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聊聊我身邊的真實故事💞
最近得知朋友的5歲兒子被學校老師提醒上課不專心,總是靜不下來。這雖然是目前的社會環境中幼兒蠻常發生、且可調整的行為,但看著我的好友心力交瘁、情緒不佳、影響工作,身為母親也是好友的我,還是覺得非常心疼⋯⋯
尤其現在的孩子手機平板不離身,這也讓我朋友很煩惱。所以我建議她,可以嘗試吃吃看我們全家吃了好久的日本「HB高單位魚油」。一顆裡面含有真正超過70%DHA的魚油精純度,越精純的好處是越容易吸收、當然也就更有效!
父母們希望保持情緒的穩定、發育期的孩子需要的則是專注力和靈活的思考能力,每日DHA的補充就成為必需!包括嬰兒的黃金成長期必須營養、學齡兒的閱讀學習、3C族群的晶明保健、成人的健康循環、老人家的記事鞏固⋯等等,魚油都能提供體內健康強大的一臂之力!
大人們一次2顆,6歲以下小孩1顆,「HB高單位魚油」沒有魚腥味、成分透明,還有通過無輻射無重金屬的檢驗報告,全家長期食用一定要注重安全第一哦!
日本「HB高單位魚油」訂購及介紹在這裡
👉🏻http://hb-dha70.weebly.com/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
營養學 上課 在 神老師&神媽咪 Facebook 八卦
五年級開學的前幾週,是帶一個班級最關鍵的時期,所有的規矩和態度都要在這個時候建立。
開學第四天,吃午餐時幫孩子們打菜、巡視他們吃飯的狀況,挑食的狀況,大概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吃飯時一堆孩子對著青菜發愁,用湯匙攪呀攪!拖拖拉拉,五年級吃一餐竟然超過40分鐘!!餐桶裡有一半的菜得送回廚房倒掉。觀察他們一整天的下課時間,發現有人早餐放到十點多才吃,午餐當然吃不下,下午一點多開始有人拿出帶來的零食,中午吃很少,下午拿零食來補....
為了讓他們早上有力氣上課,也怕食物放太久會壞,要求孩子們早餐都要在8:00前吃完,中午吃完飯後,把湯汁倒掉,要用一張衛生紙把餐盤擦乾淨後再拿給我檢查才能收入餐袋。昨天跟一位阿嬤聊天,她告訴我:「之前孩子每天帶著湯汁到處亂流,發酸發臭的便當盒回家,這幾天餐盒擦得乾乾淨淨的,真好!」有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做不到,而是習慣沒有建立、沒有提醒。
我告訴孩子們,「這個時期他們正在長大,每一種食物都有個別的營養,學校請營養師設計菜單,我們的午餐是很營養健康的。」我要孩子不能帶零食、含糖飲料到學校,但是可以帶水果、餅乾(不能帶洋芋片)在飯後或下午肚子餓時吃,讓孩子減少甜食、零食,孩子才能好好吃飯。
每一屆我都會分享菲律賓的「剩食餐」給孩子們觀看,看看在物質匱乏的地方,辛苦的孩子如何填飽肚子,我們都應該更珍惜食物、感謝每個為我們努力的人。
影片裡,各餐廳的廚餘在凌晨三點送到回收廠,剩食餐的老闆們會去收購,在老鼠、蟑螂遍布的回收場裡把廚餘帶回家,把已經發酸發臭的食物洗過後,加入大量的調味料烹煮,就成了窮人的食物。
如果不吃,就活不下去時,吃不吃呢?
