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勞工 決定一個民族的良心與高度】
2015.08.31.時代力量第二波政見發表
慈庸畢業後一直是個受雇者,因為職務關係,常與人資部門接洽。台灣人力資源管理的複雜與高度彈性,反映了台灣勞動制度的紊亂。為了節省成本,雇主大量濫用派遣、約聘、變形工時等制度,這是台灣基層勞工面臨的真實處境。提升人民的勞動權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是時代力量責無旁貸的使命。以下,是我們時代力量提出的五大訴求。
第一,制訂最低工資法,保障基本生存所需
日前,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凍漲」基本工資,讓基本工資繼續維持 20008元。在台灣,基本工資影響了兩百多萬人所領的薪資,這是我們社會最弱勢的基層勞動者。試想看看,20K收入,有辦法生活、養家嗎?有辦法維持一個人的基本生活所需嗎?沒有基本最低工資制度保障,基層勞工要怎麼活下去?
但是,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永遠是黑箱作業。從來沒有明訂的標準。審議出來的基本工資,遠遠低於勞工的基本生活所需。因此,時代力量主張,必須要制訂「最低工資法」,由公開透明的機制訂記生活薪資標準,保障勞工的基本生活所需,讓勞工能夠溫飽,能夠有尊嚴的生活。
第二,修正勞動基準法與勞動三法
勞動基準法及勞動三法保障著勞工的自身權益。但是,現行法規對於工會的支援、團體協商的效力等,均過於弱化,在目前非典型雇用盛行的台灣,更需要加強勞工的團結權、協商權、爭議權來爭取基本權利。
因此,時代力量主張修正相關法令,強化勞動者的結盟,健全工會組織。再者,我們要增加勞工談判的籌碼,強化不當勞動行為的裁決機制。最後,在勞資爭議處理中,設計對勞工友善,以勞工為主的機制。
第三、廢除公部門派遣,制訂「勞動派遣專法」
非典型勞動一直是勞工權益的頭號殺手。公部門不該帶頭壓榨勞工,應全面廢除派遣人力的使用,如有臨時需求,可以聘雇定期契約勞工。並且,公部門應該整頓混亂的人事制度,以簡化為「銓敘文官」及「勞工」兩種類別為目標。
所以,我們主張,禁止公部門使用派遣勞工。人力派遣業採用「特許制」,以正面表列來規範可以使用派遣勞動的行業與工作別。最為重要的是,制訂「勞動派遣專法」,讓派遣勞工享有完整的勞動法與社會保障,不得與要派單位其他勞工產生差別待遇。
第四、約聘人員享有完整勞動權及社會保障
在非典型的雇用模式中,定期契約,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約聘人員,理應受到勞基法的保障,不該因雇用模式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們主張,約聘人員應享有完整的勞動權利和社會保障,包括組織工會、進行團體協商、罷工等爭議權及工會行動權。
第五、創造公共就業,增加青年就業
青年失業是當前最嚴峻的問題。消極面對失業問題的執政者,只會發放津貼。或是一味地鼓勵青年創業,而未考量創業成本及各種可能的風險,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作法。
時代力量是負責任的政黨。我們主張,要有更積極的勞動市場政策,讓失業者可以重新就業。因此,我們要「創造公共就業、增加青年就業」。務實辨認每個地區的失業原因,創造企業雇用的誘因。並且,由政府鼓勵公共任用,創造公共就業的機會。
我曾經是一個小上班族,我深知基層勞工的苦痛。我想,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勞工,決定一個民族的良心與高度。我深深的希望,台灣是一個有高度、有良心的美麗國度。
【時代力量好政策 台灣人民好生活】2015.08.31政見發表會
https://www.facebook.com/newpowerparty/posts/1038185266252829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
爭議權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八卦
就在剛剛15:43,時代力量黨團收到立法院議事處通知,告知本週五的議事日程草案。
經檢視,中國國民黨黨團提議增列的議案中,有一案是:『本院委員賴士葆等24人擬廢止「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請審議案。』
對中國國民黨這種誇張的行徑,時代力量黨團絕對反對到底!
