真,或為假,就算那是假的說法,也可以做為真實的反面例證.
.
因此,「合理的錯誤」也是事實的一環,若人提出的解讀、主張,因著他的錯誤而不許發生,連存在都沒有必要,使正確的主張失去可否證性,缺少「驗證其為假的」思路,這就使得「正確」變得無法質疑,剩下單方面的說法,由少數人所壟斷,成為一種真理,去壓迫人們,使其感到不自由,那麼,這就是一種迷信.
.
嘗試錯誤才是真實的面貌,覆蓋在事實之上的,便是「意識」,由每個人的解讀與參與而成,每一個人的解讀未必精準,甚至錯誤百出,但便是因著這些錯誤,逐步的趨近真實,若希求完全的正確,把事實產生的第一步,都給否決掉了,那麼,事實就沒有產生的可能,就算產出,也不過是個人的獨斷,或是將前人嘗試錯誤的旅程,拾他們的牙慧,利用他們的錯誤,然後阻止事實繼續前進.
.
換言之,若阻止他人發言,或阻斷任何人們懷疑的想法出現,進行討論,這不但不能說是追求「事實」,或者呈現「事實」,捍衛「事實」,確認「事實」,可以說是在「反事實」.
.
事實是,百分之一百的事實根本不存在.
.
若有人認為,「地球是平的」,他並試圖舉證,並發表各種說法,雖然那些證據並不充分,但如果直接切斷他的發言,或者在他各個私人空間底下的言論,都加註「地球是圓的」,包括他在推特或臉書上發表「今天是個美好的一天」,附上他剛上完大號幸福的表情,強迫每個人閱讀他的推文,都必須得知「地球是圓的」這回事,這基本上,不是在探究事實,而是將事實變成一連串廣告,或是經文,咒語,強迫人們朗誦.
.
這屬於一種廢話謬誤,人們理解事實,想聽聽別種說法,即使聽不同的意見的人怎麼說,也不代表對他所言完全同意,甚至人們早已理解到了事實為何,他們早已有了先備經驗,他們可能從三歲起就知道地球是圓的,一再重複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使人們感到反感,讓人們覺得自己被感到無知-好像他們並不知道這件事一樣,又無從反駁,這並不是再確認事實,而是藉由「事實」來拷問他人,使他人陷入退無可退的境地.
.
事實應該是無害的,知道的人會知道,想說的人就會說,我不想聽事實,這也很合理,並不是事實的錯,而是有人藉由事實在侵犯他人的生活,阻礙人們思考的彈性.
.
這種病毒式的「呈現事實」,讓他出現在任何不該出現的地方,沒有經過人們的允許,人也無從拒絕,即是用「事實」來進行犯罪,我們不會希望有人一天到晚都在你旁邊說「你是你媽生出來的」,包括你在洗澡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檢視你的陰毛是否該剃了的時候,在一般正常的情境下,稍具有「常識」的人,都可以知道,那個叨叨不休的人帶有特殊目的.
.
而他正在用「事實」破壞其他人的事實,包括我們陰毛長出來的事實,包括今天的午餐是咖哩這件事實,包括我們洗澡的時候習慣什麼都不想的這件事實,包括我們腦袋內選擇那件事實出現,給予我們認知,哪個事實這個時候該擺在那個位置,而有人迫不及待地破壞他們,要讓你生活上每一個「事實」都被排擠,置入他想讓你知道的這件事,他絕對優先.
.
他破壞了我們可以選擇相信哪些事實的權利.
.
所謂「事實」存在的前提是,每一個人的想法都存在.
.
每一個人的思考都是自由的,事實就是包括著每一個想法都存在著而且自由運作的事實,當我們確認正確或者錯誤的觀點,事實或是非事實之前,都體認到的一個先備事實,我看到他說「地球是平的」,那麼,我也正在確認這個人的存在,和他的想法的存在,阻止這一點,你就是反事實的.
.
更何況,「地球是圓的」就是來自「地球是平的」嘗試錯誤的結果,如果沒有「平」的概念先形成,人們無從反駁與懷疑,甚至想像,然後得到「圓」的答案.
.
對於「地球是圓的」,這件事實來說,如果他被當成一種絕對的真理,進攻的武器,不可質疑的教條,那不僅對它沒有幫助,反而在使人們感到不悅,不舒服,不愉快,感到壓迫,敦使人們遠離事實,甚至拒絕去相信,因為承認那事實即是承認你施加壓力的手段,不如說,那個被施加特殊目的,和激烈手段的事實,已經不是事實了,而是一種純粹的嫌惡刺激,這些不正當的行為,對於「事實」本身,是有害的,是拒絕讓事實被人們認知,這就是在「反事實」.
.
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查核所謂「網傳『藻礁只能在海水污染嚴重的桃園沿海才能看到,是海水重度污染指標物種』?」,他根據專家的說法,得出「水質混濁並不等於『汙染』;而『污染』仍會導致藻礁等生態環境受破壞.」據此查核為「錯誤」,看起來是正確而且無懈可擊的,然而,探究其尺度,其實只是挑語病和瑕疵,進行不合理的否定.