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努力的照顧下可以做自由的選擇,面對父母、廚師精心準備的餐點可以嫌棄、挑剔。但是一樣大的孩子生長在其他地方,對不吃就會餓死的孩子,沒有一點選擇,得跟蛆蟲、老鼠、野狗爭食。影片裡有一段話讓我很感慨。
「對於生活在貧民窟的人民來說,活著不是為了希望,活著,只是為了活著。」
讓孩子珍惜擁有的照顧,讓孩子思考自由和享有的一切都是大家努力才能有的,沒有任何一件事是理所當然。
看完影片孩子們都靜默下來,沒有人嫌影片噁心,他們對於那些被自己嫌棄不好吃、吃不下、點太多的食物,竟然可能處理過後進到別人的肚子裡,非常驚訝。不知道自己在這麼優渥的環境下生活的同時,有人過著這麼辛苦的生活。當天的聯絡簿小日記,很多人寫下對父母的感謝,還有人反省和提醒自己應該更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沒有教育的孩子不懂得感恩,沒有教育的孩子不是天使。別讓孩子視我們給予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讓孩子戒掉什麼都抱怨和嫌棄的壞習慣,他們才能開始對得到的一切懂得感恩和珍惜。
或許有人會認為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但是我更相信教育是為了讓孩子了解自己的選擇,而不是放任孩子完全以喜好來做選擇。
千萬別在吃飯前後看這段影片,可能會影響食慾。
「菲律賓的「回收肉」:從垃圾堆來的窮人食品」:https://www.facebook.com/bbctrad/videos/2025630770786916/?hc_location=ufi
「我們吃剩的麥當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1mCf1QqnHA&list=TLGGhidhf4CSHckyMjA2MjAxOQ&index=2
.....................................
營養學 上課 在 一休陪你一起愛瘦身 Facebook 八卦
今天是我37歲的生日,今年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就是我勇敢創業了
為什麼說勇敢,因為事情一開始發生時,我根本沒有想到,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
五年前,我創立了這個粉絲專頁,分享一個89公斤的胖子,為了追女友,而一年瘦25公斤的經驗
與其說是分享成功經驗,不如說是分享,我過去那麼多年,無數次錯誤減肥失敗的經驗
那些過去的失敗經驗,甚至讓我早早面對現實,知道這輩子要瘦是不可能了,與其做個總是餓肚子,不上不下,我寧願每天吃飽飽,做個快樂的胖子
但就在我已下定決心當一個快樂的胖子時,命運卻不讓我這麼做
我遇到了休嫂
在我遇到休嫂,下定決心這次一定要成功瘦下來時,過去那些失敗,反而變的有價值,因為過去的失敗,讓我知道過去那些方法都行不通(什麼少吃多運動,不吃澱粉,過午不食,不吃晚餐,通通都失敗了)
因為我一定得追到,沒有退路,所以才讓我找到一條,成功瘦下來的路,成功讓我花了一年瘦了25公斤的路
就這樣,意外的當上了現在年輕人最想當的職業,網紅、名人、Youtuber
但這條路其實很不好走,真不是一般人想像的光鮮亮麗
當我成為所謂網路名人後,隨之而來的就是面對更大量的檢驗
一開始大部份內容,都是我個人經驗的分享,當然當時的方法,也是我大量學習,總結失敗經驗後,最後自己成功的方式
不過當時這樣的分享,回過頭來看,的確在很多面向,都不夠全面,考慮的不夠週全
因為知道自己的不足,我開始投資自己,大量進修,上課,學習,考取教練證照