---
補充:時代力量黨團在下午4:57收到增列條文內容,內有案由和連署人名單,公告周知。
案由:本院委員賴士葆等24人,鑑於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自三讀通過後即生違憲爭議,諸如: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不受「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及「行政院組織法」限制、雖屬任務編組任務卻無落日條款、職權上與現行機關疊床架屋、跨越司法調查權等。抑且,近來更發生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淪為執政黨選戰打手,嚴重損及組織公信力,悖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超出黨派,直接成為政治打手與選戰工具,未見轉型正義即首開惡例徒留清算、鬥爭餘毒,卻毫無制衡,顯見立法之初即有欠周詳、有失遠慮,立法者當即亡羊補牢,先行廢止此一爭議條例及其組織,深入研議其組織架構爭議、權力界線與制衡機制,以擺脫自身之不正義爭議,否則其身不正將何以正人!基此,爰擬提案廢止「促進轉型正義條例」。是否有當?敬請公決。
提案人:賴士葆
連署人:林德福 王育敏 費鴻泰 孔文吉 曾銘宗 鄭天財Sra Kacaw 陳宜民 廖國棟 黃昭順 蔣乃辛 許毓仁 吳志揚 陳雪生 許淑華 江啟臣 顏寬恒 羅明才 林為洲 林麗蟬 徐志榮 陳超明 呂玉玲 馬文君
爭議權 在 吳思瑤 Facebook 八卦
建築界的朋友,一定都注意到近日來網路上的爭議及討論吧。
思瑤也和你一樣持續在關心,不斷思考我能具體協助的面向與事務有哪些。
首先,想向各位說明,作為國會議員,更是長期與建築界合作,投入政府採購改革、法案研修、制度改良等相關議題,對於近日所延燒的話題,我不會置身事外。
但礙於大部分披露事件都是匿名投訴,我所能掌握的資訊還不夠全面,也欠缺介入調查的法律權限,誠摯地想請大家理解,如果沒有當事人出面,我恐怕難以逐一介入「個案」。
然而,對於通案性、制度性的改革與檢討,我一直在關心,就如同過去投入四年完成《政府採購法》修法、完善公共工程建設制度、提升整體建築設計執業環境的各項工作一般,我都將投注同樣的熱誠與專注。
經過收集近日的討論,我歸納為幾個大項:
一、建築圈部分事務所低薪、工作超時、未依法支付加班費⋯⋯等勞動權益低落問題。
我的具體建議:
我們有了建築師公會,但我們還需要建築設計人工會!
改善勞動條件,提升勞工地位,促進勞雇對話,解決勞資爭議,可依據《勞基法》具體主張權益,舉發不法,凡舉工資、休假、加班、退休、職災⋯⋯等事項,皆有明確規定以保障勞工。
但是,縱使已有《勞基法》保障個體勞動權,但基於勞雇關係不對等,仍無法杜絕部份慣老闆的違法/或遊走法律邊緣的剝削行徑,即使近年已逐步調升設計費率,但能否反映在照顧基層、優化年輕世代的待遇,恐怕還有相當努力的空間。
因此,我進一步建議,倡議者可研議籌組「 #建築設計產業工會」(名稱可再斟酌),採取團結發聲的方式,依法爭取集體勞動權益。
依據《工會法》所授權,勞工有籌組工會並加入工會之權,任何人不得剝奪,尤其是雇主。
而透過 #組織權,才能行使更有力量、權利更為對等的 #協商權 及 #爭議權。
工會分為三類:產業工會、企業工會、以及職業工會。經過我這段時間向勞動部詢問,台灣人數在30人以上的建築公司極少,多屬於中小型事務所,人數不足以組成企業工會。因此可行的工會類別似可朝「產業工會」的方式進行。
而我也向勞動部了解,過去到現在確實未有任何建築業相關產業工會的籌組。輔導勞工籌組工會是政府既定政策,勞動主管機關必須提供各類輔導措施、經費補助、教育訓練等支持。
我和我的團隊相當樂意做受雇之建築工作者的諮詢對象,為籌組建築人工會提供各項需要的協助。
思瑤也特別邀請曾任勞動部政務次長、對相關勞動法規非常熟稔之郭國文立委,一起參與後續的協助工作。謝謝郭委員一口答應我的請求,共同來為建築界的勞動權益發聲!
二、性別不友善之建築職場環境。
如同在歐美引爆的 #MeToo事件,從好萊塢起始,一路蔓延到藝文界、科學界、學術界以及政界,性騷擾事件容易發生在性別權力、位階不對稱的職場,建築圈並不例外。
身在同樣崇尚陽剛文化的政治圈,身為女性的我也曾受到類似的騷擾、體會過無處可說的傷痛,正因為感同身受,我心疼受害者們,一定與 #Metoo站在一起。
為難的是,與勞動權益的伸張相同,職場性騷擾乃至更嚴重的性傷害,都需要有當事人的申訴和證詞,才能據以啟動 《性平三法》中的調查程序。但也因為權力不對等而讓許多受害者選擇噤聲,變相讓加害者更無忌憚。
現有的性騷擾防制法律已愈來愈健全,無論在職場或是校園,《性騷擾防治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教育法》都要求機構建立相關調查管道、引進外部專業委員、不容隱匿或偏袒。
《性平三法》要求任何機關、部隊、學校、機構或公司,只要人數達十人以上就需設立申訴管道;人數三十人以上則應訂定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並在公開揭示。
是不是所有建築事務所都做到了呢?我建議並要求主管機關應介入進行全面檢視,從制度上完善法令要求的申訴管道。
至於小型事務所的受雇者若有遭遇性平事件,雖無內部機制可循,但也可求助於該縣市的性平主管機關,具體舉發並啟動調查。