.
對照被視為錯誤的原文:
.
「你知道為什麼藻礁在全球很稀有嗎?為什麼宜蘭、花蓮、台東、屏東、小琉球和綠島幾乎沒有藻礁嗎?
事實就是因為人家的海水夠乾淨夠清澈,陽光穿透度高,珊瑚活得很好佷茂盛,沒有你珊瑚藻鬼混的空隙嘛!你就是只能在海水污染嚴重,珊瑚活不下去的桃園沿海才能輪得到你耐汚濁的珊瑚藻在這裡混阿;你希望海水很清澈,珊瑚生長茂盛,每年至少生長1公分,魚類豐富生機盎然?還是海水繼續汚染,只能養這種10年只長1公分礁石的廢藻?
這種海水重度污染指標物種就如同中國國民黨,無法存活在真正文明的世界,無論走到哪裡都會被唾棄,只能在無腦韓粉滿街,污煙瘴氣的台灣才能存活阿,當然啦,都是愈來愈稀有物種啦!干!」
.
以及引述反駁的專家說法,
.
「劉少倫解釋,有沙、懸浮物、低光源的水質環境,殼狀珊瑚藻在沒有其他競爭者和藻食動物,長時間下來才能累積礁體、有機會發育形成藻礁.如果水質清澈、水溫低的環境,就會像東北角偏好許多非鈣化大型藻類和珊瑚,例如石花菜,但不會有機會發育形成藻礁;又如果是水質清澈、水溫溫暖的環境,就會偏好珊瑚生長,例如墾丁的珊瑚礁生態.
.
劉少倫指出,此論點要釐清的觀念有二,第一,有沉澱物的水質不等於『汙染』;第二,藻礁在工業區興建前就有,不是因為工業污染才形成。此外,桃園大潭地區施工後沒有常態化海浪進來淘洗,藻礁將被泥沙長期掩埋,長期下來藻礁生態會死亡,就是現在大潭藻礁G3區的狀況.」
.
其實所描述的「事實」皆相同,相較於於長於水質清澈的珊瑚,藻礁生長自水質較為混濁的環境,不過解讀各異而已.
.
不過一人將混濁的水質形容成「汙染」,另一人則認為對方指的汙染是工業汙染,據此解釋工業污染前藻礁已形成,不能說混濁的水質等於汙染.
.
然而,前人所述的是否指的是「工業汙染」呢?觀察其原意,「事實就是因為人家的海水夠乾淨夠清澈,陽光穿透度高,珊瑚活得很好佷茂盛.」、「珊瑚活不下去的桃園沿海才能輪得到你耐汚濁的珊瑚藻在這裡混阿」,可以看出,這和工業污染無關,而是指海水汙濁的環境.
.
因此,水質混濁並不等於「汙染」,「汙染」也不等於工業汙染,這兩造說法原本是很好的互相滌清事實,但在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運作下,變成宛若訓詁學的文字遊戲.
.
而更糟糕的是,直接標記成「錯誤」,彷彿他是一種徹底違反事實的完全錯誤;接著,臉書在據此作為依據,對轉傳消息的人、發文者,乃自於社團,直接進行懲罰和標記.
.
分享者除了收到警告,文章也被消失在臉書,若有社團有此文章,則社團品質會被調降,明明是一篇發文,卻影響社團文章的觸及率
,而嚴重或多次犯規,就會被迫關社團.
.
如果這就是所謂事實查核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事實」並沒有浮現,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個談論此議題的人被消失,周遭的人感到恐懼.
.
「合理的錯誤」是構成事實的一部分;「不合理的尺度」則是消除事實的劊子手.
.
該篇被稱之為「錯誤」的文章,被指為「錯誤」的部分,嚴格來說,並不算是錯誤,頂多算用詞不精確,可能會誤導他人,他的觀點雖然偏頗,但依舊在事實的範疇,並不到謠言或是假訊息的程度,而是針對真的訊息,發表自身主觀的感受,這樣的感受帶有情緒性,描述自身感受或是情緒,多半都不是真實的,也不會有人用真實的標準去衡量它,因為,那是在描述自己的感覺.
.
誠如同環團說蔡英文殺死藻礁,藻礁是七千年的女神,蔡英文踩藻礁,沒有人會受到處分,或被臉書禁言,甚至被莫名其妙的機構跑來「查核」一番,若依照這種「事實」的尺度,藻礁是生物屍體堆疊起來的無生命體,並不會有「殺死」這種說法,無生命體的藻礁也不會是什麼女神,若有自稱是事實查核機構,跑來說你是一種錯誤,這違反事實,然後如此這般把閱讀你文章的人都殺雞儆猴一番,是否有人能接受?這樣的行為,與其說是查核事實,不如說,是在民主國家內實行獨裁的真理部.