也讓我更看到,人體健康的博大精深
一開始只是從減肥的面向著手,但我卻意外的得到了健康
才發現,原來變瘦,是人健康下來後,自然的結果
可以說是瘦下來就是變健康的副作用
我很想把這樣的知識分享出去
可是越學,越意識到自己能力的不足,這架構要說的清楚,實在太龐大
人體生理學、肌動學、營養學、運動營養學、運動心裡學、運動復健學、運動醫學
每一個知識領域沒有花上個五年十年時間浸淫學習,根本無法好好說清楚
最好的方式,就是自己學習
可是像我們自己在學習,不管上課,研習,證照課,每一項不是上千就是上萬起跳,別的不說,光是我們身邊厲害的強者進修,投資在自己身上的時間金錢,都是破百萬,上千小時以上
這樣的學習成本,老實說不低
更別說鼓勵別人學習(金錢實終是很大的考量)
有沒有方法,能把那麼棒的內容,用更好吸收,更系統化,更全面,而且花費的金錢能少一點
讓大家都可以學習,改變自己
因為唯有存在自己腦袋的知識,是別人帶不走,可以跟著自己一輩子的
我這半年多其實受了一個很嚴重的傷,醫生叮噣都先不能運動
什麼運動都完全不能做,如果是以前,半年不運動,又忙碌,我大概已經胖成一隻豬了(而且這半年多我還出國了三次少不了吃吃喝喝)
可是我雖然有胖一些(對,你們看照片應該看的出來),但也都還算是在合理的體脂範圍內,而且我有信心,只要可以開始運動,就可以很快瘦下來(當然是要健康瘦)
為什麼我能做到,為什麼那些瘦下來成功不覆胖的人,也能做到
差別在於,我們擁有「健康知識的腦袋」
因為我們學習後,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一直在苦苦追求各種快速瘦身方式,或者尋求各式瘦身偏方
也不會怕,吃一頓大餐就變胖,吃到一口澱粉就覺得自己要變胖子
曾經我的一個老師說過「學習知識是為了讓我們有辯別知識品質的能力」(說白話點就是學習知識才不會被騙子騙,或小不懂騙大不懂)
所以我在今年四月,跟我一個認識多年,專門在做營養師,教練,醫師,在職再教育培訓的好友,聊了這個想法
有沒有可能,我們把那些只教教練,只教營養師,只教醫師的這些大師,老師們,請出來
把這些這麼棒的知識,線上化,系統化,規模化
讓所有人,都能夠學習到這些這麼棒的知識
說做就做,我們開始規劃這樣的想法
我們花了二天20小時的時間,一個一個拜訪老師,問他們願不願意擔任我們課程的講師,顧問,一起用知識來翻轉肥胖
老實說,一開始我是很不抱希望的
雖然這個想法很好,但老師們都很忙,這也不是什麼有利潤的事
更何況,這是我的創業,老師們為什麼要支持
沒想到,這二十個小時,每一個我們拜訪的老師,都願意擔任我們的顧問
而且,沒有人,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問到一個字關於「錢」的事
也就是說,如果最後我這個計劃沒成功,這些老師們很可能這些投入的時間都做白工的
但沒有一個人關心這件事,大家只關心,能怎麼貢獻他們的「專業」,可以讓這些內容被更多人認識知道
就這樣,我們請出了一堆,根本沒有在對一般大眾做教育的大神導師們
我們請出了,有二十多年功能醫學的經驗,專門在高端私人診所服務,教育醫生的廖翔營養學博士
我們請出了,有二十年教育訓練經驗,專門培訓兩岸三地的教練,教出徒子徒孫上萬位的Jimmy應充明教官
我們請出了,服務醫界十餘年,有大量實務訓練經驗,針對特殊族群訓練有豐富經驗,並具備ACSM教官資格的安民家醫創辦人,林安民醫師
我們請出了,從自己本身是職業選手到後期專門訓練職業選手,訓練各大學院校隊,有訓練職業選手上百餘人經驗,應諾吉訓練中心創辦人的劉馥榕教官
我們請出了,運動傷害防護經驗豐富,NSCA大中華區教官,對於傷害防護,運動恢復有大量實務經驗,康科特醫學中心,以勒運動恢復執行長的林冠廷老師
我們請出了,從事營養教育10餘年,專門從事教育營養師,企業講師,學校講師,有上千場演講經驗,輔導過上萬人,是台灣少數拿到運動競技營養師(NCSF-SNS),錞盈生物科技執行長的陳怡錞Donna營養師