當然,有了管道,也需要大家勇敢站出來說出自己的經歷。每一個願意發聲的人,都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曾經的受害者、為了將來可能的下一個案例,從此刻開始,杜絕錯誤的風氣,一起構築 #職場安全網。
我知道,站出來不容易,有時申訴調查的過程更可能是二度傷害。為了更好的幫助大家,我邀請曾任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在性別議題上耕耘超過二十年的范雲 FAN, Yun委員合作,只要有受害者需要協助,我們義不容辭,一起守護大家。
最後,我想分享擔任立委後、四年多來與建築人齊心打拼的心路歷程。
由於過於小眾,也有高度的專業門檻,建築設計領域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的弱勢議題,這也是為什麼多年被業界視為惡法、爭議不停的《政府採購法》,遲了20年才啟動更與時俱進、符合業界需求的大幅度修正。
「政府(甲方)不能帶頭剝削採購承攬者(乙方)」,「公共工程必須帶頭做正面示範」,在這樣的信念下,思瑤四年來推出政府公共工程採購的四項革新,改革已經上路,但還未完全到位,都需要你我持續堅持:
1.修改採購法採 #最有利標,提供進步優質的採購條件;
2.提供 #合理預算,調升設計費及營造單價;
3.訂定 #合理工期 參照基準;
4.精進 #評選制度,讓專業說話,重品質優先。
我一直相信,惟有讓建築界的整體體質健全、執業環境完善,才能具體幫助不論是資方或勞方的所有建築人。
而讓建築界的「大環境」逐步改善後,進一步開始檢視個別執業現場的「小環境」,提供合理也友善的勞動條件,強化對基層工作者的保障,提高對年輕族群的鼓勵,是你我現階段應該採取行動的新時代新任務,各個世代都不該迴避。
我也想說,不管在任何領域,都可能上演「我當初也是這樣苦過來的」世代隔閡,建築界或許也是如此。
但我一直相信,我們對建築懷抱的強大熱情,是足以跨越世代、性別和任何藩籬,促成對話,一起共好!
我希望所有曾經跟我一起推動建築改革的夥伴,在勞權與性平的議題上繼續與我並肩齊心, #做對的事!
各位建築人,大家都辛苦了。
為建築界「調體質」的路也許還很長,但沒有人應該置身事外。
思瑤邀請大家,正視並突破長期的弊病與紛擾,坦然面對,真誠對話,一起共好!
爭議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在勞動節的今天跟勞工有切身相關的勞動三法修正案也同步實施。其中包括了工會法的大幅鬆綁,還有勞資爭議處理法多了不當勞動行為的裁決機制等等。勞動三法在今天上路實施,算是保障勞工里程碑。
新勞動三法上路,勞動三權包括團結權、協商權、爭議權將更有保障。修正後的工會法打破廠場工會的限制,相關產業可以組產業工會,同一集團或金控公司也可以組企業工會,外勞也可以成為工會幹部。團體協約法當中明訂勞資雙方有誠信協商的義務,拒絕協商最高罰30萬,也保障工會協商成果,團體協約成果非工會會員勞工禁止搭便車。另外勞資爭議處理法新增禁止罷工跟限制罷工行業、簡化罷工程序、增訂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機制,勞工權益基金也正式入法。政府視為里程碑,不過工會團體沒這麼樂觀。
因為現實的狀況是,目前國內的企業只有3.3%有工會,不是勞工不要團結權,而是擔心加入工會變成黑名單,對此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強調,今後不同公司的勞工也可以一起組工會,還可以代表勞工跟資方談判,可以讓勞工更有力量。
王如玄形容,勞工加入工會就像買保險一樣,特別在五一勞動節對勞工喊話。
王如玄強調健全工會發展,才能拉高勞資談判籌碼,也呼籲企業換個角度思考,應該鼓勵員工組工會,勞資雙方有機會和諧對話,才能創造雙贏。"

爭議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2002年,十萬教師上街頭,「還我勞動三權」、「團結、尊嚴、救教育」,呼聲響徹雲霄,老師們以行動宣誓教師組工會的決心,去年六月,工會法完成修法,賦予教師籌組工會的權益。
今年五月一號,全台十七個教師工會正式宣佈,除了原有的教師會組織外,另外成立教師工會,以新北市來說,各級教師總數約有二萬五千多人,目前工會已有一萬二千多名教師加入,但還是有二千多名原本有加入教師會的老師,有所顧慮,還沒有加入工會。
但向來反對教師組織工會的家長團體卻也很擔心,在教師會的時代,就常發生教師權益和學校行政產生衝突的情況,未來類似問題,恐怕會更為嚴重。
代表資方的校長也認為,應該適當的限縮教師們的團結權、協商權、以及爭議權等勞動三權,畢竟學生們不是產品,當老師們在爭取工時、工資等權益的同時,不可以犧牲掉學生們的權益。
雖然校長也承認,教師組工會是國際趨勢,卻也對教師工會憂心忡忡,勞資雙方的矛盾始終存在。
全教會強調,之所有要組教師工會,除了要改善教師的勞動條件,也希望有更大的力量,改善整體的教育環境,學生的受教權益絕不會因為有工會就受到影響。
外界對教師工會到底能發揮什麼功能、對校園生態會造成什麼影響,還需要時間來觀察。記者陳姝君林國煌台北報導。"

爭議權 在 行賄、人權、移工勞權…卡達世足賽爭議重重|國際大風吹Ep ... 的八卦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加入我們IG帳號國際大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