.
人們形容事物,多半會使用比喻或誇飾,參雜自身的感受在其中,有人認為藻礁是女神,有人認為藻礁是廢物,這都沒什麼錯誤,真正的錯誤,就是有人跑來嚷嚷著你違反事實,然後找了一堆專家,客觀的分析,仔細地計算,你的話語犯了什麼錯誤,因此你整體是錯的,這樣的人,若不是神經病,就是專業而且訓練有素的狗.
.
看起來不同於事實即是錯誤,事實上,是不同於我即是錯誤.
.
高語境國家使用語言的方式,和低語境國家是不同的,因此,中文裡經常會有許多集合名詞,涵蓋多種語意,端看閱聽者依照情境加以辨別,例如,汙染,根據教育國語辭典,有沾染、弄髒之意,如《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伎傳.管輅傳》:「或因漢末之亂,兵馬擾攘,軍屍流血,汙染丘山.」
.
血流成山,是一種汙染;海水混濁,亦是一種污染,硬要說此汙染就是彼汙染,搬出什麼聯合國定義的工業汙染,實則是一種違背常識的無知.
.
若我說,我的內心被汙染了,是否會被判定是錯誤的,而必須被警告?若有人在自己的臉書寫下,藻礁是廢物,是否會有一群事實查核中心的人跑來查水表?
.
一種詞彙的用法,縮限它的定義,據此來說其他人是錯的,這叫偽冒理據;抓著一點語病,挑取瑕疵,把部分錯誤,說成整體的錯誤,這叫部分取代整體的謬誤;把這些虛構的錯誤,無限上綱成制裁他人的理由,這就叫搞文字獄.
.
低語境國家,因著精確字詞的使用方式,制定了判定謠言的機制,本就尚有疑義,配合著高語境國家的微言大義,造就了漫無邊界,令人無語的絞刑台,每種事實都可以拿來審查一番,差別在何者為我所用,我意欲合為,繩子要套在何種立場的脖子上而已.
.
而這種「不合理的尺度」,無論是何種事實,都能判定為非事實;何種言詞,都可以指為錯誤,那麼,這種查核事實的方式,可以說是無效.
.
臉書自美國大選以來,針對特定候選人的fuck-check,已經是惡名昭彰,從來我們認為那是針對遠方國家所發生的事,只不過波及到無關選情的中文使用者,現在,台灣有個機構成為了這種fuck-check的背書,開始干涉台灣內政議題,並且侵害人們的言論自由,原以為是遠方的風暴,如今,卻成為燃燒自己房屋的火苗.一群人以為那是「澄清」、「查核事實」、「打臉」而已,殊不知,許多受害者卻因著這種手段,喪失發言的權利,或活在恐懼之中;今天因為站在對立面的人群受到打壓而高興,改天,它便可以依循這種尺度,來懲罰你,只要他認為你在社群媒體的言論,是一種「錯誤」的話,不符合他們所認知的「事實」.
.
那麼,你最好確保能永遠跟他們保持一致.
.
是誰給他們這種權柄?這個機構是否具有民意?他的代表性為何?這樣的機構誰來監督?誰來查核他們表述的「事實」?網路上大大小小的社群、網站,從來就是經歷過挑戰,論辯,與他人互動而逐漸累積自身的信度,今天,ㄧ個從天而降的機構以「事實」自居,並開始四處查核自然使用者違反事實與否,彷彿它們具有理所當然的信度,所有人都必須無條件地遵從他們.
.
一群菁英圍在會議桌上,扮演真相的仲裁者,找了他們認可的專家,來背書他們的意識,排除他們認為是錯誤的言論.
.
只令人嗅聞到傲慢與偏見而已.
.
如果他是作為一個網站,一個少數人觀點匯集的粉絲團,據此發表意見,說他們認為哪些人是錯誤的,由公眾評判,那是合理的存在;若他們的行為是去審查他人,藉由臉書去進行言論檢肅,以真理自居,我們必須質疑,它存在的意義為何.
.
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在查核事實.
.
這顯然不是事實,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YSLim tomoyo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拆你家的水表】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物種豐富度計算 在 多樣性指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物種豐富度 (Species richness)S便是生態系統中物種的數目。這個指數無法表示相對豐度。實際上,除了一些非常貧瘠的系統之外,記錄一個生態系統真實的種總豐富度是不 ... ... <看更多>
物種豐富度計算 在 多樣性指數 的相關結果
此外,若我們決定了生物豐富度的變數,我們可以把Shannon指數當成參數來計算此均勻度指數,這個稍後再做討論。 •辛普森(D). Pi:第i項物種的分佈. ... <看更多>
物種豐富度計算 在 物種均勻度 - 科學Online - 國立臺灣大學 的相關結果
物種豐富度 ,即物種的數目,數目愈多則豐富度愈大,生物多樣性也越高。物種均勻度,指的是一個群集中各物種個體數目的分配狀況,反映各物種個體數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