這些現在根本沒有時間,機會教育一般民眾的老師
這些有豐富實務經驗,有札實科學知識的老師
這些人合起來投資自己是破千萬的金錢,上萬小時學習後濃縮的知識
居然有機會,能讓所有人,都能夠學習到
真的是太棒了
而且不止是這些老師們,未來我們也會持續的,找更多業界老師,專業人士們,一起來投入這一場革命
為了不要辜負老師們的付出,為了做到我們理想中的教育,為了讓學習能夠更有趣快樂,我們一開始只是自己拍影片,然後上傳到youtube的想法,根本行不通啊
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拍攝團隊
我們需要有自己的課程平台
我們需要有自己的視覺團隊
我們需要有自己的攝影場地
我們需要有人能協助我們整理科學文獻
我們要做自己的APP
我們需要未雨綢繆,要有自己的法律顧問團隊
每一項,根本都不是1個人,或1.2個人可以完成的
需要一個完整的團隊(而團隊的背後,代表我要先投入大量的金錢,我不可能讓所有人跟著我一起做白工,所以莫名的我就創業了)
就這樣,我這半年,開始大量開會,每天每分每秒,眼睛開著,就是在想
要怎麼讓課程內容更完善
要怎麼讓大家學習更有趣
要怎麼更好的把影片拍好
要怎麼結合更多有志一同的人跟我們一起革命
每一個怎麼辦的背後,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解決,完善
然後,這件事,根本都可以寫一本書
根本不是一篇文章講的完
所以我決定,在我生日這天,跟大家公佈這件事
這是一個,我半年多前就想好,送自己的37歲生日禮物
不管最後是成是敗,至少我為我自己的理想努力過
如果說,人一輩子都要傻一次,那我願意為自己,為大家傻這一次
還有很多事,以後會慢慢跟你們說
如果你們也認同「知識」才是真正改變自己最好的方式
如果你們也認同,也願意跟我一起,翻轉肥胖,用知識起義,來為瘦身革命
那我要請大家,幫我填下面這一份,「瘦身革命連署書」
https://reurl.cc/24KjOE
讓我們一起,為自己,為愛的人,盡一份健康的力
營養學 上課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從小到大我經常聽到有人告誡我,不管這個人是我的老師,還是我的父母親,或者是一些關心我的長輩。
他們呢,都對我耳提面命、念茲在茲的說,叫做「早餐很重要!」。
「早餐」真的很重要嗎?或許吧,可是呢,我們很多時候喔,對於這種好像從你出生以來就有的記憶,我們從來沒有去檢驗;更不要說有沒有去懷疑過。
然而呢,今天的分享,就從「早餐很重要」這個觀念作為出發;這個似乎無從反駁的認知,到底是否為真呢?
其實喔,大部分的研究調查都顯示,那些關於「早餐是否重要」的研究,多數都是採取「觀察研究」;而不是用「隨機對照實驗」,這種比較嚴謹的研究方法。
而研究人員跟著實驗的對象,觀察他們都做些什麼事;但是沒有跟「對照組」進行比較。這也就表示喔,他們的研究發現某些相關性。
比如說,吃早餐的人可能很健康,但是卻未必呈現出必然的因果關係。也有可能是,本來就很健康的人,吃早餐的機率比較高啊!
如果順著這個思維,當有學者要採用更嚴謹的科學方法,要調查出「吃早餐的好處」就會變得非常的困難。
比如說,有些研究用相對嚴謹的方法,到最後的結論就是這麼說的;「吃」或「不吃」早餐的建議,和人們普遍抱持的看法是不同的。
關於「吃早餐」這件事情,對於減重並沒有明顯的作用。而另外也有研究說,對於早餐這個信念,已經超越了科學證據的效力。
講的更白話一點,就像是有一位英國的營養學家和統計學家,他所說的:「很遺憾的,根據目前的科學證據,答案很簡單,叫做『我不知道』。」
我根本不知道,吃早餐到底是否有關鍵的影響?我根本不知道,吃早餐是否真的有如我們過去認知的一樣,它是很重要的?
所以呢聽到這裡,如果你是一個成年人,那你想吃早餐就吃吧,如果不想吃就別吃。
為什麼要特別強調是成年人呢?因為對於還在生長發育的兒童,或青少年來說,的確「早餐」對於他們,是有關鍵的影響的。
可是對於已經過了發育期的成年人來說,其實真的沒有具體的科學證據,證明「早餐」對於成年人的幫助。
然而,討論完了「早餐是否重要」之後,其實還有一餐,它非常的重要;但是經常被我們忽略。
根據估計喔,有62%的美國辦公室的工作者,在工作一整天的地方,狼吞虎嚥的吃著自己的午餐;而且這個場景,通常讓人感覺到很沮喪。
比如說吧,你一手拿著智慧手機,而另外一手,拿著其實不太好吃的三明治;然後從自己的辦公小隔間裡,飄散出絕望的氣息。
甚至於,在國外有個名詞,專門說明這樣的現象,叫做「可悲的辦公桌午餐」,the sad desk lunch。
所以從這裡可以感覺到,對於多數在職場上,努力的成年人來說;我們的「午餐」經常是被我們忽略的。
可是午餐的重要性,卻跟早餐不一樣,它有很多科學的研究證明,它真的很重要。舉個例子喔,有一個在2016年的研究,他觀察了11個組織當中,超過800個工作者。
而這裡面大部分是資訊、科技、教育和媒體業。而其中有些人,固定在午餐的時間好好的休息,並且遠離自己的辦公桌;有些人,則沒有這樣做。
那些不在辦公桌上吃午餐的人,他們比較能夠全力應付職場的壓力;除了午餐過後的時段,就連之後的一整年,他們的精力都會比較充沛、比較不容易精疲力竭。
而研究人員就進一步表示,「午餐休息」提供重要的恢復環境,可以提升職場的健康和福祉。尤其是哦,我們在認知或情緒方面,有高度要求的工作者。
甚至於,那些需要高度合作的工作族群來說。比如說消防隊員,一起好好的吃午餐,離開工作場域的吃午餐,還能夠提升團隊的表現。
所以呢,午餐的重要性,對於成年人來說,除了熱量的補充、營養的補充之外;它其實有兩個關鍵的意義,第一個叫做「自主」,第二個叫做「脫離」。
「自主」是什麼意思呢?你想想看,當你在午餐時刻,可以選擇好好的,在那一個小時或一個半小時,離開辦公的場域,好好的休息,或者是選擇自己要吃什麼東西。
哪怕是這麼小的決定權,其實在我們的心理意義上,都會帶給我們很大的力量。因為對於「效率提升」的角度來說,當一個人在內在信念裡,相信自己是有自主權。
而且實行了這個自主權,哪怕只是「出門吃午餐」;它都會有效的讓這個人,產生更多的掌控感,並且做事會更有效率。
而「吃午餐」的第二個意義,就是「脫離」。所謂的「脫離」是什麼呢?
這裡面就包含了「生理」的意義,跟「心裡」的意義;其實在我們先前的「一天聽一點」裡,也有跟大家分享。
當我們要給自己好好的休息、換檔跟充電,那麼暫時性的完全隔離工作場域,其實是必要的。否則我們的潛意識,會一直處在一種無法完全放鬆的狀態。
那這個時候,你可能也就只能狼吞虎嚥,而且在自己小小的辦公空間裡,去吃那所謂「可悲的午餐」。
而且進一步來看,這樣的「脫離」,就像是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所提到的,它就是一個幫助你「換檔」的契機。
或許就在那短暫的脫離,完全放下你的手機跟電腦螢幕,在好好吃飯、休息跟散步的過程當中;那些能夠解決你困擾已久的問題,背後重要的靈感,就會在這「脫離」的時空裡跳出來。
我想這樣的經驗,可能你就有過。然而再過去,可能你都要期待運氣的到來;但是呢,你每天都需要吃的午餐,其實是一個可以好好運用的契機;創造一個空間,讓靈感能夠來找到你。
所以你聽到這裡,你說是「早餐」重要,還是「午餐」重要呢?
尤其是當你面對自己的生活,那些大家習以為常的信念,是不是我們願意,預留一些空間、一些可能性,讓我們可以去質疑、去挑戰?
質疑跟挑戰的目的,並不是為了推翻;而是為了找出更適合我們的生活模式。祝福你,在接下來的工作跟生活裡,都能夠好好的享受你重要的午餐。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時間駕訓班】,這是一門線上課程。
由我為你帶來,怎麼樣避免自己生命當中的拖延,跟提升自己的效率。我會帶著你,回到我們心智運作的根本,去找出「效率」真正的關鍵。
關於【時間駕訓班】的相關課程連結跟說明,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很期待能夠在線上,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營養學 上課 在 YYTV 許洋洋媽媽說 Youtube 的評價
✅ 免費送書
「5 個推薦 知識變現:
在家創業的洋媽 被動收入實戰心得」
歡迎領取 ❤️ https://yytv.tw/ebookfree
💯 幫個人品牌加分,出個人商品賺錢
💰 知識變現最簡單的方法!
🔥 0 成本出書 線上課程🔥 限時優惠
https://yytv.tw/ebookclass
■---------------------------------------------------------------
影片目錄
0:00 Q 哪種飲料本來是感冒藥水?
0:08 Answer
▬▬▬▬▬▬ 本集內容 ▬▬▬▬▬▬▬
https://yytv.tw/cold-medicine-drink/
Q:哪種飲料本來是感冒藥水?
可口可樂
可口可樂最早是由一位美國藥師約翰‧潘伯頓發明的。他本來在調配咳嗽糖漿,卻意外調配出這種飲料。
最原始的配方裡,還含有古柯葉,喝起來會覺得頭比較沒那麼痛,自然感覺也較舒服。
但後來的可口可樂已移除此一配方。
雖然可樂是藥師發明的,但千萬不要以為在可樂裡加檸檬片後加熱,真的可以用來治療感冒。
現在的可樂除了糖份和水分以外,其餘成分和咳嗽糖漿完全不同。
根據研究結果發現,飲用可樂後,其中的天然和人工甜味劑,都會導致慢性腎臟病風險增高,可能與可樂中所使用的磷酸有關。
大多數營養學家表示:
過度飲用可樂,是對身體有害的。
▬▬▬▬▬▬ 頻道介紹 ▬▬▬▬▬▬▬
大家好!我是「YYTV 許洋洋媽媽說」的洋媽。
現在是YouTuber和部落客,同時也是作家和老師 。
我想要讓我的「YYTV 許洋洋媽媽說」個人品牌
和「知識變現」相連,
就以「知識變現小學堂」為主題出發。
藉由問答的方式來製作成
IG 圖卡、 YouTube 影片,Podcast 音頻
從生活問題來學習108課綱核心「素養」
(因應社會之複雜生活情境需求,
所不可或缺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也能順便幫我的小學生兒子複習功課。
還能結合我所要推廣的「0成本出書」課程,
讓我的學員們當特別來賓出題,
宣傳他們自出版的電子書!
「YYTV 許洋洋媽媽說」自媒體
知識變現小學堂 生活問題學素養
歡迎大家訂閱喔!
▶︎影音版◀︎
‣‣ YouTube https://yytv.tw/yytv1
‣‣ 抖音 TikTok https://yytv.tw/tiktok
‣‣ BiliBili https://yytv.tw/B
▶︎圖文版◀︎
‣‣ 網站Site https://yytv.tw
‣‣ Facebook https://yytv.tw/FB
‣‣ Instagram https://yytv.tw/IG
‣‣洋媽的電子書 https://yytv.tw/ebook
▶︎聲音版◀︎
‣‣Podcast https://yytv.tw/podcast
聯絡信箱 [email protected]
#免費送書歡迎領取 #1分鐘問答 #手機直拿大螢幕
營養學 上課 在 醬料心聲MedSound Youtube 的評價
今天做這集的原因是我聽一個podcast聽到很生氣(他聽眾還不少喔),都2020年了,竟然還有人在推廣做什麼事情(他是說冰人呼吸)會讓你的身體變鹼,扭轉你身體的酸性,擺脫發炎。人不是燒杯,人體每個部位的酸鹼性不同,但就以流竄在全身上下的血液來說,大概是pH7.35-7.45之間,如果你因為這個所謂的冰人呼吸把你的身體變鹼先不管他說的是哪裡變鹼,以血液來說,只要超過7.45就是鹼中毒,低於7.35就是酸中毒,是要去看醫生的!!!然後他的podcast再跟你推廣說他創辦的這個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反轉自體免疫疾病等等。
像酸鹼學說這種東西,真的不是價值觀的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偽科學,當然他的podcast也提到說類似像攝取微量營養素等等營養學的觀點,但這種人通常就是七分真話三分假話,披著科學的大旗,然後再跟你講有些東西科學沒有證實不代表它不存在.....這種人就會用「自身的經驗」告訴你他這樣做有效,所以你也來做等等。
總之,這集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安慰劑效應、以及酸鹼學說提倡者的下場,順便講一點點媒體識讀。想要辨別假資訊的話,我在IG限動有推薦一本書叫做 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沒有要付購書連結免得說我業配,大家去圖書館借也可以,以上癈話有點多,希望大家聽完這集可以有收穫!
時間表:
1.這個podcaster犯的三個錯誤 03:21
2.安慰劑效應是什麼 10:28
3.不可重現的個人經驗沒有實質效力 14:55
4.該Podcaster對於質疑的回覆 17:20
5.酸鹼學說提倡者被求償30億台幣 25:30
6.冰人呼吸法的科學證據 27:35
7.如果都要花錢了拜託請用健保看醫生(很便宜)31:15
8.我對替代療法的看法 32:00
如何收聽:⠀⠀⠀⠀⠀⠀⠀⠀⠀⠀⠀
1. iTunes, Spotify, Anchor, SoundOn,YouTube搜尋醬料心聲
2.點選醬料心聲IG首頁的連結選擇平台收聽
你對酸鹼學說的看法是什麼呢?還有什麼你也看不慣的偽科學嗎?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歡迎留言或是用以下方式讓我知道喔~
我的信箱: medsoundtw@gmail.com
我的IG:medsoundtw
參考資料:
衛福部:檸檬水是鹼性食物,可以調整體質?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425&pid=11098
林慶順教授:呼吸養生
https://professorlin.com/2019/02/06/%e5%91%bc%e5%90%b8%e9%a4%8a%e7%94%9f/
BBC: The dying officer treated for cancer with baking soda
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38650739
論文:
Do elite breath-hold divers suffer from mild short-term memory impairment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9053942
The association of kidney function with repetitive breath-hold diving activities of female divers from Korea, Haenyeo.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8228118
Blood biomarkers indicate mild neuroaxonal injury and increased amyloid β production after transient hypoxia during breath-hold diving.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389622
Prevalence of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breath-hold diver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2908840
Increased serum levels of the brain damage marker S100B after apnea in trained breath-hold divers: a study including respiratory and cardiovascular observations.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19574501

營養學 上課 在 食品營養與安全概論- 臺大開放式課程(NTU OpenCourseWare) 的相關結果
因應近年國人對食物營養與安全性的重視,消費者意志抬頭,為了維護個人飲食權益,國民需要充實自己的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 ◎本課程學習重點包括:(http://nutrition. ... <看更多>
營養學 上課 在 基礎營養學- 食品技師 - 實踐大學推廣教育部 的相關結果
本課程教學目標主要在於建立學生能具備營養學的基本知識,介紹營養學的基礎,如食物、營養和健康的關係和意義,學習營養的目的,飲食指南及應用;並就營養素蛋白質與胺 ... ... <看更多>
營養學 上課 在 營養師首頁 - 樂學網線上學習 的相關結果
樂學網-營養師學習,提供考古題,課程簡介,師資介紹,價格表,超強師資,助你拿到執照. ... <看更多>